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西德穆斯一世道:“副使今日所讲儒家学问似乎与前日所讲有些不同……”
虽然欧西德穆斯一世虽对郦食其之言十分心动,但他并未丧失理智,想想也知道:这位秦国副使可是秦人,又不是巴克特里亚人,真的会诚心好意为他出谋划策,让他坐稳王位?
秦人可不是啥善茬,这位秦国副使给他的那些分析、谏言,十有八九含着算计。
对欧西德穆斯一世的怀疑,郦食其不怎么在意,怀疑才对,要是不怀疑反而不对劲。
郦食其直接承认道:“确实不同,我儒家多而复杂,前日所讲不过我儒家学说的九牛一毛。”
欧西德穆斯一世正要说些什么,郦食其却抢在他前,又道:“在下只是一个被大王召来,多说了几句之人。大王想要如何做,最终还得取决于大王,而非在下!”
郦食其直接点出:我给你的建议办法就在那了,大王您愿意信而用之,那就用,大王您若怀疑我别有用心,那大可不用,用或不用都取决于大王您,我只是个从别国来的使臣。
简言之,我只是个外邦人,话已经摆在那了,你爱信不信,爱用不用,关我屁事。
大秦并不关心欧西德穆斯一世能不能做好,大秦的目的又不是真想帮欧西德穆斯一世坐稳王位,助巴克特里亚富国强民。
大秦是想让欧西德穆斯一世接受大秦的某些观念,然后瞎搞胡搞让巴克特里亚乱起来,彼辈弱而大秦强,于大秦更加有益。
越是表现得不在意,与我无关,越能消除欧西德穆斯一世心中对大秦的怀疑,反而是遮遮掩掩、拼命解释,会让欧西德穆斯一世觉得有鬼。
这不,在郦食其说过那番话后,欧西德穆斯一世的怀疑和警惕减轻了些,觉得秦人可能确实有某些算计,但决定权是握在他手里。
欧西德穆斯一世点头道:“副使所言在理,谢副使愿为我谏言!”
郦食其笑道:“些许小事罢了,最终还在于大王之意。”
欧西德穆斯一世又道:“我有一事想请副使相助。”
郦食其道:“大王尽管说来,若在下能相助,必当尽力。”
欧西德穆斯一世说出了他的请求,“请问贵邦使团中可有与副使一般的儒家学者,能否为我留下几人,我想聘请他们为囯事顾问。”
听到翻译转过来的欧西德穆斯一世之言,郦食其暗道一声“成了!”。
这位巴克特里亚之王出于对稳固王位的野心,想要用他提的办法。
不怕其用,就怕其不用,只要其有这想法,就会受大秦的影响。
但郦食其并未在这时表现得欣喜,反而有些为难。
欧西德穆斯一世见郦食其脸上露出为难之色,道:“副使有何为难?副使尽管放心,我国可能不比贵邦,但我定会好生招待几位顾问,其等一应用度,都将是我国最好。”
郦食其摇头道:“在下并非在因这些为难,而是大秦有规矩,不可随意干预他国事务。”
“在下今日为大王提建议,已是坏了这规矩,但在下不会在贵邦久留,因而也不算坏,可若是让人久留贵邦,还成为大王的囯事顾问……”
实际上,李念给大秦使团制定的外交条例中根本没这规矩。
即便真有,那也只是名义上有,蒙的一层皮。
大秦要做大做强,当这世界的“大善人”,怎么可能不插手干预他国事务?
现在郦食其给欧西德穆斯一世说这些,其实只是找一个借口。
郦食其道:“大王任用我大秦人为囯事顾问,可曾想过,大王欲行之事乃变法改革,而变法改革会得罪很多人。这些人也许不敢直接怨恨大王,可其等却敢怨恨被大王任命的囯事顾问,认为是我秦人蛊惑了大王,引诱了大王,从而坏了两国之往来!”
郦食其话里的意思是,这是你们巴克特里亚人内部之事,不要把我们给拖进去,我们大秦无意插手你们巴克特里亚内部之事,大王还是收回这想法。
当然,郦食其不是真要拒绝,他只是在欧西德穆斯一世面前要作出这个表态,且如果直接答应欧西德穆斯一世的请求,反而会让欧西德穆斯一世猜疑。
欧西德穆斯一世保证道:“副使放心,有我在,定不会让几位顾问受了委屈。”
郦食其还是摇头:“大王,我等身为外邦之人,着实不好直接插手贵邦之事,大王要真想用我大秦之学治国,可派信得过的人往大秦求学。”
欧西德穆斯一世道:“可贵邦路远,等学成归国,不知要用多久。”
他想要的是有现成的人能立马指导对巴克特里亚进行改革,去除头上的神灵,将儒家学说引入进来,以其培养人才,搞那啥“天地君亲师”、“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礼法,还要实行那推恩令,削弱贵族们的实力。
最终达到让巴克特里亚从上到下都崇信他这位国王,他大权独揽,王位极其稳固的地步。
郦食其觉得差不多了,要是再拒绝下去,让欧西德穆斯一世生怒,反倒可能坏事。
郦食其故意假装了为难了一会儿,才道:“在下可为大王留下几人,但大王不得任命这几人为囯事顾问,也不得让他们参与到贵邦国事当中。”
见郦食其愿意松口,欧西德穆斯一世赶紧道:“副使放心,我不会任命他们为囯事顾问,让他们参与国事当中。”
等秦国使团离开,这几名秦国学者留下,那还不是任由他操作?
郦食其道:“大王可对外声称,几人是大王为诸位王子公主聘请的老师!”
欧西德穆斯一世道:“此法甚妙,到时,我便称是为我子女聘请的教授贵邦之学的老师。”
这其实也只是披层皮,根本瞒不住人,但有这层皮,比没有皮好。
就像同样是造反,但打着一杆“清君侧”的旗,就要比没打好很多。
与欧西德穆斯一世又谈了一会儿,郦食其离开王宫,回到使团后,立刻让人通知王陵等使团高层。
一房间中,郦食其将今日在巴克特里亚王宫发生之事,与王陵等人详细说了一番。
王陵听完后,道:“那巴克特里亚之主本就是以谋逆得位,其得位不正,所以更想其位稳固,不想有人再谋逆夺了他的王位。因而,他今日才会派人来请副使,想从副使这得到稳固王位、千秋不易之法。”
评价完欧西德穆斯一世的动机,王陵又道:“但巴克特里亚此国确实问题不少,那巴克特里亚之主想解决这些问题,稳固其王位,就得用我大秦之法。”
欧西德穆斯一世要是个平庸只想守成的君王,还不会被郦食其所言引诱,偏生这位不甘于平庸,想要有作为。
这很正常,要是欧西德穆斯一世没有野心,那他也就不会篡位。
“副使今日做的不错,此事若成,定会削弱巴克特里亚实力。公子所言,国家间的斗争并非全在直接的军事对抗之上,经济、文化亦为战场,实乃至理!”
郦食其也道:“今日与那巴克特里亚之主讲说时,更能了解公子学问之……渊博。”
他其实不想说“渊博”,想说可怕,李念公子交给他们的那些学说对君王极有吸引力,君王要是将之实行成功,可让君王之权空前膨胀,但除了对君王有利外,对国家和民众几乎只有害而无益。
可谓是“强君王而弱国弱民”,偏偏因为那些学说对君王太有利,君王们很难不被其吸引,从而陷入其中。
就像那位巴克特里亚之主,他看不出自己所讲的那些会对巴克特里亚存在危害吗?
并不是,一个能篡位成功的人,绝非蠢人,他就算看不出全部的危害,也能看出一部分,只是他认为相比于能得到的好处,那些危害不值一提。
甚至于,那些危害在其眼中,并非是危害,反而是好处。
只要我的王位稳固,能一直坐在王位上就行,国家贫弱、民众贫弱,又有何关系?
民众贫弱一些,反而更有利治理!
因此,即使看出了危害,也不会反对,反而会支持。
这也是李念公子那招最狠的地方,不必己方从外部击破对方,而让对方自己将自己从内部削弱。
巴克特里亚民众不会想到,想削弱他们的是他们的国王。
无须大秦动手,对手便自己对自己进行了阉割,而大秦在其中做的不过是将一些思想学说传播过去。
对李念在给他们培训时讲过的“文化、经济亦可覆国”,郦食其有了更深的明悟:公子所言非虚,文化、经济的确有颠覆一国之能。
只要那巴克特里亚之主接受了他今日说的那些,巴克特里亚的未来会变成啥样,已经能预料。
所以,只能大秦的文化入侵他国,他国的文化不可入侵大秦。
想到这,郦食其生出一个念头:不知皇帝陛下有没看过那些学说?
他转念又想到,以皇帝陛下对李念公子的器重,皇帝陛下应当早已看过,但皇帝却从未采用那些学说,其中可能有李念公子的劝谏,可必然也有皇帝陛下的英明!
知晓那些学说会祸国祸民,皇帝陛下才不让用于大秦。
这倒是郦食其想错了,始皇帝不想用那套东西,是因他从李念那知道了后世历史,明白那套东西带来的副作用究竟有多大,且始皇现在想吃李念给他画的那些大饼,要是他不知道,也没有那些大饼,有人给他献上这套,十有八九会用。
始皇帝自有其伟大之处,但亦有其局限性,只是这世界的大秦因有李念的到来,打破了这种局限。
郦食其又想起一事,李念公子交给他那些学说时,他曾问公子这些邪门的学说从何而来?
他记得公子当时是笑着回答“来自儒家!”,可他熟读儒家经典几十年,从未读到过这些邪门的学说。
他一度认为那些邪门的学说是公子自己炮制出来的,为的便是放出去毒害别国。
可现在,郦食其冒出个想法:这该不会真是儒家的某位弄出来的吧?
这次,他猜对了一半,对的一半是的确是儒家的人弄出来的,不对的一半是这不是某一位弄出,而是多位。
李念给郦食其等人的儒家学说,经由他的有意编纂,荟萃了儒家思想毒瘤之大成,要是有国家用其治国,绝对能毒个半身不遂。
李念刻意拔高了对君王的好处,即加大了对君王的吸引力,同时,他又加重了其中的封建礼法内容。
君王用这套学说,就必须罢黜其他学说思想,独尊这一套,如此才好将这套学说中的礼法传播刻入人心。
王陵看向房内的三名青年,这三名青年非使团高层,但也被请到了这间房中。
王陵问道:“我与副使决定让你们留在巴克特里亚,可有异议?”
原来,这三名青年就是郦食其计划给欧西德穆斯一世留下的人才。
三名青年都学过李念给的那套学说,是使团在出发前就已准备好,计划给西方诸国投“毒”之用。
李念给大秦拟定的对诸国文化入侵的计划是:优秀文化有选择性传播,糟粕文化努力传播。
三名青年摇了摇头,其中一名青年道:“回正使,我等没有异议,能为大秦出力是我等荣幸!”
王陵叮嘱道:“那你们要做足准备,你们今后要久留巴克特里亚,不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可能是数年,乃至数十年。极有可能到死时,你们都回不到大秦!”
“巴克特里亚可非大秦,饮食起居不相同,你们在这里也没亲朋故旧,遇到困难时,大秦也很难及时支援你们,很多时候,你们要靠自己度过难关。”
那名说话的青年道:“正使所言,我等知晓,但有些事需我辈去做。且我们对留在异国,为大秦改变一个异邦,也有很大兴致!”
虽然欧西德穆斯一世虽对郦食其之言十分心动,但他并未丧失理智,想想也知道:这位秦国副使可是秦人,又不是巴克特里亚人,真的会诚心好意为他出谋划策,让他坐稳王位?
秦人可不是啥善茬,这位秦国副使给他的那些分析、谏言,十有八九含着算计。
对欧西德穆斯一世的怀疑,郦食其不怎么在意,怀疑才对,要是不怀疑反而不对劲。
郦食其直接承认道:“确实不同,我儒家多而复杂,前日所讲不过我儒家学说的九牛一毛。”
欧西德穆斯一世正要说些什么,郦食其却抢在他前,又道:“在下只是一个被大王召来,多说了几句之人。大王想要如何做,最终还得取决于大王,而非在下!”
郦食其直接点出:我给你的建议办法就在那了,大王您愿意信而用之,那就用,大王您若怀疑我别有用心,那大可不用,用或不用都取决于大王您,我只是个从别国来的使臣。
简言之,我只是个外邦人,话已经摆在那了,你爱信不信,爱用不用,关我屁事。
大秦并不关心欧西德穆斯一世能不能做好,大秦的目的又不是真想帮欧西德穆斯一世坐稳王位,助巴克特里亚富国强民。
大秦是想让欧西德穆斯一世接受大秦的某些观念,然后瞎搞胡搞让巴克特里亚乱起来,彼辈弱而大秦强,于大秦更加有益。
越是表现得不在意,与我无关,越能消除欧西德穆斯一世心中对大秦的怀疑,反而是遮遮掩掩、拼命解释,会让欧西德穆斯一世觉得有鬼。
这不,在郦食其说过那番话后,欧西德穆斯一世的怀疑和警惕减轻了些,觉得秦人可能确实有某些算计,但决定权是握在他手里。
欧西德穆斯一世点头道:“副使所言在理,谢副使愿为我谏言!”
郦食其笑道:“些许小事罢了,最终还在于大王之意。”
欧西德穆斯一世又道:“我有一事想请副使相助。”
郦食其道:“大王尽管说来,若在下能相助,必当尽力。”
欧西德穆斯一世说出了他的请求,“请问贵邦使团中可有与副使一般的儒家学者,能否为我留下几人,我想聘请他们为囯事顾问。”
听到翻译转过来的欧西德穆斯一世之言,郦食其暗道一声“成了!”。
这位巴克特里亚之王出于对稳固王位的野心,想要用他提的办法。
不怕其用,就怕其不用,只要其有这想法,就会受大秦的影响。
但郦食其并未在这时表现得欣喜,反而有些为难。
欧西德穆斯一世见郦食其脸上露出为难之色,道:“副使有何为难?副使尽管放心,我国可能不比贵邦,但我定会好生招待几位顾问,其等一应用度,都将是我国最好。”
郦食其摇头道:“在下并非在因这些为难,而是大秦有规矩,不可随意干预他国事务。”
“在下今日为大王提建议,已是坏了这规矩,但在下不会在贵邦久留,因而也不算坏,可若是让人久留贵邦,还成为大王的囯事顾问……”
实际上,李念给大秦使团制定的外交条例中根本没这规矩。
即便真有,那也只是名义上有,蒙的一层皮。
大秦要做大做强,当这世界的“大善人”,怎么可能不插手干预他国事务?
现在郦食其给欧西德穆斯一世说这些,其实只是找一个借口。
郦食其道:“大王任用我大秦人为囯事顾问,可曾想过,大王欲行之事乃变法改革,而变法改革会得罪很多人。这些人也许不敢直接怨恨大王,可其等却敢怨恨被大王任命的囯事顾问,认为是我秦人蛊惑了大王,引诱了大王,从而坏了两国之往来!”
郦食其话里的意思是,这是你们巴克特里亚人内部之事,不要把我们给拖进去,我们大秦无意插手你们巴克特里亚内部之事,大王还是收回这想法。
当然,郦食其不是真要拒绝,他只是在欧西德穆斯一世面前要作出这个表态,且如果直接答应欧西德穆斯一世的请求,反而会让欧西德穆斯一世猜疑。
欧西德穆斯一世保证道:“副使放心,有我在,定不会让几位顾问受了委屈。”
郦食其还是摇头:“大王,我等身为外邦之人,着实不好直接插手贵邦之事,大王要真想用我大秦之学治国,可派信得过的人往大秦求学。”
欧西德穆斯一世道:“可贵邦路远,等学成归国,不知要用多久。”
他想要的是有现成的人能立马指导对巴克特里亚进行改革,去除头上的神灵,将儒家学说引入进来,以其培养人才,搞那啥“天地君亲师”、“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礼法,还要实行那推恩令,削弱贵族们的实力。
最终达到让巴克特里亚从上到下都崇信他这位国王,他大权独揽,王位极其稳固的地步。
郦食其觉得差不多了,要是再拒绝下去,让欧西德穆斯一世生怒,反倒可能坏事。
郦食其故意假装了为难了一会儿,才道:“在下可为大王留下几人,但大王不得任命这几人为囯事顾问,也不得让他们参与到贵邦国事当中。”
见郦食其愿意松口,欧西德穆斯一世赶紧道:“副使放心,我不会任命他们为囯事顾问,让他们参与国事当中。”
等秦国使团离开,这几名秦国学者留下,那还不是任由他操作?
郦食其道:“大王可对外声称,几人是大王为诸位王子公主聘请的老师!”
欧西德穆斯一世道:“此法甚妙,到时,我便称是为我子女聘请的教授贵邦之学的老师。”
这其实也只是披层皮,根本瞒不住人,但有这层皮,比没有皮好。
就像同样是造反,但打着一杆“清君侧”的旗,就要比没打好很多。
与欧西德穆斯一世又谈了一会儿,郦食其离开王宫,回到使团后,立刻让人通知王陵等使团高层。
一房间中,郦食其将今日在巴克特里亚王宫发生之事,与王陵等人详细说了一番。
王陵听完后,道:“那巴克特里亚之主本就是以谋逆得位,其得位不正,所以更想其位稳固,不想有人再谋逆夺了他的王位。因而,他今日才会派人来请副使,想从副使这得到稳固王位、千秋不易之法。”
评价完欧西德穆斯一世的动机,王陵又道:“但巴克特里亚此国确实问题不少,那巴克特里亚之主想解决这些问题,稳固其王位,就得用我大秦之法。”
欧西德穆斯一世要是个平庸只想守成的君王,还不会被郦食其所言引诱,偏生这位不甘于平庸,想要有作为。
这很正常,要是欧西德穆斯一世没有野心,那他也就不会篡位。
“副使今日做的不错,此事若成,定会削弱巴克特里亚实力。公子所言,国家间的斗争并非全在直接的军事对抗之上,经济、文化亦为战场,实乃至理!”
郦食其也道:“今日与那巴克特里亚之主讲说时,更能了解公子学问之……渊博。”
他其实不想说“渊博”,想说可怕,李念公子交给他们的那些学说对君王极有吸引力,君王要是将之实行成功,可让君王之权空前膨胀,但除了对君王有利外,对国家和民众几乎只有害而无益。
可谓是“强君王而弱国弱民”,偏偏因为那些学说对君王太有利,君王们很难不被其吸引,从而陷入其中。
就像那位巴克特里亚之主,他看不出自己所讲的那些会对巴克特里亚存在危害吗?
并不是,一个能篡位成功的人,绝非蠢人,他就算看不出全部的危害,也能看出一部分,只是他认为相比于能得到的好处,那些危害不值一提。
甚至于,那些危害在其眼中,并非是危害,反而是好处。
只要我的王位稳固,能一直坐在王位上就行,国家贫弱、民众贫弱,又有何关系?
民众贫弱一些,反而更有利治理!
因此,即使看出了危害,也不会反对,反而会支持。
这也是李念公子那招最狠的地方,不必己方从外部击破对方,而让对方自己将自己从内部削弱。
巴克特里亚民众不会想到,想削弱他们的是他们的国王。
无须大秦动手,对手便自己对自己进行了阉割,而大秦在其中做的不过是将一些思想学说传播过去。
对李念在给他们培训时讲过的“文化、经济亦可覆国”,郦食其有了更深的明悟:公子所言非虚,文化、经济的确有颠覆一国之能。
只要那巴克特里亚之主接受了他今日说的那些,巴克特里亚的未来会变成啥样,已经能预料。
所以,只能大秦的文化入侵他国,他国的文化不可入侵大秦。
想到这,郦食其生出一个念头:不知皇帝陛下有没看过那些学说?
他转念又想到,以皇帝陛下对李念公子的器重,皇帝陛下应当早已看过,但皇帝却从未采用那些学说,其中可能有李念公子的劝谏,可必然也有皇帝陛下的英明!
知晓那些学说会祸国祸民,皇帝陛下才不让用于大秦。
这倒是郦食其想错了,始皇帝不想用那套东西,是因他从李念那知道了后世历史,明白那套东西带来的副作用究竟有多大,且始皇现在想吃李念给他画的那些大饼,要是他不知道,也没有那些大饼,有人给他献上这套,十有八九会用。
始皇帝自有其伟大之处,但亦有其局限性,只是这世界的大秦因有李念的到来,打破了这种局限。
郦食其又想起一事,李念公子交给他那些学说时,他曾问公子这些邪门的学说从何而来?
他记得公子当时是笑着回答“来自儒家!”,可他熟读儒家经典几十年,从未读到过这些邪门的学说。
他一度认为那些邪门的学说是公子自己炮制出来的,为的便是放出去毒害别国。
可现在,郦食其冒出个想法:这该不会真是儒家的某位弄出来的吧?
这次,他猜对了一半,对的一半是的确是儒家的人弄出来的,不对的一半是这不是某一位弄出,而是多位。
李念给郦食其等人的儒家学说,经由他的有意编纂,荟萃了儒家思想毒瘤之大成,要是有国家用其治国,绝对能毒个半身不遂。
李念刻意拔高了对君王的好处,即加大了对君王的吸引力,同时,他又加重了其中的封建礼法内容。
君王用这套学说,就必须罢黜其他学说思想,独尊这一套,如此才好将这套学说中的礼法传播刻入人心。
王陵看向房内的三名青年,这三名青年非使团高层,但也被请到了这间房中。
王陵问道:“我与副使决定让你们留在巴克特里亚,可有异议?”
原来,这三名青年就是郦食其计划给欧西德穆斯一世留下的人才。
三名青年都学过李念给的那套学说,是使团在出发前就已准备好,计划给西方诸国投“毒”之用。
李念给大秦拟定的对诸国文化入侵的计划是:优秀文化有选择性传播,糟粕文化努力传播。
三名青年摇了摇头,其中一名青年道:“回正使,我等没有异议,能为大秦出力是我等荣幸!”
王陵叮嘱道:“那你们要做足准备,你们今后要久留巴克特里亚,不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可能是数年,乃至数十年。极有可能到死时,你们都回不到大秦!”
“巴克特里亚可非大秦,饮食起居不相同,你们在这里也没亲朋故旧,遇到困难时,大秦也很难及时支援你们,很多时候,你们要靠自己度过难关。”
那名说话的青年道:“正使所言,我等知晓,但有些事需我辈去做。且我们对留在异国,为大秦改变一个异邦,也有很大兴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