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你出去的这几天,黔国公府派人送来了二十万斤铜锭。
东西我让下人先收着了,具体怎么处理,你看着办吧!”
景雅晴平静的说道。
铜在封建王朝,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不光能铸造各种生活用品,还拥有货币属性。
按照官方标准,一斤铜能够铸造一百六十枚铜钱。
二十万斤铜锭,如果铸造成货币,就是三千两百万枚铜钱。
折算白银的话,也就数万两。
对其他人来说是一笔巨款,对汉水侯府而言,也就船队出海一次的利润。
不过判断价值,不能单纯看值多少钱。
自从安南地区稳定之后,物价就回归了正常水平。
金银都是贵金属,购买力非常强。
普通百姓购买生活日用品,使用金银进行交易,找零非常不方便。
在这种背景下,就需要更小的货币单位——铜钱。
安南地区有铜矿,但产量非常感人,还要优先满足铸炮需求。
能够用来铸造铜钱的铜,数量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在这方面上,大虞也指望不上。
国内的铜产量,虽然远比安南高,但内部需求也大。
大虞朝廷的官矿,每年产铜才三十万斤。
第一次看到这组数据,李牧都怀疑是不是下面的人搞错了单位,把吨写成了斤。
这么一丢丢产能,还不及宋朝的零头。
从冶炼技术上来说,大虞的技术明显更加成熟。
国内铜矿储量再低,也不可能低到这份儿上。
很快李牧找到了原因,产能低仅限于官矿,民间的铜产量一点也不低。
本该国有的矿产,被权贵和士大夫们瓜分,原本属于朝廷的铸币收入,也落到了民间手中。
当然,这不能甩锅太祖皇帝。
开国初年的时候,大虞拥有更廉价的货币宝钞。
前期阶段,朝廷限制发行量,宝钞的比值稳定,大有取代金属货币的苗头。
靠印刷宝钞赚取的暴利,远超开矿铸铜钱。
后续随着朝廷的滥发货币,宝钞的币值迅速崩盘,铜钱再次出现在民间,成为交易的主要货币。
在这一过程中,大虞的铸币权,渐渐从朝廷转移到了各地士绅手中。
受此影响,民间铜币的币值,也是层次不清。
优质铜钱,五六百枚就能兑换一两白银。
劣质铜钱,三五千枚才能兑换一两白银。
奇葩的币值差,严重制约了民间商业的发展。
入住都护府后,李牧一直在为稳定币值努力。
如果不是顾忌朝廷的感受,他都想以都护府的名义印刷纸币。
黔国公府此时送上一批铜锭,既是对之前事的感谢,也是在暗示黔国公府手中有他想要的东西。
利益能够谈拢的话,双方可以进行交易。
“这些是我们应得的,收下也就收下了。
稍后我会让铸币司的人,把这些铜锭拉走。”
李牧笑着说道。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黔国公府和朝廷的博弈,他除了精神上给予对方鼓励外,全程都在吃瓜看戏。
靠着威逼利诱,收买钦差大臣,黔国公府暂时逃过一劫。
为了分摊政治压力,不得不花大代价拉拢盟友。
实力雄厚且同样世镇一方的汉水侯府,无疑是黔国公府,最需要拉拢的盟友。
“夫君,这是准备和黔国公府结盟?”
景雅晴关心的问道。
政治上的结盟,关系到两个家族的兴衰,不可不慎。
“没到那份儿上。
从叔父拒绝黔国公府的联姻开始,我们同黔国公府的关系,就注定不可能成为亲密盟友。
现在的结交,无非是各取所需。
他们需要借侯府的力量,震慑朝中的豺狼虎豹。
恰好为夫需要云南的矿产,正好完成这笔交易。”
李牧笑着说道。
黔国公的夺权行动,看似取得了成功,实际上却是血亏。
如果他们多隐忍一些时日,等和镇远侯府的联姻敲定,再进行操作难度下降了不止一个档次。
直接暗杀巡抚,手段实在是太过粗糙。
换成他去操作,云南巡抚第一次大败之时,就直接向朝廷弹劾。
吃败仗,是需要负责的。
在勋贵系取得话语权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从朝堂操作,追究刘巡抚的责任。
夸大一下前线的局势,让文官们认为是一个烂摊子,云南的军政大权自动就会回到他们手中。
明明能用合法手段搞定的事情,硬是被他们玩成了政治暗杀。
这种坏头一开,爱惜羽毛的镇远侯,自然不可能再和他们结亲。
错过了这场姻缘,黔国公府同勋贵系掌权者之间,就没有了直接联系。
以往的交情,能用一次两次,不等于每一次都能凑效。
倘若孟李两家联姻,为了政治需要,李牧高低得出兵覆灭缅甸王国。
现在这种关系,正好省下一笔军费。
虽说缅甸王国是中南半岛上,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这些矿大都在深山老林中。
想要开发出来,并不是一件轻松事。
相比之下,同样资源丰富的老挝司不光好打,还名正言顺。
安南王被赶出安南后,就带着残部和老挝司的土司们厮杀在了一起。
经过这几年的折腾,居然还打出了一片基业。
都是外来户,谁的根基也不比谁深。
收拾一群残兵败将,安南都护府完全没有压力。
沿着湄公河流域进军,就能把这一片区纳入手中。
放在身边的软柿子,李牧都没有去捏,最主要原因就是前面吃的太撑,需要时间消化战果。
未来三五年,安南都护府的主要目标是:移民、开荒、发展地方经济。
领土广阔,不等于国力强大。
发展起来的疆域,才能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实力。
“夫君,其实加强和黔国公府的联系,我们并不吃亏。
除了矿产资源交易外,云贵地区同样人满为患。
白莲教之乱,对两省造成的破坏较小,民间拥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我们既然能在北方引入移民,自然也可以从西南地区吸引移民。
因为地理位置较近的缘故,西南地区的山民,应该更能适应都护府这边的气候。”
景雅晴开口提醒道。
作为侯府夫人,她也没有闲着。
黔国公是距离他们最近的远亲,后宅之间就没少联络。
来回送信的使者,既是在送信,也是在搜集情报。
“夫人说的不错,是为夫眼拙了。
一直盯着北方大地,忽视了西南地区。
如果增加一个移民通道,都护府的人口增长速度,还会大幅度增加。”
李牧想了想说道。
没想起从西南地区移民,那是他潜意识中认为,西南地区人烟稀少。
这个观念是在京中任职时,灌入脑海中的。
全是官方数据惹的祸。
在朝廷登记的人口名册上,西南三省的人口加起来,还不及江西一省的人口多。
并非这个数据不准,主要是数据太过滞后。
开国初年的时候,人口结构或许真是如此,但现在已经大变样。
当年黔国公府开发云南之时,就从各地引入过移民。
朝廷在州设立卫所,也引入了数十万移民。
这些人口变量,朝廷的人口统计名录上,根本没反应出来。
经过两三百年的发展后,当地的人口数量,怕是增长了五倍不止。
再以老观念看待问题,那就严重脱离实际。
“那夫君可得做好准备。
单纯索要移民,黔国公府肯定会给。
不过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肯定会趁机清除异己。
那些不服从管教的土寨,他们能打包送给你。”
景雅晴笑着说道。
云南地区民族成分复杂,当地人口是增长起来,但各民族均有增加。
为了巩固自身通知,顺势卖掉不听话的小弟,也在情理之中。
“哈哈……”
“只要他们敢送,为夫就敢收。
甭管是哪儿来的,到了都护府地界上,都要打散进行安置。
一个寨子才多少人,拆分完成之后,一个镇子都不一定有一户。
如此的系数密度,他们还能闹起来,那么都护府的官员通通都该杀头!”
李牧大笑后说道。
人离乡贱的定律,在任何地区都适用。
进入陌生环境中,最先唤醒的就是危机意识。
大部分人在此时,都会谨慎行事。
按照都护府的政策完成安置,顶多寨子里的族长头人心中有不满,下面的普通民众都会变成政策支持者。
在严苛的路引制度下,普通人想出村都要开路条,根本不具备串联的可能。
等到收获一两季粮食,享受到了无人盘剥的好处,这些人自己就会和原来的生活做切割。
打开了思路,李牧的灵感,瞬间涌向了一大堆。
当地百姓不好统治,那就让他们挪窝。
玩儿腾笼换鸟,把大家都变成外地人。
以分田地为由,对各地的人口进行对调,无疑是最快打散地方势力的手段。
完成拆分之后,大家各自走上独自发展的道路,对宗族的依赖减小。
要不了几年时间,宗族对下面族人的约束力,就会消耗殆尽。
同样的操作,对打击宗教势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东西我让下人先收着了,具体怎么处理,你看着办吧!”
景雅晴平静的说道。
铜在封建王朝,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不光能铸造各种生活用品,还拥有货币属性。
按照官方标准,一斤铜能够铸造一百六十枚铜钱。
二十万斤铜锭,如果铸造成货币,就是三千两百万枚铜钱。
折算白银的话,也就数万两。
对其他人来说是一笔巨款,对汉水侯府而言,也就船队出海一次的利润。
不过判断价值,不能单纯看值多少钱。
自从安南地区稳定之后,物价就回归了正常水平。
金银都是贵金属,购买力非常强。
普通百姓购买生活日用品,使用金银进行交易,找零非常不方便。
在这种背景下,就需要更小的货币单位——铜钱。
安南地区有铜矿,但产量非常感人,还要优先满足铸炮需求。
能够用来铸造铜钱的铜,数量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在这方面上,大虞也指望不上。
国内的铜产量,虽然远比安南高,但内部需求也大。
大虞朝廷的官矿,每年产铜才三十万斤。
第一次看到这组数据,李牧都怀疑是不是下面的人搞错了单位,把吨写成了斤。
这么一丢丢产能,还不及宋朝的零头。
从冶炼技术上来说,大虞的技术明显更加成熟。
国内铜矿储量再低,也不可能低到这份儿上。
很快李牧找到了原因,产能低仅限于官矿,民间的铜产量一点也不低。
本该国有的矿产,被权贵和士大夫们瓜分,原本属于朝廷的铸币收入,也落到了民间手中。
当然,这不能甩锅太祖皇帝。
开国初年的时候,大虞拥有更廉价的货币宝钞。
前期阶段,朝廷限制发行量,宝钞的比值稳定,大有取代金属货币的苗头。
靠印刷宝钞赚取的暴利,远超开矿铸铜钱。
后续随着朝廷的滥发货币,宝钞的币值迅速崩盘,铜钱再次出现在民间,成为交易的主要货币。
在这一过程中,大虞的铸币权,渐渐从朝廷转移到了各地士绅手中。
受此影响,民间铜币的币值,也是层次不清。
优质铜钱,五六百枚就能兑换一两白银。
劣质铜钱,三五千枚才能兑换一两白银。
奇葩的币值差,严重制约了民间商业的发展。
入住都护府后,李牧一直在为稳定币值努力。
如果不是顾忌朝廷的感受,他都想以都护府的名义印刷纸币。
黔国公府此时送上一批铜锭,既是对之前事的感谢,也是在暗示黔国公府手中有他想要的东西。
利益能够谈拢的话,双方可以进行交易。
“这些是我们应得的,收下也就收下了。
稍后我会让铸币司的人,把这些铜锭拉走。”
李牧笑着说道。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黔国公府和朝廷的博弈,他除了精神上给予对方鼓励外,全程都在吃瓜看戏。
靠着威逼利诱,收买钦差大臣,黔国公府暂时逃过一劫。
为了分摊政治压力,不得不花大代价拉拢盟友。
实力雄厚且同样世镇一方的汉水侯府,无疑是黔国公府,最需要拉拢的盟友。
“夫君,这是准备和黔国公府结盟?”
景雅晴关心的问道。
政治上的结盟,关系到两个家族的兴衰,不可不慎。
“没到那份儿上。
从叔父拒绝黔国公府的联姻开始,我们同黔国公府的关系,就注定不可能成为亲密盟友。
现在的结交,无非是各取所需。
他们需要借侯府的力量,震慑朝中的豺狼虎豹。
恰好为夫需要云南的矿产,正好完成这笔交易。”
李牧笑着说道。
黔国公的夺权行动,看似取得了成功,实际上却是血亏。
如果他们多隐忍一些时日,等和镇远侯府的联姻敲定,再进行操作难度下降了不止一个档次。
直接暗杀巡抚,手段实在是太过粗糙。
换成他去操作,云南巡抚第一次大败之时,就直接向朝廷弹劾。
吃败仗,是需要负责的。
在勋贵系取得话语权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从朝堂操作,追究刘巡抚的责任。
夸大一下前线的局势,让文官们认为是一个烂摊子,云南的军政大权自动就会回到他们手中。
明明能用合法手段搞定的事情,硬是被他们玩成了政治暗杀。
这种坏头一开,爱惜羽毛的镇远侯,自然不可能再和他们结亲。
错过了这场姻缘,黔国公府同勋贵系掌权者之间,就没有了直接联系。
以往的交情,能用一次两次,不等于每一次都能凑效。
倘若孟李两家联姻,为了政治需要,李牧高低得出兵覆灭缅甸王国。
现在这种关系,正好省下一笔军费。
虽说缅甸王国是中南半岛上,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这些矿大都在深山老林中。
想要开发出来,并不是一件轻松事。
相比之下,同样资源丰富的老挝司不光好打,还名正言顺。
安南王被赶出安南后,就带着残部和老挝司的土司们厮杀在了一起。
经过这几年的折腾,居然还打出了一片基业。
都是外来户,谁的根基也不比谁深。
收拾一群残兵败将,安南都护府完全没有压力。
沿着湄公河流域进军,就能把这一片区纳入手中。
放在身边的软柿子,李牧都没有去捏,最主要原因就是前面吃的太撑,需要时间消化战果。
未来三五年,安南都护府的主要目标是:移民、开荒、发展地方经济。
领土广阔,不等于国力强大。
发展起来的疆域,才能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实力。
“夫君,其实加强和黔国公府的联系,我们并不吃亏。
除了矿产资源交易外,云贵地区同样人满为患。
白莲教之乱,对两省造成的破坏较小,民间拥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我们既然能在北方引入移民,自然也可以从西南地区吸引移民。
因为地理位置较近的缘故,西南地区的山民,应该更能适应都护府这边的气候。”
景雅晴开口提醒道。
作为侯府夫人,她也没有闲着。
黔国公是距离他们最近的远亲,后宅之间就没少联络。
来回送信的使者,既是在送信,也是在搜集情报。
“夫人说的不错,是为夫眼拙了。
一直盯着北方大地,忽视了西南地区。
如果增加一个移民通道,都护府的人口增长速度,还会大幅度增加。”
李牧想了想说道。
没想起从西南地区移民,那是他潜意识中认为,西南地区人烟稀少。
这个观念是在京中任职时,灌入脑海中的。
全是官方数据惹的祸。
在朝廷登记的人口名册上,西南三省的人口加起来,还不及江西一省的人口多。
并非这个数据不准,主要是数据太过滞后。
开国初年的时候,人口结构或许真是如此,但现在已经大变样。
当年黔国公府开发云南之时,就从各地引入过移民。
朝廷在州设立卫所,也引入了数十万移民。
这些人口变量,朝廷的人口统计名录上,根本没反应出来。
经过两三百年的发展后,当地的人口数量,怕是增长了五倍不止。
再以老观念看待问题,那就严重脱离实际。
“那夫君可得做好准备。
单纯索要移民,黔国公府肯定会给。
不过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肯定会趁机清除异己。
那些不服从管教的土寨,他们能打包送给你。”
景雅晴笑着说道。
云南地区民族成分复杂,当地人口是增长起来,但各民族均有增加。
为了巩固自身通知,顺势卖掉不听话的小弟,也在情理之中。
“哈哈……”
“只要他们敢送,为夫就敢收。
甭管是哪儿来的,到了都护府地界上,都要打散进行安置。
一个寨子才多少人,拆分完成之后,一个镇子都不一定有一户。
如此的系数密度,他们还能闹起来,那么都护府的官员通通都该杀头!”
李牧大笑后说道。
人离乡贱的定律,在任何地区都适用。
进入陌生环境中,最先唤醒的就是危机意识。
大部分人在此时,都会谨慎行事。
按照都护府的政策完成安置,顶多寨子里的族长头人心中有不满,下面的普通民众都会变成政策支持者。
在严苛的路引制度下,普通人想出村都要开路条,根本不具备串联的可能。
等到收获一两季粮食,享受到了无人盘剥的好处,这些人自己就会和原来的生活做切割。
打开了思路,李牧的灵感,瞬间涌向了一大堆。
当地百姓不好统治,那就让他们挪窝。
玩儿腾笼换鸟,把大家都变成外地人。
以分田地为由,对各地的人口进行对调,无疑是最快打散地方势力的手段。
完成拆分之后,大家各自走上独自发展的道路,对宗族的依赖减小。
要不了几年时间,宗族对下面族人的约束力,就会消耗殆尽。
同样的操作,对打击宗教势力,也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