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赵朔又视察了张勇的杂交马场。
当初铁木真击败王罕,成为东部草原之主,将呼伦贝尔大草原封给了赵朔。赵朔就在此地建立了专门的育马场,培育优良的战马品种。
如今,一晃三十年过去了,赵朔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
没办法,培育优良马种这种事快不了。
一匹马十一月怀胎,养到三岁才能配种,连续培育四五代,才能称得上遗传性状稳定,形成一个独立的优良马种。再加上战马扩群的时间,就算一切顺利,都得二十年了。
更何况,赵朔让擅长育马的张勇主管这个杂交育马场,还只有二十六年的时间。
阿拉伯马参与配种,也才二十二年。
不过,成果是非常喜人的。
去年,赵朔的军中挽马就已经定型,起名“负山”。
“负山”马是蒙古的百岔铁蹄马、辽东青马、罗斯森林马,钦察马、匈牙利马杂交而成,平均身高四尺七,平均体重却达到了一千四百斤。
虽然比起后世的顶级挽马夏尔马,身高六尺以上,体重两千斤,还差了相当不少。
但是,在这个时代来说,端地称得上惊世骇俗。
就拿之前蒙古最好的战马之一的百岔铁蹄马来说,身高四尺一,体重七百斤。
比负山马足足轻了一倍!
百匹铁蹄马在负山马面前,简直就像是个小马驹。
负山马的拉力更是恐怖,在普通的土路上,能拉动总重量达到两千四百斤的大车,日行军一百里。
而且,负山马继承了百岔铁蹄马的部分基因,马蹄坚硬耐磨损,有利于长途行军。
这样一匹挽马的运输能力,简直能相当于以前三匹马了。
赵朔已经下旨,加紧对‘负山’马进行扩群,不但要满足军用,而且要开始向民间售卖。
据说在后世,英格兰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时候,夏尔马超过了百万匹。这一百多万匹夏尔马,成为了火车发明之前,日不落帝国陆地运输的核心动力。
这负山马的体型,还远不如夏尔马呢。怎么也得达到两三百万匹才够用吧?
当然了,这远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单凭赵朔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和抚昌桓三州的马场,也承载不起。
不过,没关系,东起大兴安岭西至多瑙河下游,四万里欧亚大草原,都将成为赵朔的养马之地。
今天赵朔到来,军中的主力战马也到了定型之时。
“王上您看,这是我们马场培育的最优良的战马了,用蒙古马、阿拉伯马、西域汗血马,波斯的塔克马杂交而成。”
“它们平均身高达到了五尺二,平均体重在一千斤左右,无论身高和体重都远超普通的阿拉伯马。速度也不在普通阿拉伯战马之下,而且更耐粗饲和饥渴,应该可以作为军中的主要马种。”
张勇向赵朔仔细介绍着。
这时代的尺,比后世的尺略短。五尺二,大概就是一米六一了。
赵朔仔细端量着眼前的五百匹战马,估算道:“这些战马的高度,都超过五尺三了吧?是你精心挑出来的?”
“是,确实是臣精挑细选。但是,具体数据,臣不敢欺瞒王上半点。平均起来,确实是五尺二的样子。”
“很好!”
赵朔高兴道:“当初宋国的大将韩世忠,得到了一匹宝马,有五尺一寸高。他见这马太神骏了,说什么‘高五尺一寸,非人臣敢骑’,献给了赵构。现在这些战马,个顶个都超过五尺三了。韩世忠如果能活到现在,见到这些马,恐怕得惊掉了下巴。”
张勇道:“宋国再缺马,韩世忠这种军中大将,也不会是什么见识浅薄之辈。只能说,王上三十年苦心经营,终于开花结果,才有了如此神骏的军中战马。”
赵朔摆了摆手,道:“无须拍马。只要你给我把战马养好了,比什么都强。”
“昨日我在工坊,已经跟孙威说过了,给他挂个工部侍郎衔,光宗耀祖。你张勇也是一样,这近三十年来辛苦了,也挂个工部侍郎衔吧。另外,我再赐给你黄金五千两,美女四人。”
“你们马场也报上两个功臣来。一个挂五品衔,一个挂七品衔,都有黄金美人的赏赐、”
“谢王上,愿为王上效死!”
张勇大礼参拜。
当初,他为一名普通西夏军,被赵朔俘虏之时,哪里曾想过现在的风光?
他武艺不算高,也称不上什么长袖善舞之辈,唯一的特长,就是育马。以前更是不可能想到,单凭育马就能混个侍郎的官衔,属于整个赵朔汗国的高级官员之一。
此时张勇真是心中激荡异常、
“免礼。”
赵朔让张勇站起来,又吩咐道:“现在你主要的任务,就是选一些马种,送到抚昌桓三州的养马场去。以后,我军中的主力战马,就是这种马了。”
“是。”
“对了,这种军中主力马,你们起名没有?”
张勇道:“我们原本给这种战马定的名字,叫烈鬃。不知是否合适,请王上示下。”
“烈鬃吗?因为这种这种战马的鬃毛特别长特别神骏?”
赵朔想了一下,道:“不太好。这种马既然是我东方培育的最优良的战马,就起名叫东风吧。东风西渐,将我华夏文明传到西方去。”
在历史上的十三世纪至十九世纪,华夏文化通过丝绸之路等渠道传入欧洲,涉及艺术、建筑、园林等多个领域,对欧洲贵族文化及艺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其实和当时华夏强盛国力密切相关,反映了欧洲对东方文化的推崇。
这种现象,被后世的史学家称为“东风西渐”。
不过,赵朔心中想的却是“东风快递,使命必达”!
教皇的三重冕跌落尘埃,
勃艮第葡萄酒混着莱茵河血水发酵,
条顿骑士团的誓言变成了一个笑话,
修道院的藏书化作熊熊烈火!
赵朔在一二一五年,就畅想着如此场景。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他的超级战马“东风”已经培育完成,只差继续扩大数量了。
这副场景的出现,也为期不远了!
……
……
接下来的日子里,赵朔有时候和华筝一起,出城打猎。有时候,在工坊里面,指导着郭珣的科研进展。有时候深入草原,看看他麾下草原普通牧民的生活情况。
足足在哈尔喀贵城盘桓了半个多月,赵朔才离开了哈尔喀贵城,向中都而来
赵朔到了中都之后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调整八旗军的驻地。
很简单的道理,原来宋国的屯兵重点,就是防着赵朔的。现在赵朔挑选宋军精锐,组建了新的八旗军,再这么布置兵力,也太不合理了。
在征伐宋国之前,赵朔有十四个汉军八旗万户,一个海军正红旗万户。
孟珙投降赵朔,赵朔将他麾下的大军,整编为三个万户。
两淮地区赵范和赵葵的大军,赵朔将其整编为两个万户。
四川余玠的大军,赵朔也整编为两个万户。
另外,江西的陈韡的手下,湖南李埴的手下,临安的禁军体系,赵朔也各整编了一个八旗万户,这就又是三个八旗万户。
赵朔麾下的汉军八旗,达到了二十四个万户。
原本海军只有一个海军正红旗,取了襄阳水师和两淮水师之后,赵朔增加了两个海军万户。
另外,参加襄阳之战的内河水师,也正式授予番号,编了两个内河水师万户。
总而言之,赵朔现在光汉军的数量,就达到了二十九万之众。
水师好说,无非就是在各地的港口驻扎,关键是这二十四个汉军八旗万户。
赵朔在南方的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各安置了一个万户。
浙江安置了两个万户,监督宋廷对协议的执行。如果宋国敢出什么幺蛾子的话,这两个万户随时出兵福建。
在北方,中都是重中之重,安排了三个万户。
山东,河南,仅仅各安排了一个万户。
赵朔将汉中省裁撤,划入陕西省,安排了两个万户驻扎。山西省,也安排了两个万户驻扎。
原来的西夏地区,设置甘肃行省,则安排三个万户。
简而言之,在内陆省份,安排一个万户驻扎即可。在临近草原的河北、山西、陕西,都屯驻两个万户。
既可以防止草原的内乱,又便于战马的更换。
甘肃地区之所以屯了三个万户,是因为此地既西临窝阔台汗国,又南临青海、吐蕃。
能攻入吐蕃的,还有一个四川。赵朔在这里,足足屯驻了五个汉军万户。
这五个汉军万户西可进攻青海、吐蕃,南可进攻大理。
换言之,吐蕃已经面临赵朔八个汉军万户的直接军事威胁1
不仅仅是威胁,还有行动。
半年后,八旗军驻地调动完成。
赵朔驻扎在甘肃的三个汉军万户,在张柔的率领下忽然发动,向青海地区发动进攻。青海面积虽大,却是土地贫瘠,地广人稀之极,总共才二十多万的人口。没有统一的政权,只有一些吐蕃、党项、回纥人的部落。
三个汉军万户如同风卷残云一般,扫荡了青海地区。凡是不愿意归降的吐蕃、回纥部落一概屠灭,只有年轻的女人和不高过车轮的孩子能够存活。
至于那些党项余孽,不管愿意不愿意归降,都遭到了汉军毁灭性的打击。
这就是给吐蕃人打了个样,杀鸡儆猴了。
然后,赵朔的使者才从凉州出发,抵达了拉萨。
赵朔给吐蕃人提出的条件,也非常简单。
吐蕃必须纳入赵朔汗国的版图,赵朔会派五千汉军常驻高原。赵朔允许各大寺庙在高原上自由传教,并且保证他们财产的安全。但是各级官吏,必须是朝廷派出的官员。各大宗教领袖的继任,也必须得到朝廷的批准。均田制和府兵制,更是必须实行。
换言之,高原人精神上归各大寺庙,世俗上完全接受赵朔的统制。
拉萨城,布达拉宫内。
七十多名吐蕃各大派系的尊贵人物济济一堂,牛油火把在墙壁上投下了摇曳不定的影子。
“不行!不能投降!赵朔的铁骑再勇,到了高原上也得变成软脚虾!”
“当初华夏强盛的唐国怎么样?还不是奈何不得我吐蕃?赵朔不派兵攻我吐蕃,还则罢了。如果他真的敢派兵来,就让他们见识见识吐蕃勇士的威风!”
“唐古拉山,是我们最好的屏障!”
“得了吧!我们能有当初的吐蕃帝国强大?当初的吐蕃,能拉出来三十万大军,我们呢?”
“赵朔攻掠万国,高原气候未必奈何得了他。我们如果不投降,青海地区那些部落的下场,就是我们的未来啊!”
“其实,赵朔的条件也还算可以。我们只要能在高原上广传佛法就好,其他的都不重要。”
……
自从唐末以来,吐蕃诸部就分裂为大大小小十几股势力。这些势力大都政教合一,由当地的教派所控制。
赵朔的使者带来了赵朔的条件,吐蕃各大派系的重要人物,齐齐前往布达拉宫,商议和战之事。
人们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主战和主和的就是势均力敌了。
因为,吐蕃最大的两个派系,是控制高原中部以及后藏地区的萨迦派,以及控制高原南部和东部的噶举派。这两个派系的首领,一直没有发声。
“止贡坚赞,要不,你说几句?”
萨迦派的领袖萨迦班智达,向着噶举派的领袖止贡坚赞看来。
“不,萨迦班智达,你年纪比我大得多,还是你说吧!我年纪小,见识不够,在这么大事情上,恭听您的教导。”
为了争取吐蕃霸主的地位,近百年来,萨迦派和噶举派多有冲突,乃至于兵戎相见。
但到了如今决定吐蕃命运的关键时刻,这两大派系的首领竟然出奇地和气起来,止贡坚赞甚至直接以晚辈自居。
“好吧,那我就说两句。”
萨迦班智达站起来,高声道:“刚才你们的争论,我已经仔细听了。其实,在我看来,根本就不应该有任何争论。主张和赵朔一战之人,简直比高原上的牦牛还要愚蠢。事实上,我们除了投降之外,没有任何其他选择。”
“这怎么可能?我们难道和赵朔一拼之力都没有?”宁玛派的领袖满脸的不可置信之色。
要是往常,打死他都不敢这么和萨迦班智达如此讲话。
萨迦班智达不仅是高原上实力最强大的两大领袖之一,而且佛法精深远超同侪,是高原上最受尊敬的智者。
但是,想到即将失去的种种特权,想到要解散的农奴,想到自己子弟日后的命运,宁玛派领袖简直心头都在滴血。
萨迦班智达却不慌不忙地道:“没错,我们就是和赵朔连一拼之力都没有。什么高原气候可以仗恃?赵朔的领土之一波斯地区,也是高原气候,我们的藏红花,就是从波斯传过来的。”
“至于唐古拉山?天下之大,有险要地形的地方多了。又有哪里,挡住赵朔的大军了?”
“还有很多人,拿唐朝和赵朔汗国进行类比。那是一回事吗?当初的吐蕃,能调动几十万大军。我们现在呢?整个吐蕃,男女老幼加起来,有没有五十万都不好说。”
“另外……夏尔巴!”
“在!”萨迦班智达的底子夏尔巴高声答应。
萨迦班智达道:“把那两副地图挂上,让大家看看。”
“是。”
功夫不大,两幅地图,挂在了墙上。
这两幅地图,一个是唐朝时期的地图,一个是如今的地图
“赵朔汗国,竟然有这么大!”
“十个……十五个吐蕃,恐怕也比不上啊!”
“人家的人口密度,还比我们要大上许多呢!这得多少人口?”
“打?怎么打?谁去打?谁爱去谁去,反正我不去。”
……
吐蕃贵人们议论纷纷,满面的惊震之色。
如果说,在唐朝时期,吐蕃虽然比大唐要小上不少,但吐蕃还有一拼之力的话。那现在的差距,已经让他们绝望!
萨迦班智达道:“这是唐朝的地图,这是如今赵朔汗国的地图,你们仔细看看,这是一回事吗?从东边的高丽,到西边的埃及,都是赵朔汗国的领土,至少有四个唐朝大小,我吐蕃却还是那个吐蕃!”
“不,更准确地说,我们已经大不如前了。当初吐蕃凝为一体,我们如今却分成了十几股势力。当初吐蕃能出动几十万大军,我们现在即便联合起来,万众一心,也凑不出十万大军了。’
“而赵朔呢?汉军加上色目军,已经超过四十三万!比我们高原上所有男人加起来都多!”
“赵朔麾下的人口,已经是两亿人左右。我们仅仅是五十万左右,这是四百倍的差距!”
“对抗赵朔,除了死路一条之外,我看不出任何其他的可能。你们以为呢?”
哗~~
萨迦班智达的话因刚落,全场顿时如同开了锅一样,一片喧哗。
人们以前,当然知道赵朔非常强大,但从来没有如此清晰的认知!
那些投降派暗暗庆幸,自己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
那些誓死抵抗派也迅速转换了立场。
毕竟,荣华富贵再好,也没有自己的性命重要。再说了,赵朔还保证他们生命财产的安全。
“投降!投降!我们应该投降赵朔大王!”
“赵朔大王灭国无数,这是万王之王啊!投降万王之王,我们不丢人!”
“加入如此伟大的国度,是我们的幸运!”
“别人我管不着,反正我是坚决要投赵朔大王!”
……
待人们的声音减低,噶举派的领袖止贡坚赞站起来,高声道:“我认为,时代和以前完全不同了,我们吐蕃已经无法独善其身。加入赵朔汗国,才是我们最好的出路!”
“我们虽然失去了种种特权,但是,我们的孩子,聪明的可以参加科举,勇武的可以加入八旗,未来的前途很可能还在我们之上!我们的子民,不但将获得以前梦寐以求的土地,还能获得中原地区的各种物资,解决温饱。这对吐蕃人来说,难道不是天大的好事?”
‘我完全赞同,整个吐蕃加入赵朔汗国!”
其实,止贡坚赞早就意识到赵朔的强大,想着投了。要不然,刚才能和萨迦班智达如此谦让?
争什么争啊?
以后大家都是赵朔大王的手下,都是吐蕃人应该团结一致、互相照应才是。
不管怎么说吧,至此,止贡坚赞的一番话一锤定音。
雪域高原,正式纳入华夏版图。
华夏版图,也被赵朔扩展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当初铁木真击败王罕,成为东部草原之主,将呼伦贝尔大草原封给了赵朔。赵朔就在此地建立了专门的育马场,培育优良的战马品种。
如今,一晃三十年过去了,赵朔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
没办法,培育优良马种这种事快不了。
一匹马十一月怀胎,养到三岁才能配种,连续培育四五代,才能称得上遗传性状稳定,形成一个独立的优良马种。再加上战马扩群的时间,就算一切顺利,都得二十年了。
更何况,赵朔让擅长育马的张勇主管这个杂交育马场,还只有二十六年的时间。
阿拉伯马参与配种,也才二十二年。
不过,成果是非常喜人的。
去年,赵朔的军中挽马就已经定型,起名“负山”。
“负山”马是蒙古的百岔铁蹄马、辽东青马、罗斯森林马,钦察马、匈牙利马杂交而成,平均身高四尺七,平均体重却达到了一千四百斤。
虽然比起后世的顶级挽马夏尔马,身高六尺以上,体重两千斤,还差了相当不少。
但是,在这个时代来说,端地称得上惊世骇俗。
就拿之前蒙古最好的战马之一的百岔铁蹄马来说,身高四尺一,体重七百斤。
比负山马足足轻了一倍!
百匹铁蹄马在负山马面前,简直就像是个小马驹。
负山马的拉力更是恐怖,在普通的土路上,能拉动总重量达到两千四百斤的大车,日行军一百里。
而且,负山马继承了百岔铁蹄马的部分基因,马蹄坚硬耐磨损,有利于长途行军。
这样一匹挽马的运输能力,简直能相当于以前三匹马了。
赵朔已经下旨,加紧对‘负山’马进行扩群,不但要满足军用,而且要开始向民间售卖。
据说在后世,英格兰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时候,夏尔马超过了百万匹。这一百多万匹夏尔马,成为了火车发明之前,日不落帝国陆地运输的核心动力。
这负山马的体型,还远不如夏尔马呢。怎么也得达到两三百万匹才够用吧?
当然了,这远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单凭赵朔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和抚昌桓三州的马场,也承载不起。
不过,没关系,东起大兴安岭西至多瑙河下游,四万里欧亚大草原,都将成为赵朔的养马之地。
今天赵朔到来,军中的主力战马也到了定型之时。
“王上您看,这是我们马场培育的最优良的战马了,用蒙古马、阿拉伯马、西域汗血马,波斯的塔克马杂交而成。”
“它们平均身高达到了五尺二,平均体重在一千斤左右,无论身高和体重都远超普通的阿拉伯马。速度也不在普通阿拉伯战马之下,而且更耐粗饲和饥渴,应该可以作为军中的主要马种。”
张勇向赵朔仔细介绍着。
这时代的尺,比后世的尺略短。五尺二,大概就是一米六一了。
赵朔仔细端量着眼前的五百匹战马,估算道:“这些战马的高度,都超过五尺三了吧?是你精心挑出来的?”
“是,确实是臣精挑细选。但是,具体数据,臣不敢欺瞒王上半点。平均起来,确实是五尺二的样子。”
“很好!”
赵朔高兴道:“当初宋国的大将韩世忠,得到了一匹宝马,有五尺一寸高。他见这马太神骏了,说什么‘高五尺一寸,非人臣敢骑’,献给了赵构。现在这些战马,个顶个都超过五尺三了。韩世忠如果能活到现在,见到这些马,恐怕得惊掉了下巴。”
张勇道:“宋国再缺马,韩世忠这种军中大将,也不会是什么见识浅薄之辈。只能说,王上三十年苦心经营,终于开花结果,才有了如此神骏的军中战马。”
赵朔摆了摆手,道:“无须拍马。只要你给我把战马养好了,比什么都强。”
“昨日我在工坊,已经跟孙威说过了,给他挂个工部侍郎衔,光宗耀祖。你张勇也是一样,这近三十年来辛苦了,也挂个工部侍郎衔吧。另外,我再赐给你黄金五千两,美女四人。”
“你们马场也报上两个功臣来。一个挂五品衔,一个挂七品衔,都有黄金美人的赏赐、”
“谢王上,愿为王上效死!”
张勇大礼参拜。
当初,他为一名普通西夏军,被赵朔俘虏之时,哪里曾想过现在的风光?
他武艺不算高,也称不上什么长袖善舞之辈,唯一的特长,就是育马。以前更是不可能想到,单凭育马就能混个侍郎的官衔,属于整个赵朔汗国的高级官员之一。
此时张勇真是心中激荡异常、
“免礼。”
赵朔让张勇站起来,又吩咐道:“现在你主要的任务,就是选一些马种,送到抚昌桓三州的养马场去。以后,我军中的主力战马,就是这种马了。”
“是。”
“对了,这种军中主力马,你们起名没有?”
张勇道:“我们原本给这种战马定的名字,叫烈鬃。不知是否合适,请王上示下。”
“烈鬃吗?因为这种这种战马的鬃毛特别长特别神骏?”
赵朔想了一下,道:“不太好。这种马既然是我东方培育的最优良的战马,就起名叫东风吧。东风西渐,将我华夏文明传到西方去。”
在历史上的十三世纪至十九世纪,华夏文化通过丝绸之路等渠道传入欧洲,涉及艺术、建筑、园林等多个领域,对欧洲贵族文化及艺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其实和当时华夏强盛国力密切相关,反映了欧洲对东方文化的推崇。
这种现象,被后世的史学家称为“东风西渐”。
不过,赵朔心中想的却是“东风快递,使命必达”!
教皇的三重冕跌落尘埃,
勃艮第葡萄酒混着莱茵河血水发酵,
条顿骑士团的誓言变成了一个笑话,
修道院的藏书化作熊熊烈火!
赵朔在一二一五年,就畅想着如此场景。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他的超级战马“东风”已经培育完成,只差继续扩大数量了。
这副场景的出现,也为期不远了!
……
……
接下来的日子里,赵朔有时候和华筝一起,出城打猎。有时候,在工坊里面,指导着郭珣的科研进展。有时候深入草原,看看他麾下草原普通牧民的生活情况。
足足在哈尔喀贵城盘桓了半个多月,赵朔才离开了哈尔喀贵城,向中都而来
赵朔到了中都之后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调整八旗军的驻地。
很简单的道理,原来宋国的屯兵重点,就是防着赵朔的。现在赵朔挑选宋军精锐,组建了新的八旗军,再这么布置兵力,也太不合理了。
在征伐宋国之前,赵朔有十四个汉军八旗万户,一个海军正红旗万户。
孟珙投降赵朔,赵朔将他麾下的大军,整编为三个万户。
两淮地区赵范和赵葵的大军,赵朔将其整编为两个万户。
四川余玠的大军,赵朔也整编为两个万户。
另外,江西的陈韡的手下,湖南李埴的手下,临安的禁军体系,赵朔也各整编了一个八旗万户,这就又是三个八旗万户。
赵朔麾下的汉军八旗,达到了二十四个万户。
原本海军只有一个海军正红旗,取了襄阳水师和两淮水师之后,赵朔增加了两个海军万户。
另外,参加襄阳之战的内河水师,也正式授予番号,编了两个内河水师万户。
总而言之,赵朔现在光汉军的数量,就达到了二十九万之众。
水师好说,无非就是在各地的港口驻扎,关键是这二十四个汉军八旗万户。
赵朔在南方的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各安置了一个万户。
浙江安置了两个万户,监督宋廷对协议的执行。如果宋国敢出什么幺蛾子的话,这两个万户随时出兵福建。
在北方,中都是重中之重,安排了三个万户。
山东,河南,仅仅各安排了一个万户。
赵朔将汉中省裁撤,划入陕西省,安排了两个万户驻扎。山西省,也安排了两个万户驻扎。
原来的西夏地区,设置甘肃行省,则安排三个万户。
简而言之,在内陆省份,安排一个万户驻扎即可。在临近草原的河北、山西、陕西,都屯驻两个万户。
既可以防止草原的内乱,又便于战马的更换。
甘肃地区之所以屯了三个万户,是因为此地既西临窝阔台汗国,又南临青海、吐蕃。
能攻入吐蕃的,还有一个四川。赵朔在这里,足足屯驻了五个汉军万户。
这五个汉军万户西可进攻青海、吐蕃,南可进攻大理。
换言之,吐蕃已经面临赵朔八个汉军万户的直接军事威胁1
不仅仅是威胁,还有行动。
半年后,八旗军驻地调动完成。
赵朔驻扎在甘肃的三个汉军万户,在张柔的率领下忽然发动,向青海地区发动进攻。青海面积虽大,却是土地贫瘠,地广人稀之极,总共才二十多万的人口。没有统一的政权,只有一些吐蕃、党项、回纥人的部落。
三个汉军万户如同风卷残云一般,扫荡了青海地区。凡是不愿意归降的吐蕃、回纥部落一概屠灭,只有年轻的女人和不高过车轮的孩子能够存活。
至于那些党项余孽,不管愿意不愿意归降,都遭到了汉军毁灭性的打击。
这就是给吐蕃人打了个样,杀鸡儆猴了。
然后,赵朔的使者才从凉州出发,抵达了拉萨。
赵朔给吐蕃人提出的条件,也非常简单。
吐蕃必须纳入赵朔汗国的版图,赵朔会派五千汉军常驻高原。赵朔允许各大寺庙在高原上自由传教,并且保证他们财产的安全。但是各级官吏,必须是朝廷派出的官员。各大宗教领袖的继任,也必须得到朝廷的批准。均田制和府兵制,更是必须实行。
换言之,高原人精神上归各大寺庙,世俗上完全接受赵朔的统制。
拉萨城,布达拉宫内。
七十多名吐蕃各大派系的尊贵人物济济一堂,牛油火把在墙壁上投下了摇曳不定的影子。
“不行!不能投降!赵朔的铁骑再勇,到了高原上也得变成软脚虾!”
“当初华夏强盛的唐国怎么样?还不是奈何不得我吐蕃?赵朔不派兵攻我吐蕃,还则罢了。如果他真的敢派兵来,就让他们见识见识吐蕃勇士的威风!”
“唐古拉山,是我们最好的屏障!”
“得了吧!我们能有当初的吐蕃帝国强大?当初的吐蕃,能拉出来三十万大军,我们呢?”
“赵朔攻掠万国,高原气候未必奈何得了他。我们如果不投降,青海地区那些部落的下场,就是我们的未来啊!”
“其实,赵朔的条件也还算可以。我们只要能在高原上广传佛法就好,其他的都不重要。”
……
自从唐末以来,吐蕃诸部就分裂为大大小小十几股势力。这些势力大都政教合一,由当地的教派所控制。
赵朔的使者带来了赵朔的条件,吐蕃各大派系的重要人物,齐齐前往布达拉宫,商议和战之事。
人们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主战和主和的就是势均力敌了。
因为,吐蕃最大的两个派系,是控制高原中部以及后藏地区的萨迦派,以及控制高原南部和东部的噶举派。这两个派系的首领,一直没有发声。
“止贡坚赞,要不,你说几句?”
萨迦派的领袖萨迦班智达,向着噶举派的领袖止贡坚赞看来。
“不,萨迦班智达,你年纪比我大得多,还是你说吧!我年纪小,见识不够,在这么大事情上,恭听您的教导。”
为了争取吐蕃霸主的地位,近百年来,萨迦派和噶举派多有冲突,乃至于兵戎相见。
但到了如今决定吐蕃命运的关键时刻,这两大派系的首领竟然出奇地和气起来,止贡坚赞甚至直接以晚辈自居。
“好吧,那我就说两句。”
萨迦班智达站起来,高声道:“刚才你们的争论,我已经仔细听了。其实,在我看来,根本就不应该有任何争论。主张和赵朔一战之人,简直比高原上的牦牛还要愚蠢。事实上,我们除了投降之外,没有任何其他选择。”
“这怎么可能?我们难道和赵朔一拼之力都没有?”宁玛派的领袖满脸的不可置信之色。
要是往常,打死他都不敢这么和萨迦班智达如此讲话。
萨迦班智达不仅是高原上实力最强大的两大领袖之一,而且佛法精深远超同侪,是高原上最受尊敬的智者。
但是,想到即将失去的种种特权,想到要解散的农奴,想到自己子弟日后的命运,宁玛派领袖简直心头都在滴血。
萨迦班智达却不慌不忙地道:“没错,我们就是和赵朔连一拼之力都没有。什么高原气候可以仗恃?赵朔的领土之一波斯地区,也是高原气候,我们的藏红花,就是从波斯传过来的。”
“至于唐古拉山?天下之大,有险要地形的地方多了。又有哪里,挡住赵朔的大军了?”
“还有很多人,拿唐朝和赵朔汗国进行类比。那是一回事吗?当初的吐蕃,能调动几十万大军。我们现在呢?整个吐蕃,男女老幼加起来,有没有五十万都不好说。”
“另外……夏尔巴!”
“在!”萨迦班智达的底子夏尔巴高声答应。
萨迦班智达道:“把那两副地图挂上,让大家看看。”
“是。”
功夫不大,两幅地图,挂在了墙上。
这两幅地图,一个是唐朝时期的地图,一个是如今的地图
“赵朔汗国,竟然有这么大!”
“十个……十五个吐蕃,恐怕也比不上啊!”
“人家的人口密度,还比我们要大上许多呢!这得多少人口?”
“打?怎么打?谁去打?谁爱去谁去,反正我不去。”
……
吐蕃贵人们议论纷纷,满面的惊震之色。
如果说,在唐朝时期,吐蕃虽然比大唐要小上不少,但吐蕃还有一拼之力的话。那现在的差距,已经让他们绝望!
萨迦班智达道:“这是唐朝的地图,这是如今赵朔汗国的地图,你们仔细看看,这是一回事吗?从东边的高丽,到西边的埃及,都是赵朔汗国的领土,至少有四个唐朝大小,我吐蕃却还是那个吐蕃!”
“不,更准确地说,我们已经大不如前了。当初吐蕃凝为一体,我们如今却分成了十几股势力。当初吐蕃能出动几十万大军,我们现在即便联合起来,万众一心,也凑不出十万大军了。’
“而赵朔呢?汉军加上色目军,已经超过四十三万!比我们高原上所有男人加起来都多!”
“赵朔麾下的人口,已经是两亿人左右。我们仅仅是五十万左右,这是四百倍的差距!”
“对抗赵朔,除了死路一条之外,我看不出任何其他的可能。你们以为呢?”
哗~~
萨迦班智达的话因刚落,全场顿时如同开了锅一样,一片喧哗。
人们以前,当然知道赵朔非常强大,但从来没有如此清晰的认知!
那些投降派暗暗庆幸,自己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
那些誓死抵抗派也迅速转换了立场。
毕竟,荣华富贵再好,也没有自己的性命重要。再说了,赵朔还保证他们生命财产的安全。
“投降!投降!我们应该投降赵朔大王!”
“赵朔大王灭国无数,这是万王之王啊!投降万王之王,我们不丢人!”
“加入如此伟大的国度,是我们的幸运!”
“别人我管不着,反正我是坚决要投赵朔大王!”
……
待人们的声音减低,噶举派的领袖止贡坚赞站起来,高声道:“我认为,时代和以前完全不同了,我们吐蕃已经无法独善其身。加入赵朔汗国,才是我们最好的出路!”
“我们虽然失去了种种特权,但是,我们的孩子,聪明的可以参加科举,勇武的可以加入八旗,未来的前途很可能还在我们之上!我们的子民,不但将获得以前梦寐以求的土地,还能获得中原地区的各种物资,解决温饱。这对吐蕃人来说,难道不是天大的好事?”
‘我完全赞同,整个吐蕃加入赵朔汗国!”
其实,止贡坚赞早就意识到赵朔的强大,想着投了。要不然,刚才能和萨迦班智达如此谦让?
争什么争啊?
以后大家都是赵朔大王的手下,都是吐蕃人应该团结一致、互相照应才是。
不管怎么说吧,至此,止贡坚赞的一番话一锤定音。
雪域高原,正式纳入华夏版图。
华夏版图,也被赵朔扩展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最新章节,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最新章节,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