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462章:建始元年

小说: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作者:雪山藏狐 更新时间:2025-06-08 10:02:47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随着建始元年的到来,

  诸夏的世界也出现的新的风景。

  太学之中,

  来自五湖四海、九州内外的大儒进行了各种辩经,引发了许多次的手脚争斗——

  其中,

  作为进攻方的主要成员,是来自秦国的儒者。

  因为大汉这边,在元帝几十年的努力和强权改造下,许多有志于仕途的官员,已经褪去了表面上的雄厚武力,习惯了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

  至于儒家本就提倡的“文武双全”?

  开玩笑!

  孔夫子本人一辈子都在追逐官位,

  如今舍弃一些东西,就能拥有孔子都未曾拥有的好东西,

  后人学子怎么可能不愿意呢?

  更何况,

  汉人的儒生也从未想过,会有人敢在太学大辩论的过程中,在朝野众人的目光之下,殴自己三拳。

  只是秦国的儒生早有谋算:

  其人自觉中原地大物博人口丰盛,既是儒学起源之地,又承平百年未有变乱,论说辩论经典,研究先贤智慧,必然是要超出自己的。

  如此,

  那还不如回归儒家本源之义,效仿孔夫子和少正卯的故事,直接用拳脚来解决问题的根本。

  哼!

  你们生长在中原的儒生,

  这就让你们见识见识,我这具跨越千山,却能平安无事到达的体魄的厉害!

  而伴随着这样的争斗愈发频繁,

  大汉的儒生那被掩藏起来的武德,也得到了激发。

  在江河日下的环境中,

  秦汉进行了最后一次剧烈的争锋。

  旁边那已经从战乱中恢复,却由于新夏之地那炎热的气候,逐渐变得懒散、文雅的隋国儒者们,瞪着眼睛看着这一幕。

  齐国和吴国更是不敢多说。

  在他们看来,

  秦汉隋都是大国,

  这口舌拳脚都用上了的场合,可不是他们能随意插手干涉的。

  毕竟作为主要依赖航海,才能获得稳定繁荣的海上之国,

  齐吴可是要和诸多大国做生意的!

  岂能因为区区辩经,损害了两国感情呢?

  当然,

  趁着大部分人的目光为秦汉斗争所吸引,

  齐吴之间,也在进行小规模的拳脚交流。

  客户是需要争取的,

  竞争对手是需要打死的!

  ……

  “这么热闹,可惜我新国未能参与其中。”

  东瀛海岛之上,

  刚刚靠岸的殷洲人满怀遗憾的对着何博说道。

  “斗嘴皮子,是吃饱了之后才能做的事情。”

  “先贤早就说过:衣食足而知荣辱,仓禀足而知礼节。”

  “新国的根基还没有稳固,哪有功夫参与这种事情?”

  何博安慰面前这个说话做事,都很有精神的小伙子。

  他是苏广的儿子,也是下一任的新乡侯。

  今年的殷洲船队跨越大海来到彼岸的祖宗之地,便是由他来主持的。

  而苏广本人,则是拖着一副老朽的身体,待在新乡的土地上静静等死,准备着自己的后事。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在宣帝、元帝相继去世的如今,

  过去的旧人,也正在不断老去。

  即便苏广再怎么担忧新乡的未来,也不得不放开双手,期待后人的智慧。

  好在,

  苏广先前的苦心并没有白费,

  他在海上的多次奔波,的确培养出了一批可以做事,怀有坚定意志的后辈。

  他们会在老人陆续离开人世后,继续撑着新乡,向着那未知的远方走去。

  “只是悲伤于人口太少罢了。”

  苏昌听到他的话语,认同的点了点头,随后发出一声无奈的叹息。

  “新乡的土地太广阔,但人丁着实荒芜……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使其文化昌盛,仓库丰盈。”

  殷洲之地,

  不同于先前诸夏所开辟出来的其他地域,

  后者虽有野蛮、无知、寡廉鲜耻等等不好的,足以被诸夏君子开除人籍的负面评价,

  但也不得不承认,

  那些野生之人的一部分,是可以得到教化,转而被引入诸夏,融为其中新血,为诸夏所扎根的土地,铺设更多土地,增添更多肥料的。

  更别说在诸夏的婚姻制度、还有那重视文化传承的民族认同之下,

  域外的女野人、归化而来的蛮夷,更是能为诸夏的繁衍,做出巨大的贡献。

  这是秦夏之国,可以在域外,迅速站稳脚跟的原因之一。

  不像泰西的罗马,

  明明已经是个地跨大海,幅员辽阔的国家了,

  却还扣扣搜搜的不肯给人发放公民的身份,并规定一个男性,在法律上,只能拥有一个妻子……

  这怎么可能扩张的起来嘛!

  明明西秦和罗马,

  都是在差不多的时段上兴盛起来的,两国之间的交流也十分频繁。

  可现在,

  秦国的诸夏种子,已有近千万之众。

  罗马那边,仍是没能发展出一个巨大的,牢不可破的基本盘。

  而殷洲那边,

  比起人口稀缺的草原,还要地广人稀。

  苏广起初有意学习秦夏的先进经验,去抓一些异族过来教化,结果骑马乘牛,沿着新乡所在的那山谷之地走了一圈,也没能看到多少野人,更不用说女子了。

  这让苏广深感无力,只能转身研究其“妇女产后护理”来,希望新乡男女都能加足马力,多多的开花结果。

  正因如此,

  就连苏昌的名字,都带有“子孙繁茂”的期待。

  “只希望这次,可以从齐国还有中原,多招一些种子过去吧!”

  苏昌露出一个憨厚的笑容,“虽说新乡本质上,还是个贫瘠的地方,但我们侥幸在一处河岸旁,发现了个好开采的金矿。”

  “拿到这里引进人才,正是好用!”

  殷洲那破地方,

  有金子都难以花出去,

  只能用来买卖人口了。

  何博告诉他,“愿意花钱,还是能够做到的。”

  为了钱财舍弃生命的家伙,

  世间数不胜数。

  何况踏上去往新乡的船只,又不一定会死!

  “我就祝福你们能发展的越来越好吧!”

  要知道,

  天下的局势,崩坏的可越来越厉害了——

  罗马的屋大维已经和安东尼全然的撕破脸,角逐起了罗马未来掌控者的位置;

  而前者更是在私底下,同大秦的犁軒王、埃及的“荷鲁斯”进行了结盟,许诺在后者帮助自己从海上夹击安东尼后,出兵帮助他进攻秦国。

  秦人才从匈奴人的冲击中恢复过来,哪里能想到自家那位“仁孝”的皇子,会勾结外人,谋划对国家不利呢?

  一向刻薄多疑的皇帝,都不认为他会有这样凶险恶毒的想法。

  甚至因为装了太久的慈父,皇帝都快认为,自己是真心疼爱这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了。

  虽然仍旧没有让其继位的打算,

  可富饶的犁軒,不是赐给他一部分,做为封地了吗?

  奈何皇子对这迟来的父爱,没有一点珍重。

  他满心满眼的,都是想让大秦燃烧!

  为此,

  他不断拉拢着,从北地郡来到犁軒任职,负责当地军务的安将军,

  还有被皇帝派来,管理此地民务的,那位姓史的郡守。

  在秦国根深蒂固的王氏,

  也在暗中推动着一切,做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打算。

  至于大汉眼下的皇帝?

  何博想起他后宫里愈发众多的美人,朝堂上权势愈发强大的王氏,便忍不住撇起了嘴。

  ……

  “这日子过得,还不如去高原上摸水呢!”

  当送走了殷洲来的远客,

  跟着周坚刨坟的何博突然放下锄头,仰天发出了一声长叹。

  周坚好奇的看了他一眼,然后也放下铲子询问道,“你是要远游了吗?”

  “是啊!”

  “我能教的,已经全都教给了你。”

  “以后只要多多的同人深入交流,就可以增进双方的了解。”

  周坚以后的“人际关系”,还有“交流技术”,已经不差何博这一块了!

  而且在何博的鞭策教导下,

  原本身体瘦弱,颇有佳姿的周坚,也已然练就了一身拳脚功夫。

  不同于秦汉儒生们在学校里打闹出来的手艺,

  周坚的武艺,可是时刻游离于生死之间,和死人打交道,从而磨砺得来的!

  毕竟长年累月的搬运上百斤的死肉、躲避一些礼法入脑的官员颁布的“江湖追杀令”、拆人骨头、以及挖土刨坟做棺材等等事情,

  没个健康强硬的身体,是真的做不下来。

  想来周坚凭借眼下这饱满肌肉、碗大拳头、灵活走位,是可以在之后保护好自己的。

  于是,

  何博打算跟他分手,将这个可能成为有史可查的,“诸夏外科兼法医兼赶尸兼职盗墓祖师”的小子放生了。

  “……为何会突然有这样的想法?”

  “是因为我哪里做的不对吗?”

  周坚有些不舍。

  在这条注定被世人唾弃、恐惧、不解的道路上,

  何博这位从突然林子里窜出来的友人,给予了周坚太多支持。

  而在周坚打着“游学治人”的名义,到处买卖人体时,何博也未曾背离。

  何博对他摇着头道,“不是你有问题。”

  “是我这边出了些问题!”

  “是什么?”周坚追问。

  但何博撑着锄头说,“你解决不了的,他们跟你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一群围拢在蒿里或者酆都大街上,哭着喊着要鬼神动手解刨自己的死鬼,

  哪里是周坚可以接触到的?

  唉,

  也不知道是哪个碎嘴子,把自己在阳世的行动告诉给当事死鬼的。

  现在好了,

  为了减轻罪孽,为人类医学做贡献,为了让自己在阴间的日子好过一点,死鬼们都聚众请愿起来了。

  何博被他们烦的不行,

  连阴间摆件都不想多待,心想着干脆去高原常驻得了!

  而周坚听到他这样说,也知道两人缘分已尽,不能继续下去了。

  他虽然还是舍不得两人一手搭建起来的,遍及南方多县的人肉交易,可他还是说:

  “那祝你幸福吧。”

  等到送别何博的时候,

  周坚用那只长了六根指头的手攀住车马的边缘,吸了吸鼻子,“还能再见吗?”

  何博疑惑的看了他一眼,“又不是生离死别,怎么可能没有相会的时候?”

  周坚这小子的体内生机浓郁,一看就知道,是能再过五百年的健康体魄。

  何博可不觉得,

  自己费个几十年,还不能拿下长江。

  周坚于是“哦”了一声,收敛了面上离别的神色,目送着何博驾着车马,渐行渐远。

  随后,

  他背起行囊,也回到自己的家乡——

  此前,

  为了不给父母增添太多疑惑,

  周坚选择了去外地发展业务。

  如今合作伙伴离开,他的事业陷入低谷,朝廷的通缉也随着百姓的记忆更迭逐渐“过期”,

  他回到家里,侍奉下已然年迈的父母,也是应该做的。

  而当出门几年的周坚踏入家门时,

  他的父母正在家里,看着老牛拉动磨盘,将豆子磨成豆粉,将麦子磨成麦渣。

  周父背着儿子,所以没能第一时间见到周坚。

  周母只发出一声惊喜的呼唤,然后快步上前,拉住周坚的手,带着惊喜的目光,打量着身形变化了太多的儿子。

  等到惊喜过后,

  周母伸手抚摸着周坚的脸庞。

  明明能够感受到后者的硬朗,可年迈的周母还是忍不住的说:

  “瘦了,瘦了!”

  “早说不要去外面乱跑,你看看你,竟然把自己做弄的又黑又瘦!”

  周坚微微弯下腰,让母亲可以更好的抚摸自己的脸和头发,两手搓着,有些羞涩的不敢说话。

  然后周母又询问他:

  “赶路回来热不热?”

  “饿了吗?娘给你做饭去!”

  周坚说,“的确有些饿了。”

  周母便露出一个开心的笑容,带着儿子就要往家里走。

  可惜,

  中间卡了个周父。

  这老头初时听到妻子的动静,知道儿子回了家,心里也是激动。

  但他琢磨着自己不能像个女人一样,喜怒皆形于色,

  于是周父只背着手,昂着脖子,跟已经长得高高大大的儿子对视。

  见他走近了,

  周父板着老脸,哼了一声,打算拿出父亲的威严,询问他这些年做了什么。

  结果周母利落的上前,一肘子给人给戳到了一边。

  “孩子都说饿了,急着吃饭呢!”

  “你站在中间碍什么事?!”

  说罢,

  周母这才重新带上笑脸,带着周坚进了屋子。

  周父被肘得有些难受,也装不下去什么“沉默的严父”了,转过身跟家人一同去了厨房,用刚刚收的麦子磨成的面粉,给周坚做了一碗面汤吃。

  周母还很心疼的说:

  “家里有剩饭剩菜,但你吃着不好。”

  “新做有些耗时,只能学着北面的人,给你煮面了。”

  周父在旁边插嘴,“你别信你娘的话!”

  “她不知道从哪儿听说的习俗,讲究什么‘上马饺子下马面’,专门让我去外面跟人换了点麦子,天天囔囔着要给你做面吃呢!”

  周母又是给他一肘击,不服气的说,“这说的难道不对吗?”

  “麦子刚磨好,儿子就回来了!”

  “要是我不让你去收麦磨粉,指不定儿子还回不来呢!”

  周父喊不过她,只抱着手在旁边嘀咕什么“我南人岂能学北人的习俗?”

  “等会就给儿子做顿好饭,这吃面有什么好的!”

  “北边人可怜呐,他们吃过什么好的?天天就知道吃面吃馍……”

  “连粽子都只能混个枣吃!”

  周坚捧着碗在旁边,听着家人久违的话语,只露出了一个憨憨的笑容。

  而在遥远的长安,

  王莽也正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最新章节,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