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大安宫。
殿内,御医正为太上皇张冀配药,药童举扇吹着火炉,草药味从角落弥漫至整个宫殿。一帘帷幕将内外隔开,帷内时不时有咳嗽声响起。
张虞与王霁初入大安宫,便见到御医在配药。
张虞召问道:“太上皇病情如何?”
“禀陛下,太上皇感染风疾,除身体发热、畏寒外,别无其余病症。”御医紧张说道:“臣依法为太上皇配药,看能否治愈太上皇。”
说着,御医提醒道:“为免陛下感染风疾,今见太上皇时,宜隔帷幕答话。”
“善!”
张虞领着妻儿上前,隔帷幕问候道:“不知父亲身体何如?”
张冀声音沙哑,虚弱说道:“多年未回家乡,不料归程时偶感风疾,竟让济安担心了!”
张虞欲掀开帷幕看望张冀,但念及御医叮嘱的话,又停下了动作,说道:“风寒小症,父亲安心休养,每日服药,不日便能康复。”
“嗯!”
张冀咳嗽了下,说道:“济安贵为天子,今有要事离去便好,以免沾染风寒,耽搁国家大事。”
见父亲说话如常,精神面貌不错,张虞沉吟说道:“父亲安心休养,朕留太子服侍左右。如有急事,可让左右传话!”
说着,张虞看向张洛,沉声道:“朕有国事处置,劳太子代朕服侍太上皇。”
“天子有心了!”
“儿臣领命!”
因张冀精神欠佳,隔着帷幕浅聊了几句,张虞便率先离开。而王霁不放心张洛,留下专门叮嘱。
“洛儿,耶耶感染风寒,你亲服汤药于左右,宫人必称赞你有孝顺之名,故要每日至此问候。”王霁说道。
“儿臣晓得!”
张洛内心颇是抗拒,不愿留下服侍张冀,但因是张虞、王霁的吩咐,只得低头应道。
“太子!”
王霁领宫人离去不久,长相甜美的宫人便迎了上来,语气温柔说道:“太上皇照料有我等在,太子每日问候便好。”
诱人的香气扑鼻而来,这让张洛不由内心荡漾,说道:“容孤先问候太上皇,不知卿如何称呼?”
宫人美眸流光,细语说道:“妾乃太上皇侍婢,太子请随仆来。”
宫人身材修长,芊芊细步,身姿婀娜,步步莲莲。今张洛从背影望去,不知何时竟让少年心醉了几分。
——
从大安宫看望完父亲张冀,张虞便赶往紫宸殿料理政务。及至紫宸殿时,钟繇、杜畿、荀攸已在殿中等候颇久。
“拜见陛下!”
“无需多礼!”
张虞挥了挥手,示意左右落座,问道:“中原诸州大力索民,今不知近况何如?”
“禀陛下,今岁夏时以来,诸州刺史依令度田索民,御史台与尚书台多次遣使巡察,将度田索民而不实者,其中郡、县长吏十余人下狱。如有骚乱者,悉数讨灭而远徙河湟。”
钟繇说道:“除交、贵、营三州,我朝司隶、凉、雍、益、荆、鄂、扬、徐、兖、豫、青、殷、海、幽十四州及太原、江陵等四府,此番度田索民,徙夷编户,共得人口一百六十四万余,壮丁四十四六千人,析田五十余万顷。”
“如计交、贵、营三州民籍与田亩,而今国朝户籍人口盖有一千八百四十余万口,田亩三百二十余万顷!”
度田索民执行不易,但因有刘秀的前车之鉴,深谙基层情况的钟繇颁布政策,下令检索户口不实者,亭长、乡长流放远方;堂兄弟以外,必须另立户籍,否则占田减半。
不仅于此,钟繇下令允许互相检举,如检举一壮丁者,令被查家庭为检举者代输赋役三年。
在各种政策下,因中原豪强先后失去了坞堡、甲兵之所恃,度田索民仅持续了数月,诸州便悉数完成了工作。
张虞微微颔首,称赞道:“今岁度田大有所得,皆赖朝廷诸卿勤恳之功,传朕口谕,今岁正岁休沐七日,俸禄多发二月以为奖赏。而地方官吏如有功绩者,令诸州赐钱赏田,或记功提拔。”
“陛下仁德!”
钟繇、杜畿、荀攸等开国功臣应有食邑,故对多发两月俸禄当年终奖自然是可有可无。但对于许多中下层官吏而言,却是件大喜事。毕竟长安物价贵,平日交际开销不小,故许多基层京官甚至需要借钱度日,或是向家族借钱。
“陛下!”
荀攸上呈公文,说道:“营州刺史郭淮有疏上呈至!”
张虞浏览营州军报,却见郭淮在奏疏中简要汇报了营州现状。
从前年至辽东起,郭淮便先安抚州内士民,如赦免公孙度所迫害的士人,解散营州过多兵马。让壮丁归乡耕作。如有贫人而少田亩者,州府迁居授田,并供租牛、器,以便发展营州民生。
时万人步骑随郭淮远镇辽东,而郭淮将部下各领兵马屯田。今年还在乐浪郡之南的荒地设立朝鲜郡,招揽流落至三韩的百姓耕作,并遣鲜于银、庞德二将征讨韩濊城邦,斩首数百,获民三千余人,旧民方才陆续投奔朝鲜郡。
在郭淮安抚营州之时,高句丽内部因继承权问题而发生斗争,高句丽王伯固废长立幼,立弟弟高延优为储君,兄长高发歧被废。
伯固病逝之后,高延优登基为王,兄长高发歧不满,得知中原一统,新朝唐军入主营州,遂率姻亲部落三万余口,在十月南下投奔。
郭淮询问张虞对高发歧的安置意见,并在疏中请求准他明年征讨高句丽。
通读上下公文,张虞不禁露出笑意,他本来希望在辽东积蓄三、五年,之后再发兵征讨高句丽。而今高句丽分裂,当真天赐良机于他,若按兵不动,岂不可惜?
何况如能大破高句丽,至少能让辽东安宁上五十年,而朝廷也能专心经略朝鲜半岛。
“高句丽民仅二十余万,今丁口三万余众叛走,人心必然浮动。今伯济请求出兵,不知公达有何见解?”张虞问道。
荀攸沉吟少许,说道:“国人叛走中国,如陛下所言,高句丽上下势必涣散,而今虽可击高句丽,但我闻辽东山水重重,粮草转运不便,敌寇据险而不出,战事如若持久,我军岂不败走?”
“故不如诱高句丽人出击,再令郭营州领兵击之。破其兵锋,趁势掩杀,将能直逼国都!”
闻言,张虞浅思少许,笑道:“莫非卿欲令高发歧至边境立营招揽高句丽国人,而高延优必以其兄为大患。若高延优领兵讨之,我军以为后援,必能大破高句丽。”
“陛下英明!”
见张虞军事能力依旧如此出众,能与自己所思之策契合,荀攸大为敬服道:“高句丽旧为中国之患,今如能破其兵马,以降军为向导,我军必能荡平高句丽,时大唐天威当远播沧海。”
张虞搁下公文,说道:“而传诏于郭淮,准他明岁征讨高句丽,如俘高句丽民众,悉数迁至朔上。另册封高发歧为高句丽王,让其驻扎于玄菟郡招降诱叛,以诱其弟出兵。”
顿了顿,张虞补充道:“公达所思之计,以枢密院之名下达。”
“丞相!”
“在!”
张虞吩咐道:“劳卿向营州转运辎重,以便郭淮远征高句丽。”
“诺!”钟繇应道。
ps:晚上还有一章
殿内,御医正为太上皇张冀配药,药童举扇吹着火炉,草药味从角落弥漫至整个宫殿。一帘帷幕将内外隔开,帷内时不时有咳嗽声响起。
张虞与王霁初入大安宫,便见到御医在配药。
张虞召问道:“太上皇病情如何?”
“禀陛下,太上皇感染风疾,除身体发热、畏寒外,别无其余病症。”御医紧张说道:“臣依法为太上皇配药,看能否治愈太上皇。”
说着,御医提醒道:“为免陛下感染风疾,今见太上皇时,宜隔帷幕答话。”
“善!”
张虞领着妻儿上前,隔帷幕问候道:“不知父亲身体何如?”
张冀声音沙哑,虚弱说道:“多年未回家乡,不料归程时偶感风疾,竟让济安担心了!”
张虞欲掀开帷幕看望张冀,但念及御医叮嘱的话,又停下了动作,说道:“风寒小症,父亲安心休养,每日服药,不日便能康复。”
“嗯!”
张冀咳嗽了下,说道:“济安贵为天子,今有要事离去便好,以免沾染风寒,耽搁国家大事。”
见父亲说话如常,精神面貌不错,张虞沉吟说道:“父亲安心休养,朕留太子服侍左右。如有急事,可让左右传话!”
说着,张虞看向张洛,沉声道:“朕有国事处置,劳太子代朕服侍太上皇。”
“天子有心了!”
“儿臣领命!”
因张冀精神欠佳,隔着帷幕浅聊了几句,张虞便率先离开。而王霁不放心张洛,留下专门叮嘱。
“洛儿,耶耶感染风寒,你亲服汤药于左右,宫人必称赞你有孝顺之名,故要每日至此问候。”王霁说道。
“儿臣晓得!”
张洛内心颇是抗拒,不愿留下服侍张冀,但因是张虞、王霁的吩咐,只得低头应道。
“太子!”
王霁领宫人离去不久,长相甜美的宫人便迎了上来,语气温柔说道:“太上皇照料有我等在,太子每日问候便好。”
诱人的香气扑鼻而来,这让张洛不由内心荡漾,说道:“容孤先问候太上皇,不知卿如何称呼?”
宫人美眸流光,细语说道:“妾乃太上皇侍婢,太子请随仆来。”
宫人身材修长,芊芊细步,身姿婀娜,步步莲莲。今张洛从背影望去,不知何时竟让少年心醉了几分。
——
从大安宫看望完父亲张冀,张虞便赶往紫宸殿料理政务。及至紫宸殿时,钟繇、杜畿、荀攸已在殿中等候颇久。
“拜见陛下!”
“无需多礼!”
张虞挥了挥手,示意左右落座,问道:“中原诸州大力索民,今不知近况何如?”
“禀陛下,今岁夏时以来,诸州刺史依令度田索民,御史台与尚书台多次遣使巡察,将度田索民而不实者,其中郡、县长吏十余人下狱。如有骚乱者,悉数讨灭而远徙河湟。”
钟繇说道:“除交、贵、营三州,我朝司隶、凉、雍、益、荆、鄂、扬、徐、兖、豫、青、殷、海、幽十四州及太原、江陵等四府,此番度田索民,徙夷编户,共得人口一百六十四万余,壮丁四十四六千人,析田五十余万顷。”
“如计交、贵、营三州民籍与田亩,而今国朝户籍人口盖有一千八百四十余万口,田亩三百二十余万顷!”
度田索民执行不易,但因有刘秀的前车之鉴,深谙基层情况的钟繇颁布政策,下令检索户口不实者,亭长、乡长流放远方;堂兄弟以外,必须另立户籍,否则占田减半。
不仅于此,钟繇下令允许互相检举,如检举一壮丁者,令被查家庭为检举者代输赋役三年。
在各种政策下,因中原豪强先后失去了坞堡、甲兵之所恃,度田索民仅持续了数月,诸州便悉数完成了工作。
张虞微微颔首,称赞道:“今岁度田大有所得,皆赖朝廷诸卿勤恳之功,传朕口谕,今岁正岁休沐七日,俸禄多发二月以为奖赏。而地方官吏如有功绩者,令诸州赐钱赏田,或记功提拔。”
“陛下仁德!”
钟繇、杜畿、荀攸等开国功臣应有食邑,故对多发两月俸禄当年终奖自然是可有可无。但对于许多中下层官吏而言,却是件大喜事。毕竟长安物价贵,平日交际开销不小,故许多基层京官甚至需要借钱度日,或是向家族借钱。
“陛下!”
荀攸上呈公文,说道:“营州刺史郭淮有疏上呈至!”
张虞浏览营州军报,却见郭淮在奏疏中简要汇报了营州现状。
从前年至辽东起,郭淮便先安抚州内士民,如赦免公孙度所迫害的士人,解散营州过多兵马。让壮丁归乡耕作。如有贫人而少田亩者,州府迁居授田,并供租牛、器,以便发展营州民生。
时万人步骑随郭淮远镇辽东,而郭淮将部下各领兵马屯田。今年还在乐浪郡之南的荒地设立朝鲜郡,招揽流落至三韩的百姓耕作,并遣鲜于银、庞德二将征讨韩濊城邦,斩首数百,获民三千余人,旧民方才陆续投奔朝鲜郡。
在郭淮安抚营州之时,高句丽内部因继承权问题而发生斗争,高句丽王伯固废长立幼,立弟弟高延优为储君,兄长高发歧被废。
伯固病逝之后,高延优登基为王,兄长高发歧不满,得知中原一统,新朝唐军入主营州,遂率姻亲部落三万余口,在十月南下投奔。
郭淮询问张虞对高发歧的安置意见,并在疏中请求准他明年征讨高句丽。
通读上下公文,张虞不禁露出笑意,他本来希望在辽东积蓄三、五年,之后再发兵征讨高句丽。而今高句丽分裂,当真天赐良机于他,若按兵不动,岂不可惜?
何况如能大破高句丽,至少能让辽东安宁上五十年,而朝廷也能专心经略朝鲜半岛。
“高句丽民仅二十余万,今丁口三万余众叛走,人心必然浮动。今伯济请求出兵,不知公达有何见解?”张虞问道。
荀攸沉吟少许,说道:“国人叛走中国,如陛下所言,高句丽上下势必涣散,而今虽可击高句丽,但我闻辽东山水重重,粮草转运不便,敌寇据险而不出,战事如若持久,我军岂不败走?”
“故不如诱高句丽人出击,再令郭营州领兵击之。破其兵锋,趁势掩杀,将能直逼国都!”
闻言,张虞浅思少许,笑道:“莫非卿欲令高发歧至边境立营招揽高句丽国人,而高延优必以其兄为大患。若高延优领兵讨之,我军以为后援,必能大破高句丽。”
“陛下英明!”
见张虞军事能力依旧如此出众,能与自己所思之策契合,荀攸大为敬服道:“高句丽旧为中国之患,今如能破其兵马,以降军为向导,我军必能荡平高句丽,时大唐天威当远播沧海。”
张虞搁下公文,说道:“而传诏于郭淮,准他明岁征讨高句丽,如俘高句丽民众,悉数迁至朔上。另册封高发歧为高句丽王,让其驻扎于玄菟郡招降诱叛,以诱其弟出兵。”
顿了顿,张虞补充道:“公达所思之计,以枢密院之名下达。”
“丞相!”
“在!”
张虞吩咐道:“劳卿向营州转运辎重,以便郭淮远征高句丽。”
“诺!”钟繇应道。
ps:晚上还有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