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从来不是犹豫不决之人。

  以他如今在大宋的威望,即便军中有人不愿见他在这势如破竹之时暂停征伐,也终究无人能真正阻拦他的决定。

  当然,虽不强行劝阻。

  但无论是为赵匡胤的安危,还是为大宋的国运考虑,众人都认为必须周密筹划此行。

  他们都需要详细的规划此事。

  尤其是赵光义,对此事极为看重,甚至提出要赵匡胤率大军亲赴巨鹿。

  在他看来,唯有以兵威护驾,方能确保万全。

  然而赵匡胤断然拒绝了此议。

  他只命人在宋境整军备战,同时亲自修书一封,遣使送往巨鹿,表明拜会之意。

  消息传出,文武群臣与诸将皆倍感不安,惟恐此行有险。

  赵匡胤却只淡然回应:

  “若朕死于巨鹿,则天下旬日可定。”

  诸国君主再昏庸也非愚人,绝不敢在巨鹿对赵匡胤下手,凭空与顾氏结下死仇。

  即便真有冒失狂妄之辈,顾氏也绝非毫无手段之辈——巨鹿毕竟是顾氏之地,其经营数百年的根基,早已如同铁板一块。

  除非谁能一举屠尽巨鹿,否则绝无可能在那里动得了赵匡胤。

  而这,也正是他对顾氏最大的诚意。

  与当今诸侯截然不同,赵匡胤身上自有一股真正的英雄气概。

  个人的生死安危,于他而言早已是小事。

  他的目光,始终落在整个天下。

  消息不断将传开。

  整个天下都仍在震惊于大宋的变化,包括南唐等国也在积极备战,小心翼翼的防范着宋军的动向。

  赵匡胤当然也不至于将自己的行程完全透露出去。

  眼睁睁看着宋军竟然停下了攻势,这些人并没有觉着太过奇怪,反倒是无比的庆幸。

  而顾氏自是第一时间便收到了赵匡胤派人送来的拜帖。

  巨鹿。

  顾府书房。

  一众顾氏核心成员齐聚,表情皆是无比严肃。

  无论是大宋如今表现出的实力也好,亦或是赵匡胤自登基以来的所作所为也罢,这一封拜帖都足以让整个顾氏郑重对待。

  “父亲,诸位叔伯,”顾瑾立于堂中,神色肃然,声音清朗,“以儿之见——这位宋主,实为能够扫平乱世之枭雄!”

  如果说,之前的他还只是稍微认可赵匡胤。

  但自得知了宋境内所发生的一切之后。

  如今的他则是完全断定了此言。

  与其他诸侯相比,赵匡胤身上的英雄气概实在是太明显了,甭说是他了,就连不少士子都能生出这种感觉,更不要说如今房中的这些人了。

  不过纵使如此。

  但对于顾氏这般的而言,在未有十足的把握之间,终是很难做出决定。、

  其实这一点也是必然了的。

  或许正是因为家族子弟的持续平庸,再加上顾氏所给予的安稳环境。

  甚至就连顾易都能感觉出来,这一次的大乱之中,别的且不论,就连家族内部的这些人都已经失去了很多的锐气。

  年轻一代的顾瑾等人倒是还好。

  年轻有冲劲是一方面。

  最关键的还是因为他们伴随着全新的思想浪潮而诞生,这给了他们很大的动力。

  但顾言这些老一代人就是太过于保守了一些。

  说白了,就像是失去了进取之心。

  顾氏的骄傲仍然在。

  但也正是这份负担,压垮了这些人的脊梁,让这些一直都生活在安稳之下的老一辈人,难以做出许多的选择。

  如今,就是这般。

  眼睁睁看着在场之人皆是眉头紧锁,顾瑾沉默了片刻,终是再次拱了拱手开口道:“父亲,且不如便将此事交给儿吧!”

  听到这话,在场之人的表情顿时就变得复杂了起来。

  顾易同样也在看着这一幕。

  眼看着那些再次议论起来还说什么应该稳重的长者们,他亦是不由得摇了摇头,再次通过通灵玉影响到了顾言的意识。

  其实他倒是并不反对家族之人稳重。

  毕竟一个家族之中有人鲁莽,那便要有稳重之人。

  这两者可以相得益彰。

  可如今眼看着已经要到了时代变局之时,竟然还想着稳重那便不是他能够接受的了。

  随着他心念一动。

  顾言似有所感,忽然抬手压下所有议论声,目光深深看向顾瑾,终于颔首:“好。”

  他语气一顿,面容虽静,眼中却情绪翻涌。

  他缓缓起身,一字一句道:“我们都老了。”

  “这天下大势终须看你们年轻人的。”

  他环视在场诸位兄弟,最终将目光落回顾瑾等年轻子弟的脸上,沉声道:“此事,便交由你们吧。”

  “谢父亲!”

  顾瑾连朝着众人行礼。

  随后,这才朝着堂外走去。

  时间匆匆而过。

  赵匡胤要赶赴巨鹿的消息自是不可能瞒的下来,各方人士相机而动,每一个都是居心叵测。

  但赵匡胤对此却丝毫不以为意。

  宋境之中,他乃帝王。

  至于巨鹿之内——

  他相信顾氏。

  其实就连顾易都对赵匡胤的这个举动有些震惊,在这种乱世之中他作为一国之君主竟然能做出如此之事,光凭着这种行为便已经超出旁人太多太多了。

  而顾瑾也正面回应了赵匡胤的这次信任。

  就在各方人士相继而动之后,巨鹿之中亦是开始有了动作。

  这还是第一次。

  顾氏将自己真正的实力亮了出来。

  巨鹿城内的所有百姓皆是列阵,每一人都有着极为精良的战甲。

  虽然顾瑾没有说出什么,但光凭着他的这个举动,便足以让天下人意识到这是顾氏的警告。

  而赵匡胤,就在这种情况之下正式踏入了巨鹿。

  巨鹿。

  大雨倾盆。

  巨鹿的河道修建这些年来始终都未曾中断过,一辆辆水车在湍急的河流旁依然有条不紊地运转,雨水顺着精修的石渠汇入主流。

  非但没有泛滥成灾,反而被纳入这庞大的水利脉络,成为滋养土地的血液。

  赵匡胤一路都在仔细的看着这些。

  其实他并非是第一次前来巨鹿。

  作为中层军官家族出身,赵匡胤幼时其实也来过顾氏书院,自是早已见到了顾氏的繁华,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让他生出许多的想法来。

  但哪怕就是这样,他也不得不承认每一次前来巨鹿都有着全新的感悟。

  尤其是这一次。

  他更是不同以往。

  他已经成为了一国之君主,所想的就更要多了不少。

  这就是盛世。

  官民一心,围绕着整个顾氏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圣地。

  “待天下一统,必使九州之地,皆若巨鹿!”

  他最后只说出了这一句话,但却是表明了他自己的决心。

  巨鹿城门。

  顾瑾正撑着伞等在城口,眼看着被护卫包围的马车走来之时,他连忙撑伞迎了上去。

  而赵匡胤也并未端着毫无任何的帝王架子。

  直接让人停下马车,抢过侍卫手中的油纸伞便直接走了上来。

  两人几乎共同行礼。

  赵匡胤也早已收到了顾瑾送回的消息,称顾言患病,只能由他来接待自己。

  而赵匡胤对此也没有任何的轻慢。

  于是两伞并立,二人并肩,无声地融入了漫天雨幕中的巨鹿城。

  顾瑾原想请赵匡胤登车而行,却被他婉拒:“我想走走,再看看巨鹿。”

  他甚至都未自称为朕。

  可见他对于顾氏的态度到底如何。

  雨声淅沥,两人一路无话,既不刻意寒暄,也不急于切入正题,只安然沉浸于这座城池独有的宁和气氛之中。

  赵匡胤与顾瑾并肩缓行,他的目光细致,掠过一景一物。

  雨水将青石城墙冲刷得清亮如镜,坊巷间的行人步履从容。他们衣着虽简,却都披着一样式样特别的蓑衣,眉目间不见愁容,更无饥馑之忧。

  赵匡胤不禁多看了几眼——这蓑衣与他平日所见大为不同。

  顾瑾顺着他的目光,仿佛随口提起般自然解释道:“此乃我顾氏之巨闲暇时所研制。”

  “与寻常蓑衣不同,我们在棕叶之内衬了一层油布,又掺入了琉球海商带来的一种细棉。”

  他语气平和,如话家常:“轻便不少,既可御寒,也更挡雨。”

  赵匡胤微微颔首。

  旋即再次走了过去,没一会儿便听到了远处学舍书声琅琅,清朗悦耳,竟穿透淅沥雨声而来。

  士子们执卷吟哦的身影在窗后隐约可见。

  直至长街将尽,赵匡胤忽然驻足。

  他的目光穿越雨丝,落向不远处一座石桥边——几个同样穿着小号蓑衣的孩童正蹲在水渠旁,信手放下一只只竹叶折成的小船,追着流水嬉笑奔跑。

  渠水清澈,奔流欢畅。

  这还是他第一次见过良家幼子敢于冒着倾盆大雨玩耍。

  这在其他地方简直是不可能的是。

  但凡是一场病,便足以直接毁掉一个家庭。

  巨鹿之中能出现这个状况,都是因为蓑衣的改良包括这些年来持续发展的中医在起到作用。

  顾瑾从始至终都未曾多说什么。

  他就这样一路带着赵匡胤,在这大雨之下走过巨鹿的每一处。

  甚至都去了最为核心的顾氏书院之中。

  学院内的辩论正酣。

  赵匡胤对此显露出浓厚的兴趣,甚至略过了那些被尊为诗仙、诗圣的佳作,径直将目光投向了这场思想的交锋。

  堂中学子虽大多认得顾瑾,却无人因此拘束。

  顾氏学院素来有条规矩——除尊师重道之外,不以身份论高下。

  这一条,如今甚至已写入顾氏家规。

  平常相见自然执礼甚恭,可一旦处于辩论之中,便只认道理、不看来处。

  学子们引经据典,争论之声愈来愈响,几乎盖过窗外的雨声。

  赵匡胤听得极为专注。

  顾瑾静立其侧,心中微讶,不知这位以武功闻名的皇帝,究竟能听懂多少,却也不多言,只默默陪同。

  “——《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日蚀星陨、洪水大旱,岂非上天垂象,以示惩劝?”

  发言的是一位老儒。

  与钻研经典多年的他们相比,年轻学子终究根基尚浅,也正因此,顾氏学院中的辩论从未止息。

  而今日雨大,前来参与辩论的年轻人比往常更少,不过几个回合,已有数名年轻学子被驳得哑口无言。

  那老儒面显得色,姿态渐高。

  赵匡胤在不自觉间蹙起了眉头。

  顾瑾察觉到了,会心一笑,正欲上前接过话头——

  却没想到,赵匡胤忽然一声沉喝,震动满堂:“什么天命!什么上天垂象!”

  他嗓音洪亮,中气十足,霎时间将所有目光都吸引过来。

  连顾瑾也略带愕然地看向他。

  众目睽睽之下,赵匡胤面色沉静如常。

  不待那老儒出声质问,他已冷声再道:“自古至今,照你们所言,得天下者皆靠所谓天命?”

  “尔等常言始皇残暴,可他扫平六国、定乱安民,是一句残暴可盖否?”

  “汉高祖刘邦不过一亭长出身,若论天命,何在他身?他能得天下,倚仗的是知人善任、从谏如流!”

  “光武帝刘秀再兴汉室,若真秉天命,何须历经奔逃追杀、几度生死?”

  “.”

  他目光如刃,缓缓扫过全场,最终落在那老儒脸上,声音陡然一提:“你且答我——这些帝王若果真天命所归,又何须百战沙场、九死一生?”

  满堂寂然,唯闻窗外雨声。

  在众人震惊的注视中,赵匡胤蓦地转身,抬手指向堂外滂沱的雨幕,声如金石:“天下英雄如过江之鲫,能自暴雨之中走出者——”

  “靠的从来不是天命,更不是谁人予伞!”

  说罢。

  他竟是直接走到了雨中。

  就那样刚毅的站在暴雨之中,目光如铁,不顾其他人如何,就这样将目光落在了顾瑾身上,直入主题:

  “顾公子!”

  “今日吾踏唐宗之路而来,亦怀扫平六合、一统天下之志。”

  “巨鹿之盛况,吾已亲睹。”

  “吾不愿再虚耗光阴,愿再复汉明文成之旧事——”

  “不知公子,可愿否?”

  一片死寂。

  这一刻,甚至就连那磅礴的雨声仿佛都寂静了几分。

  看着眼前的赵匡胤,顾瑾也是不由自主的笑了起来,怎么都压不下去。

  “大丈夫,当如是也!”.

  (Ps:月末跪求月票,求兄弟们多多支持一下,鱼万分感谢。)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最新章节,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