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见司空。”
“属下拜见司空。”
司马懿乘船从却月城来到鹦鹉洲处,方一下船,码头左近忙碌的官吏们纷纷行礼问候。司马懿夙来沉默庄重,只是略略点头,就朝着码头最南端的楼船处走去。
“见过司空。”司马师见父亲亲至,不由得吃了一惊,连忙行礼。
“不必。”司马懿沉声道:“你与我过来至船舱中。”
“是。”司马师虽不知为何,但还是点头应下。
二人一前一后入了船舱后,各自坐定,司马师这才开口:“父亲怎么从却月城亲至此处了?莫非不放心儿子此番押运粮草?”
司马懿微微摇头:“押运粮草有什么不放心的,江面已靖,陆逊船队早就到了巴丘,你这次去是白捡功劳一般,这等差事给谁都一样。既然为父现在在武汉官位最高,让你去赚些押运的军功,陛下都不会说什么。”
“是。”司马师应了一声:“那除了粮草,还有何事要劳烦父亲亲自来一趟鹦鹉洲?儿子昨晚不是刚见过父亲么?”
司马懿道:“自然是有事情与你。”
此话即出,司马懿从怀中摸出一封文书来,伸手递给了司马师。
司马师一愣,却没在第一时间接过,面上有些许疑惑:“父亲这是……?”
“接着。”司马懿沉声说道:“这是为父给你写的荐书。你此番押运军粮到了军中后,见到黄仆射交差后,让他将此信递给陛下。”
司马师接过信来,一时却有些不知所措:“这……父亲不是素来让儿子积功任官么,怎么今日就突然让陛下给儿子寻官职了?”
司马懿轻叹了一声:“昨日你从府中走后,我将徐宝坚乘夜唤到了府中,与他深谈了许久。”
“礼部徐尚书?”司马师插了句嘴。
“嗯。”司马懿捋须:“我与徐宝坚又重新捋了捋十余日前的封爵之事。他为礼部尚书,许多事情都是他来操办的,他比我想的要细致一些,我正是从徐宝坚的言语中获了启发,故而乘夜写了谏书给你送来。。”
司马师愈加疑惑了:“此话何解?依着儿子看,三位封王之人,该有父亲一个的!父亲这么多年执掌尚书台,处理天下庶务,如何功劳还比不过陆伯言么?”
“话不是这样说的。”司马懿摇头:“三位封王之人,曹子丹为宗室,陆伯言为外戚,董公仁为老臣。三个人三种封法,难以再插进去一位。为父是十位公爵之首,虽说不及王爵,但也荣耀至极了。”
“徐宝坚说,此番封爵并不从积功来算,而是从军功来论。为父、黄公衡、辛佐治、蒋子通是维系后勤之军功,满伯宁、毌丘仲恭是统兵之军功,裴文行、徐元直、刘子扬是筹画之军功,卫公振是安稳后方之军功。”
司马师脸上略有不平:“毌丘俭一介幸进之臣,有何面目与父亲和一众大臣并列?若不是陛下抬举他,他哪里来的领军将军,哪里来的统兵军功?”
“子元说的没错。”司马懿点头:“封王、封公之事并不合旧制,是陛下新设的奖励。既然恩赏皆出于上,赏谁与不赏谁就全看陛下心意了,而不是说谁职位高就必须要赏。陛下令徐元直、裴文行封了公,而作为司徒的陈长文、御史中丞陈季弼二人都没动静,这全是按照陛下心意来的。”
司马师若有所思:“儿子记得陛下初即位之时洛中就有传闻,称陛下素来不喜颍川士人,想来也是因为此故不封陈司徒为公。若要按照制度,只与陈司徒的县侯加封邑即可。”
“嗯。”司马懿捋须:“子元继续。”
司马师略皱眉头:“儿子揣测,陛下既然在封赏公爵上强插了个毌丘俭进去,是不是也不会拒绝臣子们的举荐?”
司马懿点头:“徐宝坚也是这般说的,这等时候该让你立功就要立功,待江陵一下、荆南和交州一定,之后军功就不好得了。如今黄仆射在陛下身侧如泥雕木塑一般,吏部都是听陛下来的。此前扬州蒋子通举荐过武陔任丹阳太守、你任江宁令,却被陛下压下来,令夏侯玄和钟毓补了缺。”
“蒋子通不与为父说,为父是从司马子华处听说的,这是他为了避嫌之举。如今为父举荐你到军中,一而再,陛下定不会驳我这个面子的,你弟子上都任了丹徒令,不差你一人了。若是论能力,你觉得二十四岁子上能做县令吗?”
司马师想了片刻,终于拱手谢过父亲,而后问道:“父亲给儿子举荐了什么位置?”
“让你去曹子丹军中任参军。”司马懿道:“陈季弼的次子陈骞都能在曹子丹幕下做主簿,你又如何做不得参军呢?这不是避嫌的时候,该争功就要争功。”
司马师站起深施一礼:“多谢父亲!”
司马懿轻轻颔首,随即站起身来拂袖向外走去,连半个字都没有多说。
……
西陵城外,诸葛瑾与诸葛亮兄弟二人在城南迎接着孙登一行的到来。
“外臣见过陛下。”诸葛亮微微躬身。
一旁的诸葛瑾则是大礼参拜:“臣诸葛瑾拜见陛下!”
孙登先是微微拱手朝着诸葛亮回礼,而后急忙快步向前将诸葛瑾扶了起来,满脸都是担忧之色:
“朕数月不见大将军,大将军如何清减了许多?”
诸葛瑾垂目答道:“时局令人忧心,臣故而憔悴了些,倒是陛下也有些累了。”
孙登轻叹一声:“大将军在西陵辛苦了,为朕守土一方,若无大将军在此,朕真不知该怎么办了。”
“臣惭愧。”诸葛瑾再度应声。
诸葛亮看着孙登在这里表演,而后轻咳一声:“今日外臣在此见了陛下,此非议事之处,不若请陛下移步到营寨中,外臣与诸葛大将军为陛下陈说军事要务。”
“到何处营寨?”孙登反问。
诸葛亮西陵城外的一处汉军营寨遥遥一指,孙登见了彼处旗帜后当即就冷下了脸:“诸葛丞相不若让朕去成都见刘皇帝来议事好了。”
诸葛亮倒也不恼,只是笑笑。一旁的诸葛瑾打起了圆场:“陛下,就在此处说话吧,臣令人备下营帐与坐席。”
“甚好。”诸葛亮补充道。
孙登也舒了口气:“那好,就在此处。”
西陵郡名义上是吴国土地,此刻倒显得孙登像是客人了一般。如今吴国在西陵没兵,西陵城和左近营寨都是蜀国的,就地议事反倒还避免了尴尬。
“属下拜见司空。”
司马懿乘船从却月城来到鹦鹉洲处,方一下船,码头左近忙碌的官吏们纷纷行礼问候。司马懿夙来沉默庄重,只是略略点头,就朝着码头最南端的楼船处走去。
“见过司空。”司马师见父亲亲至,不由得吃了一惊,连忙行礼。
“不必。”司马懿沉声道:“你与我过来至船舱中。”
“是。”司马师虽不知为何,但还是点头应下。
二人一前一后入了船舱后,各自坐定,司马师这才开口:“父亲怎么从却月城亲至此处了?莫非不放心儿子此番押运粮草?”
司马懿微微摇头:“押运粮草有什么不放心的,江面已靖,陆逊船队早就到了巴丘,你这次去是白捡功劳一般,这等差事给谁都一样。既然为父现在在武汉官位最高,让你去赚些押运的军功,陛下都不会说什么。”
“是。”司马师应了一声:“那除了粮草,还有何事要劳烦父亲亲自来一趟鹦鹉洲?儿子昨晚不是刚见过父亲么?”
司马懿道:“自然是有事情与你。”
此话即出,司马懿从怀中摸出一封文书来,伸手递给了司马师。
司马师一愣,却没在第一时间接过,面上有些许疑惑:“父亲这是……?”
“接着。”司马懿沉声说道:“这是为父给你写的荐书。你此番押运军粮到了军中后,见到黄仆射交差后,让他将此信递给陛下。”
司马师接过信来,一时却有些不知所措:“这……父亲不是素来让儿子积功任官么,怎么今日就突然让陛下给儿子寻官职了?”
司马懿轻叹了一声:“昨日你从府中走后,我将徐宝坚乘夜唤到了府中,与他深谈了许久。”
“礼部徐尚书?”司马师插了句嘴。
“嗯。”司马懿捋须:“我与徐宝坚又重新捋了捋十余日前的封爵之事。他为礼部尚书,许多事情都是他来操办的,他比我想的要细致一些,我正是从徐宝坚的言语中获了启发,故而乘夜写了谏书给你送来。。”
司马师愈加疑惑了:“此话何解?依着儿子看,三位封王之人,该有父亲一个的!父亲这么多年执掌尚书台,处理天下庶务,如何功劳还比不过陆伯言么?”
“话不是这样说的。”司马懿摇头:“三位封王之人,曹子丹为宗室,陆伯言为外戚,董公仁为老臣。三个人三种封法,难以再插进去一位。为父是十位公爵之首,虽说不及王爵,但也荣耀至极了。”
“徐宝坚说,此番封爵并不从积功来算,而是从军功来论。为父、黄公衡、辛佐治、蒋子通是维系后勤之军功,满伯宁、毌丘仲恭是统兵之军功,裴文行、徐元直、刘子扬是筹画之军功,卫公振是安稳后方之军功。”
司马师脸上略有不平:“毌丘俭一介幸进之臣,有何面目与父亲和一众大臣并列?若不是陛下抬举他,他哪里来的领军将军,哪里来的统兵军功?”
“子元说的没错。”司马懿点头:“封王、封公之事并不合旧制,是陛下新设的奖励。既然恩赏皆出于上,赏谁与不赏谁就全看陛下心意了,而不是说谁职位高就必须要赏。陛下令徐元直、裴文行封了公,而作为司徒的陈长文、御史中丞陈季弼二人都没动静,这全是按照陛下心意来的。”
司马师若有所思:“儿子记得陛下初即位之时洛中就有传闻,称陛下素来不喜颍川士人,想来也是因为此故不封陈司徒为公。若要按照制度,只与陈司徒的县侯加封邑即可。”
“嗯。”司马懿捋须:“子元继续。”
司马师略皱眉头:“儿子揣测,陛下既然在封赏公爵上强插了个毌丘俭进去,是不是也不会拒绝臣子们的举荐?”
司马懿点头:“徐宝坚也是这般说的,这等时候该让你立功就要立功,待江陵一下、荆南和交州一定,之后军功就不好得了。如今黄仆射在陛下身侧如泥雕木塑一般,吏部都是听陛下来的。此前扬州蒋子通举荐过武陔任丹阳太守、你任江宁令,却被陛下压下来,令夏侯玄和钟毓补了缺。”
“蒋子通不与为父说,为父是从司马子华处听说的,这是他为了避嫌之举。如今为父举荐你到军中,一而再,陛下定不会驳我这个面子的,你弟子上都任了丹徒令,不差你一人了。若是论能力,你觉得二十四岁子上能做县令吗?”
司马师想了片刻,终于拱手谢过父亲,而后问道:“父亲给儿子举荐了什么位置?”
“让你去曹子丹军中任参军。”司马懿道:“陈季弼的次子陈骞都能在曹子丹幕下做主簿,你又如何做不得参军呢?这不是避嫌的时候,该争功就要争功。”
司马师站起深施一礼:“多谢父亲!”
司马懿轻轻颔首,随即站起身来拂袖向外走去,连半个字都没有多说。
……
西陵城外,诸葛瑾与诸葛亮兄弟二人在城南迎接着孙登一行的到来。
“外臣见过陛下。”诸葛亮微微躬身。
一旁的诸葛瑾则是大礼参拜:“臣诸葛瑾拜见陛下!”
孙登先是微微拱手朝着诸葛亮回礼,而后急忙快步向前将诸葛瑾扶了起来,满脸都是担忧之色:
“朕数月不见大将军,大将军如何清减了许多?”
诸葛瑾垂目答道:“时局令人忧心,臣故而憔悴了些,倒是陛下也有些累了。”
孙登轻叹一声:“大将军在西陵辛苦了,为朕守土一方,若无大将军在此,朕真不知该怎么办了。”
“臣惭愧。”诸葛瑾再度应声。
诸葛亮看着孙登在这里表演,而后轻咳一声:“今日外臣在此见了陛下,此非议事之处,不若请陛下移步到营寨中,外臣与诸葛大将军为陛下陈说军事要务。”
“到何处营寨?”孙登反问。
诸葛亮西陵城外的一处汉军营寨遥遥一指,孙登见了彼处旗帜后当即就冷下了脸:“诸葛丞相不若让朕去成都见刘皇帝来议事好了。”
诸葛亮倒也不恼,只是笑笑。一旁的诸葛瑾打起了圆场:“陛下,就在此处说话吧,臣令人备下营帐与坐席。”
“甚好。”诸葛亮补充道。
孙登也舒了口气:“那好,就在此处。”
西陵郡名义上是吴国土地,此刻倒显得孙登像是客人了一般。如今吴国在西陵没兵,西陵城和左近营寨都是蜀国的,就地议事反倒还避免了尴尬。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我不是曹睿,三国:我不是曹睿最新章节,三国:我不是曹睿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我不是曹睿,三国:我不是曹睿最新章节,三国:我不是曹睿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