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诸葛亮南下,在江夏见到了荆州长公子刘琦。

  一面筹备反攻荆州的工作,一面又使人联系在夏口的周瑜。

  此次南下虽带来了五万军马,但主要倚靠的还是陈元龙的淮南水军。

  因为要制荆州,必制江陵。

  江陵是整个中国南方的交通大枢纽,因为它身处汉水、长江、扬水、夏水、湘水等诸多水道的黄金分割点。

  长江上游的三峡航道,由于江窄水急且多有险滩,为了便于安全行驶船体普遍比较小。

  只有出了夷陵之后,长江才会开始变得豁然开朗。

  关二爷的水军陆战两栖特种部队,就是在这里练出来的。

  所以,看似诸葛亮五万大军十分强盛,但真正倚赖的还是水军为主。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曹操战败虽是多方面的原因。

  但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不仅仅是东吴这边是水军。

  彼时的刘备在荆州也收服了大量水军,从而能够适应南方的水土。

  不然,北方来再多人马,也只能成为忝头。

  如此一来,周瑜手中的两万江东水军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这就是周瑜敢来谈判的底气,也是其所代表的东吴方面能拿出来的最好筹码。

  诸葛亮在听到这个数字后,也是大为满意,但面上仍不动声色。

  “……周都督知曹操已下江南,至襄阳否?”

  “……已知。”

  “哦?那不知道都督对此有何高见?”

  诸葛亮望着周瑜,启唇问。

  周瑜则淡然地表示:

  “今齐王已安本土,曹操败于河北,尚未整顿器械人马。”

  “便欲南下,来争疆场,又岂能与我校胜负於船楫乎?”

  “况马超尚在并州,韩遂亦在关西,为操后患。”

  “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之地争衡,非曹操之所长也。”

  “操尽驱魏国之士众,远涉江湖于之间。”

  “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此数四者,皆为用兵之至患也。”

  “而操皆冒行之,吾料之必败全矣。”

  从一开始听说曹操南下,周瑜就认定曹操会以失败告终。

  其所分析之点,基本与诸葛亮相吻合。

  大致就是觉得曹操刚刚在河北战败,还没恢复元气,就跑来跟东吴、大齐争荆州。

  齐国方面,也不过才派了五万人马。

  其中主要是以淮南水军为主。

  淮南兵基本是能够适应南方潮湿多雨的气候的。

  剩下的徐州兵,也拣选的是精壮之士。

  即便害病,至少还能抗一抗。

  何况军中还有防疫高手张仲景,及其培养的学徒在,肯定是能够顶一顶的。

  可站在曹操视角,他不来争不行。

  一步输,步步输。

  如果不是因为刘景升的突然病逝,曹操可能会继续跟刘备在中原死磕。

  根本不会想到来抢荆州。

  但就是因为刘表死了,曹操、刘备才都想趁着这个机会,将荆州给收入囊中去。

  机会难得,谁慢一步谁就会失去先机。

  而事实证明,曹刘的选择都没有错。

  刘景升一死,荆州外强中干的毛病被彻底的放大。

  看似有着天下前三的势力,以及天下第一的水军。

  结果面对齐魏的施压,众豪族竟将荆州股份一起打包上市了。

  甚至齐魏不来,东吴都有很大机会将荆州给收入囊中。

  因为刘表死后,已经没有人能够将荆州的力量给统合起来了。

  即便再强,也终究只是一盘散沙。

  “善!”

  诸葛亮欣喜地站起身来,对周瑜说道:

  “既是都督笃定曹操必败,可先为我军打头阵。”

  周瑜一怔,尚未来得及辩驳。

  只听见诸葛亮的话还在继续:

  “亮早年虽避祸于荆州,然不比都督久居江南,熟悉地理。”

  “况亮闻都督善临江水,敢烦都督便领一军,前往公安口,试探一下荆州虚实。”

  嘶……

  周瑜深吸一口气,暗道这孔明怎么不按套路出牌。

  我是来跟你谈怎么瓜分荆州的,你怎么上来就让去打头阵?

  周瑜正欲辩驳,忽见李翊携陈登出。

  两人联袂而行,在一众文武的簇拥下走来。

  周瑜观之,这鼎鼎大名的天枢先生,究竟生的怎生模样。

  身只见其材高瘦,风姿隽爽。

  萧疏轩举,湛然若神。

  比之早年的玉面郎君,已有所不同。

  周瑜早想会一会李翊,见诸葛亮上来蛮不讲理,便主动迎上去找李翊。

  诸葛亮也不拦他,只暗叹:

  “汝与我谈,尚有转机。”

  “若与先生谈,只怕汝连还价之机亦不存矣。”

  诸葛亮虽狠,但做事多少还有些底限。

  与他谈判,可谓是九死一生。

  李翊则是典型的政治野兽,一切以国家利益为先。

  若与他谈判,那可就是真的十死无生了。

  只怕是要被吃的连骨头渣子都不剩了。

  周瑜来到李翊一行人众身前,躬身一揖:

  “江东都督见过丞相。”

  李翊背着手,上下打量一眼周瑜,并未着急回话。

  他身后众人见李翊不开口,亦是全都合嘴不言。

  周瑜被晾在原地半晌,气氛稍显凝滞。

  诸葛亮缓步走来,打圆场道:

  “禀丞相,此人乃是东吴都督,周瑜周公瑾。”

  “……哦?原来是江东周郎。”

  李翊眉梢轻挑,语调尾句还略略扬了一个声调。

  “听闻足下在夏口大破黄祖江夏水军,威震荆楚。”

  “好不威风,令远在河北的李某亦不胜叹羡。”

  李翊嘴上虽夸赞着周瑜,但语气却很平淡。

  没有丝毫的崇敬之意。

  周瑜当即回道:

  “……不敢当,瑜比起李相爷差之远矣。”

  “旧日李相在淮南大破袁术,后又在河北击破袁绍。”

  “二袁睥睨一时,横行天下,俱为李相所败。”

  “观齐王有今日之基业,盖有李相不世之功也。”

  嘿,这小子。

  众人听出周瑜话中讽刺之意。

  暗自刘备没有李翊,就没有今天的基业。

  这话不能说错,但当着众官员的面说此话,还是很容易惹人非议。

  你要是认了,那不等于当真承认了刘备没你不行吗?

  你要是不认,又在一下国外臣面前丢了一份。

  本身功业这种东西,就是君臣之间相辅相成的。

  没有君主的信任与大胆放权,底下人又如何能够施展拳脚?

  霍去病封狼居胥固然功勋卓著,但背后是汉武帝给他配备的帝国最好的装备与战马。

  每一个士兵都是汉武帝精挑细选出来的,霍去病拿到手只需正常发挥就可以了。

  但战前的准备工作,汉武帝操心的可就要多了。

  周瑜此话厉害就厉害在乍一听没什么毛病,你不好说他什么。

  若是发怒,反而显得你气量小。

  看来其是想硬刚一下,以报李翊刚刚晾他一下的仇。

  众人窃窃私语:

  “……这周郎何许人也?”

  “不过是赚的几回天时,虚获了几场虚名。”

  “也跟与咱李相爷斗嘴皮子?”

  哈哈哈……

  李翊听到周瑜这话,也不生气,反倒笑了。

  “……好,周瑜与吾年纪相仿。”

  “闻汝亦尝怀壮志,今孙伯符已殁。”

  “继者孙权,自守有余,进取不足。”

  “以周郎之王佐之才,留在吴地,终是虚度年华。”

  “今吾主乃汉室之胄,天下九州已得其五。”

  “周郎若肯去东吴,与吾同事齐王。”

  “则上不愧汉臣,下又能酬壮志,荣妻荫子。”

  “岂非两全之策乎?”

  “不知君意如何?”

  周瑜一愣,暗想吾本来只是要试试李翊。

  不想反被他说了去,倒显得我小肚鸡肠了。

  于是,周瑜只好回道:

  “承蒙李相美意,只是吾受孙将军厚恩,安肯相背?”

  “……善。”

  李翊点了点头,似料到周瑜会这么说。

  “君既忠心事主,可安心做事。”

  “待破了曹操、蔡瑁,取荆州之后,再作别议。”

  周瑜在孙权那里不能明志,李翊这话也不算污蔑十万哥。

  周瑜为孙权定下的战略方针,就是先取荆州、后拿益州。

  然后联合凉州,进攻中原曹操夺取天下。

  鲁肃本身是赞成这个方略的,但两人在细节上产生了分歧。

  那就是对于刘备的处理。

  鲁肃认为刘备是个重要的盟友,可以把荆州给刘备,让他帮忙抵御曹操。

  而周瑜则认为刘备志向不小,给了他地盘,肯定就会腾飞,不再受东吴控制。

  劝孙权把刘备给软禁起来,然后挟刘备以令关张。

  而彼时的刘备正好跑去江东谈判了,是真的有可能被孙权给软禁起来。

  事后,刘备都惊出了一身冷汗,还专门问了庞统有没有这件事。

  因为庞统当过周瑜的秘书,说确实有这件事。

  从此,刘备就把周瑜给恨惨了。

  而孙权最终没有软禁刘备,既有鲁肃的劝说,也有对周瑜战略的迟疑。

  因为赤壁之战后,东吴拿下了最重要的南郡,也就是连接益州的道路。

  当时周瑜已经准备打益州了。

  但对于孙权而言,益州是一个极为适合割据的领地。

  东吴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被孙权放心的派到益州去。

  可偏偏造化弄人,周瑜又在此时病逝了。

  而接替周瑜的鲁肃,将他定下的方案给全部推翻。

  把江陵让给了刘备,如此一来,也就断绝了东吴进取益州的机会。

  只能说周瑜的才能确实没有在孙权麾下得到全部的发挥。

  “……李相且慢!”

  周瑜见李翊拂袖欲走,急忙将之拦住。

  “瑜此来,特为商定荆州划界一事。”

  “我知此间齐国诸杰,唯李相能够主事。”

  “还请李相拨冗一二,与瑜将此事商定。”

  李翊闻言一笑,以手指诸葛亮道:

  “吾下江南,不问政治。”

  “汝有何事,可与孔明相商。”

  “他才是此次下江南的督帅。”

  周瑜见李翊不肯与自己谈判,而诸葛亮又非得指定让自己先去进攻公安口。

  倒不是周瑜怯战,这是荆州一事,八字未有一撇。

  连个大饼都不愿给画,就让他去打工。

  这种事即便是现代资本家都做不出来,周瑜就更不可能接受的了。

  “……李相权且留步。”

  周瑜一般不随便求人,只是齐国势大,由不得他放低姿态。

  光靠东吴自己,对上魏楚同盟,可以说是一点成算也没有。

  何况,即便不抱齐国大腿。

  夹在两大列强之间,东吴想自己单干,只怕齐魏都不会答应。

  所以,与其说东吴是想跟齐国结盟,倒不如说是想购得一张进入荆州的门票。

  结果别说预订门票了,

  连预订的资格都还没说要给你,就让你去打钱。

  你说这谁受的了?

  “……适才诸葛先生,让瑜为盟军打头阵,进攻公安港。”

  “非是瑜怯敌怕战,只是我江东将士,人吃马喂,所费甚巨。”

  “贵国拥河北巨土,握青、徐之富,总不好让我东吴独战罢?”

  周瑜倒也不明说,要分荆州土地。

  想着先循循善诱,等李翊松口再说。

  李翊转过身来,冷冷地望着周瑜,道:

  “既然孔明已经吩咐,君只管照办便是。”

  “又何须来问我?”

  唔!

  好霸道。

  左右人纷纷感慨,不愧是李相爷,对外还是一如既往般强硬。

  这宛同命令一般的语气,换作别人,周瑜可能已经扭身就走了。

  只是李翊名声在外,周瑜太清楚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适才周瑜一口一句盟军,就是想强调东吴的重要性,把它放到与齐国同等的位置来。

  这样的小聪明又哪里瞒得过李翊?

  所以李翊直接以命令的口吻,让周瑜只管去做,不需要多问些什么。

  就是要告诉周瑜,你们东吴是不能够跟齐国一起上桌吃饭的。

  倘若我们吃剩下有残羹剩汤,那确实可以看心情给你们留点儿。

  如果没有剩下,那也就没剩下了。

  对此,周瑜只得尝试着问道:

  “公既无诚意合作,那瑜也只能就此告辞。”

  “君请自便。”

  李翊不假思索答。

  话落,转身便要走。

  周瑜一怔,停在原地,犹豫要不要追上去。

  此时李翊已经走出数步,陈登在旁侧小声提醒他道:

  “……子玉兄,周郎麾下那两万水军可是悍卒,纵然不引以为援,也不该就此得罪。”

  “万一激怒周瑜,使其投靠曹操,到时候袭扰我方后路,亦为大患呐!”

  齐国这边,明眼人都知道东吴的战略地位其实不低。

  周瑜麾下那两万水军,是孙坚、孙策两代人带出来的。

  又经过周瑜的淬炼,早已是一帮弄潮好手。

  若能够用在荆州战场,绝对会有奇效。

  反之,若将之推向曹操那边。

  那绝对会成为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到时候齐国在江南战场,会陷入三面被围的状况。

  以一敌三,你说齐国真应付不了吗?

  那倒也不至于。

  若果魏楚吴当真三国一起进攻齐国,齐国倾国之力,还是能够与之一战的。

  但那是防守战。

  进攻战与防守战是有本质区别的。

  保家卫国的战争,是一种退无可退,放手一搏的态势。

  可以动员全国军民去守御。

  而对外战争,本质上掌权者获取利益的一种方式。

  他发动战争的形势,则是让其他想要获利的人一起过来加盟。

  齐国如果进行防御战争一挑三,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可如果单纯是为了争夺荆州,陷入三面被围的境地,那肯定是会以失败告终的。

  因为齐国方面没法在江南动员更多的人马,确切地说是水军。

  过去十年,刘备阵营的战争几乎都是在中原、河北打的。

  所以陆军远比水军强势是合情合理的。

  如果从一开始就往南方打,那此时齐国的水军肯定比陆军强。

  可问题是,在汉末三国,能往北方打,谁会往南方打?

  说白了,你江东六郡加起来,比不上一个冀州。

  这话一点儿不夸张。

  此前说过,江东是孙权用了几十年才慢慢开发出来的。

  开发之前的江东,就是一片瘴地。

  又难打,收益又低。

  不到迫不得已,没有哪个战略家会考虑先打南方的。

  尽管李翊一直非常重视水军发展。

  又是买战船,又是主张开发淮南。

  但面对北方接踵而至的战事,军费肯定还是优先为陆军服务的。

  如果不是李翊的力保,此时的江南,甚至连淮南水军都凑不出来。

  现在刘备倒是腾出手来,可以重视水军发展了。

  只是没想到江南战事会进展的这么紧迫。

  真就荆州一炸,四面八方的狼全都来了。

  尽管又为诸葛亮增益了三万徐州精锐。

  但这些壮士能不能适应江南水土,还得打一个问号。

  刘备知道这一点,李翊也知道这一点。

  而周瑜更是清楚这一点,才认为齐国需要自己,需要自己的这两万江东水军。

  然而李翊的反应,确实超乎了他的预料。

  转身转得十分从容潇洒,真就一点儿都不带犹豫的。

  不止周瑜不明白,就连齐国诸文武也不明白李翊心中究竟作何感想。

  只有李翊知道,又到了他最喜欢的“商场博弈”理论环节了。

  李翊就是那个店主,周瑜就是那个买家。

  所谓货比三家,周瑜确实还可以选择曹操。

  但那也就意味着这会和齐国撕破脸皮。

  东吴单方面绝对不是齐国对手。

  如今的魏国已经没有任何一片领土,与东吴接壤了。

  考虑到魏国此前刚在河北败给齐国,周瑜很担心魏国有没有能力保住东吴。

  曹操又是否真的会倾尽全力来救东吴。

  尤其是最重要的荆州,曹操又能分给东吴多少地盘?

  这一连串的问题,周瑜都得打上一个问号。

  齐国虽强,但终是以陆战见长。

  面对强大的荆州水军,仅靠淮南水军,就想打败魏楚联军。

  不说没可能,但肯定还是要费很大一番功夫的。

  如果能得到周瑜的江东水师,胜算说是直接提高四成也毫不夸张啊。

  况且荆州那么大,兼之地方势力雄厚,世家豪族盛气凌人。

  你齐国胃口就算再大,一次性也不可能全消化的了吧?

  周瑜大脑飞速旋转,在犹豫到底要不要叫住李翊。

  眼见李翊越走越远,周瑜一咬牙,终究没忍住喊了一句:

  “……李相请留步!”

  李翊嘴角微微翘起。

  看来这次“商场博弈”,他又赢了。

  “……哦?周都督还有何事?”

  李翊缓缓转过身来,脸上平淡的表情令人捉摸不透他心中所想。

  周瑜深吸一口气,慢慢走来,沉声问:

  “……瑜只是有一事不明。”

  “李相若无我江东水军,仅凭淮南之众,何以抗荆州水师?”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以蒋钦、周泰、徐盛等为首的淮南将听得此言,纷纷拔剑,叱道:

  “汝小看吾等淮南之士耶?”

  “量你江东小辈,哪里晓得江上舟楫!”

  周瑜并不理会盛怒的淮南将,只是凝望着李翊,盼他能以实言相告。

  李翊唇角轻扬,笑道:

  “君道我破不得荆州水师耶?”

  “汝只管回去夏口,看我如何破敌便是。”

  什么?

  周瑜之所以再三向李翊确认,就是想看他到底是强壮镇定,还是真的自信从容。

  完全有信心不用东吴水师,便能轻松击败荆州水师。

  “此去果真成功?”

  周瑜凝眸,出声再问。

  李翊朗声大笑:

  吾水战、步战、马战、车战,各尽其妙,何愁功绩不成。”

  “非比江东诸辈止一能也。”

  周瑜暗忖,此贼乃是欺我知会水战。

  他执意要我先去打公安,莫非是要鉴定东吴的实力合不合格?

  是否真值得齐国拉拢?

  今若再是推调,必为人所笑。

  只有应下来,杀几个魏兵、楚兵,才好叫李翊知我江东实力。

  使之不敢小觑我等。

  “……善!”

  周瑜一挥手,“那就依李相之言。”

  “待某领兵,前去进攻公安。”

  “若是取胜,李相可否拨冗一二,与在下相谈荆州划分一事。”

  李翊颔首,澹澹说道:

  “若都督果真能破公安,荆州之事并非不可谈。”

  “……好,一言为定!”

  周瑜辞别离去。

  方一上船,转念一想又觉后悔。

  自己似乎中了李翊的激将法了,白白替他打工。

  到头来,竟只获得了一个和他谈判的机会。

  到时候怎么谈,还不是由他说了算?

  唉……

  李翊此人,果真名不虚传。

  周瑜望着滚滚长江,忍不住叹了口气。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最新章节,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