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帐匆匆搭好,诸葛亮、孙登、诸葛瑾三人按照主客入坐。
当然,负责指挥此事的杨仪心思细腻,竟将帐中主客位置明显的布置改为了三角形一般,倒是显不出谁是主、谁是客了。
孙登压住了心底的不满,这不是发作的时机和场合,当下万万不能恶了这个唯一的盟友。
“陛下,”诸葛亮刚一开口,就直接的问出了最根本的问题:“外臣所领的汉军一共五万,从巫县到西陵沿途一共驻有一万兵,西陵左近还有四万。”
“不知陛下领了多少兵和民夫来此?”
孙登喉头微动,而后正色答道:“好让诸葛丞相知晓,朕从江陵率四万大军、十万民夫行军十日至此,共计十四万众,大小船只千余艘。”
“四万大军,十万民夫……”诸葛亮轻声重复了一遍,而后又问道:“外臣听诸葛大将军说,陛下现有六万兵在江陵,民夫约有十三、四万之数,剩下的两万兵和三、四万民夫又在何处?”
孙登直接答道:“乐乡处留了五千水军,枝江处留了一万兵留守……”
“江陵呢?”诸葛亮追问。
孙登微有不快,可还是耐着性子答道:“步司空在江陵统筹后事。”
“不知陛下是令步子山稍晚些来,还是让其在江陵随机应变?”诸葛亮再度追问。
孙登咬了咬嘴唇,勉力答道:“朕令步司空相机行事。”
“外臣明白了。”诸葛亮颔首几下,而后捋须不言。
与孙登这种年轻人交流,远比当年见孙权的时候简单的多。只是寥寥几语,诸葛亮就已经证实了此前的许多猜想,以及对孙登当下的操作有了明确的了解。
很明显,吴国内部的形势严峻到了极点,甚至已经崩溃,不然孙登不会执意将原本只需要走五天的路程延长到了十多日,并将十万民夫一并带来。这千余艘船上装的东西,想来定是江陵全部库存的粮草军资积蓄,也就是吴国最后的家底。
最为微妙的是步骘的安排。
孙登让步骘领五千人在江陵,而又没明说让步骘坚守,而是相机行事……这再容易理解不过了,定是步骘不愿意让孙登背上丢弃江陵的黑锅,自己替孙登承担了过来。所谓相机行事,遇事可以自决,那弃了江陵就是步骘的责任了。
从这件事情也能看出来孙登这个青年皇帝的意志来。想要做事,却不愿担责,心下畏惧而多求。这与此前孙登不顾大局只为自己称帝的事情完全符合了起来。
诸葛瑾打起了圆场:“诸葛丞相,还请与陛下说一说军事上的安排吧。”
孙登也接话道:“有劳诸葛丞相说一说军事上的安排,以及应当如何用兵。”
诸葛亮却显得有些淡然:“陛下,诸葛大将军,此处我等将其唤为夷陵,吴人将其唤为西陵。此处山川、地形、险要、气候,不用我说,陛下和诸葛大将军应都是明白的。”
孙登、诸葛瑾二人齐齐颔首。
如何能不明白?
昔日刘备率蜀军五万余从益州远来至此,陆逊率吴军五万与刘备相争,最后以蜀军的大败作为结果,几乎将蜀汉的家底打空,许多中坚将领和多年老兵都丧于陆逊之手。
这不是什么寻常的招募的军队,而是刘备数十年来作为家底纵横南北、是字面意义上身经百战的军队,是能在汉中战胜夏侯渊、逼退曹操的军队!
可话说回来……
如今刘备早已不在,这五万汉军是诸葛亮一手重新训练的军队。陆逊也从吴国一方归到了魏国一方,与孙氏彻底决裂。
这是全天下最顶级的物是人非。
诸葛亮缓缓说道:“紧要之处,唯有四地。”
“其一是西陵城。”
“西陵城最为紧要,由本相令护军将军费祎领兵一万驻守,遮护汉军后翼,不知陛下可有异议?”
说罢,诸葛亮看向了孙登。
孙登摇头:“还请诸葛丞相一并说完,说完后朕再与诸葛丞相论其他。”
“也好。”诸葛亮点头,继续说道:“其二是夷道城。夷道城是昔日孙桓所守之处,离西陵远甚。本相以为当令吴国步子山领一万人守在夷道,非天塌地陷不能移。”
诸葛瑾也喉头微动:“诸葛丞相继续说吧。”
“其三,是故城洲。”诸葛亮继续说道:“所谓故城洲,乃是西陵城西之大沙洲。每年夏季八月,江水涨溢,江水将故城洲与西陵隔开,八月之后,故城洲就又会与西陵连在一起。”
“为防止魏国水军攻下故城洲,我意当以一万步卒守备故城洲。数月以来,本相已经在故城洲上搭建营垒、设置防御,可挡两万水军来攻。”
“本相以为,当请陛下领一万军队亲自驻守于故城洲上。一如步子山在夷道之例,无论如何请陛下守住故城洲,以免局势崩塌!”
孙登脸色已经难看到了极点,可还是努力说道:“请诸葛丞相继续说吧。”
诸葛亮毫不客气,继续说道:“第四处就是从夷道、猇亭到西陵的近百里地域。务必在此凭借山川地形阻碍魏军来攻,地域广阔,非大兵而不得行!”
“请陛下与本相四万兵,加上我汉军余下的三万军队,合计七万大军,由本相居中指挥、统一调度,从而击退魏军来犯!”
听到此处,孙登再也抑制不住,霍然站起,眉头紧皱的出声质问:
“诸葛丞相,吴、汉互为盟友,可诸葛丞相似乎并没把朕当成盟友。西陵一郡本是大吴之地,西陵城尊驾让费祎来守,远离西陵的夷道却让步子山来守,更是让朕去守什么故城洲!”
“这是友军吗?这是将朕的军队全都侵吞了去!”
诸葛瑾两面不好做,低头不言。
诸葛亮肃然整了整衣领,同样站起,凛然问道:“陛下可知西陵山川如何、地理如何、何处可以藏兵、何处可以坚守、何处适合纵火、何处适合野战、何处适合筑垒、何处适合进退?”
“陛下会领兵么?能打得过曹真么?”
孙登哑口无言。
“本相可以。”诸葛亮姿态昂然,继续说道:“自从夷陵一战之后,十余年间,本相对夷陵战事研究过何止百遍!既然陛下不欲再败于夷陵,除了将军队与我指挥,再无他法!”
“若陛下不愿,我将即刻退军!”
当然,负责指挥此事的杨仪心思细腻,竟将帐中主客位置明显的布置改为了三角形一般,倒是显不出谁是主、谁是客了。
孙登压住了心底的不满,这不是发作的时机和场合,当下万万不能恶了这个唯一的盟友。
“陛下,”诸葛亮刚一开口,就直接的问出了最根本的问题:“外臣所领的汉军一共五万,从巫县到西陵沿途一共驻有一万兵,西陵左近还有四万。”
“不知陛下领了多少兵和民夫来此?”
孙登喉头微动,而后正色答道:“好让诸葛丞相知晓,朕从江陵率四万大军、十万民夫行军十日至此,共计十四万众,大小船只千余艘。”
“四万大军,十万民夫……”诸葛亮轻声重复了一遍,而后又问道:“外臣听诸葛大将军说,陛下现有六万兵在江陵,民夫约有十三、四万之数,剩下的两万兵和三、四万民夫又在何处?”
孙登直接答道:“乐乡处留了五千水军,枝江处留了一万兵留守……”
“江陵呢?”诸葛亮追问。
孙登微有不快,可还是耐着性子答道:“步司空在江陵统筹后事。”
“不知陛下是令步子山稍晚些来,还是让其在江陵随机应变?”诸葛亮再度追问。
孙登咬了咬嘴唇,勉力答道:“朕令步司空相机行事。”
“外臣明白了。”诸葛亮颔首几下,而后捋须不言。
与孙登这种年轻人交流,远比当年见孙权的时候简单的多。只是寥寥几语,诸葛亮就已经证实了此前的许多猜想,以及对孙登当下的操作有了明确的了解。
很明显,吴国内部的形势严峻到了极点,甚至已经崩溃,不然孙登不会执意将原本只需要走五天的路程延长到了十多日,并将十万民夫一并带来。这千余艘船上装的东西,想来定是江陵全部库存的粮草军资积蓄,也就是吴国最后的家底。
最为微妙的是步骘的安排。
孙登让步骘领五千人在江陵,而又没明说让步骘坚守,而是相机行事……这再容易理解不过了,定是步骘不愿意让孙登背上丢弃江陵的黑锅,自己替孙登承担了过来。所谓相机行事,遇事可以自决,那弃了江陵就是步骘的责任了。
从这件事情也能看出来孙登这个青年皇帝的意志来。想要做事,却不愿担责,心下畏惧而多求。这与此前孙登不顾大局只为自己称帝的事情完全符合了起来。
诸葛瑾打起了圆场:“诸葛丞相,还请与陛下说一说军事上的安排吧。”
孙登也接话道:“有劳诸葛丞相说一说军事上的安排,以及应当如何用兵。”
诸葛亮却显得有些淡然:“陛下,诸葛大将军,此处我等将其唤为夷陵,吴人将其唤为西陵。此处山川、地形、险要、气候,不用我说,陛下和诸葛大将军应都是明白的。”
孙登、诸葛瑾二人齐齐颔首。
如何能不明白?
昔日刘备率蜀军五万余从益州远来至此,陆逊率吴军五万与刘备相争,最后以蜀军的大败作为结果,几乎将蜀汉的家底打空,许多中坚将领和多年老兵都丧于陆逊之手。
这不是什么寻常的招募的军队,而是刘备数十年来作为家底纵横南北、是字面意义上身经百战的军队,是能在汉中战胜夏侯渊、逼退曹操的军队!
可话说回来……
如今刘备早已不在,这五万汉军是诸葛亮一手重新训练的军队。陆逊也从吴国一方归到了魏国一方,与孙氏彻底决裂。
这是全天下最顶级的物是人非。
诸葛亮缓缓说道:“紧要之处,唯有四地。”
“其一是西陵城。”
“西陵城最为紧要,由本相令护军将军费祎领兵一万驻守,遮护汉军后翼,不知陛下可有异议?”
说罢,诸葛亮看向了孙登。
孙登摇头:“还请诸葛丞相一并说完,说完后朕再与诸葛丞相论其他。”
“也好。”诸葛亮点头,继续说道:“其二是夷道城。夷道城是昔日孙桓所守之处,离西陵远甚。本相以为当令吴国步子山领一万人守在夷道,非天塌地陷不能移。”
诸葛瑾也喉头微动:“诸葛丞相继续说吧。”
“其三,是故城洲。”诸葛亮继续说道:“所谓故城洲,乃是西陵城西之大沙洲。每年夏季八月,江水涨溢,江水将故城洲与西陵隔开,八月之后,故城洲就又会与西陵连在一起。”
“为防止魏国水军攻下故城洲,我意当以一万步卒守备故城洲。数月以来,本相已经在故城洲上搭建营垒、设置防御,可挡两万水军来攻。”
“本相以为,当请陛下领一万军队亲自驻守于故城洲上。一如步子山在夷道之例,无论如何请陛下守住故城洲,以免局势崩塌!”
孙登脸色已经难看到了极点,可还是努力说道:“请诸葛丞相继续说吧。”
诸葛亮毫不客气,继续说道:“第四处就是从夷道、猇亭到西陵的近百里地域。务必在此凭借山川地形阻碍魏军来攻,地域广阔,非大兵而不得行!”
“请陛下与本相四万兵,加上我汉军余下的三万军队,合计七万大军,由本相居中指挥、统一调度,从而击退魏军来犯!”
听到此处,孙登再也抑制不住,霍然站起,眉头紧皱的出声质问:
“诸葛丞相,吴、汉互为盟友,可诸葛丞相似乎并没把朕当成盟友。西陵一郡本是大吴之地,西陵城尊驾让费祎来守,远离西陵的夷道却让步子山来守,更是让朕去守什么故城洲!”
“这是友军吗?这是将朕的军队全都侵吞了去!”
诸葛瑾两面不好做,低头不言。
诸葛亮肃然整了整衣领,同样站起,凛然问道:“陛下可知西陵山川如何、地理如何、何处可以藏兵、何处可以坚守、何处适合纵火、何处适合野战、何处适合筑垒、何处适合进退?”
“陛下会领兵么?能打得过曹真么?”
孙登哑口无言。
“本相可以。”诸葛亮姿态昂然,继续说道:“自从夷陵一战之后,十余年间,本相对夷陵战事研究过何止百遍!既然陛下不欲再败于夷陵,除了将军队与我指挥,再无他法!”
“若陛下不愿,我将即刻退军!”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我不是曹睿,三国:我不是曹睿最新章节,三国:我不是曹睿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我不是曹睿,三国:我不是曹睿最新章节,三国:我不是曹睿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