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十六声》河西剧情中的掘井人、麻布袋、商旅、驿卒,是他们构成了历史的具象。”

  “历史从来都是由人民书写的,只有人民才能决定历史的走向!”

  来了!

  那种感觉又来了!

  朱元璋心道。

  随着看越来越多的后世视频,他越发察觉,后世似乎特别重视“人民”,也即是平民百姓。

  在中国过去两三千年的历史中,绝大多数的历史、故事都是在歌颂那些留下伟大事迹的英雄、王侯将相,而非默默无闻的普罗大众。

  所以,哪怕朱元璋知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知晓“得民心者得天下”。

  可他还是很不适应后世诸多视频乃至影视中,那般重视无闻大众的思维。

  在朱元璋想着这些事时,这个关于大唐意难平的历史类视频也播放完了。

  众人默然了十几秒,才有人开口讲话。

  朱标感慨道:“昔日盛唐强大无比,疆域最广阔时更是远迈汉代,令四夷咸服,仅有吐蕃仗高原地利,勉强与之争锋。”

  “可那般强大的王朝,最终也还是因为内部出现种种问题骤然崩塌,国势从此衰颓,再难振兴。”

  “安西白发军、归义军、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大唐实在留下太多的憾事了。”

  朱雄英闻言道,“父皇感慨大唐历史上憾事多,咱大明历史上憾事又哪里少了?”

  朱元璋、朱标闻言俱都默然。

  他们想起了刘宽讲书的那些后世历史——如果非要比较的话,说不定大明的憾事,他老朱家对不起的忠臣良将还要更多些。

  汤和却是想起了之前的一个问题,遂看向刘宽,问:“江宁侯,那李定国是何出身,又有哪些共计,看视频中南明竟封其为异姓王?”

  刘宽闻言看向老朱,见老朱点头,他才道:“李定国本是流寇、反贼出身,当然,也可以说是农民军、义军出身。”

  “啥?”汤和闻言一时呆住,“流寇、反贼出身?”

  这下李文忠、徐达也都被吸引了注意力,徐达问:“莫非这李定国如那《水浒传》中的宋江般,被朝廷招安了?”

  刘宽摇头,“李定国本是陕西农家子弟,家里可能是富农,甚至可能是小地主。因陕西连年天灾、朝廷赈灾不力,地方官府又横征暴敛,因此他在十岁的时候就成为流民。”

  “在他险些饿死时,加入了张献忠的农民军队伍,并且和另外三名男孩一起被张献忠收为养子。”

  “从崇祯三年到崇祯十七年,他随张献忠转战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立下很多战功,其中最大的一个,便是以二十匹轻骑,佯装明军信使,连夜夺取了襄阳城。”

  才听了个开头,李文忠、徐达、汤和便都满脸古怪。

  他们万万没想到,李定国不仅是大明的反贼出身,而且还是反贼中的名将。

  只是,如此人物最后怎么成了大明的李晋王?

  刘宽:“崇祯十七年,当时最大的一支农民军在李自成的带领下攻破京城,但仅两个多月,清虏便由汉奸吴三桂引入关,击败李自成的顺军,夺取了京城,进而入主中原。”

  “在之后的一两年中,李自成被清虏追得穷途末路,最终亡于湖广山民之手;张献忠则是在川中跟清虏作战时中箭而亡。”

  “因此,不论是李自成留下的农民军,还是张献忠留下的农民军,都与清虏结下了深仇大恨。再加上汉胡之分的民族大义在,这两部明末的主要农民军最后都投靠了南明朝廷。”

  “再加上明末时,大明海外最大的一支海盗郑氏,也被朝廷招降,并且郑氏核心人物郑森一直坚持抗清。”

  “所以,后世历史上常用一句话形容明末——海盗守国门,流寇死社稷。”

  其实后面的话没讲的必要,但刘宽还是忍不住讲了一下。好在老朱虽然皱了皱眉,却并未说什么。

  而李文忠、徐达、汤和听了刘宽这番话,神色就更精采了。

  海盗守国门?

  流寇死社稷?

  那咱大明勋贵呢?

  汤和张了张口,最终还是没敢问。

  联系之前朱元璋嘱咐他和徐达的那番话,他已经隐约明白:他们这些开国勋贵之后,多半的都成了酒囊饭袋、国家蠹虫,甚至有可能在最后关头卖了老朱家,投靠新朝了。

  朱元璋虽然已经想好让徐达、汤和知道明末的一些事,但还是觉得脸上不光彩。

  因此,见刘宽说完两人都沉默下来,他便道:“行了,明末之事到底是原历史上发生的,如今却是不会再发生了。”

  “咱大明而今可是比昔年盛唐更加强盛,便算是有朝一日依旧走到亡国那步,也绝不会是原历史上那种亡法儿。”

  朱标则担心朱元璋生气,便插话道:“妹婿,已经播放三个视频了,接下来是不是该放电影了?”

  一听要看电影,徐达、汤和果然都转移了注意力。

  刘宽却笑着道:“陛下,臣此番可是准备了四个视频,您确定最后一个视频不看?”

  “还有一个视频?”朱标讶异,“关于什么的?”

  “后世科技。”

  后世科技?!

  顿时,朱元璋、朱标、朱雄英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老朱大声道:“当然要看——别磨叽,快点播放。”

  老朱家其他人也都露出期待之色——虽然后世很多科技离大明太过遥远,短时间不可能实现,但能看一看也可大涨见识。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下,刘宽调出了第四个视频。

  视频尚未播放,众人便瞧见了视频上方及画面上的两个标题。

  “我真浮了【新天工开物·磁悬浮】”

  “磁悬浮——不止地表飞行!”

  而阿婆主则又是众人所熟悉的【星球研究所】。

  随着视频开始,众人便瞧见一条造型与大明有所不同的古怪铁路上,一列同样造型古怪却充满科幻感的“火车”正以极快的速度奔驰着。

  同时,一个激昂的男子讲解声也传了出来:

  “这,可能是你坐过最快的高铁!时速350公里!”

  “比它更快的是中国第一条高速磁悬浮——最高时速可达430公里!”

  “而这,是真空管道中的磁悬浮,时速甚至可以超过1000公里!”

  瞧见视频中,一列科幻感拉满的“火车”在玻璃管道中疾驰,周围的景物都模糊成了各种颜色,难以看清,直接就让朱元璋等人震惊地瞪大了眼。

  如朱元璋、朱标、朱雄英等,都知道后世的一公里等于两里。而时速350公里,就相当于一个小时能跑700里地!

  可视频竟然说这不是最快的,还有两个更快的——一个每小时能跑860里地,另一个每小时更是能跑两千里地!

  如果大明能拥有这么快的“火车”,从京师到北平岂不是只需一个小时?!

  即便从京师跑到安西行省,或者跑到云南,恐怕也只需两个小时吧?

  想到这里,老朱、朱标、朱雄英看这个视频的目光便更加炽热起来。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带着铁路到大明,带着铁路到大明最新章节,带着铁路到大明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