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问完了蒯良,目光又扫过颔首低眉的蒯越,落到了孔明、曹昂等人的身上,不怒自威的试问道:“蒯主记之言,汝等以为如何?”

  曹真与曹休两人虽为弱冠之龄,之前却在江东为武官,只不过任一屯长而已,没想到会被天子征来中书台,哪怕是做一小吏,也远胜过在江东为屯长。

  两人来时也得曹孟德叮嘱,要多夜读问策与他的兵书注解,天子所问实话实说便好,千万不要不懂而硬答。

  若是能留在中书台不被刷下去,就好好踏实的干,就算做十年或二十年小吏,只要还在中书台任职,就总归会被天子注意,有熬出头的时候。

  况且天子记忆力极好,只要印象不差,必会记起。

  于是纵使两人虽不知如何回答,却也咬紧牙根抬头,恭敬地拱手行礼道:“容禀陛下,我二人位卑不过一军府屯长,得蒙天子厚恩所征,不敢不效命于宫殿前,奈何对益州短见薄识,不敢妄自议论大事,而误国家。”

  “蒯主记为荆襄智谋名士,画策设谋必在我二人之上,故无言可议之。”

  曹真拱手解释说道,而身旁的曹休也赶紧点头,另一侧边的曹昂却欲言欲止,想了想还是顾及二曹的面子,没独自站出来答话。

  这让刘备有些饶有兴趣地看着曹昂,笑问道:“子修,可有话要说?”

  曹昂能活到今日,也托了他早早把孟德打逃江东,又把凉州张济、张绣叔侄堵在了弘农郡,不然曹昂或许已有五岁了。

  “陛下,益州中部豪强反叛不足为虑,唯一需要防范的便是南边的蛮夷,此前昂曾在丹阳郡清剿过山越,仅有一些百姓工匠因战乱躲避山里与蛮夷相合,就让山越变得更难以击破。”

  “哪怕江东士卒入群山二百里,也受不了山里的瘴气与瘟疫,十人中病者盖有三四。”

  “听闻益州南部更为不毛之地,豺虎肆虐,沼泽遍地,毒虫甚多,湿热更胜于扬州,极易得酷疟之疾。”

  “此症状越是天热,越是汗水不可止,先冷而后热,即便有士卒侥幸熬过,未过十余日又将复发,直到毙命为止。”

  “陛下,剿灭豪强部曲容易,若有豪强与蛮夷沆瀣一气,则牂牁、越巂、永昌三郡不可速平,需要择有威望者,分而抚恤之。”

  曹昂轻微皱着眉头,思索着说道。

  他当初也领教过此病症的厉害,军中士卒因此毙命者不在少数,自打从那时起,酷疟之疾一直让他忌惮不已。

  “子修,亦所言在理,假使南边的蛮夷也时刻袭扰各县,倒也是件麻烦事。”

  听到曹昂的建言,刘备略微地点头,赞同道。

  虽说南蛮部落复叛会影响百姓耕地收成,但这也并非是停止度田的理由。

  益州南边的蛮夷与豪强关系不浅,可以说彼此互为盟友,还交易各种生活物具,这些部落首领,恐怕更相信交往多年的豪强,而兴兵攻打县城。

  不过他早就调度益德与周公瑾防患未然,一旦有事立即进兵出征,作为援军进蜀平叛。

  再加上刺史满宠和孙策等官吏,要还平不了益州豪族兵祸与蛮夷,那便是人人都玩忽职守。

  这样的阵容,就算孟德遇见了,也讨不了好处。

  紧接着刘备的目光,放在了诸葛亮与孙权的身上,想听听两人怎么弥补缺漏,头戴帻巾的诸葛亮见状,正色拱手施礼道:“禀陛下,蒯主记与曹书佐已为汉家献得良策,亮绵力薄材,仅有一言愚见耳。”

  “当年叔父带着我等诸葛氏子侄数人,从豫章郡退往荆州南郡,途中偶遇不少山越百姓,观其大多居于山中,虽有耕田收成,无需缴纳赋税,却极缺盐、糖、布帛等生活用具。”

  “各地豪族以此相诱,使山越部落渐渐服属于汉,然后成其部曲。”

  “陛下,不如亦可采用此法,以汉家物资富饶,持续与蛮夷行商,以此诱使其心和蜀地豪强相离,此策唯一缺点,便需要耗费多时,短期成效则少。”

  诸葛亮说罢,又拱手再拜。

  他其实也本不想开口,奈何天子望过来,得陛下重恩,岂能不竭诚尽节,上答鸿恩。

  刘备听完此策,不觉有些朗笑,说道:“孔明所言倒为子修的提醒,拾遗补缺了。”

  行商贾之道,许多人都知道其中的利弊,却还有不少官吏不愿行之,甚至抵触益州南部的蛮夷首领。

  士人心中总有一副蔑视胡人的观念在作祟。

  此刻对于羌族与匈奴,在他的大力修正下,终于有诸多官吏开始改变,不再像以前那样各种欺压牧民,使胡人完全与部落贵族站在一块。

  在满朝官吏数年的努力下,让汉、胡矛盾暂且不再针锋相对……

  望见天子目光最后落在了自己身上,这让长着一副大嘴巴,略有短须的孙权竟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何会突然被天子征用,就连三弟孙翊听闻此事,都有些愤慨不已。

  认为大兄孙策偏心,特意向天子举荐了仲兄,也不举荐他去中书台,在孙策邀他前往巴郡建功时,直接愤懑拒绝。

  要不是有母亲吴氏一直在旁边劝说,孙翊恐怕对大兄与仲兄都要产生芥蒂。

  哪怕孙策再送来吴郡的书信中再三解释,他也并不知晓仲谋为何会被天子征至中书台为属吏,孙翊也是将信将疑。

  “禀陛下……”孙权斟酌了一下话语,恭敬地下拜说道:“臣权诚惶诚恐,不知因何缘故得天子看重,固自知无才无学,不敢效众贤为陛下献策献计,此刻犹如当言而惧,发言而忧,如蹈水火也。”

  “数年前为孟德公所辟用为吏,行走乡里之间,其务不过事农于民,可谓是才智疏浅,孤陋寡闻又无多,如何能比天下俊才,还望陛下明鉴。”

  孙权说完叩首而拜,把姿态放得很低,要论出身与知识渊博,吴郡孙氏怎么也比不过谯县曹氏、襄阳蒯氏,还有琅琊诸葛氏的。

  而且大兄孙策常在外地任太守,母亲吴氏亦教不了他回答天子的问策。

  面见威仪的汉家天子,说话不结结巴巴,能将呼吸压在胸腔,保持声音不发颤,已然是他为孙氏挽留最大颜面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最新章节,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