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朝朝会。

  时长多以一个时辰为宜。

  然今日已过了一个半时辰,皇极殿依旧是殿门紧闭,殿内喧闹如市集。

  此刻,殿内的争吵者。

  看似只有两拨人,一拨支持海瑞奏疏之所请,一拨反对海瑞奏疏之所请。

  实则,反对海瑞奏疏之所请者,并非一类人。

  有攀附张王者,有纯粹反对殷正茂者,有见风使舵的附和者,还有为使山西免遭苦难而顾全大局者。

  其中,顾全大局者,人数最多。

  未参与争论者中,有人认真旁听,有人低头沉思,还有人因常朝过长而生出尿意,然只能夹腿忍着,不然一个月俸禄就没了。

  这一刻。

  张四维与王崇古都感觉到胜利在望。

  有如此多官员的支持。

  足以说明海瑞的弹劾过严过苛,不符合实情,官员们皆不愿山西生乱,边境生乱。

  这样一来,小万历与张居正便无法逆百官之意,反向为之。

  与此同时。

  小万历坐在御座上,目光扫视下方,正在将众官员分门别类。

  哪些为公、哪些为私、哪些是张王的亲随、哪些是跟风者,哪些是落井下石者……

  已被他看得清清楚楚。

  这正是他观百官争吵而不喊停的一个主要原因。

  作为皇帝,识人很重要,而今日乃是个难得的好机会。

  张居正、吕调阳二人则是站在最前方,微微眯着眼睛。

  作为内阁阁臣。

  二人自然是要依据所有官员的意见,最后发言。

  又过了一刻钟。

  小万历坐直身子,朝着下面道:“都静一静吧!”

  小万历的声音并不大,但却非常有用。

  数息之间,皇极殿便安静下来,官员们也都纷纷站回原来的位置。

  小万历看向张居正。

  又道出了那句常朝常用语:“元辅,您怎么看?”

  这一刻,所有官员都看向张居正。

  张居正的意见非常重要。

  只要他开口为张王说话,此事基本上就能大事化小,顺利结束了。

  张居正大步走出。

  先将长须捋直,然后朝着小万历拱手。

  “陛下,臣以为立即禁止张、王两族经商,北境商贸将出大乱,不如令张阁老、王部堂亲自处理,自禁其族经商,限期完成,如此,可轻惩张阁老与王部堂对家族的不察之失!”

  张居正遵循小万历心意,此刻还在为张四维与王崇古找台阶。

  只要二人答应如此做,至少官位可保。

  虽然王崇古定然是再也回不了山西任职,张四维可能会被打压一段时间,但朝廷暂时不会剥夺他的阁臣之职。

  此做法,已算得上仁至义尽,对得起他们这些年的政绩。

  可惜。

  张四维与王崇古皱起眉头,根本不领情。

  在二人眼里,一旦禁止张王两族经商,家族便会迅速衰落,族内的年轻人便会受到打压,而他们的仕途也就有了污点。

  二人不喜张居正这种“官商只能择其一”的做法。

  他们觉得,张居正是担心他们权势过大,抢了他的首辅之位。

  跪在最前方的张四维,胸膛一挺。

  “陛下,对张王两族禁商,便意味着朝廷认为张王两族有叛国谋私之罪,臣宁死,也不愿背此罪名!”

  一旁。

  王崇古立即道:“陛下,恕臣难以照此从命,臣亦宁死,不愿背此罪名!”

  二人敢这样求死而不认罪。

  一方面倚仗山西之势,一方面倚仗朝堂诸多官员的支持。

  还有一方面,是御座上的小万历一直都没有表态。

  没有表态,便说明他难以做决定。

  而这时候,他就必须考虑大多数官员的意见。

  听到此话。

  张居正微微摇头,然后朝着小万历拱手。

  “陛下,臣已命吏部选派好了赴任山西的官员,随时都可赴任,亦告知北境的戚继光与李成梁,一旦山西有变,他们便可迅速抵达山西,无论是内贼乱晋还是敌虏犯境,皆可剿灭!”

  听到此话。

  礼部尚书马自强、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瓒、侍读学士申时行、国子监祭酒王锡爵等一群人都站了出来。

  张居正这样说,俨然是想对张、王两族灭门抄家。

  如此,便彻底闹大了!

  马自强朝前走出一步。

  “陛下,为了山西百姓,为了边境太平,绝不可动刀兵,使得……使得山西内乱啊!”

  马自强很清楚。

  张王两族被严惩后,山西将会变成一副什么模样。

  “陛下,张王两族即使有罪,也应一事一事查,一事一事惩,若强制禁商,大明乱矣,应……应顾全大局啊!”侍读学士申时行也开口道。

  “顾大局?事事顾大局,则事事无成!”殷正茂忍不住开口道。

  他最讨厌的一个词,便是:顾全大局。

  就在官员们又要吵起来时。

  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瓒朝着小万历重重拱手道:“陛下,此事既然是朝议,就应依从多数官员的意见,或者改日再议!”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一众反对海瑞奏疏的官员纷纷站了出来,当下的皇极殿已压抑得令人透不过气来。

  少数服从多数。

  乃是朝堂议事难以决断后官员们都认可或不得不认可的决断方式。

  小万历挺起胸膛,环顾四周。

  “要求轻惩张王两族者,言称是为了山西百姓,为了边境和平;要求禁张王两族经商者,也言称是为了山西百姓,为了边境和平,朕应该听谁的呢?”

  “在朕心中,其实早有答案,有些官员,太令朕失望了!”

  小万历自问自答。

  就在官员们都疑惑小万历此话为何意时。

  小万历看向沈念,道:“沈侍读,向众卿讲一讲朕看到海佥院《官商蠧国疏》之后的想法!”

  “臣遵命!”沈念从队列中走了出来。

  而此刻。

  站在最前列的张居正、吕调阳皆轻捋胡须,成竹在胸。

  显然已知沈念接下来会说什么。

  沈念站在大殿中央,张四维与王崇古的身旁。

  “诸位同僚,陛下看到海佥院的《官商蠧国疏》后,第一想法不是除掉张王两族,不是重惩张阁老与王部堂,而是想着如何能将此事对山西的伤害降到最低,因为山西对大明尤为重要;如何能将张阁老与王部堂无罪地保下来,因为大明需要这两位柱石之臣。”

  “随后,张首辅提出了去官留商或去商留官的想法,并在王部堂回京的第一日便与其深谈,希望此事能够私下和解,最好的结果是:只要张阁老与王部堂勒令张王两族不再经商,陛下便将此奏疏压下来,并承诺绝不严惩他们与他们的亲人,此举,可谓皇恩浩荡!”

  “然而,让陛下没想到的是,二人根本无视陛下心意,仗着朝堂中门生故旧之势,仗着诸多顾全大局的官员支持,仗着很多官员对海佥院的忌惮,令陛下以‘海佥院邀名卖直,张王两族替罪羊认罪’结束此事!”

  “张阁老、王部堂,你们真以为陛下什么都不知道吗?真以为陛下不敢将张王两族连根拔起吗?”

  “走私粮铁贩于蒙古、女真,使得大明有倾覆之危,此罪便当死!”

  “如今的张王两大家族,在官商互补互助中,已变成了一个俨然无视大明法令的门阀世家。这样的家族若不早除,恐怕日后的朝廷要员,皆出于山西,日后的民间巨商,皆出于山西,到那时,朝廷恐怕都难以撼动这个巨大的毒瘤!”

  “诸位都应知晓,大明江山之稳固,高于一切,没有任何一名官员有资格威胁朝廷!”

  沈念骤然扩大了声音。

  听到这番话、马自强、申时行、王锡爵等人都看向沈念。

  张口欲言。

  他们也知张王两家已成毒瘤,但是他们是为了顾全大局而支持张王两族。

  虽说:沉疴用猛药,乱世需重典。

  但当下还不是乱世,张王两族还未成长到不能收拾。

  沈念所言虽然正确。

  但若强制对付张王两族,山西必会出大问题。

  他们心疼的是山西百姓,故而主张的还是:顾全大局。

  沈念看向马自强等人,继续道:“陛下知晓,一些官员并非不知张王两族对山西之害,只是因为山西百姓而顾全大局。接下来,我为诸位同僚讲一个小故事,大家便能明白陛下眼中的大局是什么!”

  沈念就如同上日讲一般,两手在空气中画出一条大鱼的形象。

  “诸位可知,在东边深海中有一种长约十丈的大鱼,其名为鲸,鲸口一吞,便能吃掉数千斤鱼虾,周边鱼虾皆被巨鲸所食,巨鲸也使得周围的其它大鱼不敢在其领域捕获猎物,没有被鲸吃掉的鱼虾都将这头鲸当作保护神,而被鲸吃掉的鱼虾则将其当作恶魔!”

  “终有一日,巨鲸将周边的鱼虾几乎全部吃完,然后死在海底。这时,剩下的鱼虾吃着巨鲸肉,迅速繁殖,不到三个月,便变成了一个比往昔最盛时还要繁荣庞大的鱼虾群落。”

  “这个故事叫做:一鲸落,万物生!”

  “而陛下心中的大局是:一鲸落,万物生,张王倒,晋民饱!”

  ……

  沈念讲完这个故事后,皇极殿迅速变得安静下来。

  谁是巨鲸,谁是鱼虾,指向明明白白。

  巨鲸的死。

  不一定会让鱼虾陷入混乱,反而会使得鱼虾更盛。

  张王两族权势过大,超过朝廷控制,朝廷为山西百姓而忍让,是下下之策,而为山西百姓将其剿灭,则是良策。

  这就是小万历心中的大局。

  即使边境有战,山西内乱,朝廷靠着抄没张王两家的财产也足以对抗,甚至还会有富余。

  没有人能威胁到朝廷!

  沈念说完后,立即退回到了队列中。

  他与张居正确定很多官员会为顾全大局而支持张王两族后,便商量出了这个对策。

  最后,无外乎就来一个:张王倒,晋民饱。

  与此同时,以小万历多次给予张四维、王崇古私聊和议的机会,彰显小万历的仁善。

  可谓是一箭双雕。

  礼部尚书马自强眼珠一转。

  听完“一鲸落,万物生”的故事后,他心中的顾全大局,一下子变成了助纣为虐。

  马自强大步走出,高声道:“陛下,是老臣狭隘了,老臣支持朝廷禁张王两族经商!”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顿时,申时行、王锡爵、沈一贯、王祖嫡等官员全都站出附议。

  几乎眨眼间。

  支持张王两人的官员便少了近八成。

  这些人,心中有朝廷,只为朝廷利弊而选择立场。

  此刻。

  若再以“少数服从多数”来作为选择标准,便要以海瑞奏疏之所请为主了。

  ……

  “一鲸落,万物生,张王倒,晋民饱。”

  官员们都默念着这十二个字,越想越觉得有深意。

  张王两族根本算不了什么,将朝廷逼急了,灭了也就灭了。

  这一刻。

  张四维与王崇古相视一眼,顿时急了。

  他们失去了最大的倚仗,并且很多官员都开始期待对张王两族抄家。

  王崇古率先道:“陛下,臣有罪,臣愿妥协,令族人立即禁商!”

  “陛下,臣有罪,臣也愿妥协,令族人立即禁商!”张四维也开口道。

  二人怂得非常快。

  不然抄家命令一下,他们将回天乏术。

  小万历语气平淡地说道:“张阁老,王部堂,此时妥协与常朝之初妥协,可就不一样了!”

  听到此话,王崇古与张四维皆明白小万历的心意。

  当即,二人重重拱手,道:“臣愿接受惩罚!”

  二人认罪,不一定觉得自己有罪,但一定是怕了,怕朝廷对张王两族抄家,然后反哺山西百姓。

  ……

  小万历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环顾四周,高声道:“众卿,今日既然是闭门朝会,朕还是希望海佥院这份《官商蠧国疏》能留在史书中,留在后世,而非传播到殿外,众卿可明白?”

  “臣明白!”百官拱手。

  此奏疏若公示天下,山西必将血流长河,百姓必将怒意滔天,这是小万历不愿意看到的。

  唰!

  小万历大手一挥,冯保立即会意,高声喊道:“开门!”

  咔嚓!咔嚓!咔嚓!

  皇极门殿门缓缓开启,门外阳光刺眼,今日常朝也随着阳光照进而正式结束。

  许多官员都是双腿颤抖着走出皇极殿。

  这一日,让他们再次明白,朝廷究竟想要做什么以及官商勾结的下场是什么。

  这一刻。

  负责记录起居注的王家屏,一边品着“一鲸落,万物生”的寓意,一边喃喃道:“今日之起居注,理应记录得越详细越好。”

  ……

  翌日一大早,王崇古便呈递奏疏请辞。

  小万历在其请辞两次后,答应了他的要求,令他留在京师养老。

  接下来,就看他在家族禁商中的表现,若表现优秀,没准儿能顶着“太子少保”的名头享受致仕时光。

  与此同时。

  张四维请辞两次后,小万历罢其大学士之职,令其前往南京担任礼部尚书。

  这一刻,张四维的仕途还算不上终结。

  能不能再回到京师,能不能再入阁,全看他接下来的表现。

  此事,可谓是圆满结束。

  而此时。

  一些官员感觉到大明朝堂已出现了新的铁三角:小万历、张居正、沈念。

  这一日。

  沈念奉小万历的命令开始向海瑞写信解释此事。

  张四维与王崇古同时对家族禁商后,朝廷将对他们的家人轻惩。

  如此做,显然不符大明律,但却符合当下的朝堂政治。

  沈念相信,海瑞一定能理解,而这样做,才是皆大欢喜的做法。

  接下来,内阁又要产生新阁臣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万历修起居注,我在万历修起居注最新章节,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