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9年,神武元年,正月。
张虞称王开国,世上最欢喜者莫过于张冀。
“哈哈!”
张冀身穿冕服,甩开侍女的搀扶,在镜子前晃悠,得意道:“未曾想我有朝一日,竟能穿王公之服饰,多亏了我的好儿子啊!”
张虞坐于席上,笑道:“父亲若是喜欢,让人多做几件,以便四季换洗。”
张杨点了点头,笑道:“兄长有几分王气。”
“儿子有帝王之气,那我可不有王气?”
张冀望着镜子里苍老的自己,感慨说道:“当年遇相士,言我晚年享受富贵,而今观之,如其言尔!”
说着,张冀抚摸由蜀锦制成的冕服,问道:“冕服一件价值多少?”
“回父亲,冕服制作复杂,一件至少要花费上万石粮。”王霁说道。
“太贵了!”
张冀连连摇头,说道:“我以为不过几匹蜀锦的钱,没想到竟要上万石粮,非我所能享受。”
“父亲如是喜欢,不必在意价格!”张虞说道。
张冀示意侍女为自己更衣,说道:“天下未平,万石粮够五千步卒一月所食,我今怎敢享乐,而坏天下大事。”
“蜀锦为衣,我便足矣。旧乡人尚有受寒者,我不敢奢靡享乐。”
张虞没有多劝,他晓得张冀的为人,平日上不会太节约,但所需用度太大,张冀便会舍不得。且一直以来,张冀常会接济乡人,每年都会花费不菲的钱粮。
“洛儿约有十岁,我儿怎不册封为太子?”脱下冕服,张冀坐到席上,忽然问道。
张虞喝了口酒,说道:“洛儿太小了,今时骤封为太子,恐往后受宠太盛,养成奢靡之心性。”
王霁为张虞倒酒,说道:“洛儿晓通经学,兼善武事,心性渐成,夫君不妨多考问。”
张虞笑了笑,说道:“今天下未平,何须着急立储?我欲用五年平天下,更五年后,洛儿方十三、四岁,届时封为太子,可授治国之道。”
话是这么说,张虞依旧担心儿子不成器,将会坏了他一手辛苦所创建的基业。毕竟历史上不乏有二世而亡的王朝,欲想让王朝维持久,至少需经两代以上的明君治世,方能在百姓心中留下影响力。
或许是缺少父亲管教缘故,在张虞眼里张洛性情偏柔,而欲为君治天下,性子岂能怯弱,但若是外柔内刚者,则情况又是不同。故需拉长时间观察张洛,看其属于是哪种柔?
张冀微捋胡须,说道:“济安少年时,尚不及今时之洛儿,我观洛儿往后必能成器。”
张虞笑而不语,仅是嘴上应声。
在交谈时,侍从趋步入殿,禀报道:“大王,将军什翼奉命已至殿内等候!”
“父亲!”
见张虞有事将走,张冀说道:“以我儿之事为主,莫要搭理老夫。”
在众人的送行下,张虞起身离开,直往紫宸殿。
紫宸殿内,什翼见到张虞时,依照之前侍从所教之礼仪,向张虞拜以王礼。
“卿甲胄在身,不必如此多礼!”
张虞扶起什翼,笑问道:“征西将军印何如?”
什翼谢道:“仆无功绩,受领征西将军印惶恐,子龙将军从军东征有功,又为殿下执掌亲军,比仆更合适。”
自那日登基开国,众文武重点讨论官职封赏,如谁得到的赏赐多,谁得到的赏赐少。其中什翼被封为征西将军,赵云旁落与柯比、孟宁之同列,则是难免多生议论。
什翼追随张虞久,其中最显赫的功绩便是伐陇右时,焚烧凉州叛军的粮草,之后便被张虞长期留于陇右,不似赵云东征河北。
故众将以为赵云应与高顺、许褚同列,然今不仅与柯比、孟宁之同列,且不及什翼、郝昭二人当出乎众人意料。
当然了,外人虽为赵云打抱不平,但却赵云神色如常,不与众人探讨封赏。然什翼却受言语影响,他自以为常年在陇右,与赵云相比功绩略逊之。
张虞眉目微蹙,说道:“我下并州之后,子龙方追随我。卿从起兵之前,便舍身亡死随行,故论功绩而言,卿有从辅之功,此功无人能比。”
说着,张虞坐回榻上,说道:“况我今招卿入宫,便是欲委大事于卿。若卿惶恐官职,则不如尽心用力,为我分忧大事。”
此番开国封赏,张虞重点关照元从,凡是追随他较早,并立有功绩者,张虞优先考虑提拔。故乃以什翼、郝昭、高顺、许褚四将为四征。资历之下,便是参考所立军功,如满宠、徐晃以军功拜高位。
至于大将军吕布,纯粹是张虞拉拢吕布之用。吕布之前便已是高官,而今若不授予远超众人之官爵,岂会令吕布甘心,故张虞将吕布与刘和并尊。
“请大王吩咐!”
张虞示意什翼落座,问道:“卿久镇陇右,可闻河西胡寇?”
“有所耳闻!”
什翼沉吟了下,说道:“河西胡寇众者莫过于卢水胡,而卢水胡遍布关西诸地,除河西临松外,今河湟有湟中卢水胡,安定故郡亦有卢水胡出没。其中临松卢水胡口众,据河湟羌胡言,约有两三万口。而凉州另有羌人数万,居于河西诸郡。”
卢水胡族群复杂,不是单一部落,而是杂糅了诸多种群的部落。因生活于卢方,与彭人融合,遂先被称以彭卢戎。又因生活在卢水流域,又被称以卢水胡。在被匈奴征服之后,匈奴将大量杂胡如月支、羯族一并安置,遂形成了复杂的卢水胡族群。
匈奴与汉朝大战时,卢水胡奔散各地,遂形成了三大卢水胡族群,而其中人口最多的卢水胡便是因投降而被西汉安置于河西的临松卢水胡,且在五胡乱华时在凉州建立北凉政权。
张虞点了点头,说道:“卿既知河西民情复杂,汉之豪强,胡之恶夷,盘踞于诸地,各有人口数万,不服王化久矣。我今已委凉州刺史韦康赶赴,不知卿可敢率军西征,扫清河西诸胡,令河西诸郡太平?
“有何不敢?”
见张虞委任于他,什翼拱手说道:“仅是凉州民情复杂,南与河湟连通,若是征讨不当,不能一举而覆之,则河西难安,并波及陇右诸郡。”
“我需角力中原,难有大军西征河西!”
张虞问道:“故以卿之见,征讨河西可有省力之策?”
什翼说道:“凉州之所以不顺,在于中原兵马难及,另汉、羌、胡杂居其中,互相攻伐各有兵马。其中卢水胡为恶多时,汉、羌之民饱受其害。故以仆之见,不如合汉、羌以制卢水胡。胡部灭绝,则可平不顺汉、羌之豪帅!”
汉、羌打了上百年,二者在陇右与河西逐渐融合,而卢水胡属于是典型的游牧民族,因此什翼分析倒是正确,联合能联合的力量,征讨作乱的卢水胡。
卢水胡被讨平,后续汉人便能吸纳为用,而不顺的汉人便能征讨。而作乱的汉人豪强被解决,凉州官府便有能力解决西羌。
什翼的分化之策让张虞不禁点头,在陇右坐镇多年,什翼战略与战术水平渐涨。
“予卿五千精兵,并以阎行辅之,能为我平河西否?”张虞问道。
什翼沉吟少许,说道:“需贤人同行,仆用武,贤士以文,并力能平凉州。”
明白什翼之意,张虞遂问道:“卿有何良吏举荐?”
“临洮郡守张既,其治本郡时,擅分化羌、氐,令各部臣服。并且张既深谙兵略,了解河西地理,他如能随军从征,仆将无忧虑。”什翼说道。
“可!”
张虞看向赵咨,说道:“拟诏,封张既为凉州护军,听候枢密院调令,随征河西诸郡。”
“诺!”
赵咨领命应声,提笔斟酌,思索拟写诏书。
枢密院在各州设有负责官吏,依照荀攸、贾诩制定的制度,凡将领出兵征讨,枢密院便会调护军或督军从征,并会配备军师、参军辅佐。
“除需张既从征外,卿可有他求?”张虞问道。
什翼蹙眉深思,说道:“河西诸郡辽阔,半年内可有小功,然因东西数千里之遥,无数岁之功恐难见太平,故望大王予仆时日。”
“武威至敦煌路途漫漫,卿安心西征!”张虞笑道。
“诺!”
什翼先是应了声,后念及一事,问道:“大王,仆闻西域统属凉州,如凉州清平,西征西域否?”
闻言,张虞忍不住而笑,说道:“西域距长安上万里,往返需一岁。卿下凉州,如有余力,可征西域!”
张虞称王开国,世上最欢喜者莫过于张冀。
“哈哈!”
张冀身穿冕服,甩开侍女的搀扶,在镜子前晃悠,得意道:“未曾想我有朝一日,竟能穿王公之服饰,多亏了我的好儿子啊!”
张虞坐于席上,笑道:“父亲若是喜欢,让人多做几件,以便四季换洗。”
张杨点了点头,笑道:“兄长有几分王气。”
“儿子有帝王之气,那我可不有王气?”
张冀望着镜子里苍老的自己,感慨说道:“当年遇相士,言我晚年享受富贵,而今观之,如其言尔!”
说着,张冀抚摸由蜀锦制成的冕服,问道:“冕服一件价值多少?”
“回父亲,冕服制作复杂,一件至少要花费上万石粮。”王霁说道。
“太贵了!”
张冀连连摇头,说道:“我以为不过几匹蜀锦的钱,没想到竟要上万石粮,非我所能享受。”
“父亲如是喜欢,不必在意价格!”张虞说道。
张冀示意侍女为自己更衣,说道:“天下未平,万石粮够五千步卒一月所食,我今怎敢享乐,而坏天下大事。”
“蜀锦为衣,我便足矣。旧乡人尚有受寒者,我不敢奢靡享乐。”
张虞没有多劝,他晓得张冀的为人,平日上不会太节约,但所需用度太大,张冀便会舍不得。且一直以来,张冀常会接济乡人,每年都会花费不菲的钱粮。
“洛儿约有十岁,我儿怎不册封为太子?”脱下冕服,张冀坐到席上,忽然问道。
张虞喝了口酒,说道:“洛儿太小了,今时骤封为太子,恐往后受宠太盛,养成奢靡之心性。”
王霁为张虞倒酒,说道:“洛儿晓通经学,兼善武事,心性渐成,夫君不妨多考问。”
张虞笑了笑,说道:“今天下未平,何须着急立储?我欲用五年平天下,更五年后,洛儿方十三、四岁,届时封为太子,可授治国之道。”
话是这么说,张虞依旧担心儿子不成器,将会坏了他一手辛苦所创建的基业。毕竟历史上不乏有二世而亡的王朝,欲想让王朝维持久,至少需经两代以上的明君治世,方能在百姓心中留下影响力。
或许是缺少父亲管教缘故,在张虞眼里张洛性情偏柔,而欲为君治天下,性子岂能怯弱,但若是外柔内刚者,则情况又是不同。故需拉长时间观察张洛,看其属于是哪种柔?
张冀微捋胡须,说道:“济安少年时,尚不及今时之洛儿,我观洛儿往后必能成器。”
张虞笑而不语,仅是嘴上应声。
在交谈时,侍从趋步入殿,禀报道:“大王,将军什翼奉命已至殿内等候!”
“父亲!”
见张虞有事将走,张冀说道:“以我儿之事为主,莫要搭理老夫。”
在众人的送行下,张虞起身离开,直往紫宸殿。
紫宸殿内,什翼见到张虞时,依照之前侍从所教之礼仪,向张虞拜以王礼。
“卿甲胄在身,不必如此多礼!”
张虞扶起什翼,笑问道:“征西将军印何如?”
什翼谢道:“仆无功绩,受领征西将军印惶恐,子龙将军从军东征有功,又为殿下执掌亲军,比仆更合适。”
自那日登基开国,众文武重点讨论官职封赏,如谁得到的赏赐多,谁得到的赏赐少。其中什翼被封为征西将军,赵云旁落与柯比、孟宁之同列,则是难免多生议论。
什翼追随张虞久,其中最显赫的功绩便是伐陇右时,焚烧凉州叛军的粮草,之后便被张虞长期留于陇右,不似赵云东征河北。
故众将以为赵云应与高顺、许褚同列,然今不仅与柯比、孟宁之同列,且不及什翼、郝昭二人当出乎众人意料。
当然了,外人虽为赵云打抱不平,但却赵云神色如常,不与众人探讨封赏。然什翼却受言语影响,他自以为常年在陇右,与赵云相比功绩略逊之。
张虞眉目微蹙,说道:“我下并州之后,子龙方追随我。卿从起兵之前,便舍身亡死随行,故论功绩而言,卿有从辅之功,此功无人能比。”
说着,张虞坐回榻上,说道:“况我今招卿入宫,便是欲委大事于卿。若卿惶恐官职,则不如尽心用力,为我分忧大事。”
此番开国封赏,张虞重点关照元从,凡是追随他较早,并立有功绩者,张虞优先考虑提拔。故乃以什翼、郝昭、高顺、许褚四将为四征。资历之下,便是参考所立军功,如满宠、徐晃以军功拜高位。
至于大将军吕布,纯粹是张虞拉拢吕布之用。吕布之前便已是高官,而今若不授予远超众人之官爵,岂会令吕布甘心,故张虞将吕布与刘和并尊。
“请大王吩咐!”
张虞示意什翼落座,问道:“卿久镇陇右,可闻河西胡寇?”
“有所耳闻!”
什翼沉吟了下,说道:“河西胡寇众者莫过于卢水胡,而卢水胡遍布关西诸地,除河西临松外,今河湟有湟中卢水胡,安定故郡亦有卢水胡出没。其中临松卢水胡口众,据河湟羌胡言,约有两三万口。而凉州另有羌人数万,居于河西诸郡。”
卢水胡族群复杂,不是单一部落,而是杂糅了诸多种群的部落。因生活于卢方,与彭人融合,遂先被称以彭卢戎。又因生活在卢水流域,又被称以卢水胡。在被匈奴征服之后,匈奴将大量杂胡如月支、羯族一并安置,遂形成了复杂的卢水胡族群。
匈奴与汉朝大战时,卢水胡奔散各地,遂形成了三大卢水胡族群,而其中人口最多的卢水胡便是因投降而被西汉安置于河西的临松卢水胡,且在五胡乱华时在凉州建立北凉政权。
张虞点了点头,说道:“卿既知河西民情复杂,汉之豪强,胡之恶夷,盘踞于诸地,各有人口数万,不服王化久矣。我今已委凉州刺史韦康赶赴,不知卿可敢率军西征,扫清河西诸胡,令河西诸郡太平?
“有何不敢?”
见张虞委任于他,什翼拱手说道:“仅是凉州民情复杂,南与河湟连通,若是征讨不当,不能一举而覆之,则河西难安,并波及陇右诸郡。”
“我需角力中原,难有大军西征河西!”
张虞问道:“故以卿之见,征讨河西可有省力之策?”
什翼说道:“凉州之所以不顺,在于中原兵马难及,另汉、羌、胡杂居其中,互相攻伐各有兵马。其中卢水胡为恶多时,汉、羌之民饱受其害。故以仆之见,不如合汉、羌以制卢水胡。胡部灭绝,则可平不顺汉、羌之豪帅!”
汉、羌打了上百年,二者在陇右与河西逐渐融合,而卢水胡属于是典型的游牧民族,因此什翼分析倒是正确,联合能联合的力量,征讨作乱的卢水胡。
卢水胡被讨平,后续汉人便能吸纳为用,而不顺的汉人便能征讨。而作乱的汉人豪强被解决,凉州官府便有能力解决西羌。
什翼的分化之策让张虞不禁点头,在陇右坐镇多年,什翼战略与战术水平渐涨。
“予卿五千精兵,并以阎行辅之,能为我平河西否?”张虞问道。
什翼沉吟少许,说道:“需贤人同行,仆用武,贤士以文,并力能平凉州。”
明白什翼之意,张虞遂问道:“卿有何良吏举荐?”
“临洮郡守张既,其治本郡时,擅分化羌、氐,令各部臣服。并且张既深谙兵略,了解河西地理,他如能随军从征,仆将无忧虑。”什翼说道。
“可!”
张虞看向赵咨,说道:“拟诏,封张既为凉州护军,听候枢密院调令,随征河西诸郡。”
“诺!”
赵咨领命应声,提笔斟酌,思索拟写诏书。
枢密院在各州设有负责官吏,依照荀攸、贾诩制定的制度,凡将领出兵征讨,枢密院便会调护军或督军从征,并会配备军师、参军辅佐。
“除需张既从征外,卿可有他求?”张虞问道。
什翼蹙眉深思,说道:“河西诸郡辽阔,半年内可有小功,然因东西数千里之遥,无数岁之功恐难见太平,故望大王予仆时日。”
“武威至敦煌路途漫漫,卿安心西征!”张虞笑道。
“诺!”
什翼先是应了声,后念及一事,问道:“大王,仆闻西域统属凉州,如凉州清平,西征西域否?”
闻言,张虞忍不住而笑,说道:“西域距长安上万里,往返需一岁。卿下凉州,如有余力,可征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