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历元年这个时期,国债已经成为耶路撒冷任何一个致力于财富增值者绕不开的话题了。
耶路撒冷王国发行公共债务的历史,最早可以追到提尔新城建立时期,也就是12年前。
当时尚处在战争中的耶路撒冷,便为了改善难民、居民、十字军的生活条件大动土木营造新城。
那一批债券的年息高达18%,在众多投资人心目中,已经成为传说神话了。
讲实话,这件事还是非常破天荒的,因为对传统的打破,当时很多人都没有及时上车,事后可谓是后悔不已。
亚伯拉罕系的宗教,不论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三教的神学,都有过明确的反对借贷利息。
区别在于,犹太教更加注重族内的禁止利息。
而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也在漫长的历史中发展出了不同的处置方式。
具体到13世纪这个节点。
不论是伊斯兰教、又或者基督教,对债务利息的态度是明确而强烈的反对。
天主教更是把反对利息作为是教会经济伦理的核心。
1179年第三次拉特兰公会议中,制定的第25条教规规定,任何从事高利贷事业的人,都会被逐出教会。
这意味着放债者禁止参与圣礼,禁止安葬在教会墓地……
对于一个足够虔诚的天主教徒来说,代表着他们即便是死亡,也并非惩罚的结束,而是要在地狱里遭受永恒的折磨与痛苦,堪称比死还要严厉的惩罚。
毕竟一个虔诚的教徒,本来是要上天堂的,就算犯了一些错,也可以在炼狱里净化自己,最后得到永生的幸福。
即便是那些不够虔诚的教徒,也会面临心灵上的压力,以及自我怀疑和社会上的指责。
因此购买公共债务,是否是放贷这个问题,难住了一批人。
为此,盖里斯他们不得不开出18%,这个在地中海周边明显比较高的利率,才驱动人心的贪婪进行购买。
要知道这个时期,即便是圣殿骑士团放贷,他们名义上也是禁止利息,通过各种隐性方式收取报酬的。
其实质利率,大概也就维持在15%左右,比之同时期的天朝,双方差距可谓一个天、一个地。
另外,盖里斯本人也做出了神学上的担保,表示公共债务,并非是对人的剥削,而是推动生产力发展,推进天国降临的必需品,没有必要存在任何神学负担。
加上威尼斯人,向来不鸟罗马教皇,有着自己的“威尼斯人老习惯”国情在此,带头购买大量公债,因此当时卖的还算差不多。
随着第一批公共债务按照时间兑现,早期没上车的人自然是后悔不已。
随着时间的推进,第二批公债,就只剩下12%的利率,第三批则是10%……
发展到今天,耶路撒冷王国发行的各项公债,其利率最低的,只有3%,高的时候也不会超过6%,但仍旧会被一些人视为优质投资。
毕竟,在过去十年里,耶路撒冷王国上上下下的各项公共债务,从未出现过违约。
只不过大家对于购买国债的热情,也早已不复当初。
在国家经济整体向上的情况下,购买国债吃利息,被视为无能的举动,但凡有些野心的人,都会去投资一些回报率更高的行业。
不论是参与实体工厂的建设,又或者同威尼斯人一同参与地中海贸易,甚至于是从红海港口出发,试图探索印度,都是现如今耶路撒冷人津津乐道的事。
在耶路撒冷王国的报纸上,也时常能看到某某人,因为参与某些贸易行动资产翻倍的消息,鼓励着大家在有闲钱的情况下,参与商业行动。
这已经在根本上改变了耶路撒冷王国的国民风气。
现如今的耶路撒冷王国,在社会舆论上而言,已经并非什么立足于圣地,在异教徒群狼环伺下艰难生存,需要全民投入战争的国家。
而是成了一个机遇之地,任何外来者、任何朝圣者,都有可能在这里改变命运的圣地。
也正是在这种处境下,盖里斯才会主动站出来,在广场上宣布对埃及解放战争,是具备神学意义,关乎到天国建设,参与这次战争之人是在偿赎自己罪的。
盖里斯的目的,并非说是要去鼓动大家参军,让这些没有接受过系统性军事训练的市民、朝圣者贸然参与战争,是一种不负责的行为,且拖累军事人员的。
因此,他实质上的意思是希望大家多买点国债……
如果你支持圣战,那就买国债吧!
如果你是虔诚的耶路撒冷宗信徒,那就买国债吧!
如果你希望国家的经济继续上涨,那就买国债吧!
每卖出价值10万金第纳尔的国债,就意味着盖里斯能够集结一个团的职业军队,在外发动一整年的战争。
耶路撒冷王国的经济在蓬勃发展,其也必然面对通货膨胀,盖里斯在外约旦地区给士兵发银币的历史,早就是过去式了。
现如今大家每个月的津贴可都是以金币计算的。
此事,威尼斯历史亦有记载。
在威尼斯的战争过程中,为了应对暴涨的财政支出,会有两种手段来填补空缺。
方法一,自然是加税,方法二,便是发行公共债务。
在战争局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威尼斯议会甚至会强制许多人购买公共债务,这其实就是一种强制征收。
但相比较于单纯的加税,能让更多的威尼斯人稍微有所容忍。
这些债务实际支付的利息,也是波动的。
比如说,战争进行中的蒙特诺维斯莫公债和苏西迪奥公债,在战争中为了鼓励人购买,他们的实际利率分别是8%和10%。
战争结束后,便恢复票面利息,也就是5%进行按期支付。
蒙特韦基奥公债,在战争结束后,甚至于在某些时期仅支付1%的利息。
某种意义上来说,类似古代天朝那样高昂的利息,在不论是日本又或者欧洲,都颇有些难以理喻。
……
在耶路撒冷王国中,康拉德是意大利人的利益代表这件事,可谓人尽皆知。
但意大利人之间,也会存在诸多矛盾,毕竟这个时代的意大利仅是一个地名,而非什么国家实体。
不同意大利城邦之间的仇恨,甚至可以说是生死大敌。
具体到威尼斯人这边,同耶路撒冷王国关系最为密切的,却就是德尔菲诺家族。
不得不说,天朝很多人对欧洲的刻板印象都是存在问题的。
就比如说家族概念这个事。
由于爵位、王位实质上是仅以个人名义传承,因此不论是安茹家族、又或者什么别的家族,这些天主教体系下的西欧家族,其家长权威相对来说是非常低的。
毕竟,王位只有一个,哥哥继承了王位,那么弟弟就没有。
这种情况下,同弟弟讨论什么家族荣誉,是显然没有经济基础的。
可罗马也好、商业共和国也罢,爵位虽然不能分享,可经济利益倒确确实实是一荣共荣一损俱损。
因此在意大利城邦中,家族概念非常被看重,这其实也影响到后世美籍意大利人的家族文化习惯。
德尔菲诺家族作为在新耶路撒冷王国投资较早的威尼斯人家族,他们自然是赚的盆满钵满。
纵然因为威尼斯自身体制的原因,德尔菲诺家族并不能把持住,耶路撒冷威尼斯人社区总督的职位。
但在许多问题上,即便是被派遣到耶路撒冷的威尼斯官员,也不得不依赖于德尔菲诺家族的影响力,才能与王国高效沟通。
德尔菲诺家族,在耶路撒冷王国的影响力,是经过长时间运营才真正建立的。
早期的投资其实只是一部分,在后续的过程中,德尔菲诺家会时常举办宴会,不断撮合一些年轻人之间的婚姻。
这些婚姻自然也就包括德尔菲诺家自己小姐,同耶路撒冷王国政坛新起之秀间的联姻。
在这个问题上,盖里斯并没有刻意提出某些话语,但在三令五申的情况下,教团体系倒是保持了对婚姻制度的拒绝。
虽然这并不能杜绝私生子,可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教团自身的世袭化进度,维系自己的修会本色。
通过这种人脉上的联系,当盖里斯表露出对埃及的战争欲望,以及相应公债发行的可能性后。
德尔菲诺家的老爷子,便主动找上了乔斯。
在一间不算非常朴素,但也不怎么奢华,只是在干净简洁中透露出主人身份格调的房间里,两人会面。
会面后,哪怕乔斯,如今贵为商业部的副部长,也还是向德尔菲诺老爷子,行了一个礼。
毕竟乔斯这头老牛,在双方年龄相差15岁的情况下,啃了德尔菲诺的孙女。
双方之间的关系,已经不是什么特别平等的关系了,而成了爷爷与孙女婿。
在简单寒暄之后,乔斯递过来一杯茶,德尔菲诺老爷子便开口问道:“埃及的商业特权,你们打算怎么分配。”
在这个时代,是不存在什么公平竞争的,只要是商业行为,只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走私,一种是特权。
即便是耶路撒冷王国,为了得到意大利城邦的支援,也只是同固定的某些商业共和国进行贸易。
非特定对象前来贸易的话,并不是说直接禁止,而是会面临显而易见要高出不少的关税。
德尔菲诺家对于耶路撒冷和埃及之间的经济情况,不说了如指掌,也可以说清清楚楚。
考虑到双方的技术差距,再加上盖里斯本人的兜底,耶路撒冷取胜是十拿九稳才对。
既然风险不高,自然就要直奔主题,商讨威尼斯人在其中可以取得什么。
德尔菲诺并不奢望,他们可以如热那亚人一般,取得埃及四分之一又二分之一的土地,但特权却是怎么也不能少的。
面对自己德尔菲诺的问题,乔斯没有急着回答,而是继续示意德尔菲诺老爷子,喝一口他递过去的茶水。
德尔菲诺有些不解,但当他真喝了一口后,便明显察觉到不对。
他可以确定,自己先前从未喝过这种饮料,其苦涩的口感,虽然令他一时间不适,却又显然并不算难喝。
甚至于在饮用之后,还感觉有些不错。
当那不算特别滚烫的茶水,顺着喉咙冲入肠胃,没一会儿后,他竟觉得自己略有些精神了起来,令他这样一个快60岁的老头,感受到一丝活力。
“这是桃花石产出的‘茶’,被先知非常推崇,对人的身体健康有显而易见的好处,我想你也能感受到。”
乔斯看着德尔菲诺那顿时睁大的双眼,便知道自己泡的浓茶起效了。
“咖啡贸易,你也清楚吧,阿比西尼亚那边对于出口咖啡豆并不是非常热情,其产量长久以来都相对有限,并且叫价高昂,先知虽然没有直接在这个问题上发言过,但其潜在的情绪,大家都清楚。”
德尔菲诺不清楚为啥自己孙女婿会提到这个事,但咖啡贸易的事他确实听闻过,并且也表露出了不满,毕竟这事关他的钱袋子。
在过去这些年里,耶路撒冷王国对外部的探索被显著强化了,其中一项成果便在于同阿比西尼亚建立外交关系。
所谓阿比西尼亚,也被欧洲人称呼为天主的王国或者红海之国,当然其另外一个名字在后世天朝才更加广为人知——埃塞俄比亚。
在公元300年左右,埃塞俄比亚人建立阿克苏姆帝国,便以信仰基督教而在地中海被人所知。
虽然说现如今阿克苏姆王朝已经覆灭,但扎格维王朝依旧以基督教信仰为主,并且同耶路撒冷间长久以来都互相了解。
事实上扎格维王朝的许多地名,甚至都是参考耶路撒冷才定下的。
但在旧耶路撒冷王国时期,虽然双方彼此有一定联系,但却没有说要互相建立外交关系,或者存在什么明确的稳定商贸。
直到新耶路撒冷时期,盖里斯才明确希望得到埃塞俄比亚人的咖啡豆。
毕竟,这将给耶路撒冷王国的经济,注入一记强心剂。
但埃塞俄比亚人拒绝了。
耶路撒冷王国发行公共债务的历史,最早可以追到提尔新城建立时期,也就是12年前。
当时尚处在战争中的耶路撒冷,便为了改善难民、居民、十字军的生活条件大动土木营造新城。
那一批债券的年息高达18%,在众多投资人心目中,已经成为传说神话了。
讲实话,这件事还是非常破天荒的,因为对传统的打破,当时很多人都没有及时上车,事后可谓是后悔不已。
亚伯拉罕系的宗教,不论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三教的神学,都有过明确的反对借贷利息。
区别在于,犹太教更加注重族内的禁止利息。
而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也在漫长的历史中发展出了不同的处置方式。
具体到13世纪这个节点。
不论是伊斯兰教、又或者基督教,对债务利息的态度是明确而强烈的反对。
天主教更是把反对利息作为是教会经济伦理的核心。
1179年第三次拉特兰公会议中,制定的第25条教规规定,任何从事高利贷事业的人,都会被逐出教会。
这意味着放债者禁止参与圣礼,禁止安葬在教会墓地……
对于一个足够虔诚的天主教徒来说,代表着他们即便是死亡,也并非惩罚的结束,而是要在地狱里遭受永恒的折磨与痛苦,堪称比死还要严厉的惩罚。
毕竟一个虔诚的教徒,本来是要上天堂的,就算犯了一些错,也可以在炼狱里净化自己,最后得到永生的幸福。
即便是那些不够虔诚的教徒,也会面临心灵上的压力,以及自我怀疑和社会上的指责。
因此购买公共债务,是否是放贷这个问题,难住了一批人。
为此,盖里斯他们不得不开出18%,这个在地中海周边明显比较高的利率,才驱动人心的贪婪进行购买。
要知道这个时期,即便是圣殿骑士团放贷,他们名义上也是禁止利息,通过各种隐性方式收取报酬的。
其实质利率,大概也就维持在15%左右,比之同时期的天朝,双方差距可谓一个天、一个地。
另外,盖里斯本人也做出了神学上的担保,表示公共债务,并非是对人的剥削,而是推动生产力发展,推进天国降临的必需品,没有必要存在任何神学负担。
加上威尼斯人,向来不鸟罗马教皇,有着自己的“威尼斯人老习惯”国情在此,带头购买大量公债,因此当时卖的还算差不多。
随着第一批公共债务按照时间兑现,早期没上车的人自然是后悔不已。
随着时间的推进,第二批公债,就只剩下12%的利率,第三批则是10%……
发展到今天,耶路撒冷王国发行的各项公债,其利率最低的,只有3%,高的时候也不会超过6%,但仍旧会被一些人视为优质投资。
毕竟,在过去十年里,耶路撒冷王国上上下下的各项公共债务,从未出现过违约。
只不过大家对于购买国债的热情,也早已不复当初。
在国家经济整体向上的情况下,购买国债吃利息,被视为无能的举动,但凡有些野心的人,都会去投资一些回报率更高的行业。
不论是参与实体工厂的建设,又或者同威尼斯人一同参与地中海贸易,甚至于是从红海港口出发,试图探索印度,都是现如今耶路撒冷人津津乐道的事。
在耶路撒冷王国的报纸上,也时常能看到某某人,因为参与某些贸易行动资产翻倍的消息,鼓励着大家在有闲钱的情况下,参与商业行动。
这已经在根本上改变了耶路撒冷王国的国民风气。
现如今的耶路撒冷王国,在社会舆论上而言,已经并非什么立足于圣地,在异教徒群狼环伺下艰难生存,需要全民投入战争的国家。
而是成了一个机遇之地,任何外来者、任何朝圣者,都有可能在这里改变命运的圣地。
也正是在这种处境下,盖里斯才会主动站出来,在广场上宣布对埃及解放战争,是具备神学意义,关乎到天国建设,参与这次战争之人是在偿赎自己罪的。
盖里斯的目的,并非说是要去鼓动大家参军,让这些没有接受过系统性军事训练的市民、朝圣者贸然参与战争,是一种不负责的行为,且拖累军事人员的。
因此,他实质上的意思是希望大家多买点国债……
如果你支持圣战,那就买国债吧!
如果你是虔诚的耶路撒冷宗信徒,那就买国债吧!
如果你希望国家的经济继续上涨,那就买国债吧!
每卖出价值10万金第纳尔的国债,就意味着盖里斯能够集结一个团的职业军队,在外发动一整年的战争。
耶路撒冷王国的经济在蓬勃发展,其也必然面对通货膨胀,盖里斯在外约旦地区给士兵发银币的历史,早就是过去式了。
现如今大家每个月的津贴可都是以金币计算的。
此事,威尼斯历史亦有记载。
在威尼斯的战争过程中,为了应对暴涨的财政支出,会有两种手段来填补空缺。
方法一,自然是加税,方法二,便是发行公共债务。
在战争局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威尼斯议会甚至会强制许多人购买公共债务,这其实就是一种强制征收。
但相比较于单纯的加税,能让更多的威尼斯人稍微有所容忍。
这些债务实际支付的利息,也是波动的。
比如说,战争进行中的蒙特诺维斯莫公债和苏西迪奥公债,在战争中为了鼓励人购买,他们的实际利率分别是8%和10%。
战争结束后,便恢复票面利息,也就是5%进行按期支付。
蒙特韦基奥公债,在战争结束后,甚至于在某些时期仅支付1%的利息。
某种意义上来说,类似古代天朝那样高昂的利息,在不论是日本又或者欧洲,都颇有些难以理喻。
……
在耶路撒冷王国中,康拉德是意大利人的利益代表这件事,可谓人尽皆知。
但意大利人之间,也会存在诸多矛盾,毕竟这个时代的意大利仅是一个地名,而非什么国家实体。
不同意大利城邦之间的仇恨,甚至可以说是生死大敌。
具体到威尼斯人这边,同耶路撒冷王国关系最为密切的,却就是德尔菲诺家族。
不得不说,天朝很多人对欧洲的刻板印象都是存在问题的。
就比如说家族概念这个事。
由于爵位、王位实质上是仅以个人名义传承,因此不论是安茹家族、又或者什么别的家族,这些天主教体系下的西欧家族,其家长权威相对来说是非常低的。
毕竟,王位只有一个,哥哥继承了王位,那么弟弟就没有。
这种情况下,同弟弟讨论什么家族荣誉,是显然没有经济基础的。
可罗马也好、商业共和国也罢,爵位虽然不能分享,可经济利益倒确确实实是一荣共荣一损俱损。
因此在意大利城邦中,家族概念非常被看重,这其实也影响到后世美籍意大利人的家族文化习惯。
德尔菲诺家族作为在新耶路撒冷王国投资较早的威尼斯人家族,他们自然是赚的盆满钵满。
纵然因为威尼斯自身体制的原因,德尔菲诺家族并不能把持住,耶路撒冷威尼斯人社区总督的职位。
但在许多问题上,即便是被派遣到耶路撒冷的威尼斯官员,也不得不依赖于德尔菲诺家族的影响力,才能与王国高效沟通。
德尔菲诺家族,在耶路撒冷王国的影响力,是经过长时间运营才真正建立的。
早期的投资其实只是一部分,在后续的过程中,德尔菲诺家会时常举办宴会,不断撮合一些年轻人之间的婚姻。
这些婚姻自然也就包括德尔菲诺家自己小姐,同耶路撒冷王国政坛新起之秀间的联姻。
在这个问题上,盖里斯并没有刻意提出某些话语,但在三令五申的情况下,教团体系倒是保持了对婚姻制度的拒绝。
虽然这并不能杜绝私生子,可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教团自身的世袭化进度,维系自己的修会本色。
通过这种人脉上的联系,当盖里斯表露出对埃及的战争欲望,以及相应公债发行的可能性后。
德尔菲诺家的老爷子,便主动找上了乔斯。
在一间不算非常朴素,但也不怎么奢华,只是在干净简洁中透露出主人身份格调的房间里,两人会面。
会面后,哪怕乔斯,如今贵为商业部的副部长,也还是向德尔菲诺老爷子,行了一个礼。
毕竟乔斯这头老牛,在双方年龄相差15岁的情况下,啃了德尔菲诺的孙女。
双方之间的关系,已经不是什么特别平等的关系了,而成了爷爷与孙女婿。
在简单寒暄之后,乔斯递过来一杯茶,德尔菲诺老爷子便开口问道:“埃及的商业特权,你们打算怎么分配。”
在这个时代,是不存在什么公平竞争的,只要是商业行为,只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走私,一种是特权。
即便是耶路撒冷王国,为了得到意大利城邦的支援,也只是同固定的某些商业共和国进行贸易。
非特定对象前来贸易的话,并不是说直接禁止,而是会面临显而易见要高出不少的关税。
德尔菲诺家对于耶路撒冷和埃及之间的经济情况,不说了如指掌,也可以说清清楚楚。
考虑到双方的技术差距,再加上盖里斯本人的兜底,耶路撒冷取胜是十拿九稳才对。
既然风险不高,自然就要直奔主题,商讨威尼斯人在其中可以取得什么。
德尔菲诺并不奢望,他们可以如热那亚人一般,取得埃及四分之一又二分之一的土地,但特权却是怎么也不能少的。
面对自己德尔菲诺的问题,乔斯没有急着回答,而是继续示意德尔菲诺老爷子,喝一口他递过去的茶水。
德尔菲诺有些不解,但当他真喝了一口后,便明显察觉到不对。
他可以确定,自己先前从未喝过这种饮料,其苦涩的口感,虽然令他一时间不适,却又显然并不算难喝。
甚至于在饮用之后,还感觉有些不错。
当那不算特别滚烫的茶水,顺着喉咙冲入肠胃,没一会儿后,他竟觉得自己略有些精神了起来,令他这样一个快60岁的老头,感受到一丝活力。
“这是桃花石产出的‘茶’,被先知非常推崇,对人的身体健康有显而易见的好处,我想你也能感受到。”
乔斯看着德尔菲诺那顿时睁大的双眼,便知道自己泡的浓茶起效了。
“咖啡贸易,你也清楚吧,阿比西尼亚那边对于出口咖啡豆并不是非常热情,其产量长久以来都相对有限,并且叫价高昂,先知虽然没有直接在这个问题上发言过,但其潜在的情绪,大家都清楚。”
德尔菲诺不清楚为啥自己孙女婿会提到这个事,但咖啡贸易的事他确实听闻过,并且也表露出了不满,毕竟这事关他的钱袋子。
在过去这些年里,耶路撒冷王国对外部的探索被显著强化了,其中一项成果便在于同阿比西尼亚建立外交关系。
所谓阿比西尼亚,也被欧洲人称呼为天主的王国或者红海之国,当然其另外一个名字在后世天朝才更加广为人知——埃塞俄比亚。
在公元300年左右,埃塞俄比亚人建立阿克苏姆帝国,便以信仰基督教而在地中海被人所知。
虽然说现如今阿克苏姆王朝已经覆灭,但扎格维王朝依旧以基督教信仰为主,并且同耶路撒冷间长久以来都互相了解。
事实上扎格维王朝的许多地名,甚至都是参考耶路撒冷才定下的。
但在旧耶路撒冷王国时期,虽然双方彼此有一定联系,但却没有说要互相建立外交关系,或者存在什么明确的稳定商贸。
直到新耶路撒冷时期,盖里斯才明确希望得到埃塞俄比亚人的咖啡豆。
毕竟,这将给耶路撒冷王国的经济,注入一记强心剂。
但埃塞俄比亚人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