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朱樉不是很笨,经朱标这一提醒,醒悟了朱元璋的意思——朱元璋没有把惩罚量化,就是要考验他,看他是否真心悔改。
所以,他若想恢复王爵,真的要彻底洗心革面、改变自身,别无他法。
明悟这些,朱樉一咬牙,决定为了后半辈子的幸福生活,拼了!
见朱樉不吭声了,朱元璋才道:“老大、老三、老四、老六、老七,还有雄英、刘宽留下,其他皇子都回正殿去吧。”
“是。”
其他人齐应了一声,鱼贯而出,前往正殿。
朱檀不甘心地回头看了眼——他发现,被朱元璋留下的都是决定就藩海外且已经外放的藩王,这说明接下来要议的事绝对跟开启大航海之事有关!
他真的好想也参与进去。
奈何他才十四岁,年龄还不到。
‘唉,还是耐心等两年吧。’
偏殿内。
朱元璋先对朱棢道:“老三,你这一两年的表现咱都看在眼里——在大本堂虽然成绩一般,却也学了不少有用知识;军犬、警犬的训练,也小有成果。”
“中秋之后,你便将军犬、警犬训练之事交接出去,回太原带着你的护卫军参与到征讨北元的准备工作中。”
“你此前就藩太原后,薄有功劳,若能在下次北征之中多立下些功劳,相信距离封藩海外的军功标准便不差多少了。”
朱棢听了大喜。
‘咱终于可以从大本堂毕业了?真是不容易啊!’
心里感慨一句,朱棢当即抱拳道:“谢父皇——儿臣一定做好准备,在下次北征中立大功!”
朱元璋严肃道:“战争不是儿戏,所以你别想着立大功,老老实实听上面的将领指挥。”
朱棢心中不以为意,但还是应道:“是!”
朱元璋又对朱棣、朱桢、朱榑道:“你们三个已有军功更多,距离海外封藩标准更近,所以咱就不让你们呆在陆军里面了。”
“嗯,陆军、海军的区分概念来自后世,想必其具体意思你们也都明白,咱便不多解释。”
“之前咱已经说过朝廷开启大航海的初步计划,因此之后你们会被分别派到三支水师中历练、建功。”
说到这里,朱元璋看向朱棣,“老四,你便先进入北洋水师——如今咱大明的探索舰队已经到了冰火岛,明年二月便会直接从冰火岛起航,前往北美洲。”
“除此外,咱们的人已经探出了佐渡岛金山所在,年里便会进行开采。”
“所以,从咱大明到冰火岛这条航道极为重要,必须要保证其安全稳妥。”
“然而不论是高丽,还是日本,见咱大明船队频繁往来这条航线,必会起疑,两三年内必起争执。”
“即便他们不来惹咱,咱也会找个由头,拿下对马岛等航线上的重要岛屿。”
“也即是说,这两三年中,北洋水师便有用武之地,也正是你磨练的机会,你可愿去?”
朱棣想了想,道:“父皇,儿臣愿到北洋水师磨练两年,若两年内还积攒不到足够的军功,儿臣请往南洋。”
“除此外,儿臣希望先派遣部分护卫军到南海水师中,接受训练,并参与朝廷开拓南洋之事。”
朱元璋听了笑道,“你小子可真会算计,也罢,咱便允了你的请求。”
朱棣高兴地抱拳,“谢父皇!”
朱元璋又对朱桢道:“老六就去东海水师,参与围剿东海海寇,并趁此机会训练一支千人护卫水师出来。”
朱桢看了眼那世界地图,道:“父皇,儿臣也请派部分护卫军到南海水师接受训练并参与开拓南洋之事!”
朱元璋笑道:“你小子倒是知道学老四,咱也允了。”
接着看向朱榑,“至于老七,你就直接去南海水师,以副千户军职接受训练,并参与开拓南洋之战事。”
“此外,你亦可派出部分护卫军,与老四、老六的护卫军一起接受训练。”
“谢父皇!”朱榑脸上尽是喜悦之色。
通过之前刘宽讲解的后世西方列强殖民历史便知,大明想开拓海外领地,南洋便是第一选择。
而他们想要到海外就藩,无论是去南洋诸岛南半部分以及澳洲,还是去印度、非洲,都得经过南洋。
印度的本土势力相对较强,非洲则太远,所以想尽快就藩的话,南洋诸岛的南半部分及澳洲便是最好的选择。
出于以上原因,朱棣、朱桢才想着派出部分护卫军到南海水师中历练——南洋的气候、环境他们已知晓,不论是想在那边建藩,还是经过那一带,拥有一支能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军队都是必须的。
这样一来,南海水师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都会成为大明三支海洋水师中最重要的一支。
朱榑认为,他被派往其中磨练、建功,无疑说明了老朱对他的偏爱···
···
中秋节的次日午后,刘宽才到科技司院没多大会儿,便有一位宦官来传话,说朱标请他到东宫相聚。
想到昨日老朱在偏殿的一番话和安排,刘宽猜测朱标找他多半也是为海外封藩之事。
果然,当他来到春和宫,便瞧见一众十岁以上的藩王都在。
刘宽当即拱手行礼,“微臣见过太子殿下,见过晋王、燕王···”
朱标直接上前拦住刘宽,笑道:“今日算是家人聚会,三妹婿不必如此多礼。”
现场的藩王有十来个,刘宽真要行礼,得说一大圈儿名字,其中有好几个还是他的学生,因此他便顺势停了。
然后问:“不知太子殿下今日相召有何事?”
朱标道:“昨日父皇不是让五弟他们向你请教开办公司以及股份制的事吗,五弟他们怕一个个去拜访你太过打搅,便托我将你请来,给他们讲讲此事。”
“原来如此。”刘宽点头,随即道:“公司与股份制之事,微臣已经写好一份奏本呈上去了,如今应在陛下那里。”
“诸位殿下若想详细了解公司和股份制之事,可以从陛下那里抄写这份奏本阅读——今日微臣只大概讲解下何为公司,又何为股份制。”
接着,刘宽便“公司”、“股份制”两个概念解释一遍。
因为这两个概念并非后世凭空诞生,而是在商业兴盛的宋代便露出一点苗头,有迹可循,所以朱棣、朱橚等人几乎一听就明白了。
至于当了刘宽一两年学生的朱棢、朱檀等人,自是更容易懂,甚至原本就有一定了解。
朱棣越想越觉得公司、股份之道深奥,恨不得立即回府跟那道衍和尚讨论一番。
可惜道衍不在身边。
他便问刘宽,“三妹夫,开办公司去海外拓荒和开发藩国,对海外藩王有何好处?”
刘宽反问道:“燕王殿下应是就将海外藩国视为一家一姓之国吧?”
朱棣也反问,“这难道有什么不对吗?”
刘宽道:“这么想自没什么不对,但若秉承这种想法为海外建藩做准备,乃至将来以此想法开发、建设藩国,效率会很低。”
“微臣举个例子,燕王殿下便明白了——倘若殿下开了一家酒楼,再给制定员工薪酬时,有两种选择。”
“第一个选择是,将公司完全视为己有,每月给予掌柜一个定数的薪酬;第二个选择则是酒楼当做公司股份化,给予掌柜酒楼百分之一的股份。”
“殿下觉得,哪种情况下,掌柜经营酒楼更卖力?酒楼效益更好?”
朱棣不假思索地道:“自是第二种选择下,掌柜更卖力,效益更好。”
其实朱棣原本就对公司化、股份制的好处有所推测,而刘宽举的例子,则让他明悟得更加透彻。
其余藩王也大抵如此。
刘宽又接着道:“再比如,殿下想要开酒楼,却没有足够的本钱。是你一点点慢慢积攒本钱快,还是拿出一部分酒楼股份,去跟其他藩王要钱来得快?”
这回朱棣没顺着刘宽的话答,而是道:“俺不能向其他藩王借钱吗?”
刘宽一笑,“那燕王殿下认为借钱容易,还是拿股份换钱容易?再举个反例,若你开酒楼亏了,那时对你而言,是借钱开酒楼损失小些,还是用股份换钱开酒楼损失小?”
朱棣皱眉道:“若俺开的酒楼会亏本,谁还愿意买俺酒楼的股份?”
刘宽循循善诱地道:“酒楼没开之前,谁敢肯定一定赚钱或亏钱?所以殿下不会让别人相信你的酒楼多半能赚钱吗?”
这时朱橚忍不住了——他觉得这位来自后世的三妹夫在带坏他的好四哥。
“三妹婿,按你这么说,我们这些被骗买股份的藩王岂不是很惨?既有亏本的风险,我们为何要买股份投资四哥他们?”
刘宽预料到,要让习惯了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封建藩王理解后世经商理念不容易,因此并未因朱橚的质问生气或烦躁。
他耐心解释道:“后世有两句话,一句叫做‘商场如战场’——若想在战场获胜,就必须做好庙算、后勤、训练等诸多准备,以增加胜算;倘若胜算不大,明智之人便不会开打。”
“商业投资也是如此。别人来找你投资,你自然得考察对方所说的项目能否赚钱。若你看走了眼,便怪不得别人。”
“至于第二句:你只要想赚钱,不论是投资国内的工坊、商铺等,还是投资燕王等海外建藩之事,都存在风险。”
“借钱风险小,可即便是你九出十三归,能赚得数倍乃至数十倍的利润吗?不能。然而投资却能——这就叫做风险与机遇并存!”
朱橚之所以来参与这次聚会,就是想给后代谋一些财富作为保障。既然投资获利可能比放贷都高,他自然想尝试。
所以,听刘宽讲清楚了这里面的道理,他便沉思起来。
这时刘宽又道:“其实,不论是投资工坊、商铺,还是海外藩国,只要你投资够多,占据的股份够多,那么你对该分产业的影响便越大。”
“如此,自然可以通过种种手段,来确保这份产业是盈利的,乃至令其盈利更多。”
“到了这种程度,对投资者来讲,投资的风险便是可控的了。”
刘宽讲到这里,众皇子中不起眼的朱椿忽然道:“老师,这不就是几个人合伙儿做生意,或做别的事么?”
听到这话刘宽微愣,随即苦笑着道:“蜀王聪慧,这一句话便将我那么多解释都概括了,还简明易懂。”
同时刘宽想到,历史上说初代蜀王善经营,民间甚至有其得仙人授生财妙法、法宝的传闻。
如今看来,多半是朱椿本就有经商、生财的天赋。
第二更。
晚安~
又有事耽搁了更新,,,
所以,他若想恢复王爵,真的要彻底洗心革面、改变自身,别无他法。
明悟这些,朱樉一咬牙,决定为了后半辈子的幸福生活,拼了!
见朱樉不吭声了,朱元璋才道:“老大、老三、老四、老六、老七,还有雄英、刘宽留下,其他皇子都回正殿去吧。”
“是。”
其他人齐应了一声,鱼贯而出,前往正殿。
朱檀不甘心地回头看了眼——他发现,被朱元璋留下的都是决定就藩海外且已经外放的藩王,这说明接下来要议的事绝对跟开启大航海之事有关!
他真的好想也参与进去。
奈何他才十四岁,年龄还不到。
‘唉,还是耐心等两年吧。’
偏殿内。
朱元璋先对朱棢道:“老三,你这一两年的表现咱都看在眼里——在大本堂虽然成绩一般,却也学了不少有用知识;军犬、警犬的训练,也小有成果。”
“中秋之后,你便将军犬、警犬训练之事交接出去,回太原带着你的护卫军参与到征讨北元的准备工作中。”
“你此前就藩太原后,薄有功劳,若能在下次北征之中多立下些功劳,相信距离封藩海外的军功标准便不差多少了。”
朱棢听了大喜。
‘咱终于可以从大本堂毕业了?真是不容易啊!’
心里感慨一句,朱棢当即抱拳道:“谢父皇——儿臣一定做好准备,在下次北征中立大功!”
朱元璋严肃道:“战争不是儿戏,所以你别想着立大功,老老实实听上面的将领指挥。”
朱棢心中不以为意,但还是应道:“是!”
朱元璋又对朱棣、朱桢、朱榑道:“你们三个已有军功更多,距离海外封藩标准更近,所以咱就不让你们呆在陆军里面了。”
“嗯,陆军、海军的区分概念来自后世,想必其具体意思你们也都明白,咱便不多解释。”
“之前咱已经说过朝廷开启大航海的初步计划,因此之后你们会被分别派到三支水师中历练、建功。”
说到这里,朱元璋看向朱棣,“老四,你便先进入北洋水师——如今咱大明的探索舰队已经到了冰火岛,明年二月便会直接从冰火岛起航,前往北美洲。”
“除此外,咱们的人已经探出了佐渡岛金山所在,年里便会进行开采。”
“所以,从咱大明到冰火岛这条航道极为重要,必须要保证其安全稳妥。”
“然而不论是高丽,还是日本,见咱大明船队频繁往来这条航线,必会起疑,两三年内必起争执。”
“即便他们不来惹咱,咱也会找个由头,拿下对马岛等航线上的重要岛屿。”
“也即是说,这两三年中,北洋水师便有用武之地,也正是你磨练的机会,你可愿去?”
朱棣想了想,道:“父皇,儿臣愿到北洋水师磨练两年,若两年内还积攒不到足够的军功,儿臣请往南洋。”
“除此外,儿臣希望先派遣部分护卫军到南海水师中,接受训练,并参与朝廷开拓南洋之事。”
朱元璋听了笑道,“你小子可真会算计,也罢,咱便允了你的请求。”
朱棣高兴地抱拳,“谢父皇!”
朱元璋又对朱桢道:“老六就去东海水师,参与围剿东海海寇,并趁此机会训练一支千人护卫水师出来。”
朱桢看了眼那世界地图,道:“父皇,儿臣也请派部分护卫军到南海水师接受训练并参与开拓南洋之事!”
朱元璋笑道:“你小子倒是知道学老四,咱也允了。”
接着看向朱榑,“至于老七,你就直接去南海水师,以副千户军职接受训练,并参与开拓南洋之战事。”
“此外,你亦可派出部分护卫军,与老四、老六的护卫军一起接受训练。”
“谢父皇!”朱榑脸上尽是喜悦之色。
通过之前刘宽讲解的后世西方列强殖民历史便知,大明想开拓海外领地,南洋便是第一选择。
而他们想要到海外就藩,无论是去南洋诸岛南半部分以及澳洲,还是去印度、非洲,都得经过南洋。
印度的本土势力相对较强,非洲则太远,所以想尽快就藩的话,南洋诸岛的南半部分及澳洲便是最好的选择。
出于以上原因,朱棣、朱桢才想着派出部分护卫军到南海水师中历练——南洋的气候、环境他们已知晓,不论是想在那边建藩,还是经过那一带,拥有一支能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军队都是必须的。
这样一来,南海水师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都会成为大明三支海洋水师中最重要的一支。
朱榑认为,他被派往其中磨练、建功,无疑说明了老朱对他的偏爱···
···
中秋节的次日午后,刘宽才到科技司院没多大会儿,便有一位宦官来传话,说朱标请他到东宫相聚。
想到昨日老朱在偏殿的一番话和安排,刘宽猜测朱标找他多半也是为海外封藩之事。
果然,当他来到春和宫,便瞧见一众十岁以上的藩王都在。
刘宽当即拱手行礼,“微臣见过太子殿下,见过晋王、燕王···”
朱标直接上前拦住刘宽,笑道:“今日算是家人聚会,三妹婿不必如此多礼。”
现场的藩王有十来个,刘宽真要行礼,得说一大圈儿名字,其中有好几个还是他的学生,因此他便顺势停了。
然后问:“不知太子殿下今日相召有何事?”
朱标道:“昨日父皇不是让五弟他们向你请教开办公司以及股份制的事吗,五弟他们怕一个个去拜访你太过打搅,便托我将你请来,给他们讲讲此事。”
“原来如此。”刘宽点头,随即道:“公司与股份制之事,微臣已经写好一份奏本呈上去了,如今应在陛下那里。”
“诸位殿下若想详细了解公司和股份制之事,可以从陛下那里抄写这份奏本阅读——今日微臣只大概讲解下何为公司,又何为股份制。”
接着,刘宽便“公司”、“股份制”两个概念解释一遍。
因为这两个概念并非后世凭空诞生,而是在商业兴盛的宋代便露出一点苗头,有迹可循,所以朱棣、朱橚等人几乎一听就明白了。
至于当了刘宽一两年学生的朱棢、朱檀等人,自是更容易懂,甚至原本就有一定了解。
朱棣越想越觉得公司、股份之道深奥,恨不得立即回府跟那道衍和尚讨论一番。
可惜道衍不在身边。
他便问刘宽,“三妹夫,开办公司去海外拓荒和开发藩国,对海外藩王有何好处?”
刘宽反问道:“燕王殿下应是就将海外藩国视为一家一姓之国吧?”
朱棣也反问,“这难道有什么不对吗?”
刘宽道:“这么想自没什么不对,但若秉承这种想法为海外建藩做准备,乃至将来以此想法开发、建设藩国,效率会很低。”
“微臣举个例子,燕王殿下便明白了——倘若殿下开了一家酒楼,再给制定员工薪酬时,有两种选择。”
“第一个选择是,将公司完全视为己有,每月给予掌柜一个定数的薪酬;第二个选择则是酒楼当做公司股份化,给予掌柜酒楼百分之一的股份。”
“殿下觉得,哪种情况下,掌柜经营酒楼更卖力?酒楼效益更好?”
朱棣不假思索地道:“自是第二种选择下,掌柜更卖力,效益更好。”
其实朱棣原本就对公司化、股份制的好处有所推测,而刘宽举的例子,则让他明悟得更加透彻。
其余藩王也大抵如此。
刘宽又接着道:“再比如,殿下想要开酒楼,却没有足够的本钱。是你一点点慢慢积攒本钱快,还是拿出一部分酒楼股份,去跟其他藩王要钱来得快?”
这回朱棣没顺着刘宽的话答,而是道:“俺不能向其他藩王借钱吗?”
刘宽一笑,“那燕王殿下认为借钱容易,还是拿股份换钱容易?再举个反例,若你开酒楼亏了,那时对你而言,是借钱开酒楼损失小些,还是用股份换钱开酒楼损失小?”
朱棣皱眉道:“若俺开的酒楼会亏本,谁还愿意买俺酒楼的股份?”
刘宽循循善诱地道:“酒楼没开之前,谁敢肯定一定赚钱或亏钱?所以殿下不会让别人相信你的酒楼多半能赚钱吗?”
这时朱橚忍不住了——他觉得这位来自后世的三妹夫在带坏他的好四哥。
“三妹婿,按你这么说,我们这些被骗买股份的藩王岂不是很惨?既有亏本的风险,我们为何要买股份投资四哥他们?”
刘宽预料到,要让习惯了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封建藩王理解后世经商理念不容易,因此并未因朱橚的质问生气或烦躁。
他耐心解释道:“后世有两句话,一句叫做‘商场如战场’——若想在战场获胜,就必须做好庙算、后勤、训练等诸多准备,以增加胜算;倘若胜算不大,明智之人便不会开打。”
“商业投资也是如此。别人来找你投资,你自然得考察对方所说的项目能否赚钱。若你看走了眼,便怪不得别人。”
“至于第二句:你只要想赚钱,不论是投资国内的工坊、商铺等,还是投资燕王等海外建藩之事,都存在风险。”
“借钱风险小,可即便是你九出十三归,能赚得数倍乃至数十倍的利润吗?不能。然而投资却能——这就叫做风险与机遇并存!”
朱橚之所以来参与这次聚会,就是想给后代谋一些财富作为保障。既然投资获利可能比放贷都高,他自然想尝试。
所以,听刘宽讲清楚了这里面的道理,他便沉思起来。
这时刘宽又道:“其实,不论是投资工坊、商铺,还是海外藩国,只要你投资够多,占据的股份够多,那么你对该分产业的影响便越大。”
“如此,自然可以通过种种手段,来确保这份产业是盈利的,乃至令其盈利更多。”
“到了这种程度,对投资者来讲,投资的风险便是可控的了。”
刘宽讲到这里,众皇子中不起眼的朱椿忽然道:“老师,这不就是几个人合伙儿做生意,或做别的事么?”
听到这话刘宽微愣,随即苦笑着道:“蜀王聪慧,这一句话便将我那么多解释都概括了,还简明易懂。”
同时刘宽想到,历史上说初代蜀王善经营,民间甚至有其得仙人授生财妙法、法宝的传闻。
如今看来,多半是朱椿本就有经商、生财的天赋。
第二更。
晚安~
又有事耽搁了更新,,,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带着铁路到大明,带着铁路到大明最新章节,带着铁路到大明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带着铁路到大明,带着铁路到大明最新章节,带着铁路到大明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