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随使团出使西方诸国,能派出人的百家都派了弟子前来,连农家和家都派了人。

  农家是为考察西方诸国的农业与大秦的差异,如看西方诸国种什么作物,如何耕种,有没有值得大秦学习借鉴之处,以及看有没有合适的作物、牲畜可带回大秦,丰富大秦的农产。

  家则是为记录故事,西方诸国和大秦不同,那里所发生的传闻故事肯定也和大秦不一样,对家而言,正是上好的素材。

  大秦学者团的学者们逐一介绍自己所来自学派的学说,听得巴克特里亚学者们惊奇不已,秦国的学派不仅多,各学派的学说还相当有趣,有研究如何做一个更好的人的,有研究医学的,有研究律法的,还有研究军事战争的……

  好些学派的学说,是他们以往从未听过,也从未想到过的。

  也许,秦国人所说的“诸子百家”,是真有上百家学派。

  好在他们也不比秦国人差。

  大秦学者团介绍完,轮到巴克特里亚的学者介绍他们的学说。

  巴克特里亚学者团为首的那名年老学者笑道:“诸位的学问新奇精妙,的确有称得上‘有诸多贤哲,上百家学派’。”

  听到翻译转述过来的话,郦食其等人稍微想了下,反应过来所谓的“有诸多贤哲,上百家学派”指的是“诸子百家”。

  虽然这么说倒也不算错,但总感觉怪怪的。

  老者又笑道:“我们的贤哲也不少,他们并不以‘子’相称。我们的贤哲有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毕达哥拉斯、第欧根尼、芝诺、德谟克利特,他们每一人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惊人的贡献,尤其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三位。”

  “而我主要所学便是亚里士多德的学问,亚里士多德大师是一位全才!”

  说到此处,老者的神情变得崇敬,乃至有些狂热,一看便知道是亚里士多德的崇拜者。

  老者道:“他不仅精通诗歌、法律,还精通伦理、政治、教育,对经济、数学、心理学、战略学、自然哲学也有很深的研究。”

  “他不仅是一位学者,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更是一名杰出的老师,正是得他的教导,才有了伟大的亚历山大!”

  老者脸上崇敬的狂热越发浓烈,看得出来,他是真的很崇敬亚里士多德。

  “数学便是诸位的算学,自然哲学便是了解世间万物的学问,伦理学、心理学便是研究人性情的学问……”

  老者简单解释了一下,好让大秦学者团能更容易理解,随后他看向大秦学者团,笑问:“诸位认为这天地如何?”

  为了方便大秦学者团理解他的问题,老者又对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比如我们脚下的这片大地,我们头顶的天空,在整个世界中究竟为何等模样?我们人本身,我们身边的万物,乃至整个又是由何物组成?”

  大秦学者团这下懂了,这人是想通过发问来讲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嘿,你们秦人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但伟大的亚里士多德知道。

  但大秦学者团决定不给他这个机会,来自道家的青年笑道:“我们这个世界在世界之中,应当为一球体,我们在白日所看到的太阳,夜里所看到的月亮星辰都是球体,且它们都有物质实体,真实面貌也并非我们平常所见那样。”

  道家青年的回答让老者脸上的笑容一下凝固住了,神情变得极其复杂,混合着震惊、不解、迷惑、不可思议,仿佛在说“你们怎么知道我们所在的这个天地是个球,还知道天上的日月星辰也是有实体的球?”

  不是应该秦国人不知道这些,回答不上来,由他告知给秦国人才对吗?

  秦国人不仅知道,似乎知道的比他知道的更多,可这怎么可能!

  秦国人又没有亚里士多德,怎么可能知道这些真理。

  因为出乎他意料,道家青年回答上了他的问题,打乱老者想要的节奏,老者不甘心地又问道:“那诸位可知我们这方天地在整个世界中的位置如何?”

  这问的是:既然我们这方天地是颗球,那这颗球在宇宙里的位置怎样?

  道家青年笑道:“阁下是想说我们这方天地位于世界的中心?”

  不待老者回答,道家青年摇着头又道:“但是很遗憾,我们天地并不是世界的中心,我们这方天地实则是以天上的太阳为中心,在围绕太阳旋转,月亮倒是围绕着我们。”

  这番话一出,不仅是老者,整个巴克特里亚学者都一片哗然,连坐在台下观看学术交流的欧西德穆斯一世等人也是满脸惊愕。

  什么玩意儿?秦国人居然说我们的天地不是世界中心,太阳才是?

  但短暂的惊愕过后,老者突然变得很愤怒,他盯着道家青年,道:“阁下说的是阿里斯塔克的理论,但他的理论早就被证明是胡言!”

  阿里斯塔克,古希腊天文学家之一,其提出过日心说,但他的日心说被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给压制,所以古希腊的学者们广泛接受的是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他的日心说却被埋没。

  当然,这也是因为亚里士多德建立了地心说的模型,能让人直观看到地心说中的诸多天体如何运转,而阿里斯塔克在模型上吃了亏。

  因而,老者在听到道家青年说出日心说时,才会愤怒。

  这秦国人竟然想驳斥伟大的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给被驳倒的阿里斯塔克的日心说翻案,这明显是在侮辱他信仰的亚里士多德大师。

  道家青年并不在老者的愤怒,笑道:“真理并不会因你的信仰和愤怒而发生改变,不管你信与不信,我们这方天地并非世界的中心,而是在围绕太阳旋转。”

  老者冷静下来后,觉得秦国人应该不是在给阿里斯塔克翻案,而是秦国确实有对于日心说的理论。

  但这肯定是秦国人错了,亚里士多德大师所建立的地心说模型不会出错。

  老者又道:“既然你认为我们的天地不是世界的中心,太阳才是,那你有何证据?”

  然而,道家青年并未回答,而是笑道:“证据当然有,只是不能告知诸位。诸位若想知晓,可往大秦求知!”

  听到道家青年的回答,老者很想说“你是不知道,所以才不肯说”,与他同样想法的巴克特里亚学者有不少,可也有一些学者觉得秦国人可能真掌握了太阳才是世界中心的证据。

  倘若此事为真,那将是颠覆当今天文学界的大事。

  也许,他们该前往秦国一趟,万一是真,他们便是从秦国带回伟大真知的先行者,荣耀、财富将随之而来,这可能是他们此生中最重大的机遇。

  道家青年又道:“至于我们人,乃至世间万物的组成,自然是由元素组成。”

  听到“元素”二字,老者道:“在亚里士多德大师对万物的理解中,我们这方天地的物质由‘水火气土’四元素组成,而天上的日月星辰由‘以太’组成。”

  道家青年笑道:“那我大秦所认为的元素与诸位不同,在我大秦所认为的元素远比五种更多,且很多事物并由单一元素组成,而是多种元素混合组成。”

  “你说我们这方天地的物质由‘水火气土’组成,那金银等物是何组成?我们所见的光又是何组成?草木又如何?”

  这问题自然难不住老者,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四元素说”虽在后世看来是错的,但其真思考出了一套归纳世间万物的方法。

  老者答道:“草木为‘水火气土’四元素混合组成,土元素为草木提供形体,固定器结构,如其枝、根变为土元素组成。”

  “水元素构成草木的汁液、水分,草木也如我等人一样需要呼吸,气元素与草木的呼吸相关,火元素使草木温暖,并为其生长提供动力。”

  “金银等物为‘水土’元素组成,主体为土元素,因而金银为固体,常埋于地下,但又有水元素混合其中,因此金银可被熔化,像水一般。”

  听着似乎有些道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能自圆其说,但大秦学者团们知道这是错的,只是他们不好反驳。

  道家青年问道:“可否认为这五种元素即为世间万物最基础的构成,不可再分?”

  老者点头道:“自然是!”

  听到这个回答,道家青年笑道:“那如果可以再分呢,比如水。”

  老者当即摇头道:“这不可能,水可转换为其他元素,但绝不可能再分,水是世间最基础的元素。”

  元素之间可以转换也是亚里士多德的元素说中较为高明之处,要是没这个理论,元素说便没法解释很多现象。

  但元素说也定死了元素可以转换,却不能再分解为更基础的物质,也就是给他们搞个电解水实验,立刻会让他们信仰崩溃。

  道家青年没再继续说,但其话中的意思已透露给巴克特里亚的学者们:基本元素还可以再分,你们崇信的元素说是错的。

  老者也听出来了,皱了皱眉,咋感觉秦国人想驳倒亚里士多德大师的学说?

  这可不行啊,亚里士多德大师一定是对的,错的肯定是秦国人。

  老者决定从其他地方让秦国人领略到亚里士多德大师的厉害,他道:“有两个大小相等、形状相同,轻重不同的物体,若从高处落下,诸位认为是轻的先落地,还是重的先落地?”

  亚里士多德大师已经给出了答案,较重的物体下落得更快。

  这个结论在后世看,自然是相当离谱,可在这个时代,那就是被很多人认为的“正确”,甚至这个“正确”还存续了一千多年,让人们一直深信,直到十六世纪才被伽利略给推翻。

  道家青年没回答,这次回答的人是新墨弟子,也是名年轻人,他道:“阁下可是想说重的更先落地?然而,在下却要告诉阁下,将是两者同时落地。”

  秦国人怎么又给出了一个在他意料外的答案?

  但老者笃定这次是秦国人错了,笑道:“阁下错了,是重的先落地,因其更重,会比轻的下落更快,这是孩童一想也知之事!”

  对老者将他说得连孩童也不如,新墨弟子也不生气,笑道:“有些事光凭空想是想不出结果的,有时候,自认为正确的常识,往往并不正确。”

  “阁下肯定未亲自实验过,只是因为那是那位亚里士多德大师所言,加之自己凭空想了一番,便觉得对。”

  “择日不如撞日,不如就在今日,让人直接实验一番,如何?反正制作所用器具并不难。”

  听到新墨青年让直接上实验,老者心里一突。

  一直以来,他都没觉得这个学说有啥问题,想想也是嘛,重的肯定比轻的更先落地,所以从未亲自实验过。

  现在秦国人让直接上实验,肯定是他们已实验过了,并看到结果了啊。

  坐在台下的欧西德穆斯一世看看老者,又看看新墨弟子,也来了兴趣,他也很想知道是谁更先落地,对身边几名侍卫下令:“你们,去准备几颗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给我从高处丢下,看谁先落地,然后回来禀告给我。”

  几名侍卫连忙出了剧场,去做提前了一千八百年的“比萨斜塔扔球实验”,当然这实验在大秦早做过了。

  在几名侍卫离开去做实验后,老者继续讲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亚里士多德大师认为白光是最纯净的光,其他光相比于白光,都不纯净。”

  他讲亚里士多德大师对光的理解,这次应该不会被秦国人给反驳了吧?

  那轻重两球谁先落地,还可以直接做实验,可光是否纯净,秦国人总该没办法证明。

  老者刚生出这念头,便见到在对面的大秦学者团中,那名据说是出自秦国墨家学派的年轻学者又开了口。

  新墨弟子摇了摇头,道:“那位亚里士多德大师又错了,白光不是最纯净的光,而是最不纯净的光。”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帝秦设计师,帝秦设计师最新章节,帝秦设计师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