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七年,五月初八,泉州,刺桐港。
如今距离赵朔灭南宋,已经近四年了。三个月前,福建、广西、广东,已经正式被赵昀移交给了赵朔。
其实,赵昀现在的情况不怎么好。
南宋要想进攻安南,无非是两条路。第一条路,利用水军的优势,集结重兵,从广州出发,经琼州(海南岛)进行周转和补给,从白藤江口入进入红河三角洲的平原地带,直插升龙府。
第二条路,采用北宋名将郭逵的进攻路线。
郭逵是北宋时期,与狄青齐名的大将,曾率军三十万征交阯。
他以邕州(今广西南宁)为前沿基地和物资囤积点,向西南方向经思明州(今广西宁明),过禄州(今广西凭祥一带)等边境州峒,进入安南境的丘温县(今越南谅山省同登)等地,再向东南进攻其首都升龙。
最终,郭逵于富良江(红河)之战大破其军,安南的李仁宗李乾德奉表请降。但因宋军此时病亡逾半,军粮耗尽,只得班师回朝。
这两条路线各有利弊。
第一条路线,先攻破升龙府,瘫痪安南的指挥中枢,如果成功了当然获利最大。
但是,平原地区,无险可守。一旦失败,恐怕全军尽没于此
第二条路线,步步为营,非常稳妥。但是,安南节节抵抗,宋军到了升龙府之时,很可能已经是强弩之末,像郭逵一样无力继续向前进军了。
赵昀和南宋小朝廷的宰执们虽然心中豪情万丈,力求振作。但是,真的要进行战略规划,还是回到了保守的老路上,选择了第二条进攻路线。
三年前,赵昀御驾亲征,二十万宋军攻入了安南。
虽然宋军改变了重文轻武的作风,但是,安南真不是那么好打的。湿热的气候,恐怖的瘴疫,密布的丛林,都是安南最好的帮手。
在历史记载中,忽必烈调兵遣将,三征安南,也没有成功。赵昀从临安带来的精锐兵力太少,广西、广东和福建的兵马又是宋朝出了名的弱兵,还不如历史上忽必烈派出的大军呢!
再说了,南宋小朝廷的前途,一看就不怎么样。
就算一定要对外征战为华夏开疆拓土,为什么要现在帮赵昀开疆拓土,而不是等赵朔收了三省之地后再参军报国?
所以,赵昀在这三省也动员不了多少华夏英杰参战、
多重因素之下,赵昀第一年的进展还好,直接率军攻到了富良江(红河)之畔。
但是,其后两年,就一直在富良江和安南的大军对峙了,难以渡过富良江,进攻升龙府。
好在每年的两万奴隶,赵昀都按数量交给赵朔了。经过长期的征战,宋军也渐渐适应了安南的气候。
赵朔也懒得管赵昀,他能拿下安南来最好。拿不下来,长期征战,也能消耗安南的实力。哪天赵朔腾出手来,派一支大军直接攻入安南,给安南致命一击即可。
不管怎么说吧,现在的刺桐港,已经归赵朔所有。
此时这个南方第一大港上,帆樯林立,舳舻相接,千帆竞发,大小船只过万,比宋时还要兴旺。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艘军舰,船首尖锐,长十二丈,宽五丈,拥有四条桅帆。虽然不是刺桐港最大的船只,但是,奇怪的造型,远超民间船只的远洋能力,上面威武的士兵,足以使此船如同傲立鸡群一般。
这就是海军正蓝旗的旗舰了。
这旗舰的主人,正是海军正蓝旗的万户长张世杰。
原本赵朔允诺,待攻下扶桑,立下战功后,就组建海军正蓝旗,并且升张世杰为海军正蓝旗的万户长。
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
赵朔灭宋之后,将襄阳水师和两淮水师,整编为两个海军万户。张世杰作为赵朔亲信的海军大将,直接被提拔到海军正蓝旗万户长的位置上。
原本的襄阳水师,也鸟枪换炮,不但被赵朔配备了足以远洋航行的战船,而且已经训练了近三年了。
今日,海军正蓝旗的主力部队并未入港,只有张世杰的旗舰至此。
他要来这里接一个人。
赵必恊。
赵必恊是宋国宗室,南宋名臣赵汝适的孙子。
赵汝适可不简单,曾任福建路市舶司提举,期间通过询问各国商人及查阅《诸蕃图》《岭外代答》等文献,编纂《诸蕃志》上下两卷,记载与宋朝通商的沿海国家地理风俗及贸易物产,属于华夏首次系统记录泉州至东南亚、南亚、中东及东非的五条国际航线。
可惜,赵汝适在一二三一年,也就是赵朔灭南宋的前两年就去世了。
而且他写的那本《诸蕃志》,虽然印了五百本,放在泉州各大书坊中售卖,但也只卖出了几十本,并不怎么受欢迎。没办法,后面的四百多本,都运回了家中。
很简单的道理,这时代,除了大海商谁关心什么《诸蕃志》啊?
赵朔取了南宋之后,赵汝适的长子赵崇缜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将《诸蕃志》献给了赵朔。
赵朔大喜。
他虽然即便闭着眼睛,都能画出七大洲四大洋来,但是这个世界的人对世界究竟了解到什么程度,赵朔是不大清楚的。
有了《诸蕃志》以及其他包括埃及、波斯的各种资料,赵朔才命人画出了人类已知世界的地图。
这才下了《海外封爵诏》,鼓励人们驶入大海,探索未知的世界。
赵崇缜也因为此功,不仅得以继续留在江南为官,而且提了一级,如今的官职是严州司户。
赵朔的《海外封爵诏》下达,对于赵崇缜一家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其一,就是那原本卖出去还没一百本的《诸蕃志》忽然间大受欢迎,家中库存的几百本《诸蕃志》销售一空不说,而且两次加印都不够卖。
毕竟,赵朔公布的,只是人类已知世界的地图。
人类已知世界各地的情况具体如何?
哪里是合适的补给点?
成熟的航线都有哪些?
没有比《诸蕃志》描述的更清楚了。
把这些都搞清楚了,才好扬帆远航,发现新的陆地。
无论是华夏各大港口城市的海商们,还是有志于航海的内陆人,都非常需要这本《诸蕃志》。
赵崇缜一家对此事当然非常高兴。
赚钱是小事,赵家并不缺钱,就算卖一万本《诸蕃志》,对赵家都不算什么。
但是,赵汝适呕心沥血编的《诸蕃志》风行天下,真是让他们这些子孙感到与有荣焉。
事实上,何止是《诸蕃志》?
行动能力强,有野心的内陆人,已经主动前往各大港口。有钱有力的,准备和当地的海商联手,组建探险船队。特别有钱有力的,已经尝试购买船队,先经商积攒经验,再向广大未知的海洋进军了。
无钱无势的,则询问着加入各大海商船队的途径。
在赵朔的指挥棒下,华夏人的海洋的兴趣空前高涨起来。
毕竟,赵朔的国度太广袤了,稍微有见识的人都知道,时代已经不同了,海运将是赵朔国度联合起来的最佳途径。就算不能发现新大陆,海运行业都是大有可为。
毕竟,这是继从军、学文之外的第三条当官的途径,而且没有先例可寻。越早加入,越容易尝到第一口鲜美的果实。
其二,就是赵汝适的孙子,赵崇缜的儿子,赵必恊了。
赵必恊今年刚刚二十一岁,在宋朝并未入仕。但他自幼聪颖,又家学渊源,不但颇有学问,而且精通各国语言。
原本赵必恊是准备,参加科举,入朝为官的。
但是,这个《海外封爵诏》,让赵必恊看到了另外一个机会。
赵朔为什么公布《海外封爵诏》?这是有意海洋诸国啊!
科举得中后,得从基层小吏做起,就算一切顺利,成为朝廷高官都得十年二十年之后了,怎么可能有海上立功来得快?
当然了,他也没想着,去海外发现新的土地。毕竟,赵必恊的爷爷赵汝适,也不是什么航海家,而是苦心孤诣询问前来刺桐港的各国商人,将这些资料以及之前的各种资料汇集起来,编了这本《诸藩志》。
让赵必恊组织一支船队,赵家虽然称得上富裕,但真没那个财力。他自身的能力,也未必胜任。
赵必恊他他的父亲赵崇缜代为上书朝廷,请为使者,说服海洋诸国臣服。
赵朔对此当然乐见其成。
在大汉强盛的时候,不仅有着武将开疆拓土,而且有着众多文臣的身影。
班超投笔从戎!
傅介子斩楼兰!
哪个不是千古传颂?
海洋诸国实在是太多了,一味派大军压服,将牵扯到海军太多的精力,性价比太低。
既然有人愿意去做“海上班超”,劝降那些国家,赵朔当然会应允。
赵朔的第一个目标,就是琉球群岛。
琉球群岛位于扶桑的东南方向,距离华夏和扶桑的距离都差不多。要灭扶桑,琉球群岛同样是一个很好的前进基地。
现在就先尝试把琉球群岛收入囊中吧。
所以,赵朔下旨,让赵崇缜暂署礼部员外郎,正五品。
如果赵崇缜能说服琉球臣服,那就给他把这“暂署”两个字去了。赵崇缜正式成为赵朔汗国的中级官员。
如果赵崇缜搞砸了,那不好意思,继续回家吃老米吧。
当然了,赵朔也没指望,赵崇缜单凭口舌就能把琉球劝服,军事上的支持还是必要的。
班超为什么敢斩匈奴使者?傅介子为什么斩了楼兰王还安然无恙?是因为他们背后都站着强大的大汉!
如今,海军正红旗正在从江南向埃及移民,赵朔让张世杰带着海军正蓝旗来给赵崇缜撑腰。
“赵崇缜,参见张万户!”
赵崇缜到了海军正蓝旗的旗舰上后,向着张世杰大礼参拜。
“员外郎免礼。”
张世杰亲自以手相搀,道:“员外郎小小年纪,就有如此雄心壮志,实在是后生可畏啊!不知对于说服琉球投降之事,你有什么想法?又有何处,需要我海军正蓝旗协助?”
赵崇缜道:“如今的琉球大部,为一个统一的王朝所统治,称舜天王朝。其他不属于顺天王朝的岛屿,也向舜天王朝进贡称臣。”
“但是,舜天王朝国主暗弱,为权臣所欺。我以三寸不烂之舌,劝说其国主投降,应该不难。毕竟,等到那权臣篡位之后,他可就连性命都未必能保全了。”
张世杰微微皱眉,道:“即便琉球国主愿意归降,那权臣手握大权,就不会从中作梗吗?”
赵崇缜道:“张万户无需担心,那琉球虽然岛屿众多,但岛上的子民不过五万人左右。如今兵不过数千,连铁甲都没几具。见了您的大军,岂不心慌意乱?”
“那权臣手下不可能是铁板一块,到底多少人愿意随那权臣顽抗到底?”
“只要张万户先在琉球岛外耀以兵威,再给我五十甲兵随我上岛劝降,我就有八成把握,劝说琉球入我华夏版图。”
“五十甲士么……好!我给你!”
不用问,张世杰就明白赵崇缜想干什么了。
如果能顺利劝琉球归降。当然是最好。如果不那么顺利,赵崇缜就要效仿汉唐先贤,用这五十甲士在琉球搅风搅雨了。
此举的危险,当然是非常大的。
但是,富贵险中求嘛。
华夏从不缺少拿性命博富贵的人,更何况此举意味着千古留名?
这赵崇缜恐怕已经下定了决心:不成功,则成仁!
实在不行,就用他的头颅,作为张世杰的大军吞并琉球的理由!
“出发!”
随着张世杰一声令下,海军正蓝旗的旗舰缓缓驶出了刺桐港,汇合了海军正蓝旗的主力舰队,向着琉球方向行进。
……
……
“出发!”
就在张世杰等人出发之后不久,泉州张氏子弟张有明一声令下,另外一支舰队也驶出了泉州刺桐港。
这只船队有大小船只六十余艘,总人数超过了两千。
他们的主人,大都是当初福建“勤王”的大海商子侄。
勤王之时,他们不但出工不出力,而且已经翘首以盼赵朔带来的航海大时代。没有人比他们更加懂得,海上究竟蕴含着多少机遇和财富了。
万没想到,赵朔不但带来了航海大时代,而且发布了《海外封爵诏》。
朝廷如此鼓励出海,那还等什么?
要知道,发现新的土地,肯定是前期最容易,后面的难度越来越高。
当然了,海上不仅有着巨大的利益,还有无穷的风险。泉州诸海商,为了分散风险,联合组织了第一支海外探险队伍。
这是华夏第一支向着海外探索的船队,向官府进行了报备。
官府特意拨下了一艘海军战船,作为他们的旗舰,只是没有张世杰那艘旗舰那么宏伟高大罢了,但是远航能力还是相当可观的。
他们完成预定的查探范围之后,可以用这支旗舰进行进一步的远航,尝试发现更远方的土地。
除了这艘战舰之外,官府还给他们配发了一百具铁甲,两百具皮甲,以及五十支强弩。
至于什么刀枪弓箭兵器,他们当然是自备的。
这样一支武装力量,面对朝廷大军,当然毫无还手之力。但是,对付那些海盗,以及未知岛屿的土人,还是绰绰有余的。
再说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发现,而不是战争。
只要发现新的陆地,进行大致的勘探就好。打不过,完全可以跑啊!
稍后,自然会有朝廷的海军,按照他们给的海路,去前往清剿!
就这样,这支队伍离开了泉州港,驶向了辽阔的大海。
以后,还会有更多的船队,驶向海洋,为华夏探索着阳光下的每一寸土地。
属于华夏人的航海大时代,来了!
也许华夏的哥伦布,麦哲伦,就将这些人中诞生!
汉唐时期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也同样回到了华夏!
如今距离赵朔灭南宋,已经近四年了。三个月前,福建、广西、广东,已经正式被赵昀移交给了赵朔。
其实,赵昀现在的情况不怎么好。
南宋要想进攻安南,无非是两条路。第一条路,利用水军的优势,集结重兵,从广州出发,经琼州(海南岛)进行周转和补给,从白藤江口入进入红河三角洲的平原地带,直插升龙府。
第二条路,采用北宋名将郭逵的进攻路线。
郭逵是北宋时期,与狄青齐名的大将,曾率军三十万征交阯。
他以邕州(今广西南宁)为前沿基地和物资囤积点,向西南方向经思明州(今广西宁明),过禄州(今广西凭祥一带)等边境州峒,进入安南境的丘温县(今越南谅山省同登)等地,再向东南进攻其首都升龙。
最终,郭逵于富良江(红河)之战大破其军,安南的李仁宗李乾德奉表请降。但因宋军此时病亡逾半,军粮耗尽,只得班师回朝。
这两条路线各有利弊。
第一条路线,先攻破升龙府,瘫痪安南的指挥中枢,如果成功了当然获利最大。
但是,平原地区,无险可守。一旦失败,恐怕全军尽没于此
第二条路线,步步为营,非常稳妥。但是,安南节节抵抗,宋军到了升龙府之时,很可能已经是强弩之末,像郭逵一样无力继续向前进军了。
赵昀和南宋小朝廷的宰执们虽然心中豪情万丈,力求振作。但是,真的要进行战略规划,还是回到了保守的老路上,选择了第二条进攻路线。
三年前,赵昀御驾亲征,二十万宋军攻入了安南。
虽然宋军改变了重文轻武的作风,但是,安南真不是那么好打的。湿热的气候,恐怖的瘴疫,密布的丛林,都是安南最好的帮手。
在历史记载中,忽必烈调兵遣将,三征安南,也没有成功。赵昀从临安带来的精锐兵力太少,广西、广东和福建的兵马又是宋朝出了名的弱兵,还不如历史上忽必烈派出的大军呢!
再说了,南宋小朝廷的前途,一看就不怎么样。
就算一定要对外征战为华夏开疆拓土,为什么要现在帮赵昀开疆拓土,而不是等赵朔收了三省之地后再参军报国?
所以,赵昀在这三省也动员不了多少华夏英杰参战、
多重因素之下,赵昀第一年的进展还好,直接率军攻到了富良江(红河)之畔。
但是,其后两年,就一直在富良江和安南的大军对峙了,难以渡过富良江,进攻升龙府。
好在每年的两万奴隶,赵昀都按数量交给赵朔了。经过长期的征战,宋军也渐渐适应了安南的气候。
赵朔也懒得管赵昀,他能拿下安南来最好。拿不下来,长期征战,也能消耗安南的实力。哪天赵朔腾出手来,派一支大军直接攻入安南,给安南致命一击即可。
不管怎么说吧,现在的刺桐港,已经归赵朔所有。
此时这个南方第一大港上,帆樯林立,舳舻相接,千帆竞发,大小船只过万,比宋时还要兴旺。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艘军舰,船首尖锐,长十二丈,宽五丈,拥有四条桅帆。虽然不是刺桐港最大的船只,但是,奇怪的造型,远超民间船只的远洋能力,上面威武的士兵,足以使此船如同傲立鸡群一般。
这就是海军正蓝旗的旗舰了。
这旗舰的主人,正是海军正蓝旗的万户长张世杰。
原本赵朔允诺,待攻下扶桑,立下战功后,就组建海军正蓝旗,并且升张世杰为海军正蓝旗的万户长。
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
赵朔灭宋之后,将襄阳水师和两淮水师,整编为两个海军万户。张世杰作为赵朔亲信的海军大将,直接被提拔到海军正蓝旗万户长的位置上。
原本的襄阳水师,也鸟枪换炮,不但被赵朔配备了足以远洋航行的战船,而且已经训练了近三年了。
今日,海军正蓝旗的主力部队并未入港,只有张世杰的旗舰至此。
他要来这里接一个人。
赵必恊。
赵必恊是宋国宗室,南宋名臣赵汝适的孙子。
赵汝适可不简单,曾任福建路市舶司提举,期间通过询问各国商人及查阅《诸蕃图》《岭外代答》等文献,编纂《诸蕃志》上下两卷,记载与宋朝通商的沿海国家地理风俗及贸易物产,属于华夏首次系统记录泉州至东南亚、南亚、中东及东非的五条国际航线。
可惜,赵汝适在一二三一年,也就是赵朔灭南宋的前两年就去世了。
而且他写的那本《诸蕃志》,虽然印了五百本,放在泉州各大书坊中售卖,但也只卖出了几十本,并不怎么受欢迎。没办法,后面的四百多本,都运回了家中。
很简单的道理,这时代,除了大海商谁关心什么《诸蕃志》啊?
赵朔取了南宋之后,赵汝适的长子赵崇缜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将《诸蕃志》献给了赵朔。
赵朔大喜。
他虽然即便闭着眼睛,都能画出七大洲四大洋来,但是这个世界的人对世界究竟了解到什么程度,赵朔是不大清楚的。
有了《诸蕃志》以及其他包括埃及、波斯的各种资料,赵朔才命人画出了人类已知世界的地图。
这才下了《海外封爵诏》,鼓励人们驶入大海,探索未知的世界。
赵崇缜也因为此功,不仅得以继续留在江南为官,而且提了一级,如今的官职是严州司户。
赵朔的《海外封爵诏》下达,对于赵崇缜一家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其一,就是那原本卖出去还没一百本的《诸蕃志》忽然间大受欢迎,家中库存的几百本《诸蕃志》销售一空不说,而且两次加印都不够卖。
毕竟,赵朔公布的,只是人类已知世界的地图。
人类已知世界各地的情况具体如何?
哪里是合适的补给点?
成熟的航线都有哪些?
没有比《诸蕃志》描述的更清楚了。
把这些都搞清楚了,才好扬帆远航,发现新的陆地。
无论是华夏各大港口城市的海商们,还是有志于航海的内陆人,都非常需要这本《诸蕃志》。
赵崇缜一家对此事当然非常高兴。
赚钱是小事,赵家并不缺钱,就算卖一万本《诸蕃志》,对赵家都不算什么。
但是,赵汝适呕心沥血编的《诸蕃志》风行天下,真是让他们这些子孙感到与有荣焉。
事实上,何止是《诸蕃志》?
行动能力强,有野心的内陆人,已经主动前往各大港口。有钱有力的,准备和当地的海商联手,组建探险船队。特别有钱有力的,已经尝试购买船队,先经商积攒经验,再向广大未知的海洋进军了。
无钱无势的,则询问着加入各大海商船队的途径。
在赵朔的指挥棒下,华夏人的海洋的兴趣空前高涨起来。
毕竟,赵朔的国度太广袤了,稍微有见识的人都知道,时代已经不同了,海运将是赵朔国度联合起来的最佳途径。就算不能发现新大陆,海运行业都是大有可为。
毕竟,这是继从军、学文之外的第三条当官的途径,而且没有先例可寻。越早加入,越容易尝到第一口鲜美的果实。
其二,就是赵汝适的孙子,赵崇缜的儿子,赵必恊了。
赵必恊今年刚刚二十一岁,在宋朝并未入仕。但他自幼聪颖,又家学渊源,不但颇有学问,而且精通各国语言。
原本赵必恊是准备,参加科举,入朝为官的。
但是,这个《海外封爵诏》,让赵必恊看到了另外一个机会。
赵朔为什么公布《海外封爵诏》?这是有意海洋诸国啊!
科举得中后,得从基层小吏做起,就算一切顺利,成为朝廷高官都得十年二十年之后了,怎么可能有海上立功来得快?
当然了,他也没想着,去海外发现新的土地。毕竟,赵必恊的爷爷赵汝适,也不是什么航海家,而是苦心孤诣询问前来刺桐港的各国商人,将这些资料以及之前的各种资料汇集起来,编了这本《诸藩志》。
让赵必恊组织一支船队,赵家虽然称得上富裕,但真没那个财力。他自身的能力,也未必胜任。
赵必恊他他的父亲赵崇缜代为上书朝廷,请为使者,说服海洋诸国臣服。
赵朔对此当然乐见其成。
在大汉强盛的时候,不仅有着武将开疆拓土,而且有着众多文臣的身影。
班超投笔从戎!
傅介子斩楼兰!
哪个不是千古传颂?
海洋诸国实在是太多了,一味派大军压服,将牵扯到海军太多的精力,性价比太低。
既然有人愿意去做“海上班超”,劝降那些国家,赵朔当然会应允。
赵朔的第一个目标,就是琉球群岛。
琉球群岛位于扶桑的东南方向,距离华夏和扶桑的距离都差不多。要灭扶桑,琉球群岛同样是一个很好的前进基地。
现在就先尝试把琉球群岛收入囊中吧。
所以,赵朔下旨,让赵崇缜暂署礼部员外郎,正五品。
如果赵崇缜能说服琉球臣服,那就给他把这“暂署”两个字去了。赵崇缜正式成为赵朔汗国的中级官员。
如果赵崇缜搞砸了,那不好意思,继续回家吃老米吧。
当然了,赵朔也没指望,赵崇缜单凭口舌就能把琉球劝服,军事上的支持还是必要的。
班超为什么敢斩匈奴使者?傅介子为什么斩了楼兰王还安然无恙?是因为他们背后都站着强大的大汉!
如今,海军正红旗正在从江南向埃及移民,赵朔让张世杰带着海军正蓝旗来给赵崇缜撑腰。
“赵崇缜,参见张万户!”
赵崇缜到了海军正蓝旗的旗舰上后,向着张世杰大礼参拜。
“员外郎免礼。”
张世杰亲自以手相搀,道:“员外郎小小年纪,就有如此雄心壮志,实在是后生可畏啊!不知对于说服琉球投降之事,你有什么想法?又有何处,需要我海军正蓝旗协助?”
赵崇缜道:“如今的琉球大部,为一个统一的王朝所统治,称舜天王朝。其他不属于顺天王朝的岛屿,也向舜天王朝进贡称臣。”
“但是,舜天王朝国主暗弱,为权臣所欺。我以三寸不烂之舌,劝说其国主投降,应该不难。毕竟,等到那权臣篡位之后,他可就连性命都未必能保全了。”
张世杰微微皱眉,道:“即便琉球国主愿意归降,那权臣手握大权,就不会从中作梗吗?”
赵崇缜道:“张万户无需担心,那琉球虽然岛屿众多,但岛上的子民不过五万人左右。如今兵不过数千,连铁甲都没几具。见了您的大军,岂不心慌意乱?”
“那权臣手下不可能是铁板一块,到底多少人愿意随那权臣顽抗到底?”
“只要张万户先在琉球岛外耀以兵威,再给我五十甲兵随我上岛劝降,我就有八成把握,劝说琉球入我华夏版图。”
“五十甲士么……好!我给你!”
不用问,张世杰就明白赵崇缜想干什么了。
如果能顺利劝琉球归降。当然是最好。如果不那么顺利,赵崇缜就要效仿汉唐先贤,用这五十甲士在琉球搅风搅雨了。
此举的危险,当然是非常大的。
但是,富贵险中求嘛。
华夏从不缺少拿性命博富贵的人,更何况此举意味着千古留名?
这赵崇缜恐怕已经下定了决心:不成功,则成仁!
实在不行,就用他的头颅,作为张世杰的大军吞并琉球的理由!
“出发!”
随着张世杰一声令下,海军正蓝旗的旗舰缓缓驶出了刺桐港,汇合了海军正蓝旗的主力舰队,向着琉球方向行进。
……
……
“出发!”
就在张世杰等人出发之后不久,泉州张氏子弟张有明一声令下,另外一支舰队也驶出了泉州刺桐港。
这只船队有大小船只六十余艘,总人数超过了两千。
他们的主人,大都是当初福建“勤王”的大海商子侄。
勤王之时,他们不但出工不出力,而且已经翘首以盼赵朔带来的航海大时代。没有人比他们更加懂得,海上究竟蕴含着多少机遇和财富了。
万没想到,赵朔不但带来了航海大时代,而且发布了《海外封爵诏》。
朝廷如此鼓励出海,那还等什么?
要知道,发现新的土地,肯定是前期最容易,后面的难度越来越高。
当然了,海上不仅有着巨大的利益,还有无穷的风险。泉州诸海商,为了分散风险,联合组织了第一支海外探险队伍。
这是华夏第一支向着海外探索的船队,向官府进行了报备。
官府特意拨下了一艘海军战船,作为他们的旗舰,只是没有张世杰那艘旗舰那么宏伟高大罢了,但是远航能力还是相当可观的。
他们完成预定的查探范围之后,可以用这支旗舰进行进一步的远航,尝试发现更远方的土地。
除了这艘战舰之外,官府还给他们配发了一百具铁甲,两百具皮甲,以及五十支强弩。
至于什么刀枪弓箭兵器,他们当然是自备的。
这样一支武装力量,面对朝廷大军,当然毫无还手之力。但是,对付那些海盗,以及未知岛屿的土人,还是绰绰有余的。
再说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发现,而不是战争。
只要发现新的陆地,进行大致的勘探就好。打不过,完全可以跑啊!
稍后,自然会有朝廷的海军,按照他们给的海路,去前往清剿!
就这样,这支队伍离开了泉州港,驶向了辽阔的大海。
以后,还会有更多的船队,驶向海洋,为华夏探索着阳光下的每一寸土地。
属于华夏人的航海大时代,来了!
也许华夏的哥伦布,麦哲伦,就将这些人中诞生!
汉唐时期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也同样回到了华夏!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最新章节,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最新章节,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