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汉昭唐 第二百七十一章伐蜀粗略

小说:暮汉昭唐 作者:周府 更新时间:2025-06-26 00:26:09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诏令布露于民,不知百姓有何反馈?”

  廊道上,张虞负手缓行,郭图、贾诩二人随行左右。

  “禀陛下,百姓既知三等七级制之令,无不欢喜庆贺,言陛下体贴民心,是为仁君尔!”郭图恭惟道。

  贾诩瞄了眼郭图,说道:“百姓虽说欢喜,但亦有暗忧。忧虑被评为上户,需多出赋税。”

  “人心如此!”

  张虞感慨了声,说道:“艰难之时,人能为五斗米折腰,何况数石米哉?”

  说着,张虞谓二人,说道:“为求少纳赋税,必有人欲评下户。故七级户制能否施行,关键在于州郡官吏核查。”

  三等分户制不是没有弊端,张虞想为基层百姓减轻负担。但百姓可不甘心,为了能少输赋税,必然想尽办法缴纳赋税,如以中户财产去缴下户的赋税。

  “是为吏治之事!”

  郭图说道:“图以为当广遣官吏巡查州郡,及广诏天下士民,准许检举上报不实家资之户。如有中户虚报为下户,上户虚报为中户,则依律法惩治,并治罪相应郡县官吏。”

  张虞微微蹙眉,说道:“估算家资之事非一时所能成,何况中国去岁初安,不宜用猛药治之。”

  停顿了下,张虞说道:“今岁估算家资,各郡每月需将进展上报,以便朕与尚书台评估情况。遣御史巡查州郡可,但百姓检举之事不急。”

  “诺!”

  趁郭图安排属下传令,贾诩进谏说道:“陛下,民间百姓生变频繁,一朝患病返贫者众,故陛下当开恩典,准许地方随机应变。”

  “卿之意,朕岂会不知。但恐有大豪勾结官吏,向上虚报户级!”张虞担忧道。

  贾诩笑道:“今岁准许随机应变,但明岁准许民众督察检举,岂不可乎?”

  “况乡亭之中有乡贤,并告诫乡贤如核查资产不实,一并问罪治下。然若检举有误者,当受诬告罪。”

  张虞脸上露出烦恼之色,依照家资交税太难了。毕竟农业社会返贫之事不少,如家中发生变故,或家中遭遇灾害,都有可能让小康之家返贫。但若不依资产交税,怎能做到公平呢?

  沉吟良久,张虞说道:“百姓如若生变返贫,由里长与邻长手书,上呈至乡、亭,再由郡、县二级统计。下等之家由县自理,中等之家降至下等之户需由郡、县督办。依二卿所言,明岁起准百姓检举家资,如有差级而隐瞒者,依律治罪。”

  “以上之事交由丞相、尚书台商榷!”

  “诺!”

  邻长为里长下辖人员,五户为一邻长,邻长之上为里长。邻长为最小行政官,主要职责包括纠察邻里过失、登记户籍迁移、协助政令执行。

  所谓皇权不下县之语,其实值得商榷。毕竟不能因县级官吏流动,便认为皇权权利只到县。实际上因为乡、亭、里、邻等一级套一级的基层行政体系,确保了皇权能够了解基层户籍变迁。而基层行政体系能否良好运转,与郡县二级官吏关系莫大。

  纵观古代中国大变法,前有商鞅变法、武帝算缗,后有唐宋变革、明清新税,其之变法或变更税制,哪一条没有触及到帝国下百姓?

  因此皇权不能下县,何来商鞅变法、唐行两税之故事?

  因此新税法在制定之初需从宏观考虑,在推行期间需从微观考虑。并且因微观情况而打上补丁,以免有因此得利之徒。

  “陛下,将军徐晃求见,言为伐蜀之事。”侍从汇报道。

  “诏徐公明觐见!”

  “诺!”

  为了便与徐晃谈事,张虞寻至廊道上的露台稍坐,郭图、贾诩陪坐,余者侍从站立服侍。

  “臣晃拜见陛下!”

  徐晃虎步生风,向张虞拜行大礼。

  张虞笑着扶起徐晃,谓左右说道:“朕之周亚夫至矣!”

  受到张虞的盛赞,徐晃神情愈发严肃,说道:“陛下,据晃命人探听军情,巴蜀自孙策病亡以来,州内多生动荡,更有兵将反叛。孙权率兵征讨虽说已平,但却可知蜀人心浮动。”

  “依晃与枢密院诸公商议,窃以为今伐巴蜀,如能兵破险关,驱兵直入蜀,破其军,败其师,将能传檄而下。”

  “好!”

  张虞欣慰点头,说道:“孙氏骤丧孙坚、孙策二君,兵无久据之心,民无抗拒天师之念,故朕不忧公明野战破其军。然蜀道之险,非常人所能逾越,如汉中至蜀中有白水关之险。而白水之后,有葭萌之险关。故公明率兵南征,恐敌以此而据我。”

  “先时,朕欲假迎亲为民,袭取白水,但恐孙氏有所戒备,奇袭白水不成。且纵使袭白水成功,沿途另有重重险关,不知卿有何方略?”张虞问道。

  徐晃屈膝微坐,上身直立,拱手说道:“汉中至蜀中有三道,自西向东为阴平、金牛、米仓三道。其中金牛道为大道,阴平、米仓沿途崇山峻岭,需经蛮夷之地,方能至巴蜀。”

  “臣如伐蜀,当遣大军出金牛,直取白水、葭萌,及求下梓潼。梓潼如破,则蜀中人心必然大恐,沿途郡县当传檄可下,甚至孙权会因惧而降。”

  “若兵阻于金牛,偏军出米仓道,张鲁为天师道之主,賨人旧时多服之,故可以张鲁随军。以张鲁威望联络賨人,并以賨人为向导,沿途助运粮,直击岩渠。如岩渠告破,顺岩渠水(今渠江)直下,可取巴郡。巴郡降服,兵马西进,直击蜀中,可破蜀军矣!”

  徐晃伐蜀之策不难理解,无非是兵分两路,一路为主力走金牛道,一路为偏军走米仓道,二道并行如有一路破敌,便能长驱直入,最终两军汇合。合军下蜀郡,再降孙氏。

  张虞沉吟少许,问道;“阴平道与陇右相连,卿何故不趋阴平以入巴蜀?”

  徐晃摇头说道:“我国虽有阴平,但因多生羌居住,故少有经营。且阴平道险峻,路比米仓、金牛二道更远,兵粮周转不便。今我国有上庸、汉中二郡,另有关中军民转运,走米仓、金牛便捷。”

  顿了顿,徐晃迟疑说道:“除非二道兵马皆阻,方可遣奇兵出阴平,绕行至蜀中!”

  “文和呢?”

  贾诩说道:“枢密院与臣商讨,以为兵出二道便可。其中金牛道虽说险关重重,但米仓道因人烟稀少之故,其中隐秘小道众多,或能出奇制胜。”

  见文武达成一致,张虞本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原则,决意不再干涉。

  “公明与枢密院既无异议,那伐蜀之策便依卿所言!”

  “臣必不负陛下之望!”徐晃沉声道。

  ps:前头张渭、张漳混淆,已全部更改。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暮汉昭唐,暮汉昭唐最新章节,暮汉昭唐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