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自己人与他者”的二元表皮下,实则是一个文明体系内部渐渐达成了共识。
换句话说,天主教欧洲,作为一个文明,其已经不再是松散的个体了,而是基于一些共通特质,完成了彼此间的认可与联结。
并且与其他文明存在明显的分界线。
拿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举例。
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分数十几个国家的大批量士兵与平民,在既没有国王许可又没有贵族组织的情况下,仅仅因为信仰上的相同,便将彼此视为战友,汇合到一起,向东发起近乎自杀的远征。
事实上,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中的农民十字军与贵族十字军,都确实是等于自杀。
后续的公爵十字军,才一路取得艰苦的胜利,攻克圣地,建立起四个十字军国家。
至于穆斯林世界,虽然确实是存在吉哈德的情况,但穆斯林世界的吉哈德,若体现在军事上,往往也是需要依赖于统治者来组织与发动。
倒不如说穆斯林的吉哈德圣战,实质上是统治者为了增添自己战争合法性的宣称。
天主教欧洲的这个情况,在后世则表现的愈发强烈,以至于到了最后,甚至能达成“列强一致”的原则,共同瓜分欧洲之外的世界。
当那个时代到来的时候,可以说这么一句话:世界是我的,也可能是你的,但总归是属于西欧的。
就连莫斯科公国、沙皇俄国、俄罗斯帝国……他们几百年持之以恒想要融入西欧,都无法成功。
便可见这个“自己人与他者”的二元对立,是多么的根深蒂固。
对于天主教欧洲之外的世界,不论是东帝国也好、又或者阿尤布王朝。
他们实则是要以一国之力,来对抗整个文明。
或许阿尤布王朝与马穆鲁克,在历史上成功的将十字军驱逐出了黎凡特地区。
但将时间拉长,那也只是东西对抗中的一个片段。
在数百年后,殖民者们都将重回十字军故地。
现如今,许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个事。
即便现如今天主教欧洲自己,也不是很清晰、很明确。
但盖里斯清楚,他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盖里斯敢说自己还活着的时候,耶路撒冷不会遭遇军事上的失败,但自己走后怎么办?
不论耶路撒冷王国,再怎么于军事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可终有一日,会迎来自己的衰落。
到那个时候,便如奥斯曼帝国一般,耶路撒冷王国说不准也要迎来自己的日暮西山。
由此可见,在国与国对抗的表皮内里,实则包含着“自己人与他者”的对抗,也就是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对抗。
在文明内,或许有一家一姓之更替,但不至于亡国灭种,但落实在“自己人与他者”这个话题上的时候。
不论是这个时代的天主教欧洲,又或者后世的西欧,他们在开除人籍的时候,是一点不带心慈手软的。
三十年战争期间,仅是几千人的城市被屠,都能震惊欧洲。
但西班牙人在美洲的暴行,却几乎无人在意。
世界不是简单的黑与白,也可以说,双标本就是人类的特性。
这种情况下,不要指望欧洲的普通平民,仅是因为盖里斯神学的某些主张,便轻易倒戈。
阶级矛盾虽然重要,但并非是时刻都被激化,除去阶级矛盾外,又有许多矛盾塑造着人与人的关系。
可以说是复数社会实体带来的复杂认同,构建出真实的人类社会。
一个人,他可以是苏格兰人,但支持不列颠尼亚帝国,信仰天主教的同时,认同左翼思想,在坚决反对LGBT的同时,并不妨碍他有个男同朋友。
由此,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时,他会做出自相矛盾的各种双标答复。
盖里斯需要未雨绸缪,他所要对抗的敌人,早已超乎这个时代人的认知。
在盖里斯下的这盘棋中,天主教欧洲被视为了潜在对手,那么与天主教欧洲存在敌我矛盾的东正教世界,便成了潜在盟友。
当然,许多东正教教会都早已腐朽,也因此,对这些教会革故鼎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是盖里斯所要做的。
对那些咬在人民脖颈上贪婪吸血,却毫无作为的普罗尼亚贵族清洗,也是盖里斯所要做的、
“特拉比松独立后,原先卡尔迪亚军区的所有修道院,都需要进行鉴别,如果存在违背十诫的情况,需要坚决处理,至于原先的贵族群体,也要如此对待。”
“这么做的好处之一便在于,我们可以得到大量的土地,你如果想要将自己身后的格鲁吉亚军队,真正转变为自己可以信赖的人,至少也要替他们安排好在这片国土上生存的土地。”
天朝有天朝的约法三章,基督教世界也有自己的基本共识。
若要鉴别一个神职人员是否虔诚,那么以十诫为标准,便谁也挑不出毛病。
前面的几条不好说,但后面的几条都讲的十分直白。
第六条不可杀人;第七条不可奸淫;第八条不可偷盗;第九条不可作假证;第十条不可贪心。
对于腐朽的修道院,又或者那些普罗尼亚贵族们而言,这些诫命,他们可是全都占了。
以此为理由,去没收贵族与修道院的土地,也能让普通的农奴或农民们理解。
从而将特拉比松的贵族教士群体,同底层人民进行切割,避免大面积的动乱。
在这之后,土地再如何具体分割,就看战争结束后,双方各自出力多少了。
听完盖里斯完整的叙述。
阿莱克修斯觉得自己有些头昏脑涨,那些文明与文明的对抗、什么“自己人与他者”实在是太过跳脱。
但好在盖里斯后续谈到实际利益分配的时候,他听明白了。
不仅是他,就连阿莱克修斯身旁的卫兵们在听明白后,也流露出了笑容。
在他们看来,这摆明了就是要找对理由,把原先贵族和修道院的地抢下来,再各自瓜分。
换句话说,天主教欧洲,作为一个文明,其已经不再是松散的个体了,而是基于一些共通特质,完成了彼此间的认可与联结。
并且与其他文明存在明显的分界线。
拿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举例。
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分数十几个国家的大批量士兵与平民,在既没有国王许可又没有贵族组织的情况下,仅仅因为信仰上的相同,便将彼此视为战友,汇合到一起,向东发起近乎自杀的远征。
事实上,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中的农民十字军与贵族十字军,都确实是等于自杀。
后续的公爵十字军,才一路取得艰苦的胜利,攻克圣地,建立起四个十字军国家。
至于穆斯林世界,虽然确实是存在吉哈德的情况,但穆斯林世界的吉哈德,若体现在军事上,往往也是需要依赖于统治者来组织与发动。
倒不如说穆斯林的吉哈德圣战,实质上是统治者为了增添自己战争合法性的宣称。
天主教欧洲的这个情况,在后世则表现的愈发强烈,以至于到了最后,甚至能达成“列强一致”的原则,共同瓜分欧洲之外的世界。
当那个时代到来的时候,可以说这么一句话:世界是我的,也可能是你的,但总归是属于西欧的。
就连莫斯科公国、沙皇俄国、俄罗斯帝国……他们几百年持之以恒想要融入西欧,都无法成功。
便可见这个“自己人与他者”的二元对立,是多么的根深蒂固。
对于天主教欧洲之外的世界,不论是东帝国也好、又或者阿尤布王朝。
他们实则是要以一国之力,来对抗整个文明。
或许阿尤布王朝与马穆鲁克,在历史上成功的将十字军驱逐出了黎凡特地区。
但将时间拉长,那也只是东西对抗中的一个片段。
在数百年后,殖民者们都将重回十字军故地。
现如今,许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个事。
即便现如今天主教欧洲自己,也不是很清晰、很明确。
但盖里斯清楚,他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盖里斯敢说自己还活着的时候,耶路撒冷不会遭遇军事上的失败,但自己走后怎么办?
不论耶路撒冷王国,再怎么于军事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可终有一日,会迎来自己的衰落。
到那个时候,便如奥斯曼帝国一般,耶路撒冷王国说不准也要迎来自己的日暮西山。
由此可见,在国与国对抗的表皮内里,实则包含着“自己人与他者”的对抗,也就是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对抗。
在文明内,或许有一家一姓之更替,但不至于亡国灭种,但落实在“自己人与他者”这个话题上的时候。
不论是这个时代的天主教欧洲,又或者后世的西欧,他们在开除人籍的时候,是一点不带心慈手软的。
三十年战争期间,仅是几千人的城市被屠,都能震惊欧洲。
但西班牙人在美洲的暴行,却几乎无人在意。
世界不是简单的黑与白,也可以说,双标本就是人类的特性。
这种情况下,不要指望欧洲的普通平民,仅是因为盖里斯神学的某些主张,便轻易倒戈。
阶级矛盾虽然重要,但并非是时刻都被激化,除去阶级矛盾外,又有许多矛盾塑造着人与人的关系。
可以说是复数社会实体带来的复杂认同,构建出真实的人类社会。
一个人,他可以是苏格兰人,但支持不列颠尼亚帝国,信仰天主教的同时,认同左翼思想,在坚决反对LGBT的同时,并不妨碍他有个男同朋友。
由此,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时,他会做出自相矛盾的各种双标答复。
盖里斯需要未雨绸缪,他所要对抗的敌人,早已超乎这个时代人的认知。
在盖里斯下的这盘棋中,天主教欧洲被视为了潜在对手,那么与天主教欧洲存在敌我矛盾的东正教世界,便成了潜在盟友。
当然,许多东正教教会都早已腐朽,也因此,对这些教会革故鼎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是盖里斯所要做的。
对那些咬在人民脖颈上贪婪吸血,却毫无作为的普罗尼亚贵族清洗,也是盖里斯所要做的、
“特拉比松独立后,原先卡尔迪亚军区的所有修道院,都需要进行鉴别,如果存在违背十诫的情况,需要坚决处理,至于原先的贵族群体,也要如此对待。”
“这么做的好处之一便在于,我们可以得到大量的土地,你如果想要将自己身后的格鲁吉亚军队,真正转变为自己可以信赖的人,至少也要替他们安排好在这片国土上生存的土地。”
天朝有天朝的约法三章,基督教世界也有自己的基本共识。
若要鉴别一个神职人员是否虔诚,那么以十诫为标准,便谁也挑不出毛病。
前面的几条不好说,但后面的几条都讲的十分直白。
第六条不可杀人;第七条不可奸淫;第八条不可偷盗;第九条不可作假证;第十条不可贪心。
对于腐朽的修道院,又或者那些普罗尼亚贵族们而言,这些诫命,他们可是全都占了。
以此为理由,去没收贵族与修道院的土地,也能让普通的农奴或农民们理解。
从而将特拉比松的贵族教士群体,同底层人民进行切割,避免大面积的动乱。
在这之后,土地再如何具体分割,就看战争结束后,双方各自出力多少了。
听完盖里斯完整的叙述。
阿莱克修斯觉得自己有些头昏脑涨,那些文明与文明的对抗、什么“自己人与他者”实在是太过跳脱。
但好在盖里斯后续谈到实际利益分配的时候,他听明白了。
不仅是他,就连阿莱克修斯身旁的卫兵们在听明白后,也流露出了笑容。
在他们看来,这摆明了就是要找对理由,把原先贵族和修道院的地抢下来,再各自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