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从上游奔涌而下,经过狭窄的沔口后,从此直入大江,三月水势平缓,但在此处也显出了几分湍急。
沔口左岸上,武卫军王颀部已被曹真调走,李基部尚在此处打扫战场。此处江中军情已被王颀紧急禀报大将军曹真,曹真听闻沔口战事临危,引五百骑从却月城东的攻城部队中亲自来看。
那是大魏领兵一万的楼船将军,那是水军相争的要害之地,那是大魏雍丘王,武帝亲子!数十年来,曹真由于立场相争与曹植之间素无联系,甚至颇为厌弃。但今日战事正紧,彼辈正在死战,又有什么往日恩怨放不下呢?
五百骑兵护着曹真匆匆驰到沔口处,曹真勒马停住,定睛朝着江中望去,却被眼中所见之景惊得张开了口:
三艘高大宽阔的楼船在沔口处调转方向渐渐横置,每船各有数十水军士卒在船头、船尾处先抛系缆绳,再链接早已准备好的铁锁。
与此同时,三艘楼船同时停锚驻下、又将船侧拍杆木轴击下,使之从船沿落入水中,起到类似船锚般的作用,且边上船只还有水手乘舢舨拖着缆绳向水边划去,将粗大的缆绳紧紧绕在谁边耸立的大石之上,随着船随水势稍稍向东,三艘楼船在船锚、拍杆和缆绳的同时作用下渐渐在沔口中驻稳!
全琮见到此景,面色阴沉到了极点。
论起兵法才略勇毅,全琮从来都不是吴国第一档的将军,与吕蒙、陆逊等人远远不如,甚至比起朱桓、朱然等人都逊了一筹。自魏太和年间以来,吴国名将纷纷凋零,陆逊叛魏、朱桓、潘璋、朱然、孙韶、张承等人先后战死,时也命也,最后却是全琮来作为孙权最后的爪牙股肱来做此事。
从过程而论,似乎也没人能比全琮做的更好了。
昔日孙权遣甘宁、凌统、董袭等将强攻沔口的战绩全琮当然听过,可他万万没有想到,今日曹植竟也用起了当年黄祖的战术来!
战术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当用和不当用之分,以及是谁来用。
魏国楼船比当年黄祖艨艟更大更广,三艘楼船横置将整个沔口通入大江之处全部遮护起来,宛若城墙一般拦截于沔口左岸和右岸龟山之间,让人望而生畏。
全琮没有半瞬犹豫,也没有下任何停止的命令。
船速已起,八艘斗舰,二十余艘艨艟,还有数十小船,合计五千多人的吴国水军以斗舰作为锋刃,宛若骑军冲阵一般,在汉水之中乘楔形朝着沔口驰来。
曹真望得此景,不由得一时惊呼出声,握着马鞭的右手也攥得指节发白。
从沔口左右两岸来看,吴船势头迅猛,似乎魏船并不占优势。此处的武卫军李基部士卒靠着前列的,几乎人人看得失神,而右岸龟山上一直抛射弩矢的吴军弩手们箭矢也更稀疏散乱了些,都在关注着此处战事。
沔口对面的弩队已被魏军甲士尽数杀了,方才江中又过去那么多魏船。楼船、艨艟、斗舰数以百计,毫无疑问比吴国水军更盛!
这些吴军弩手们已经紧张到了极点……吴国在武昌、夏口本就兵少,所有堪战的士卒几乎都被编入水军之中,除北面却月城尚有一千士卒混合民夫驻守,鲁山、夏口二城都只是虚张声势。
如今战事唯一的指望,就是汉水中的水军能尽快击破魏船!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沔口中央,心神为此处所夺。
偏将军李基若有所思。
身为李通之子、武卫军的关键将领,李基和典满等同僚的资历,放到边地统兵五千、一万都没问题。之所以还是偏将军,完全是处在中军职务关键、无法再向上提升军阶的缘故,看着水军在汉水和江水中立功,李基心中思量几瞬,而后亲自令左右将军鼓取来,抬到江岸边上。
李基右手持着鼓槌,奋力击下。
就在李基击鼓之时,全琮水军几乎与曹植楼船同时接舷撞击。
咚的一声,战鼓声在沔口北岸陡然响起。曹真心中一凛,侧脸向李基处看来。
李基丝毫未停,而后又是第二声、第三声……武卫军的战鼓声迅速传遍了整个战场,对面沔口右岸的吴军弩手也一时齐齐望了过来,神情各异。
“万胜!”李基用力锤鼓百余下,然后高举右臂,厉声喝道。
这声呐喊在沔口左近几近沸腾的战场上点燃,其部各个司马、曲长、都伯纷纷应着自家将军的呐喊,齐声高喝“万胜”二字。
全琮当然听到了魏军的军鼓声和呐喊声,立于艨艟上面色发白,强作镇定指挥各船跳帮。
让全琮脸色苍白的不仅是魏军气势,还有他所部最前的四艘斗舰并没能将魏军楼船撞开撞散!
当今之计,唯有白刃决死。
沔口左岸,武卫军李基部二千士卒高举手中长兵,呐喊‘万胜’,为水中楼船助威。而这‘万胜’二字似燎原野火一般,从沔口左岸的促狭丘陵向后传去,传到了王颀部、典满部、桓范部……
距离沔口数百步、于江中作为总预备队的夏侯威部无令而不得动,吴军尚未突破沔口,夏侯威碍于军令无法救援,但船队上近万水军士卒也加入到了陆上步军之中,齐声高喊了起来。
一时间,整个沔口、夏口水陆连接的广阔战场上,大魏诸军气势如虹,吴军一时夺气。
若细细论起,沔口入江处所分的三块陆地,隔江鼎立,就是日后武汉三镇之所在。
却月、鲁山、夏口三座小城的守军登时畏惧起来,他们比任何人都知道自己的城防如何空虚,比任何人都知道大吴水军若是不能取胜,他们这些守城之人会是什么下场。
魏军今日气势,看起来比传说中还要凶恶许多。
沔口右岸高地,五百吴军弩手中的明理之人,在高处望见全琮部未能将魏军楼船撞散之时,已经起了遁逃的主意。当魏军‘万胜’呐喊开始之时,再也无法抑制心头恐慌之情,纷纷逃散。
一而二,二而三,随后以伍、什为单位整建制的朝着高地下奔逃而走,彼处负责的吴军司马见局势无法挽回,也一时弃了旗帜,加入到了逃亡的人群之中。
曹真见状再不犹豫,带着亲卫策马来到李基身旁,坐在马上居高临下,看向李基,朝着丘陵下的水中战团一指:
“李基!你可畏死!”
“末将如何畏死?此身只为报国!”李基昂然挺胸以对:“大将军尽管分派,末将绝无二话!”
“好!”曹真点头:“彼处大小船只几将江中堵塞,战局纷乱,你部迅速卸了大铠持刀入水,从岸边船只一一夺过去!此处乃战局关键,楼船临危,不得有失!”
李基点了点头,朝着曹真抱拳一礼,不发一言而走,刚刚转身便顺势摘头上兜鍪掷于地上,高声朝着亲卫喝道:“各部卸甲持短兵,随本将去救船!”
“遵令!”亲卫们轰然领命,除了传令的几人外,其余就在原地互相帮忙卸去甲胄,而后半瞬都不停歇,极速沿着陡坡朝着丘陵下的江边冲去。
他们的将军李基已经提刀冲在最前了!
与此同时,沔口上游四十里处的汉水左岸旁。
“浮桥是来不及做了,此处浅滩也不甚浅,约到人脖颈之处,只可浮马而过……”
右羽林将军程喜亲自查探过水势后,骑马到后军之中来见皇帝本人禀报军情。
曹睿却似乎并不惊讶,轻笑几声:“浮马而过又能如何?程卿先渡,朕随后再渡。”
程喜焦急抱拳说道:“陛下万金之躯,随军雨中奔袭也就罢了,怎能在这般野水渡江,还望陛下三思!”
“这是旨意!”曹睿皱眉以对:“程卿且去,在对岸等朕!勿要抗旨!”
程喜犹豫几瞬,实在无法,行礼后匆匆而走。
此处除了李铜部的三千羽林左军骑士,只有枢密副使刘晔一人随行。昨夜分派军务之时,曹真、陆逊、曹泰等诸将都劝说皇帝勿要随骑军奔袭,却被曹睿一一制止了。
曹睿给将军们的说法是,他为大魏皇帝,随在大魏中军一万三千精骑之中,天下还能有哪处比这里更加安全吗?与‘以身犯险’四字是不沾边的。
而曹睿也有不得不去的理由。
整体军势晦暗不明,江陵处的吴蜀联军不知有没有加入到江夏战局来,曹睿虽对陆逊水军有信心,但再有信心也是要讲究客观事实的。
而且此处地形过于割裂,汉水、江水将陆地分割为三个区块,曹真在沔口左岸作战指挥、陆逊在江中作战指挥,此二将的智谋和分量都是足够的。而沔口和汉水右岸也需进行迂回包抄,一万三千骑兵应当派出,但在沔口和汉水右岸的具体军事目标尚不明确,需要临时应变。
程喜是个妥当将领,但在这种魏军十万、吴军最少五万最多可达十万的大规模战事中还不能担任方面之任,一时也无更加合适的统帅来为……
这般情况之下,倒显得曹睿本人最为合适了,众人纷纷劝阻,也只是由于在当下的时间点来看,几乎没有皇帝亲自领万骑于战场上驰骋作战的,似乎与皇帝这个身份不太和谐。
两汉四百年,就算汉高帝也没有亲领万骑在会战中突击在前的记录。若是在向后一、二百年,大约这种情况就会多了起来。
倒是苦了枢密副使刘晔,曹睿将他拽了过来。话说回来,这也不是该考虑刘晔健康状况的时候了。
曹睿笑道:“刘卿,与朕同渡!”
刘晔重重点头应下:“太和四年伐辽东时,臣率八千骑兵奔袭二十余日尚且无虞,臣虽老迈,亦可为陛下前驱!”
“善!”曹睿点头应道。
程喜部羽林右军一共万骑,乃是当下整个战场、乃至整个大魏最大的一股突击力量。王秘部先渡、而后是王式部、苏尚部、董弼部、李隆部,再最后就是皇帝本人所在的校尉李铜部了。
既已浮水渡江,几未停歇,而后沿汉水右岸奔袭而下,朝着吴军水军营寨和鲁山城的方向突击而去。
沔口处的战局愈加混乱,曹植所率的三艘大楼船依旧如钉子一般牢牢钉在江中,数千名魏卒、吴卒在船上白刃搏杀、不惧锋矢,李基所部的两千武卫军士卒已经多半入了江中,要么补充曹植楼船上的防守兵力,要么夺船争夺,与江中其余杀红了眼的吴国水军拼杀作战。
时有士卒落水,得到同袍相救之后,竟也不惧,继续拿着自己或者从他人、尸首处夺来的兵刃,继续向前冲杀。
沔口岸上再后方,典满部的三千士卒已经从却月城旁抽调出来,列阵以待,只待曹真一声令下,就能随时卸甲再度补充进去。
而沔口上游,数艘与全琮所部船只搏杀的楼船凭借船大暂时挣脱了吴军船只的束缚,向下游援救而来。
全琮长叹一声,抬头望了眼不远处右岸上的鲁山城,城头望楼上数十丈的高大旗帜依然未落,代表着他、大吴越王、卫将军全琮全子璜,依旧未能从沔口中突击出来。
魏国水军盛况全琮是知晓的,多少船只他亦知晓。若他不能速速突过沔口,仅凭孙权在鹦鹉洲处的两万水军,百分之百是抵挡不住陆伯言所统船队的。
换句话说,若是全琮不能尽速突过沔口,此处战事就将终结,他这里有遮拦,可孙权的鹦鹉洲处并没有遮拦的地方!鹦鹉洲的吴船溃了之后,残破的大吴一样玩完!晚些突破也没用!
“秦晃,令本船士卒尽数随在本将身后,朝着中央那楼船跳帮突进。”
参军秦晃是久随全琮身边的老部下了,五年前襄阳之战时,全琮儿子全绪战死,全琮昏厥过去,就是秦晃帮着孙权将全琮背回营中的。
而全琮现在神情虽然镇定,但他如何看不出来全琮已然存了死志?
秦晃未作迟疑,抱拳道:“遵命。将军放心,属下会死在将军前面。”
“你欲为我恩遇而死?还是为大吴而死?”全琮问。
秦晃说道:“当死则死,如何还要多想?属下总不会似建业那些开城而降的鼠辈一般!”
“也是。”全琮自语:“所谓忠义,那些鼠辈又如何会明白这些呢?”
全琮低眉朝着秦晃面孔看了几瞬,似要努力记住此人的面孔一般,微微点头,然后以越王之尊亲自冲杀在前。此时对面楼船中的曹植,也已率数十亲卫加入到了防守的战事中,雍丘王的甲胄自是制作精良不凡,护着他抵御刀剑流矢的同时,也如战场上的火炬一般吸引着吴兵朝他这里冲击。
战况稍微停歇的空当,曹植持着手戟立在甲板上,大口喘着粗气,朝着身旁同样披甲、但未作战的邯郸嘉说道:
“武帝……武帝当年于扬州募兵经过龙亢,夜里兵士作乱,武帝持剑手杀数十人。先帝自幼习武,刀、剑、枪、戟样样精妙,今日我于此处死战,手刃四人,方知武帝创业之艰、先……兄长当年所负之重。”
“战后得归,不但要去祭杨德祖,更要去祭先帝!我欲写文再祭先帝!”
邯郸嘉正色点头:“将军今日死战,无愧曹氏子孙之号!今日战罢,天地之间就再无一人可以指摘将军旧事了。”
“彼处吴贼又来,将军小心!”邯郸嘉朝着侧面袭来的吴军队伍一指。
“无妨。”曹植扶正兜鍪:“今日我必坚守此船,不退半步!”
全琮所部犹如一股激浪涌来,终究还是未能在岸边拍碎礁石,沦为点点银花泄入江水之中,而后不见。
而此时的鹦鹉洲旁,江面之上。
此处水军交战比沔口内晚了些许,但却同样激烈。陆逊三万水军对孙奂部一万五千,先是均势接战、而后迅速占优,等到过了临界点时,一发不可收拾。
孙权左等右等,鲁山城上悬挂着的宽大旗帜依旧不见变化,江上水军交战之处也丝毫没有后方有水军袭来的迹象。种种证据都已表明,全琮和他的两万水军,并没能从沔口中突破而出。
孙奂和鲜于丹几乎败了,若全琮困在汉水中,那几乎等于全败……
水军若败,当丧江夏,江夏既失,江陵、荆南、交州……这些烂地方还能在魏军的兵锋下坚持多久呢?到时这天下虽大,将无他孙仲谋半点去处!他为大吴皇帝,曾统摄西陵至吴郡数千里之疆域,今日竟沦落如此吗?
“张梁,”孙权面色宛如纸灰,心中暗存死志,咬牙低声喝道:“走,出兵,随朕去击陆逊!”
张梁抬眼望了望孙权的面孔,略一思索,复又在甲板上跪了下来,说道:“陛下,方才孙将军、鲜于将军颓势之时就该救的,战局或许还有挽回。现在孙将军座舟旗帜都倒了,鲜于将军座舟被魏船所围,还有魏船朝此处驰来,如何能击?陛下,此时不该打了!”
孙权怒道:‘张梁,方才是你要打,眼下又是你不打,你如何这般畏死?”
张梁连连叩首:“此时去打,无异送死!臣受陛下大恩从一司马渐渐拔擢,臣如何畏死?只是此番一去,不是争胜,而是送死!送死之事,臣领船只去做就好了!”
张梁倒也会劝,继续说道:“陛下不要送死,陛下当去江陵,彼处还有大将军、还有太子!陛下去寻太子,陛下想想太子!”
张梁说罢,连连叩首。
孙权犹豫几瞬,双眼几近赤红。
生死之间绝难抉择,更别说江陵的数万军队尚在、以及他长子孙登尚在!张梁这一劝,却是将孙权从寻死的边缘拉回来了。
有时活着似乎比死了更艰难。
“你欲如何做?”孙权发问。
张梁道:“陛下率四艘艨艟逆江往江陵走,臣率余船阻击,为陛下死在此处就是了!”
孙权重重咬着嘴唇,几乎咬出血来,将张梁兜鍪取下,又将自己镶金的兜鍪给张梁带上,而后转身向后,一句话都没说,下了斗舰,领着亲兵朝着一艘艨艟而去。
张梁高喝一声,拔剑招呼军中诸将,朝着袭往此处的魏船迎击过去。
三十余年来的历程一幕幕在孙权脑中再现,江水向东,艨艟向西,与大江逆行。
百转千回,却最终无言。
在上游渡江而过的一万三千骑军,长途奔袭而来,轻易冲进并夺取了少有防守的全琮水寨,而后从顺着江岸一路向东,包围鲁山城,鲁山城未作抵挡便开城投降,而后抵达沔口处的右岸。
虽然全琮集结精锐朝着曹植船只的决死一冲并未奏效,吴国新封的越王殿下本人也在乱军中战死,但此处的战况依旧艰难,两万吴军不是一时杀得完的。
沔口过于狭窄,西侧的楼船搁浅到几近倾覆的程度。右岸上尽是骑卒、左岸上都是步卒,吴军水军人在船中,一时不欲投降,就算主将已不在,各自仍然依着建制欲要继续突破沔口入江。
眼下局势与方才仿佛,由于没有了统一指挥,甚至更乱了些……
曹睿本人的百里机动虽未对战局派上大用场……但战前谁又知道这些?尽力而为便是。
曹睿策马立在江岸上,犹如对岸的曹真一般,低眉垂目,看着江中乱战的情形。此时已过了中午,沔口之处已经战了许久,人人疲惫,江中又无去处,搏死一般。
“要不要……”曹睿手指江中,扭头看向刘晔,刚要问刘晔要不要自己越过陆逊下令、让曹植放开这部残军入江、由夏侯威部继续剿灭的时候,刘晔却低呼了出来。
“陛下看那边!”刘晔声音高了几度,指着自上游而下,悬着红色大纛的一艘艨艟:“陆伯言胜了!陛下,陆伯言胜了!”
曹睿再不犹豫,手指江中:“传朕口谕,让雍丘王解开缆绳,让吴军残兵过去,由夏侯威部进行歼灭!”
“遵旨。”刘晔拱手应下,连忙说道:“陛下,江中固然紧要,但既然吴军大败,孙权又没有在沔口的迹象,那他必是在鹦鹉洲的吴国水军中!既然战败,孙权贼子定会逆江而逃!”
“陆伯言定派人于水上追了,陆上也当派骑兵去追!”
曹睿定了定神,却没在第一时间答复,而是翻身下马,手握缰绳站在马侧,朝着沔口、汉水和大江,还有却月、鲁山、夏口三城望去。
枕山依水,地理形胜,真是一片好山好水!
“让李铜去。”曹睿说:“让他追孙权,让他自决!”
“是。”刘晔应声,还没来得及再说的时候,曹睿却又开口。
“此处景致极佳,今日又在此处大破吴贼,堪称克定祸乱。”曹睿沉声道:“克定祸乱曰武,刘卿稍后令军中做下准备,明早朕要在此处祭拜武帝!以飨武帝昔年平定天下之志!”
“臣遵旨!”刘晔重重点头。
沔口左岸上,武卫军王颀部已被曹真调走,李基部尚在此处打扫战场。此处江中军情已被王颀紧急禀报大将军曹真,曹真听闻沔口战事临危,引五百骑从却月城东的攻城部队中亲自来看。
那是大魏领兵一万的楼船将军,那是水军相争的要害之地,那是大魏雍丘王,武帝亲子!数十年来,曹真由于立场相争与曹植之间素无联系,甚至颇为厌弃。但今日战事正紧,彼辈正在死战,又有什么往日恩怨放不下呢?
五百骑兵护着曹真匆匆驰到沔口处,曹真勒马停住,定睛朝着江中望去,却被眼中所见之景惊得张开了口:
三艘高大宽阔的楼船在沔口处调转方向渐渐横置,每船各有数十水军士卒在船头、船尾处先抛系缆绳,再链接早已准备好的铁锁。
与此同时,三艘楼船同时停锚驻下、又将船侧拍杆木轴击下,使之从船沿落入水中,起到类似船锚般的作用,且边上船只还有水手乘舢舨拖着缆绳向水边划去,将粗大的缆绳紧紧绕在谁边耸立的大石之上,随着船随水势稍稍向东,三艘楼船在船锚、拍杆和缆绳的同时作用下渐渐在沔口中驻稳!
全琮见到此景,面色阴沉到了极点。
论起兵法才略勇毅,全琮从来都不是吴国第一档的将军,与吕蒙、陆逊等人远远不如,甚至比起朱桓、朱然等人都逊了一筹。自魏太和年间以来,吴国名将纷纷凋零,陆逊叛魏、朱桓、潘璋、朱然、孙韶、张承等人先后战死,时也命也,最后却是全琮来作为孙权最后的爪牙股肱来做此事。
从过程而论,似乎也没人能比全琮做的更好了。
昔日孙权遣甘宁、凌统、董袭等将强攻沔口的战绩全琮当然听过,可他万万没有想到,今日曹植竟也用起了当年黄祖的战术来!
战术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当用和不当用之分,以及是谁来用。
魏国楼船比当年黄祖艨艟更大更广,三艘楼船横置将整个沔口通入大江之处全部遮护起来,宛若城墙一般拦截于沔口左岸和右岸龟山之间,让人望而生畏。
全琮没有半瞬犹豫,也没有下任何停止的命令。
船速已起,八艘斗舰,二十余艘艨艟,还有数十小船,合计五千多人的吴国水军以斗舰作为锋刃,宛若骑军冲阵一般,在汉水之中乘楔形朝着沔口驰来。
曹真望得此景,不由得一时惊呼出声,握着马鞭的右手也攥得指节发白。
从沔口左右两岸来看,吴船势头迅猛,似乎魏船并不占优势。此处的武卫军李基部士卒靠着前列的,几乎人人看得失神,而右岸龟山上一直抛射弩矢的吴军弩手们箭矢也更稀疏散乱了些,都在关注着此处战事。
沔口对面的弩队已被魏军甲士尽数杀了,方才江中又过去那么多魏船。楼船、艨艟、斗舰数以百计,毫无疑问比吴国水军更盛!
这些吴军弩手们已经紧张到了极点……吴国在武昌、夏口本就兵少,所有堪战的士卒几乎都被编入水军之中,除北面却月城尚有一千士卒混合民夫驻守,鲁山、夏口二城都只是虚张声势。
如今战事唯一的指望,就是汉水中的水军能尽快击破魏船!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沔口中央,心神为此处所夺。
偏将军李基若有所思。
身为李通之子、武卫军的关键将领,李基和典满等同僚的资历,放到边地统兵五千、一万都没问题。之所以还是偏将军,完全是处在中军职务关键、无法再向上提升军阶的缘故,看着水军在汉水和江水中立功,李基心中思量几瞬,而后亲自令左右将军鼓取来,抬到江岸边上。
李基右手持着鼓槌,奋力击下。
就在李基击鼓之时,全琮水军几乎与曹植楼船同时接舷撞击。
咚的一声,战鼓声在沔口北岸陡然响起。曹真心中一凛,侧脸向李基处看来。
李基丝毫未停,而后又是第二声、第三声……武卫军的战鼓声迅速传遍了整个战场,对面沔口右岸的吴军弩手也一时齐齐望了过来,神情各异。
“万胜!”李基用力锤鼓百余下,然后高举右臂,厉声喝道。
这声呐喊在沔口左近几近沸腾的战场上点燃,其部各个司马、曲长、都伯纷纷应着自家将军的呐喊,齐声高喝“万胜”二字。
全琮当然听到了魏军的军鼓声和呐喊声,立于艨艟上面色发白,强作镇定指挥各船跳帮。
让全琮脸色苍白的不仅是魏军气势,还有他所部最前的四艘斗舰并没能将魏军楼船撞开撞散!
当今之计,唯有白刃决死。
沔口左岸,武卫军李基部二千士卒高举手中长兵,呐喊‘万胜’,为水中楼船助威。而这‘万胜’二字似燎原野火一般,从沔口左岸的促狭丘陵向后传去,传到了王颀部、典满部、桓范部……
距离沔口数百步、于江中作为总预备队的夏侯威部无令而不得动,吴军尚未突破沔口,夏侯威碍于军令无法救援,但船队上近万水军士卒也加入到了陆上步军之中,齐声高喊了起来。
一时间,整个沔口、夏口水陆连接的广阔战场上,大魏诸军气势如虹,吴军一时夺气。
若细细论起,沔口入江处所分的三块陆地,隔江鼎立,就是日后武汉三镇之所在。
却月、鲁山、夏口三座小城的守军登时畏惧起来,他们比任何人都知道自己的城防如何空虚,比任何人都知道大吴水军若是不能取胜,他们这些守城之人会是什么下场。
魏军今日气势,看起来比传说中还要凶恶许多。
沔口右岸高地,五百吴军弩手中的明理之人,在高处望见全琮部未能将魏军楼船撞散之时,已经起了遁逃的主意。当魏军‘万胜’呐喊开始之时,再也无法抑制心头恐慌之情,纷纷逃散。
一而二,二而三,随后以伍、什为单位整建制的朝着高地下奔逃而走,彼处负责的吴军司马见局势无法挽回,也一时弃了旗帜,加入到了逃亡的人群之中。
曹真见状再不犹豫,带着亲卫策马来到李基身旁,坐在马上居高临下,看向李基,朝着丘陵下的水中战团一指:
“李基!你可畏死!”
“末将如何畏死?此身只为报国!”李基昂然挺胸以对:“大将军尽管分派,末将绝无二话!”
“好!”曹真点头:“彼处大小船只几将江中堵塞,战局纷乱,你部迅速卸了大铠持刀入水,从岸边船只一一夺过去!此处乃战局关键,楼船临危,不得有失!”
李基点了点头,朝着曹真抱拳一礼,不发一言而走,刚刚转身便顺势摘头上兜鍪掷于地上,高声朝着亲卫喝道:“各部卸甲持短兵,随本将去救船!”
“遵令!”亲卫们轰然领命,除了传令的几人外,其余就在原地互相帮忙卸去甲胄,而后半瞬都不停歇,极速沿着陡坡朝着丘陵下的江边冲去。
他们的将军李基已经提刀冲在最前了!
与此同时,沔口上游四十里处的汉水左岸旁。
“浮桥是来不及做了,此处浅滩也不甚浅,约到人脖颈之处,只可浮马而过……”
右羽林将军程喜亲自查探过水势后,骑马到后军之中来见皇帝本人禀报军情。
曹睿却似乎并不惊讶,轻笑几声:“浮马而过又能如何?程卿先渡,朕随后再渡。”
程喜焦急抱拳说道:“陛下万金之躯,随军雨中奔袭也就罢了,怎能在这般野水渡江,还望陛下三思!”
“这是旨意!”曹睿皱眉以对:“程卿且去,在对岸等朕!勿要抗旨!”
程喜犹豫几瞬,实在无法,行礼后匆匆而走。
此处除了李铜部的三千羽林左军骑士,只有枢密副使刘晔一人随行。昨夜分派军务之时,曹真、陆逊、曹泰等诸将都劝说皇帝勿要随骑军奔袭,却被曹睿一一制止了。
曹睿给将军们的说法是,他为大魏皇帝,随在大魏中军一万三千精骑之中,天下还能有哪处比这里更加安全吗?与‘以身犯险’四字是不沾边的。
而曹睿也有不得不去的理由。
整体军势晦暗不明,江陵处的吴蜀联军不知有没有加入到江夏战局来,曹睿虽对陆逊水军有信心,但再有信心也是要讲究客观事实的。
而且此处地形过于割裂,汉水、江水将陆地分割为三个区块,曹真在沔口左岸作战指挥、陆逊在江中作战指挥,此二将的智谋和分量都是足够的。而沔口和汉水右岸也需进行迂回包抄,一万三千骑兵应当派出,但在沔口和汉水右岸的具体军事目标尚不明确,需要临时应变。
程喜是个妥当将领,但在这种魏军十万、吴军最少五万最多可达十万的大规模战事中还不能担任方面之任,一时也无更加合适的统帅来为……
这般情况之下,倒显得曹睿本人最为合适了,众人纷纷劝阻,也只是由于在当下的时间点来看,几乎没有皇帝亲自领万骑于战场上驰骋作战的,似乎与皇帝这个身份不太和谐。
两汉四百年,就算汉高帝也没有亲领万骑在会战中突击在前的记录。若是在向后一、二百年,大约这种情况就会多了起来。
倒是苦了枢密副使刘晔,曹睿将他拽了过来。话说回来,这也不是该考虑刘晔健康状况的时候了。
曹睿笑道:“刘卿,与朕同渡!”
刘晔重重点头应下:“太和四年伐辽东时,臣率八千骑兵奔袭二十余日尚且无虞,臣虽老迈,亦可为陛下前驱!”
“善!”曹睿点头应道。
程喜部羽林右军一共万骑,乃是当下整个战场、乃至整个大魏最大的一股突击力量。王秘部先渡、而后是王式部、苏尚部、董弼部、李隆部,再最后就是皇帝本人所在的校尉李铜部了。
既已浮水渡江,几未停歇,而后沿汉水右岸奔袭而下,朝着吴军水军营寨和鲁山城的方向突击而去。
沔口处的战局愈加混乱,曹植所率的三艘大楼船依旧如钉子一般牢牢钉在江中,数千名魏卒、吴卒在船上白刃搏杀、不惧锋矢,李基所部的两千武卫军士卒已经多半入了江中,要么补充曹植楼船上的防守兵力,要么夺船争夺,与江中其余杀红了眼的吴国水军拼杀作战。
时有士卒落水,得到同袍相救之后,竟也不惧,继续拿着自己或者从他人、尸首处夺来的兵刃,继续向前冲杀。
沔口岸上再后方,典满部的三千士卒已经从却月城旁抽调出来,列阵以待,只待曹真一声令下,就能随时卸甲再度补充进去。
而沔口上游,数艘与全琮所部船只搏杀的楼船凭借船大暂时挣脱了吴军船只的束缚,向下游援救而来。
全琮长叹一声,抬头望了眼不远处右岸上的鲁山城,城头望楼上数十丈的高大旗帜依然未落,代表着他、大吴越王、卫将军全琮全子璜,依旧未能从沔口中突击出来。
魏国水军盛况全琮是知晓的,多少船只他亦知晓。若他不能速速突过沔口,仅凭孙权在鹦鹉洲处的两万水军,百分之百是抵挡不住陆伯言所统船队的。
换句话说,若是全琮不能尽速突过沔口,此处战事就将终结,他这里有遮拦,可孙权的鹦鹉洲处并没有遮拦的地方!鹦鹉洲的吴船溃了之后,残破的大吴一样玩完!晚些突破也没用!
“秦晃,令本船士卒尽数随在本将身后,朝着中央那楼船跳帮突进。”
参军秦晃是久随全琮身边的老部下了,五年前襄阳之战时,全琮儿子全绪战死,全琮昏厥过去,就是秦晃帮着孙权将全琮背回营中的。
而全琮现在神情虽然镇定,但他如何看不出来全琮已然存了死志?
秦晃未作迟疑,抱拳道:“遵命。将军放心,属下会死在将军前面。”
“你欲为我恩遇而死?还是为大吴而死?”全琮问。
秦晃说道:“当死则死,如何还要多想?属下总不会似建业那些开城而降的鼠辈一般!”
“也是。”全琮自语:“所谓忠义,那些鼠辈又如何会明白这些呢?”
全琮低眉朝着秦晃面孔看了几瞬,似要努力记住此人的面孔一般,微微点头,然后以越王之尊亲自冲杀在前。此时对面楼船中的曹植,也已率数十亲卫加入到了防守的战事中,雍丘王的甲胄自是制作精良不凡,护着他抵御刀剑流矢的同时,也如战场上的火炬一般吸引着吴兵朝他这里冲击。
战况稍微停歇的空当,曹植持着手戟立在甲板上,大口喘着粗气,朝着身旁同样披甲、但未作战的邯郸嘉说道:
“武帝……武帝当年于扬州募兵经过龙亢,夜里兵士作乱,武帝持剑手杀数十人。先帝自幼习武,刀、剑、枪、戟样样精妙,今日我于此处死战,手刃四人,方知武帝创业之艰、先……兄长当年所负之重。”
“战后得归,不但要去祭杨德祖,更要去祭先帝!我欲写文再祭先帝!”
邯郸嘉正色点头:“将军今日死战,无愧曹氏子孙之号!今日战罢,天地之间就再无一人可以指摘将军旧事了。”
“彼处吴贼又来,将军小心!”邯郸嘉朝着侧面袭来的吴军队伍一指。
“无妨。”曹植扶正兜鍪:“今日我必坚守此船,不退半步!”
全琮所部犹如一股激浪涌来,终究还是未能在岸边拍碎礁石,沦为点点银花泄入江水之中,而后不见。
而此时的鹦鹉洲旁,江面之上。
此处水军交战比沔口内晚了些许,但却同样激烈。陆逊三万水军对孙奂部一万五千,先是均势接战、而后迅速占优,等到过了临界点时,一发不可收拾。
孙权左等右等,鲁山城上悬挂着的宽大旗帜依旧不见变化,江上水军交战之处也丝毫没有后方有水军袭来的迹象。种种证据都已表明,全琮和他的两万水军,并没能从沔口中突破而出。
孙奂和鲜于丹几乎败了,若全琮困在汉水中,那几乎等于全败……
水军若败,当丧江夏,江夏既失,江陵、荆南、交州……这些烂地方还能在魏军的兵锋下坚持多久呢?到时这天下虽大,将无他孙仲谋半点去处!他为大吴皇帝,曾统摄西陵至吴郡数千里之疆域,今日竟沦落如此吗?
“张梁,”孙权面色宛如纸灰,心中暗存死志,咬牙低声喝道:“走,出兵,随朕去击陆逊!”
张梁抬眼望了望孙权的面孔,略一思索,复又在甲板上跪了下来,说道:“陛下,方才孙将军、鲜于将军颓势之时就该救的,战局或许还有挽回。现在孙将军座舟旗帜都倒了,鲜于将军座舟被魏船所围,还有魏船朝此处驰来,如何能击?陛下,此时不该打了!”
孙权怒道:‘张梁,方才是你要打,眼下又是你不打,你如何这般畏死?”
张梁连连叩首:“此时去打,无异送死!臣受陛下大恩从一司马渐渐拔擢,臣如何畏死?只是此番一去,不是争胜,而是送死!送死之事,臣领船只去做就好了!”
张梁倒也会劝,继续说道:“陛下不要送死,陛下当去江陵,彼处还有大将军、还有太子!陛下去寻太子,陛下想想太子!”
张梁说罢,连连叩首。
孙权犹豫几瞬,双眼几近赤红。
生死之间绝难抉择,更别说江陵的数万军队尚在、以及他长子孙登尚在!张梁这一劝,却是将孙权从寻死的边缘拉回来了。
有时活着似乎比死了更艰难。
“你欲如何做?”孙权发问。
张梁道:“陛下率四艘艨艟逆江往江陵走,臣率余船阻击,为陛下死在此处就是了!”
孙权重重咬着嘴唇,几乎咬出血来,将张梁兜鍪取下,又将自己镶金的兜鍪给张梁带上,而后转身向后,一句话都没说,下了斗舰,领着亲兵朝着一艘艨艟而去。
张梁高喝一声,拔剑招呼军中诸将,朝着袭往此处的魏船迎击过去。
三十余年来的历程一幕幕在孙权脑中再现,江水向东,艨艟向西,与大江逆行。
百转千回,却最终无言。
在上游渡江而过的一万三千骑军,长途奔袭而来,轻易冲进并夺取了少有防守的全琮水寨,而后从顺着江岸一路向东,包围鲁山城,鲁山城未作抵挡便开城投降,而后抵达沔口处的右岸。
虽然全琮集结精锐朝着曹植船只的决死一冲并未奏效,吴国新封的越王殿下本人也在乱军中战死,但此处的战况依旧艰难,两万吴军不是一时杀得完的。
沔口过于狭窄,西侧的楼船搁浅到几近倾覆的程度。右岸上尽是骑卒、左岸上都是步卒,吴军水军人在船中,一时不欲投降,就算主将已不在,各自仍然依着建制欲要继续突破沔口入江。
眼下局势与方才仿佛,由于没有了统一指挥,甚至更乱了些……
曹睿本人的百里机动虽未对战局派上大用场……但战前谁又知道这些?尽力而为便是。
曹睿策马立在江岸上,犹如对岸的曹真一般,低眉垂目,看着江中乱战的情形。此时已过了中午,沔口之处已经战了许久,人人疲惫,江中又无去处,搏死一般。
“要不要……”曹睿手指江中,扭头看向刘晔,刚要问刘晔要不要自己越过陆逊下令、让曹植放开这部残军入江、由夏侯威部继续剿灭的时候,刘晔却低呼了出来。
“陛下看那边!”刘晔声音高了几度,指着自上游而下,悬着红色大纛的一艘艨艟:“陆伯言胜了!陛下,陆伯言胜了!”
曹睿再不犹豫,手指江中:“传朕口谕,让雍丘王解开缆绳,让吴军残兵过去,由夏侯威部进行歼灭!”
“遵旨。”刘晔拱手应下,连忙说道:“陛下,江中固然紧要,但既然吴军大败,孙权又没有在沔口的迹象,那他必是在鹦鹉洲的吴国水军中!既然战败,孙权贼子定会逆江而逃!”
“陆伯言定派人于水上追了,陆上也当派骑兵去追!”
曹睿定了定神,却没在第一时间答复,而是翻身下马,手握缰绳站在马侧,朝着沔口、汉水和大江,还有却月、鲁山、夏口三城望去。
枕山依水,地理形胜,真是一片好山好水!
“让李铜去。”曹睿说:“让他追孙权,让他自决!”
“是。”刘晔应声,还没来得及再说的时候,曹睿却又开口。
“此处景致极佳,今日又在此处大破吴贼,堪称克定祸乱。”曹睿沉声道:“克定祸乱曰武,刘卿稍后令军中做下准备,明早朕要在此处祭拜武帝!以飨武帝昔年平定天下之志!”
“臣遵旨!”刘晔重重点头。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我不是曹睿,三国:我不是曹睿最新章节,三国:我不是曹睿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我不是曹睿,三国:我不是曹睿最新章节,三国:我不是曹睿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