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山河 第五百七十三章、南京沦陷

小说:复山河 作者:新海月1 更新时间:2025-11-22 22:39:56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行了,既然事情搞清楚了,往后就要吸取教训,别再听信谣言。

  现在是关键时刻,你们一个个赶紧回到自己岗位上去。

  没有差事的,就安心在府中待着,千万不要四处乱晃。”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让众人相信他李牧没有称帝,可楚国公丝毫高兴不起来。

  众人刚才的表现,摆明是认定了南京守不住,大虞帝国马上就要凉了,才急着另谋高就。

  自家人都这么认为,外面的人怎么看,那就更不用说了。

  甭管南京城多么坚固,当大家在“守不住”的问题上达成共识之后,那就铁定守不住。

  “大哥,虽然汉水侯现在没称帝,不等于未来也不会称帝。

  我刚才的提议,你可得慎重考虑一下。

  虽说我们和李家有过联姻,但那都是两代前的事情。

  乱世之中,这种远房亲戚关系,未必有多少份量。

  趁着现在手中有筹码,还能卖上一个好价钱。

  错过了雪中送炭的时间,等人家大事已成,再凑过去可就没这待遇了!”

  盛星阑忍不住嘀咕道。

  作为勋贵系的年轻一代,他对腐朽的大虞帝国,没有任何好感。

  在他的印象中,勋贵集团一直都是帝国的柱石。

  为了维护大虞帝国的江山社稷,那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可朝廷那帮人不仅不帮忙,还在背后扯后腿。

  皇帝也是昏庸的不行,就知道瞎折腾败家。

  大虞帝国的荣光,他们顶多感受到了一丢丢余晖,还是小时候的事情。

  成年之后,正好赶上了王朝末年,接触到的全是一堆破事。

  帝国留给他们的全是坏印象,根本爱不起来。

  “够了!”

  “吾等勋贵世受皇恩,岂能干这些大逆不道之事!”

  楚国公盛星海当即训斥道。

  有些事情可以想,但是不能说出来。

  作为帝国的掌权者,这些问题他岂能没考虑过。

  问题是盛家在大虞的地位太高,不是想跳槽就能跳槽的。

  看汉水侯收拢的那帮小弟就知道,要么是勋贵旁系子弟,要么勋贵中的破落户。

  明面上都是豪门显贵,实际上这些人原本的地位并不高。

  能够身居高位,都是跟着汉水侯在战场上打出来的。

  收复这些人,不需要付出多少代价。

  可他不一样,顶着大虞楚国公的头衔,爵位比李牧都高。

  盛家在军中的影响力,虽然不及李家,但因为世代镇守南京的缘故,他们在江南地区的影响力大啊!

  一旦投奔过去,怎么安置就成了大麻烦。

  历史经验告诉他,让老大为难的小弟,都不会有好下场。

  以至于在过去的岁月里,楚国公府和汉水侯府一直保持着不远不近的关系。

  至于从龙之功,还是洗洗睡吧!

  在李牧登基称帝前,他们这种前朝顶尖勋贵,就别过去添堵了。

  就算李牧能够容下他们,人家麾下的小弟,也不会允许他们这些“前朝余孽”身居高位。

  这一刻,他无比的羡慕景家。

  早早下注了潜力股,自身又在乱世全面开启前,恰到好处的遭受重创。

  既能跟着蹭从龙之功,又不会被忌惮。

  ……

  流言蜚语持续在城中发酵,倒不是官员没努力,纯粹是辟谣没效果。

  别说封建王朝,就算义务教育普及的后世,都能因为一则流言引发抢盐、抢醋、抢大米风潮。

  其中抢盐浪潮,更是先后爆发了八次。

  一则自媒体小道消息,都能引来数万人将百万花田挖空,拦都拦不住。

  受流言传播的影响,军心士气持续低迷。

  为了提振士气,楚国公再三要求朝廷划拨白银劳军,以稳定人心。

  相比虚无缥缈的许诺,真金白银才是最能刺激人心的。

  可惜都被朝廷给拒绝了。

  在百官们看来,最近这段时间发出去的赏银已经够多了,人均下来都超过了五两。

  搁在以往的时候,在扣除日常开销后,普通士卒一年能拿到手的军饷,都不一定有这个数字。

  问题是百官眼中的人均五两,到了底层守军士卒手中,实际数额已经大打折扣。

  从上到下的系统性腐败,不是个人能够根治的。

  国库中搬出来的官银,不光重量上会缩水,成色上也会大打折扣。

  问就是“白银受潮了”。

  经典套路“火耗”,更是不能少。

  一系列的问题汇聚起来,直接导致本就士气低迷的守军,变得越发没有战心。

  连守城的勋贵系将领,也在暗自筹谋后路。

  越来越多的官员,在对待北虏问题上,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此刻的南京城,同崇祯末年的北京城很像。

  除了少数忠臣外,大部分朝中文武都没有了战心。

  鞑靼人画饼恢复蒙元旧制,戳中了许多文官的软肋。

  相较于幸福、自由的蒙元时代,大虞朝的官实在是太难当了。

  在这一过程中,武将阵营也分化成了三波。

  除了少数主张死守南京,同朝廷共存亡外,更多的人都倾向于同北虏接触,或者是南下投奔汉水侯。

  受城中氛围的影响,原本负责追查北虏内线的官员,也变得消极怠工起来。

  底层的差役,在收到打点之后,也无心继续查案。

  人心上的变化,为北虏细作活动,创造了最佳机会。

  ……

  太傅府。

  “直接许诺国公封号,封地任其挑选,封国内大小政务一律自行处置,北虏出手可真大方啊!”

  饶是见惯了大场面,万怀瑾还是忍不住动容。

  仅仅只是率领城中军民投降,就给出这样的待遇,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

  哪怕他做好了为大虞死节的准备,这会儿也不免有些动摇。

  这不光是恢复蒙元时代,更是分封制度的复活。

  按照这种玩法,北虏就是奔着当周天子去的。

  倘若北虏能够兑现承诺,舍得把利益拿出来分享,没准真能夺取天下。

  毕竟,汉水侯那边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给出这样的待遇。

  “首辅大人,您值这份待遇。

  大单于最是爱才,此刻宰辅虚位以待,就等着您过去!”

  中年书生卖力的鼓动道。

  华夏历史传承这么多年,能给降臣这份待遇的,还找不到第二例。

  “替我谢绝大单于的好意,但宰辅之位吾不配!”

  万怀瑾果断拒绝道。

  哪怕立场不同,对北虏给出的这份尊重,他还是有些感动。

  不过终归是理智占据了上风,选择了拒绝。

  作为大虞首辅,甭管他执政期间政绩怎么样,都具备非常高的统战价值。

  若是他投降了北虏,势必对虞朝官员造成震撼,给予优待是必然的。

  可实权就别想了。

  甭管在任何世界,叛徒都不受人待见。

  如果不知死活,真信了重用的鬼话,那就一脚迈入了阎王殿。

  现在越是风光,未来就死的越惨。

  “东翁,南京沦陷成为定局。

  城中心向大单于的文武官员,数量多不胜数。

  只需大单于一声令下,南京城随时可破。

  大虞注定无力回天,您又何必螳臂挡车呢!”

  一旁的段师爷也跟着劝说道。

  没有办法,北虏出价实在是太高了。

  自古利益动人心,没有背叛,那只是收买的筹码不够。

  现在北虏把价钱给足了,想不动心都难。

  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一家老小考虑。

  他们都不是孤家寡人,在做决策的时候,还要考虑宗族的死活。

  能够抛弃一切的忠臣义士,终归只是少数。

  正是因为难得,才值得被称颂。

  “不必多言,吾意已绝!”

  万怀瑾当即打断道。

  九族性命在人家手中握着,他不敢对北虏使者下手,但带头投降之事,他同样干不出来。

  作为大虞首辅,把国家治理的一团糟,本就无脸见人。

  倘若在投降了北虏,他就是头号虞奸。

  纵使北虏夺取了天下,那也是天下“贰臣”之首,招来骂名是必然的。

  如果北虏争夺天下失败,那么大虞灭亡的锅他就背定了,史书上要和秦桧、贾似道坐一桌。

  不光自己遗臭万年,宗族后人也要因此蒙羞。

  遭受诱惑的不光万怀瑾,朝中的一众实权派大员府中,几乎都出现了北虏使者的身影。

  前面已经投降北虏的大臣,也在趁机发力,不断拉同僚下水。

  一个人当了叛徒是耻辱,所有人都当了叛徒,那就是顺应大势。

  哪怕是挨骂,也有人陪着。

  ……

  鞑靼王庭。

  “大单于,攻心之策已经凑效,城中大部分虞朝官员都倒下了我们,还有一部分人正在犹豫。

  除了极个别大虞死忠,斩杀了使者之外,其余人就算拒绝我们的拉拢,也只是礼送使者离开。

  破城的时机成熟了,只要我们再发起一轮总攻,就会有人打开城门,迎接我们进去!”

  额尔德信心十足的说道。

  游说行动之成功,超乎了事先的预料。

  原本以为能够拉拢清流党人,就是情报部门最大的胜利。

  万万没有想到,居然能拉过来大半个朝廷。

  那帮口口声声说着忠义的家伙,面对他们许诺的条件,一个个都原形毕露。

  反倒是平常没怎么表现的官员,在这一过程展现出了文人风骨。

  “既然条件成熟,那么传令下去,让各部以最快速度拿下南京城!

  先入南京城者,官升三级,爵晋两级,赏白银十万两!”

  呼格吉勒果断下令道。

  汉水侯的先头部队,距离南京城,就剩下三百多里地。

  谁也不能保证,汉水侯会不会突然改变主意,在关键时刻给他们来一下狠的。

  相较于奄奄一息的大虞,他们才是争霸路上的真正对手。

  以敌军的速度,要不了多久,就能抵达前线。

  哪怕援军不参与战斗,只要在旁边游弋,都能鼓舞城中的军心士气。

  一旦看到了希望,搞不好那些倒向他们的虞朝官员,又会变得摇摆不定。

  毕竟,他们画出的饼虽然诱人,但终归只是画出来的。

  想要兑现承诺,还得等夺取了天下之后。

  对大虞的既得利益集团来说,能不折腾还是不折腾的好。

  无数历史经验都验证了,改朝换代利益受损最严重的,都是前朝既得利益集团。

  南京没拿下来,就在江南和勤王大军决战,想想都知道这有多离谱。

  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占,稍不留神敌军就能给玩一出水师锁江,截断他们的归路。

  除了勤王大军的几十万部队,盘踞在山东的十几万虞军,同样是不小的危险。

  本质上这次南下,就是一次战略豪赌。

  ……

  轰鸣的炮火声再次响起,此刻的南京城已经乱成一团。

  守军士气全无,敌军才刚发起进攻,就出现了大量的逃兵。

  任由主将如何呵斥,都没有办法改变溃败的现实。

  文武百官们做好了投降的思想准备,知道无力回天的王公贵族们,争先恐后的逃命。

  意识到大势已去,主张南下的勋贵系将领纷纷收拢旧部,从西边的城门扬长而去。

  皇宫中。

  “陛下,微臣无能,南京城守不住了!”

  万怀瑾沉声说道。

  作为大虞的末代首辅,从上位开始,就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本以为能够力挽狂澜重塑河山,怎奈现实证明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当沉寂三百年的社会矛盾集中爆发,仅凭个人的力量,能够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先生,可是要带朕离开?”

  小皇帝声音颤抖的问道。

  进学了两年,国家大事他虽然弄不明白,但山河破碎他还是知道的。

  “江山社稷崩殂,国事已经无力回天。

  昔日徽钦二宗落入金人之手,遭受百般屈辱,让大宋为之蒙羞。

  我大虞传承三百载,需要一个体面的落幕,万万不能遭受此等屈辱。

  臣愿投江殉国,陛下可愿同往,以保全名节?”

  万怀瑾一脸严肃的说道。

  作为内阁首辅,他无法带领大虞走向辉煌,但必须要给帝国一个体面的落幕。

  这既是给大虞的交代,也是给天下人的交代,更是给自己的交代。

  “首辅欲和陛下殉国,岂能少了吾等!”

  史清尘的话,打破了室内的沉默,也断了小皇帝拒绝的机会。

  头可断,血可流,气节不能丢。

  “你们都来了,看来我们这届内阁,不会沦为千古笑柄。”

  看了一眼众人,万怀瑾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大虞帝国还是有忠臣的,尽管他们这帮忠臣,没能挽救江山社稷。

  “行了,敌军已经进城,没有时间听你们几个感慨。

  再晚的话,想要投江都赶不上啦!”

  楚国公沉声说道。

  对眼前这帮煽情的家伙,他从来都没看上眼过。

  本以为这帮家伙会是软骨头,在这会儿能够遇上,他都觉得不可思议。

  他自己选择殉国,那是迫不得已。

  盛家世受皇恩,当年白莲教攻破南京城,他父亲就选择了殉国。

  家族荣耀压在他的身上,投降北虏是不可能的。

  作为南京守将,抛下小皇帝跑路,天下人的唾沫星子都能把他淹死。

  带着小皇帝突围,且不说能不能跑出去,就算侥幸突围成功,那也是一个大麻烦。

  汉水侯马上就要明牌了,这会儿带着小皇帝过去添堵,盛家未来还不被针对死。

  甭管怎么选择都是悲剧,索性就效仿父辈壮烈一把,博取一个身后名。

  “好,吾等这就上路!”

  众人齐声说道。

  黄泉路上有这么多同伴,原本悲壮的气氛,也被冲淡了不少。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复山河,复山河最新章节,复山河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