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既然事情搞清楚了,往后就要吸取教训,别再听信谣言。
现在是关键时刻,你们一个个赶紧回到自己岗位上去。
没有差事的,就安心在府中待着,千万不要四处乱晃。”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让众人相信他李牧没有称帝,可楚国公丝毫高兴不起来。
众人刚才的表现,摆明是认定了南京守不住,大虞帝国马上就要凉了,才急着另谋高就。
自家人都这么认为,外面的人怎么看,那就更不用说了。
甭管南京城多么坚固,当大家在“守不住”的问题上达成共识之后,那就铁定守不住。
“大哥,虽然汉水侯现在没称帝,不等于未来也不会称帝。
我刚才的提议,你可得慎重考虑一下。
虽说我们和李家有过联姻,但那都是两代前的事情。
乱世之中,这种远房亲戚关系,未必有多少份量。
趁着现在手中有筹码,还能卖上一个好价钱。
错过了雪中送炭的时间,等人家大事已成,再凑过去可就没这待遇了!”
盛星阑忍不住嘀咕道。
作为勋贵系的年轻一代,他对腐朽的大虞帝国,没有任何好感。
在他的印象中,勋贵集团一直都是帝国的柱石。
为了维护大虞帝国的江山社稷,那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可朝廷那帮人不仅不帮忙,还在背后扯后腿。
皇帝也是昏庸的不行,就知道瞎折腾败家。
大虞帝国的荣光,他们顶多感受到了一丢丢余晖,还是小时候的事情。
成年之后,正好赶上了王朝末年,接触到的全是一堆破事。
帝国留给他们的全是坏印象,根本爱不起来。
“够了!”
“吾等勋贵世受皇恩,岂能干这些大逆不道之事!”
楚国公盛星海当即训斥道。
有些事情可以想,但是不能说出来。
作为帝国的掌权者,这些问题他岂能没考虑过。
问题是盛家在大虞的地位太高,不是想跳槽就能跳槽的。
看汉水侯收拢的那帮小弟就知道,要么是勋贵旁系子弟,要么勋贵中的破落户。
明面上都是豪门显贵,实际上这些人原本的地位并不高。
能够身居高位,都是跟着汉水侯在战场上打出来的。
收复这些人,不需要付出多少代价。
可他不一样,顶着大虞楚国公的头衔,爵位比李牧都高。
盛家在军中的影响力,虽然不及李家,但因为世代镇守南京的缘故,他们在江南地区的影响力大啊!
一旦投奔过去,怎么安置就成了大麻烦。
历史经验告诉他,让老大为难的小弟,都不会有好下场。
以至于在过去的岁月里,楚国公府和汉水侯府一直保持着不远不近的关系。
至于从龙之功,还是洗洗睡吧!
在李牧登基称帝前,他们这种前朝顶尖勋贵,就别过去添堵了。
就算李牧能够容下他们,人家麾下的小弟,也不会允许他们这些“前朝余孽”身居高位。
这一刻,他无比的羡慕景家。
早早下注了潜力股,自身又在乱世全面开启前,恰到好处的遭受重创。
既能跟着蹭从龙之功,又不会被忌惮。
……
流言蜚语持续在城中发酵,倒不是官员没努力,纯粹是辟谣没效果。
别说封建王朝,就算义务教育普及的后世,都能因为一则流言引发抢盐、抢醋、抢大米风潮。
其中抢盐浪潮,更是先后爆发了八次。
一则自媒体小道消息,都能引来数万人将百万花田挖空,拦都拦不住。
受流言传播的影响,军心士气持续低迷。
为了提振士气,楚国公再三要求朝廷划拨白银劳军,以稳定人心。
相比虚无缥缈的许诺,真金白银才是最能刺激人心的。
可惜都被朝廷给拒绝了。
在百官们看来,最近这段时间发出去的赏银已经够多了,人均下来都超过了五两。
搁在以往的时候,在扣除日常开销后,普通士卒一年能拿到手的军饷,都不一定有这个数字。
问题是百官眼中的人均五两,到了底层守军士卒手中,实际数额已经大打折扣。
从上到下的系统性腐败,不是个人能够根治的。
国库中搬出来的官银,不光重量上会缩水,成色上也会大打折扣。
问就是“白银受潮了”。
经典套路“火耗”,更是不能少。
一系列的问题汇聚起来,直接导致本就士气低迷的守军,变得越发没有战心。
连守城的勋贵系将领,也在暗自筹谋后路。
越来越多的官员,在对待北虏问题上,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此刻的南京城,同崇祯末年的北京城很像。
除了少数忠臣外,大部分朝中文武都没有了战心。
鞑靼人画饼恢复蒙元旧制,戳中了许多文官的软肋。
相较于幸福、自由的蒙元时代,大虞朝的官实在是太难当了。
在这一过程中,武将阵营也分化成了三波。
除了少数主张死守南京,同朝廷共存亡外,更多的人都倾向于同北虏接触,或者是南下投奔汉水侯。
受城中氛围的影响,原本负责追查北虏内线的官员,也变得消极怠工起来。
底层的差役,在收到打点之后,也无心继续查案。
人心上的变化,为北虏细作活动,创造了最佳机会。
……
太傅府。
“直接许诺国公封号,封地任其挑选,封国内大小政务一律自行处置,北虏出手可真大方啊!”
饶是见惯了大场面,万怀瑾还是忍不住动容。
仅仅只是率领城中军民投降,就给出这样的待遇,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
哪怕他做好了为大虞死节的准备,这会儿也不免有些动摇。
这不光是恢复蒙元时代,更是分封制度的复活。
按照这种玩法,北虏就是奔着当周天子去的。
倘若北虏能够兑现承诺,舍得把利益拿出来分享,没准真能夺取天下。
毕竟,汉水侯那边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给出这样的待遇。
“首辅大人,您值这份待遇。
大单于最是爱才,此刻宰辅虚位以待,就等着您过去!”
中年书生卖力的鼓动道。
华夏历史传承这么多年,能给降臣这份待遇的,还找不到第二例。
“替我谢绝大单于的好意,但宰辅之位吾不配!”
万怀瑾果断拒绝道。
哪怕立场不同,对北虏给出的这份尊重,他还是有些感动。
不过终归是理智占据了上风,选择了拒绝。
作为大虞首辅,甭管他执政期间政绩怎么样,都具备非常高的统战价值。
若是他投降了北虏,势必对虞朝官员造成震撼,给予优待是必然的。
可实权就别想了。
甭管在任何世界,叛徒都不受人待见。
如果不知死活,真信了重用的鬼话,那就一脚迈入了阎王殿。
现在越是风光,未来就死的越惨。
“东翁,南京沦陷成为定局。
城中心向大单于的文武官员,数量多不胜数。
只需大单于一声令下,南京城随时可破。
大虞注定无力回天,您又何必螳臂挡车呢!”
一旁的段师爷也跟着劝说道。
没有办法,北虏出价实在是太高了。
自古利益动人心,没有背叛,那只是收买的筹码不够。
现在北虏把价钱给足了,想不动心都难。
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一家老小考虑。
他们都不是孤家寡人,在做决策的时候,还要考虑宗族的死活。
能够抛弃一切的忠臣义士,终归只是少数。
正是因为难得,才值得被称颂。
“不必多言,吾意已绝!”
万怀瑾当即打断道。
九族性命在人家手中握着,他不敢对北虏使者下手,但带头投降之事,他同样干不出来。
作为大虞首辅,把国家治理的一团糟,本就无脸见人。
倘若在投降了北虏,他就是头号虞奸。
纵使北虏夺取了天下,那也是天下“贰臣”之首,招来骂名是必然的。
如果北虏争夺天下失败,那么大虞灭亡的锅他就背定了,史书上要和秦桧、贾似道坐一桌。
不光自己遗臭万年,宗族后人也要因此蒙羞。
遭受诱惑的不光万怀瑾,朝中的一众实权派大员府中,几乎都出现了北虏使者的身影。
前面已经投降北虏的大臣,也在趁机发力,不断拉同僚下水。
一个人当了叛徒是耻辱,所有人都当了叛徒,那就是顺应大势。
哪怕是挨骂,也有人陪着。
……
鞑靼王庭。
“大单于,攻心之策已经凑效,城中大部分虞朝官员都倒下了我们,还有一部分人正在犹豫。
除了极个别大虞死忠,斩杀了使者之外,其余人就算拒绝我们的拉拢,也只是礼送使者离开。
破城的时机成熟了,只要我们再发起一轮总攻,就会有人打开城门,迎接我们进去!”
额尔德信心十足的说道。
游说行动之成功,超乎了事先的预料。
原本以为能够拉拢清流党人,就是情报部门最大的胜利。
万万没有想到,居然能拉过来大半个朝廷。
那帮口口声声说着忠义的家伙,面对他们许诺的条件,一个个都原形毕露。
反倒是平常没怎么表现的官员,在这一过程展现出了文人风骨。
“既然条件成熟,那么传令下去,让各部以最快速度拿下南京城!
先入南京城者,官升三级,爵晋两级,赏白银十万两!”
呼格吉勒果断下令道。
汉水侯的先头部队,距离南京城,就剩下三百多里地。
谁也不能保证,汉水侯会不会突然改变主意,在关键时刻给他们来一下狠的。
相较于奄奄一息的大虞,他们才是争霸路上的真正对手。
以敌军的速度,要不了多久,就能抵达前线。
哪怕援军不参与战斗,只要在旁边游弋,都能鼓舞城中的军心士气。
一旦看到了希望,搞不好那些倒向他们的虞朝官员,又会变得摇摆不定。
毕竟,他们画出的饼虽然诱人,但终归只是画出来的。
想要兑现承诺,还得等夺取了天下之后。
对大虞的既得利益集团来说,能不折腾还是不折腾的好。
无数历史经验都验证了,改朝换代利益受损最严重的,都是前朝既得利益集团。
南京没拿下来,就在江南和勤王大军决战,想想都知道这有多离谱。
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占,稍不留神敌军就能给玩一出水师锁江,截断他们的归路。
除了勤王大军的几十万部队,盘踞在山东的十几万虞军,同样是不小的危险。
本质上这次南下,就是一次战略豪赌。
……
轰鸣的炮火声再次响起,此刻的南京城已经乱成一团。
守军士气全无,敌军才刚发起进攻,就出现了大量的逃兵。
任由主将如何呵斥,都没有办法改变溃败的现实。
文武百官们做好了投降的思想准备,知道无力回天的王公贵族们,争先恐后的逃命。
意识到大势已去,主张南下的勋贵系将领纷纷收拢旧部,从西边的城门扬长而去。
皇宫中。
“陛下,微臣无能,南京城守不住了!”
万怀瑾沉声说道。
作为大虞的末代首辅,从上位开始,就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本以为能够力挽狂澜重塑河山,怎奈现实证明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当沉寂三百年的社会矛盾集中爆发,仅凭个人的力量,能够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先生,可是要带朕离开?”
小皇帝声音颤抖的问道。
进学了两年,国家大事他虽然弄不明白,但山河破碎他还是知道的。
“江山社稷崩殂,国事已经无力回天。
昔日徽钦二宗落入金人之手,遭受百般屈辱,让大宋为之蒙羞。
我大虞传承三百载,需要一个体面的落幕,万万不能遭受此等屈辱。
臣愿投江殉国,陛下可愿同往,以保全名节?”
万怀瑾一脸严肃的说道。
作为内阁首辅,他无法带领大虞走向辉煌,但必须要给帝国一个体面的落幕。
这既是给大虞的交代,也是给天下人的交代,更是给自己的交代。
“首辅欲和陛下殉国,岂能少了吾等!”
史清尘的话,打破了室内的沉默,也断了小皇帝拒绝的机会。
头可断,血可流,气节不能丢。
“你们都来了,看来我们这届内阁,不会沦为千古笑柄。”
看了一眼众人,万怀瑾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大虞帝国还是有忠臣的,尽管他们这帮忠臣,没能挽救江山社稷。
“行了,敌军已经进城,没有时间听你们几个感慨。
再晚的话,想要投江都赶不上啦!”
楚国公沉声说道。
对眼前这帮煽情的家伙,他从来都没看上眼过。
本以为这帮家伙会是软骨头,在这会儿能够遇上,他都觉得不可思议。
他自己选择殉国,那是迫不得已。
盛家世受皇恩,当年白莲教攻破南京城,他父亲就选择了殉国。
家族荣耀压在他的身上,投降北虏是不可能的。
作为南京守将,抛下小皇帝跑路,天下人的唾沫星子都能把他淹死。
带着小皇帝突围,且不说能不能跑出去,就算侥幸突围成功,那也是一个大麻烦。
汉水侯马上就要明牌了,这会儿带着小皇帝过去添堵,盛家未来还不被针对死。
甭管怎么选择都是悲剧,索性就效仿父辈壮烈一把,博取一个身后名。
“好,吾等这就上路!”
众人齐声说道。
黄泉路上有这么多同伴,原本悲壮的气氛,也被冲淡了不少。
……
现在是关键时刻,你们一个个赶紧回到自己岗位上去。
没有差事的,就安心在府中待着,千万不要四处乱晃。”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让众人相信他李牧没有称帝,可楚国公丝毫高兴不起来。
众人刚才的表现,摆明是认定了南京守不住,大虞帝国马上就要凉了,才急着另谋高就。
自家人都这么认为,外面的人怎么看,那就更不用说了。
甭管南京城多么坚固,当大家在“守不住”的问题上达成共识之后,那就铁定守不住。
“大哥,虽然汉水侯现在没称帝,不等于未来也不会称帝。
我刚才的提议,你可得慎重考虑一下。
虽说我们和李家有过联姻,但那都是两代前的事情。
乱世之中,这种远房亲戚关系,未必有多少份量。
趁着现在手中有筹码,还能卖上一个好价钱。
错过了雪中送炭的时间,等人家大事已成,再凑过去可就没这待遇了!”
盛星阑忍不住嘀咕道。
作为勋贵系的年轻一代,他对腐朽的大虞帝国,没有任何好感。
在他的印象中,勋贵集团一直都是帝国的柱石。
为了维护大虞帝国的江山社稷,那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可朝廷那帮人不仅不帮忙,还在背后扯后腿。
皇帝也是昏庸的不行,就知道瞎折腾败家。
大虞帝国的荣光,他们顶多感受到了一丢丢余晖,还是小时候的事情。
成年之后,正好赶上了王朝末年,接触到的全是一堆破事。
帝国留给他们的全是坏印象,根本爱不起来。
“够了!”
“吾等勋贵世受皇恩,岂能干这些大逆不道之事!”
楚国公盛星海当即训斥道。
有些事情可以想,但是不能说出来。
作为帝国的掌权者,这些问题他岂能没考虑过。
问题是盛家在大虞的地位太高,不是想跳槽就能跳槽的。
看汉水侯收拢的那帮小弟就知道,要么是勋贵旁系子弟,要么勋贵中的破落户。
明面上都是豪门显贵,实际上这些人原本的地位并不高。
能够身居高位,都是跟着汉水侯在战场上打出来的。
收复这些人,不需要付出多少代价。
可他不一样,顶着大虞楚国公的头衔,爵位比李牧都高。
盛家在军中的影响力,虽然不及李家,但因为世代镇守南京的缘故,他们在江南地区的影响力大啊!
一旦投奔过去,怎么安置就成了大麻烦。
历史经验告诉他,让老大为难的小弟,都不会有好下场。
以至于在过去的岁月里,楚国公府和汉水侯府一直保持着不远不近的关系。
至于从龙之功,还是洗洗睡吧!
在李牧登基称帝前,他们这种前朝顶尖勋贵,就别过去添堵了。
就算李牧能够容下他们,人家麾下的小弟,也不会允许他们这些“前朝余孽”身居高位。
这一刻,他无比的羡慕景家。
早早下注了潜力股,自身又在乱世全面开启前,恰到好处的遭受重创。
既能跟着蹭从龙之功,又不会被忌惮。
……
流言蜚语持续在城中发酵,倒不是官员没努力,纯粹是辟谣没效果。
别说封建王朝,就算义务教育普及的后世,都能因为一则流言引发抢盐、抢醋、抢大米风潮。
其中抢盐浪潮,更是先后爆发了八次。
一则自媒体小道消息,都能引来数万人将百万花田挖空,拦都拦不住。
受流言传播的影响,军心士气持续低迷。
为了提振士气,楚国公再三要求朝廷划拨白银劳军,以稳定人心。
相比虚无缥缈的许诺,真金白银才是最能刺激人心的。
可惜都被朝廷给拒绝了。
在百官们看来,最近这段时间发出去的赏银已经够多了,人均下来都超过了五两。
搁在以往的时候,在扣除日常开销后,普通士卒一年能拿到手的军饷,都不一定有这个数字。
问题是百官眼中的人均五两,到了底层守军士卒手中,实际数额已经大打折扣。
从上到下的系统性腐败,不是个人能够根治的。
国库中搬出来的官银,不光重量上会缩水,成色上也会大打折扣。
问就是“白银受潮了”。
经典套路“火耗”,更是不能少。
一系列的问题汇聚起来,直接导致本就士气低迷的守军,变得越发没有战心。
连守城的勋贵系将领,也在暗自筹谋后路。
越来越多的官员,在对待北虏问题上,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此刻的南京城,同崇祯末年的北京城很像。
除了少数忠臣外,大部分朝中文武都没有了战心。
鞑靼人画饼恢复蒙元旧制,戳中了许多文官的软肋。
相较于幸福、自由的蒙元时代,大虞朝的官实在是太难当了。
在这一过程中,武将阵营也分化成了三波。
除了少数主张死守南京,同朝廷共存亡外,更多的人都倾向于同北虏接触,或者是南下投奔汉水侯。
受城中氛围的影响,原本负责追查北虏内线的官员,也变得消极怠工起来。
底层的差役,在收到打点之后,也无心继续查案。
人心上的变化,为北虏细作活动,创造了最佳机会。
……
太傅府。
“直接许诺国公封号,封地任其挑选,封国内大小政务一律自行处置,北虏出手可真大方啊!”
饶是见惯了大场面,万怀瑾还是忍不住动容。
仅仅只是率领城中军民投降,就给出这样的待遇,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
哪怕他做好了为大虞死节的准备,这会儿也不免有些动摇。
这不光是恢复蒙元时代,更是分封制度的复活。
按照这种玩法,北虏就是奔着当周天子去的。
倘若北虏能够兑现承诺,舍得把利益拿出来分享,没准真能夺取天下。
毕竟,汉水侯那边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给出这样的待遇。
“首辅大人,您值这份待遇。
大单于最是爱才,此刻宰辅虚位以待,就等着您过去!”
中年书生卖力的鼓动道。
华夏历史传承这么多年,能给降臣这份待遇的,还找不到第二例。
“替我谢绝大单于的好意,但宰辅之位吾不配!”
万怀瑾果断拒绝道。
哪怕立场不同,对北虏给出的这份尊重,他还是有些感动。
不过终归是理智占据了上风,选择了拒绝。
作为大虞首辅,甭管他执政期间政绩怎么样,都具备非常高的统战价值。
若是他投降了北虏,势必对虞朝官员造成震撼,给予优待是必然的。
可实权就别想了。
甭管在任何世界,叛徒都不受人待见。
如果不知死活,真信了重用的鬼话,那就一脚迈入了阎王殿。
现在越是风光,未来就死的越惨。
“东翁,南京沦陷成为定局。
城中心向大单于的文武官员,数量多不胜数。
只需大单于一声令下,南京城随时可破。
大虞注定无力回天,您又何必螳臂挡车呢!”
一旁的段师爷也跟着劝说道。
没有办法,北虏出价实在是太高了。
自古利益动人心,没有背叛,那只是收买的筹码不够。
现在北虏把价钱给足了,想不动心都难。
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一家老小考虑。
他们都不是孤家寡人,在做决策的时候,还要考虑宗族的死活。
能够抛弃一切的忠臣义士,终归只是少数。
正是因为难得,才值得被称颂。
“不必多言,吾意已绝!”
万怀瑾当即打断道。
九族性命在人家手中握着,他不敢对北虏使者下手,但带头投降之事,他同样干不出来。
作为大虞首辅,把国家治理的一团糟,本就无脸见人。
倘若在投降了北虏,他就是头号虞奸。
纵使北虏夺取了天下,那也是天下“贰臣”之首,招来骂名是必然的。
如果北虏争夺天下失败,那么大虞灭亡的锅他就背定了,史书上要和秦桧、贾似道坐一桌。
不光自己遗臭万年,宗族后人也要因此蒙羞。
遭受诱惑的不光万怀瑾,朝中的一众实权派大员府中,几乎都出现了北虏使者的身影。
前面已经投降北虏的大臣,也在趁机发力,不断拉同僚下水。
一个人当了叛徒是耻辱,所有人都当了叛徒,那就是顺应大势。
哪怕是挨骂,也有人陪着。
……
鞑靼王庭。
“大单于,攻心之策已经凑效,城中大部分虞朝官员都倒下了我们,还有一部分人正在犹豫。
除了极个别大虞死忠,斩杀了使者之外,其余人就算拒绝我们的拉拢,也只是礼送使者离开。
破城的时机成熟了,只要我们再发起一轮总攻,就会有人打开城门,迎接我们进去!”
额尔德信心十足的说道。
游说行动之成功,超乎了事先的预料。
原本以为能够拉拢清流党人,就是情报部门最大的胜利。
万万没有想到,居然能拉过来大半个朝廷。
那帮口口声声说着忠义的家伙,面对他们许诺的条件,一个个都原形毕露。
反倒是平常没怎么表现的官员,在这一过程展现出了文人风骨。
“既然条件成熟,那么传令下去,让各部以最快速度拿下南京城!
先入南京城者,官升三级,爵晋两级,赏白银十万两!”
呼格吉勒果断下令道。
汉水侯的先头部队,距离南京城,就剩下三百多里地。
谁也不能保证,汉水侯会不会突然改变主意,在关键时刻给他们来一下狠的。
相较于奄奄一息的大虞,他们才是争霸路上的真正对手。
以敌军的速度,要不了多久,就能抵达前线。
哪怕援军不参与战斗,只要在旁边游弋,都能鼓舞城中的军心士气。
一旦看到了希望,搞不好那些倒向他们的虞朝官员,又会变得摇摆不定。
毕竟,他们画出的饼虽然诱人,但终归只是画出来的。
想要兑现承诺,还得等夺取了天下之后。
对大虞的既得利益集团来说,能不折腾还是不折腾的好。
无数历史经验都验证了,改朝换代利益受损最严重的,都是前朝既得利益集团。
南京没拿下来,就在江南和勤王大军决战,想想都知道这有多离谱。
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占,稍不留神敌军就能给玩一出水师锁江,截断他们的归路。
除了勤王大军的几十万部队,盘踞在山东的十几万虞军,同样是不小的危险。
本质上这次南下,就是一次战略豪赌。
……
轰鸣的炮火声再次响起,此刻的南京城已经乱成一团。
守军士气全无,敌军才刚发起进攻,就出现了大量的逃兵。
任由主将如何呵斥,都没有办法改变溃败的现实。
文武百官们做好了投降的思想准备,知道无力回天的王公贵族们,争先恐后的逃命。
意识到大势已去,主张南下的勋贵系将领纷纷收拢旧部,从西边的城门扬长而去。
皇宫中。
“陛下,微臣无能,南京城守不住了!”
万怀瑾沉声说道。
作为大虞的末代首辅,从上位开始,就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本以为能够力挽狂澜重塑河山,怎奈现实证明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当沉寂三百年的社会矛盾集中爆发,仅凭个人的力量,能够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先生,可是要带朕离开?”
小皇帝声音颤抖的问道。
进学了两年,国家大事他虽然弄不明白,但山河破碎他还是知道的。
“江山社稷崩殂,国事已经无力回天。
昔日徽钦二宗落入金人之手,遭受百般屈辱,让大宋为之蒙羞。
我大虞传承三百载,需要一个体面的落幕,万万不能遭受此等屈辱。
臣愿投江殉国,陛下可愿同往,以保全名节?”
万怀瑾一脸严肃的说道。
作为内阁首辅,他无法带领大虞走向辉煌,但必须要给帝国一个体面的落幕。
这既是给大虞的交代,也是给天下人的交代,更是给自己的交代。
“首辅欲和陛下殉国,岂能少了吾等!”
史清尘的话,打破了室内的沉默,也断了小皇帝拒绝的机会。
头可断,血可流,气节不能丢。
“你们都来了,看来我们这届内阁,不会沦为千古笑柄。”
看了一眼众人,万怀瑾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大虞帝国还是有忠臣的,尽管他们这帮忠臣,没能挽救江山社稷。
“行了,敌军已经进城,没有时间听你们几个感慨。
再晚的话,想要投江都赶不上啦!”
楚国公沉声说道。
对眼前这帮煽情的家伙,他从来都没看上眼过。
本以为这帮家伙会是软骨头,在这会儿能够遇上,他都觉得不可思议。
他自己选择殉国,那是迫不得已。
盛家世受皇恩,当年白莲教攻破南京城,他父亲就选择了殉国。
家族荣耀压在他的身上,投降北虏是不可能的。
作为南京守将,抛下小皇帝跑路,天下人的唾沫星子都能把他淹死。
带着小皇帝突围,且不说能不能跑出去,就算侥幸突围成功,那也是一个大麻烦。
汉水侯马上就要明牌了,这会儿带着小皇帝过去添堵,盛家未来还不被针对死。
甭管怎么选择都是悲剧,索性就效仿父辈壮烈一把,博取一个身后名。
“好,吾等这就上路!”
众人齐声说道。
黄泉路上有这么多同伴,原本悲壮的气氛,也被冲淡了不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