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庭坊,别苑。
魏王李泰跟晋王李治过来听政。
“这不是羊入虎口吗,四哥,你说大兄会不会直接宰了我们。”
李治有些害怕的问道。
自然是不想来的,可是父皇那边已经交代了。
这个时候,只能是听从。
“放心,百官都在呢,大兄不敢将咱们怎样的。”
李泰看了眼褚遂良,见到其微微点头,心里松了口气。
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兄弟残杀,这太子位还能坐得稳?
“太子殿下到!”
随着内侍文忠的高喊,李承乾走了出来。
“拜见太子殿下!”
“众卿免礼。”
“谢殿下。”
龙椅上的李承乾,冷笑着看着魏王李泰,晋王李治。
“青雀稚奴,当真是好胆量,还敢直接出现在我面前,是当真以为我不敢杀你们?”
李泰连忙作揖:“大兄息怒,我等过来,是奉了父皇的诏敕,前来听政的。”
李治则是胆战心惊的说道:“大兄明鉴,我等一时糊涂,受奸人挑拨,绝无冒犯之意。还望大兄念在手足之情,饶过我等这一回。”
李泰也连忙解释:“大兄,我真的只是被蒙蔽了,以后再也不敢了,求大兄开恩.”
李承乾冷笑一声,抬手制止两人的辩解:“够了!朝堂之上,岂容你们狡辩。今日若不惩戒,皇室威严何在?律法纲纪又有何用?来人,杖责五十!”
此言一出,殿内大臣们纷纷变色。
李泰跟李治也是吓得一抖。
杖责五十可不是什么小的惩戒,几乎可以说跟杖毙差不多了。
这是要直接格杀魏王跟晋王啊。
长孙无忌率先出列,拱手道:“太子殿下!魏王、晋王乃陛下爱子,且年纪尚轻,一时冲动,还望殿下念及手足情深,从轻发落啊!”
作为舅舅的,三个都是外甥,自然不能眼睁睁看着。
房玄龄也上前一步:“殿下,杖责五十恐伤及性命,还请殿下三思。如今陛下暂委殿下监国,若此时兄弟相残,恐寒了陛下的心,也会让朝堂动荡不安。”
李承乾目光如刀,扫过两位重臣:“两位大人是觉得孤滥用私刑?皇室子弟犯法,与庶民同罪!他们既然敢行不轨之事,就要承受后果。今日若不惩戒,他日是不是都要骑到孤头上?”
褚遂良作揖道:“太子殿下,臣以为,惩戒当有法度,但也需考量后果。陛下让殿下监国,是希望殿下能展现仁德与智慧,而非以暴制暴。杖责五十,太过严苛!”
李承乾冷笑:“褚大夫,你这是在教训孤?”
“为犯上作乱之人求情,是何道理?难道在你心中,律法纲纪都可以随意践踏?”
“朱雀大街公然袭击孤,又暗中调动禁军围攻来庭坊,自然是要受到一些惩戒的。”
褚遂良沉声道:“臣只知,刑罚的目的是惩恶扬善、以儆效尤,而非发泄私愤。殿下若执意如此,虽能震慑众人,却也会让人心生畏惧,失了民心。这对殿下监国理政,百害而无一利!”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魏征站了出来。
“太子殿下,诸公所言虽有道理,但殿下的威严也不容挑战。依下官之见,可将杖责五十改为杖责十下,既惩戒了魏王、晋王的过错,又不至于伤及性命,也能彰显殿下的仁德与威严,不知殿下意下如何?”
李承乾道:“五十太多,十下太少,那就杖责二十吧。”
“行了,不必多说。”
“来人,把魏王跟晋王拖出去,行刑!”
裴行俭躬身作揖:“是,殿下。”
数名禁卫直接把李泰跟李治架了出去。
两人也不敢辩驳,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杖责二十虽是疼,但不致命。
他们心里也明白,肯定是要让太子出了这口恶气才行。
或许,这也在父皇的算计之内。
不一会儿,惨叫声便传入殿内。李泰咬牙硬撑,而李治早已哭嚎不止。
大臣们听着这声音,心中各有盘算。
待行刑完毕,李泰、李治被人架着拖回殿内,两人衣衫褴褛,臀部血肉模糊,连站都站不稳。
李承乾看着两人惨状,眼中闪过一丝笑意。
这两个家伙,也是要给点苦头吃了。
没要他们的性命,已经是最大的仁慈。
毕竟现在不是魏晋南北朝,一顿乱杀就能行了。
大一统时期,还是要有一些讲究的。
李世民是杀兄弟上位,却也最看不得杀兄弟上位。
消息传到宫廷内。
李世民不仅没有生气,相反还有几分开心。
既然惩戒了魏王跟晋王,那就意味着太子不会杀弟了。
至少暂且来说不会,这也让李世民放下心来。
——
退朝后。
房玄龄回府。
这个时候的房玄龄有些纠结,今天发生的事情,让他感觉到,陛下那边,恐怕是真的属意太子继位。
房府书房内,檀木熏香袅袅升腾,却驱散不了满室凝重。
房玄龄斜倚在虎皮椅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案头那方刻有
“贞观御赐”的端砚,砚台边缘的裂痕在烛光下显得格外刺眼。
“父亲今日回府后便一直心神不宁。”
房遗直跪坐在蒲团上,目光担忧地望着父亲紧锁的眉峰。
“可是朝堂上出了何事?”
房玄龄长叹一声,将案上的密报推了过去:“遗直,你且看看。太子杖责魏王、晋王一事,看似是惩戒兄弟,实则剑锋所指.”
顿了顿,苍老的声音里满是疲惫:“怕是直指陛下。”房遗直展开密报,目光扫过字迹,神色微变:“太子此举确实狠辣。但褚遂良、魏征等人劝阻,太子最终减了刑罚,也算留有余地。”
“父亲是担心陛下试探太子?”
“何止试探!”
房玄龄猛地坐直身子,袍袖扫落案上的镇纸。
“当年陛下玄武门之变登位,最忌讳的便是兄弟相残、父子离心。可如今太子这番惩戒,既立了威,又没要性命,看似周全,实则在试探陛下底线。”
房遗直沉思片刻,道:“父亲,那我们房家该如何自处?若太子真的继位”
“难啊!”
房玄龄揉着太阳穴。
“我追随陛下数十年,从太原起兵到贞观盛世,君臣相知。如今若转投太子,便是背主;可若站在太子对立面.”
想起今日朝堂上李承乾冷冽的眼神,后背不禁泛起一阵寒意。
“太子监国期间,已经开始培植势力。”
房遗直眉头紧皱:“父亲,难道我们只能坐以待毙?”
“自然不能。”
房玄龄起身踱步,衣袍下摆扫过青砖发出沙沙声响。
“明日你去拜访长孙冲,探探他的口风。长孙家与皇室联姻颇深,长孙无忌又是陛下心腹,若能知晓他的立场.”
“可是父亲,长孙冲会说实话吗?”
“他不得不说。”
房玄龄停下脚步,目光灼灼。
“今日朝堂上,长孙无忌为魏王、晋王求情最急。他既担心皇室血脉受损,更怕太子借此清洗异己。但他也清楚,若真与太子决裂,朝堂必将大乱。”
房遗直欲言又止:“父亲,万一太子继位后清算今日阻拦他的人,包括我们.”
“所以才要未雨绸缪。”
房玄龄拿起案上的茶盏,却发现早已凉透。
“明日你去见长孙冲时,可暗示他,房家愿与长孙家联手,共同维护朝局稳定。但记住,话不可说死,要留有余地。”
房遗直郑重地点头:“孩儿明白。只是父亲真的相信太子会顺利继位吗?”
“这正是我最担心的。”
房玄龄重新落座,神色凝重。“陛下至今未明确表态,就是想让诸子相互制衡。可太子等不及了,他急于立威,便是怕夜长梦多。”
“遗直,你可知太子为何在这个时候惩戒魏王、晋王?”
房遗直摇摇头。
“因为陛下默许了。”
房玄龄的声音低沉而笃定。
“太子若真敢杀了魏王、晋王,陛下定会雷霆震怒。但太子只施以杖刑,既震慑了对手,又没触到陛下的逆鳞。这其中的分寸拿捏,怕是早有谋划。”
房遗直倒吸一口冷气:“父亲的意思是,陛下其实在暗中支持太子?”
“支持谈不上,但至少是容忍。”
房玄龄望着窗外的月色,思绪飘远。
“当年陛下为了皇位,亲手杀了兄弟。他不希望历史在自己儿子身上重演,可又要保证皇权平稳过渡。太子此举,或许正合他意。”
“那我们”
“我们既要忠于陛下,又要为房家留条后路。”
房玄龄握紧拳头。“明日起,你多与太子一党的人接触,但不可表露立场。我会继续观察朝堂动向,寻找一个平衡点。”
“遗直,记住,在这场博弈中,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房遗直起身,恭敬地行礼:“孩儿谨记父亲教诲。只是父亲也要保重身体。这些日子为朝堂之事劳心劳力,切莫累垮了身子。”
房玄龄摆摆手,神色疲惫:“我这把老骨头,还能撑得住。只是这房家的未来,就全靠你们了。去准备吧,明日一早便去拜访长孙冲。”
房遗直退下后,房玄龄独自坐在书房中,望着墙上悬挂的《凌烟阁功臣图》,李世民的画像在烛光下忽明忽暗。
他想起当年与李世民共商国是的情景,君臣一心,何等畅快。
可如今,却要在忠诚与家族利益之间艰难抉择。
另一边。
长孙府。
长孙冲眉头紧皱:“以父亲跟陛下的交情,何不直接向陛下进言,探探陛下的心意?”
“进言?”
长孙无忌冷笑一声。
“当年玄武门之变,我助陛下登位;贞观年间,我尽心辅佐。可如今,陛下对太子的态度扑朔迷离。太子惩戒魏王、晋王,看似僭越,陛下却未加斥责。这其中的深意,岂是我能轻易揣度的?”
长孙冲沉思片刻,道:“父亲,太子虽行事激进,但毕竟是嫡长子,名正言顺的储君。若我们支持太子,日后太子继位,长孙家依旧能保荣华富贵。”
长孙无忌摇摇头:“你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若太子根基不稳便强行继位,朝堂必将大乱,到那时,长孙家说不定会成为众矢之的!”
长孙冲心中一紧:“那父亲的意思是”
“我们不能急于表态。”
长孙无忌停下脚步,目光灼灼。
“明日,你去拜访房玄龄家的遗直,探探房家的口风。”
“可是父亲,房家也在观望,他们未必会说实话。”“他们不得不说。”长孙无忌眼神坚定。
“房玄龄心中也在担忧太子势力过大,会威胁到陛下和朝堂的稳定。但他更怕贸然站队,得罪任何一方。我们两家处境相似,若能联手,或许能在这乱局中寻得一线生机。”
长孙冲欲言又止:“父亲,万一太子记恨。”
长孙无忌道:“所以我们更要谨慎行事。”
另一边。
李承乾自然也没有停止谋划。
当大牢厚重的铁门轰然洞开,阴冷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侯君集拖着沉重的镣铐,在昏暗的光线中抬起头,眼神中满是不可置信。
当他看清来人是李承乾时,这位战场上的铁血悍将,眼眶瞬间红了。
“太子殿下.”
侯君集声音哽咽,挣扎着要行礼,却被李承乾一把扶住。
“侯将军受苦了!”
李承乾亲自为他解开镣铐。
“孤已下教令,赦你无罪!”
侯君集呆呆地望着手中被取下的镣铐,突然“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重重磕了个头:“殿下大恩,末将粉身碎骨难报!末将就知道,殿下定不会弃末将于不顾!”
他的声音颤抖着,脸上老泪纵横。
“在这暗无天日的大牢里,末将每日都盼着能再上战场,为殿下效命!”
李承乾连忙将他扶起,眼中也泛起泪光:“侯将军,你我曾并肩作战,出生入死,孤怎会让你含冤受屈?如今你且先回府休养,待时机成熟,我们再一同整顿朝纲!”
侯君集紧紧握住李承乾的手,重重地点了点头。
魏王李泰跟晋王李治过来听政。
“这不是羊入虎口吗,四哥,你说大兄会不会直接宰了我们。”
李治有些害怕的问道。
自然是不想来的,可是父皇那边已经交代了。
这个时候,只能是听从。
“放心,百官都在呢,大兄不敢将咱们怎样的。”
李泰看了眼褚遂良,见到其微微点头,心里松了口气。
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兄弟残杀,这太子位还能坐得稳?
“太子殿下到!”
随着内侍文忠的高喊,李承乾走了出来。
“拜见太子殿下!”
“众卿免礼。”
“谢殿下。”
龙椅上的李承乾,冷笑着看着魏王李泰,晋王李治。
“青雀稚奴,当真是好胆量,还敢直接出现在我面前,是当真以为我不敢杀你们?”
李泰连忙作揖:“大兄息怒,我等过来,是奉了父皇的诏敕,前来听政的。”
李治则是胆战心惊的说道:“大兄明鉴,我等一时糊涂,受奸人挑拨,绝无冒犯之意。还望大兄念在手足之情,饶过我等这一回。”
李泰也连忙解释:“大兄,我真的只是被蒙蔽了,以后再也不敢了,求大兄开恩.”
李承乾冷笑一声,抬手制止两人的辩解:“够了!朝堂之上,岂容你们狡辩。今日若不惩戒,皇室威严何在?律法纲纪又有何用?来人,杖责五十!”
此言一出,殿内大臣们纷纷变色。
李泰跟李治也是吓得一抖。
杖责五十可不是什么小的惩戒,几乎可以说跟杖毙差不多了。
这是要直接格杀魏王跟晋王啊。
长孙无忌率先出列,拱手道:“太子殿下!魏王、晋王乃陛下爱子,且年纪尚轻,一时冲动,还望殿下念及手足情深,从轻发落啊!”
作为舅舅的,三个都是外甥,自然不能眼睁睁看着。
房玄龄也上前一步:“殿下,杖责五十恐伤及性命,还请殿下三思。如今陛下暂委殿下监国,若此时兄弟相残,恐寒了陛下的心,也会让朝堂动荡不安。”
李承乾目光如刀,扫过两位重臣:“两位大人是觉得孤滥用私刑?皇室子弟犯法,与庶民同罪!他们既然敢行不轨之事,就要承受后果。今日若不惩戒,他日是不是都要骑到孤头上?”
褚遂良作揖道:“太子殿下,臣以为,惩戒当有法度,但也需考量后果。陛下让殿下监国,是希望殿下能展现仁德与智慧,而非以暴制暴。杖责五十,太过严苛!”
李承乾冷笑:“褚大夫,你这是在教训孤?”
“为犯上作乱之人求情,是何道理?难道在你心中,律法纲纪都可以随意践踏?”
“朱雀大街公然袭击孤,又暗中调动禁军围攻来庭坊,自然是要受到一些惩戒的。”
褚遂良沉声道:“臣只知,刑罚的目的是惩恶扬善、以儆效尤,而非发泄私愤。殿下若执意如此,虽能震慑众人,却也会让人心生畏惧,失了民心。这对殿下监国理政,百害而无一利!”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魏征站了出来。
“太子殿下,诸公所言虽有道理,但殿下的威严也不容挑战。依下官之见,可将杖责五十改为杖责十下,既惩戒了魏王、晋王的过错,又不至于伤及性命,也能彰显殿下的仁德与威严,不知殿下意下如何?”
李承乾道:“五十太多,十下太少,那就杖责二十吧。”
“行了,不必多说。”
“来人,把魏王跟晋王拖出去,行刑!”
裴行俭躬身作揖:“是,殿下。”
数名禁卫直接把李泰跟李治架了出去。
两人也不敢辩驳,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杖责二十虽是疼,但不致命。
他们心里也明白,肯定是要让太子出了这口恶气才行。
或许,这也在父皇的算计之内。
不一会儿,惨叫声便传入殿内。李泰咬牙硬撑,而李治早已哭嚎不止。
大臣们听着这声音,心中各有盘算。
待行刑完毕,李泰、李治被人架着拖回殿内,两人衣衫褴褛,臀部血肉模糊,连站都站不稳。
李承乾看着两人惨状,眼中闪过一丝笑意。
这两个家伙,也是要给点苦头吃了。
没要他们的性命,已经是最大的仁慈。
毕竟现在不是魏晋南北朝,一顿乱杀就能行了。
大一统时期,还是要有一些讲究的。
李世民是杀兄弟上位,却也最看不得杀兄弟上位。
消息传到宫廷内。
李世民不仅没有生气,相反还有几分开心。
既然惩戒了魏王跟晋王,那就意味着太子不会杀弟了。
至少暂且来说不会,这也让李世民放下心来。
——
退朝后。
房玄龄回府。
这个时候的房玄龄有些纠结,今天发生的事情,让他感觉到,陛下那边,恐怕是真的属意太子继位。
房府书房内,檀木熏香袅袅升腾,却驱散不了满室凝重。
房玄龄斜倚在虎皮椅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案头那方刻有
“贞观御赐”的端砚,砚台边缘的裂痕在烛光下显得格外刺眼。
“父亲今日回府后便一直心神不宁。”
房遗直跪坐在蒲团上,目光担忧地望着父亲紧锁的眉峰。
“可是朝堂上出了何事?”
房玄龄长叹一声,将案上的密报推了过去:“遗直,你且看看。太子杖责魏王、晋王一事,看似是惩戒兄弟,实则剑锋所指.”
顿了顿,苍老的声音里满是疲惫:“怕是直指陛下。”房遗直展开密报,目光扫过字迹,神色微变:“太子此举确实狠辣。但褚遂良、魏征等人劝阻,太子最终减了刑罚,也算留有余地。”
“父亲是担心陛下试探太子?”
“何止试探!”
房玄龄猛地坐直身子,袍袖扫落案上的镇纸。
“当年陛下玄武门之变登位,最忌讳的便是兄弟相残、父子离心。可如今太子这番惩戒,既立了威,又没要性命,看似周全,实则在试探陛下底线。”
房遗直沉思片刻,道:“父亲,那我们房家该如何自处?若太子真的继位”
“难啊!”
房玄龄揉着太阳穴。
“我追随陛下数十年,从太原起兵到贞观盛世,君臣相知。如今若转投太子,便是背主;可若站在太子对立面.”
想起今日朝堂上李承乾冷冽的眼神,后背不禁泛起一阵寒意。
“太子监国期间,已经开始培植势力。”
房遗直眉头紧皱:“父亲,难道我们只能坐以待毙?”
“自然不能。”
房玄龄起身踱步,衣袍下摆扫过青砖发出沙沙声响。
“明日你去拜访长孙冲,探探他的口风。长孙家与皇室联姻颇深,长孙无忌又是陛下心腹,若能知晓他的立场.”
“可是父亲,长孙冲会说实话吗?”
“他不得不说。”
房玄龄停下脚步,目光灼灼。
“今日朝堂上,长孙无忌为魏王、晋王求情最急。他既担心皇室血脉受损,更怕太子借此清洗异己。但他也清楚,若真与太子决裂,朝堂必将大乱。”
房遗直欲言又止:“父亲,万一太子继位后清算今日阻拦他的人,包括我们.”
“所以才要未雨绸缪。”
房玄龄拿起案上的茶盏,却发现早已凉透。
“明日你去见长孙冲时,可暗示他,房家愿与长孙家联手,共同维护朝局稳定。但记住,话不可说死,要留有余地。”
房遗直郑重地点头:“孩儿明白。只是父亲真的相信太子会顺利继位吗?”
“这正是我最担心的。”
房玄龄重新落座,神色凝重。“陛下至今未明确表态,就是想让诸子相互制衡。可太子等不及了,他急于立威,便是怕夜长梦多。”
“遗直,你可知太子为何在这个时候惩戒魏王、晋王?”
房遗直摇摇头。
“因为陛下默许了。”
房玄龄的声音低沉而笃定。
“太子若真敢杀了魏王、晋王,陛下定会雷霆震怒。但太子只施以杖刑,既震慑了对手,又没触到陛下的逆鳞。这其中的分寸拿捏,怕是早有谋划。”
房遗直倒吸一口冷气:“父亲的意思是,陛下其实在暗中支持太子?”
“支持谈不上,但至少是容忍。”
房玄龄望着窗外的月色,思绪飘远。
“当年陛下为了皇位,亲手杀了兄弟。他不希望历史在自己儿子身上重演,可又要保证皇权平稳过渡。太子此举,或许正合他意。”
“那我们”
“我们既要忠于陛下,又要为房家留条后路。”
房玄龄握紧拳头。“明日起,你多与太子一党的人接触,但不可表露立场。我会继续观察朝堂动向,寻找一个平衡点。”
“遗直,记住,在这场博弈中,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房遗直起身,恭敬地行礼:“孩儿谨记父亲教诲。只是父亲也要保重身体。这些日子为朝堂之事劳心劳力,切莫累垮了身子。”
房玄龄摆摆手,神色疲惫:“我这把老骨头,还能撑得住。只是这房家的未来,就全靠你们了。去准备吧,明日一早便去拜访长孙冲。”
房遗直退下后,房玄龄独自坐在书房中,望着墙上悬挂的《凌烟阁功臣图》,李世民的画像在烛光下忽明忽暗。
他想起当年与李世民共商国是的情景,君臣一心,何等畅快。
可如今,却要在忠诚与家族利益之间艰难抉择。
另一边。
长孙府。
长孙冲眉头紧皱:“以父亲跟陛下的交情,何不直接向陛下进言,探探陛下的心意?”
“进言?”
长孙无忌冷笑一声。
“当年玄武门之变,我助陛下登位;贞观年间,我尽心辅佐。可如今,陛下对太子的态度扑朔迷离。太子惩戒魏王、晋王,看似僭越,陛下却未加斥责。这其中的深意,岂是我能轻易揣度的?”
长孙冲沉思片刻,道:“父亲,太子虽行事激进,但毕竟是嫡长子,名正言顺的储君。若我们支持太子,日后太子继位,长孙家依旧能保荣华富贵。”
长孙无忌摇摇头:“你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若太子根基不稳便强行继位,朝堂必将大乱,到那时,长孙家说不定会成为众矢之的!”
长孙冲心中一紧:“那父亲的意思是”
“我们不能急于表态。”
长孙无忌停下脚步,目光灼灼。
“明日,你去拜访房玄龄家的遗直,探探房家的口风。”
“可是父亲,房家也在观望,他们未必会说实话。”“他们不得不说。”长孙无忌眼神坚定。
“房玄龄心中也在担忧太子势力过大,会威胁到陛下和朝堂的稳定。但他更怕贸然站队,得罪任何一方。我们两家处境相似,若能联手,或许能在这乱局中寻得一线生机。”
长孙冲欲言又止:“父亲,万一太子记恨。”
长孙无忌道:“所以我们更要谨慎行事。”
另一边。
李承乾自然也没有停止谋划。
当大牢厚重的铁门轰然洞开,阴冷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侯君集拖着沉重的镣铐,在昏暗的光线中抬起头,眼神中满是不可置信。
当他看清来人是李承乾时,这位战场上的铁血悍将,眼眶瞬间红了。
“太子殿下.”
侯君集声音哽咽,挣扎着要行礼,却被李承乾一把扶住。
“侯将军受苦了!”
李承乾亲自为他解开镣铐。
“孤已下教令,赦你无罪!”
侯君集呆呆地望着手中被取下的镣铐,突然“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重重磕了个头:“殿下大恩,末将粉身碎骨难报!末将就知道,殿下定不会弃末将于不顾!”
他的声音颤抖着,脸上老泪纵横。
“在这暗无天日的大牢里,末将每日都盼着能再上战场,为殿下效命!”
李承乾连忙将他扶起,眼中也泛起泪光:“侯将军,你我曾并肩作战,出生入死,孤怎会让你含冤受屈?如今你且先回府休养,待时机成熟,我们再一同整顿朝纲!”
侯君集紧紧握住李承乾的手,重重地点了点头。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最新章节,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最新章节,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