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督御史府。
“老爷,大事不好!”
“有人提前走漏了风声,安排城内的人,刚采取行动就暴露了行踪,就遭到巡逻官兵的镇压。
因为中途的耽搁,导致我们的人未能及时抵达战场。配合夺取内城的行动,不幸以失败告终。
好在王师动作快,已经抢占了外城,打了守军一个措手不及,这会儿战斗正在焦灼。
我们的人在内城多地制造了混乱,吸引了那群丘八的视线,应该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老管家带来的消息,让一众舒家人紧张万分。他们现在干的买卖,可是要掉脑袋的。
如果草原联军无法及时夺取南京城,等到城内秩序稳定下来,朝廷早晚都会追查到他们头上。
那些参加行动的家丁,可不全是死士。
真要是遭遇严刑逼供,把他们咬出来,只是时间问题。
纵使运气好,自家这边不泄密。参与行动的其他人,也有可能扛不住压力提前暴露。
一旦消息泄露,作为投奔北虏的带头大哥,舒家一门老小都得去菜市口。
“废物!”
“通通都是废物!”
“老夫就知道,竖子不足与之谋!”
舒经纶忍不住破口大骂道。
前面把聚会地点放在自家府中,他一直都是反对的,怎奈被自家侄儿给坑了。
直接造成了既定事实,想要拒绝都不行。
如事先预料中的一样,参与的人多了,果然容易泄密。
尽管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反正一鼓作气夺取南京城的计划,今夜大概率是完不成了。
“爹,现在这种时候,您可必须要稳住阵脚。
眼下城中需要稳定,内阁也不敢大动干戈。
作为当朝左都御史,没有确切的证据,谁也不能动你。
若是觉察到不对劲,立即把您的门生故吏发动起来,把事情往党争上引。
栽赃陷害的事情,官场上多得去了,我们只要把声势造起来,内阁就会迟疑。
不过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顶多能够拖延几天时日。
朝廷一旦核查完,还是会对我们下手。
现在只能赌城外的联军,能在事情落地前攻破城池!”
长子舒志恒当即献策道。
在大虞的科举体系下,师生是官场上最稳定的政治同盟。
一旦舒经纶被打上反贼的标签,连带着他的所有学生,仕途都得跟着完蛋。
运气不好的话,搞不好还要跟着组团去菜市口。
涉及到切身利益,真相就没有那么重要。
只要不是石锤的证据,他的门生故吏都要站出来帮忙争。
“恒儿,这次你可判断错了!”
“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轻举妄动。
别看内阁那几位看起来温文尔雅,这些都是表面功夫,背地里手黑着呢!
想想那些因为迷航,稀里糊涂跑去南洋的大儒们,你觉得是真迷航么?”
“明日一早,你拿我的名帖,前去拜访南京知府。
当年他欠下了老夫的人情,现在到了该还的时候。
安排一名死士,故意被知府衙门生擒,然后让把勾结北虏的事情往汉水侯身上引。
就说是汉水侯想要篡位,朝廷成了他登基路上的阻碍,欲借刀杀人。
衙门下面的差役,也要打点到位,别在关键时刻出了纰漏。”
舒经纶缓缓说道。
能投降北虏的,就不可能是啥硬骨头。
当日参加聚会的人又那么多,清流党在朝中的官员,几乎被一网打尽。
朝廷随便抓住一个,都能把舒家牵扯进去。
直接正面和朝廷硬顶,绝对是死路一条。
唯一的生路就是祸水东引,拉出一条更大的鱼,让内阁投鼠忌器。
“爹,这恐怕不行。
汉水侯若是出手,直接让守城的官兵放水就行了,何必拉上我们这些人呢?
这么明显的栽赃陷害,朝廷一眼就能识破。”
舒志恒一脸不解的问道。
眼瞅着大虞大厦将倾,若是能够搭上汉水侯的线,私底下早就去拜过码头了。
舒家也派人去接触过,怎奈侯府门都没进去。
不光是他们,朝中的清流党人,基本上都被拒之门外。
明面上是汉水侯高风亮节,实际上就是单纯看不上他们。
如果不是确定李牧那条船上不去,北虏派人过来游说,他们也不会答应的那么干脆。
“老夫,自然知道这种明显的栽赃陷害,发挥不了作用。
可若说的事情,本身就是真的呢?”
“对比以往的时候,这一次勤王大军的行动速度,可是要慢的多。
汉水侯对外的解释是这次兵多,筹备战略物资需要的时间更长,
这话对,也不对。
准备时间确实更长,但不代表援军抵达的时间,也需要延迟。
既然可以兵分四路进发,为何不能先过来一路,从侧翼牵制敌军?
朝中那么多人精,你以为就没人质疑么?
没有闹出风波,主要是内阁强行给压制下来。
朝廷要稳定人心,这些事情可以想,但绝不允许说出来。
我们添上一把火,就是提前把这个火药桶点燃。
朝廷中没有秘密,一旦百官知道勤王大军不会来了,满城的军民也会知道。
从内部暴露出来的秘密,可比北虏投书告知,杀伤力大得多。
内阁那帮家伙需要顾忌影响,要对老夫下手必定会搜集证据,提交三司衙门审判。
以老夫在朝中的人脉,怎么也拖延一阵子。
只要城池破的足够快,他们就来不及出手!”
舒经纶一脸冷漠的说道。
政治斗争的极限,就是比拼谁的下限更低,谁更不要脸。
眼下皇帝年幼,要处理高层官员,必须经历一系列的繁琐程序。
这些程序,最初是限制权臣做大的手段。
大虞帝国建立这么多年,也不是没遇到过幼年皇帝,但期间从未出现权臣凌驾在皇帝之上的案例,靠的就是程序制约。
哪怕到了帝国末年,连续经历两任小皇帝,皇权依旧能够维系,也是靠这套规则制衡内阁。
程序规则有积极意义,自然也有负面作用。
现在他就是在抓规则漏洞,为自家谋取一线生机。
……
黎明的第一缕阳光撒向大地,激烈的南京攻防战,依旧在持续。
战斗进行到此时,外城基本上全部沦陷,内城也出现了多个缺口。
虽然靠士卒们拼命勉强堵上了缺口,但草原联军还是经常攻过来,双方围绕着这些缺口依旧在展开争夺。
作为守城的楚国公,这会儿上眼皮正不断找下眼皮打架,想要休息却又无法入眠。
熬夜的不光是他,南京城中的文武百官,这一夜都没睡好。
搞丢了外城不说,内城的城墙也被炸开了几道口子。
如果不是巡逻的士兵发现不对劲,及时通知了守军,南京城在昨夜就完了。
文渊阁。
“叛徒揪出来了没有?”
万怀瑾关心的问道。
最坚固的堡垒,永远都是从内部攻破的。
为了守住南京,他们事先准备的物资,都是按照一年标准储备的。
战争才进行一个多月,哪怕守城消耗比预期更大一些,依旧没有动摇根基。
只要内部不出问题,固守一年半载,根本不是问题。
汉水侯只要还顾忌吃相,就不可能长期按兵不动。
勤王大军一旦抵达,无论北虏是否愿意,都必须集中兵力迎战。
不奢望大获全胜,只要能够僵持下来,北虏就只能撤军。
事实上,这已经高估北虏。
正常情况下,坚持不到那一步,他们的后勤就要出现问题。
江北各府富庶不假,但架不住北虏兵多啊!
指望靠几个府,支撑数十万大军长期战斗,纯粹是在做梦。
江南这边北虏看似高歌猛进,实际上他们的活动空间,一直被压缩在镇江府和应天府两地。
闽浙两省的援军,驻扎在宁国府。
云向文所部撤往了松江府,但防线却部署在苏州府。
正面野战,这些部队不是北虏的对手,但守住城池还是能够做到的。
江南弥布的水网,又碰巧赶上炎热的夏季,让本土作战的虞军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北虏分兵出去劫掠,还被守军抓住机会,打了几场漂亮的反击战。
“巡抚衙门这边虽然抓住了几个活口,但这帮家伙一个比一个嘴硬,审问还要一些时间。
昨夜的乱子,据说是五城兵马司最先发现的,或许他们那边已经有了结果。”
庄元嘉皱着眉头回答道。
审问犯人,也是需要时间的。
人都有侥幸心理,涉及到掉脑袋的事,谁也不会一上来就招认。
从平息城中叛乱到现在,还不到一个时辰,审问工作才刚刚展开。
“你们要抓紧时间审问,尽快把乱党揪出来,不能事事都指着别人去干!”
万怀瑾随即敲打道。
五城兵马司虽然同样是朝廷的部队,但控制权却在勋贵们手中。
他们几度想要伸手,都被人家挡了回来。
勋贵系不肯放手,内阁也无能为力。
让他去找不受控制的部队索要情报,这不是专门上眼药嘛!
万一人家不买账,尴尬的可是他这位首辅。
“首辅大人,知府衙门这边抓捕的一名凶手,倒是供述了一个消息。
只是牵扯有些大,下官不知道当不当说。”
一旁的路海之,微微上前说道。
从他眉宇间的紧张神色,可以看出来,在此时开口他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若是不当说,那么就别说!”
“作为朝廷命官,难道你忘了自己的职责么?”
万怀瑾没好气的训斥道。
这么明显的向上甩锅,想要用激将法诱使他背锅,纯粹是做梦。
如果这么容易被人糊弄,他也坐不住首辅之位。
皮球再次被踢了回来,一下子把路海之逼到了绝境。
说出来,所有的政治后果,全部需要他自己承担。
想要藏着捏着,又没法回应万怀瑾的质问。
一瞬间路海之就后悔了,早知道事情这么麻烦,就不该掺和此事。
“首辅,据我们抓捕的凶手交代,昨夜的混乱乃是汉水侯一手策划。”
路海之一脸忐忑的说道。
口供都是真的,可切实的证据,一件都没找到。
按照惯例,这种无厘头的口供,根本无法拿到台面上。
怎奈他欠下了舒家的人情,也被对方揪住了致命的把柄,不得不充当马前卒。
“路大人,你说是汉水侯一手策划,可有切实的证据?”
兼任刑部尚书的安敬之厉声质问道。
内心深处,他已经问候了路海之祖宗十八代。
稍微有点儿政治头脑的都知道,眼下的南京城最需要的是稳定。
能够支撑大家信心的,主要就是汉水侯的援兵。
如果突然传出汉水侯出卖朝廷,守军就算不崩溃,士气也会遭到重创。
“下官……下官并无实据!”
“不过据凶手所言,勤王大军分四路出发,就是汉水侯欲借刀杀人。”
路海之颤颤巍巍的解释道。
说完之后,他将求救的目光,投向了舒经纶。
点火的任务他完成了,接下来该御史头子上阵了。
“胡闹!”
“无凭无据,仅凭一名凶手的攀咬,就敢栽赃当朝公侯,我看你这知府是不想干了!”
舒经纶的话一出口,路海之心凉了半截。
事先约定好的,大家一起发起攻势,靠舆论压力逼迫汉水侯尽快出兵。
怎么他刚点完火,队友就一盆凉水浇了下来。
他满心的郁闷,注定得不到回答。
政治上没有永恒的朋友,从来都是大难临头各自飞。
牵扯到勾结北虏案中,舒经纶必须抢在案发之前,先在朝堂上把水给搅浑了。
至于帮忙点火的路海之,自然是他抛出来的弃子。
“下官……下官没这意思!”
“舒大人……你……”
话没有说完,被吓傻的路海之,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晕倒过去。
滑稽的一幕,让在场一众官员很是头疼。
火是灭了下来,善后工作怎么办?
这里虽然不是大朝会,但参加的官员也不少,想要这么多人闭嘴可不容易。
幸好勋贵系的几位大佬,都忙着守城去了,不然场面还会更热闹。
“让三司衙门介入调查,如果没有其他问题的话,那么就把路海之发配岭南吧!”
万怀瑾面无表情的说道。
这样的处理,只是单纯给汉水侯一个交代。
可路海之说出来的话,却已经植入众人的脑海中。
勤王大军迟迟不到,究竟是受限于后勤?
还是受限于运力?
又或者是单纯不想来?
这些问题,谁也无法给出准确答案。
猜疑之心一起,就再也收不回去。
作为始作俑者的舒经纶,暗自松了一口气。
有了路海之这个倒霉蛋,后续办案的官员,势必变得谨慎起来。
在没有切实证据之前,就算有人招供,也要先派人核查真伪。
不怕他们深入调查,就怕有愣头青拿到口供,就把事情摆到台面上。
只要按规矩调查,他就能利用规则,为自家争取足够的时间。
……
小朝会结束,造成的影响,却刚刚开始发酵。
在勾结北虏的官员合力推动下,流言在最短时间内蔓延开来。
为了遏制流言传播,朝廷第一时间下达严令禁止。
可惜越是禁止,就传的越离谱。
从最初的汉水侯借刀杀人,到汉水侯勾结北虏作乱,等到人尽皆知时已经变成了汉水侯在两广登基称帝。
剧情发展之魔幻,连作为幕后总策划的舒经纶,都被惊的瞠目结舌。
要是早知道会这么发展,他何必给自己加那么多戏,直接派人释放流言就完了。
“大哥,军中都在流传汉水侯在两广称帝,南京城不会有援兵了。
北虏攻势这么猛,光靠我们的力量,要长期固守南京城怕力有不及。
与其在这里坐以待毙,不如干脆放弃南京,前去投奔汉水侯算啦!”
听了自家亲弟弟的话,楚国公被气了一个半死。
他累死累活的在军中辟谣,结果连自家人都信了谣言。
“胡说八道!”
“谁告诉你汉水侯在两广称帝的?”
“谣言!”
“通通都是谣言!”
楚国公忍不住怒吼道。
内心深处,他恨死了传播流言的王八羔子。
诽谤汉水侯勾结北虏,就已经非常过分了,这会儿居然说汉水侯称帝。
更离谱的是,这么漏洞百出的传言,大家居然都信了。
“大哥,您就别掩饰了。
我们都是自己人,犯不着藏着捏着。
朝廷大厦将倾,您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宗族考虑啊!
作为前朝的勋贵,如果不表现的积极一点,往后少不了被清算。
幸好汉水侯也是勋贵阵营,不然连这条路都没有!”
……
“老爷,大事不好!”
“有人提前走漏了风声,安排城内的人,刚采取行动就暴露了行踪,就遭到巡逻官兵的镇压。
因为中途的耽搁,导致我们的人未能及时抵达战场。配合夺取内城的行动,不幸以失败告终。
好在王师动作快,已经抢占了外城,打了守军一个措手不及,这会儿战斗正在焦灼。
我们的人在内城多地制造了混乱,吸引了那群丘八的视线,应该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老管家带来的消息,让一众舒家人紧张万分。他们现在干的买卖,可是要掉脑袋的。
如果草原联军无法及时夺取南京城,等到城内秩序稳定下来,朝廷早晚都会追查到他们头上。
那些参加行动的家丁,可不全是死士。
真要是遭遇严刑逼供,把他们咬出来,只是时间问题。
纵使运气好,自家这边不泄密。参与行动的其他人,也有可能扛不住压力提前暴露。
一旦消息泄露,作为投奔北虏的带头大哥,舒家一门老小都得去菜市口。
“废物!”
“通通都是废物!”
“老夫就知道,竖子不足与之谋!”
舒经纶忍不住破口大骂道。
前面把聚会地点放在自家府中,他一直都是反对的,怎奈被自家侄儿给坑了。
直接造成了既定事实,想要拒绝都不行。
如事先预料中的一样,参与的人多了,果然容易泄密。
尽管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反正一鼓作气夺取南京城的计划,今夜大概率是完不成了。
“爹,现在这种时候,您可必须要稳住阵脚。
眼下城中需要稳定,内阁也不敢大动干戈。
作为当朝左都御史,没有确切的证据,谁也不能动你。
若是觉察到不对劲,立即把您的门生故吏发动起来,把事情往党争上引。
栽赃陷害的事情,官场上多得去了,我们只要把声势造起来,内阁就会迟疑。
不过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顶多能够拖延几天时日。
朝廷一旦核查完,还是会对我们下手。
现在只能赌城外的联军,能在事情落地前攻破城池!”
长子舒志恒当即献策道。
在大虞的科举体系下,师生是官场上最稳定的政治同盟。
一旦舒经纶被打上反贼的标签,连带着他的所有学生,仕途都得跟着完蛋。
运气不好的话,搞不好还要跟着组团去菜市口。
涉及到切身利益,真相就没有那么重要。
只要不是石锤的证据,他的门生故吏都要站出来帮忙争。
“恒儿,这次你可判断错了!”
“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轻举妄动。
别看内阁那几位看起来温文尔雅,这些都是表面功夫,背地里手黑着呢!
想想那些因为迷航,稀里糊涂跑去南洋的大儒们,你觉得是真迷航么?”
“明日一早,你拿我的名帖,前去拜访南京知府。
当年他欠下了老夫的人情,现在到了该还的时候。
安排一名死士,故意被知府衙门生擒,然后让把勾结北虏的事情往汉水侯身上引。
就说是汉水侯想要篡位,朝廷成了他登基路上的阻碍,欲借刀杀人。
衙门下面的差役,也要打点到位,别在关键时刻出了纰漏。”
舒经纶缓缓说道。
能投降北虏的,就不可能是啥硬骨头。
当日参加聚会的人又那么多,清流党在朝中的官员,几乎被一网打尽。
朝廷随便抓住一个,都能把舒家牵扯进去。
直接正面和朝廷硬顶,绝对是死路一条。
唯一的生路就是祸水东引,拉出一条更大的鱼,让内阁投鼠忌器。
“爹,这恐怕不行。
汉水侯若是出手,直接让守城的官兵放水就行了,何必拉上我们这些人呢?
这么明显的栽赃陷害,朝廷一眼就能识破。”
舒志恒一脸不解的问道。
眼瞅着大虞大厦将倾,若是能够搭上汉水侯的线,私底下早就去拜过码头了。
舒家也派人去接触过,怎奈侯府门都没进去。
不光是他们,朝中的清流党人,基本上都被拒之门外。
明面上是汉水侯高风亮节,实际上就是单纯看不上他们。
如果不是确定李牧那条船上不去,北虏派人过来游说,他们也不会答应的那么干脆。
“老夫,自然知道这种明显的栽赃陷害,发挥不了作用。
可若说的事情,本身就是真的呢?”
“对比以往的时候,这一次勤王大军的行动速度,可是要慢的多。
汉水侯对外的解释是这次兵多,筹备战略物资需要的时间更长,
这话对,也不对。
准备时间确实更长,但不代表援军抵达的时间,也需要延迟。
既然可以兵分四路进发,为何不能先过来一路,从侧翼牵制敌军?
朝中那么多人精,你以为就没人质疑么?
没有闹出风波,主要是内阁强行给压制下来。
朝廷要稳定人心,这些事情可以想,但绝不允许说出来。
我们添上一把火,就是提前把这个火药桶点燃。
朝廷中没有秘密,一旦百官知道勤王大军不会来了,满城的军民也会知道。
从内部暴露出来的秘密,可比北虏投书告知,杀伤力大得多。
内阁那帮家伙需要顾忌影响,要对老夫下手必定会搜集证据,提交三司衙门审判。
以老夫在朝中的人脉,怎么也拖延一阵子。
只要城池破的足够快,他们就来不及出手!”
舒经纶一脸冷漠的说道。
政治斗争的极限,就是比拼谁的下限更低,谁更不要脸。
眼下皇帝年幼,要处理高层官员,必须经历一系列的繁琐程序。
这些程序,最初是限制权臣做大的手段。
大虞帝国建立这么多年,也不是没遇到过幼年皇帝,但期间从未出现权臣凌驾在皇帝之上的案例,靠的就是程序制约。
哪怕到了帝国末年,连续经历两任小皇帝,皇权依旧能够维系,也是靠这套规则制衡内阁。
程序规则有积极意义,自然也有负面作用。
现在他就是在抓规则漏洞,为自家谋取一线生机。
……
黎明的第一缕阳光撒向大地,激烈的南京攻防战,依旧在持续。
战斗进行到此时,外城基本上全部沦陷,内城也出现了多个缺口。
虽然靠士卒们拼命勉强堵上了缺口,但草原联军还是经常攻过来,双方围绕着这些缺口依旧在展开争夺。
作为守城的楚国公,这会儿上眼皮正不断找下眼皮打架,想要休息却又无法入眠。
熬夜的不光是他,南京城中的文武百官,这一夜都没睡好。
搞丢了外城不说,内城的城墙也被炸开了几道口子。
如果不是巡逻的士兵发现不对劲,及时通知了守军,南京城在昨夜就完了。
文渊阁。
“叛徒揪出来了没有?”
万怀瑾关心的问道。
最坚固的堡垒,永远都是从内部攻破的。
为了守住南京,他们事先准备的物资,都是按照一年标准储备的。
战争才进行一个多月,哪怕守城消耗比预期更大一些,依旧没有动摇根基。
只要内部不出问题,固守一年半载,根本不是问题。
汉水侯只要还顾忌吃相,就不可能长期按兵不动。
勤王大军一旦抵达,无论北虏是否愿意,都必须集中兵力迎战。
不奢望大获全胜,只要能够僵持下来,北虏就只能撤军。
事实上,这已经高估北虏。
正常情况下,坚持不到那一步,他们的后勤就要出现问题。
江北各府富庶不假,但架不住北虏兵多啊!
指望靠几个府,支撑数十万大军长期战斗,纯粹是在做梦。
江南这边北虏看似高歌猛进,实际上他们的活动空间,一直被压缩在镇江府和应天府两地。
闽浙两省的援军,驻扎在宁国府。
云向文所部撤往了松江府,但防线却部署在苏州府。
正面野战,这些部队不是北虏的对手,但守住城池还是能够做到的。
江南弥布的水网,又碰巧赶上炎热的夏季,让本土作战的虞军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北虏分兵出去劫掠,还被守军抓住机会,打了几场漂亮的反击战。
“巡抚衙门这边虽然抓住了几个活口,但这帮家伙一个比一个嘴硬,审问还要一些时间。
昨夜的乱子,据说是五城兵马司最先发现的,或许他们那边已经有了结果。”
庄元嘉皱着眉头回答道。
审问犯人,也是需要时间的。
人都有侥幸心理,涉及到掉脑袋的事,谁也不会一上来就招认。
从平息城中叛乱到现在,还不到一个时辰,审问工作才刚刚展开。
“你们要抓紧时间审问,尽快把乱党揪出来,不能事事都指着别人去干!”
万怀瑾随即敲打道。
五城兵马司虽然同样是朝廷的部队,但控制权却在勋贵们手中。
他们几度想要伸手,都被人家挡了回来。
勋贵系不肯放手,内阁也无能为力。
让他去找不受控制的部队索要情报,这不是专门上眼药嘛!
万一人家不买账,尴尬的可是他这位首辅。
“首辅大人,知府衙门这边抓捕的一名凶手,倒是供述了一个消息。
只是牵扯有些大,下官不知道当不当说。”
一旁的路海之,微微上前说道。
从他眉宇间的紧张神色,可以看出来,在此时开口他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若是不当说,那么就别说!”
“作为朝廷命官,难道你忘了自己的职责么?”
万怀瑾没好气的训斥道。
这么明显的向上甩锅,想要用激将法诱使他背锅,纯粹是做梦。
如果这么容易被人糊弄,他也坐不住首辅之位。
皮球再次被踢了回来,一下子把路海之逼到了绝境。
说出来,所有的政治后果,全部需要他自己承担。
想要藏着捏着,又没法回应万怀瑾的质问。
一瞬间路海之就后悔了,早知道事情这么麻烦,就不该掺和此事。
“首辅,据我们抓捕的凶手交代,昨夜的混乱乃是汉水侯一手策划。”
路海之一脸忐忑的说道。
口供都是真的,可切实的证据,一件都没找到。
按照惯例,这种无厘头的口供,根本无法拿到台面上。
怎奈他欠下了舒家的人情,也被对方揪住了致命的把柄,不得不充当马前卒。
“路大人,你说是汉水侯一手策划,可有切实的证据?”
兼任刑部尚书的安敬之厉声质问道。
内心深处,他已经问候了路海之祖宗十八代。
稍微有点儿政治头脑的都知道,眼下的南京城最需要的是稳定。
能够支撑大家信心的,主要就是汉水侯的援兵。
如果突然传出汉水侯出卖朝廷,守军就算不崩溃,士气也会遭到重创。
“下官……下官并无实据!”
“不过据凶手所言,勤王大军分四路出发,就是汉水侯欲借刀杀人。”
路海之颤颤巍巍的解释道。
说完之后,他将求救的目光,投向了舒经纶。
点火的任务他完成了,接下来该御史头子上阵了。
“胡闹!”
“无凭无据,仅凭一名凶手的攀咬,就敢栽赃当朝公侯,我看你这知府是不想干了!”
舒经纶的话一出口,路海之心凉了半截。
事先约定好的,大家一起发起攻势,靠舆论压力逼迫汉水侯尽快出兵。
怎么他刚点完火,队友就一盆凉水浇了下来。
他满心的郁闷,注定得不到回答。
政治上没有永恒的朋友,从来都是大难临头各自飞。
牵扯到勾结北虏案中,舒经纶必须抢在案发之前,先在朝堂上把水给搅浑了。
至于帮忙点火的路海之,自然是他抛出来的弃子。
“下官……下官没这意思!”
“舒大人……你……”
话没有说完,被吓傻的路海之,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晕倒过去。
滑稽的一幕,让在场一众官员很是头疼。
火是灭了下来,善后工作怎么办?
这里虽然不是大朝会,但参加的官员也不少,想要这么多人闭嘴可不容易。
幸好勋贵系的几位大佬,都忙着守城去了,不然场面还会更热闹。
“让三司衙门介入调查,如果没有其他问题的话,那么就把路海之发配岭南吧!”
万怀瑾面无表情的说道。
这样的处理,只是单纯给汉水侯一个交代。
可路海之说出来的话,却已经植入众人的脑海中。
勤王大军迟迟不到,究竟是受限于后勤?
还是受限于运力?
又或者是单纯不想来?
这些问题,谁也无法给出准确答案。
猜疑之心一起,就再也收不回去。
作为始作俑者的舒经纶,暗自松了一口气。
有了路海之这个倒霉蛋,后续办案的官员,势必变得谨慎起来。
在没有切实证据之前,就算有人招供,也要先派人核查真伪。
不怕他们深入调查,就怕有愣头青拿到口供,就把事情摆到台面上。
只要按规矩调查,他就能利用规则,为自家争取足够的时间。
……
小朝会结束,造成的影响,却刚刚开始发酵。
在勾结北虏的官员合力推动下,流言在最短时间内蔓延开来。
为了遏制流言传播,朝廷第一时间下达严令禁止。
可惜越是禁止,就传的越离谱。
从最初的汉水侯借刀杀人,到汉水侯勾结北虏作乱,等到人尽皆知时已经变成了汉水侯在两广登基称帝。
剧情发展之魔幻,连作为幕后总策划的舒经纶,都被惊的瞠目结舌。
要是早知道会这么发展,他何必给自己加那么多戏,直接派人释放流言就完了。
“大哥,军中都在流传汉水侯在两广称帝,南京城不会有援兵了。
北虏攻势这么猛,光靠我们的力量,要长期固守南京城怕力有不及。
与其在这里坐以待毙,不如干脆放弃南京,前去投奔汉水侯算啦!”
听了自家亲弟弟的话,楚国公被气了一个半死。
他累死累活的在军中辟谣,结果连自家人都信了谣言。
“胡说八道!”
“谁告诉你汉水侯在两广称帝的?”
“谣言!”
“通通都是谣言!”
楚国公忍不住怒吼道。
内心深处,他恨死了传播流言的王八羔子。
诽谤汉水侯勾结北虏,就已经非常过分了,这会儿居然说汉水侯称帝。
更离谱的是,这么漏洞百出的传言,大家居然都信了。
“大哥,您就别掩饰了。
我们都是自己人,犯不着藏着捏着。
朝廷大厦将倾,您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宗族考虑啊!
作为前朝的勋贵,如果不表现的积极一点,往后少不了被清算。
幸好汉水侯也是勋贵阵营,不然连这条路都没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