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何善恒所言,香江警察署次日便在报纸上刊出公告,言辞明确:东亚银行前员工的种种行径,目前并无确凿证据表明是汇沣银行在背后指使操控。

  与此同时,证监处也紧随其后发布公告,声称:经全面细致调查,汇沣银行在此次事件中并未涉及任何违规违纪之举。

  也就是说,汇沣银行直接被政府机构强行“摘清”了与此次事件的不当关联,哪怕一切证据都表明,这些东亚银行前员工皆是被汇沣银行在幕后主使。

  没错,政府机构就是如此轻描淡写地为汇沣银行开脱了罪责。

  这般行径,无疑是在向公众传递一种信号——汇沣银行有着总督府这个靠山,哪怕其行为存在诸多疑点,也能在政府的庇护下安然无恙。

  更让人惊讶的是,在前一天,东亚银行向外界所召开的记者招待会所说的内容,居然只有《东方日报》等寥寥数份报纸进行了报道,其余报纸,清一色地都是将头条内容交给汇沣银行那边的记者招待会所辟谣的内容。

  很显然,这些报纸都被汇沣银行那边暗中收买”或“深度施压”了,选择将此事的舆论压下,最后不用多久,便会不了了之。

  从表面看,警察署的公告和报纸的报道倾向,似乎让汇沣银行暂时稳住了阵脚。

  不过,昨天林浩然在东亚银行召开记者招待会的时候,那可是由香江两大电视台进行了直播,整个香江都有不少人全程观看了这场记者招待会。

  再加上《东方日报》这份在香江销量遥遥领先、影响力巨大的报纸的报道,汇沣银行妄图凭借其在香江的霸权地位,将舆论彻底压下去,简直是痴心妄想!

  《东方日报》可是林浩然独资的报刊,哪怕汇沣银行再权势滔天,也无法插手《东方日报》的报道。

  而政府部门目前虽然偏心于汇沣银行,但兴许是得到了总督麦里浩的警告,这些政府机构倒也没有向《东方日报》等媒体使坏。

  因此民众的舆论声并没有因此而停止。

  反倒是不少市民开始为林浩然打抱不平。

  东亚银行的各个分行,因为那些员工被炒鱿鱼,人力开始显得有些不足。

  不过,林浩然宣布对东亚银行实施私有化举措后,不少市民对提现一事不再那么急迫了。

  在他们看来,只要东亚银行能获得林浩然的注资支持,资金安全便有了坚实保障。

  况且,香江银行公会已明确给出期限,允许市民在 7月份前重新选择银行,只要在 7月截止日期前将资金从东亚银行转出,就不会被列入黑户名单。

  正因如此,尽管各分行门前依旧排着长队,但人数较之前已明显减少。

  “二选一”的不公平竞争,终究是让许多人还是选择放弃东亚银行,虽然他们可怜东亚银行的遭遇,但是面对自身利益与便利的考虑,现实天平还是倾斜了。

  毕竟,在香江这个金融活跃、竞争激烈的地方,市民们习惯了在稳定与便捷中做出最优选择,而香江银行公会,已经代表了汇沣银行、渣打银行、恒声银行等香江大部分的银行机构,市场占有率超过九成,如果他们选择东亚银行而放弃其它银行,显然是不理性的。

  特别是汇沣银行,凭借其庞大的业务网络和长期积累的客户基础,在这场舆论风波中,即便被质疑,却依然能凭借着“安全牌”吸引大部分市民。

  基本上,这场挤兑潮中取现的市民,有超过一半的客户最终选择将资金转移到汇沣银行去。

  嘴上在口头支持东亚银行,实际上却用脚投票,将资金大量转移至汇沣银行。

  这就是现实。

  面对这样的情形,林浩然并没有着急。

  如今,他暂时让舆论保持热度,就足够了。

  等东亚银行彻底私有化成功,他才会正式发力。

  6月22日,九龙仓携手置地集团对外发布了一则重磅公告。

  公告显示,九龙仓采取发行债券的方式,成功筹得2.6亿港元现金。

  当然了,九龙仓之所以如此轻松便筹得这笔资金,是因为这笔资金全部由置地集团这边出,因此置地集团也成了九龙仓的债主。

  随后,这笔资金迅速投入二级市场,吸纳了等值的九龙仓股票。

  紧接着,九龙仓凭借收购来的这些股份,与置地集团达成了一项关键协议:置地集团拿出其持有的11.8%会德丰股票,与九龙仓进行互换股份。

  待换股流程全部完成,置地集团正式持有九龙仓26%的股份。

  这一成果,是置地集团与九龙仓历经一个多星期的谈判后,最终达成的双赢局面。

  从这笔交易来看,2.6亿港元吸纳了26%的股份,这相当于将九龙仓的市值估算为10亿港元。

  此交易可谓是皆大欢喜。

  而置地集团也正式成为了九龙仓的第二大股东。

  另外,包家通过股市,正式将持有的股份占比达到51%,同时,包家正式宣布,对九龙仓进行私有化。

  而剩下的股份,包家自然不继续吸纳了,而是由置地集团进行吸纳。

  毕竟,此前林浩然与包裕刚已经商量好,由包家持有51%,置地集团持有49%。

  此事一经公布,倒是引起了一部分人的关注,不过影响却是不大。

  此刻,大家的心思还放在汇沣银行与东亚银行之间的竞争,九龙仓私有化的事情在这场竞争面前,显得显得有些波澜不惊,像是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虽激起些许涟漪,却很快被金融巨浪的喧嚣所掩盖。

  毕竟,自从包裕刚夺得九龙仓的控制权之后,九龙仓因为常年不分红,且财报常年没有盈利,早已经被不少股民嫌弃了。

  所以,九龙仓的股价,并没有因为九龙仓与置地集团联合发布的公告而上涨。

  按照接下来的计划,置地集团在吸纳足够的股份之后,九龙仓便会进入强制私有化,到时候,剩余的股份,将全部由置地集团获得。

  林浩然从包裕刚的女婿吴广正处获悉,包裕刚目前正在修养,为一场大手术做准备,期间谢绝见任何人。

  手术是什么,林浩然自然非常清楚。

  包裕刚如今处于早期肺癌,治愈的概率还是非常大的。

  再加上他也知道包裕刚为了这次的手术,邀请了全世界最权威的专家来香江主刀。

  因此,他便没有去打扰包裕刚。

  转眼间,时间又过去了几天,来到了6月25号。

  这一天,林浩然终于收到了一个好消息,证监处那边批准了东亚银行私有化成功。

  李佩才家族在将手中剩余的股份都出售给林浩然之后,便拿着资金,专注于创建自己的新银行,准备以自身这些年来打下来的人脉资源以及充足的资金,再度在这个金融市场上打下一片剩余自己的江山。

  至此,林浩然所持有的东亚银行股份正式超过90%。

  再加上通过二级市场吸纳的股份,逐渐让持有的股份达到了93%。

  虽然实际上持股只有93%左右,但是在证监处的配合下,也已经足够进行强制私有化了。

  接下来,那些还持有东亚银行股票的市民,要么只能选择以6港元的股价出售给银河证券公司,要么就相当于持有一张废纸。

  因为,剩余股东的股票会被强制注销,那些持有股份的股民,只能被动地持票到东亚银行各大分行又或者银河证券公司去换取现金。

  当东亚银行正式私有化成功之后,林浩然也不再沉默了。

  首先,一直没有行动的置地集团、万青集团、港灯集团、东方报业公司、中华煤气、九龙巴士、香江电话等林浩然旗下公司,纷纷登报公告,即日起,各公司的一切金融业务,将全部由汇沣银行、渣打银行等转移到东亚银行。

  汇沣银行等各大银行倒也是非常配合,因为这涉及到他们的金融口碑,一旦不配合,谁还敢将业务放心交托?

  于是,各大银行虽心有不甘,却也不得不按照规矩,协助这些企业完成金融业务的平稳过渡。

  损失最大的,莫过于汇沣银行了。

  这一次,汇沣银行所涉及的业务金额,直接超过一百八十亿港元,可谓是损失惨重。

  恒声银行也因此损失小二十亿港元。

  其它银行,或多或少地也损失了不少。

  这番操作,在香江虽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但是许多人却早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因此大家也并没有大惊小怪。

  这些都是林浩然掌控的企业,如今东亚银行已经被林浩然私有化了,自己的企业把金融业务都交给自己掌控的银行,一切都合情合理。

  而东亚银行在这段时间里,挤兑潮也逐渐慢慢平息下来。

  令林浩然意想不到的是,选择撤离东亚银行,选择提现去其它银行的客户,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最终,原本六十多亿港元的储户资金,最终剩下20.8亿港元,也就是说,最终储户以及一些公司的业务,最终让东亚银行损失了大约42亿港元的资金,这部分资金,已经被他们或转账、或提现的方式,转移到其它银行去了。

  虽然只剩下原来的三分一,但是也足以证明,即便是在不公平的二选一情况下,依然有市民选择支持东亚银行。

  这终究是一个好现象。

  汇沣银行虽然用“二选一”的招数,让东亚银行损失惨重,但是在置地集团等公司的业务宣布进入东亚银行之后,东亚银行的实际资金业务额,已经正式超越恒声银行。

  毕竟,不管是置地集团还是万青集团、港灯集团等等,每一家都是香江顶级大企业,旗下所持有的资产,是非常庞大的,每一家集团,都顶得过无数的普通客户。

  在这种情况下,东亚银行实际上已经超过恒声银行,成为香江第二大银行。

  尽管这第二大银行的业务量几乎是由林浩然旗下企业强硬推上去的,普通客户与恒声银行、渣打银行等相比远远不如,但也不妨碍它成为实实在在的第二。

  毕竟,如果让这些银行去选择,是要普通客户,还是要那些大公司客户,他们一定都会优先选择大公司客户。

  东亚银行的这些优质客户,足以让其它银行羡慕嫉妒恨了。

  康乐大厦,51楼,林浩然的办公室。

  此刻,他办公室里,除了林浩然之外,还有数人。

  包括崔子龙、大山、马世民、伯顿、陈寿麟、大卫等林浩然旗下各公司的一把手。

  这段时间,虽然东亚银行与汇沣银行之间的恩怨依靠着《东方日报》等媒体的报道,热度还没有降温。

  但是林浩然一直没有什么后续的行动,让大家误以为,林浩然已经放弃与汇沣银行正面硬刚,转而专注于整合东亚银行内部资源,巩固新获得的地位。

  也就是说,大家认为,林浩然已经在这场竞争中,认输了。

  虽然依靠着置地集团、港灯集团等公司的金融业务,东亚银行已经处于不败之地,业绩不愁。

  但是,这终究太过于依赖内部资源,而外部资源已经大受限制,从东亚银行足足跑了三分之二的客户,就能够看得出,东亚银行在外部市场的根基已经彻底松动。

  如今,东亚银行20家分行,如果继续这么下去,大部分的分行都没必要开下去了。

  因为,随着外部市场的减少,客户量大减,如果进行维持这么多家银行,就显得有些浪费了。

  而置地集团、港灯集团等公司与东亚银行的金融业务合作,是通过总行进行的,根本无须用到这些分行。

  汇沣银行的目的便是如此。

  他们阻止不了置地集团等林浩然旗下公司将资金业务转移,但是只要东亚银行在香江难以获得更多的外部市场,那么东亚银行就永远威胁不到汇沣银行的地位。

  如此一来,虽然他们为此彻底得罪了林浩然,却也将这个威胁彻底扼杀。

  他们宁愿彻底失去置地集团等重要客户,也不愿意看到东亚银行对汇沣银行有一丝的威胁。

  如果他们不阻止,而是任由东亚银行正常发展下去,他们担心,有林浩然这位强大的后盾支持,东亚银行有一天在香江所占有的市场份额,会超越汇沣银行,彻底将汇沣银行从神坛上拉下来。

  这自然是他们不允许的。

  如今东亚银行的这种情况,虽然比想象中要差不少,居然还有这么多的客户坚持选择留在东亚银行,但也基本上在汇沣银行的预期之内。

  然而,就在大家,包括汇沣银行在内的人都以为,林浩然已经放弃与汇沣银行进行正面交锋的时候,林浩然此刻却打算正式发起第二波反击。

  上一次通过记者招待会,即便林浩然拿出有力的证据,可在政府机构的帮助下,汇沣银行也安然度过了最大的危机。

  不管是汇沣银行,还是政府机构,明眼人都能够看得出,他们是在张着眼睛说瞎话。

  哪怕不少人对此都打抱不平,哪怕《东方日报》一直为此事维持着热度,可一旦时间久了,人们的注意力终究会被新的热点所吸引,舆论的浪潮也会逐渐平息。

  虽然有些遗憾,但林浩然也知道,汇沣银行这样的霸主,不可能如此轻易就被击败的。

  因此,他并没有因为政府的偏袒而生气。

  总督府作为英国在香江的代表,偏袒英资企业,本来就在情理之中。

  要不是林浩然如今大势已成,政府估计都得光明正大地去整他了。

  “老板,有关汇沣银行这些年不择手段打压同行、操纵市场、强行收购的黑料,我们已经收集得差不多了,这些证据都在这里。

  包括汇沣银行操控舆论导致恒声银行陷入挤兑潮最终无奈出售给汇沣银行等包括但不限于恶意做局、市场操控、拼凑材料、逃税、捏造罪证等等的恶行,这些恶行,有些甚至连总督府都无法忍受,一旦曝光,必将引发轩然大波。”

  作为旗下负责新闻舆论、情报的一号大将,崔子龙将这段时间以来收集的资料,都递交给了林浩然。

  在场的人,忠诚度最低都有90以上,因此林浩然并不担心这里所发生的事情,会被传递出去。

  林浩然点了点头,接过资料,大概翻动了一番。

  大家都以为他已经默认奈何不了汇沣银行了,他却一直在偷偷布局。

  这里面的资料,包括证据都非常齐全,崔子龙派人调查,也是花费了不小的精力了。

  其中,包括恒声银行被收购事件,里面的证据更是社会上不可能被泄露,兴许连何善恒都不知道的。

  如果何善恒看到这份证据,不知道他对汇沣银行的观感会如何改变,又会做出怎样的反应?

  合上资料,林浩然开口说道:“崔总,你接下来的任就是将这些资料,全部通过《东方日报》,以及南洋、美国、日本等地的商业媒体,进行报道,我要让汇沣银行接下来成为全球金融界瞩目的焦点,让它的丑闻无所遁形。”

  “老板请放心,我知道该如何做了!”崔子龙恭敬地回答道。

  林浩然看向其他手下大家,最终目光看向大山。

  “大山先生,你接下来,将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到汇沣银行的一倍,我倒要看看,在高利率的吸引下,有多少人能够忍受得了这个诱惑!”林浩然继续说道。

  目前,香江各大银行的存款年化利率大约在2.5%左右,有些小银行,为了吸引存款,会将存款年化利率提高到3%左右。

  而林浩然让大山提高至汇沣银行利率的一倍,就是要出5%的利率。

  “老板,这个利率,是不是太高了?这段时间,由于香江房地产降温,香江的房产放贷开始降低了,这个月甚至只有12%左右,且放贷资金并不多。

  也就是说,通过放贷进行投资的方式,越来越难了,我们虽然是要与汇沣银行进行竞争,但是5%的利率,完全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数。”

  大山有些不明白林浩然的这操作背后的深层考量,但作为如今东亚银行的临时负责人,他还是提出了自己的疑虑。

  别看放贷的利率远比存款利息要高得多,但是在如今房产业不明朗的情况下,许多银行实际上的资金都难以被放贷出去,而留在银行里,对银行而言就是一直在亏钱。

  他以为老板是为了夺回市场,才会使出这样的狠招。

  林浩然笑了笑,他如今在日本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果东亚银行能够借此机会,吸纳大量的存款,用以在日本那边进行泡沫经济前的布局,仅仅5%的年化率,简直就是微不足道的成本。

  这可比他去贷款的代价要低得多了。

  而且,此举不仅还能争夺更多的市场。

  虽然二选一,让不少市民不得不选择将存款业务转出东亚银行,但是如果利益足够,他们未必不会重新考虑将资金存回东亚银行。

  毕竟,在金融市场中,资金永远追逐着更高的回报,这是亘古不变的法则。

  不过,他暂时并没有过多的解释,大山终究只是他心目中的临时负责人,如今大山的作用,就是维持东亚银行的正常运营。

  他心目中的东亚银行掌舵人,是何善恒。

  于是,他开口说道:“大山先生,你尽管去做就行了,我有我的考量,5%虽然不少,但是以我的资金财力,对我并不会造成任何的压力,如今你要考虑的是,如何吸引更多的客户,而不是在乎这个利息。”

  大山闻言,不再提问,而是点头说道:“好的老板,我会照您的吩咐去做的!”

  随即,林浩然看向剩下的各集团、公司一把手。

  “你们接下来的任务,是要对集团、公司的合作伙伴进行约谈,特别是那些依赖我们的公司,必须要将他们的金融业务,全部转移到东亚银行来,否则,我们不介意换一个合作伙伴!”林浩然继续说道。

  这是一个狠招。

  他旗下的企业,置地集团、港灯集团、香江电话等等,都是香江数一数二的巨无霸企业。

  可以说,许多公司依靠着他们生存。

  一旦实行起来,那么这些企业便不得不将旗下的金融业务全部转移到东亚银行来。

  这个招数,与汇沣银行搞出来的“二选一”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倒是要看看,在这种情况下,汇沣银行会再度失去多少市场份额!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人在香江,缔造全球商业帝国,人在香江,缔造全球商业帝国最新章节,人在香江,缔造全球商业帝国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