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谋有无才德,朕心有所知,既下文书从吴郡召征来,就是对你刮目相看。”

  相比于心里打鼓的孙权,刘备却感慨说道。

  生子当如孙仲谋啊,孙坚还是生了俩能干的儿子。

  再加上曹孟德,或司马仲达,都是培养儿子一把好手。

  不过这一次,让他们都来为大汉发光发热,争做汉家忠臣。

  刘备目光瞥向前方的孙权,心里暗道。

  接着便摆手让他们都退下去做事,自己则命中书台官吏撰写公文送至关中、荆州,让二地负责平定蜀乱。

  想到河北豪族的势力仍然不小,刘备思索了片刻,立马有了对策。

  遂问旁边长须官吏道:“雒阳宫殿修缮得如何?”

  “回陛下,南宫与北宫里面的诸多宫殿已经修缮完成,其中前殿和云台,以及城外灵台的防火措施,工匠们更是用了多层方法,可以最大程度隔绝火势蔓延。”

  听见天子有问,长须官吏立即拱手回答道。

  中书台内部也有分曹办政,相当于另一套小六部,他负责的工曹文书,从尚书台或各州郡上书来的修建之事,都要经过工曹分类。

  除此外,还要做到提醒天子,以及督促尚书台送来最新的公文。

  听见此话刘备不禁笑道:“这些年倒辛苦了公达,一直在雒阳为汉家修建宫殿,在废墟之上重新造一座京都。”

  董卓西迁长安把雒阳烧成焦土,连云台里珍藏的图书、户籍、珍玩、各种周代以来的古籍竹牍,都遭烧毁殆尽。

  还有城外观天象与气候的灵台,以及阳嘉元年张衡制造的候风地动仪,一起没于大火之中。

  这无疑让好奇的刘备感叹不已,没看到真正的地动仪,不知效果究竟如何,南阳张氏也没留下张衡制造器具的记载。

  刘备惋惜各种书籍毁于战乱,便在编修汉记时,让祭酒与博士选择出精彩篇卷,使百姓工匠刻字在碑,置放在新的云台宫殿,作为汉记的备份。

  汉记的编纂,在建兴元年便已开始,天下安定后,参与编纂的队伍多达千余人。

  如今已有六百七十九卷,凡天下有字诞生以来,所有事宜无不包括。

  追溯到上古时期,除去书籍的记载,还要拿出实物作为佐证。

  一时之间天下宗族掏出自己的家族底蕴,各种陶器残片,缺失的器具,纷纷用马车送来雒阳。

  这让卢植、张俭、赵岐等人直接抓瞎,上面的文字图案根本看不懂,如何翻译撰写。

  因为有些人浑水摸鱼,自己伪造上古文字,使筛查之事难度倍增。

  刘备得知此事,命他们只需筛选分辨文字真假,再另开一卷,将文字原样记录就好。

  为了不使汉记失传,又让献出自己珍藏书籍的宗族抄录其中数十卷,就连平时赏赐大臣,也会拿出书卷让他们抄录。

  刘备深知一个道理,不能让《汉记》这部还在编撰的典籍流传后世,那如此的人力财力就白费了。

  “对了,惠陵修建事宜,筹备得如何?”天子又问道。

  “不可耽误百姓耕种之事,掘土无需过深,为防泥土坍塌,可用拱顶作支撑,底下放巨木即可,用暗渠作排水。”

  刘备又补充了一句。

  毕竟这是汉家第一次取山为陵,倘若出了差错,到时又得重选地址修建天子陵园。

  “禀陛下,关中已经征发工匠与役夫二千人,奉陛下之意,待到春耕过后,则可开始修陵。”

  长须官吏不留痕迹地抹了额头的汗水,继续拱手说道。

  天子选来选去,还是决定效仿先汉,留在中关建陵,毕竟承高祖之业,而振兴大汉。

  或许也是为摆脱前汉留下来的影响,不仅没将天子再次作为儒家表率。

  也没如孝章皇帝那样欲要制礼作乐,梦想着把汉礼捣鼓出来,既成为世俗天子,也想成为儒家天子。

  但取山为陵,那以前的夯土造陵之法就不可再用,还得研究如何掘土建陵,这让负责修建之事的人头疼不已。

  长安附近能采山为陵的地方极少,距离最近的便是骊山,当时还是荀尚书令带着工部官吏,亲自乘坐马车从云阳宫前往骊山,奈何此处岩石多,选了许久才选好出陵址,再上书给天子决定。

  骊山山脚下还有座秦陵,好在惠陵位置在山腰,居高临下且无需仰视秦陵,不然就得往渭水以北,去寻找山丘了。

  长须官吏想到此处,不禁有点走神。

  “退下去忙吧。”刘备回到了席坐,提起豪笔准备亲自撰写诏令,余光瞥见工曹掾长还站在原地,便笑起来,轻声说道。

  “臣遵陛下之命!”意识到自己走神了数息,官吏顿时手心冒出汗,赶紧躬身告退。

  待众中书台掾吏都告退后,整座行宫都安静了下来,只有许褚、典韦带着甲士守在两侧,默然不语。

  刘备捏着笔杆空举半响,然后下定决心,直接落笔写下———迁惠陵令。

  “自汉兴以来,总有贼虏飙起,扰乱边方,每逢道殣相望之时,则汉室衰替,帝纲堕坠,宗庙损毁,却无封爵宠禄之宗族,翼戴之勋,为汉家陵园立垣树屏,以致震荡无存。”

  “姬周凌夷,无生贵于天下者也,各家且从高祖而就列,附天命所归而得富贵,今汉养士四百余年,欲得一朝之用。”

  “诏命下达,既虔奉诏,望众顺以立功,凡名录于卷宗之家,尽迁移河南、关中,以藩卫陵园,不可拒违。”

  紧接着刘备又立刻写下另一封诏书,在其中详细说明了,各地迁徙之宗族,皆有朝堂出财帛和田地,用以弥补万姓的损失。

  在名录内的宗族,待举家迁移完成后,倘若有族中子弟参与科考,则可越过乡试,从县试往上科考,算汉家给予忠孝之人的优待。

  放下豪笔,刘备看着自己写好的诏令,不由轻微感叹,此诏令一出,天下又将沸腾……

  但是为了不让士族和豪族在当地继续做大,只能叫他们挪位置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最新章节,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