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这个病是原因不明的下呼吸道的弥漫性炎症性疾病,西医里面简称IPF,在西医里面属于是世界性的疑难绝症之一。
这种病在全球临床统计,患病人员大概十万人里有两个人左右,发病年龄多为通常都在40-50岁,男性稍多于女性。
和狂犬病一样,西医认为这种病一发病就是不可逆,除非是做肺移植手术,并且就算是换了肺存活时间也不会太长,有可能还是走不出医院。
一般从发病到死亡大概就是两到四年的时间。
在方言治疗前,西医一直将其认定为无法治疗的疾病。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和肺间质纤维化其实是不一样的,后者是可以找到原因的,前者是找不到明确病因的。
就像是周兆琴那个病一样,她就是去旅游的时候吃了当地的减肥药,然后拉肚子过后就开始患病了,按照西医的检查来说,两者根本没有任何联系,所以就不确定到底是什么导致的她发病。
这个就叫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一般来说这个病最开始的时候是很难察觉的,很容易被诊断成慢性支气管炎,今天来的这个人就是早期,并且已经在国外确诊。
这就有点东西了,至少证明他找医院应该是找对了。
要不然等他确诊的时候,基本上就已经和周兆琴一样,心衰,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肺功能丧失,合并肺心病。
下上次方言治疗周兆琴的时候,急救用的是破格救心汤,然后调理用的瓜蒌薤白半夏汤,丹参饮,随病人症状加减,气候又多次调整方子,并在周兆琴出院前加入了培元固本散变方长期服用,去香江后,方言又加了旋覆代赭汤的变方给她服用,整个治疗过程调整多次,国外那些人想要的就是他的治疗方法,但这里面太复杂了,哪是那么容易被他们学走的。
即将来的这位,是比较罕见的早期患者,按照道理来说治疗起来应该会比晚期的周兆琴容易,但是还没见到人,这事儿就说不清楚。
现在所有的消息就只是通过廖主任转述过来的,情报其实非常少,方言甚至不知道这位到底多大岁数。
只是知道是个男人。
为了接待这个人,方言当天下午就在医院里准备起来了。
准备房间,准备可能会用到的药,同时安排专门给他护理的护士组。
从香江四点半开始飞京城,按照这会儿飞机的能力,大概需要三个小时四十分钟左右才能到京城上空,如果再稍微因为天气耽搁一会儿,就更久一些。
然后再从首都机场下飞机,坐专车到协和来,大概也需要一个多小时,差不多就要晚上九点到十点的样子才到。
也就是今天又是个加班的日子。
不过在来之前,方言还可以在家里吃个晚饭。
一点都不慌。
甚至下午下班后,方言还把陆忘忧这小丫头接了过来。
明天她就放国庆节了,到时候她还要和父母去动物园,今天就先接过来和爷爷陆东华聚一聚。
随便一起吃个饭,晚点还可以给她送回去,反正也没多远。
陆忘忧也是好久没有到方言这边来了,现在孩子上小学了,一来就先对着一众人展示了一次背课文绝活。
把最近学的一些课文全都给背诵了出来。
然后又写了一些字,一众人都在夸孩子能干,只有陆东华认为陆忘忧应该跳级,这些东西对她明显没啥压力。
应该学点更难的。
毕竟他早先教陆忘忧背的那些东西,已经打好了基础,现在小学一年级的这些太小儿科了。
不过这事儿还得人家爸妈同意,方言也不好掺和,倒是想着如果正义明年上小学的时候感觉一年级的太简单,倒是可以让他跳个级。
等到吃完了晚饭后,方言还把陆忘忧用车送了回去。
回到家里已经是八点了,现在估计病人的飞机已经要到京城附近了。
方言和家里说了一声,然后就去协和了,这次陆东华和安东也跟在一起,赵正义小朋友本来也想一起去的,不过这种场合小孩子在不太合适。
方言让他在家里看电视,回头再给他讲解。
到了医院后,院长崔静怡,负责值班的副院长林奇,已经在住院部大厅等着了,这次来的人不光是方言一个人的事儿,他们也是相当重视。
今天就在这里准备迎接病人,方言以为他们知道病人的一些情况,结果他们也是知之甚少,和方言了解的情况差不多。
也不知道保密性搞得这么好,到底是个啥人。
接下来众人就在住院部一楼大堂这里等了起来,刚过了几分钟,中医住院部就下来人了,值班的护士对着方言说道:
“方主任,廖主任在机场来电话了,飞机落地了,他们接上人就过来。”
方言听到后说道:
“好,知道了。”
接着众人就开始等待,过了一个小时的样子,车队就到了。
都是红旗轿车,廖主任最先下来,快步走到方言等人面前:“患者情况还算稳定,就在后面。”
话音刚落,后面下来一群穿着白大褂的随行人员,他们小心翼翼地从车里搬下来一个中年男人,男人看着五十岁上下,身形偏瘦,穿着宽松的外套,手里紧紧攥着一个便携式氧气袋,脸色带着淡淡的苍白,呼吸比常人稍显急促,被众人放在了轮椅上。
“这位是马国梁先生,三个月前在国外确诊的早期IPF。”廖主任侧身介绍,又指了指男人身边的白大褂医生,“这是他的随行医生,带了完整的检查报告。”
医生连忙递上一迭厚厚的病历,用流利的中文说:“马先生在三个月前刺激性干咳两周,然后发烧,在德国医院检查是慢性支气管炎,并右下肺支气管周围炎。”
“当时用用抗生素及化痰止咳药物、超声雾化吸入等治疗,体温虽下降,但干咳症仍未得到控制,并出现气急、剧烈频咳、痰黏咳吐不爽,指趾紫绀,血气分析示动脉血氧分压较低,胸片示两肺感染继续加重,经专家会诊为性肺间质炎,并有肺间质纤维化、呼吸衰竭。”
“然后做了气管切开术,并应用呼吸机,以抗生素与大剂量激素治疗,鼻饲进食,在治疗后出现好转,目前能吸氧的情况下呼吸,但是肺部情况依旧在持续恶化。”
方言一怔,看向廖主任:
“咋和之前说的不一样啊?”
廖主任说道:
“马先生在德国治疗时,病情突然加重过一次,才做的气管切开和呼吸机支持,现在虽然撤了呼吸机,但肺功能比最初确诊时差了不少,说是‘早期’,其实已经接近中期了。”
方言皱了皱眉,接过随行医生递来的最新检查报告,快速扫过关键数据:动脉血氧分压65mmHg(正常应≥80mmHg),胸部CT显示双肺外周网格影比三个月前范围扩大,还出现了少量磨玻璃影。他抬头看向轮椅上的马国梁,对方正捂着胸口轻轻咳嗽,指端确实泛着淡淡的紫绀,这是缺氧的明显信号。
方言对着他们说道:
“之前说的‘早期’,是指没出现呼吸衰竭前的阶段,现在已经有过呼吸衰竭史,肺间质纤维化的程度比预想的重。”
“是。”随行的医生点头说道。
他对着方言说道:
“听说您治疗过危重晚期,我们相信方大夫肯定有办法解决问题的。”
方言看了看这位随行大夫,又看了看廖主任。
不知道这位到底是什么情况,接下来治疗他也要参与?
刚要问廖主任的时候,马先生的家人也来了,廖主任赶紧和他们打招呼,又是一家人过来治病的。
这在治病前肯定是要先说清楚的,方言当着大家朗声说道:
“我们接手马先生后,接下来的治疗涉及秘方,这位先生也要一起参与?”
这话一出,众人都看了过来,那位随行医生说道:
“我只是负责护送和交接病历,后续治疗全听方大夫安排,这就不打扰了。”
“行,人我接手了,您辛苦了。”方言对着他说道。
廖主任那边听到后,也说道: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是涉密的,所以实在不好意思,接下来的治疗都交给我们国内的中医团队吧。”
这时候的患者家属,也就是患者妻子也走了过来,
她手里还攥着一个布包,脸上满是焦急又带着期盼:
“方大夫,可算见到您了!在德国的时候,医生说这病没法治,只能等着……后来我们打听到您治好过和他一样的病,我们立马就往回赶,您可一定要救救他啊!”
方言点点头说道:
“事不宜迟,我们上楼吧。”
接着就让人往楼上送,虽然现在马先生的情况比自己想的要复杂一些,但是方言认为自己应该还是能够搞定的。
和之前预想的不一样,所以方言上楼和把马先生安排到了病房里,立马就屏退了他家带过来的医疗团队的工作人员。
那群白大褂跟着他们一起从德国回来,应该花了不少钱。
方言检查马先生,发现他神志清醒,喘促不宁,胸腹部潮润微汗。
“马先生,你现在觉得胸口是闷得慌,还是疼?”方言一边问,一边示意安东记录。
马国梁喘着气回答:“闷……像压了块石头,咳的时候会稍微松点,但痰咳不出来,黏在嗓子里。”他说着,又忍不住咳了两声,咳完后胸口起伏更明显,指端的紫绀也深了几分。
方言伸手掀开他的衣领,查看颈部皮肤:“有没有觉得口干?想喝水吗?”
“口干,尤其早上起来,喝多少水都不解渴。”马国梁一边喘息一边点头,“德国医生说我是缺水,可越喝越觉得胸口胀。”
方言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手电筒,对着他说道:
“张嘴吐舌头。”
马国梁照做。
方言照了照马国梁的舌苔,舌头质地暗紫色,苔总部灰黑,舌面还覆着一层薄薄的黏腻物。
他放下手电筒,来到马国梁后面,对着他说道:
“你别动,我让你吸气你就吸气。”
马国梁点头。
然后就看到方言俯身贴在他的后背。
“吸气!”方言说道。
他这是在后背听肺音。
睡着马国梁呼吸的时候,双肺底能听到明显的“啰音”,且吸气末的啰音更清晰,这是肺间质纤维化导致肺泡弹性减退的特征性体征。
方言对着他问道:
“你在德国用激素的时候,有没有觉得胃口变好,但力气没跟上?”
马国梁愣了愣,随即点头,一边喘息一边说道:“对!吃得多,但走两步就喘,身上还总出虚汗,晚上醒了枕头都是湿的。”
接着方言开始给他诊脉。
左右手诊脉完毕后,确认脉弦滑数。
“今年多少岁了?”方言对着他问道。
马国梁咳嗽两声后才回应道:
“五十二。”
方言问道:
“在发病之前做过什么事?”
“没做什么吧?就是和之前的生活一样。”马先生在问多了后,他明显有点难顶了,皱起眉头说道。
说着还看了一眼自己的妻子。
后者也点点头。
方言问道:
“那这个慢性支气管炎是什么时候患上的?”
马国梁听到“慢性支气管炎”的问题,眉头皱得更紧,想了好一会儿才缓缓开口:
“大概……三四年前吧?那时候总在冬天咳嗽,一咳就持续个把月,去医院查,医生说是慢性支气管炎,开了些止咳药,吃了就好点,来年冬天又犯,我也没当回事。”
他妻子在旁边补充:“可不是嘛!那时候他总说冬天咳嗽正常,烟酒也没断,我让他去大医院好好查,他总拖着,直到这次咳得喘不上气,才知道问题这么严重。”
方言点点头,然后继续问道:
“您在德国发病之前,除了烟酒是否有长期接触过特殊粉尘、化学物质,就比如石棉、金属粉尘、农药、发霉环境或饲养鸟类宠物这些?”
马先生,深吸了几口气说道:
“没有没有,我们生意不涉及这些,你问的这些德国的医生也问过,他们就是想找到原因,但是也没找到。”
方言点点头,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就是找不到原因。
不过他还是继续问道:
“您家族中是否有亲属患过类似的肺部疾病或风湿免疫性疾病?”
“没有……吧?”马先生不太确定的说道。
然后他又肯定的说道:
“应该没有!”
马太太对着方言说道:
“方大夫,我们家老马状态不好,您问题要不直接问我吧,我也知道不少的。”
方言摆摆手说道:
“差不多了,我先看看他之前的治病记录。”
说着方言翻开刚才那个医生给他的治病记录,上面有马先生用药的情况,只不过不是中文,马太太看到后,对着方言说道:
“要不我们把跟着来的医生叫来,让他来翻译翻译。”
方言摆摆手说道:
“没事儿我看得懂。”
马先生和他太太听到方言这话有些意外。
不过这会儿方言已经快速翻阅着马国梁在德国的用药记录了,上面清晰标注着抗生素、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及呼吸机支持的具体时间和剂量,确实没有任何与“明确致病因素”相关的记录。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确定了。
过了一会儿,方言放下手里记录,然后对着马先生说道:
“我先去开药,半个小时后药就会送过来。”
顺便方言还让护士给他换上医院的氧气。
马先生吸上氧气后,躺在床上脸色逐渐好了不少。
方言这会儿已经来到外边,这会儿外头的廖主任还有医院的领导都在这里等着他了。
“怎么样?有办法治疗不?”廖主任开门见山的问道。
方言点头说道:
“有,虽然呼吸必须吸氧,但是比周兆琴当时的情况好多了。”
方言走到廖主任和医院领导面前,手里还拿着马国梁的病历,语气沉稳地开始分析:“从刚才的检查和病史来看,马国梁的情况可以总结为‘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核心病机是气阴两虚夹痰浊血瘀,肺络阻滞。”
“马先生今年52岁,本身肾气渐虚,加上之前在德国用大剂量激素、气管切开和呼吸机支持,耗伤了大量气阴,现在他稍动就喘、胸腹部出虚汗,是气虚不能固摄的表现;口干不解渴、舌红少苔,是阴虚津亏的症状;脉弦滑数里透着无力,说明虚证已经影响到了脏腑功能,这是“本虚”的核心。”
“他胸口闷得像压石头、痰黏咳不出来,舌面有黏腻物,双肺底能听到吸气末啰音,这些都是痰浊堵在肺里的信号;舌头暗紫色、之前有呼吸衰竭史,说明血瘀已经阻滞了肺络,痰和瘀缠在一起,导致肺的通气功能越来越差,这是“标实”的关键。”
“周兆琴来的时候已经是心衰、呼吸衰竭合并肺心病,属于‘虚极生危’;而马国梁虽然接近中期,但没有这些严重并发症,只是‘虚中夹实’,只要先稳住正气,再慢慢祛邪,就能控制住病情。”
“德国医生查遍了粉尘、化学物质接触史,家族也没有相关病史,排除了所有明确诱因,这就确定是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不用纠结‘针对病因’,只需专注调理肺肾、修复肺损伤,方向更明确。”
“我今晚打算先用‘扶正祛邪、化痰通络’的法子来治疗,观察下他的反应。”
这里的领导都不是中医,他们也听的一知半解,能够听懂的只有安东和陆东华,廖主任对着方言问道:
“所以治疗办法和之前治疗周兆琴不一样?”
方言点了点头:
“确实有区别。”
他先从周兆琴的情况切入:“周兆琴来的时候已经是晚期危重状态,心衰、呼吸衰竭、肺心病全占了,相当于‘正气已经快扛不住了’,所以第一步必须先‘救急’。当时用‘破格救心汤’,就是用大剂量温阳补气的药,先把她快散掉的‘元气’稳住,保住命再说;等病情稍微稳定,才用‘瓜蒌薤白半夏汤’‘丹参饮’这些调气血、通胸阳,最后加‘培元固本散’慢慢补底子。整个过程是‘先救命,再调理’,重点在‘急则治标’。”
接着话锋转向马国梁:“但马先生不一样,他现在是接近中期,没有危重并发症虽然要吸氧,但心、肾这些脏腑还没被严重拖累,‘正气还能扛住’,不用先‘救命’。所以他的治疗不用上猛药救急,而是‘扶正和祛邪同时来’:一方面用黄芪、太子参、麦冬补他耗掉的气阴,稳住正气;另一方面用浙贝母、地龙、当归化痰、通络、散瘀,把堵在肺里的‘邪气’慢慢清掉。”
“后续再根据情况加补肾的药,比如菟丝子,帮他固住‘纳气’的功能。整个思路是‘标本兼顾’,重点在‘缓则治本’。”
他怕领导们还是不懂,又举了个简单的例子:
“就像房子漏水,周兆琴家是‘屋顶快塌了’,得先找东西顶住屋顶,再慢慢修漏水的地方;马国梁家是‘屋顶没塌,但墙缝里渗水、有霉斑’,不用先顶屋顶,而是一边补墙缝,一边给屋顶加固,慢慢来更稳妥。”
这时候方言又补充道:
“还有个关键区别是‘邪气’不一样。周兆琴晚期有‘阳虚水泛’的问题,身体里有‘水湿’这种邪;马国梁主要是‘痰浊血瘀’,邪气得性质更‘黏滞’,所以用药也不一样,周兆琴要温阳利水,马国梁要化痰通络,不能用一套方子。”
廖主任听完,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
他说道:
“那你开方子吧,对了,直接去中药房开,现在保密工作做好。”
方言点了点头,确实应该保密才行。
他直接带着安东和师父陆东华往中药房而去。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
这种病在全球临床统计,患病人员大概十万人里有两个人左右,发病年龄多为通常都在40-50岁,男性稍多于女性。
和狂犬病一样,西医认为这种病一发病就是不可逆,除非是做肺移植手术,并且就算是换了肺存活时间也不会太长,有可能还是走不出医院。
一般从发病到死亡大概就是两到四年的时间。
在方言治疗前,西医一直将其认定为无法治疗的疾病。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和肺间质纤维化其实是不一样的,后者是可以找到原因的,前者是找不到明确病因的。
就像是周兆琴那个病一样,她就是去旅游的时候吃了当地的减肥药,然后拉肚子过后就开始患病了,按照西医的检查来说,两者根本没有任何联系,所以就不确定到底是什么导致的她发病。
这个就叫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一般来说这个病最开始的时候是很难察觉的,很容易被诊断成慢性支气管炎,今天来的这个人就是早期,并且已经在国外确诊。
这就有点东西了,至少证明他找医院应该是找对了。
要不然等他确诊的时候,基本上就已经和周兆琴一样,心衰,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肺功能丧失,合并肺心病。
下上次方言治疗周兆琴的时候,急救用的是破格救心汤,然后调理用的瓜蒌薤白半夏汤,丹参饮,随病人症状加减,气候又多次调整方子,并在周兆琴出院前加入了培元固本散变方长期服用,去香江后,方言又加了旋覆代赭汤的变方给她服用,整个治疗过程调整多次,国外那些人想要的就是他的治疗方法,但这里面太复杂了,哪是那么容易被他们学走的。
即将来的这位,是比较罕见的早期患者,按照道理来说治疗起来应该会比晚期的周兆琴容易,但是还没见到人,这事儿就说不清楚。
现在所有的消息就只是通过廖主任转述过来的,情报其实非常少,方言甚至不知道这位到底多大岁数。
只是知道是个男人。
为了接待这个人,方言当天下午就在医院里准备起来了。
准备房间,准备可能会用到的药,同时安排专门给他护理的护士组。
从香江四点半开始飞京城,按照这会儿飞机的能力,大概需要三个小时四十分钟左右才能到京城上空,如果再稍微因为天气耽搁一会儿,就更久一些。
然后再从首都机场下飞机,坐专车到协和来,大概也需要一个多小时,差不多就要晚上九点到十点的样子才到。
也就是今天又是个加班的日子。
不过在来之前,方言还可以在家里吃个晚饭。
一点都不慌。
甚至下午下班后,方言还把陆忘忧这小丫头接了过来。
明天她就放国庆节了,到时候她还要和父母去动物园,今天就先接过来和爷爷陆东华聚一聚。
随便一起吃个饭,晚点还可以给她送回去,反正也没多远。
陆忘忧也是好久没有到方言这边来了,现在孩子上小学了,一来就先对着一众人展示了一次背课文绝活。
把最近学的一些课文全都给背诵了出来。
然后又写了一些字,一众人都在夸孩子能干,只有陆东华认为陆忘忧应该跳级,这些东西对她明显没啥压力。
应该学点更难的。
毕竟他早先教陆忘忧背的那些东西,已经打好了基础,现在小学一年级的这些太小儿科了。
不过这事儿还得人家爸妈同意,方言也不好掺和,倒是想着如果正义明年上小学的时候感觉一年级的太简单,倒是可以让他跳个级。
等到吃完了晚饭后,方言还把陆忘忧用车送了回去。
回到家里已经是八点了,现在估计病人的飞机已经要到京城附近了。
方言和家里说了一声,然后就去协和了,这次陆东华和安东也跟在一起,赵正义小朋友本来也想一起去的,不过这种场合小孩子在不太合适。
方言让他在家里看电视,回头再给他讲解。
到了医院后,院长崔静怡,负责值班的副院长林奇,已经在住院部大厅等着了,这次来的人不光是方言一个人的事儿,他们也是相当重视。
今天就在这里准备迎接病人,方言以为他们知道病人的一些情况,结果他们也是知之甚少,和方言了解的情况差不多。
也不知道保密性搞得这么好,到底是个啥人。
接下来众人就在住院部一楼大堂这里等了起来,刚过了几分钟,中医住院部就下来人了,值班的护士对着方言说道:
“方主任,廖主任在机场来电话了,飞机落地了,他们接上人就过来。”
方言听到后说道:
“好,知道了。”
接着众人就开始等待,过了一个小时的样子,车队就到了。
都是红旗轿车,廖主任最先下来,快步走到方言等人面前:“患者情况还算稳定,就在后面。”
话音刚落,后面下来一群穿着白大褂的随行人员,他们小心翼翼地从车里搬下来一个中年男人,男人看着五十岁上下,身形偏瘦,穿着宽松的外套,手里紧紧攥着一个便携式氧气袋,脸色带着淡淡的苍白,呼吸比常人稍显急促,被众人放在了轮椅上。
“这位是马国梁先生,三个月前在国外确诊的早期IPF。”廖主任侧身介绍,又指了指男人身边的白大褂医生,“这是他的随行医生,带了完整的检查报告。”
医生连忙递上一迭厚厚的病历,用流利的中文说:“马先生在三个月前刺激性干咳两周,然后发烧,在德国医院检查是慢性支气管炎,并右下肺支气管周围炎。”
“当时用用抗生素及化痰止咳药物、超声雾化吸入等治疗,体温虽下降,但干咳症仍未得到控制,并出现气急、剧烈频咳、痰黏咳吐不爽,指趾紫绀,血气分析示动脉血氧分压较低,胸片示两肺感染继续加重,经专家会诊为性肺间质炎,并有肺间质纤维化、呼吸衰竭。”
“然后做了气管切开术,并应用呼吸机,以抗生素与大剂量激素治疗,鼻饲进食,在治疗后出现好转,目前能吸氧的情况下呼吸,但是肺部情况依旧在持续恶化。”
方言一怔,看向廖主任:
“咋和之前说的不一样啊?”
廖主任说道:
“马先生在德国治疗时,病情突然加重过一次,才做的气管切开和呼吸机支持,现在虽然撤了呼吸机,但肺功能比最初确诊时差了不少,说是‘早期’,其实已经接近中期了。”
方言皱了皱眉,接过随行医生递来的最新检查报告,快速扫过关键数据:动脉血氧分压65mmHg(正常应≥80mmHg),胸部CT显示双肺外周网格影比三个月前范围扩大,还出现了少量磨玻璃影。他抬头看向轮椅上的马国梁,对方正捂着胸口轻轻咳嗽,指端确实泛着淡淡的紫绀,这是缺氧的明显信号。
方言对着他们说道:
“之前说的‘早期’,是指没出现呼吸衰竭前的阶段,现在已经有过呼吸衰竭史,肺间质纤维化的程度比预想的重。”
“是。”随行的医生点头说道。
他对着方言说道:
“听说您治疗过危重晚期,我们相信方大夫肯定有办法解决问题的。”
方言看了看这位随行大夫,又看了看廖主任。
不知道这位到底是什么情况,接下来治疗他也要参与?
刚要问廖主任的时候,马先生的家人也来了,廖主任赶紧和他们打招呼,又是一家人过来治病的。
这在治病前肯定是要先说清楚的,方言当着大家朗声说道:
“我们接手马先生后,接下来的治疗涉及秘方,这位先生也要一起参与?”
这话一出,众人都看了过来,那位随行医生说道:
“我只是负责护送和交接病历,后续治疗全听方大夫安排,这就不打扰了。”
“行,人我接手了,您辛苦了。”方言对着他说道。
廖主任那边听到后,也说道: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是涉密的,所以实在不好意思,接下来的治疗都交给我们国内的中医团队吧。”
这时候的患者家属,也就是患者妻子也走了过来,
她手里还攥着一个布包,脸上满是焦急又带着期盼:
“方大夫,可算见到您了!在德国的时候,医生说这病没法治,只能等着……后来我们打听到您治好过和他一样的病,我们立马就往回赶,您可一定要救救他啊!”
方言点点头说道:
“事不宜迟,我们上楼吧。”
接着就让人往楼上送,虽然现在马先生的情况比自己想的要复杂一些,但是方言认为自己应该还是能够搞定的。
和之前预想的不一样,所以方言上楼和把马先生安排到了病房里,立马就屏退了他家带过来的医疗团队的工作人员。
那群白大褂跟着他们一起从德国回来,应该花了不少钱。
方言检查马先生,发现他神志清醒,喘促不宁,胸腹部潮润微汗。
“马先生,你现在觉得胸口是闷得慌,还是疼?”方言一边问,一边示意安东记录。
马国梁喘着气回答:“闷……像压了块石头,咳的时候会稍微松点,但痰咳不出来,黏在嗓子里。”他说着,又忍不住咳了两声,咳完后胸口起伏更明显,指端的紫绀也深了几分。
方言伸手掀开他的衣领,查看颈部皮肤:“有没有觉得口干?想喝水吗?”
“口干,尤其早上起来,喝多少水都不解渴。”马国梁一边喘息一边点头,“德国医生说我是缺水,可越喝越觉得胸口胀。”
方言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手电筒,对着他说道:
“张嘴吐舌头。”
马国梁照做。
方言照了照马国梁的舌苔,舌头质地暗紫色,苔总部灰黑,舌面还覆着一层薄薄的黏腻物。
他放下手电筒,来到马国梁后面,对着他说道:
“你别动,我让你吸气你就吸气。”
马国梁点头。
然后就看到方言俯身贴在他的后背。
“吸气!”方言说道。
他这是在后背听肺音。
睡着马国梁呼吸的时候,双肺底能听到明显的“啰音”,且吸气末的啰音更清晰,这是肺间质纤维化导致肺泡弹性减退的特征性体征。
方言对着他问道:
“你在德国用激素的时候,有没有觉得胃口变好,但力气没跟上?”
马国梁愣了愣,随即点头,一边喘息一边说道:“对!吃得多,但走两步就喘,身上还总出虚汗,晚上醒了枕头都是湿的。”
接着方言开始给他诊脉。
左右手诊脉完毕后,确认脉弦滑数。
“今年多少岁了?”方言对着他问道。
马国梁咳嗽两声后才回应道:
“五十二。”
方言问道:
“在发病之前做过什么事?”
“没做什么吧?就是和之前的生活一样。”马先生在问多了后,他明显有点难顶了,皱起眉头说道。
说着还看了一眼自己的妻子。
后者也点点头。
方言问道:
“那这个慢性支气管炎是什么时候患上的?”
马国梁听到“慢性支气管炎”的问题,眉头皱得更紧,想了好一会儿才缓缓开口:
“大概……三四年前吧?那时候总在冬天咳嗽,一咳就持续个把月,去医院查,医生说是慢性支气管炎,开了些止咳药,吃了就好点,来年冬天又犯,我也没当回事。”
他妻子在旁边补充:“可不是嘛!那时候他总说冬天咳嗽正常,烟酒也没断,我让他去大医院好好查,他总拖着,直到这次咳得喘不上气,才知道问题这么严重。”
方言点点头,然后继续问道:
“您在德国发病之前,除了烟酒是否有长期接触过特殊粉尘、化学物质,就比如石棉、金属粉尘、农药、发霉环境或饲养鸟类宠物这些?”
马先生,深吸了几口气说道:
“没有没有,我们生意不涉及这些,你问的这些德国的医生也问过,他们就是想找到原因,但是也没找到。”
方言点点头,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就是找不到原因。
不过他还是继续问道:
“您家族中是否有亲属患过类似的肺部疾病或风湿免疫性疾病?”
“没有……吧?”马先生不太确定的说道。
然后他又肯定的说道:
“应该没有!”
马太太对着方言说道:
“方大夫,我们家老马状态不好,您问题要不直接问我吧,我也知道不少的。”
方言摆摆手说道:
“差不多了,我先看看他之前的治病记录。”
说着方言翻开刚才那个医生给他的治病记录,上面有马先生用药的情况,只不过不是中文,马太太看到后,对着方言说道:
“要不我们把跟着来的医生叫来,让他来翻译翻译。”
方言摆摆手说道:
“没事儿我看得懂。”
马先生和他太太听到方言这话有些意外。
不过这会儿方言已经快速翻阅着马国梁在德国的用药记录了,上面清晰标注着抗生素、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及呼吸机支持的具体时间和剂量,确实没有任何与“明确致病因素”相关的记录。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确定了。
过了一会儿,方言放下手里记录,然后对着马先生说道:
“我先去开药,半个小时后药就会送过来。”
顺便方言还让护士给他换上医院的氧气。
马先生吸上氧气后,躺在床上脸色逐渐好了不少。
方言这会儿已经来到外边,这会儿外头的廖主任还有医院的领导都在这里等着他了。
“怎么样?有办法治疗不?”廖主任开门见山的问道。
方言点头说道:
“有,虽然呼吸必须吸氧,但是比周兆琴当时的情况好多了。”
方言走到廖主任和医院领导面前,手里还拿着马国梁的病历,语气沉稳地开始分析:“从刚才的检查和病史来看,马国梁的情况可以总结为‘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核心病机是气阴两虚夹痰浊血瘀,肺络阻滞。”
“马先生今年52岁,本身肾气渐虚,加上之前在德国用大剂量激素、气管切开和呼吸机支持,耗伤了大量气阴,现在他稍动就喘、胸腹部出虚汗,是气虚不能固摄的表现;口干不解渴、舌红少苔,是阴虚津亏的症状;脉弦滑数里透着无力,说明虚证已经影响到了脏腑功能,这是“本虚”的核心。”
“他胸口闷得像压石头、痰黏咳不出来,舌面有黏腻物,双肺底能听到吸气末啰音,这些都是痰浊堵在肺里的信号;舌头暗紫色、之前有呼吸衰竭史,说明血瘀已经阻滞了肺络,痰和瘀缠在一起,导致肺的通气功能越来越差,这是“标实”的关键。”
“周兆琴来的时候已经是心衰、呼吸衰竭合并肺心病,属于‘虚极生危’;而马国梁虽然接近中期,但没有这些严重并发症,只是‘虚中夹实’,只要先稳住正气,再慢慢祛邪,就能控制住病情。”
“德国医生查遍了粉尘、化学物质接触史,家族也没有相关病史,排除了所有明确诱因,这就确定是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不用纠结‘针对病因’,只需专注调理肺肾、修复肺损伤,方向更明确。”
“我今晚打算先用‘扶正祛邪、化痰通络’的法子来治疗,观察下他的反应。”
这里的领导都不是中医,他们也听的一知半解,能够听懂的只有安东和陆东华,廖主任对着方言问道:
“所以治疗办法和之前治疗周兆琴不一样?”
方言点了点头:
“确实有区别。”
他先从周兆琴的情况切入:“周兆琴来的时候已经是晚期危重状态,心衰、呼吸衰竭、肺心病全占了,相当于‘正气已经快扛不住了’,所以第一步必须先‘救急’。当时用‘破格救心汤’,就是用大剂量温阳补气的药,先把她快散掉的‘元气’稳住,保住命再说;等病情稍微稳定,才用‘瓜蒌薤白半夏汤’‘丹参饮’这些调气血、通胸阳,最后加‘培元固本散’慢慢补底子。整个过程是‘先救命,再调理’,重点在‘急则治标’。”
接着话锋转向马国梁:“但马先生不一样,他现在是接近中期,没有危重并发症虽然要吸氧,但心、肾这些脏腑还没被严重拖累,‘正气还能扛住’,不用先‘救命’。所以他的治疗不用上猛药救急,而是‘扶正和祛邪同时来’:一方面用黄芪、太子参、麦冬补他耗掉的气阴,稳住正气;另一方面用浙贝母、地龙、当归化痰、通络、散瘀,把堵在肺里的‘邪气’慢慢清掉。”
“后续再根据情况加补肾的药,比如菟丝子,帮他固住‘纳气’的功能。整个思路是‘标本兼顾’,重点在‘缓则治本’。”
他怕领导们还是不懂,又举了个简单的例子:
“就像房子漏水,周兆琴家是‘屋顶快塌了’,得先找东西顶住屋顶,再慢慢修漏水的地方;马国梁家是‘屋顶没塌,但墙缝里渗水、有霉斑’,不用先顶屋顶,而是一边补墙缝,一边给屋顶加固,慢慢来更稳妥。”
这时候方言又补充道:
“还有个关键区别是‘邪气’不一样。周兆琴晚期有‘阳虚水泛’的问题,身体里有‘水湿’这种邪;马国梁主要是‘痰浊血瘀’,邪气得性质更‘黏滞’,所以用药也不一样,周兆琴要温阳利水,马国梁要化痰通络,不能用一套方子。”
廖主任听完,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
他说道:
“那你开方子吧,对了,直接去中药房开,现在保密工作做好。”
方言点了点头,确实应该保密才行。
他直接带着安东和师父陆东华往中药房而去。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1977大时代,重生1977大时代最新章节,重生1977大时代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1977大时代,重生1977大时代最新章节,重生1977大时代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