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朱蕙兰的话,刘宽并不意外——对老朱、马皇后要求一起过年,并顺带看个电影的事,他是有心理准备的。
他略微沉吟,道:“手机、笔记本电脑里的电影也就那么几部,适合拿出来大家一起看的更少,这次便只选一部吧。”
“我再找几首合适的歌曲,加上几个有意思的视频,应该就差不多了。”
“找完都下到平板电脑里——笔记本中的资料太珍贵,若直接带过去放电影,一不小心弄坏就完了。”
朱蕙兰一笑点头,“嗯,夫君有主意便好。”
于是,吃过午饭,夫妻俩就窝在书房里,一起挑选音乐、电影、视频。
多方衡量之后,刘宽最终选定一部电影,一个集合了六首古风纯音乐的视频,以及三个“星球研究所”的视频。
“星球研究所”是刘宽穿越前关注的一个官方自媒体账号。
上面的视频主要是从地理角度,描绘祖国大好山河,以及一些国家层面的伟大成就。
视频画面恢弘大气,文案也好,他很是喜欢,因此有意、无意地下载保存了好几个···
次日。
刘宽带着随从来到了里仁街南边的一座书铺——三味书屋。
这里是老朱赏赐给他的商铺之一,原本就是书铺,刘宽在决定刊发《自然科学》后,便来这里了解了一番,顺便将其改成现在的名字。
这书铺不算太大,但也不小。
前面是五六十平方的门店,后面则连着一座小院子,里面有正屋三间,厢房四间,可以充作仓库和看店伙计的住宿之处。
书铺掌柜名叫顾思齐,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原本就是书铺掌柜。
书铺转到刘宽名下后,他通过了刘来福的“面试”,便留了下来。
刘宽特意选在午时来,这时候人们大多准备吃午饭了,书铺基本没客人。
刘宽进来时,顾思齐正在拨动算盘,对着账簿算账。
说起来,算盘这种计算工具具体发源于何时,后世都没个定论,最靠谱的说法是唐宋时期。
此时算盘已经跟刘宽记忆中相差不多——是否有差别,他也不清楚。
他穿越前只在小学数学课本上了解过算盘,并未实际接触过——毕竟这工具在后世中国都被淘汰好几十年了。
所以,就算此时算盘还未进化成完全体,刘宽也帮不上什么忙。
“东家老爷来了。”店里伙计最先注意到刘宽,喊了声便上前迎接、行礼,“见过东家老爷!”
顾思齐忙放下毛笔,也过来行礼问候。
刘宽点了点头,便直接道:“我来看看《自然科学》刊物销量如何。”
顾思齐露出一丝苦笑,道:“回东家,跟前几日差不多,一天最多卖出五六本。就这,还是因为咱们把它放在了书铺最显眼的位置。”
“咱们送到其他书铺的,不怎么受重视,有的甚至被塞入角落,一天一本都卖不出。”
“照这么下去,想要将五百本都卖完,恐怕得一年半载才行。”
其实以顾思齐这些年做书铺掌柜的见识看,一本作者在文坛没多大名声的“杂书”,一年能卖五百本成绩已算不错。
奈何大半个月前刘宽将这些书送到书铺时便说了,希望第一个月至少卖出两百本,剩余的在两三个月内卖完。
眼下《自然科学》的销售进度显然离刘宽期望差不少。
顾思齐虽知刘宽为人宽和,却也有点忐忑,担心刘宽怪他不卖力。
刘宽看了眼斜对面的国子学建筑群,道:“这里跟国子学相隔不过一两百步,按理讲来客人应该不少吧?”
顾思齐解释道:“是不少,可大多都是冲着儒学经典或名儒时文来的,看杂书的很少。”
刘宽听了微微一笑,“有客流量就好——待到明日,来买这书的人应该会多很多。”
“回头我会让印刷坊那边把最新印好的一千本送来。你抽时间去跟其他几个帮忙卖刊物的书铺掌柜说声,让他们将刊物放到显眼的位置。”
顾思齐听了一呆,一时没想明白刘宽为何对这本杂书如此自信。
他常年沉迷书海,脑子转得有点慢,念及刘宽的身份,才隐隐有了猜测,下意识压低声音问:“东家老爷可是得了什么消息?”
“明日你便知晓了。”
说完,刘宽便带着随从离开。
“究竟有何事能让东家这本杂书变得受欢迎?没道理啊。”
顾思齐嘀咕着,一时怎么都想不通,越是如此,他越是好奇。
于是便拿来一本《自然科学》重头细看,希望能从书中看出些端倪。
既是东家编写的书,自是一拿到书铺上架,他便抽时间看了。
书中内容虽很新奇,但用的都是大白话,没有丝毫文采可言,跟儒学经典更扯不上关系,也就沾了“新奇”二字。
再加上东家如今在京师多少有那么点名声,他又卖力推销,之前才能每日卖出几本。
另外,书中内容虽然新奇,可所述“道理”却并没有那么好理解,因此他之前看了几次,都中途放下,没能通读完。
如今再度翻开,横看竖看,却仍看不出这书哪里会让读书人喜爱。
‘难不成是因为东家老爷要升大官?若是其升入吏部,当个侍郎什么的,倒是可能有不少人为了巴结他来买这书。’
顾思齐不禁如此想。
如今大明行的是举荐制,以前选官大权在中书省、在宰相手中。去年中书省、宰相都没了,这选官大权便落在了吏部。
半个月前,郭桓案发,六部尚书、侍郎都被砍了好几个。
再接着朝廷又改革制度,变六部为九部,这尚书、侍郎的位置一下子多出不少。
刘宽作为工部员外郎,又是驸马,升侍郎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
认为刘宽对《自然科学》的自信可能来自于升迁,顾思齐便又将书放下来。
他一个年近不惑之年的书铺掌柜,又不希求入仕当官,何必逼自己看不喜欢的书?
见活计在另一边忙,顾思齐就从柜台底下摸出一册名叫《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话本。
这书讲的是宋英宗年间一件发生于寺庙内的风流事,很是好看。
他翻到看过几次的精彩之处,重新品味起来。
“‘分开八块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来’,妙啊,这描述实在是妙···”
次日。
上午。
顾思齐坐在柜台后面,有点无精打采,露出些许的脖颈上隐有一道抓痕,似是被哪只大猫抓了下。
他正准备眯眼瞌睡会儿,便见七八个国子学的学生结伴进来。
为首一人直奔店门边最显眼的书架,拿起一本《自然科学》,激动地道:“瞧,我说这里有关于《自然科学》的书籍吧?”
另外几名学生立马上前,一人拿了一本。
边看边谈论。
“名字倒是《自然科学》,却不知是不是科举选考的那个‘自然科学’。”
“应该就是——你看到这编著署名没?刘宽。应该就是那位科技司副郎,崇宁公主的驸马,刘宽!”
“是他又怎么了?”
“蔡兄一心读书,消息到底闭塞了些——听闻这位如今可是在大本堂教书,所教不是别的,正是‘自然’!”
“皇子们学自然,如今科举选考内容之一也是‘自然科学’,若说两者没关系,谁肯信?”
这时一位开始就翻开刊物看了会儿的学生忽然道:“这《自然科学》上都是些大白话,粗鄙不文,写的似乎是些莫名其妙的杂记,真会是科举选考内容?”
领人进店的学生闻言道:“有什么不可能的?选考内容还有‘百工技艺’呢。什么叫百工技艺?不就是工匠之事么。”
又一位学生皱着眉头道:“朝廷恢复科举本是好事,可将数学列入必考之列也就算了,却还将这什么‘自然科学’、‘百工技艺’列为选考,真是乱来!”
“嘘,小声点。”几人中最年长的一位提醒道,“朝廷能重开科举就不错了,咱们若不满足,让那位听到什么非议,一怒之下又停了科举,咱们就又得在国子学苦熬,等着选官了。”
“平之兄说得对,咱们别议论朝政了,再找些数算、百工技艺相关的书籍,买了带回学舍吧。”
谈到这里,几个学生先一人拿了本《自然科学》,然后就钻进去挑选其他书籍。
顾思齐在一旁都听得懵了。
重开科举?
必考数学,选考自然科学、百工技艺?
真的假的?
不等他想明白,便又见一伙学生进了书铺。
“掌柜的,有数算相关的书籍没?都给我拿来!”这位身着狐裘,一看就是不差钱的。
另外几个学生跟着道:“多拿些,我们也挑几本。”
“自然科学、百工技艺之类的书若有也拿来。”
顾思齐顾不得多想,忙应道:“有有,都有。”
随即就跟伙计一起忙碌起来。
刘宽第一次来书铺时,便让他从三才印刷坊进了好几百本数算、百工技艺类的书籍。
过去这些日子,数算类书籍虽卖出去一些,却仍剩两三百本。
卖出的百工技艺类书籍更是屈指可数。
他原以为这些数要积存道明年、后年才能卖完。
哪曾想,如今一个上午不到,数算类书籍就卖了个精光!
百工技艺类的书籍也卖了一小半,上千本《自然科学》期刊更是卖了一大半!
在柜台后面坐下来,顾思齐是又累又兴奋。
‘这么多国子监学生来买书,朝廷重开科举之事必然是真的了!’
‘儒学之类的书籍各书铺都备了不少货,可数算、自然科学、百工技艺类的书籍他们未必有多少。’
‘这是咱们三味书屋大赚的良机啊!’
念及此处,顾思齐忙手写一份订单,并誊抄几份。
随后招来伙计,道:“你速去一趟三才印刷坊,让林管事从这几张订单中选一张,尽快给我们出货。”
“然后你再带着订单去其他印刷坊依次下单,记住,要尽快——事办好了,少不了你的赏钱!”
伙计也很累,听闻有赏钱,顿时来了劲儿,应声拿了订单便飞奔出去···
第三更,感谢诸位订阅的书友!
(今日万字更新)
晚安~
他略微沉吟,道:“手机、笔记本电脑里的电影也就那么几部,适合拿出来大家一起看的更少,这次便只选一部吧。”
“我再找几首合适的歌曲,加上几个有意思的视频,应该就差不多了。”
“找完都下到平板电脑里——笔记本中的资料太珍贵,若直接带过去放电影,一不小心弄坏就完了。”
朱蕙兰一笑点头,“嗯,夫君有主意便好。”
于是,吃过午饭,夫妻俩就窝在书房里,一起挑选音乐、电影、视频。
多方衡量之后,刘宽最终选定一部电影,一个集合了六首古风纯音乐的视频,以及三个“星球研究所”的视频。
“星球研究所”是刘宽穿越前关注的一个官方自媒体账号。
上面的视频主要是从地理角度,描绘祖国大好山河,以及一些国家层面的伟大成就。
视频画面恢弘大气,文案也好,他很是喜欢,因此有意、无意地下载保存了好几个···
次日。
刘宽带着随从来到了里仁街南边的一座书铺——三味书屋。
这里是老朱赏赐给他的商铺之一,原本就是书铺,刘宽在决定刊发《自然科学》后,便来这里了解了一番,顺便将其改成现在的名字。
这书铺不算太大,但也不小。
前面是五六十平方的门店,后面则连着一座小院子,里面有正屋三间,厢房四间,可以充作仓库和看店伙计的住宿之处。
书铺掌柜名叫顾思齐,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原本就是书铺掌柜。
书铺转到刘宽名下后,他通过了刘来福的“面试”,便留了下来。
刘宽特意选在午时来,这时候人们大多准备吃午饭了,书铺基本没客人。
刘宽进来时,顾思齐正在拨动算盘,对着账簿算账。
说起来,算盘这种计算工具具体发源于何时,后世都没个定论,最靠谱的说法是唐宋时期。
此时算盘已经跟刘宽记忆中相差不多——是否有差别,他也不清楚。
他穿越前只在小学数学课本上了解过算盘,并未实际接触过——毕竟这工具在后世中国都被淘汰好几十年了。
所以,就算此时算盘还未进化成完全体,刘宽也帮不上什么忙。
“东家老爷来了。”店里伙计最先注意到刘宽,喊了声便上前迎接、行礼,“见过东家老爷!”
顾思齐忙放下毛笔,也过来行礼问候。
刘宽点了点头,便直接道:“我来看看《自然科学》刊物销量如何。”
顾思齐露出一丝苦笑,道:“回东家,跟前几日差不多,一天最多卖出五六本。就这,还是因为咱们把它放在了书铺最显眼的位置。”
“咱们送到其他书铺的,不怎么受重视,有的甚至被塞入角落,一天一本都卖不出。”
“照这么下去,想要将五百本都卖完,恐怕得一年半载才行。”
其实以顾思齐这些年做书铺掌柜的见识看,一本作者在文坛没多大名声的“杂书”,一年能卖五百本成绩已算不错。
奈何大半个月前刘宽将这些书送到书铺时便说了,希望第一个月至少卖出两百本,剩余的在两三个月内卖完。
眼下《自然科学》的销售进度显然离刘宽期望差不少。
顾思齐虽知刘宽为人宽和,却也有点忐忑,担心刘宽怪他不卖力。
刘宽看了眼斜对面的国子学建筑群,道:“这里跟国子学相隔不过一两百步,按理讲来客人应该不少吧?”
顾思齐解释道:“是不少,可大多都是冲着儒学经典或名儒时文来的,看杂书的很少。”
刘宽听了微微一笑,“有客流量就好——待到明日,来买这书的人应该会多很多。”
“回头我会让印刷坊那边把最新印好的一千本送来。你抽时间去跟其他几个帮忙卖刊物的书铺掌柜说声,让他们将刊物放到显眼的位置。”
顾思齐听了一呆,一时没想明白刘宽为何对这本杂书如此自信。
他常年沉迷书海,脑子转得有点慢,念及刘宽的身份,才隐隐有了猜测,下意识压低声音问:“东家老爷可是得了什么消息?”
“明日你便知晓了。”
说完,刘宽便带着随从离开。
“究竟有何事能让东家这本杂书变得受欢迎?没道理啊。”
顾思齐嘀咕着,一时怎么都想不通,越是如此,他越是好奇。
于是便拿来一本《自然科学》重头细看,希望能从书中看出些端倪。
既是东家编写的书,自是一拿到书铺上架,他便抽时间看了。
书中内容虽很新奇,但用的都是大白话,没有丝毫文采可言,跟儒学经典更扯不上关系,也就沾了“新奇”二字。
再加上东家如今在京师多少有那么点名声,他又卖力推销,之前才能每日卖出几本。
另外,书中内容虽然新奇,可所述“道理”却并没有那么好理解,因此他之前看了几次,都中途放下,没能通读完。
如今再度翻开,横看竖看,却仍看不出这书哪里会让读书人喜爱。
‘难不成是因为东家老爷要升大官?若是其升入吏部,当个侍郎什么的,倒是可能有不少人为了巴结他来买这书。’
顾思齐不禁如此想。
如今大明行的是举荐制,以前选官大权在中书省、在宰相手中。去年中书省、宰相都没了,这选官大权便落在了吏部。
半个月前,郭桓案发,六部尚书、侍郎都被砍了好几个。
再接着朝廷又改革制度,变六部为九部,这尚书、侍郎的位置一下子多出不少。
刘宽作为工部员外郎,又是驸马,升侍郎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
认为刘宽对《自然科学》的自信可能来自于升迁,顾思齐便又将书放下来。
他一个年近不惑之年的书铺掌柜,又不希求入仕当官,何必逼自己看不喜欢的书?
见活计在另一边忙,顾思齐就从柜台底下摸出一册名叫《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话本。
这书讲的是宋英宗年间一件发生于寺庙内的风流事,很是好看。
他翻到看过几次的精彩之处,重新品味起来。
“‘分开八块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来’,妙啊,这描述实在是妙···”
次日。
上午。
顾思齐坐在柜台后面,有点无精打采,露出些许的脖颈上隐有一道抓痕,似是被哪只大猫抓了下。
他正准备眯眼瞌睡会儿,便见七八个国子学的学生结伴进来。
为首一人直奔店门边最显眼的书架,拿起一本《自然科学》,激动地道:“瞧,我说这里有关于《自然科学》的书籍吧?”
另外几名学生立马上前,一人拿了一本。
边看边谈论。
“名字倒是《自然科学》,却不知是不是科举选考的那个‘自然科学’。”
“应该就是——你看到这编著署名没?刘宽。应该就是那位科技司副郎,崇宁公主的驸马,刘宽!”
“是他又怎么了?”
“蔡兄一心读书,消息到底闭塞了些——听闻这位如今可是在大本堂教书,所教不是别的,正是‘自然’!”
“皇子们学自然,如今科举选考内容之一也是‘自然科学’,若说两者没关系,谁肯信?”
这时一位开始就翻开刊物看了会儿的学生忽然道:“这《自然科学》上都是些大白话,粗鄙不文,写的似乎是些莫名其妙的杂记,真会是科举选考内容?”
领人进店的学生闻言道:“有什么不可能的?选考内容还有‘百工技艺’呢。什么叫百工技艺?不就是工匠之事么。”
又一位学生皱着眉头道:“朝廷恢复科举本是好事,可将数学列入必考之列也就算了,却还将这什么‘自然科学’、‘百工技艺’列为选考,真是乱来!”
“嘘,小声点。”几人中最年长的一位提醒道,“朝廷能重开科举就不错了,咱们若不满足,让那位听到什么非议,一怒之下又停了科举,咱们就又得在国子学苦熬,等着选官了。”
“平之兄说得对,咱们别议论朝政了,再找些数算、百工技艺相关的书籍,买了带回学舍吧。”
谈到这里,几个学生先一人拿了本《自然科学》,然后就钻进去挑选其他书籍。
顾思齐在一旁都听得懵了。
重开科举?
必考数学,选考自然科学、百工技艺?
真的假的?
不等他想明白,便又见一伙学生进了书铺。
“掌柜的,有数算相关的书籍没?都给我拿来!”这位身着狐裘,一看就是不差钱的。
另外几个学生跟着道:“多拿些,我们也挑几本。”
“自然科学、百工技艺之类的书若有也拿来。”
顾思齐顾不得多想,忙应道:“有有,都有。”
随即就跟伙计一起忙碌起来。
刘宽第一次来书铺时,便让他从三才印刷坊进了好几百本数算、百工技艺类的书籍。
过去这些日子,数算类书籍虽卖出去一些,却仍剩两三百本。
卖出的百工技艺类书籍更是屈指可数。
他原以为这些数要积存道明年、后年才能卖完。
哪曾想,如今一个上午不到,数算类书籍就卖了个精光!
百工技艺类的书籍也卖了一小半,上千本《自然科学》期刊更是卖了一大半!
在柜台后面坐下来,顾思齐是又累又兴奋。
‘这么多国子监学生来买书,朝廷重开科举之事必然是真的了!’
‘儒学之类的书籍各书铺都备了不少货,可数算、自然科学、百工技艺类的书籍他们未必有多少。’
‘这是咱们三味书屋大赚的良机啊!’
念及此处,顾思齐忙手写一份订单,并誊抄几份。
随后招来伙计,道:“你速去一趟三才印刷坊,让林管事从这几张订单中选一张,尽快给我们出货。”
“然后你再带着订单去其他印刷坊依次下单,记住,要尽快——事办好了,少不了你的赏钱!”
伙计也很累,听闻有赏钱,顿时来了劲儿,应声拿了订单便飞奔出去···
第三更,感谢诸位订阅的书友!
(今日万字更新)
晚安~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带着铁路到大明,带着铁路到大明最新章节,带着铁路到大明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带着铁路到大明,带着铁路到大明最新章节,带着铁路到大明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