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爷,公文内容查验无误!”
半晌功夫后,兰林杰上前说道。
北伐之事,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有朝廷的调兵公文,只会让这次军事行动更加名正言顺。
“嗯!”
“传本侯将令,让后勤准备一应粮草物资,大军三天后开拔。
通知在永安的一众总兵,誓师大会结束后,前往侯府商议出兵路线。”
李牧果断下令道。
兵,肯定是要出的。
可具体怎么展开,选择什么路线进军,那就需要全方位考虑了。
……
南京城,文渊阁。
“各省的援军,什么时候能够抵达?”
万怀瑾一脸焦虑的询问道。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虞帝国朝会就变了味。大家只负责发泄情绪,不负责解决问题。
真正决定帝国命运的,还是内阁闭门会议。就算是扩大会议,也只会邀请京中正三品以上实权大员参与。
相较于朝堂上的四处开炮,这里就要和谐的多,大家只商议怎么解决问题。
提出不同意见可以,但必须拿出更好的解决方案来。如果一味乱喷,就会被皇帝认为缺乏大局观,直接踢出决策层。
小皇帝无法主持朝政,但规矩还是保留了下来。
参加会议的文武百官,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安静的喝着茶。
在这种地方,普通三品官员都只有旁听的资格。只有内阁、六部尚书和左右都督,可以自由发言。
其他人想发言,除非是会议主持者问话,不然就是“逾越规矩”。
毕竟,以往的时候,这种会议都是皇帝亲自主持。
“浙江的援军,月内即可抵达;福建、云贵的援军,估摸着下个月能赶过来。
江西、湖广和蜀地的援军,就不用指望了。
蜀地爆发白莲教叛乱,叛军已经占领了重庆府、顺庆府、夔州府。据说前面逃亡藏地的叛军,也顺势杀了回来。
蜀中局势岌岌可危,没有援兵的话,想稳住局势都难。
随着中原叛军南下,江西和湖广两省此刻均已卷入战火中。能够拖住中原叛军都算不错了,别奢望他们有余力支援我们。
两广那边因为汉水侯的治所在永安府,距离朝廷最远,估摸着这会儿调兵公文刚送过去。
乐观点儿估计,三个月之后就能见到援兵。
山东那边的援军,因为中间道路被北虏阻隔,直接拒绝了朝廷的调兵。
不过他们承诺,会伺机出兵袭扰徐州一线,替南京减轻压力。”
史清尘的话说完,众人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勋贵阵营。
为了换取援兵解南京之围,文官集团可是付出了大代价的。尽管没有满足勋贵系的全部条件,那也是在割肉。
付出了这么多的代价,结果到了用兵的时候,勋贵系将领居然依旧不买账。
两广的援兵姑且不论,调兵公文发出的时间太晚,尚未收到准确回复。
可山东那边的官军,回复就很打脸了。大虞帝国建立这么多年,敢明确拒绝朝廷调兵的,那是屈指可数。
道路被北虏阻隔,这种垃圾理由,纯粹是在侮辱智商。
陆上交通受阻,还有海路可以走。大虞帝国再怎么衰落,也不至于连运兵的船队都拿不出来。
“你们不要用这种眼神看着我们,山东的援兵赶不过来,那是存在现实问题。
留他们在后面袭扰徐州一线,能够牵制大量的敌军兵力。
真把部队全部集结到南京,山东也得沦陷。到时候整个北方大地,都找不到一片净土。
未来朝廷想要北伐克复中原,势必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楚国公一本正经的胡诌道。
理论上来说,他们几个爵位最高,在朝堂上身居要职,乃是勋贵集团在朝中的代言人。
怎奈他们拥有现在的地位,纯粹是勋贵系中一众大佬,纷纷陨命在了北京城,这会儿各家都在孝期,根本无法入仕。
按照大虞的规矩,军中的一众勋贵子弟都该辞职回家守孝的。只不过在李牧担任首辅期间,以前线战事紧张为借口,对他们进行了夺情处理。
一系列的变故,导致勋贵系明面上在朝堂掌权的大佬,同军中的一线将军愈行愈远。
在没有利益冲突的时候,大家还能够联合在一起,共同面对文官集团的压力。
一旦发生利益冲突,下面的将领就不买账了。
按照两大阵营的谈判结果,文官做出让步之后,最大受益者也是朝中这些勋贵,但为了这场政治交易付出的代价,却需要一线将军拿命去承担。
收益和付出不成正比,命令自然落实不下去。
意识到情况不妙,朝中这帮勋贵除了尽力斡旋,暗地里对一线将领许诺高官厚禄外,其他的什么也干不了。
怎奈在过去的岁月里,大家遇到的画饼太多,一个个都成了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空口白牙的许诺根本不起作用。
“哼!”
“国公爷,前面你们可不是这么说的。现在突然变卦,那么前面的承诺算什么?”
左都御史舒经纶厉声质问道。
在官场上混,政治信誉至关重要。非凡万不得已,没人会抛弃自己的信誉。
一般情况下,各派达成的协议,都会按照约定履行。
“算你记性好!”
“别动不动就甩锅,局势恶化到今天这一步,你们这帮清流党人才是罪魁祸首!”
一旁的魏国公顺势开喷道。
承诺无法兑现,他们的脸面都丢光了。既然没了脸,那就索性破罐子破摔。
为了分担压力,他果断选择拉清流党人下水,把局势搅乱。
“尔等匹夫……”
骂人的话,刚说了一半,就见数个茶杯飞了过来,搞的舒经纶很是狼狈。
正欲发起反击,他猛然间才发现这里不是朝堂。
参加会议的清流党人数量有限,没有人多势众的优势,大家又不擅长武斗,骂战升级到实战,那是会吃大亏的。
“首辅大人,这帮粗鄙武夫无法无天,在文渊阁都敢……”
既然打不过,那就告状。
众目睽睽之下,在场所有人都是目击者。虽然他言语上有些尖锐,但终归是占理的一方。
“够了!”
“这里是文渊阁,不是尔等吵架打斗的地方。所有出手之人,一律罚俸三年。
如有再犯,一律革职问罪!”
万怀瑾脸色铁青的给出了处罚方案。
这种和稀泥的处置,明显暴露了内阁的底气不足。
可局势恶化到这一步,他也没法严厉追责。
哪怕明知道朝堂上这几位勋贵系代表,已经管不住下面的小弟,可人家终归代表着勋贵系的脸面。
朝廷还等着汉水侯的援兵救命,此时借题发挥朝勋贵系下手,明显不是智者所为。
何况眼下正是用人之际,甭管这些勋贵有几分水平,人家好歹是知兵的。
族中有子弟在军中服役,接下来的南京保卫战,还需要这些人顶上去。
有新军覆灭的教训,对文官集团中的“帅才”,他已经不抱有任何希望。
掀起风波的清流党人,万怀瑾更是深恶痛绝。
有些事情可以想,但是不能说出来啊!
捅破了窗户纸,除了让激化矛盾外,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勋贵系没有履行约定,他们也不用兑现承诺。
大不了等汉水侯过来,大家重新谈判。
现在的这个烂摊子,他这个首辅都不介意退位让贤,一左都御史急着跳出来干嘛。
“既然大家没有别的意见,那么就让兵部和都督府拿出守城方案,大家按照计划行事。”
见大殿内陷入一片死寂,次辅贺正则顺势接过了话题。
有了刚才的教训,他可不想再听同僚们高谈阔论。
皇帝无法掌权的最大弊端,此刻已经暴露出来。
内阁代理朝政,在处理官员的问题上,免不了畏手畏脚。
面对中下层官员还好,遇上高层官员,没有足够的理由根本处理不了。
稍微处理重了,朝野上下的舆论,就能用唾沫星子把他们给淹了。
为了自己的名声,只能宽仁为主。
“兵部和都督府经过多次协商,最终决定把附近能够调用的兵马,全部集中到城内。
预计能够汇聚五万大军,另外再征召十万青壮,一起参与守城。
这些部队将由楚国公统一负责指挥,魏国公和常国公担任副帅,老夫亲自担任监军。
为了迟滞敌军的进攻速度,兵部建议对应天府方圆百里,进行坚壁清野。
将所搜集到的物资,全部运入城中。
户部不光要准备十五大军一年的钱粮,还要储备足够全城军民食用一年的粮食、柴薪、食盐等基础物资。
工部需筹备守城军械……”
尽管史清尘没有给出具体数字,可光听描述,众人还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南京城虽然前几年经历过一次兵祸,可是随着再次成为大虞首都,城中人口迅速增长。
发展到现在,总人口怕是突破百万大关。
这么多人一年的生活物资,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纵使城中居民有所储备,底层百姓顶多也就储存一两个月的物资,再多财力上不允许。
生活物资虽然数字巨大,但这里是大虞帝国最富庶的江南,物资还是不缺的。
更棘手的是守城所需战略物资。
前些年朝廷把资源大都投入到新军身上,随着前些的战败,全部付诸东流。
南京城中的战略物资储备,数量非常有限。
“难啊!”
“要筹集这么多物资,没有上千万两白银,根本搞不定。
光是钱的问题,还可以想办法。
可是有些东西,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
万怀瑾摇了摇头说道。
自从战争爆发开始,朝廷就花钱如流水。
尤其是北方的几道防线先后告破,每一道防线沦陷的背后,都伴随着大量的钱粮打了水漂。
“再难,都得解决!”
史清尘面无表情的说道。
战斗力突然变强,那是打光国库,他已经不在乎了。
辞呈都递交了上去,如果不是勋贵系没能兑现承诺,这会儿他都处于半退隐状态。
留任,完全是迫不得以。
从递交辞呈那一刻开始,他的仕途之心就死了。
现在唯一的追求是南京城,别在他手中沦陷,其他问题都是下一任的事情。
“好!”
“从现在开始,城中的烟花柳巷之地全部关闭,暂停一切宴会邀请。
在战争结束前,宗室勋贵和百官的俸禄一律停发。
守城期间,朝廷严厉打击所有囤积居奇活动。
甭管牵扯到任何人,一律格杀勿论。
老夫亲自带头节衣缩食,如果后面守城物资不够,那就拆房子。
先从老夫的府邸开始,其次是在场的诸位,再次是宗室王公勋贵……
总之,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为南京保卫战做准备!”
万怀瑾狠了狠心说道。
得罪人,他已经不在乎了。
内心深处,他已经下定决心,打完这一仗就把烂摊子扔给下一任。
谁爱来谁来,大虞帝国的首辅,根本就不是人干的。
尤其是兼任户部尚书的首辅,更是地狱模式。
……
时光飞逝,一个月时间一晃而过。
夏日的江南,就是一个大蒸笼。
当地人都叫苦连天,更别说草原联军这帮外来户。
中暑带来的非战斗减员,都快要赶上攻城的损失了。
大军十分的战斗力,直接被天气干的打了七折。
“小小的一座镇江城,就这么难打么?”
呼格吉勒一脸不爽的问道。
大军一路南下,从来都是无往不利,万万没想到都渡过了长江,还能被拖住脚步。
偏偏镇江的位置至关重要,如果不拿下这座桥头堡就冒然进攻南京,很容易被虞军截断后路。
“大单于,守卫镇江城的虞军守将云向文,乃是勋贵系代表人物。
此人跟着李牧那贼子南征北战多年,麾下的部队都是虞军精锐,能坚持到现在并不奇怪。
不过城中守军数量有限,只要再加紧攻势,早晚都能拿下镇江城。”
施世昌开口解释道。
内心深处,他已经忍不住骂娘。
进攻镇江的主力,可全部都是仆从军,他麾下的部队也在其中。
在过去的二十多天攻城战中,早就已经损失惨重。
战场上损兵折将,下面还要被指责攻城不利,想想都觉得憋屈。
“甭管守将是谁,都必须抓紧时间攻城。
刚刚收到情报,李牧那贼子在永安誓师出征,据说总兵力高达三十万,估摸着这个时候队伍都快要进入两广地界。
两广地界上虞军在册兵力,还有二十多万,就算打个对折也有十几万军队。
光汉水侯直接调动的兵马,就会逼近五十万。
再汇聚沿途各省的部队,等到了南直隶的时候,总兵力怕是要有七八十万之多。
如果不能赶在李牧贼子抵达前,先一步拿下南京城,后续的仗就不好打了。
昔日白莲教之乱席卷半个大虞,就是被李牧那贼子带兵围剿在江南的,前车之鉴不可不防。”
额尔德带来的情报,让在场一众将领脸色大变。
哪怕这么多年没交手,大家对“李牧”这个名字,依旧心有余悸。
如果单纯是他一个人能打,众人也不会这么恐惧。
人力终归是有限的,一个人再怎么厉害,终归会有顾忌不到的地方。
怎奈李牧的能打,在虞军中是能复制的。
光他带出来的那帮部将,最近这些年,就没少让草原联军吃苦头。
眼前扼守住镇江城,堵住他们去路的,一样是李牧的旧部。
倘若李牧麾下的将领,依旧保持之前的水平,那就麻烦大了。
大兵团决战不光考验主帅的指挥能力,麾下的将领的主观能动性,也非常的重要。
鞑靼王国这次南下,名义上号称百万,实际上总兵力也就六十多万。
除了十万嫡系部队外,还有三十万鬼方部队,以及二十万仆从军。
嫡系部队战斗力保存完好,一路上的折损不超过三千。
三十万鬼方部队名义上是军队,实际上就是三十万鬼方青壮,真正的常备军不足两成。
战争进行到现在这一步,兵力折损已然逼近三万。
二十万仆从军更是鱼龙混杂,其中大部分都是进入大虞之后,沿途收编起来的。
仆从军中的三万高句丽人,这会儿已经不足一万。
虞人士兵损失最为惨重,但因为沿途有补充,总兵力反而在不断增长。
这样的兵力结构,在虐菜鸟的时候没事,遇到强敌就麻烦大了。
想要赢得胜利,必须抢先灭了大虞,动摇敌人的军心士气。
半晌功夫后,兰林杰上前说道。
北伐之事,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有朝廷的调兵公文,只会让这次军事行动更加名正言顺。
“嗯!”
“传本侯将令,让后勤准备一应粮草物资,大军三天后开拔。
通知在永安的一众总兵,誓师大会结束后,前往侯府商议出兵路线。”
李牧果断下令道。
兵,肯定是要出的。
可具体怎么展开,选择什么路线进军,那就需要全方位考虑了。
……
南京城,文渊阁。
“各省的援军,什么时候能够抵达?”
万怀瑾一脸焦虑的询问道。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虞帝国朝会就变了味。大家只负责发泄情绪,不负责解决问题。
真正决定帝国命运的,还是内阁闭门会议。就算是扩大会议,也只会邀请京中正三品以上实权大员参与。
相较于朝堂上的四处开炮,这里就要和谐的多,大家只商议怎么解决问题。
提出不同意见可以,但必须拿出更好的解决方案来。如果一味乱喷,就会被皇帝认为缺乏大局观,直接踢出决策层。
小皇帝无法主持朝政,但规矩还是保留了下来。
参加会议的文武百官,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安静的喝着茶。
在这种地方,普通三品官员都只有旁听的资格。只有内阁、六部尚书和左右都督,可以自由发言。
其他人想发言,除非是会议主持者问话,不然就是“逾越规矩”。
毕竟,以往的时候,这种会议都是皇帝亲自主持。
“浙江的援军,月内即可抵达;福建、云贵的援军,估摸着下个月能赶过来。
江西、湖广和蜀地的援军,就不用指望了。
蜀地爆发白莲教叛乱,叛军已经占领了重庆府、顺庆府、夔州府。据说前面逃亡藏地的叛军,也顺势杀了回来。
蜀中局势岌岌可危,没有援兵的话,想稳住局势都难。
随着中原叛军南下,江西和湖广两省此刻均已卷入战火中。能够拖住中原叛军都算不错了,别奢望他们有余力支援我们。
两广那边因为汉水侯的治所在永安府,距离朝廷最远,估摸着这会儿调兵公文刚送过去。
乐观点儿估计,三个月之后就能见到援兵。
山东那边的援军,因为中间道路被北虏阻隔,直接拒绝了朝廷的调兵。
不过他们承诺,会伺机出兵袭扰徐州一线,替南京减轻压力。”
史清尘的话说完,众人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勋贵阵营。
为了换取援兵解南京之围,文官集团可是付出了大代价的。尽管没有满足勋贵系的全部条件,那也是在割肉。
付出了这么多的代价,结果到了用兵的时候,勋贵系将领居然依旧不买账。
两广的援兵姑且不论,调兵公文发出的时间太晚,尚未收到准确回复。
可山东那边的官军,回复就很打脸了。大虞帝国建立这么多年,敢明确拒绝朝廷调兵的,那是屈指可数。
道路被北虏阻隔,这种垃圾理由,纯粹是在侮辱智商。
陆上交通受阻,还有海路可以走。大虞帝国再怎么衰落,也不至于连运兵的船队都拿不出来。
“你们不要用这种眼神看着我们,山东的援兵赶不过来,那是存在现实问题。
留他们在后面袭扰徐州一线,能够牵制大量的敌军兵力。
真把部队全部集结到南京,山东也得沦陷。到时候整个北方大地,都找不到一片净土。
未来朝廷想要北伐克复中原,势必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楚国公一本正经的胡诌道。
理论上来说,他们几个爵位最高,在朝堂上身居要职,乃是勋贵集团在朝中的代言人。
怎奈他们拥有现在的地位,纯粹是勋贵系中一众大佬,纷纷陨命在了北京城,这会儿各家都在孝期,根本无法入仕。
按照大虞的规矩,军中的一众勋贵子弟都该辞职回家守孝的。只不过在李牧担任首辅期间,以前线战事紧张为借口,对他们进行了夺情处理。
一系列的变故,导致勋贵系明面上在朝堂掌权的大佬,同军中的一线将军愈行愈远。
在没有利益冲突的时候,大家还能够联合在一起,共同面对文官集团的压力。
一旦发生利益冲突,下面的将领就不买账了。
按照两大阵营的谈判结果,文官做出让步之后,最大受益者也是朝中这些勋贵,但为了这场政治交易付出的代价,却需要一线将军拿命去承担。
收益和付出不成正比,命令自然落实不下去。
意识到情况不妙,朝中这帮勋贵除了尽力斡旋,暗地里对一线将领许诺高官厚禄外,其他的什么也干不了。
怎奈在过去的岁月里,大家遇到的画饼太多,一个个都成了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空口白牙的许诺根本不起作用。
“哼!”
“国公爷,前面你们可不是这么说的。现在突然变卦,那么前面的承诺算什么?”
左都御史舒经纶厉声质问道。
在官场上混,政治信誉至关重要。非凡万不得已,没人会抛弃自己的信誉。
一般情况下,各派达成的协议,都会按照约定履行。
“算你记性好!”
“别动不动就甩锅,局势恶化到今天这一步,你们这帮清流党人才是罪魁祸首!”
一旁的魏国公顺势开喷道。
承诺无法兑现,他们的脸面都丢光了。既然没了脸,那就索性破罐子破摔。
为了分担压力,他果断选择拉清流党人下水,把局势搅乱。
“尔等匹夫……”
骂人的话,刚说了一半,就见数个茶杯飞了过来,搞的舒经纶很是狼狈。
正欲发起反击,他猛然间才发现这里不是朝堂。
参加会议的清流党人数量有限,没有人多势众的优势,大家又不擅长武斗,骂战升级到实战,那是会吃大亏的。
“首辅大人,这帮粗鄙武夫无法无天,在文渊阁都敢……”
既然打不过,那就告状。
众目睽睽之下,在场所有人都是目击者。虽然他言语上有些尖锐,但终归是占理的一方。
“够了!”
“这里是文渊阁,不是尔等吵架打斗的地方。所有出手之人,一律罚俸三年。
如有再犯,一律革职问罪!”
万怀瑾脸色铁青的给出了处罚方案。
这种和稀泥的处置,明显暴露了内阁的底气不足。
可局势恶化到这一步,他也没法严厉追责。
哪怕明知道朝堂上这几位勋贵系代表,已经管不住下面的小弟,可人家终归代表着勋贵系的脸面。
朝廷还等着汉水侯的援兵救命,此时借题发挥朝勋贵系下手,明显不是智者所为。
何况眼下正是用人之际,甭管这些勋贵有几分水平,人家好歹是知兵的。
族中有子弟在军中服役,接下来的南京保卫战,还需要这些人顶上去。
有新军覆灭的教训,对文官集团中的“帅才”,他已经不抱有任何希望。
掀起风波的清流党人,万怀瑾更是深恶痛绝。
有些事情可以想,但是不能说出来啊!
捅破了窗户纸,除了让激化矛盾外,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勋贵系没有履行约定,他们也不用兑现承诺。
大不了等汉水侯过来,大家重新谈判。
现在的这个烂摊子,他这个首辅都不介意退位让贤,一左都御史急着跳出来干嘛。
“既然大家没有别的意见,那么就让兵部和都督府拿出守城方案,大家按照计划行事。”
见大殿内陷入一片死寂,次辅贺正则顺势接过了话题。
有了刚才的教训,他可不想再听同僚们高谈阔论。
皇帝无法掌权的最大弊端,此刻已经暴露出来。
内阁代理朝政,在处理官员的问题上,免不了畏手畏脚。
面对中下层官员还好,遇上高层官员,没有足够的理由根本处理不了。
稍微处理重了,朝野上下的舆论,就能用唾沫星子把他们给淹了。
为了自己的名声,只能宽仁为主。
“兵部和都督府经过多次协商,最终决定把附近能够调用的兵马,全部集中到城内。
预计能够汇聚五万大军,另外再征召十万青壮,一起参与守城。
这些部队将由楚国公统一负责指挥,魏国公和常国公担任副帅,老夫亲自担任监军。
为了迟滞敌军的进攻速度,兵部建议对应天府方圆百里,进行坚壁清野。
将所搜集到的物资,全部运入城中。
户部不光要准备十五大军一年的钱粮,还要储备足够全城军民食用一年的粮食、柴薪、食盐等基础物资。
工部需筹备守城军械……”
尽管史清尘没有给出具体数字,可光听描述,众人还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南京城虽然前几年经历过一次兵祸,可是随着再次成为大虞首都,城中人口迅速增长。
发展到现在,总人口怕是突破百万大关。
这么多人一年的生活物资,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纵使城中居民有所储备,底层百姓顶多也就储存一两个月的物资,再多财力上不允许。
生活物资虽然数字巨大,但这里是大虞帝国最富庶的江南,物资还是不缺的。
更棘手的是守城所需战略物资。
前些年朝廷把资源大都投入到新军身上,随着前些的战败,全部付诸东流。
南京城中的战略物资储备,数量非常有限。
“难啊!”
“要筹集这么多物资,没有上千万两白银,根本搞不定。
光是钱的问题,还可以想办法。
可是有些东西,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
万怀瑾摇了摇头说道。
自从战争爆发开始,朝廷就花钱如流水。
尤其是北方的几道防线先后告破,每一道防线沦陷的背后,都伴随着大量的钱粮打了水漂。
“再难,都得解决!”
史清尘面无表情的说道。
战斗力突然变强,那是打光国库,他已经不在乎了。
辞呈都递交了上去,如果不是勋贵系没能兑现承诺,这会儿他都处于半退隐状态。
留任,完全是迫不得以。
从递交辞呈那一刻开始,他的仕途之心就死了。
现在唯一的追求是南京城,别在他手中沦陷,其他问题都是下一任的事情。
“好!”
“从现在开始,城中的烟花柳巷之地全部关闭,暂停一切宴会邀请。
在战争结束前,宗室勋贵和百官的俸禄一律停发。
守城期间,朝廷严厉打击所有囤积居奇活动。
甭管牵扯到任何人,一律格杀勿论。
老夫亲自带头节衣缩食,如果后面守城物资不够,那就拆房子。
先从老夫的府邸开始,其次是在场的诸位,再次是宗室王公勋贵……
总之,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为南京保卫战做准备!”
万怀瑾狠了狠心说道。
得罪人,他已经不在乎了。
内心深处,他已经下定决心,打完这一仗就把烂摊子扔给下一任。
谁爱来谁来,大虞帝国的首辅,根本就不是人干的。
尤其是兼任户部尚书的首辅,更是地狱模式。
……
时光飞逝,一个月时间一晃而过。
夏日的江南,就是一个大蒸笼。
当地人都叫苦连天,更别说草原联军这帮外来户。
中暑带来的非战斗减员,都快要赶上攻城的损失了。
大军十分的战斗力,直接被天气干的打了七折。
“小小的一座镇江城,就这么难打么?”
呼格吉勒一脸不爽的问道。
大军一路南下,从来都是无往不利,万万没想到都渡过了长江,还能被拖住脚步。
偏偏镇江的位置至关重要,如果不拿下这座桥头堡就冒然进攻南京,很容易被虞军截断后路。
“大单于,守卫镇江城的虞军守将云向文,乃是勋贵系代表人物。
此人跟着李牧那贼子南征北战多年,麾下的部队都是虞军精锐,能坚持到现在并不奇怪。
不过城中守军数量有限,只要再加紧攻势,早晚都能拿下镇江城。”
施世昌开口解释道。
内心深处,他已经忍不住骂娘。
进攻镇江的主力,可全部都是仆从军,他麾下的部队也在其中。
在过去的二十多天攻城战中,早就已经损失惨重。
战场上损兵折将,下面还要被指责攻城不利,想想都觉得憋屈。
“甭管守将是谁,都必须抓紧时间攻城。
刚刚收到情报,李牧那贼子在永安誓师出征,据说总兵力高达三十万,估摸着这个时候队伍都快要进入两广地界。
两广地界上虞军在册兵力,还有二十多万,就算打个对折也有十几万军队。
光汉水侯直接调动的兵马,就会逼近五十万。
再汇聚沿途各省的部队,等到了南直隶的时候,总兵力怕是要有七八十万之多。
如果不能赶在李牧贼子抵达前,先一步拿下南京城,后续的仗就不好打了。
昔日白莲教之乱席卷半个大虞,就是被李牧那贼子带兵围剿在江南的,前车之鉴不可不防。”
额尔德带来的情报,让在场一众将领脸色大变。
哪怕这么多年没交手,大家对“李牧”这个名字,依旧心有余悸。
如果单纯是他一个人能打,众人也不会这么恐惧。
人力终归是有限的,一个人再怎么厉害,终归会有顾忌不到的地方。
怎奈李牧的能打,在虞军中是能复制的。
光他带出来的那帮部将,最近这些年,就没少让草原联军吃苦头。
眼前扼守住镇江城,堵住他们去路的,一样是李牧的旧部。
倘若李牧麾下的将领,依旧保持之前的水平,那就麻烦大了。
大兵团决战不光考验主帅的指挥能力,麾下的将领的主观能动性,也非常的重要。
鞑靼王国这次南下,名义上号称百万,实际上总兵力也就六十多万。
除了十万嫡系部队外,还有三十万鬼方部队,以及二十万仆从军。
嫡系部队战斗力保存完好,一路上的折损不超过三千。
三十万鬼方部队名义上是军队,实际上就是三十万鬼方青壮,真正的常备军不足两成。
战争进行到现在这一步,兵力折损已然逼近三万。
二十万仆从军更是鱼龙混杂,其中大部分都是进入大虞之后,沿途收编起来的。
仆从军中的三万高句丽人,这会儿已经不足一万。
虞人士兵损失最为惨重,但因为沿途有补充,总兵力反而在不断增长。
这样的兵力结构,在虐菜鸟的时候没事,遇到强敌就麻烦大了。
想要赢得胜利,必须抢先灭了大虞,动摇敌人的军心士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