1978合成系文豪 第469章 “鲁迅文学奖”

小说:1978合成系文豪 作者:好想吃薯片 更新时间:2025-04-25 23:47:42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江弦也是无奈。

  前几个月,作协让他扛起了1985年优秀中篇、短篇的评选工作。

  这次评选,要从这一年里发表的所有中篇、短篇之中,选拔出能代表中国这一年中篇、短篇创作的最高水平。

  这个任务说艰巨也艰巨,说轻松也轻松,毕竟评选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套固有模式,且相对比较成熟,并不用他太操心。

  可随着读者们的投票被收集上来,评委组一统计,傻眼了。

  “咱们今年,一共收到357885张‘评表’,读者们对这次评选的参与热情,比起前面几年,丝毫未减。”

  “不过.”

  评委会的邹晓玉顿了顿,“收集上来的‘评票’里,中篇排第一的是《天局》,排第二的是《你别无选择》,票数仅逊色《天局》一点儿,差距特别小。”

  其他评委会的成员忍不住往江弦那儿看了一眼。

  太凶残了!

  他们是负责评选的,所以更加清楚,这个结果绝对毫无内幕,都是读者们一票一票投出来的真实结果。

  邹晓玉又接着往后说了几篇,评委们又听着几个熟悉的名:

  “.第七《灾星》.第十一《圣徒》.”

  “咳咳。”

  江弦轻咳两声,“短篇呢?”

  “短篇里”

  邹晓玉犹豫几秒,“排第一的是《快马》。”

  “后面呢?”

  “哦,后面.”

  邹晓玉又陆陆续续说了几篇,其中又包含了《死谜》、《赌神》。

  “读者们太捧场了。”

  江弦尴尬的笑了笑。

  过去的这一年里,江弦发表或出版的作品都是中、短篇,本来只发了一篇《你别无选择》和一篇《天局》。

  但是因为人文社《天局》的出版,算上《快马》、《死谜》、《灾星》、《圣徒》、《赌神》,这就是一年一共发表了七篇。

  而这七篇,竟然全都进入了读者推荐的评选票数排名之中!

  这回计划的获奖中、短篇,中篇计划五篇,短篇计划十篇,加在一块儿才十五篇。

  真要是按读者推荐票数的排名来,那他江弦一个人就占了七篇。

  半个榜都是他的名字!

  差不多要给这榜单包圆儿了!

  这会儿评委会见到这样的结果,谁也不敢做主,谁让这个包圆儿榜单的怪物,就是这次评选的主要负责人呢。

  见此情形,江弦只好开口:“作协举办这个优秀的评选,主要目的还是要多照顾新人作家,我看我就不参加了,发扬一下风格,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其他的作家.”

  “江弦同志、江弦同志!”

  话刚说完,孔罗荪就打断他,“您的话我不能认同,瞧您这话说的,什么叫发扬风格?咱们这次评选,评的是,不是人情世故!这种事,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受欢迎就是受欢迎,不受欢迎就是不受欢迎,事实摆在面前,哪能发扬风格?那要是都发扬风格,那文学不是全乱套了么?

  虽然你是负责人,但现在票数摆在这里嘛,大家也都看到了,你的就是在票数上遥遥领先嘛,照我看呢,该怎么来,就怎么来,这些荣誉那都是你应得的嘛。”

  “嗯。”江弦点点头,“我知道了,您说的也有道理。”

  “罗荪同志说得对。”

  评委会的卢睿聪这时候也开口道:“出了这样的问题,那说明我们的选拔机制有问题,而不是江弦同志你有问题。”

  这话得到了在座很多人的认可。

  不过也有很多人觉得眼前的这一幕有点儿熟悉。

  前几年江弦在中短篇领域没有爆发出太多篇的成果,以至于他们都忘了。

  每次一到全国优秀评选,江弦都是那个最让评委们头疼的存在。

  难怪今年要把主持工作交给江弦。

  很多人这时候才恍然大悟。

  还是领导们有智慧啊!

  就知道他江弦会给评委会出难题,干脆就把这个难题甩给江弦自己,让他去解决。

  解铃还须系铃人!

  “嗯,大家的意见我大概知道了。”

  江弦这时候拍板儿下来:

  “这样吧,评选的事情,先暂搁一下,我回去给这次的优秀评选想个改革的方案交给作协,让他们尽快给个批复。”

  “也只好这样了。”众人纷纷点头。

  心里面想着事情,江弦坐车回到景山东胡同的院子,他还没进家门儿,就被几人冲过来拦住,满口吴侬软语。

  “江弦同志!是江弦同志吧!”

  徐晨辉一个箭步,挡在江弦前面儿,眼神中爆发出一股属于军人的肃杀。

  “你们想干什么?”

  “小辉,没事儿。”

  江弦摆摆手,示意徐晨辉不用紧张。

  随后绕过他,看向那几人。

  “你们是?”

  对方这才想起来介绍自己,连忙取出介绍信,“我们是《钟山》杂志社的编辑,我叫叶小铭。”

  “《钟山》?”江弦接过介绍信看了一眼。

  《钟山》是江苏的刊物,根据地在南京,也是全国最早创办的文学期刊之一,虽然平时比较低调,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部刊物绝对算是文学界的大咖,全国期刊中的顶尖刊物之一。

  “原来是《钟山》的同志,快请进。”江弦把几人领到家里,倒了几杯热茶。

  “你们找我是?”

  叶小铭也不墨迹,开门见山,“实不相瞒,这回过来拜访,是想跟您约篇稿子。”

  “约稿子?”

  “《天局》里不是还有好几篇没发表过么?”

  叶小铭开口道:“您的《天局》我们拜读过了,六个故事六个梦,每个讲的都是人与命,每个故事都充满了智慧与命运的交织,写的酣畅淋漓、引人深思.”

  “您客气了。”

  江弦打断了叶小铭。

  他当然能看出,叶小铭的赞美发自肺腑,但他还忙着准备评选,没那么多时间听叶小铭说这些话。

  “您想约哪一篇?”

  “当然是越多越好。”叶小铭腆着脸道。

  “您还是选一篇吧。”

  江弦笑了笑,“平时和我约稿子的杂志太多了,大部分我都推脱了,不过这回是推不掉了,我这五篇还是尽量分开来投,多投几份杂志,也多做个人情。”

  “理解、理解。”

  叶小铭想了想,“那我们要《圣徒》这一篇吧。”

  选《圣徒》当然是因为叶小铭也有自己的打算。

  因为《圣徒》的篇幅长。

  在整部人文社出版的《天局》当中,《圣徒》是写的最长的,篇幅将近占了《天局》的四分之一。

  而他们《钟山》是一份双月刊,本身就更钟情于中长篇。

  选择《圣徒》自然再合适不过。

  而且《圣徒》写的也非常合叶小铭的心意。

  《圣徒》写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叫“惶向”的城市。

  这座城,人欲横流,纸醉金迷,但却出了一个基督徒:一个几近痴呆的老太太。

  老太太说,“惶向”要出一个圣徒,她在寻找他,却不知道他在什么地方。

  讽刺的是,这个圣徒居然就是老太太的儿子朱巍。

  这个朱巍简直就是“昧良心”三个字的代名词。

  他是个建筑师,是个受“惶向”所有开发商、包工头欢迎的建筑师。

  因为他设计的才能全在偷工减料方面。

  按照他设计的图纸,总能省下大量的钢筋、水泥,总能把安全系数降低到接近危险的程度。

  他简直长了一颗恶魔的心。

  长久以来,都盘算着让自己的母亲快点儿离世,每天都只给老太太一丁点的食物供养。

  就这样一个人渣,在母亲的救赎下,最终化身为“圣徒”,脱胎换骨。

  他自己用床单裁剪一件儿宽袖长袍,近似古装,又如同医生的白大褂。

  每个大病大灾的人家,总是在最绝望的时候,发现朱巍出现在他们的面前。

  他的事迹若隐若现,扑朔迷离,而受了恩惠的兵刃也是缄口不语,人生态度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圣徒”的传说,“圣徒”的神迹,都以一种分不清真假的方式,冲击着“惶向”这座“魔城”每一个人的心灵。

  没人能分得清,这个看上去得了精神病的“圣徒”,是在装疯,还是真正的神圣。

  “圣徒”的最后一次神迹,是在一次抓捕之中。

  他试着用充满“神迹”的手掌,来触碰歹徒,但歹徒的枪子贯穿了他的胸脯。

  与此同时,歹徒也迅速被警察们的子弹击中。

  然而即便如此,“圣徒”仍是一脸责备道:“你们错了,他本来可以得救的”

  整篇的悬念,都在“圣徒”到底是疯了还是真的神圣。

  然而直到结局,江弦都没有以一种明确的态度说出,“神迹”是否是真正的“神迹”。

  在叶小铭的理解中,“神迹”应该是不存在的,其实没什么“圣徒”,能救自己的就只有自己。

  而且在的最后,朱巍摘下手套,他那双充满神迹的手掌掌心,并没有传说中的洞。

  而且他还说了一句:

  “没有神迹,只有选择!”

  可见圣徒的救赎是一种精神上的救赎。

  这也使这篇的层次更上一层,使这篇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真要《圣徒》?”江弦有点儿意外。

  这段时间,来和他约稿的杂志不少,能被他看中的不多。

  《钟山》这部号称“南京城墙下的常青藤”,从刚创办一路火到后世,号称“中国当代文学史活化石”的顶流刊物,江弦自然是乐意拿一篇稿子和他们打打交道的。

  但《圣徒》这一篇的风格,江弦非常清楚,放在《天局》的六篇之中,《圣徒》恐怕是风格最小众的一篇。

  江弦把他的担忧讲了出来,叶小铭哈哈一笑。

  “您的作品还称得上冷门么?”

  “再说了,我们《钟山》就喜欢冷门。”

  “我们《钟山》就钟爱那些被主流文学视作小众的文章。”

  “我们有个栏目叫‘河汉观星’,专门打捞被主流忽视的冷门佳作。”

  “.”

  见《钟山》有自己的考量,江弦也就不再多说什么,心底也对这本刊物多了一丝欣赏。

  难怪这本刊物几十年来文学地位都“稳如钟山”,人家光是这份办刊的眼光就赢了太多杂志。

  翌日。

  江弦那辆标志性的黑色伏尔加一开进作协的院子,就迅速吸引来很多人的目光。

  这会儿已经没多少人不认识江弦这辆车了。

  没办法,这位现如今在文学界的地位已经得让很多人仰着脑袋来看了。

  放到旧社会,那高低也是太后身边的大红人那种层次。

  “改?怎么改?”

  冯沐看着江弦递过来的一沓稿纸,一脸疑惑。

  全国优秀的评选机制,从最初创办就一直用到现在了。

  甚至“茅盾文学奖”的选拔都套用了这种模式。

  在冯沐看来,这套评选方式还是相当成熟的,怎么江弦还想改了?

  “您先看看吧,我觉得我写的已经很详细了。”江弦开口道。

  冯沐听了,掀开江弦递给他的稿纸,才看了几行,就腾一下站起来。

  “鲁迅文学奖?”

  “啥?”

  一旁的唐达成凑过来,扫了一眼。

  嚯。

  江弦第一个提出的,就是改“全国优秀中短篇评选”为“鲁迅文学奖”。

  “咱们国家的长篇奖已经有了,茅盾文学奖,长篇是茅盾先生的长项,所以我们用他的名字来命名长篇奖项。

  至于中短篇,还有散文,这么多年一直是全国优秀评选出的,为什么不和茅奖一样,也用一位作家的名字来命名呢?

  而要说中短篇,还有散文,鲁迅先生绝对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我觉得以他的名字,来创办一个新的中短篇奖项,纪念鲁迅先生的同时,激励其他作者,并没什么不妥。”

  “.”

  冯沐和唐达成对视一眼。

  都有点儿傻眼。

  这小子怎么干啥都这么能折腾?!

  别说他俩了,连跟着江弦过来的孔罗荪都懵了。

  这是干啥?

  就让你改改评选机制。

  你要办个鲁迅文学奖?!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78合成系文豪,1978合成系文豪最新章节,1978合成系文豪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