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庭汉裔 第五十章 深山练兵

小说:晋庭汉裔 作者:陈瑞聪 更新时间:2025-04-20 12:04:51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这是永康元年的第一个秋天。晴川白云下面,滹沱水西的群山沿着河川的方向起伏分布,山间河谷平缓,平缓的河流绕着山头蜿蜒流淌。行马于其中,头顶的天空湛蓝无垠,一旁的河面几乎能看见白云游动。井陉河谷没有一丝风,空气清冽干爽,使得马上的骑者也心旷神怡。

  司马乂一行十余人,就是这样骑行在谷间坡地上。天气出人意外的好,人们把帽子都摘了,只穿一身圆领窄袖的猎装。他们大多只带了腰间的短刀,马背上插着弓袋和一壶箭,一副狩猎打扮。但即便只是缓行在这样的秋色之中,也觉得甚是惬意。

  此时一行人在谷间策马而行,最终登上了一座名叫天挂山的山麓,登高而望,可见天际寥廓、山野苍茫。但往下看时,却见在群山环绕的谷地之中,并非是自然形成的山林,而是一片片联绵修成的营寨。

  营寨间旗帜猎猎,可以看见上千名士兵如同蚂蚁般穿行其中。他们或结阵习武,或靶场练射,或策马驰道,或集会讲武……虽说营地里人来人往,可却并不喧哗热闹,反而井然有序。除去喊军令的军官外,并没有人高声叫嚷,这使得营内营外一片肃杀之气。

  司马乂此时右肩上蒙着一块厚牛皮,上面站着一只辽东买来的隼。他一面逗弄着这只青白的隼鸟,一面往下眺望。片刻后,他问身边的刘佑道:“承伯,你觉得刘府君练兵成效如何?”

  司马乂身边的随行中,除去贴身的侍卫外,属于幕僚的仅有一人,那就是常山文学刘佑。刘佑与其余的常山官属不同,如上官巳、王矩等人,是司马乂自常山国内征辟的,但刘佑却是自长沙王时期就征辟的僚属,也是早年晋武帝为司马乂亲自选中的伴读。

  而刘佑之所以为司马炎所挑中,也与他家世有关。刘佑的祖父是前司隶校尉、青州大中正、开府仪同三司刘毅;父亲则是前侍御史、现任太原内史刘暾;虽然官位不高,但由于这两人都是力主废除九品中正制的领袖人物,因而在寒门中极有声望。

  因此,在王府官僚中,司马乂对刘佑最为看重,刘佑也与司马乂关系最深。

  刘佑拱手答道:“殿下,我不太懂用兵。不过从刘府君献策以来,也不过才过了两个月。这些新丁从不识阵列,到现在有板有眼,成效还是很明显的。”

  司马乂颔首赞同道:“说得不错,他到底是征西名将,此前给我献策的时候,我也没有想到,练兵还可以有这么多门道。”

  原来,他们此一行来,是专门来看刘羡练兵成效的。

  在卢志走后,刘羡又经过几日的考量,终于向司马乂献出练兵三策。

  此前刘羡就向司马乂陈述过,想要推翻孙秀,只有出兵讨伐这一条路。可自从晋武帝灭吴以来,以为天下战乱已然结束,为了减少开支,恢复民生,便特地下令,让天下诸郡国偃武休兵。除去边疆和重镇的募兵外,自两汉以来一直维持的郡国兵尽数废除。可废除容易,眼下到了要再用兵的时候,就要从头做起了。

  在刘羡来之前,整个常山国有人口二十余万。但司马乂所辖的郡国兵,仅有千余人。平均到常山国内八县,每县仅有百余人,有的县甚至不到百人。以区区千余人,想要对抗洛阳的十万禁军,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因此,刘羡就常山国的情况,针对性地制定了三条练兵策略。

  第一条当然是募兵。

  在西晋立国之初,司马炎也有过规定,每个藩王都可以在自己的封国内建立私军。只不过根据关系亲疏远近,各有不同:五千户的封国为小国,只能置一军一千五百人;万户的封国为次国,能置二军三千人;二万户的封国为大国,能置三军五千人。

  虽然事后又出台了罢兵令,但对于藩王而言,罢兵并不是强制性的。只是由于养兵确实耗费钱财,所以藩王们才纷纷响应。

  现在既然要练兵,正可以高举先帝法令,在国中进行募兵。名义上只募集五千人,但刘羡提议,可以把练兵的地点改到了西面山林之中,令旁人难以查探。这时再多募集个三四千人,又有谁能发觉呢?

  但募兵的数量也就止步于此了,再想更进一步,就无法掩人耳目。

  因此,刘羡设想的第二条策略,便是恢复民屯。

  屯田是魏武帝曹操开创的军事制度,为了解决粮食不足的问题,将大量的无地流民编为屯田户。平日里垦田耕种,农闲时便练武习兵,一旦遇到了兵力不足的危急情况,就把屯田户拉上战场,也能勉强使用。

  而刘羡的办法,并非是真让民间恢复屯田。他只是以民屯为借口,让各县的县兵,在农闲时召集丁户,每月操练十日。如此一来,虽不能锻炼出一支能征善战的精兵。但却能在一段时间后,拉出一支粗通军事,但数目庞大的军队。

  刘羡做过计算,一年后,常山能够大约征召出三万左右的民兵。

  而第三条策略,则是雇佣胡兵。

  这还是李盛与刘羡商议出来的,他认为常山地处在并州、幽州交界处。西面的并州多是匈奴人,北面的幽州多有鲜卑人。这些胡人地处穷乡避壤,争勇好斗也是出了名的。

  现在就可以与这些胡人暗中联络,用钱粮雇佣他们出人出力。自东汉以来,胡人响应汉人出兵,其实已经形成了一种传统。用这种方法拉出一两万人,是大有可能的。唯一的问题是,胡兵不好约束,应先进行审慎的考察,然后再加以使用。

  有此三策,刘羡估计,一年后就能在常山拉出五万军队。虽然素质良莠不齐,但俨然已是不可思议的速度了。

  司马乂对此是欣然应允,并且全权交给刘羡去做。毕竟他虽说好武,平日里也不过是率领少量骑兵到处剿灭山贼,并没有如此大的扩军经验。只是如此一来,府库开销多如流水,国内难免生有微词。但司马乂都压制下去了,他对国中幕僚道:

  “藩国与朝廷,就犹如枝叶与根基,社稷根基不稳,又怎能指望枝叶安然无恙呢?如今常山和平有数十载,府库粮秣堆积成山,不只是我的功劳,更是有赖于朝廷无事啊!眼下的府库用度,哪怕是五万大军,也能够支撑个两三年。为了天下将来的安宁,这又何足可惜呢?”

  于是才有了眼前的一幕,司马乂再问刘佑道:“承伯,我们现在已经招了多少士卒?”

  刘佑答道:“我们原定的计划是编练六军九千人,现在入场的已经有四军,剩下的两军还在招募,应该这个月就能募齐了。”

  司马乂对这个速度还是满意的,他转而又问道:“令公在太原如何?说服太原王加入了吗?”

  刘佑得意笑道:“太原王年幼,国中大事本就由家父主宰。我此去晋阳后,家父得知您有勤王意,当即就说服了太原王,还保证说,他会说服并州诸郡,也都支持殿下。只要殿下起兵,家父最少能从并州拉出三万大军,与殿下一同南下!”

  原来,司马乂不只暗中与司马颖有联系,他同时也与身为太原内史的刘暾交好。前些日子,刘佑暗中去晋阳联络刘暾,已经获得了太原王司马弘的支持。

  司马乂又问道:“羊曼最近有无来信?京中有无变化?”

  羊曼是当年司马炎为司马乂挑选的另一名伴读,乃是名将羊祜的从孙。司马乂说是与洛阳消息隔绝,但实际上,他一直通过羊曼了解京畿的近况,

  刘佑颔首道:“我记得,羊祖延上一次来信是在上个月,是说近期京师紧张,但没有大消息,不过,他上次说的那件事,不可不在意……”

  “什么事?”

  “殿下,你应该记得,孙旂不是和羊家有联姻吗?近来孙秀重用孙旂,就打算立孙旂的外孙女,也就是祖延他的从妹,羊玄之的长女,献容做新皇后。”

  司马乂闻言不禁失笑,道:“你说这件事啊!这是好事!羊家又要做国戚了呀!到时候,羊祖延打听消息,怕是更方便了。”

  他知道刘佑在担心什么,随即驳斥道:“你不要认为羊曼会转投孙秀,我们这么多年的交情,元康元年都走过来了,难道现在反而不如了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啊!”

  这不足以说服刘佑,但也不好再反驳,只能拱拱手,以沉默作为回复。

  司马乂随即又感叹道:“只是苦了献容,她这嫁给我二兄,恐怕不是一桩好婚姻。我还记得她,我离京的时候,她才六岁吧?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姑娘,哪能受得了我二兄?等到赵王篡位,她以后的命运也坎坷啊!”

  虽然人们已经见惯了女子坎坷的命运。但一旦想到,即将出现一幅令一名十六岁的如花少女,与一名年过四十的肥胖痴傻皇帝,夫妻配对在一起的不和谐画面,大家还是难免感到残酷。

  但司马乂并不是一个沉溺在残酷中的人,他擅长说服自己,并且能够在残酷中找到积极的一面,因而说道:“正因为如此,我们要避免更多的坎坷发生。武皇帝把这江山流传下来,可不是让人肆意撒泼的!”

  “走,承伯,随我下去看看,光在山上看,只能看出个大概。但练兵到了什么水平,还要亲身体验才是正道!”

  “天下的走向就在这些人身上啊!”

  说罢,司马乂终于暴露出自己逍遥放肆的一面。他一振马缰,肩上的青隼一声轻鸣,顿时振翅而飞,麾下的黄快马也如闪电飞驰,顷刻间就奔出数十步。身后的随从们吃了一惊,连忙策马追赶,可为时已晚,只能看着常山王在山坡之上任意驰骋。而青隼张开双翅,如同青云般在他头顶盘旋,真是说不出的英武刚健。

  他快马掠过山坡,很快就吸取了谷底士兵的注意。一些士卒们喧嚷着聚集起来,还没有认出他的身份,就下意识地围堵在营门前,以防止出现什么意外。

  可司马乂见状后,竟然没有减速,而是仍然放肆座下的马匹快跑。风驰电掣般,直到营门之前,才挥手勒住马缰。一旦勒马,马就停住,只踏地数次而已,就像是钉住了一般。

  这让许多士卒都感到惊异:真是一匹好马!一般来说,勒缰回马,都需要一段不短的缓冲距离,以便兴奋的战马慢慢静下来,可来者竟然毫不需要,可见马匹非同一般,骑手的骑术也非比寻常。

  等天上的青隼又落下来,飞回到司马乂肩上,他才对士兵们悠然笑道:“我就是常山王,我要去见刘府君,你们且让开吧。”

  不料士兵竟然没有放行,为首的一人说:“您且等等,我们先去通报府君,他来了后,再开门不迟。”

  司马乂心中一动,脸上却佯怒道:“哦?你是什么东西,敢拦我的路?”

  说罢,作势就要挥鞭打他。周围的士卒看他威严声势,一时都有些畏缩,不知如何是好。

  不料那人不卑不亢地回答说:“军中军令如山,非如此不能令行禁止,上阵杀敌,若您真是常山王殿下,更应该体谅大家便是。”

  正说话僵持间,刘羡与上官巳也赶到营门前。见到司马乂后,刘羡忙向他拱手道:“殿下远来,怎么不先和我告知一声?”

  司马乂脸色顿时转怒为喜,下马对刘羡笑道:“若不亲自来看看,怎么知道府君练兵有方呢?”

  他先是对刘羡赞叹道:“府君练兵有细柳遗风啊!”

  然后握着马鞭,走到阻拦他的军官面前,用鞭首敲了两下他的肩膀,又问道:“你叫什么名字?脖子是当年董宣的强项吗?”

  军官垂首行礼,回答道:“在下井陉令狐盛,愿为殿下效死。”

  司马乂哈哈两声,将双手负于背后,笑道:“效死倒不必,人生在世,并不是为了死节,而是为了建功立业,轰轰烈烈做一番成就。是也不是?”

  他看令狐盛的眼神不时瞟向自己的坐骑,心知其定是心中喜爱,当即又说道:“你今日能够坚守军令,想来明日上了战场,也能死战不退,我这匹黄马,就送给你了。”

  令狐盛一惊,连忙摆手道:“无功怎敢受此厚礼,属下不敢夺爱。”

  “丈夫一言既出,岂有悔理?你若觉得不配,以后多为我杀敌就是!”

  说罢,司马乂越过令狐盛,径直与刘羡走到一处,边走边说道:“府君,且带我四处走走,如何?”

  刘羡自无不允,一行人当即开始了军营中漫无目的地巡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晋庭汉裔,晋庭汉裔最新章节,晋庭汉裔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