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全军渡河,赵基征集全军队官、队副以上举行集体会议。
虎贲老人、虎步老兵晋升的骑士熟悉这个,但对匈奴义从的队官、队副来说有些新奇。
约近四百人聚集在一起,另一边书吏团队正在抓紧时间誊抄地图。
这种草草临摹的地图不具备什么精准性,唯一能做的就是标注方向,以及沿途需要经过的乡社、里社,以及附近的城邑,以便走散的骑士能纠正方向,自行归队。
而赵基等人到齐,就说:“关东当面袁术自兼并豫州、扬州后,正聚集兵马欲攻徐州。此刻他已称帝造反,我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在这里浪费。”
各队百骑将坐在马扎上,身后是本队的队官、队副,有的匈奴义从百骑将还配备了翻译。
这种言语掌握不算精通的百骑将,能提升为百骑将,必然是功勋很高的那种。
否则队副、队官两级就能卡死他。
赵基站在众人面前,继续高声说:“袁术这样的杂碎东西,我从没拿正眼看过他。不称帝,他就是左将军,他的人头不值钱!如今,他册封公卿建制百官,这些从逆贼臣,一个个人头砍起来才有意思!”
众人目光热切,赵基继续说:“今夜全军休整,明日我率前军先行,直取黄白城。若能袭击得手,李傕必然授首。他若逃遁,后续各军也不必搭理。我们的目标就是汇合关中各军,走弘农函谷道,前往雒都集合!”
赵基指着荚童:“右司马领中军,子昂负责纠合后队,收集掉队吏士。”
荚童,魏兴都站起来拱手:“喏!”
赵基盯着这些人,环视半圈:“不要分心他事,现在你们的任务就是走秦直道入关中,你们来时,我自能破黄白城!随后,就是各队分进,集合于雒都!不要掉队,我们雒都再见。”
“今夜夜禁口令,上半夜是举兵上雒,下半夜是护国讨袁!”
“喏!”
荚童高声应答,魏兴见周围军吏都站了起来,更是振臂呐喊:“举兵上雒!护国讨袁!”
荚童侧目看魏兴亢奋侧脸,紧跟着振臂高喊:“举兵上雒!护国讨袁!”
众人齐呼七八次,才停歇下来。
赵基一挥手:“散了,回营休息!”
“喏。”
魏兴更是大声应答,他现在可不担心谁来占便宜了。
袁术是出了名的贪恋女色,搜集各地美女数百人。
攻破袁术后,他怎么也能分到一两个。
中低级军吏散去后,魏兴、荚童、韩述围着赵基,赵基详细嘱咐他们:“中军、后队以行军为要,车辆损毁难以修复,果断舍弃。若有病马,也立刻宰杀,吏士分食。这样行军被吃的病马,视同阵亡,返回河东、太原后优先补偿。”
“我会给段煨发书,若无意外,他会提前向雒都方向输运粮食,每七八十里设立一个宿营地,以便我军补给粮秣。这次行军,草料不足的话,可以割民间青苗饲马。告诉沿途百姓,我诛灭李傕、郭汜后,会免关中三年赋税。”
荚童就问:“张绣等人何时出动?”
上回撤军后,张绣遥领左冯翊,就移镇汾阴,军屯于此。
汾阴与西岸左冯翊以龙门津相连,这半年时间里,张绣也做通了很多敌后工作。
其他如张郃、韩猛、朱灵、苟桓以及梁兴,都被编为赵基的大司马五部营中,分别担任五部校尉。
如马玩、李堪、侯选、成宜、程银这五个昔年河东的宗帅、流民帅,担任五部司马。
五部营就驻守、屯戍于河东、平阳;虎步军则安置于太原。
对关东用兵,自然要以五部营为主力。
张绣本是一方军阀,又有县侯爵位在身,不能与其他人一起混编。
“渡河前我已遣使各部,他们会南下翻过首阳山,渡河前往弘农,与我军汇合。张绣可能会慢我一步,也可能会快我一步渡过龙门津,进击左冯翊。”
赵基交底,又看向魏兴:“子昂收敛后队时不要太过急切,尽量收容掉队吏士。与袁术之战,注定旷日持久。”
魏兴闻言脸色一变:“又要打的冬月撤兵?”
“我有这个预感,这次会尽早撤军。”
赵基见魏兴仿佛霜打,就安抚说:“八月左右,我要调换一次军队。子昂若是厌倦厮杀,八月时可以率领部伍先行返回太原。”
“这怎么能成?”
魏兴当即拒绝:“这样出征在外半年之久,吏士难免思乡。”
“今年实属意外,我也不想这样。明年就出征三月,至多百日,不会再多了。”
赵基做着保证,魏兴这才不言语什么。
不是魏兴事情多,而是军心如此,都不喜欢外出这么长时间。
尤其是去年撤军返回后,经过分配后,基本上人人都有妻子或者妻妾都有。
有了牵挂,对长期战争就缺乏耐心,有了厌倦情绪。
也就是这几年的干旱,让每个人都很珍惜在外吃粮的机会。
在外多吃一点,那后方、家里就能节省出这部分粮食。
等两三年后粮食生产恢复并有足够储备后,军队对长期征战的忍耐能力会下降。
功勋晋升、战利品分配……固然能激励士气,可整体上依旧难以掩盖这种问题。
说到底,五部营、虎步军终究不是真正的脱产常备军。
既然平日要屯戍耕战一体,享受了这方面的好处,就要承受这方面的坏处。
这里对魏兴说出的话,也会通过魏兴这些人的嘴流传全军。
倒是匈奴义从因为生活更苦,对于服役时间也有更长的忍耐力。
等河东、关中粮食生产趋于稳定后,军制不需要大改,但兵员要进行改动,尽量脱产。
送走魏兴、荚童,赵基又捧着地图研究路线。
按照节省体力、马力的初级急行军方式,赵基能在五天后抵达黄白城。
如果蹄铁、双边马镫全军列装,这个时间可以提升到三天。
同时,马匹损耗降低更多。
可这么大的利器,用来打李傕或袁术、曹操之流,实在是有些大材小用。
要用,也是要用在鲜卑人身上。
一战重创鲜卑人,争取十余年边郡安宁,这才是蹄铁、双边马镫、冲击骑兵的出场价。
赵基卷好地图,返回营帐躺下就睡。
夜中,他的传令使者一路疾驰,抵达汾阴。
张绣也不迟疑,立刻召集军吏,开始进行战争动员。
这段时间他们军屯的是马矢氏遗留的田地,所以张绣与其他五部营的校尉一样,也是有限动员。
只动员作战力量,还要留很多并不怎么擅长作战的人手待在屯戍区域,直到作物收割为止。
张绣如此,其他朱灵、张郃等人也是如此。
五部营每部编制五个营,各营目前也不满编;这次赵基动员他们出战,也只是每部动员三个营,约两千人。
五部营编制两万人,每部四千,分属五个营,每营八百,七个百人队。
这次调动他们作战,是五校尉各领本部三个营出征;余下两个营则在部司马节制下,留在本地继续屯戍。
如果袁绍调兵攻入太原、河东,那么留守的五部司马就要率兵作战,配合留守的虎步军主力、郡兵一起抵御袁军。
不过袁熙、高干这两个关键人质至今没有释放,暂时不需要太过担忧这个问题。
稍稍了解二袁相争故事的人,都不会太过担忧。
设想一下,当袁术击灭刘备,慑服臧霸、陈登后,再席卷青州并正式与袁绍接壤。
到了那个时候,袁绍怎么敢分兵去打赵基的老巢?
袁绍提前动手抢占空虚的上党,反而是一种保守的防御手段,是为了抢夺抵御、迟滞赵基攻势的防御空间。
现在只能希望刘备守住徐州,如果守不住的话,那么袁术急速膨胀后,各方极有可能联手发动围攻。
哪怕袁术没有称号建制百官,就凭他现在这样的膨胀速度,谁不怕?
或许袁术自己也怕,苦恼于没有可靠的名分、手段约束麾下将军。
也担忧孙策那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所以袁术建制百官,授封各路将军,与他们达成新的,更牢固的君臣关系。
否则没有这层破釜沉舟、同生共死的关系约束着双方,那么袁术前脚扩张,后脚赵基、吕布控制的朝廷开始抛洒官帽子。
那么袁术扩张的越狠,麾下将校分裂的越快!
客观上来说,袁术也是不得已。
缺乏正规名义约束麾下将军,不想自爆、分裂的话,只能自行创建更高的头衔。
(本章完)
虎贲老人、虎步老兵晋升的骑士熟悉这个,但对匈奴义从的队官、队副来说有些新奇。
约近四百人聚集在一起,另一边书吏团队正在抓紧时间誊抄地图。
这种草草临摹的地图不具备什么精准性,唯一能做的就是标注方向,以及沿途需要经过的乡社、里社,以及附近的城邑,以便走散的骑士能纠正方向,自行归队。
而赵基等人到齐,就说:“关东当面袁术自兼并豫州、扬州后,正聚集兵马欲攻徐州。此刻他已称帝造反,我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在这里浪费。”
各队百骑将坐在马扎上,身后是本队的队官、队副,有的匈奴义从百骑将还配备了翻译。
这种言语掌握不算精通的百骑将,能提升为百骑将,必然是功勋很高的那种。
否则队副、队官两级就能卡死他。
赵基站在众人面前,继续高声说:“袁术这样的杂碎东西,我从没拿正眼看过他。不称帝,他就是左将军,他的人头不值钱!如今,他册封公卿建制百官,这些从逆贼臣,一个个人头砍起来才有意思!”
众人目光热切,赵基继续说:“今夜全军休整,明日我率前军先行,直取黄白城。若能袭击得手,李傕必然授首。他若逃遁,后续各军也不必搭理。我们的目标就是汇合关中各军,走弘农函谷道,前往雒都集合!”
赵基指着荚童:“右司马领中军,子昂负责纠合后队,收集掉队吏士。”
荚童,魏兴都站起来拱手:“喏!”
赵基盯着这些人,环视半圈:“不要分心他事,现在你们的任务就是走秦直道入关中,你们来时,我自能破黄白城!随后,就是各队分进,集合于雒都!不要掉队,我们雒都再见。”
“今夜夜禁口令,上半夜是举兵上雒,下半夜是护国讨袁!”
“喏!”
荚童高声应答,魏兴见周围军吏都站了起来,更是振臂呐喊:“举兵上雒!护国讨袁!”
荚童侧目看魏兴亢奋侧脸,紧跟着振臂高喊:“举兵上雒!护国讨袁!”
众人齐呼七八次,才停歇下来。
赵基一挥手:“散了,回营休息!”
“喏。”
魏兴更是大声应答,他现在可不担心谁来占便宜了。
袁术是出了名的贪恋女色,搜集各地美女数百人。
攻破袁术后,他怎么也能分到一两个。
中低级军吏散去后,魏兴、荚童、韩述围着赵基,赵基详细嘱咐他们:“中军、后队以行军为要,车辆损毁难以修复,果断舍弃。若有病马,也立刻宰杀,吏士分食。这样行军被吃的病马,视同阵亡,返回河东、太原后优先补偿。”
“我会给段煨发书,若无意外,他会提前向雒都方向输运粮食,每七八十里设立一个宿营地,以便我军补给粮秣。这次行军,草料不足的话,可以割民间青苗饲马。告诉沿途百姓,我诛灭李傕、郭汜后,会免关中三年赋税。”
荚童就问:“张绣等人何时出动?”
上回撤军后,张绣遥领左冯翊,就移镇汾阴,军屯于此。
汾阴与西岸左冯翊以龙门津相连,这半年时间里,张绣也做通了很多敌后工作。
其他如张郃、韩猛、朱灵、苟桓以及梁兴,都被编为赵基的大司马五部营中,分别担任五部校尉。
如马玩、李堪、侯选、成宜、程银这五个昔年河东的宗帅、流民帅,担任五部司马。
五部营就驻守、屯戍于河东、平阳;虎步军则安置于太原。
对关东用兵,自然要以五部营为主力。
张绣本是一方军阀,又有县侯爵位在身,不能与其他人一起混编。
“渡河前我已遣使各部,他们会南下翻过首阳山,渡河前往弘农,与我军汇合。张绣可能会慢我一步,也可能会快我一步渡过龙门津,进击左冯翊。”
赵基交底,又看向魏兴:“子昂收敛后队时不要太过急切,尽量收容掉队吏士。与袁术之战,注定旷日持久。”
魏兴闻言脸色一变:“又要打的冬月撤兵?”
“我有这个预感,这次会尽早撤军。”
赵基见魏兴仿佛霜打,就安抚说:“八月左右,我要调换一次军队。子昂若是厌倦厮杀,八月时可以率领部伍先行返回太原。”
“这怎么能成?”
魏兴当即拒绝:“这样出征在外半年之久,吏士难免思乡。”
“今年实属意外,我也不想这样。明年就出征三月,至多百日,不会再多了。”
赵基做着保证,魏兴这才不言语什么。
不是魏兴事情多,而是军心如此,都不喜欢外出这么长时间。
尤其是去年撤军返回后,经过分配后,基本上人人都有妻子或者妻妾都有。
有了牵挂,对长期战争就缺乏耐心,有了厌倦情绪。
也就是这几年的干旱,让每个人都很珍惜在外吃粮的机会。
在外多吃一点,那后方、家里就能节省出这部分粮食。
等两三年后粮食生产恢复并有足够储备后,军队对长期征战的忍耐能力会下降。
功勋晋升、战利品分配……固然能激励士气,可整体上依旧难以掩盖这种问题。
说到底,五部营、虎步军终究不是真正的脱产常备军。
既然平日要屯戍耕战一体,享受了这方面的好处,就要承受这方面的坏处。
这里对魏兴说出的话,也会通过魏兴这些人的嘴流传全军。
倒是匈奴义从因为生活更苦,对于服役时间也有更长的忍耐力。
等河东、关中粮食生产趋于稳定后,军制不需要大改,但兵员要进行改动,尽量脱产。
送走魏兴、荚童,赵基又捧着地图研究路线。
按照节省体力、马力的初级急行军方式,赵基能在五天后抵达黄白城。
如果蹄铁、双边马镫全军列装,这个时间可以提升到三天。
同时,马匹损耗降低更多。
可这么大的利器,用来打李傕或袁术、曹操之流,实在是有些大材小用。
要用,也是要用在鲜卑人身上。
一战重创鲜卑人,争取十余年边郡安宁,这才是蹄铁、双边马镫、冲击骑兵的出场价。
赵基卷好地图,返回营帐躺下就睡。
夜中,他的传令使者一路疾驰,抵达汾阴。
张绣也不迟疑,立刻召集军吏,开始进行战争动员。
这段时间他们军屯的是马矢氏遗留的田地,所以张绣与其他五部营的校尉一样,也是有限动员。
只动员作战力量,还要留很多并不怎么擅长作战的人手待在屯戍区域,直到作物收割为止。
张绣如此,其他朱灵、张郃等人也是如此。
五部营每部编制五个营,各营目前也不满编;这次赵基动员他们出战,也只是每部动员三个营,约两千人。
五部营编制两万人,每部四千,分属五个营,每营八百,七个百人队。
这次调动他们作战,是五校尉各领本部三个营出征;余下两个营则在部司马节制下,留在本地继续屯戍。
如果袁绍调兵攻入太原、河东,那么留守的五部司马就要率兵作战,配合留守的虎步军主力、郡兵一起抵御袁军。
不过袁熙、高干这两个关键人质至今没有释放,暂时不需要太过担忧这个问题。
稍稍了解二袁相争故事的人,都不会太过担忧。
设想一下,当袁术击灭刘备,慑服臧霸、陈登后,再席卷青州并正式与袁绍接壤。
到了那个时候,袁绍怎么敢分兵去打赵基的老巢?
袁绍提前动手抢占空虚的上党,反而是一种保守的防御手段,是为了抢夺抵御、迟滞赵基攻势的防御空间。
现在只能希望刘备守住徐州,如果守不住的话,那么袁术急速膨胀后,各方极有可能联手发动围攻。
哪怕袁术没有称号建制百官,就凭他现在这样的膨胀速度,谁不怕?
或许袁术自己也怕,苦恼于没有可靠的名分、手段约束麾下将军。
也担忧孙策那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所以袁术建制百官,授封各路将军,与他们达成新的,更牢固的君臣关系。
否则没有这层破釜沉舟、同生共死的关系约束着双方,那么袁术前脚扩张,后脚赵基、吕布控制的朝廷开始抛洒官帽子。
那么袁术扩张的越狠,麾下将校分裂的越快!
客观上来说,袁术也是不得已。
缺乏正规名义约束麾下将军,不想自爆、分裂的话,只能自行创建更高的头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