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数日,

  张勋、桥蕤继续领兵攻打广陵。

  多时,白日来了,晚上来。

  然,终是久攻不下。

  时日一久,袁军上下个个怨声载道,兵无战意。

  这属于行军打仗的正常现象,无关军队素质。

  毕竟你要是越打越赢,大家怎么都能够咬牙忍一忍。

  但你要是越打越看不到希望,那大家自然就忍不了了。

  时间一长,思乡情绪涌上心头,自然没了士气。

  张勋、桥蕤为安抚军心,只得向寿春袁术请求拨款。

  让袁术发一批牛酒下来,以飨军士,振奋士气。

  李翊站在墙头,用望远镜,静静地观察着敌军阵营。

  半晌过后,缓缓开口道:

  “袁军军容不整,军心懒散,兵无战意。”

  “我料其不日将退。”

  说着,将望远镜递给了身旁的刘备。

  刘备非常自然地接过,搭在眼前,观察了半晌。

  “袁术坐拥淮南,兵精粮足。”

  “此战不利,恐也未肯撤军。”

  刘备眉宇间一川不平,尽管已经数次击退袁军的进攻,但他依然对战事处于谨慎看好的状态。

  毕竟老刘不想深陷南方战事的泥潭里。

  在他看来,袁术冢中枯骨,在淮南不得军民之心,早晚衰败。

  自己安心在徐州发育,等袁术衰败的不成样子时,便能够一举南下,将之擒杀。

  但自己偏偏就赶上了袁术衰败前的时候,不但赶上了,还与他交手了。

  只盼不要让周围诸侯,坐收渔翁之利才好。

  “主公宽心,我已命云长进兵钟离。”

  “只要钟离取下,袁术失其倚仗,必然撤兵回去坚守。”

  “如此一来,广陵这一路袁兵,不战自退矣。”

  嗯……

  刘备点了点头,又道:

  “我也看了云长发回来的军报。”

  “据守钟离的乃是袁术之子袁曜,钟离兵马虽然不多。”

  “然袁曜却在淮水上游修筑了十几座烽火台。”

  刘备眉头皱起,沉声道:

  “此乃一步妙棋,只要云长攻打钟离,袁军立马便能得到示警。”

  “届时袁曜关闭城门,向寿春方向求救,袁术轻易便能从西南抽调人马过来。”

  “仅凭云长现有兵马,断无可能挡住袁术大军。”

  “我若分兵与他,又恐广陵一线兵力薄弱。”

  “到时候无非就是转换战场,将广陵的战事转移到钟离。”

  “只是……”

  刘备不再继续往下说。

  广陵他们是防守战,钟离他们却成了攻城战。

  守城方的优势是攻城方优势的十倍有余。

  刘备可不会犯傻,把战场转移到钟离去。

  “军师,钟离一线,却是难题。”

  刘备面露愁容,将目光看向了李翊。

  “既然军师当日出兵之时,便遣云长进兵钟离。”

  “应当也料算到了袁军会有这一步棋,不知军师可有解法?”

  哈哈哈……

  李翊弯唇一笑,“主公宽心,翊既然敢命云长进兵钟离。”

  “自然有妙计,可轻松破了这烽火台!”

  “哦?”

  刘备顿时喜上眉梢,竖起大耳朵:

  “那计将安出?备洗耳恭听。”

  不得不说,三国志11里给袁术安一个“妙计”的技能很合适。

  骷髅王,他真就是时不时能想出一条妙计,虽然往往都是他自己沉浸在自己的妙计中也就是了。

  在淮水上游安置烽火台,这样下游数十里的虚实便能尽收眼底。

  这招是袁术的因地制宜。

  钟离县位于港口位置,非常适合建造烽火台。

  只要你想奔袭钟离,那就一定会穿过袁术设下的这些耳目。

  一经被发现,袁术便能提前关闭城门,严阵以待。

  这貌似是一个无解的死结。

  但李翊却有个好法子。

  “翊有一计。”

  “广陵不是训练了一批水军么?”

  “虽然不多,但足够云长用了。”

  “可令云长率水军,皆穿平民服饰,打着靠岸过夜的名义,停靠于烽火台下。”

  “中间可命云长以钱开路。”

  “袁术此人骄奢淫逸,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料其底下军士定然见钱眼开,容许过往客船停靠。”

  “届时趁敌不备,藏于船舱中的士卒可一拥而上,抢在守卒点燃烽火之前,将之斩杀,取下烽火台。”

  “如此往复,不用一宿之功,淮水上游的烽火台,可一并拔除。”

  “袁军失了示警,以云长将军之勇力,取下钟离,如同探囊取物。”

  “那袁曜乃一膏粱子弟,懦弱无谋,岂能识破我的玄机?”

  “届时他毫无防备,被云长将军打个措手不及,钟离岂不是唾手可得吗?”

  李翊洋洋洒洒,将偷袭烽火台计策的全貌清晰地描绘了出来。

  一片静寂。

  刘备的眼神先由惊奇,渐渐转变为了惊喜。最后陡然炸开了锅。

  “好!好!好计!”

  “好一招暗度陈仓!”

  “军师果然是世之奇士,奇计百出。”

  “这般天马行空之计,也只有军师能够想的出来。”

  “天下智者,料无一人能望军师项背!”

  刘备实在太激动了,握着李翊的手不肯撒开。

  “如此一来,云长便能凭借现有兵力,取下钟离。”

  “钟离失守,袁术必然大军率大军回援。”

  “诚如是,广陵无虞矣。”

  ……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

  淮水南岸,钟离城。

  东方发白,天色渐明。

  袁曜率袁军驻扎在此,已历数日。

  他百无聊赖地伸了个懒腰,朝城头下望去。

  不少商人百姓,穿梭于城内。

  有的百姓是刚刚打柴回来,有的是小商小贩出去做买卖。

  众生百态,各有活法。

  “人言关云长勇不可敌,今日一见,虚言呐。”

  袁曜打了个哈欠,他原本是抱着一决雌雄的准备,来钟离防守关羽进攻的。

  结果这么久了,关羽一次都没来过钟离。

  渐渐地,袁曜自己都变得懒散了,每日不是喝酒就是与众军官投壶嬉戏。

  时间一长,自己也愈发倦怠,开始盼望战事早日结束,好回寿春享福去。

  “我来钟离,本欲建功,使寿春诸臣再不敢欺我年幼。”

  “奈何关羽此辈胆小如鼠,迟迟不发兵来攻。”

  袁曜无奈地向众将吐露自己的心声。

  暗道守钟离可真不是一个好活儿,每日都得起早贪黑起来,巡视城防。

  他平日娇生惯养,更喜欢灯红酒绿的生活,每日与众宾友喝得酩酊大醉,到次日正午方醒。

  那才叫享受生活。

  现在在钟离过得那叫什么日子啊。

  “我等此次守卫,不管关羽来不来攻,只要确保钟离仍在主公手里。”

  “那都是大功一件,待公子回到寿春之后,众臣自然闭嘴。”

  有将领出声开导袁曜,让他端正心态。

  你上前线镀金,还这么逼逼赖赖。

  也就你有个好爹,要是这种好活儿落在他们手里。

  他们回去高低得烧香祭祖,感谢祖辈积下来的阴德。

  “公子不可大意,刘备这一年多下来,干的大事着实不少。”

  “彭城破曹操,琅琊收臧霸,青州擒袁谭。”

  “任意三样事,都是非凡之功。”

  “然刘备一蹴而就,着实了得。”

  有将领在一旁出声提醒道。

  “不错,据我们的探子回报,刘备能有今日之功,多赖他新拜的那个叫李翊的军师出力。”

  “此人神谋鬼算,用兵如神,刘备对之信赖有加。”

  “在徐州百姓的风评中,亦属上佳。”

  “之前我有个徐州的旧友,就曾言及这个李翊。”

  说到这儿,不少袁军将领都围了过来吃瓜。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当是听个乐了。

  那位将领煞有介事地说道:

  “在徐州民间,人们都说这位李先生,是奇谋如留侯,用兵如淮阴。”

  “匡佐济世,保境安民,则殊於酂侯矣。”

  唔……

  众将闻言,无不惊叹。

  尽管李翊现在就在与他们交战,可他们听来仍觉虚无缥缈,仿佛此人离他们很远。

  尤其袁曜,作为袁术嫡子,家中藏书颇丰,也知晓不少先贤的大名。

  心中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敬意的。

  但李翊此人却被徐州民众拿来跟这么多先贤比较,自然令他心中不快。

  “这个李翊,听说是一山中隐士,不过一乡野村夫、寒门布衣耳。”

  “怎配的上如此名声?”

  袁曜继承了他老爹自负的性格,与他那位堂兄袁谭一样,出生就在云端。

  对于寒门草根,在他眼里宛同蝼蚁浮云,不值一提。

  “昔陈平原是布衣,萧何曾为县吏,韩信未遇高祖之时,无一日之餐。”

  “及至遇行,腰悬三齐玉印。”

  “李翊此人能在刘备身边,保扶徐州,足可见其有经世之才。”

  “公子切不可小觑了他,”

  那位将领开口说道。

  李翊的名声,是他亲耳从徐州老友那里听来的。

  所以众将之中,唯他最敬畏李翊。

  袁曜嘴角微微翘起,开口言道:

  “公等如此推崇这李翊,待钟离据守任务完成之后。”

  “我当亲自到广陵前线,会会这小郎。”

  说话之间,已经到了开城的时间。

  东门的吊桥缓缓落下,城门吱吱打开。

  打柴的百姓,做买卖的小贩,立时蜂拥而入,穿梭其间。

  而就在不远处的渡头,却有几十艘客船缓缓靠岸。

  ……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最新章节,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