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确实是与当今的天下诸侯皆不相同。
就正如他所说的那些话一般。
他已经看到了一切的实质,想要让自己治下有所改变之后,再去行事。
这就是他与原本历史之中的不同。
赵匡胤虽然是武将出身,但却不是出自顶尖豪门。
相反——
他的家族正是乱世的产物。
来自中层军官世家的出身,让他能够接触到许多人此生都未曾接触过的东西,看过太多太多的悲惨,亦听闻过盛唐乃至盛汉时的种种。
包括针对《顾学》之中的不同教育。
他都是有所涉及。
这一切的种种,都将他培养出了一个十分全面的性格。
就比如如今的他能够直接造反。
包括对于顾氏的见解。
与所有帝王对待顾氏的态度皆不相同,甭说如今,哪怕就算将来真的有机会将顾氏召入麾下,他也并不觉着顾氏是臣子。
而是合作者。
顾氏的声望,顾氏的品行。
这一切都让其与整个九州关联在了一起。
而整个九州便是一个王朝的基础。
这就是他对顾氏的看法。
就比如现在,他需要让自己的治下有好转,才能去代表着整个九州去和顾氏联合。
这亦是他这样决定的核心。
说实话,赵匡胤的这种看法,甚至就连顾易都觉着有些惊讶。
历史确实发生了太大的改变。
纵使在不断地修正之下,也终是无法让所有东西都和原本历史相同,尤其是当顾氏涉及教化之后,这思想上的碰撞更是推动了这一点。
这些东西对于普通人而言或许影响不大。
但对于真正的英豪而言,那便不同了。
唐宗宋祖——
赵匡胤的本事自然无需多说,他显然是在这种种的因素之下,培养出了全新的世界观。
皇权仍在,但却又要轻微了许多许多。
“难不成我顾氏仍在遭受限制?”
顾易在这一刻再次打开了家族的属性面板,看着那一个个家族子弟的才能,他的心情也是愈发的复杂。
若当真如此.
来日的顾氏,可会再出现顶尖的天才?
时间匆匆而逝。
赵匡胤确实做到了一个枭雄所具备的基础,那就是知行合一。
自平叛之后,他并未直接选择动兵。
而是在整个宋境之内推行了一项项政策。
首当其冲的便是恢复礼制。
五代十国本就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这一点在原本历史之中便是如此,而如今更是要夸张许多,毕竟如今所经历的大乱远胜过原史。
若非是顾氏学院的影响仍在,这一段时间绝对可称之为九州的黑暗时代。
赵匡胤推行的“新礼制”,其核心在于务实与秩序。
它剥离了汉代董仲舒以来附加在儒家体系上的“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色彩,转而强调社会功能、伦理规范和实践效用。
没错,正是顾学之中的精华。
结合了如今的时事,在昔年顾康所著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拓展。
——规定文物,明百官职能。
并废掉一系列无用的官职。
将实干摆在了第一位。
这绝对可称之为跨越时代的改制。
顾氏学院所推动的种种,终于在这一位不世之子身上开花结果。
若是放在和平年代。
这一项改革无论是谁都不可能推动的了。
说白了,这其实就像是对传统儒家学问的一次挑战,并且对于帝王本身而言,同样也算不得什么好事,毕竟这“天命”之说,本就有利于帝王。
但如今终是不同。
顾氏学院所带来的思想浪潮,包括乱世之中的礼崩乐坏,都给这一次的改革带来了绝对的基础。
当然,无论再怎么样此事都将会引起一阵的非议。
但赵匡胤并不害怕。
有造反便平叛。
包括他在同时间亦是发动了几场小规模的战争,这瞬间便让他这个本就有着军功傍身的皇帝,一时之间内更是名声大振。
这一系列的手段迅速便压下了所有的声音。
他不怕没有官员支持。
新时代的理论与他的所作所为不谋而合,且不说顾氏学院之中,整个天下之中有着无数的官员可以让他所用。
而在这一系列的手段之下,整个大宋境内也是日新月异。
——首先,便是强烈的活力!
这些东西虽然看起来对一个王朝而言并没有什么影响,但实则不然。
尤其是在这乱世之中。
一个拥有着不同活力的王朝,那整体的士气同样也是难以想象的。
而这也只是基础。
包括改制之后所带来的改变。
他并非是傻子,对于大宋境内的官员,他重新复用了大唐时顾氏所推出的分权制。
但他却更加明确了职权。
这大大的提高了整个大宋的执政速度,让整个国家都焕然一新。
包括军制同样如此。
赵匡胤本就是武将出身,他对于这一切更为的熟知。
就在其余列国都将目光放在了顾氏身上的时候,他就这样于整个宋境之内将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
而事情的发展,同样也未出乎他的预料。
巨鹿。
面对列国所派来的使者,顾言虽然仍是礼数有佳,但他这个年迈之人对这些国家的态度亦是与家族之中的年轻人们一般。
——看不上。
这些人,终究是小看了顾氏。
此番各国所提出的条件,尽是些顾氏根本不屑一顾的东西。
有的承诺将顾学立为国学,有的许以世袭太傅之职,更有甚者,扬言待天下一统之日,愿分顾氏半壁江山。
这些若放在别的世家,或许是难以拒绝的诱惑。
但顾氏终究不同。
按照顾瑾的话来说——顾氏这几百年来,有多少次能坐上那九五之位?连帝位都不曾动心,又岂会贪图他人所予的“半壁天下”?
一切正如赵匡胤所料——
这些人,既不懂顾氏,更不懂眼下这愈演愈烈的新思潮,早已不是他们旧日所能理解的天下。
顾府书房内,灯影微摇。
顾瑾站在父亲面前,唇角浮起一丝讥诮:
“父亲,那孟昶竟还特意送来几位美人,试图以此诱我顾氏归心于他——真是可笑。”
顾言闻言,也只能摇头失笑。
虽然说顾氏之中倒也皆不是圣人君子,但这种水平就太过于低端了一些,顾氏子弟想娶什么样的女子又娶不到?
这些年来,也不知道有多少帝王曾想过和顾氏联姻来收获顾氏的支持了。
他抬眼看向长子,语气平和地问道:“诸国使节皆已抵达,你意下如何?”
“宋!”
一谈及正事,顾瑾神色顿时肃然,斩钉截铁道:“儿听闻赵匡胤如今正在宋境大力推行改制,其新政之风,颇合我顾学新儒之要义。”
他略作停顿,声音愈发沉稳:
“儿以为,若赵匡胤能持此志不移,命能长久,将来平定天下者——必是此人无疑!”
顾言认可的点了点头。
他自是对赵匡胤在国内的改制一清二楚。
虽然这消息传回来的慢了一些,如今倒也未曾听闻宋境之内有过什么改变,但顾瑾的能力倒也不差,在强烈的对比之下,自是能够推断出一二。
当然,虽然顾氏对于赵匡胤的这次改制十分的认可。
但他们倒也并不会直接选择支持赵匡胤。
乱世之中——
顾氏这般家族,唯有悬挂于高天之上,才会受人追捧。
尤其是如今顾氏已经将巨鹿的实力抬到了明面之上。
任何人对于顾氏的态度。
同样也是他们皆需要考虑的因素。
当然,顾瑾的一系列手段自然不仅仅会是如此,他是一个典型的顾氏子。
在明确了顾氏不会直接进入乱世争雄的前提之下。
将顾氏的一切资源与声望都利用到了淋漓尽致,无论是顾氏学院也好,亦或是云韶阁也罢,包括顾氏如今掌控的几条海道,乃至于琉球方面。
他就是运用着这一切在无形之间造成影响,推动着整个大一统的速度。
建隆三年。
在经过了两年多的改革之后,整个宋境终是做好了完全就的准备。
而赵匡胤显然是个十分有章程的人。
他并未去寻求更深层次的改制,也并未一直去追求更强的国力。
当一切都准备就绪后。
他立刻便宣布乾德,开始了自己一统天下的过程。
按照他的话来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他的第一个目标便是后蜀。
值得一提的是,纵使顾氏从来都没有过明确的表态,但天下各国之中对于顾氏的期望却始终都未曾的断过,一个个君主不断地派人前往巨鹿。
而顾瑾也时而便闹出一些动静,宣扬着顾氏的不凡。
并且一直通过顾氏学院与云韶阁来操控天下舆论。
就是因为这一点,才给了很多人不切实际的想法。
其实说白了。
顾瑾的这一系列的手段就是在大浪淘沙,有能者不会受到任何的影响,而无能之人则会一门心思铺在这里,做一些无用之功。
这看似没有什么,但却是极为的有用。
别的不说,这天下之间列国的国力差距倒是愈发的明显。
而赵匡胤对此也是乐见其成。
虽然他没有前往巨鹿,但却竟然隔着千里与顾氏有了一种心心相系的感觉。
这或许也是有能之人间不同寻常的默契。
乾德元年,七月。
赵匡胤正式动兵。
由忠武军节度使王全斌率领一军从凤州沿嘉陵江南下,主攻后蜀北部重镇;
由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刘光义率领一军从归州出发,沿长江西进,夹击蜀地。
而他则是坐镇中军。
如今大宋的国力确实要强上了不少。
且不说别的。
相比于原本历史之中,赵匡胤进攻后蜀的时间整整提前了近两年。
光凭着这一点便足以说明天下之间列国国力上的差距。
而这一战的结果同样也十分惊人。
甚至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宋军便突破剑门天险,在利州击败蜀军主力,俘获后蜀大将军王昭远。
同时间,另一路大军亦是攻克夔州,彻底打开了进入蜀地的门户。
两路宋军随后沿水陆并进,向成都逼近。
后蜀军队节节败退,几乎没有任何的抵抗之力。
乾德二年,十一月。
后蜀后主孟昶投降,后蜀败亡。
赵匡胤对此毫无任何的波澜,似乎他早已想到了这一切,就如他当初所说那般,三年之内定会扫平后蜀。
但随着这个消息传开。
——九州皆震!
不到两年时间,扫平一国!
而且还是地势最为艰险的蜀国。
无论是哪一点都足以让天下诸侯所震惊了!
无形的风吹向九州,整个九州大地在这一日起竟然多了一份的沉重!
几乎所有诸侯都想到了一个问题。
宋的实力到底有多强?
现在他吞并了蜀地之后又当如何?
其实这些年来,宋境改革的消息同样也不是什么秘密,这种涉及到一国之制的大事自是不可能瞒得过所有人。
可问题在于——
正如当年商鞅入秦变法,列国虽知,却大多不以为意。
尤其当今天下诸侯的目光,皆牢牢锁定在巨鹿顾氏之身。
而眼见宋国竟未派遣使者前去拜会,
诸侯之间,反而对宋生出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
说穿了,只有两个字:
蔑视!
是天时地利人和所推动了这一切,而如今他们正是要面对这其中的因果。
成都。
“哈哈哈哈——”
赵光义立于众将之前,禁不住纵声长笑,意气风发:“兄长,如今蜀地一破,南汉、南唐诸国,更如我囊中之物!”
“一统天下之日,近在眼前!”
他笑声不羁,帐中诸将亦是个个豪情激荡、满面红光。
包括他身后的众将士同样也是如此。
没有人会不开心。
此次的乱世大大加重了武将对于军功的渴望。
如此灭国拓土之大胜,又有哪个将士不为之振奋?
而在众人喧沸之间,赵匡胤静坐于孟昶昔日所坐的龙椅之上,手持对方珍藏的玉璧瑰宝,眼中却唯有淡然的鄙夷。
他只随手将其置于一旁,仿佛那不过是寻常顽石,继而抬眼望向众将,声稳气沉:“传令三军,严守律令,不得侵扰蜀地百姓。”
语气虽淡,却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说着,他缓缓起身,严肃的看向众将士,沉声道:“另作准备——不日之后,朕要亲赴巨鹿。”
此话一出,在场众将士皆是一愣。
包括赵光义都是如此。
按照他们的想法,如今无论怎么看都是再次进攻之时,就趁着敌方来不及做准备的时候,快速的进攻灭国,怎么都没料到赵匡胤竟然会做出这种选择。
“皇兄——”赵光义下意识地想要劝阻。
话未出口,便被赵匡胤一道肃穆的眼神止住。
赵匡胤何尝不明白将士们凯旋后的激昂?
可正因如此,他才更须亲赴巨鹿。
他所展露的韬略与功绩,已然足够。
顾氏,应当早已看清他的实力。
但这并非唯一理由。
更深一层的关键便是他绝不能任由军心飘摇、浮躁滋生,更须安定新附的蜀地民心。
这便是赵匡胤的帝王之术。
——灭一国、收一地,不过是他棋局中的一步落子。
他的目光,始终锚定在整个九州天下。
不仅要打天下,更要治天下。
朝堂群臣要治。
这群追随他的大将们同样也需要治理。
当然,他不会去让这些人给看出来端倪,前往巨鹿便是如今最为合适的理由。
天下又谁人不知。
若想安定九州,便差不了顾氏?
这个理由足以让所有人心服口服。.
(Ps:月末跪求月票,求兄弟们肯多多支持一下。)
就正如他所说的那些话一般。
他已经看到了一切的实质,想要让自己治下有所改变之后,再去行事。
这就是他与原本历史之中的不同。
赵匡胤虽然是武将出身,但却不是出自顶尖豪门。
相反——
他的家族正是乱世的产物。
来自中层军官世家的出身,让他能够接触到许多人此生都未曾接触过的东西,看过太多太多的悲惨,亦听闻过盛唐乃至盛汉时的种种。
包括针对《顾学》之中的不同教育。
他都是有所涉及。
这一切的种种,都将他培养出了一个十分全面的性格。
就比如如今的他能够直接造反。
包括对于顾氏的见解。
与所有帝王对待顾氏的态度皆不相同,甭说如今,哪怕就算将来真的有机会将顾氏召入麾下,他也并不觉着顾氏是臣子。
而是合作者。
顾氏的声望,顾氏的品行。
这一切都让其与整个九州关联在了一起。
而整个九州便是一个王朝的基础。
这就是他对顾氏的看法。
就比如现在,他需要让自己的治下有好转,才能去代表着整个九州去和顾氏联合。
这亦是他这样决定的核心。
说实话,赵匡胤的这种看法,甚至就连顾易都觉着有些惊讶。
历史确实发生了太大的改变。
纵使在不断地修正之下,也终是无法让所有东西都和原本历史相同,尤其是当顾氏涉及教化之后,这思想上的碰撞更是推动了这一点。
这些东西对于普通人而言或许影响不大。
但对于真正的英豪而言,那便不同了。
唐宗宋祖——
赵匡胤的本事自然无需多说,他显然是在这种种的因素之下,培养出了全新的世界观。
皇权仍在,但却又要轻微了许多许多。
“难不成我顾氏仍在遭受限制?”
顾易在这一刻再次打开了家族的属性面板,看着那一个个家族子弟的才能,他的心情也是愈发的复杂。
若当真如此.
来日的顾氏,可会再出现顶尖的天才?
时间匆匆而逝。
赵匡胤确实做到了一个枭雄所具备的基础,那就是知行合一。
自平叛之后,他并未直接选择动兵。
而是在整个宋境之内推行了一项项政策。
首当其冲的便是恢复礼制。
五代十国本就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这一点在原本历史之中便是如此,而如今更是要夸张许多,毕竟如今所经历的大乱远胜过原史。
若非是顾氏学院的影响仍在,这一段时间绝对可称之为九州的黑暗时代。
赵匡胤推行的“新礼制”,其核心在于务实与秩序。
它剥离了汉代董仲舒以来附加在儒家体系上的“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色彩,转而强调社会功能、伦理规范和实践效用。
没错,正是顾学之中的精华。
结合了如今的时事,在昔年顾康所著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拓展。
——规定文物,明百官职能。
并废掉一系列无用的官职。
将实干摆在了第一位。
这绝对可称之为跨越时代的改制。
顾氏学院所推动的种种,终于在这一位不世之子身上开花结果。
若是放在和平年代。
这一项改革无论是谁都不可能推动的了。
说白了,这其实就像是对传统儒家学问的一次挑战,并且对于帝王本身而言,同样也算不得什么好事,毕竟这“天命”之说,本就有利于帝王。
但如今终是不同。
顾氏学院所带来的思想浪潮,包括乱世之中的礼崩乐坏,都给这一次的改革带来了绝对的基础。
当然,无论再怎么样此事都将会引起一阵的非议。
但赵匡胤并不害怕。
有造反便平叛。
包括他在同时间亦是发动了几场小规模的战争,这瞬间便让他这个本就有着军功傍身的皇帝,一时之间内更是名声大振。
这一系列的手段迅速便压下了所有的声音。
他不怕没有官员支持。
新时代的理论与他的所作所为不谋而合,且不说顾氏学院之中,整个天下之中有着无数的官员可以让他所用。
而在这一系列的手段之下,整个大宋境内也是日新月异。
——首先,便是强烈的活力!
这些东西虽然看起来对一个王朝而言并没有什么影响,但实则不然。
尤其是在这乱世之中。
一个拥有着不同活力的王朝,那整体的士气同样也是难以想象的。
而这也只是基础。
包括改制之后所带来的改变。
他并非是傻子,对于大宋境内的官员,他重新复用了大唐时顾氏所推出的分权制。
但他却更加明确了职权。
这大大的提高了整个大宋的执政速度,让整个国家都焕然一新。
包括军制同样如此。
赵匡胤本就是武将出身,他对于这一切更为的熟知。
就在其余列国都将目光放在了顾氏身上的时候,他就这样于整个宋境之内将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
而事情的发展,同样也未出乎他的预料。
巨鹿。
面对列国所派来的使者,顾言虽然仍是礼数有佳,但他这个年迈之人对这些国家的态度亦是与家族之中的年轻人们一般。
——看不上。
这些人,终究是小看了顾氏。
此番各国所提出的条件,尽是些顾氏根本不屑一顾的东西。
有的承诺将顾学立为国学,有的许以世袭太傅之职,更有甚者,扬言待天下一统之日,愿分顾氏半壁江山。
这些若放在别的世家,或许是难以拒绝的诱惑。
但顾氏终究不同。
按照顾瑾的话来说——顾氏这几百年来,有多少次能坐上那九五之位?连帝位都不曾动心,又岂会贪图他人所予的“半壁天下”?
一切正如赵匡胤所料——
这些人,既不懂顾氏,更不懂眼下这愈演愈烈的新思潮,早已不是他们旧日所能理解的天下。
顾府书房内,灯影微摇。
顾瑾站在父亲面前,唇角浮起一丝讥诮:
“父亲,那孟昶竟还特意送来几位美人,试图以此诱我顾氏归心于他——真是可笑。”
顾言闻言,也只能摇头失笑。
虽然说顾氏之中倒也皆不是圣人君子,但这种水平就太过于低端了一些,顾氏子弟想娶什么样的女子又娶不到?
这些年来,也不知道有多少帝王曾想过和顾氏联姻来收获顾氏的支持了。
他抬眼看向长子,语气平和地问道:“诸国使节皆已抵达,你意下如何?”
“宋!”
一谈及正事,顾瑾神色顿时肃然,斩钉截铁道:“儿听闻赵匡胤如今正在宋境大力推行改制,其新政之风,颇合我顾学新儒之要义。”
他略作停顿,声音愈发沉稳:
“儿以为,若赵匡胤能持此志不移,命能长久,将来平定天下者——必是此人无疑!”
顾言认可的点了点头。
他自是对赵匡胤在国内的改制一清二楚。
虽然这消息传回来的慢了一些,如今倒也未曾听闻宋境之内有过什么改变,但顾瑾的能力倒也不差,在强烈的对比之下,自是能够推断出一二。
当然,虽然顾氏对于赵匡胤的这次改制十分的认可。
但他们倒也并不会直接选择支持赵匡胤。
乱世之中——
顾氏这般家族,唯有悬挂于高天之上,才会受人追捧。
尤其是如今顾氏已经将巨鹿的实力抬到了明面之上。
任何人对于顾氏的态度。
同样也是他们皆需要考虑的因素。
当然,顾瑾的一系列手段自然不仅仅会是如此,他是一个典型的顾氏子。
在明确了顾氏不会直接进入乱世争雄的前提之下。
将顾氏的一切资源与声望都利用到了淋漓尽致,无论是顾氏学院也好,亦或是云韶阁也罢,包括顾氏如今掌控的几条海道,乃至于琉球方面。
他就是运用着这一切在无形之间造成影响,推动着整个大一统的速度。
建隆三年。
在经过了两年多的改革之后,整个宋境终是做好了完全就的准备。
而赵匡胤显然是个十分有章程的人。
他并未去寻求更深层次的改制,也并未一直去追求更强的国力。
当一切都准备就绪后。
他立刻便宣布乾德,开始了自己一统天下的过程。
按照他的话来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他的第一个目标便是后蜀。
值得一提的是,纵使顾氏从来都没有过明确的表态,但天下各国之中对于顾氏的期望却始终都未曾的断过,一个个君主不断地派人前往巨鹿。
而顾瑾也时而便闹出一些动静,宣扬着顾氏的不凡。
并且一直通过顾氏学院与云韶阁来操控天下舆论。
就是因为这一点,才给了很多人不切实际的想法。
其实说白了。
顾瑾的这一系列的手段就是在大浪淘沙,有能者不会受到任何的影响,而无能之人则会一门心思铺在这里,做一些无用之功。
这看似没有什么,但却是极为的有用。
别的不说,这天下之间列国的国力差距倒是愈发的明显。
而赵匡胤对此也是乐见其成。
虽然他没有前往巨鹿,但却竟然隔着千里与顾氏有了一种心心相系的感觉。
这或许也是有能之人间不同寻常的默契。
乾德元年,七月。
赵匡胤正式动兵。
由忠武军节度使王全斌率领一军从凤州沿嘉陵江南下,主攻后蜀北部重镇;
由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刘光义率领一军从归州出发,沿长江西进,夹击蜀地。
而他则是坐镇中军。
如今大宋的国力确实要强上了不少。
且不说别的。
相比于原本历史之中,赵匡胤进攻后蜀的时间整整提前了近两年。
光凭着这一点便足以说明天下之间列国国力上的差距。
而这一战的结果同样也十分惊人。
甚至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宋军便突破剑门天险,在利州击败蜀军主力,俘获后蜀大将军王昭远。
同时间,另一路大军亦是攻克夔州,彻底打开了进入蜀地的门户。
两路宋军随后沿水陆并进,向成都逼近。
后蜀军队节节败退,几乎没有任何的抵抗之力。
乾德二年,十一月。
后蜀后主孟昶投降,后蜀败亡。
赵匡胤对此毫无任何的波澜,似乎他早已想到了这一切,就如他当初所说那般,三年之内定会扫平后蜀。
但随着这个消息传开。
——九州皆震!
不到两年时间,扫平一国!
而且还是地势最为艰险的蜀国。
无论是哪一点都足以让天下诸侯所震惊了!
无形的风吹向九州,整个九州大地在这一日起竟然多了一份的沉重!
几乎所有诸侯都想到了一个问题。
宋的实力到底有多强?
现在他吞并了蜀地之后又当如何?
其实这些年来,宋境改革的消息同样也不是什么秘密,这种涉及到一国之制的大事自是不可能瞒得过所有人。
可问题在于——
正如当年商鞅入秦变法,列国虽知,却大多不以为意。
尤其当今天下诸侯的目光,皆牢牢锁定在巨鹿顾氏之身。
而眼见宋国竟未派遣使者前去拜会,
诸侯之间,反而对宋生出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
说穿了,只有两个字:
蔑视!
是天时地利人和所推动了这一切,而如今他们正是要面对这其中的因果。
成都。
“哈哈哈哈——”
赵光义立于众将之前,禁不住纵声长笑,意气风发:“兄长,如今蜀地一破,南汉、南唐诸国,更如我囊中之物!”
“一统天下之日,近在眼前!”
他笑声不羁,帐中诸将亦是个个豪情激荡、满面红光。
包括他身后的众将士同样也是如此。
没有人会不开心。
此次的乱世大大加重了武将对于军功的渴望。
如此灭国拓土之大胜,又有哪个将士不为之振奋?
而在众人喧沸之间,赵匡胤静坐于孟昶昔日所坐的龙椅之上,手持对方珍藏的玉璧瑰宝,眼中却唯有淡然的鄙夷。
他只随手将其置于一旁,仿佛那不过是寻常顽石,继而抬眼望向众将,声稳气沉:“传令三军,严守律令,不得侵扰蜀地百姓。”
语气虽淡,却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说着,他缓缓起身,严肃的看向众将士,沉声道:“另作准备——不日之后,朕要亲赴巨鹿。”
此话一出,在场众将士皆是一愣。
包括赵光义都是如此。
按照他们的想法,如今无论怎么看都是再次进攻之时,就趁着敌方来不及做准备的时候,快速的进攻灭国,怎么都没料到赵匡胤竟然会做出这种选择。
“皇兄——”赵光义下意识地想要劝阻。
话未出口,便被赵匡胤一道肃穆的眼神止住。
赵匡胤何尝不明白将士们凯旋后的激昂?
可正因如此,他才更须亲赴巨鹿。
他所展露的韬略与功绩,已然足够。
顾氏,应当早已看清他的实力。
但这并非唯一理由。
更深一层的关键便是他绝不能任由军心飘摇、浮躁滋生,更须安定新附的蜀地民心。
这便是赵匡胤的帝王之术。
——灭一国、收一地,不过是他棋局中的一步落子。
他的目光,始终锚定在整个九州天下。
不仅要打天下,更要治天下。
朝堂群臣要治。
这群追随他的大将们同样也需要治理。
当然,他不会去让这些人给看出来端倪,前往巨鹿便是如今最为合适的理由。
天下又谁人不知。
若想安定九州,便差不了顾氏?
这个理由足以让所有人心服口服。.
(Ps:月末跪求月票,求兄弟们肯多多支持一下。)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最新章节,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最新章节,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