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宽没想到过去一个月之久,朱元璋竟然还在思考西方工业革命的事。

  不过这也正说明了朱元璋对工业革命所引发的社会变革的重视。

  刘宽回忆他所知道的西方历史,道:“自然是有的。”

  “哦?”朱元璋听了双眼掠过一抹精光,“结果如何?可有成功改朝换代的?”

  刘宽道,“历史上西方这类工人反抗压迫之举被分为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表现为工人们聚集起来游行、罢工,以此向当权者提出要求,以提高他们的待遇。”

  “第二个层次则表现为暴动,往往没有统一组织,表现为愤怒的工人们冲上街头,打、砸、抢,乃至杀人、放火。”

  “但这同样是一种表现他们不满与愤怒的方式,同样是为了提高他们的待遇,并没有推翻当权者自己上位的意思。”

  “第三个层级才表现为起义、革命,以武力直接推翻当权政府,组建新的政府。”

  “如果只看前两者,西方工人反抗暴政、压迫之举成功的例子不小。”

  “既在经过多少次游行示威、罢工乃至暴动后,当权者及资本家真有可能提高他们的待遇。”

  “可若是他们表现出第三种反抗方式,结果往往会很讽刺——从后世西方历史看,他们曾有屈指可数的几次推翻了当权的皇族政府,但没多久就被资本家篡取了权利。”

  “虽然资本家篡取权利后,为了安抚工人们,确实会在一定程度内提高他们的待遇,但毫无疑问,掌权的并非工人群体,而是资本家群体。”

  朱元璋、朱标听了刘宽这番叙述,先是惊讶,随即都沉思起来。

  父子俩都没想到,西方历史上的工人起义竟是这种结果。

  这时刘宽又道:“另外,在后世历史上西方所谓的工人起义,既是规模最大时,也不过波及几座大城市——事实上,即便是西方工人最喜欢反抗的法国,其国家本土面积其实跟大明一个行省差不多。”

  “而法国在西方后面的大几百年,都属于实力、领土一直排在前三之列的国家。”

  “也即是说,哪怕在法国这样的西方大国爆发了波及全国的工人反抗运动,实际波及的范围也仅限于咱们这边一个行省而已。”

  “最后,工人就算揭竿而起,武装起义,其激烈程度也远远不能和咱们这边相比,极少有杀到血流成河的时候。”

  “其战事范围往往局限在几座主要城市的争夺中,像咱们历史上农民起义、王朝更替那般屠戮一城乃至杀空一地的事件更是从未有过。”

  听了刘宽这番补充,朱元璋、朱标就更加惊讶了,甚至可以说完全没想到会是这种情况。

  朱元璋不可思议地道:“按你此前所言,西方资本家将工人压榨得那般惨,他们多数时候竟然只是搞什么罢工、游行示威?”

  “这类行动当权者不会镇压吗?军队一派过去,所谓的游行有何用?”

  “另外,按你所讲,他们揭竿而起真跟其朝廷打起来后,竟似乎表现得···颇为‘温和’?”

  这时朱标皱着眉思索道,“妹婿,莫非这西方百姓天性良善且温顺?”

  才说完,他自己便摇头否定了这一猜测。

  “不对,其资本家那般压榨百姓,且又有大航海后在全球侵略、奴役其他国人之举,可见其西方人绝非良善之辈。”

  “如此说来,多半是其底层百姓比较温顺了?”

  刘宽一笑,道:“太子殿下,因为文化、历史不同,西方很多事都与咱们有差异。至于这差异有多大,殿下不妨再听微臣讲讲另一件事。”

  朱元璋、朱标都喜欢听刘宽将后世之事,说着说他们所不知道的事,因为这往往意味着大涨见识。

  父子俩当即都露出期待之色。

  刘宽道“先前微臣讲的是西方工人反抗压榨、暴政之事,但在工业大革命前,这些工人大多是农民、牧民,难道那时他们就不会被压榨,不会遭受暴政吗?”

  “事实上,任何一个政权到了后期,都会出现昏庸君主和奸臣、弄臣等,同时伴随朝堂混乱、吏治腐败,对地方、基层失去控制,权贵、士绅、地主失去束缚,对百姓大使压榨等现象。”

  “通过后世对西方历史的研究,他们各个政权在这方面表现地要比咱们差很多。”

  “其一,他们开明且有作为的君主比列远比咱们这边要低,良臣、能臣比列也是如此。而这就意味着,他们新生政权建立后带来的繁华兴盛时期往往很短暂。”

  “他们的君主、权贵在一个政权大多数时期的表现,都跟咱们这边王朝晚期差不多。”

  “其二,他们历史上各个政权里的自由农比例一直不高,或者说很少,占据大多数的都是权贵的奴隶或佃农。”

  “而这往往意味着,他们的权贵可以更加肆无忌惮地压榨其民众,极少收到上面权贵的约束。”

  “事实上,西方的权贵都被称作领主、贵族,他们拥有领地内的一切权利,甚至包括领地内女子的初夜权。”

  听到这里,朱元璋、朱标都满脸愕然。

  随即朱元璋便忍不住道:“按你所讲,这西方当权者的统治手段似乎与蒙元相似?甚至比蒙元还要苛待百姓?”

  刘宽一想,发现老朱说得还挺对。

  于是笑道:“陛下,历史上西方可没有哪个政权如蒙元般去修黄河——西方的君主、权贵不仅大多对民众残暴、苛刻,而且大多目光短浅。”

  朱标这时眉头都皱成了一个川字,道:“若是这般,西方在工业大革命前,那些农民、牧民岂不会经常揭竿而起?”

  刘宽摇头,“殿下这一猜测与事实截然相反——在工业大革命前,西方几乎没有出现过农民、牧民大规模暴动,武力反抗暴政及权贵压榨的事情。”

  “即便有些规模很小的那种暴动、反抗,往往也很快被权贵率领军队镇压。”

  “说起来,西方人的历史也有几千年之久,但从来就没有农民起义成功过的例子。甚至连农民起义的范围超过一城、波及一地的例子都没有。”

  怎会如此?!

  老朱与朱标对视了眼,觉得属实开了眼界。

  老朱是通过农民起义起家,并建立起大明的开国皇帝,朱标则熟读历代史书,所以刘宽方才所言之事对他们而言几乎是不可想象、难以理解的。

  中国自秦末便有陈胜吴广起义,建立大汉的刘邦虽非朱元璋这样一无所有的纯粹布衣,却也称不上权贵,仍属普通百姓范畴。

  其麾下武将更不乏出自底层百姓的。

  大汉的建立,可以说是秦末的农民起义的一种成功——虽然刘邦等人成为了新的封建权贵,但至少他们推翻了原来的政权,替代了原来那波权贵。

  之后汉末黄巾起义虽然没能成功,却终结了延续四百载的惶惶大汉。

  南北朝时底层军民起义的也不少,虽然没成功过,但次数多、波及范围往往也不小——若与刘宽口中的西方百姓起义相比,几乎每次范围称得上“大”了。

  隋一统南北,但不过几十年,便因为隋炀帝的暴政和南北朝遗留的一些问题,爆发了隋末大起义。

  这场大起义自然也是以广大不堪暴政压迫的农民为基底,只不过南北朝遗留下来的很多世家、权贵见机参与其中,并最终夺取了大起义的胜利果实。

  即便如此,隋末诸侯中也不乏农民起义的代表,那就是河北王窦建德。

  据史书记载,窦建德世代务农,或许是小地主,在隋朝“官职”最高时也不过里长,论出身跟刘邦差不多。

  窦建德虽败,却在李唐统一天下前被视为其最强敌人,窦建德本人也为李世民所敬佩。

  再往后,唐末的农民起义就更加惨烈了,范围更是波及几乎整个大唐,并出现了黄巢这种数次攻入都城,来一出“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的大戏,差点改朝换代!

  赵宋虽前后被辽、夏、金打败和欺压,并最终为蒙元所灭,但如今存世的宋代史料不少,朱标读这些史料,便知宋代农民起义可以说层出不穷。

  其中规模最大的便是方腊率领的摩尼教江浙大起义,且当时在湖广、河北、山东农民起义规模亦不小。

  朱标曾与朱元璋讨论过赵宋这段历史,经过分析之后,认为当时若非赵宋在外部辽、夏压迫下,吏治、军队方面没太过拉胯,也会如汉唐一般倾覆于农民起义。

  及至元末,红巾军起义规模与激烈程度,更是远超汉末黄巾起义以及唐末农民起义。

  几十年前,除了河北、甘肃、陕西、山西等少数蒙元统治力较强的地方外,遍地都是红巾军!

  其中既有韩山通、刘福通这等为起义先驱,在中原正面硬抗蒙元大军,最终粉身碎骨者。

  亦有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起于南方,消灭地方蒙元权贵,替代蒙元地方统治者。

  而其中最为壮烈的,莫过于刘福通执掌韩宋后所发起的三路北伐——朱标每每与朱元璋谈到红巾军三路北伐之事时皆唏嘘不已。

  当时东路军以毛贵为主将,在至正十七年十一月,由徐州经山东攻向大都,曾连战连捷,一路攻入河北境内,逼得蒙元君臣惊慌失措,直欲迁都。

  然彼时蒙元实力仍在,毛贵率领的东路军终究在柳林被蒙元赶来的各路勤王军击败。

  战败后,毛贵不得不退回山东,重新积蓄实力。

  此战前后历时近半年。

  西路军先以李武、催德为主将,在至正十六年六月由河南攻往陕西。

  彼时陕西蒙元实力亦相当强大,更有李思齐这等汉人能将。

  西路军就潼关与蒙元军队展开反复战斗,潼关几度易手。

  后来西路军绕过潼关蒙元军队主力,由武关入陕西,破商州、夺棋盘山、据蓝田,直逼霸上。

  可惜最终为李思齐、察罕帖木儿等蒙元能将击败,被迫退入四川。

  再之后刘福通派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等将领增援西路军,可惜援军再次战败,也退入了四川。

  两支西路军会师不久,便再度由四川攻入陕西凤翔府,结果却在凤翔府城下遭察罕帖木儿内外夹击之计惨败,被蒙元军队斩首数万,伏尸百里!

  西路溃军一分为二,李武、催德部北上,转战陕甘宁,一直坚持到至正二十一年,方被李思齐收降。

  李喜喜则率领残部南下,经四川去湖广、江西,最终投了陈友谅。

  即便从凤翔惨败算起,西路军北伐亦坚持了一年多。

  而最令朱标震撼的则是中路北伐军。

  中路北伐军以关先生、破头潘为主将,在至正十七年六月,由山东曹州攻向山西。

  中路军开始亦是连战连捷,克陵川、高平、潞州、太原等地,后因蒙元军队在险关拦截,中路军无法按计划向东与东路军会师河北,便北上攻取大同、雁门。

  后来更是继续北上草原,破元上都开平!

  再之后则是转战辽阳行省,中路红巾军兵马不减反增,人数最多时高达十几万,且在兵威最盛时攻入了高丽国内。

  入高丽后,红巾军一路南下,高丽百姓闻讯景从,至高丽都城开京城下时,加入红巾军的高丽百姓亦有十数万!

  数十万红巾军一鼓作气攻破开京!

  高丽国王南逃,被困于城内的高丽权贵向红巾军将领进献家财、女子,以求活命。

  至此时,中路红巾军虽未能完成刘福通交代的北伐任务,也算盛极!

  几乎算是在大唐之后再复朝鲜了(朝鲜之称,古已有之)。

  可惜盛极而衰。

  据朱元璋后来派入高丽的谍探汇报,关先生等中路红巾军主力覆灭于至正二十一年的腊月底,年节将近之际。

  彼时大雪数日方停,红巾军主力大都在城外大营中取暖,因被高丽人以女子、钱财诱惑,失了警惕。

  不妨高丽悍将李成桂以数千精骑,趁机在高丽内应配合下,入驻开京。

  随后与南方的高丽军配合,在开京城外大败红巾军,俘杀十余万!

  最终仅破头潘率领万余轻骑逃了出去,北上辽阳,降了孛罗帖木儿。

  中路红巾军北伐历时四年,至此败亡···

  然刘福通之三路北伐虽败,却给南方红巾军争取了时间和机会。

  最终,朱元璋从众多潜龙中脱颖而出,统合南方红巾军,建立大明。

  随后以二三十万大军北进中原,发布《谕中原檄》。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首次北伐即破元大都!

  蒙元虽退回草原,但大明继承红巾军之志,至今已三征北元,誓灭胡虏!

  正是知晓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之事,又亲身经历了元末红巾这样浩浩荡荡的超大起义,朱元璋、朱标才觉得西方无一次农民起义颠覆政权,甚至都没有一次像样的农民起义,难以理解。

  老朱、朱标想着这些,都是过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朱标随即便忍不住问:“西方之事究竟谁因何与我们如此不同?”

  第一更。

  【抱歉,这章被红巾军起义的史料震撼到了,写嗨了,没能注意控制文章的史料比例——好在这章比较长,后面也会尽量多写几章免费字数多的(200字一计费,超过一百多字不足两百字,就不计费),作为补偿】

  谢谢大佬们的订阅支持!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带着铁路到大明,带着铁路到大明最新章节,带着铁路到大明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