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林浩然的这个想法,在场的人不禁对他敬佩不已。
别的不说,仅仅是一家置地集团,旗下依赖它生存的企业,就多不胜数!
比如置地集团的建材供应商、家具电器合作商、置地广场等商业体的商场商户、牛奶国际的那些合作商等等。
这些企业犹如繁星般环绕在置地集团这棵商业巨树周围,彼此依存,共同构建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商业生态系统。
依靠着置地集团,他们有稳定的业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可一旦离开置地集团,那么便将会遇到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与重重困境,不仅仅需要重新寻找合作机会,还要面临诸多棘手的难题。
就如美国为何胆敢面向全世界发动贸易战?
就因为美国作为一个消费大国,绝大多数的物品都是通过进口,他们便可以利用自己贸易逆差的身份,去拿捏那些依赖产品出口至美国的国家。
通过加征关税、设置贸易壁垒等手段,迫使对方在贸易谈判中让步,以获取自身更多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筹码。
比如南洋的安南,作为美国重要的出口国之一,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品,像纺织品、鞋类、家具等源源不断地运往美国市场。
美国一旦挥动贸易战的大棒,对安南相关产品加征高额关税,安南众多依赖美国市场的企业定单量瞬间锐减。
工厂生产规模被迫压缩,大量工人面临失业风险,原本运转良好的生产线陷入停滞,整个产业链都遭受沉重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安南便会在贸易谈判中彻底处于被动防守的艰难境地,许多对自己不利的条件不得不咬牙接受。
而这些依赖置地集团的企业,同样与安南等受美国贸易战影响的国家处境有着相似之处。
置地集团就像是它们稳定的“美国市场”,为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业务和收入。
但如果置地集团如果想要针对这些依赖它的企业,那么这些企业也会像安南企业面对美国贸易战一样,陷入艰难的境地。
这个时候,置地集团让他们将公司的所有金融业务全部由其它银行转移到东亚银行去,这些企业自然也就只能顺从了。
而万青集团、港灯集团等虽然实力不如置地集团,但各自也都是香江大名鼎鼎的企业,依赖它们生存的企业,同样不少。
一旦这些完全依赖或者重要合作伙伴的金融业务全部转移到东亚银行,那么东亚银行的业务量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客户群体也会进一步扩大,实力更强大了。
与此同时,汇沣银行、恒声银行、渣打银行等香江的其它银行,也会因此而损失大量的客户。
特别是汇沣银行,作为香江金融界的无冕之王,市场所占比例是最大的。
这种情况下,汇沣银行所面临的冲击将尤为剧烈。
大量客户的流失不仅意味着汇沣银行的存款、贷款等基础业务规模的急剧缩减,更会对其在金融市场上的市场占有率和地位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
高,这个办法实在是高!
一旦成功实施,那么东亚银行的市场占有率便会进一步扩大。
相比之下,此前损失的那点市场,又算得了什么?
“老板,您放心,回去之后,我马上开始开始准备约谈的工作,争取一个星期内,把主要依附于我们的企业,都让他们将金融业务转移到东亚银行去,他们没有反对的余地!”陈寿麟笑着说道。
其他人也跟着点头。
实际上,这个办法,虽然算是强迫性,但是对那些企业而言,并没有什么损失,不过是换一家合作银行而已。
“老板,通过您的这个想法,我深受启发,由此举一反三,想到了一个能助力东亚银行拓展业务的方案。”
这个时候,一直没有出声的马世民开口说道。
“噢?马先生,您说说看。”林浩然饶有兴致地问道。
其他人也将目光看向马世民。
“就拿咱们置地集团来说,旗下自有员工加上劳务派遣员工,数量就将近十万人了,更不用说您旗下还有港灯集团、万青集团等诸多企业了。
把这些都算上,直接或间接依靠咱们旗下企业谋生的员工,就算不足二十万人,也相差不大了。
目前,这些员工的工资发放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发现金,二是用支票支付,这点大家应该很清楚,这种模式下,我们没办法引导员工与特定银行合作。
但我了解到,美国、欧洲那边有些银行已经率先尝试采用银行转账的方式来发放工资了。
我觉得,东亚银行要是想提升业务量,完全可以把置地集团、港灯集团、万青集团等公司的工资发放方式改为银行转账。
这么一来,所有员工要想顺利拿到工资,就只能选择与东亚银行合作,这无疑会给东亚银行带来极为庞大的新增客户群体,东亚银行的储户资金量,也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马世民直接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作为香江第一大财团掌控者,林浩然旗下的公司,随着这两三年来不断收购,员工数量早已经多到一个恐怖的数字了。
置地集团作为香江第一大房地产公司,旗下的员工,别的不说,仅仅是那些工地的建筑工人、销售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数量就十分可观。
更别说,置地集团旗下还有牛奶国际、香江电话、银河证券、文华东方酒店等等子公司,这些子公司每一家都算得上是庞然大物,员工少则几千人,多则上万人。
除了置地系的公司外,林浩然旗下还有万青集团系、港灯集团系、东方报业系等等。
可以说,如今依靠着林浩然吃饭的香江人,还真的是不少。
虽然说二十万人有点夸张,但是十几万人还是有的。
这些员工分散在香江的各个角落,从事着不同的工作,但都依赖于集团提供的薪资维持生活。
如今,在整个香江,大部分的企业和雇主都习惯用现金发放工资,每到发薪日,财务人员会提前准备好员工的工资袋,里面装着足额的现金。
员工直接从雇主或财务人员手中领取工资袋,当面点清金额。
这种方式较为直接、便捷,员工能立即拿到实实在在的钱,对于一些不太熟悉银行操作或没有银行账户的人来说,更容易接受。
而一些工资比较高的员工,比如一些高管领导,像马世民、伯顿、陈寿麟等人,他们的月薪最起码都几十万港元,如果业务好加上分红,工资就会更多!
这种情况下,发现金显然是不现实,总不能扛着麻包袋来装钱吧?
因此,面对他们,一般是用支票的形式来支付。
员工收到支票后,需要前往银行将支票兑现或存入自己的银行账户。
支票支付相对现金支付更安全一些,因为支票上有明确的收款人和金额信息,且需要经过银行的兑付流程。
至于为何在香江,目前不流行银行转账的方式发工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这个年代的银行转账手续本身就比较繁琐,需要一定的时间处理,业务量大的话,根本难以及时完成所有转账操作,还容易出现信息录入错误等问题,导致工资发放延迟或金额有误。
而且,彼时香江的银行服务网点分布不够广泛,部分偏远地区员工前往银行办理业务极为不便,办理开户、绑定等手续也需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银行转账发工资方式的推行。
但是,这些难题也并不是不能解决,恰恰相反,解决这些难题,对于东亚银行而言,既是一次挑战,更是一个绝佳的机遇。
更何况,这些都是可以向欧美金融先进体系学习的。
若能成功克服,不仅能顺利推行工资银行转账模式,还能借此在香江金融界脱颖而出,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与客户信赖。
马世民的话音刚落,顿时在场的人都拍手叫好。
这个办法,一旦实行起来,东亚银行的业务量直接可以暴涨,汇沣银行那边实行的“二选一”不公平政策所损失的客户,马上便又能够补充回来,甚至会更厉害。
毕竟,之前的东亚银行,如果是普通客户,可没有十几万人。
毕竟,整个香江如今也只有五百万人而已。
如果算到户数,按照去年的数据,也不过是113万户人而已。
而林浩然旗下的这些员工,实际上每一个人,基本代表着一个家庭了,都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
一旦这十几万个家庭的资金都由其它银行转移到东亚银行去,那么对其它银行而言,又是一场不小的冲击。
毕竟,一旦工资对接东亚银行,这些员工便会逐渐适应使用东亚银行的各类金融服务,储蓄、消费信贷、理财投资等业务需求也会随之而来。
东亚银行不仅能收获海量的基础客户,还能深度挖掘这些客户的潜在价值,进一步拓展业务版图。
别小看这些客户的财产能力,要知道,能成为置地集团、港灯集团等大企业的员工,在香江已经算是混得比较不错的了。
而东亚银行以前此前的业务,在香江虽然是排第四,但是实际上所占据的市场率不过是3%左右而已。
要知道,香江的银行、金融财务公司等,可是有数百家之多,竞争激烈程度是难以想象的。
去年,仅仅是汇沣银行加上恒声银行,所占有的市场就高达六成!
代表着,剩下的数百家银行以及财务公司,只能瓜分剩下的四成市场。
东亚银行能够在数百家金融行业企业中夺下3%的市场,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否则它也无法成为香江第四大银行。
因此,一旦这十几万个家庭的资金,都与东亚银行合作,那对东亚银行而言,又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跨越。
越想,众人越激动。
如此看来,汇沣银行也不是战胜不了嘛。
去年,汇沣系还有6成的市场。
可经过东亚银行相继实施的这些策略,那么汇沣系还能占据多少市场份额,还是个未知数。
要知道,仅仅是将置地集团、港灯集团等公司的金融业务转移到东亚银行来,便直接让东亚银行获得了超过200亿港元的金融业务。
而去年,东亚银行的金融业务金额不过是62亿港元左右。
如今,再加上强迫那些依附林浩然旗下公司混饭吃的企业都必须与东亚银行合作,以及让旗下员工的工资都通过东亚银行进行,那么东亚银行的市场占有率最终会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简直难以想象。
即便不可能超过汇沣银行,可也会与汇沣银行的差距缩短。
毕竟,不管是以前的置地集团、港灯集团等公司的金融业务,还是那些依附林浩然旗下公司的企业,以及旗下员工的资金,其实大部分都是与汇沣银行合作。
一个在猛跌,一个在猛涨。
到那个时候,东亚银行便直接有了挑战汇沣银行的实力了。
而此刻,汇沣银行以及全香江的人,都还以为林浩然已经放弃了与汇沣银行正面交锋的打算,以为在这场竞争里,林浩然认输了呢。
殊不知,接下来汇沣银行将会迎来最猛烈的反击!
众人都是林浩然旗下的精英大将,战略眼光都不差,大家各抒己见,很快一条条细节便商量出来了。
虽然不管是伯顿、陈寿麟、马世民等,都与东亚银行没有任何关系。
可大家都是林浩然的手下大将,东亚银行发展得好,对其它公司而言,也是有好处的。
更何况,作为林浩然的职业经理人,即便不是他们的工作,他们也理应要为老板排忧解难、出谋划策。
商量好之后,大家都有了自己的任务,每个人都分工合作,各自开始行动起来。
这一次,林浩然也没有闲着。
对于东亚银行,他是很看重的。
因此,他决定亲自前往美国几天,去与花旗银行董事长沃尔特·瑞斯顿先生谈一项重要的合作,从而让花旗银行在香江这边彻底支持东亚银行。
只要有利益,没有什么不能谈的。
美国资本的贪婪与逐利本性,向来是推动商业合作最强劲的引擎。
林浩然深知这一点,他此番前往美国,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与花旗银行在其它领域进行合作,这个合作,在汇沣银行对付东亚银行的时候,他便已经有了计划。
林浩然与花旗银行已经有了多次的重大合作,且每一次合作,双方都非常满意,可以说林浩然早已经成为花旗银行非常重要的客户了。
因此,谈合作并不会很难。
虽然林浩然如今收购了东亚银行,代表着他已经进入银行业。
可东亚银行终究只是一家区域性的银行,主要市场还是在香江这边。
而在国际上的金融业务合作,特别是在美国那边,林浩然依然还是会选择与花旗银行继续合作,起码在东亚银行发展成为一家世界性银行之前,都会这样。
因此,花旗银行也不可能会因为林浩然收购一家香江银行,便不再重视他。
别说是东亚银行了,即便是汇沣银行,出了香江之后,花旗银行也不会将它当竞争对手。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两者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而一旦林浩然和花旗银行成功谈成他计划中的合作,那么换取花旗银行在香江对东亚银行毫无保留的支持,不过是小事一桩罢了。
毕竟,花旗银行在香江的市场占有率并不算太高,他们虽然也重视香江市场,但是与南洋市场、日本市场等相比,香江市场显然重要性就差了许多。
转眼间,两天过去,时间来到了6月27号。
今天一大早,香江的许多市民们,习惯性地购买了一份《东方日报》。
作为长期保持着销量宝座的《东方日报》,日常销量都在十几万份以上。
如果遇到一些爆炸性的新闻时,甚至三四十万份也是常有的事。
这段时间,《东方日报》一直报道着汇沣银行不公平竞争以及操控东亚银行前员工的事情,许多人都为东亚银行打抱不平,可随着其它报纸的默不作声,以及政府机构的声明,即便大家心知肚明,也觉得事情似乎只能这样不了了之。
即便是此前那些被忽悠去参加示威游行的市民,如今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怒气逐渐消散,此事相当于是不了了之了。
可是,然而,今日的《东方日报》头版头条,却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香江的金融界乃至整个社会都掀起了轩然大波。
头条标题赫然写着:“重磅消息,汇沣银行的那些令人发指的黑料,证据确凿!”
整个标题,用加粗的黑体字,直接吸引了那些去买报纸的市民。
一些原本准备买其它报纸的市民,描到《东方日报》那加大的新闻标题,顿时都改变主意,选择购买《东方日报》。
因此,今天的《东方日报》销量开始不断增加。
早在前一天,崔子龙便料到《东方日报》将这些事情公布出去,必定会引来销售狂潮。
因此,他直接下令,今天这版《东方日报》直接印刷50万份!
报纸头版之上,三条重磅黑料如三把利刃直刺汇沣银行命脉,将这家金融巨鳄多年来不择手段打压同行、操纵市场、强行并购的斑斑劣迹公之于众。
首当其冲的爆料,正是崔子龙麾下情报部门耗尽心血与财力、历经无数暗访与周旋才挖出的汇沣银行当年以不择手段的方式收购恒声银行背后的暗箱操作。
事实上,这些被曝光的黑料不过是崔子龙手中掌握的冰山一角。
报纸受限于版面篇幅,只能择其要者先行披露,余下更多触目惊心的证据链与内幕,已做好每日接力爆料的准备,势要将汇沣银行的遮羞布彻底扯下。
而且,爆料的都是证据确凿的黑料,《东方日报》并没有造谣生事,即便是政府,也奈何不了他们。
可以说,虽然汇沣银行以前的所作所为,都是商战,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择手段其实都很正常。
可汇沣银行的每一条黑料,都已经越过了法律的底线。
只是,每一次,汇沣银行都做得非常隐蔽,让大家难以获取证据罢了。
再加上每一次都有政府机构的站出来为其靠山或淡化处理,最终都是以汇沣银行获利为结束。
使得汇沣银行在香江金融界长期屹立不倒,甚至愈发嚣张。
如今,在崔子龙操控的情报机构花费大精力去调查下,不少证据都被一一翻出来。
证据确凿之下,顿时引起大量的市民讨论起来。
而《东方日报》的这一系列报道,无疑是将汇沣银行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也点燃了民众心中对金融行业公正透明的渴望之火。
随着报纸的广泛传播,香江的街头巷尾都在热议汇沣银行的黑料。
市民们愤怒的情绪如潮水般涌动,对这家老牌英资银行的那些黑料的愤怒和谴责之声不绝于耳。
街头巷尾,茶餐厅里,办公室中,人们的话题无不围绕着汇沣银行以往的丑闻展开。
恒声银行,董事长办公室。
何善恒一大早便早早地来到了公司,然后泡了一杯茶,准备在上班之前,一边喝茶,一边看今天的报纸新闻。
这是他养成多年的习惯。
当看到《东方日报》那关于当年恒声银行为何会出现莫名其妙的舆论,以至于导致出现挤兑潮,最终被汇沣银行收购的新闻时,何善恒明显懵了一下。
当年,汇沣银行操纵舆论的行为非常隐秘,以至于直到如今,何善恒都不知道,此事的幕后黑手居然是他如今的东家汇沣银行。
一封由当年汇沣银行大班亲自签署的收购计划信件,被拍成照片,放在《东方日报》的报纸上。
那亲笔签名,何善恒非常熟悉,他一眼就看得出是真是假。
此刻,他颤抖的手,都足以代表着他此刻的心情并不平静。
一切都清晰了,原来,他以为当年之所以发生那样的事,是市场自然波动导致,是他恒声银行运气不好。
却没想到这一切竟是汇沣银行在背后精心策划的一场阴谋。
何善恒的内心五味杂陈,更多的是被欺骗的愤怒。
没想到,自己这么多年来,一直帮助自己的仇人管理着恒声银行……
而在恒声银行总部大楼附近的汇沣银行,沈弼也同样一早便知道了此事。
他没想到,林浩然居然还打算发起反击。
“各位,此事该如何办才好?”沈弼皱了皱眉头。
这些事情虽然是以前的事情,可公布之后,给汇沣银行带来的影响绝对是不小的。
“沈弼先生,有政府的支持,即便林浩然这么折腾,也不过是给我们带来一些不良的口碑而已,最终我们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包约翰笑着说道。
显然,他对此事并不是很在乎。
其他高层也同样如此。
就像上一次,他们操控那些东亚银行的前员工,不也同样不了了之?
香江,终究是他们的地盘。
然而,这个时候,有手下冲进来汇报:这些新闻不仅仅在香江报道,在日本、美国、欧洲不少国家的商业报纸,都开始报道了。
顿时,现场那原本不在乎的气氛,顿时变了起来。
不少高层都慌了。
香江是他们的地盘,不代表国际市场是他们的地盘。
而如今,他们正打算全面进军国际市场。
在这个时候,他们出现这样的黑料,对汇沣银行带来的不良影响,绝对是非常大的。
别的不说,仅仅是一家置地集团,旗下依赖它生存的企业,就多不胜数!
比如置地集团的建材供应商、家具电器合作商、置地广场等商业体的商场商户、牛奶国际的那些合作商等等。
这些企业犹如繁星般环绕在置地集团这棵商业巨树周围,彼此依存,共同构建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商业生态系统。
依靠着置地集团,他们有稳定的业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可一旦离开置地集团,那么便将会遇到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与重重困境,不仅仅需要重新寻找合作机会,还要面临诸多棘手的难题。
就如美国为何胆敢面向全世界发动贸易战?
就因为美国作为一个消费大国,绝大多数的物品都是通过进口,他们便可以利用自己贸易逆差的身份,去拿捏那些依赖产品出口至美国的国家。
通过加征关税、设置贸易壁垒等手段,迫使对方在贸易谈判中让步,以获取自身更多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筹码。
比如南洋的安南,作为美国重要的出口国之一,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品,像纺织品、鞋类、家具等源源不断地运往美国市场。
美国一旦挥动贸易战的大棒,对安南相关产品加征高额关税,安南众多依赖美国市场的企业定单量瞬间锐减。
工厂生产规模被迫压缩,大量工人面临失业风险,原本运转良好的生产线陷入停滞,整个产业链都遭受沉重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安南便会在贸易谈判中彻底处于被动防守的艰难境地,许多对自己不利的条件不得不咬牙接受。
而这些依赖置地集团的企业,同样与安南等受美国贸易战影响的国家处境有着相似之处。
置地集团就像是它们稳定的“美国市场”,为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业务和收入。
但如果置地集团如果想要针对这些依赖它的企业,那么这些企业也会像安南企业面对美国贸易战一样,陷入艰难的境地。
这个时候,置地集团让他们将公司的所有金融业务全部由其它银行转移到东亚银行去,这些企业自然也就只能顺从了。
而万青集团、港灯集团等虽然实力不如置地集团,但各自也都是香江大名鼎鼎的企业,依赖它们生存的企业,同样不少。
一旦这些完全依赖或者重要合作伙伴的金融业务全部转移到东亚银行,那么东亚银行的业务量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客户群体也会进一步扩大,实力更强大了。
与此同时,汇沣银行、恒声银行、渣打银行等香江的其它银行,也会因此而损失大量的客户。
特别是汇沣银行,作为香江金融界的无冕之王,市场所占比例是最大的。
这种情况下,汇沣银行所面临的冲击将尤为剧烈。
大量客户的流失不仅意味着汇沣银行的存款、贷款等基础业务规模的急剧缩减,更会对其在金融市场上的市场占有率和地位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
高,这个办法实在是高!
一旦成功实施,那么东亚银行的市场占有率便会进一步扩大。
相比之下,此前损失的那点市场,又算得了什么?
“老板,您放心,回去之后,我马上开始开始准备约谈的工作,争取一个星期内,把主要依附于我们的企业,都让他们将金融业务转移到东亚银行去,他们没有反对的余地!”陈寿麟笑着说道。
其他人也跟着点头。
实际上,这个办法,虽然算是强迫性,但是对那些企业而言,并没有什么损失,不过是换一家合作银行而已。
“老板,通过您的这个想法,我深受启发,由此举一反三,想到了一个能助力东亚银行拓展业务的方案。”
这个时候,一直没有出声的马世民开口说道。
“噢?马先生,您说说看。”林浩然饶有兴致地问道。
其他人也将目光看向马世民。
“就拿咱们置地集团来说,旗下自有员工加上劳务派遣员工,数量就将近十万人了,更不用说您旗下还有港灯集团、万青集团等诸多企业了。
把这些都算上,直接或间接依靠咱们旗下企业谋生的员工,就算不足二十万人,也相差不大了。
目前,这些员工的工资发放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发现金,二是用支票支付,这点大家应该很清楚,这种模式下,我们没办法引导员工与特定银行合作。
但我了解到,美国、欧洲那边有些银行已经率先尝试采用银行转账的方式来发放工资了。
我觉得,东亚银行要是想提升业务量,完全可以把置地集团、港灯集团、万青集团等公司的工资发放方式改为银行转账。
这么一来,所有员工要想顺利拿到工资,就只能选择与东亚银行合作,这无疑会给东亚银行带来极为庞大的新增客户群体,东亚银行的储户资金量,也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马世民直接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作为香江第一大财团掌控者,林浩然旗下的公司,随着这两三年来不断收购,员工数量早已经多到一个恐怖的数字了。
置地集团作为香江第一大房地产公司,旗下的员工,别的不说,仅仅是那些工地的建筑工人、销售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数量就十分可观。
更别说,置地集团旗下还有牛奶国际、香江电话、银河证券、文华东方酒店等等子公司,这些子公司每一家都算得上是庞然大物,员工少则几千人,多则上万人。
除了置地系的公司外,林浩然旗下还有万青集团系、港灯集团系、东方报业系等等。
可以说,如今依靠着林浩然吃饭的香江人,还真的是不少。
虽然说二十万人有点夸张,但是十几万人还是有的。
这些员工分散在香江的各个角落,从事着不同的工作,但都依赖于集团提供的薪资维持生活。
如今,在整个香江,大部分的企业和雇主都习惯用现金发放工资,每到发薪日,财务人员会提前准备好员工的工资袋,里面装着足额的现金。
员工直接从雇主或财务人员手中领取工资袋,当面点清金额。
这种方式较为直接、便捷,员工能立即拿到实实在在的钱,对于一些不太熟悉银行操作或没有银行账户的人来说,更容易接受。
而一些工资比较高的员工,比如一些高管领导,像马世民、伯顿、陈寿麟等人,他们的月薪最起码都几十万港元,如果业务好加上分红,工资就会更多!
这种情况下,发现金显然是不现实,总不能扛着麻包袋来装钱吧?
因此,面对他们,一般是用支票的形式来支付。
员工收到支票后,需要前往银行将支票兑现或存入自己的银行账户。
支票支付相对现金支付更安全一些,因为支票上有明确的收款人和金额信息,且需要经过银行的兑付流程。
至于为何在香江,目前不流行银行转账的方式发工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这个年代的银行转账手续本身就比较繁琐,需要一定的时间处理,业务量大的话,根本难以及时完成所有转账操作,还容易出现信息录入错误等问题,导致工资发放延迟或金额有误。
而且,彼时香江的银行服务网点分布不够广泛,部分偏远地区员工前往银行办理业务极为不便,办理开户、绑定等手续也需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银行转账发工资方式的推行。
但是,这些难题也并不是不能解决,恰恰相反,解决这些难题,对于东亚银行而言,既是一次挑战,更是一个绝佳的机遇。
更何况,这些都是可以向欧美金融先进体系学习的。
若能成功克服,不仅能顺利推行工资银行转账模式,还能借此在香江金融界脱颖而出,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与客户信赖。
马世民的话音刚落,顿时在场的人都拍手叫好。
这个办法,一旦实行起来,东亚银行的业务量直接可以暴涨,汇沣银行那边实行的“二选一”不公平政策所损失的客户,马上便又能够补充回来,甚至会更厉害。
毕竟,之前的东亚银行,如果是普通客户,可没有十几万人。
毕竟,整个香江如今也只有五百万人而已。
如果算到户数,按照去年的数据,也不过是113万户人而已。
而林浩然旗下的这些员工,实际上每一个人,基本代表着一个家庭了,都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
一旦这十几万个家庭的资金都由其它银行转移到东亚银行去,那么对其它银行而言,又是一场不小的冲击。
毕竟,一旦工资对接东亚银行,这些员工便会逐渐适应使用东亚银行的各类金融服务,储蓄、消费信贷、理财投资等业务需求也会随之而来。
东亚银行不仅能收获海量的基础客户,还能深度挖掘这些客户的潜在价值,进一步拓展业务版图。
别小看这些客户的财产能力,要知道,能成为置地集团、港灯集团等大企业的员工,在香江已经算是混得比较不错的了。
而东亚银行以前此前的业务,在香江虽然是排第四,但是实际上所占据的市场率不过是3%左右而已。
要知道,香江的银行、金融财务公司等,可是有数百家之多,竞争激烈程度是难以想象的。
去年,仅仅是汇沣银行加上恒声银行,所占有的市场就高达六成!
代表着,剩下的数百家银行以及财务公司,只能瓜分剩下的四成市场。
东亚银行能够在数百家金融行业企业中夺下3%的市场,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否则它也无法成为香江第四大银行。
因此,一旦这十几万个家庭的资金,都与东亚银行合作,那对东亚银行而言,又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跨越。
越想,众人越激动。
如此看来,汇沣银行也不是战胜不了嘛。
去年,汇沣系还有6成的市场。
可经过东亚银行相继实施的这些策略,那么汇沣系还能占据多少市场份额,还是个未知数。
要知道,仅仅是将置地集团、港灯集团等公司的金融业务转移到东亚银行来,便直接让东亚银行获得了超过200亿港元的金融业务。
而去年,东亚银行的金融业务金额不过是62亿港元左右。
如今,再加上强迫那些依附林浩然旗下公司混饭吃的企业都必须与东亚银行合作,以及让旗下员工的工资都通过东亚银行进行,那么东亚银行的市场占有率最终会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简直难以想象。
即便不可能超过汇沣银行,可也会与汇沣银行的差距缩短。
毕竟,不管是以前的置地集团、港灯集团等公司的金融业务,还是那些依附林浩然旗下公司的企业,以及旗下员工的资金,其实大部分都是与汇沣银行合作。
一个在猛跌,一个在猛涨。
到那个时候,东亚银行便直接有了挑战汇沣银行的实力了。
而此刻,汇沣银行以及全香江的人,都还以为林浩然已经放弃了与汇沣银行正面交锋的打算,以为在这场竞争里,林浩然认输了呢。
殊不知,接下来汇沣银行将会迎来最猛烈的反击!
众人都是林浩然旗下的精英大将,战略眼光都不差,大家各抒己见,很快一条条细节便商量出来了。
虽然不管是伯顿、陈寿麟、马世民等,都与东亚银行没有任何关系。
可大家都是林浩然的手下大将,东亚银行发展得好,对其它公司而言,也是有好处的。
更何况,作为林浩然的职业经理人,即便不是他们的工作,他们也理应要为老板排忧解难、出谋划策。
商量好之后,大家都有了自己的任务,每个人都分工合作,各自开始行动起来。
这一次,林浩然也没有闲着。
对于东亚银行,他是很看重的。
因此,他决定亲自前往美国几天,去与花旗银行董事长沃尔特·瑞斯顿先生谈一项重要的合作,从而让花旗银行在香江这边彻底支持东亚银行。
只要有利益,没有什么不能谈的。
美国资本的贪婪与逐利本性,向来是推动商业合作最强劲的引擎。
林浩然深知这一点,他此番前往美国,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与花旗银行在其它领域进行合作,这个合作,在汇沣银行对付东亚银行的时候,他便已经有了计划。
林浩然与花旗银行已经有了多次的重大合作,且每一次合作,双方都非常满意,可以说林浩然早已经成为花旗银行非常重要的客户了。
因此,谈合作并不会很难。
虽然林浩然如今收购了东亚银行,代表着他已经进入银行业。
可东亚银行终究只是一家区域性的银行,主要市场还是在香江这边。
而在国际上的金融业务合作,特别是在美国那边,林浩然依然还是会选择与花旗银行继续合作,起码在东亚银行发展成为一家世界性银行之前,都会这样。
因此,花旗银行也不可能会因为林浩然收购一家香江银行,便不再重视他。
别说是东亚银行了,即便是汇沣银行,出了香江之后,花旗银行也不会将它当竞争对手。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两者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而一旦林浩然和花旗银行成功谈成他计划中的合作,那么换取花旗银行在香江对东亚银行毫无保留的支持,不过是小事一桩罢了。
毕竟,花旗银行在香江的市场占有率并不算太高,他们虽然也重视香江市场,但是与南洋市场、日本市场等相比,香江市场显然重要性就差了许多。
转眼间,两天过去,时间来到了6月27号。
今天一大早,香江的许多市民们,习惯性地购买了一份《东方日报》。
作为长期保持着销量宝座的《东方日报》,日常销量都在十几万份以上。
如果遇到一些爆炸性的新闻时,甚至三四十万份也是常有的事。
这段时间,《东方日报》一直报道着汇沣银行不公平竞争以及操控东亚银行前员工的事情,许多人都为东亚银行打抱不平,可随着其它报纸的默不作声,以及政府机构的声明,即便大家心知肚明,也觉得事情似乎只能这样不了了之。
即便是此前那些被忽悠去参加示威游行的市民,如今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怒气逐渐消散,此事相当于是不了了之了。
可是,然而,今日的《东方日报》头版头条,却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香江的金融界乃至整个社会都掀起了轩然大波。
头条标题赫然写着:“重磅消息,汇沣银行的那些令人发指的黑料,证据确凿!”
整个标题,用加粗的黑体字,直接吸引了那些去买报纸的市民。
一些原本准备买其它报纸的市民,描到《东方日报》那加大的新闻标题,顿时都改变主意,选择购买《东方日报》。
因此,今天的《东方日报》销量开始不断增加。
早在前一天,崔子龙便料到《东方日报》将这些事情公布出去,必定会引来销售狂潮。
因此,他直接下令,今天这版《东方日报》直接印刷50万份!
报纸头版之上,三条重磅黑料如三把利刃直刺汇沣银行命脉,将这家金融巨鳄多年来不择手段打压同行、操纵市场、强行并购的斑斑劣迹公之于众。
首当其冲的爆料,正是崔子龙麾下情报部门耗尽心血与财力、历经无数暗访与周旋才挖出的汇沣银行当年以不择手段的方式收购恒声银行背后的暗箱操作。
事实上,这些被曝光的黑料不过是崔子龙手中掌握的冰山一角。
报纸受限于版面篇幅,只能择其要者先行披露,余下更多触目惊心的证据链与内幕,已做好每日接力爆料的准备,势要将汇沣银行的遮羞布彻底扯下。
而且,爆料的都是证据确凿的黑料,《东方日报》并没有造谣生事,即便是政府,也奈何不了他们。
可以说,虽然汇沣银行以前的所作所为,都是商战,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择手段其实都很正常。
可汇沣银行的每一条黑料,都已经越过了法律的底线。
只是,每一次,汇沣银行都做得非常隐蔽,让大家难以获取证据罢了。
再加上每一次都有政府机构的站出来为其靠山或淡化处理,最终都是以汇沣银行获利为结束。
使得汇沣银行在香江金融界长期屹立不倒,甚至愈发嚣张。
如今,在崔子龙操控的情报机构花费大精力去调查下,不少证据都被一一翻出来。
证据确凿之下,顿时引起大量的市民讨论起来。
而《东方日报》的这一系列报道,无疑是将汇沣银行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也点燃了民众心中对金融行业公正透明的渴望之火。
随着报纸的广泛传播,香江的街头巷尾都在热议汇沣银行的黑料。
市民们愤怒的情绪如潮水般涌动,对这家老牌英资银行的那些黑料的愤怒和谴责之声不绝于耳。
街头巷尾,茶餐厅里,办公室中,人们的话题无不围绕着汇沣银行以往的丑闻展开。
恒声银行,董事长办公室。
何善恒一大早便早早地来到了公司,然后泡了一杯茶,准备在上班之前,一边喝茶,一边看今天的报纸新闻。
这是他养成多年的习惯。
当看到《东方日报》那关于当年恒声银行为何会出现莫名其妙的舆论,以至于导致出现挤兑潮,最终被汇沣银行收购的新闻时,何善恒明显懵了一下。
当年,汇沣银行操纵舆论的行为非常隐秘,以至于直到如今,何善恒都不知道,此事的幕后黑手居然是他如今的东家汇沣银行。
一封由当年汇沣银行大班亲自签署的收购计划信件,被拍成照片,放在《东方日报》的报纸上。
那亲笔签名,何善恒非常熟悉,他一眼就看得出是真是假。
此刻,他颤抖的手,都足以代表着他此刻的心情并不平静。
一切都清晰了,原来,他以为当年之所以发生那样的事,是市场自然波动导致,是他恒声银行运气不好。
却没想到这一切竟是汇沣银行在背后精心策划的一场阴谋。
何善恒的内心五味杂陈,更多的是被欺骗的愤怒。
没想到,自己这么多年来,一直帮助自己的仇人管理着恒声银行……
而在恒声银行总部大楼附近的汇沣银行,沈弼也同样一早便知道了此事。
他没想到,林浩然居然还打算发起反击。
“各位,此事该如何办才好?”沈弼皱了皱眉头。
这些事情虽然是以前的事情,可公布之后,给汇沣银行带来的影响绝对是不小的。
“沈弼先生,有政府的支持,即便林浩然这么折腾,也不过是给我们带来一些不良的口碑而已,最终我们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包约翰笑着说道。
显然,他对此事并不是很在乎。
其他高层也同样如此。
就像上一次,他们操控那些东亚银行的前员工,不也同样不了了之?
香江,终究是他们的地盘。
然而,这个时候,有手下冲进来汇报:这些新闻不仅仅在香江报道,在日本、美国、欧洲不少国家的商业报纸,都开始报道了。
顿时,现场那原本不在乎的气氛,顿时变了起来。
不少高层都慌了。
香江是他们的地盘,不代表国际市场是他们的地盘。
而如今,他们正打算全面进军国际市场。
在这个时候,他们出现这样的黑料,对汇沣银行带来的不良影响,绝对是非常大的。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人在香江,缔造全球商业帝国,人在香江,缔造全球商业帝国最新章节,人在香江,缔造全球商业帝国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人在香江,缔造全球商业帝国,人在香江,缔造全球商业帝国最新章节,人在香江,缔造全球商业帝国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