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瑟秋风过处,金叶如雨,霜气凝结在残荷梗与衰草尖,闪烁着细微的寒光。
贵乡,汉王府。
议事殿。
兽炭在铜盆中燃烧,哔剥轻响,暖意驱散了殿外的清寒,却驱不散关乎数百里外战事的凝重。
李善道端坐於上首,左仆射魏征、右仆射裴矩、纳言于志宁、右卫大将军屈突通、右备身大将军李靖等重臣分坐。众人正就着摊开的舆图,聚议魏郡围剿宇文化及残部的最新情况。
“王君廓、赵君德等所部,已然将宇文化及残部与王德仁余部合流之贼,围困於林虑。”内史侍郎薛收手持一份刚到的军报,声音清晰,“贼据林虑山城,凭险固守。王将军报称,贼众尚有万余,困兽犹斗,山城险峻,急切难下,请大王示下。”
魏征眉头微蹙,清癯的面容带着冷静,说道:“林虑多山,易守难攻。王、赵等部虽勇,然兵力用於围城攻坚,恐力有未逮。大王既已明断,不理会元文都的求援,则我诸卫精兵,便可调度裕如。臣愚见,宜调兵增援魏郡,务求尽快剿此残寇,既安河北腹心,亦得国玺。”
于志宁接口,语气沉稳中隐含急切,说道:“魏公所言极是。宇文化及已是穷途末路,王德仁残部更是疥癣之疾。然林虑城坚,确需增兵。迟恐生变,当速决之。”
他此前在元文都“求援”一事上,偏向裴矩、屈突通“借力”之策,此刻附和魏征,内里有几分弥补前议、挽回上次站队错误的意味。
——“王德仁余部”云云,王德仁的残部,至今还有一些残留。宇文化及这一窜逃到魏郡,王德仁的这些余部,便大多投从。他们都是本地人,熟悉地理,对宇文化及之所以得攻下林虑,颇有相助之力。宇文化及早前本是想攻下安阳,但安阳他没能打下。且亦无须多说。
李善道微微颔首,正待开口,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在侍卫引领下快步走入,单膝跪地,高举两封军报,禀报说道:“启禀大王!高开道、王伏宝二位将军急报!裴宣机奏报。”
众臣目光立时交汇。
薛收将两封军报接下,等信使退出,拆开火漆,展读禀报:“怀戎大捷!大王,高、王二将军报:三日前攻破怀戎县城,生擒高昙晟、妖尼静宣及其党羽!请示如何处置?”
声带振奋,随之转为凝重,“另禀:北境不宁。突厥游骑仍频繁经奚胡地界南下袭扰。更甚者,自西面刘武周所据马邑、雁门方向,近日入寇代郡、上谷的突厥骑亦渐趋增多!高、王二位将军虽已分兵援护各郡,然两路受敌,兵力颇形支绌,恳请调派援军!”
薛收又拿起另一份文书:“此乃裴宣机奏报。”略作浏览,读禀道,“裴宣机禀陈,其已探明,自马邑、雁门入寇之突厥骑,实乃刘武周因晋阳败绩之失,乃默认纵容其东入劫掠河北。”
怀戎捷报的喜悦,顿时被紧接着的突厥入寇加剧的警讯冲淡了不少。
李善道沉吟片刻,看向裴矩:“裴公,胡骑两路入寇,怀戎虽定而边患渐炽。卿有何见?”
这个“边患”,实际上不是“渐炽”,而是一直就有之的。只不过,冀北边境诸郡,以前不是李善道的辖境,这些“边患”,当然也就不用他操心。却而下,涿郡等地尽归其有,——加上因宇文化及的入寇河北,也确实是近来北地突厥诸胡的入掠比以前有所加剧,以前他不太关注的“边患”问题,自然的也就开始转而进入他的视野。这些且也不必多说。
只说裴矩闻询,神色从容,拱手奏对:“大王,冀北以北,今虽为突厥所控,而本奚、霫、契丹诸胡之故地。奚等诸胡力弱,势不如突厥,因依附之,为其属部。然突厥对奚等诸胡盘剥甚酷,强征其丁壮从军,索贡赋无厌,奚等诸胡本早怀怨望。故臣之见,对当下入寇冀北的这两路胡骑,不妨可采用不同的办法应对,便即大王此前所定之‘软硬兼施’此策。”
“哦?裴公,你仔细说说。”
裴矩说道:“对自冀北入寇之胡骑,不妨可辨其属,若系突厥本部,即歼之,若系依附突厥之奚、霫、契丹诸部胡,臣愚见,则可设法招抚,许以厚利,诱其离心。同时,臣闻罗艺前在涿郡,曾置互市,允奚、霫、契丹诸胡以‘归附’为前提,通商易货,以其马、皮、毛,易我粮、布。臣以为,罗艺此策甚妥,不妨沿用,并扩大互市的规模,设官专门管理。
“此外,臣愚见,大王今雄踞河北,威德远播,王业已成。因又同时,臣愚见,可择机册封奚、霫、契丹诸部酋率,厚赐金帛,使其感戴天恩。如此,利诱、恩赏、威慑三管齐下,必能离间诸胡与突厥的关系。既可缓北境之压,又可削突厥之势,诚为一举两得。”
——突厥现在是草原上的霸主,可是草原的胡人种族,从来不是只有一个。奚、霫、契丹,即现今草原上诸胡种中的几个。它们都位处在突厥势力范围的东部,是离河北北部最近的胡人种落。它们分别的领地,当下言之,奚胡之地,大致即后世的河北承德一带;契丹之地大致为后世的赤峰一带。奚人地盘的南边直接与河北的涿、安乐、渔阳、北平等郡接壤;契丹的地盘在奚人地盘的东北边,与奚人的地盘接壤,南边也与辽西走廊最东边的柳城郡、燕郡接壤。霫人的地盘,则在奚人的北边、契丹人的西边。诸胡之西,即突厥的实控区域。
李善道细细听了,颔首说道:“罗艺曾置互市此事,我亦有闻。在他部中,我记得且有奚、霫、契丹等胡所组成的骑队、斥候,是也不是?”
裴矩不清楚这点,魏征知道,答道:“启禀大王,正是。罗艺部中,确有奚等胡骑数百。并臣亦尝有闻,罗艺前在涿郡互市时,一年下来,可获马数千匹。”
李善道考虑了下,说道,“裴公此离间诸胡与突厥之策,甚好。便依此议。玄成,此策由你与裴公详议,罗艺现在魏郡,可召贺兰宜共参,议定扩大互市、册封诸部酋长之具体方略,具陈以闻。”待魏征领命,复问裴矩,“公言两路胡骑分别应对。雁门、马邑一路入寇之胡骑,卿意当如何?”
“敢禀大王,也是大王前已定之‘软硬兼施’此策。臣意,可增派援军,协同高、王两位将军,务必迎头痛击,挫其凶锋!同时,令裴宣机继续其责,尝试接触突厥大人,申明利害,施压刘武周。刘武周晋阳败绩,咎由自取,在其贪利渔利,不肯与大王戮力同心。今不思悔改,反纵胡寇掠我疆土,实乃欺人太甚!大王当示以雷霆之威,彼必生畏!”
李善道深以为然,沉声道:“裴公所论甚是!刘武周贪利寡谋,晋阳得而复失,咎由自取。我尚未责罪,彼竟因无力供给突厥,转纵胡骑寇我边郡,是可忍,孰不可忍!”他抚着短髭,目光锐利,“若不膺惩,彼必以为我可欺,日后恐变本加厉。”
他当即决断,令道,“伯褒,拟旨!”
薛收恭谨应诺,屏息凝神,执笔恭候。
“嘉奖高开道、王伏宝怀戎大捷!着将逆首高昙晟、静宣及要犯,即刻槛送贵乡,沿途宣告。令高开道、王伏宝,接旨日起,重心转为清剿北、西两路入寇胡骑。援兵不日即到。
“敕令裴宣机,继续接触突厥上层,表我和睦之意,并继续打探刘武周处突厥胡骑动向,设法与郁射设取得联系。另,可先行恢复互市,由裴宣机暂摄其事。”
薛收运笔如飞,将要点详录,具体诏诰等他回署后再详拟。
处理罢了临时加入的北境军务,殿内气氛稍缓,话题重回到了魏郡。
……
李善道看向魏征、于志宁:“公等适才所议,增兵林虑,彻底歼灭宇文化及,夺回国玺,正合我意。”稍作忖思,转向屈突通与李靖,“屈突公、药师,若要增兵,何部为宜?”
屈突通归附以来,常预机枢,对李善道麾下各部兵马情形了如指掌。
他不假思索,回答说道:“大王,林虑山城险峻,攻坚非易。臣观诸将,左屯卫大将军袁德珍部多本山民,翻山越岭,如履平地,颇擅山地进战,正堪此任!”
正式设立了十六卫大将军此军制之后,十六卫大将军的任命人选,各是从李善道军中各个山头中选择。袁德珍尽管战功不够显赫,作为李善道刚打下黎阳仓时,投附李善道的这批义军、流民中於下的代表人物之一,因也得以被李善道拜为十六卫大将军之一,出任左屯卫大将军。
十六卫的兵马,除掉刘黑闼、秦敬嗣、宋金刚等现在外者,目前都驻在贵乡。
李善道斟酌了下,问李靖,说道:“药师,你何意?”
李靖恭谨答道:“回大王,屈突公举荐得人,袁德珍部正合所用。”顿了下,炯炯说道,“臣另有一策,敢献大王。”指向舆图上的林虑位置,说道,“大王,宇文化及纨绔无威,弑君窃位,今穷途困守,其众必生龃龉。其之党羽,皆非忠义,利聚而已。新附之王德仁残部,流寇本性,岂肯死战?骤增援兵强攻,贼知必死,反促其同仇,徒增伤亡。
“昔袁本初坐拥河北,身死而诸子相争,遂为曹孟德所乘。此祸起萧墙也。今宇文化及之势,远逊袁绍,其内忧之深,何啻百倍!因臣愚见,援兵至后,不必急攻。令赵、王、袁诸将深沟高垒,严密封锁,断其粮水,广布流言於城中:只诛首恶宇文化及兄弟及弑君死党,余者不问。如此,贼众惶惶,猜忌日生。旬日之内,内乱必作!我军乘隙击之,易获全功之效。”
李靖剖析入微,直指人心根本。
殿内诸人,俱露赞许。
李善道拊掌而笑,与诸臣赞道:“药师此计,深得‘不战而屈人之兵’之妙!以势压之,以间乱之,事半功倍!”做出决定,“好!即按此行之。伯褒,再拟旨。”
综合屈突通、李靖两人的建议。
他令道:“命袁德珍点本卫步骑,开赴林虑。令赵君德、王君廓等,援兵到后,暂勿强攻,依药师策,加固围困,广布流言,待贼内乱,再行进战。城破之日,国玺必要寻获!”
薛收领诺,将这几道令旨的要点,也先记下。
魏郡的军务,经群臣献策,集思广益,亦就此议定。
殿内炭火愈旺。
魏征待薛收搁笔,清了清嗓子,整肃衣冠,再次起身,郑重地行了一礼,朗声奏道:“大王,高昙晟之乱已定、殄灭宇文化也已是朝夕之事。”他目光炯炯,“河北腹心已安,当此李密倾攻洛阳,无瑕别顾之机,经略山东诸务,臣以为,当着重施之矣!臣敢献二策,伏惟圣裁。”
贵乡,汉王府。
议事殿。
兽炭在铜盆中燃烧,哔剥轻响,暖意驱散了殿外的清寒,却驱不散关乎数百里外战事的凝重。
李善道端坐於上首,左仆射魏征、右仆射裴矩、纳言于志宁、右卫大将军屈突通、右备身大将军李靖等重臣分坐。众人正就着摊开的舆图,聚议魏郡围剿宇文化及残部的最新情况。
“王君廓、赵君德等所部,已然将宇文化及残部与王德仁余部合流之贼,围困於林虑。”内史侍郎薛收手持一份刚到的军报,声音清晰,“贼据林虑山城,凭险固守。王将军报称,贼众尚有万余,困兽犹斗,山城险峻,急切难下,请大王示下。”
魏征眉头微蹙,清癯的面容带着冷静,说道:“林虑多山,易守难攻。王、赵等部虽勇,然兵力用於围城攻坚,恐力有未逮。大王既已明断,不理会元文都的求援,则我诸卫精兵,便可调度裕如。臣愚见,宜调兵增援魏郡,务求尽快剿此残寇,既安河北腹心,亦得国玺。”
于志宁接口,语气沉稳中隐含急切,说道:“魏公所言极是。宇文化及已是穷途末路,王德仁残部更是疥癣之疾。然林虑城坚,确需增兵。迟恐生变,当速决之。”
他此前在元文都“求援”一事上,偏向裴矩、屈突通“借力”之策,此刻附和魏征,内里有几分弥补前议、挽回上次站队错误的意味。
——“王德仁余部”云云,王德仁的残部,至今还有一些残留。宇文化及这一窜逃到魏郡,王德仁的这些余部,便大多投从。他们都是本地人,熟悉地理,对宇文化及之所以得攻下林虑,颇有相助之力。宇文化及早前本是想攻下安阳,但安阳他没能打下。且亦无须多说。
李善道微微颔首,正待开口,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在侍卫引领下快步走入,单膝跪地,高举两封军报,禀报说道:“启禀大王!高开道、王伏宝二位将军急报!裴宣机奏报。”
众臣目光立时交汇。
薛收将两封军报接下,等信使退出,拆开火漆,展读禀报:“怀戎大捷!大王,高、王二将军报:三日前攻破怀戎县城,生擒高昙晟、妖尼静宣及其党羽!请示如何处置?”
声带振奋,随之转为凝重,“另禀:北境不宁。突厥游骑仍频繁经奚胡地界南下袭扰。更甚者,自西面刘武周所据马邑、雁门方向,近日入寇代郡、上谷的突厥骑亦渐趋增多!高、王二位将军虽已分兵援护各郡,然两路受敌,兵力颇形支绌,恳请调派援军!”
薛收又拿起另一份文书:“此乃裴宣机奏报。”略作浏览,读禀道,“裴宣机禀陈,其已探明,自马邑、雁门入寇之突厥骑,实乃刘武周因晋阳败绩之失,乃默认纵容其东入劫掠河北。”
怀戎捷报的喜悦,顿时被紧接着的突厥入寇加剧的警讯冲淡了不少。
李善道沉吟片刻,看向裴矩:“裴公,胡骑两路入寇,怀戎虽定而边患渐炽。卿有何见?”
这个“边患”,实际上不是“渐炽”,而是一直就有之的。只不过,冀北边境诸郡,以前不是李善道的辖境,这些“边患”,当然也就不用他操心。却而下,涿郡等地尽归其有,——加上因宇文化及的入寇河北,也确实是近来北地突厥诸胡的入掠比以前有所加剧,以前他不太关注的“边患”问题,自然的也就开始转而进入他的视野。这些且也不必多说。
只说裴矩闻询,神色从容,拱手奏对:“大王,冀北以北,今虽为突厥所控,而本奚、霫、契丹诸胡之故地。奚等诸胡力弱,势不如突厥,因依附之,为其属部。然突厥对奚等诸胡盘剥甚酷,强征其丁壮从军,索贡赋无厌,奚等诸胡本早怀怨望。故臣之见,对当下入寇冀北的这两路胡骑,不妨可采用不同的办法应对,便即大王此前所定之‘软硬兼施’此策。”
“哦?裴公,你仔细说说。”
裴矩说道:“对自冀北入寇之胡骑,不妨可辨其属,若系突厥本部,即歼之,若系依附突厥之奚、霫、契丹诸部胡,臣愚见,则可设法招抚,许以厚利,诱其离心。同时,臣闻罗艺前在涿郡,曾置互市,允奚、霫、契丹诸胡以‘归附’为前提,通商易货,以其马、皮、毛,易我粮、布。臣以为,罗艺此策甚妥,不妨沿用,并扩大互市的规模,设官专门管理。
“此外,臣愚见,大王今雄踞河北,威德远播,王业已成。因又同时,臣愚见,可择机册封奚、霫、契丹诸部酋率,厚赐金帛,使其感戴天恩。如此,利诱、恩赏、威慑三管齐下,必能离间诸胡与突厥的关系。既可缓北境之压,又可削突厥之势,诚为一举两得。”
——突厥现在是草原上的霸主,可是草原的胡人种族,从来不是只有一个。奚、霫、契丹,即现今草原上诸胡种中的几个。它们都位处在突厥势力范围的东部,是离河北北部最近的胡人种落。它们分别的领地,当下言之,奚胡之地,大致即后世的河北承德一带;契丹之地大致为后世的赤峰一带。奚人地盘的南边直接与河北的涿、安乐、渔阳、北平等郡接壤;契丹的地盘在奚人地盘的东北边,与奚人的地盘接壤,南边也与辽西走廊最东边的柳城郡、燕郡接壤。霫人的地盘,则在奚人的北边、契丹人的西边。诸胡之西,即突厥的实控区域。
李善道细细听了,颔首说道:“罗艺曾置互市此事,我亦有闻。在他部中,我记得且有奚、霫、契丹等胡所组成的骑队、斥候,是也不是?”
裴矩不清楚这点,魏征知道,答道:“启禀大王,正是。罗艺部中,确有奚等胡骑数百。并臣亦尝有闻,罗艺前在涿郡互市时,一年下来,可获马数千匹。”
李善道考虑了下,说道,“裴公此离间诸胡与突厥之策,甚好。便依此议。玄成,此策由你与裴公详议,罗艺现在魏郡,可召贺兰宜共参,议定扩大互市、册封诸部酋长之具体方略,具陈以闻。”待魏征领命,复问裴矩,“公言两路胡骑分别应对。雁门、马邑一路入寇之胡骑,卿意当如何?”
“敢禀大王,也是大王前已定之‘软硬兼施’此策。臣意,可增派援军,协同高、王两位将军,务必迎头痛击,挫其凶锋!同时,令裴宣机继续其责,尝试接触突厥大人,申明利害,施压刘武周。刘武周晋阳败绩,咎由自取,在其贪利渔利,不肯与大王戮力同心。今不思悔改,反纵胡寇掠我疆土,实乃欺人太甚!大王当示以雷霆之威,彼必生畏!”
李善道深以为然,沉声道:“裴公所论甚是!刘武周贪利寡谋,晋阳得而复失,咎由自取。我尚未责罪,彼竟因无力供给突厥,转纵胡骑寇我边郡,是可忍,孰不可忍!”他抚着短髭,目光锐利,“若不膺惩,彼必以为我可欺,日后恐变本加厉。”
他当即决断,令道,“伯褒,拟旨!”
薛收恭谨应诺,屏息凝神,执笔恭候。
“嘉奖高开道、王伏宝怀戎大捷!着将逆首高昙晟、静宣及要犯,即刻槛送贵乡,沿途宣告。令高开道、王伏宝,接旨日起,重心转为清剿北、西两路入寇胡骑。援兵不日即到。
“敕令裴宣机,继续接触突厥上层,表我和睦之意,并继续打探刘武周处突厥胡骑动向,设法与郁射设取得联系。另,可先行恢复互市,由裴宣机暂摄其事。”
薛收运笔如飞,将要点详录,具体诏诰等他回署后再详拟。
处理罢了临时加入的北境军务,殿内气氛稍缓,话题重回到了魏郡。
……
李善道看向魏征、于志宁:“公等适才所议,增兵林虑,彻底歼灭宇文化及,夺回国玺,正合我意。”稍作忖思,转向屈突通与李靖,“屈突公、药师,若要增兵,何部为宜?”
屈突通归附以来,常预机枢,对李善道麾下各部兵马情形了如指掌。
他不假思索,回答说道:“大王,林虑山城险峻,攻坚非易。臣观诸将,左屯卫大将军袁德珍部多本山民,翻山越岭,如履平地,颇擅山地进战,正堪此任!”
正式设立了十六卫大将军此军制之后,十六卫大将军的任命人选,各是从李善道军中各个山头中选择。袁德珍尽管战功不够显赫,作为李善道刚打下黎阳仓时,投附李善道的这批义军、流民中於下的代表人物之一,因也得以被李善道拜为十六卫大将军之一,出任左屯卫大将军。
十六卫的兵马,除掉刘黑闼、秦敬嗣、宋金刚等现在外者,目前都驻在贵乡。
李善道斟酌了下,问李靖,说道:“药师,你何意?”
李靖恭谨答道:“回大王,屈突公举荐得人,袁德珍部正合所用。”顿了下,炯炯说道,“臣另有一策,敢献大王。”指向舆图上的林虑位置,说道,“大王,宇文化及纨绔无威,弑君窃位,今穷途困守,其众必生龃龉。其之党羽,皆非忠义,利聚而已。新附之王德仁残部,流寇本性,岂肯死战?骤增援兵强攻,贼知必死,反促其同仇,徒增伤亡。
“昔袁本初坐拥河北,身死而诸子相争,遂为曹孟德所乘。此祸起萧墙也。今宇文化及之势,远逊袁绍,其内忧之深,何啻百倍!因臣愚见,援兵至后,不必急攻。令赵、王、袁诸将深沟高垒,严密封锁,断其粮水,广布流言於城中:只诛首恶宇文化及兄弟及弑君死党,余者不问。如此,贼众惶惶,猜忌日生。旬日之内,内乱必作!我军乘隙击之,易获全功之效。”
李靖剖析入微,直指人心根本。
殿内诸人,俱露赞许。
李善道拊掌而笑,与诸臣赞道:“药师此计,深得‘不战而屈人之兵’之妙!以势压之,以间乱之,事半功倍!”做出决定,“好!即按此行之。伯褒,再拟旨。”
综合屈突通、李靖两人的建议。
他令道:“命袁德珍点本卫步骑,开赴林虑。令赵君德、王君廓等,援兵到后,暂勿强攻,依药师策,加固围困,广布流言,待贼内乱,再行进战。城破之日,国玺必要寻获!”
薛收领诺,将这几道令旨的要点,也先记下。
魏郡的军务,经群臣献策,集思广益,亦就此议定。
殿内炭火愈旺。
魏征待薛收搁笔,清了清嗓子,整肃衣冠,再次起身,郑重地行了一礼,朗声奏道:“大王,高昙晟之乱已定、殄灭宇文化也已是朝夕之事。”他目光炯炯,“河北腹心已安,当此李密倾攻洛阳,无瑕别顾之机,经略山东诸务,臣以为,当着重施之矣!臣敢献二策,伏惟圣裁。”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最新章节,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最新章节,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