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庭汉裔 第二十章 霸城之战

小说:晋庭汉裔 作者:陈瑞聪 更新时间:2025-10-15 11:35:13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这一战,西军带来的是三万五千余人,除以冯翊太守张辅为主帅外,随行的还有骑都尉赵染,东羌校尉贯先,平阳太守宋胄、扶风太守郭传、平西军司贾疋等人。

  他们呈南北走向拉开长阵,犹如一条长龙横亘在铜人原下。在来之前,张辅就已经定下了作战计划,既然人数是优势,那就布置雁形阵,用坚实的中军挡在对方正面,然后从两翼包抄雍州军,然后逐步收拢双翼,就像擀面杖一般将对面的阵型逐渐压碎。

  这是非常中规中矩的布置,优点在进可攻退可守,有坚实的中军在,很难遭遇毁灭性的打击。而为此的代价是,即使取胜,中军不便移动,两翼很难彻底完成包抄,最多是个击溃战,不可能打出一个漂亮的战损比。这一切都是源于前两仗的失败,使得他们不得不采用一个比较保守的策略。

  相比之下,雍州军采用的策略就显得比较激进了。刘沈他们知道自己军势较弱,于是主动将较为精锐的骑兵与甲士集中在右翼,打算用左翼先拖延时间,逐步后退,等右翼斜向进攻敌军的左翼。只要右翼的步军能够突入击破西军的左翼末梢,然后再转过身来,深凿开一条缝隙,然后用骑兵在这个缝隙中来回穿插,大概就能击溃敌军的攻势。

  总体来说,从布阵上来看,双方并没有太大的差距,能够决定这一战胜负的,还是要看将士临场的发挥。

  此时刮起一些秋风,卷起地上的落叶,如蝴蝶在空中飘飖不停。双方相隔仅有三百余步,在清晨中,将士们都能看到对方的面孔。除了铜人原上的树林之外,两军之间空空如也,就好像在等待什么前来填充这片空地。

  因为比射先胜的缘故,是西军先发起进攻。他们三军一同向前,士卒们披甲胄执大刀木楯为前阵,疾走数百步向前逼近,此时距离极近,当前的雍州军为了避免立刻进入无谓的肉搏厮杀,前线的士卒的阵型很快松散开来,轮番用箭雨阻止对方的攻势。

  毕竟此时风是向西南方向吹的,雍州军是顺风,西军是逆风。虽然此时的风势并不大,可不是人人都是赵染,这一来一去,还是能让雍州兵占不少便宜。故而在雍州军的射击下,西军想进行对射,但很快就被压制下去。故而在战场的最初阶段,占得优势的确实是雍州军。

  不过这段阶段持续的并不长,再怎么试图拉扯空间,两军的距离就几百步而已,而且由于是分兵出战,每个人所能带的箭矢也不多,射完了还得肉搏。于是在前方箭士射箭的空隙之中,贯先带领第一批西军将士杀入到了雍州军的左翼之中。

  贯先身为东羌校尉,身边带的多是从羌人中招揽的战士,人虽不多,大概有千余人,都是百战精锐。他们上前厮杀时,发出野兽一般的怪吼,声音极为可怖。前面的那些雍州箭士们从未听过,此时乍一闻,竟听懵了,然后就看见对面像疯子一般冲上来,用大刀迎面挥砍。这些前排的箭士们全无还手之力,须臾之间就被尽数剁倒,殷红的血沉浸在微黄的草丛中,就好似春天又回来了,绿草中又绽放出了朵朵鲜花。

  皇甫澹随后顶了上来,虽然大部分精锐都集中在右翼,但左翼依旧要有人主持大局。刘沈便把这件事交给了皇甫澹,他所率领的军队,多是从西垒之战中跑回来的骑士,自然是颇有些能耐的。只是此时他们把马都交给了右翼,自己身穿甲胄,高举长槊列阵。

  虽然从名义上讲,这些人是当过逃兵的,并不怎么好听。但换句话说,他们也见过大阵仗,不会因为一些简单的事情而畏惧了,纵使那些羌人们叫得好似鬼魂一般,皇甫澹也并不畏惧,他维持着严密的阵型顶上来,甲士们整齐划一地进行戳刺,铁荆棘坚定不移地往前推,很快就打消了羌人们的气焰,让稍显纷乱的阵型又重新稳定下来。

  但从西军中军的一座小丘上观察,雍州军的左翼已经形成了一道弯曲的半弧形,阵型非常散乱,看起来很薄弱似的,可那些杀进去的西军将士也同样变得很薄弱,就像一拳打进了柳絮里,根本发挥不出来该有的实力。

  而反观雍州军的右翼,他们正全力向西冲击。西军的左翼似乎有些遭受不住,已经朝后和朝西侧溃散开的趋势。原本白旗黄甲的大阵左翼,嵌入了一股黑甲的洪流,因此变得摇摆不定,似乎再过一段时间,就会被彻底斩断,拉开一道溃口。

  张辅就在这座小丘上观阵指挥,而直至此时,他基本已经摸清楚对方的进攻意图了。倘若敌军能先解除己方左翼的攻势,那雁形阵就像是断了一只翅膀,所谓的双翼合拢也就名不副实了。故而心中盘算一番后,他对随行的几位将领道:“我打算分兵去救援左翼,你们以为如何?”

  “不可。”贾疋说道:“如今我军中军结阵严整,一旦调度转向,很容易落下破绽,要是阵型不稳,又动摇了军心,那就不好了。”

  “哦?那以你之见,我们该如何应对?”

  “不必关心左翼,别看现在贼军正凶,但赵都尉他们也留有余力,贼军想要就这么简单地将我们撕碎,还是很难的,可换而言之,我军想要从此处取胜,同样很难,看样子贼军投入了大量的精锐,我军即使派兵过去,也不过打下了对方的势头,但却无法取得决定性的战果。”

  说到这,贾疋看了南边的铜人原一眼,用镇定的语调说道:“我觉得,还是从右翼出发最佳,敌军的左翼本来就薄弱,我们再往里加一把火,彻底击垮对方的左翼,应当是最容易见成效的。”

  张辅用手捻住胡髯,沉思片刻,继而点头赞许道:“你说得有理,后生可畏,我不如你啊!”

  说罢,他当即叫来手头仅剩的一支机动力量,也就是一千余名披甲骑兵。他打算将其作为致胜的一击,而作为这带兵的将领,自然也要是身先士卒勇猛善突的猛将。于是他唤过身边一个已经等得有些不耐烦的将领,对这人说道:“陈牙门,此番成败干系全在你手,能破局吗?”

  陈安哈哈一笑,说道:“几次想要立功,殿下都不给我机会,早就手痒了,请张府君放心,我必破敌回来!”

  说罢他立刻召集身边待命的机动骑士。这些骑士是征西军司都披上了铠甲,一声令下,顿时沿着西军大阵后方,朝南面的铜人原飞奔过去。

  铜人原本不叫铜人原,而叫灞原。之所以改名铜人原,乃是因为这原上倒有两座铜人,是当年秦始皇收缴天下兵器,铸造的十二座铜人之二。铜人原本位于襄阳,后来董卓迁都时,为了铸钱改善财政,就销毁咸阳的铜人发行新五铢,结果导致天下五铢价值大跌,不堪一用,最后停下时,就剩下了两座铜人。后来魏明帝曹叡在洛阳大修宫室,又在关中见到了这两座铜人,一时见猎心奇,就下令把铜人搬到洛阳宫殿。结果由于铜人太过沉重,拖到灞原上时又遭遇大雨,以致于铜人陷入深坑之中,再也无法移开,从此此地就改叫铜人原。

  由此可知,铜人原的地势并不险要,虽然地势有起伏,但大体还是比较平坦的斜坡,极其适合骏马奔驰。西人骑士抖擞缰绳,马儿们就如同飞舞般奔驰而上,与平地根本毫无区别。只要行至顶坡,再在原上绕过一个弯,陈安就能顺利突破到雍州军的左翼侧后方。

  不意正在此时,前面忽然出现了几个游骑,不久,上千名骑兵好像一下子,就突然出现在了陈安面前。只见军马从中,一面大旗,上写一个斗大的“苏”字,原来是苏琦所部骑兵。

  原来,刘沈与贾疋想到一处去了。刘沈原本就打算在铜人原上设伏,此时两军对阵,他觉得左翼空虚,不妨派骑兵迂回侧袭,一旦成功,定然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极大地缓解左翼的压力。因此,刘沈临阵交代苏琦,让他负责此事。结果就是,现在两波骑兵撞到一起去了。

  双方在铜人原上见面,皆是一愣,因为遇到了意料之外的敌人。这个时候,往往是谁先反应过来,谁能先取胜。而陈安无疑是更快反应过来的那方,他对左右将士道:“我等出身寒门,久居人下,功名不显,想要出人头地,平平安安是行不通的。只有杀出一条血路,我们才能平步青云,你们敢上么?”

  陈安平日与下属共甘苦,此时打仗又策马在前,众人早就对他感恩戴德,听闻此语,血往上冲,都连忙拜答道:“愿为牙门誓死效命!”

  言毕,他从随从手中接过自己的七尺大刀,第一个就向雍州军冲锋过去,这距离两军在原上相遇,连一炷香的时间都没过去。

  苏琦眼见撞上敌军,还在心里琢磨对敌的对策,不意对方队伍中有一骑一马当先,如鹞鹰一般单独冲了出来,后面的西军骑士们都没来得及跟上,更别说苏琦这边的骑士了。苏琦只看见对方身着明光铠,手中提着一把七尺大刀,刀锋如雪一般透亮,他大概能猜出来,此人在西军中地位不低,当即令随从们朝对方放箭。

  可陈安的速度实在太快,他伏低身子在骢马背上,那些箭矢嗖嗖飞过,根本没有命中。等他靠得更近,从骑们连瞄准都来不及瞄准了。转眼间陈安横持大刀,已经冲入雍州军阵中,苏琦前面的骑士们见这个矮个子从眼前一晃而过,就感觉驰来了一场狂风,下意识地就想四处躲避。

  而苏琦也没料到,自己眼前明明还有十余骑,可忽然就自动打开了一条道路,使得陈安如入无物般飞驰过来,眼前寒光一闪,他感觉似乎有什么东西切了自己一下,陈安就已经从眼前消失了。当他想用手去触摸所谓伤口的时候,却发现全无知觉,而在周围部下惊骇的眼神中,他的头颅从脖颈下直直掉了下来,恰如果实脱落枝头。

  此时此刻,苏琦的身体像还没有意识到头颅落地一般,仍然端坐在马上,随着马儿的缓步而摇曳。其余骑士哪里见过这种场景?无不魂飞魄散,完全丧失了抵抗的勇气,继而朝来时路逃了回去。

  这就使得陈安之后的骑军大队,如入无人之境,他们追着这些骑兵下山,一路冲到了雍州军的左翼。大地如同擂鼓般震动,草丛很快就被踏碎了,雍州军的左翼本来就支撑得比较勉强,看到有敌骑出现在侧后,猛冲过来,顿时斗志全无,纷纷丢下对手往北逃走。他们一崩溃,连带着原本形势大好的右翼也撑不住了,接着开始随波逐流。

  尤其是像裴丰这样正在敌军中厮杀的骑兵,他们受到牵连是,骑兵狼奔豕突,相互挤撞。赵染早就盯上他了,在人群中一箭射中裴丰骑兵的马腿,裴丰紧跟就坠落在地,周围敌我飞奔,从骑不敢来救。转瞬间,就被一众敌骑给围住了。

  裴丰跌伤了脚,坐在地上起不了身。看见追兵追上来,立马就扔下兵器说:“我投降,留我一条性命!带我去见殿下,我能告诉刘羡虚实!”

  如此一来,几乎雍州军全军都有崩溃的迹象,张辅可谓大喜。正当他准备下令总攻,乘胜扩大优势的时候,背后忽然有斥候来报,说灞水上有大船出没,似有数千人从船只上下来,作势要从后方发起攻击。

  这个时间点,有能力在关中浮舟的只有刘羡,听到这个消息,张辅不禁大为恼怒,半是佩服半是惭愧地对左右骂道:“关中自古是骑兵驰骋之地,刘羡屡屡以水师横行,真是岂有此理!”

  可骂归骂,眼下是秋汛时节,正是渭水能行船的时候,除了等待秋汛过去,他们无法改变这一现实。张辅只能放弃追击的态势,下令各部收拢队形,以免乐极生悲,让刘羡从背后撕碎阵型。如今他们已经胜了一场,只要能安稳退回长安,对河间王也算有交代了。

  而另一边,雍州军从霸城败退下来,摆脱追兵后,稍一清点,损失了三千余人。刘沈等人一直退到渭水边上,然后才遇到了刘羡派过来接他们的船只。卫博、皇甫澹等人灰头土脸地回到咸阳原大营,清点完损失后,根本不敢去见刘羡,于是称病闭营不出。还是刘沈做了他们一日工作,然后才去找刘羡。

  刘羡对他们还是很客气,宽解了他们一番,最后只说了一句重话:“我打仗这么多年,只明白一个道理,想要取胜,上下就要团结一心。若是三心二意,别说是你我了,哪怕是白起、韩信从地里复生,也难逃一死啊!”

  卫博等人被刘羡救了性命,心中惭服,郑重其事地对刘羡磕了几个头,然后答道:“我等井底之蛙,不知天地宽阔,今后遇到战事,任凭明公差遣,绝不有二话便是!”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晋庭汉裔,晋庭汉裔最新章节,晋庭汉裔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