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父耶和华 第31章 战争打响

小说:吾父耶和华 作者:千翅万瞳 更新时间:2025-04-16 00:19:36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小规模的战斗,以及对异端分子的清剿,成了大战的序幕。

  如亚历山德罗斯所遭遇的这次冲突,只是其中一个缩影。

  其中大多数情况都不容乐观,毕竟有着亚历山德罗斯这样老兵带队的才是少数。

  农民或许有过舞刀弄枪的想法,可身体素质与武器装备,却是怎么也没法弥补的。

  加上大多数参与清乡运动的队伍,都是由十字军老兵带队,久经沙场。

  在这种情况下,也就那些有着帕拉丁带队,或者突厥人数量较多的战斗,才能比较轻松的取得不败不胜,逼退对方。

  运气好的时候,才有不断追杀,迫使其溃散,再逐个击破的机会。

  在这种交锋中,即便是盖里斯也不好插手太多,毕竟这一是收到消息的时候都晚了,二是也可能同时出现在复数地方。

  不过这一阶段,伴随着科穆宁军队的进发,戛然而止,城中的氛围也愈发沉寂。

  默罕默德,一个在伊斯兰信仰中非常普遍的名字。

  确切来说,就是对穆罕默德的另外一种方言发音。

  事实上受到波斯语或者说土耳其音译的影响,还可以称之为马哈默德。

  同中国有避讳的习惯不同,亚伯拉罕系宗教,在习惯上,是不避讳的,或者说,一般人根本够不上避讳的资格。

  只有到神那个层次,才有资格被人避讳。

  在旧约中,对神有许多称号,但没有任何一个是真正的神名,即便是“YHWH”在转写成拉丁语的时候,也是Tetragrammaton意为“四字神名”。

  某些虔诚的英语信徒,甚至在书写的时候,会把GOD写成G-D。

  可见,亚伯拉罕系宗教并非不存在避讳概念,而是对于避讳的层级要求太高。

  就连耶稣这种层次的“神”或者说神子,也在不同的文化圈里,模棱两可。

  在英语、德语文化圈里,基本上不会使用耶稣或者耶稣的相近发音作为名字,东正教国家会使用替代的尊称。

  到了西班牙语的拉丁美洲,赫苏斯这种名字便烂大街了。

  可见寻常圣人或者国王的名字,真没啥避讳的需求,拿来作为孩子的名字,反而具备着美好寓意。

  如盖里斯这种,不存在任何宗教层面含义的名字,反倒是天主教世界的异类。

  至于日后会不会变多,又或者增添更多的神圣意味,那就视情况而论了。

  但反正伊斯兰文化圈里,长久以来大家都喜欢穆罕默德、默罕默德、马哈默德这种名字。

  这直观的体现了他们的信仰,以及对先知的遵从。

  同时由于同名的人,实在是太多了,默罕默德作为阿萨辛的一份子,就和阿泰尔不一样,他外出工作的时候,都懒得以假名示人。

  “默罕默德,今天这些粮食,你这边赶忙带着人,给我送城外去,那群拉丁大爷可不好糊弄。”

  店铺老板如此吩咐着,默罕默德只能点头哈腰,不断称是。

  现如今,他的身份就一名被迫来到特拉比松务工的年轻人。

  因为腿脚还算利落,要的价钱不高,加上能说会算,因此在粮铺里谋了份工作。

  当然,除了他之外,又有一些人混进了特拉比松,在城市里组建出一个相对松散的间谍网。

  由此,城外的人才能尽可能的获取城中消息。

  由于外貌难以伪装的缘故,他们大多并非阿萨辛的一份子,而是以本地人为主。

  默罕默德在这个过程中,则担任着指导者的身份。

  也因为自己伪装出来的身份不错,所以担负传递消息的责任。

  跟着队伍,默罕默德混出了特拉比松城,按照他们既定的计划,是要前往阿塔纳提镇,据说在那边,科穆宁的部队已经开始同拉丁人的大军撞上,双方开始对峙。

  在这种情况下,继续继续以来军队自身收集补给的话,恐不利于战争中士兵的集结,因此反而是向城里提出了运输粮食的需求。

  阿塔纳提是真正意义上的帝国边境城镇,与格鲁吉亚控制的城镇仅三日路程。

  距离特拉比松城倒也不算远,走上一个白天,其实也就到了。

  靠着自己粮铺的身份证明,他们这支队伍一路上撞见了些巡逻的士兵,但也没追究太多,因此便一路东行。

  然而在快要靠近阿塔纳提的时候,默罕默德却不由得倒吸了两口冷气。

  越是靠近阿塔纳提,便越能见到类似绞刑架的东西,上面自然是挂着尸体。

  而在阿塔纳提城镇外,插着人的棍子,更是到处都是。

  默罕默德怎么都难以想象眼前这一幕,倒不是说看着不像,而是这数量实在是太多,让他下意识不愿意承认。

  这片尸体犹如密林一般,至于远处城镇的墙上,也如装饰般一串串挂着人头。

  这些数量加起来,都有小三百了!

  也不清楚这是什么样的想法,在杀了人后,不想着掩埋而是如此示众。

  要晓得阿塔纳提也不过是一个小地方,镇子里人总数才一千出头。

  算上那些被杀了,又没被挂出来的,或许五六百也有可能。

  如此一来,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拉丁人十字军,会向特拉比松要求运输粮食了。

  阿塔纳提这地方,恐怕已经被祸害到,再也搜刮不出食物的境地了。

  在靠近阿塔纳提的时候,便又看见城里拉丁人押送一队人出来,这些人手被捆着,用一根绳子串在一起。

  他们被拉到一片野地里,紧接着便是拉丁人干净利索的动手杀人。

  也不管对方反抗或者尖叫,总之一枪戳过去,戳中要害后,人也就和死鱼一样,挣扎着扑腾,而后渐渐没了生息。

  至于这些人为啥要死,默罕默德看了一会,怎么也没想出来。

  或许单纯是因为他们命不好,生活在一个混乱的地区,遭遇了一伙混乱的人。

  要知道他们阿萨辛杀人的时候,也是非必要不动手,许多时候,其实也不过是威慑敌人,而没想过要对平民痛下杀手。

  就在这边粮队的人,被吓的两腿发颤,想要尽快离开这里进城的时候。

  那伙拉丁人注意到他们自然是走了过来,拦住他们。

  “你们是要干什么?”

  为首的那人,说的是希腊语而不是拉丁语。

  见此,粮队这边领头的就松了一口气,连忙上去招呼对方。

  在亮明自己这边身份后,对方的脸色也好了不少。

  再一套近乎,发现大家其实都熟人,在城里打过照面,不过对方是约安尼斯家的,而粮队这边的领队,则是另一户贵人家族的。

  默罕默德全程则一句话没说,只低着自己头,避免被对方注意,毕竟他这样貌。

  或许希腊人能够接受,而十字军拉丁人那边……就有些微妙了。

  好在,或许是他化妆还算靠谱,又或者拉丁人这边没认出来,他蒙混过关了。

  而等到他们这支队伍走进城镇后,所见的却就是又一副地狱绘卷。

  ……

  另外一边,盖里斯这边也成功收到了消息。

  战争迷雾这件事,确实是非常的恼火,许多时候根本无从判断对方多少人马。

  也因此,在战争时期,不论是对外多报自己的兵马,又或者少报数字,总归是能起到一定误导作用的。

  赤壁之战时曹操说自己八十万兵马的时候,江东地区的士族因为对中原了解不深,还真有不少人愿意相信。

  毕竟在江东人看来,自己乃南蛮之地,都能集结那么多军队,中原地大物博,百姓亿万,拉出来八十万不成问题。

  拿当下这次战争而言,特拉比松城一方,则干脆没有对外说过自己的兵力数量。

  至于农民间口耳相传的数字,那更是从三千人到三万人不等。

  指望这种道听途说的消息,作为战争布局的依据,自然是笑话。

  不过好在,有着默罕默德这样精通情报的人负责,他多多少少还是能了解对方情况的。

  按照一次性运输的粮食估算,加上对敌人营地的估算,对方敌军总数大致上不会超过三千五百人。

  这个数字,就很正常。

  一方面是特拉比松城各个贵族私军集结,而后加上部分的壮丁作为仆军,再算上拉丁人的援军,东拼西凑出来的。

  而这个数字,其实也比盖里斯这边的军队数字要多上不少。

  盖里斯这边,除去科穆宁兄弟的两千格鲁吉亚人,就是他麾下的敕令骑士大队,总数加起来不足两千五百人。

  在这种情况下,科穆宁兄弟有所疑虑,但盖里斯倒是信心十足。

  甚至于盖里斯主动要求科穆宁这边,不要太过隐蔽自身军队数量,而是要大方的通过军营大小等数据,告知对方自己这边人马较少。

  从而挑逗对方主动进攻的欲望。

  这确实是有效的,因为对方也选择在盖里斯这边视野能及范围里,设立了军营。

  从这一阶段开始,气氛变的开始紧张起来。

  每天士兵门板,都要忙于准备作战,打磨自己的武器,调整盔甲尺寸,向神祈祷,或者试图写点什么书信。

  在盖里斯和科穆宁的商议下,每天他们这边的部队,都会在军营外的平地上集结一次,摆出自己的阵形,看敌军是否愿意应战。

  这种方式,其实相当古老,从罗马时代便延续至今。

  起初的时候,特拉比松一方还有些犹豫,一直不曾主动迎战。

  但伴随着补给的稳固,加上对周围环境的了解愈发深厚,确定盖里斯这边是孤军一支,确实仅三千人规模不到的时候,便激进了起来。

  也开始组织出军阵,与盖里斯这边准备战斗。

  不过让他们感到疑惑的一个问题在于,盖里斯这边的军旗,显然呈现出两种款式,但整体来说,这两种款式都透露出基督教的文化色彩,会有十字架等标识。

  这表明盖里斯这边是一支基督徒联合军队。

  但拉丁人也好,又或者特拉比松贵族也罢,他们怎么也分析不出,在这个关头还会有哪支基督徒军队,愿意和格鲁吉亚人站在一起。

  7月2日,一切准备就绪,战争正式拉响。

  盖里斯虽然人数最少,但因为自己先前在谈判中占据了优势,加上同大卫·索斯兰达成过协议,因此反而成为这次战斗的总指挥。

  在他的安排下,格鲁吉亚人被分为两支,每支各有一千人,又科穆宁兄弟各自指挥,分为左翼、中军。

  至于他自己本人,则率领着敕令骑士大队坐镇右翼。

  因为这附近地形开阔的原因,这一次盖里斯并未设想过奇兵突袭。

  其中格鲁吉亚人的重步兵部队,他们排成“希腊方阵”样式,长矛向前,盾列紧密,成为两堵会移动的城墙。

  特拉比松方面的军队,由各地私兵、募兵组成,训练水准参差不齐,虽说人数占优,但缺乏统一的指挥节奏。

  他们采用典型的“线式推进”战术,即三层步兵前出,右翼为弓弩队,左翼为拉丁骑士所率的突击队。

  当战争正式开始的时候,首先是双方部队,开始缓慢靠近。

  当距离被拉到大约100步的还是,箭矢也开始互相射击。

  少量的特拉比松弓手率先射击,格鲁吉亚人抬盾迎击,前排受创不多。

  随即是敌军主力步兵前压,喊杀声震天,仿佛山洪扑面。

  拉丁人的将领,并没有冲动的调动骑兵冲锋。

  现如今的十字军战争技艺,相较于过往已经提升许多,至少他们没觉得依靠骑士冲锋,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但盖里斯这边相对薄弱的左翼,依旧让他们有些犹豫。

  相较于格鲁吉亚厚实的重步兵方阵,仅三百人规模的敕令骑士,虽然装备上看起来相当精锐,但整体数量又确实非常少。

  这让他们感到了犹豫,最终当另外两军与格鲁吉亚人碰撞的时候,拉丁人还是主动发起了进攻。

  当轰鸣响起的时候,战旗在狂风中飞舞,以一百多骑士当头、加上其他骑兵,总计两百人,在稍微一个迂回后,从盖里斯的左侧发动了冲锋。

  感受着大地的震撼。

  第四次十字军,也终于在异国他乡,于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同耶路撒冷异端撞上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吾父耶和华,吾父耶和华最新章节,吾父耶和华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