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巴克特里亚完成访问后,大秦使团继续向西方诸国前行。
欧西德穆斯一世特意派了军队护送使团,一直护送到使团离开巴克特里亚国境。
使团从巴克特里亚国境出去,便抵达了帕提亚王国境内,这个国家也被称为“帕提亚帝国”。
但不管是“帕提亚王国”,还是“帕提亚帝国”,对于国人而言,都没有其另一个称呼熟悉:安息!
帕提亚王国就是安息,在西汉时,张骞曾出使过此国(东汉也派出使节出使过),在《史记》中曾有记载: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有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彊,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安息在大月氏西可数千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蒲陶酒。城邑如大宛。其属小大数百城,地方数千里,最为大国。
临妫水,有市,民商贾用车及船,行旁国或数千里。以银为钱,钱如其王面,王死辄更钱,效王面焉。画革旁行以为书记。
在《史记》的记载中介绍了安息当时的情况,安息的疆域面积不小,有很多和大汉没有的东西,以水稻和麦子为作物,生活方式与大汉有些相似,使用银钱为货币,银钱上刻着其国王的像,但国家的军事力量不强,以大汉的财物为宝贝。
但《史记》所记载的安息是几十年后的安息,现在的安息军事实力还算不错,其立国者阿尔沙克一世还在世,在其带领下,至少能和塞琉古板扳手腕。
要是不能扳手腕,早就被塞琉古给灭了。
跟巴克特里亚一样,安息立国也是靠反叛塞琉古,阿尔沙克一世趁塞琉古内忧外患时,带领部落起义,攻占了塞琉古的帕提亚行省,由此独立建国。
刚独立建国的安息实力不如塞琉古,因而曾和巴克特里亚狄奥多图斯王朝的狄奥多图斯二世联盟,一同对抗塞琉古。
尽管如今狄奥多图斯二世被欧西德穆斯一世给篡了位,但两国依旧联盟对抗塞琉古。
塞琉古才是这时代的中亚扛把子,尽管已日落西山。
虽说阿尔沙克一世并非希腊人、马其顿人,是中亚部落帕尼的酋长,但其建立的安息同样是希腊化国家。
这是因为原本治理此地的是塞琉古人,而塞琉古的统治者几乎都是马其顿人,其等在治理地方时肯定会采用古希腊的东西。
阿尔沙克一世即使独立建国,但某些东西也没法一时间改变。
与巴克特里亚一样,安息也是典型的地广人稀,但安息的人口还是比巴克特里亚要多一些。
安息的人口主要集中在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因而安息国后期时定都在那,但在现今这个时间点,安息的国都在尼萨,位于现代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的市郊。
这地方不是安息作为首都的最优选,可谁让其是龙兴之地。
大秦使团在向导的带领下,已经来到了尼萨。
出使巴克特里亚一趟,使团的人不仅没少,还变多了,多的人是欧西德穆斯一世送给王陵等人的女奴,还有跟随使团的一些巴克特里亚商人。
这些商人会跟随使团,是因为跟着使团能更安全,不容易被打劫。
使团也未驱赶他们,因为这些商人本身也带着护卫,要真遇到状况,其等也能出一份力,且使团也想通过他们更做一些事,如向商人们学习巴克特里亚语,拉拢一些商人作为在巴克特里亚的内应。
与使团一同抵达尼萨城的还有欧西德穆斯一世派来的使者。
巴克特里亚与安息是盟友,欧西德穆斯一世知晓大秦使团下一站要访问安息后,便派出了使者与大秦使团同行前往安息。
依欧西德穆斯一世给出的说法时,他要趁这个机会加深与安息的联盟,顺便充当大秦和安息间的介绍人。
大秦使团此时已经入城,但并未立即被阿尔沙克一世接见,王陵等人被安排到一处偏殿等候,阿尔沙克一世正在接见欧西德穆斯一世的使者。
双方已见礼完毕,阿尔沙克一世问道:“贵邦的巴赛勒斯派你们到我这,所为何事?”
欧西德穆斯一世的使者回道:“伟大的帕提亚之主,巴赛勒斯让我等到此是想加深两国的友谊,好共同应对塞琉古这个敌人。其次是我等前来,是替巴赛勒斯向您送上一封信!”
阿尔沙克一世闻言道:“是何信?”
随后,阿尔沙克一世便看到这名使者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对他道:“巴赛勒斯的信件在此,伟大的帕提亚之主,请您查收!”
阿尔沙克一世让人取来,呈到他面前,这是一封以兽皮密封的信件,看上去没多少特别之处,可等他将兽皮制成的信封打开,从中取出信件时,立刻发现了特别。
信件所用是一种他从未见过的材料,颜色为白色,摸起来有点像布,可又没布那么糙厚,十分轻薄,是被折叠于信封之中。
他将信件展开,又觉得这东西有点像莎草纸,可莎草纸没有这么白,且莎草纸不能折叠。
“莎草纸”虽在名称中带有一个“纸”字,但其跟一般认为的纸并不一样,更类似竹简木牍。
因而其质地脆硬,一旦折叠,很容易就会断裂。
可此物既不是布,也不是莎草纸,那又是什么?
阿尔沙克一世活了这么多年,还真没见过,他看起了信上的文字,密密麻麻,这显然是一种比莎草纸更好的书写记录载体。
那些人将莎草纸视作珍宝,每年限制出口,现此物一出,莎草纸不说立刻变得一银币不值,也会大大贬值。
作为安息的开国君王,阿尔沙克一世一眼便看出他手中之物的价值。
再看信上的内容,其上主要记载了两件事:一是向他问好,希望两国友谊长存,今后还要共同对抗塞琉古;二是给他介绍了一个名为“秦”的国家!
嗯,今日到尼萨的那支使团便是秦国皇帝派来的访问使团,现被他拿在手里的这封信用的是秦国人制造的一种叫“纸”的东西。
大秦使团过来访问,在使团到达安息边境时,就给报告了上去,阿尔沙克一世知道有个叫“秦”的国家派了使者过来,但对大秦的了解并不多。
他原以为这是东边的一个小国,是想过来觐见他,好依附于他。
可现在看到信中的内容,出乎了他先前的意料,据巴克特里亚的那位巴赛勒斯所言,秦国可不是一个小国,而是一个很强大的国家,他们来自于遥远的东方,军队十分的强大,文化和工艺也极其先进。
秦国在东方无敌,就像在那位亚历山大治下的马其顿一样。
只是亚历山大已经死了一百年,马其顿也已分崩离析,秦国却还处于强盛时期。
据信中所述,秦国刚征服了六个强大的国家,一统东方的土地,又击败了两个强大的国邦,向世间昭示其无敌。
无敌、强大,能与那位亚历山大治理时的马其顿相比?
阿尔沙克一世认为这个秦国可能真有些实力,但欧西德穆斯一世在信中夸大了。
越是上了年纪,越是能感受到强盛时期的马其顿的强大,他现在所要应付的塞琉古,不过是马其顿分裂后的碎片之一,就让他疲于应付,要是换成那位亚历山大带领下的马其顿,他应当只有败没有胜。
哪怕他现在建立的安息,其实也是接收了马其顿留下的遗产。
曾几何时,他也曾觉得那位亚历山大不过如此,其能成就的功业,他同样也能做到,可现在却知道:做不到,真的做不到。
在阿尔沙克一世对大秦的初印象中,那秦国应当确有几分实力,但应该不如强盛时的马其顿。
看完信,阿尔沙克一世道:“贵邦的巴赛勒斯接见过秦国使团?”
欧西德穆斯一世的使者道:“接见过。”
阿尔沙克一世询问道:“那你对秦国使团或者说秦国这个国家,有何看法?”
使者稍作迟疑,回道:“秦国是一个很强大的国家,他们军队十分厉害……”
他这句话还没说完,便被阿尔沙克一世打断:“你们见过秦国人的军队?”
使者摇头道:“倒未曾见过秦国军队实战,但我们见过秦国人的兵甲厉害。”
“我们曾与秦国人比试过谁的兵甲更厉害,可我们败了。我们的刀枪砍不坏秦国人的甲,秦国人的刀剑却能砍坏我们的甲……”
一旁,听到使者话的安息大臣惊奇道:“秦国人的兵甲有这般厉害?”
使者点头道:“有,他们的刀剑和我们的相拼,也是我们的损坏更严重。”
听后,殿内的安息大臣们你看我,我看你,有些惊讶。
巴克特里亚的兵甲和他们安息的差不多,巴克特里亚的兵甲比不过秦国人的,他们安息的大概也比不过。
这要是在战场上相遇,他们在兵甲上直接弱于秦国人,这……
一名安息大臣道:“秦国人的兵甲或许厉害,但这不代表他们的军队也同样厉害。且战争也不只靠武器之利!”
这话引得殿内很多大臣赞同,他们当年跟着阿尔沙克一世起事时,他们用的武器差于塞琉古的军队,可最终还不是起事成功,独立建国。
听了这名安息大臣的话,使者并没讲秦国的军队估计也十分厉害,秦国人能灭六个国家、击败月氏人,其军队怎么可能弱?
秦国人很可能是武器厉害,军队也同样厉害!
对了,秦国还有那种名为“火炮”的武器,据说威力极大。
使者道:“秦国的学识工艺也相当先进。”
一安息大臣道:“如何先进?”
使者道:“秦国使团中有秦国的学者,那些秦国学者与我国的学者交流,秦国学者提出的学说,我国学者很难与其等辩论,可我国学者提出的学说,却被秦国学者指出了不少错漏。连……”
使者顿了一下,随后才道:“连亚里士多德大师的一些学说,都被秦国学者给推翻了。”
尽管阿尔沙克一世不是希腊人,也不是马其顿人,可亚里士多德的名号还是知道的,那可是亚历山大的老师,世间最顶尖的学者。
其留下的学说受无数学者推崇,他们安息也有很多学者是亚里士多德虔诚的信徒,视亚里士多德学说为真理。
可秦国学者居然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给推翻了?
尽管只是一些,不是全部,那也是不得了的大事,绝对会震动整个西方的学界。
一名对亚里士多德学说有所了解的安息大臣道:“亚里士多德大师的学说被秦国学者给推翻了?是哪些学说?”
使者道:“推翻的有‘两个轻重不同的物体,从同一高处落下,重的物体会比轻的物体更先落地’,‘白光为最纯净的光,其他光为不纯净的光’……”
听到使者说的被秦国学者推翻的亚里士多德学说后,阿尔沙克一世和殿内的安息众臣都觉得不可思议。
一大臣质疑道:“重的物体比轻的更先落地,这怎会被推翻?重的更重,肯定会更先落地才是。还有那白光,一想便知白光定为最纯净的光。”
不少大臣点头,这些东西,想想就知道谁对谁错,怎么可能被秦国学者给推翻呢?
使者道:“我等也不愿相信,可惜秦人将事实摆到了我等面前!”
“听闻秦国学者所说后,巴赛勒斯立即让人去测试轻重不同的物体究竟谁先落地,结果是两者一同落地。”
啥,轻的重的同时落地?
简直颠覆“常理”,与他们以前的认知截然不同。
一大臣道:“为何会同时落地?”
使者道:“我也不知具体原因,好像是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本身的轻重没有关系。”
又一大臣道:“白光非最纯净的光也是用事实证明?”
使者点了点头:“正是,秦国学者拿出两根用璆琳宝玉制成的三棱柱,便证明了白光非最纯净之光。”
“白光其实是最不纯净的光,它是由其他颜色的光混合而成,雨后的天空有时出现彩虹,便是阳光中的其他颜色被分散出来。”
仅是推翻的这两个学说,就足以证明秦国人在学识上的先进,这让殿内一时间安静下来。
有这等学识,看来这个秦国还真不是一个弱国,不可小觑。
欧西德穆斯一世特意派了军队护送使团,一直护送到使团离开巴克特里亚国境。
使团从巴克特里亚国境出去,便抵达了帕提亚王国境内,这个国家也被称为“帕提亚帝国”。
但不管是“帕提亚王国”,还是“帕提亚帝国”,对于国人而言,都没有其另一个称呼熟悉:安息!
帕提亚王国就是安息,在西汉时,张骞曾出使过此国(东汉也派出使节出使过),在《史记》中曾有记载: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有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彊,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安息在大月氏西可数千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蒲陶酒。城邑如大宛。其属小大数百城,地方数千里,最为大国。
临妫水,有市,民商贾用车及船,行旁国或数千里。以银为钱,钱如其王面,王死辄更钱,效王面焉。画革旁行以为书记。
在《史记》的记载中介绍了安息当时的情况,安息的疆域面积不小,有很多和大汉没有的东西,以水稻和麦子为作物,生活方式与大汉有些相似,使用银钱为货币,银钱上刻着其国王的像,但国家的军事力量不强,以大汉的财物为宝贝。
但《史记》所记载的安息是几十年后的安息,现在的安息军事实力还算不错,其立国者阿尔沙克一世还在世,在其带领下,至少能和塞琉古板扳手腕。
要是不能扳手腕,早就被塞琉古给灭了。
跟巴克特里亚一样,安息立国也是靠反叛塞琉古,阿尔沙克一世趁塞琉古内忧外患时,带领部落起义,攻占了塞琉古的帕提亚行省,由此独立建国。
刚独立建国的安息实力不如塞琉古,因而曾和巴克特里亚狄奥多图斯王朝的狄奥多图斯二世联盟,一同对抗塞琉古。
尽管如今狄奥多图斯二世被欧西德穆斯一世给篡了位,但两国依旧联盟对抗塞琉古。
塞琉古才是这时代的中亚扛把子,尽管已日落西山。
虽说阿尔沙克一世并非希腊人、马其顿人,是中亚部落帕尼的酋长,但其建立的安息同样是希腊化国家。
这是因为原本治理此地的是塞琉古人,而塞琉古的统治者几乎都是马其顿人,其等在治理地方时肯定会采用古希腊的东西。
阿尔沙克一世即使独立建国,但某些东西也没法一时间改变。
与巴克特里亚一样,安息也是典型的地广人稀,但安息的人口还是比巴克特里亚要多一些。
安息的人口主要集中在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因而安息国后期时定都在那,但在现今这个时间点,安息的国都在尼萨,位于现代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的市郊。
这地方不是安息作为首都的最优选,可谁让其是龙兴之地。
大秦使团在向导的带领下,已经来到了尼萨。
出使巴克特里亚一趟,使团的人不仅没少,还变多了,多的人是欧西德穆斯一世送给王陵等人的女奴,还有跟随使团的一些巴克特里亚商人。
这些商人会跟随使团,是因为跟着使团能更安全,不容易被打劫。
使团也未驱赶他们,因为这些商人本身也带着护卫,要真遇到状况,其等也能出一份力,且使团也想通过他们更做一些事,如向商人们学习巴克特里亚语,拉拢一些商人作为在巴克特里亚的内应。
与使团一同抵达尼萨城的还有欧西德穆斯一世派来的使者。
巴克特里亚与安息是盟友,欧西德穆斯一世知晓大秦使团下一站要访问安息后,便派出了使者与大秦使团同行前往安息。
依欧西德穆斯一世给出的说法时,他要趁这个机会加深与安息的联盟,顺便充当大秦和安息间的介绍人。
大秦使团此时已经入城,但并未立即被阿尔沙克一世接见,王陵等人被安排到一处偏殿等候,阿尔沙克一世正在接见欧西德穆斯一世的使者。
双方已见礼完毕,阿尔沙克一世问道:“贵邦的巴赛勒斯派你们到我这,所为何事?”
欧西德穆斯一世的使者回道:“伟大的帕提亚之主,巴赛勒斯让我等到此是想加深两国的友谊,好共同应对塞琉古这个敌人。其次是我等前来,是替巴赛勒斯向您送上一封信!”
阿尔沙克一世闻言道:“是何信?”
随后,阿尔沙克一世便看到这名使者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对他道:“巴赛勒斯的信件在此,伟大的帕提亚之主,请您查收!”
阿尔沙克一世让人取来,呈到他面前,这是一封以兽皮密封的信件,看上去没多少特别之处,可等他将兽皮制成的信封打开,从中取出信件时,立刻发现了特别。
信件所用是一种他从未见过的材料,颜色为白色,摸起来有点像布,可又没布那么糙厚,十分轻薄,是被折叠于信封之中。
他将信件展开,又觉得这东西有点像莎草纸,可莎草纸没有这么白,且莎草纸不能折叠。
“莎草纸”虽在名称中带有一个“纸”字,但其跟一般认为的纸并不一样,更类似竹简木牍。
因而其质地脆硬,一旦折叠,很容易就会断裂。
可此物既不是布,也不是莎草纸,那又是什么?
阿尔沙克一世活了这么多年,还真没见过,他看起了信上的文字,密密麻麻,这显然是一种比莎草纸更好的书写记录载体。
那些人将莎草纸视作珍宝,每年限制出口,现此物一出,莎草纸不说立刻变得一银币不值,也会大大贬值。
作为安息的开国君王,阿尔沙克一世一眼便看出他手中之物的价值。
再看信上的内容,其上主要记载了两件事:一是向他问好,希望两国友谊长存,今后还要共同对抗塞琉古;二是给他介绍了一个名为“秦”的国家!
嗯,今日到尼萨的那支使团便是秦国皇帝派来的访问使团,现被他拿在手里的这封信用的是秦国人制造的一种叫“纸”的东西。
大秦使团过来访问,在使团到达安息边境时,就给报告了上去,阿尔沙克一世知道有个叫“秦”的国家派了使者过来,但对大秦的了解并不多。
他原以为这是东边的一个小国,是想过来觐见他,好依附于他。
可现在看到信中的内容,出乎了他先前的意料,据巴克特里亚的那位巴赛勒斯所言,秦国可不是一个小国,而是一个很强大的国家,他们来自于遥远的东方,军队十分的强大,文化和工艺也极其先进。
秦国在东方无敌,就像在那位亚历山大治下的马其顿一样。
只是亚历山大已经死了一百年,马其顿也已分崩离析,秦国却还处于强盛时期。
据信中所述,秦国刚征服了六个强大的国家,一统东方的土地,又击败了两个强大的国邦,向世间昭示其无敌。
无敌、强大,能与那位亚历山大治理时的马其顿相比?
阿尔沙克一世认为这个秦国可能真有些实力,但欧西德穆斯一世在信中夸大了。
越是上了年纪,越是能感受到强盛时期的马其顿的强大,他现在所要应付的塞琉古,不过是马其顿分裂后的碎片之一,就让他疲于应付,要是换成那位亚历山大带领下的马其顿,他应当只有败没有胜。
哪怕他现在建立的安息,其实也是接收了马其顿留下的遗产。
曾几何时,他也曾觉得那位亚历山大不过如此,其能成就的功业,他同样也能做到,可现在却知道:做不到,真的做不到。
在阿尔沙克一世对大秦的初印象中,那秦国应当确有几分实力,但应该不如强盛时的马其顿。
看完信,阿尔沙克一世道:“贵邦的巴赛勒斯接见过秦国使团?”
欧西德穆斯一世的使者道:“接见过。”
阿尔沙克一世询问道:“那你对秦国使团或者说秦国这个国家,有何看法?”
使者稍作迟疑,回道:“秦国是一个很强大的国家,他们军队十分厉害……”
他这句话还没说完,便被阿尔沙克一世打断:“你们见过秦国人的军队?”
使者摇头道:“倒未曾见过秦国军队实战,但我们见过秦国人的兵甲厉害。”
“我们曾与秦国人比试过谁的兵甲更厉害,可我们败了。我们的刀枪砍不坏秦国人的甲,秦国人的刀剑却能砍坏我们的甲……”
一旁,听到使者话的安息大臣惊奇道:“秦国人的兵甲有这般厉害?”
使者点头道:“有,他们的刀剑和我们的相拼,也是我们的损坏更严重。”
听后,殿内的安息大臣们你看我,我看你,有些惊讶。
巴克特里亚的兵甲和他们安息的差不多,巴克特里亚的兵甲比不过秦国人的,他们安息的大概也比不过。
这要是在战场上相遇,他们在兵甲上直接弱于秦国人,这……
一名安息大臣道:“秦国人的兵甲或许厉害,但这不代表他们的军队也同样厉害。且战争也不只靠武器之利!”
这话引得殿内很多大臣赞同,他们当年跟着阿尔沙克一世起事时,他们用的武器差于塞琉古的军队,可最终还不是起事成功,独立建国。
听了这名安息大臣的话,使者并没讲秦国的军队估计也十分厉害,秦国人能灭六个国家、击败月氏人,其军队怎么可能弱?
秦国人很可能是武器厉害,军队也同样厉害!
对了,秦国还有那种名为“火炮”的武器,据说威力极大。
使者道:“秦国的学识工艺也相当先进。”
一安息大臣道:“如何先进?”
使者道:“秦国使团中有秦国的学者,那些秦国学者与我国的学者交流,秦国学者提出的学说,我国学者很难与其等辩论,可我国学者提出的学说,却被秦国学者指出了不少错漏。连……”
使者顿了一下,随后才道:“连亚里士多德大师的一些学说,都被秦国学者给推翻了。”
尽管阿尔沙克一世不是希腊人,也不是马其顿人,可亚里士多德的名号还是知道的,那可是亚历山大的老师,世间最顶尖的学者。
其留下的学说受无数学者推崇,他们安息也有很多学者是亚里士多德虔诚的信徒,视亚里士多德学说为真理。
可秦国学者居然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给推翻了?
尽管只是一些,不是全部,那也是不得了的大事,绝对会震动整个西方的学界。
一名对亚里士多德学说有所了解的安息大臣道:“亚里士多德大师的学说被秦国学者给推翻了?是哪些学说?”
使者道:“推翻的有‘两个轻重不同的物体,从同一高处落下,重的物体会比轻的物体更先落地’,‘白光为最纯净的光,其他光为不纯净的光’……”
听到使者说的被秦国学者推翻的亚里士多德学说后,阿尔沙克一世和殿内的安息众臣都觉得不可思议。
一大臣质疑道:“重的物体比轻的更先落地,这怎会被推翻?重的更重,肯定会更先落地才是。还有那白光,一想便知白光定为最纯净的光。”
不少大臣点头,这些东西,想想就知道谁对谁错,怎么可能被秦国学者给推翻呢?
使者道:“我等也不愿相信,可惜秦人将事实摆到了我等面前!”
“听闻秦国学者所说后,巴赛勒斯立即让人去测试轻重不同的物体究竟谁先落地,结果是两者一同落地。”
啥,轻的重的同时落地?
简直颠覆“常理”,与他们以前的认知截然不同。
一大臣道:“为何会同时落地?”
使者道:“我也不知具体原因,好像是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本身的轻重没有关系。”
又一大臣道:“白光非最纯净的光也是用事实证明?”
使者点了点头:“正是,秦国学者拿出两根用璆琳宝玉制成的三棱柱,便证明了白光非最纯净之光。”
“白光其实是最不纯净的光,它是由其他颜色的光混合而成,雨后的天空有时出现彩虹,便是阳光中的其他颜色被分散出来。”
仅是推翻的这两个学说,就足以证明秦国人在学识上的先进,这让殿内一时间安静下来。
有这等学识,看来这个秦国还真不是一个弱国,不可小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