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易在畅春园内认亲已毕,泰顺帝便命御前二等侍卫齐剑羽,点起一队侍卫亲兵,备下一辆规制华丽的皇子马车,护送这位新晋皇子爷回宁国府去。
齐剑羽与袁易相厚,此刻见袁易一身秋香色蟒袍,金黄玉带,英气逼人又贵气天成,忙抢上前几步,当着众人面,规规矩矩躬身行礼,扬声道:“卑职齐剑羽,参见爷!”
礼毕起身,他趁左右不注意,凑近两步,压低声音对袁易道:“真真是天大的喜事!恭喜爷了!”语气带着抑制不住的真诚欢喜。
在他想来,昔日那位英武有为的姜大人,如今一跃成了龙子凤孙,身份尊贵无比,而他与这位皇子爷亲厚,将来自然大有裨益。
袁易见齐剑羽如此,心中一暖,微微颔首,低声道:“有劳。”
说罢,便登上了规制华丽的皇子马车。车内宽敞,铺设着软垫,置有小几,陈设虽不奢靡,却自有一派天家气度。
此时日头正烈,明晃晃的阳光如同熔金般泼洒下来,将畅春园照得流光溢彩。
车马仪仗缓缓启动,出了园门,踏上了西郊的官道。道上黄土被烈日晒得发烫,车轮碾过,扬起细细的烟尘。
袁易将车帘半卷,倚窗而坐,目光投向窗外,见道旁杨柳垂丝,田畴阡陌,远处山峦迭翠。
他想着自己穿越来到这个世界才不到三年,此刻已是蟒袍加身,皇子身份已定,回想这不到三年的风云变幻,竟有恍如隔世之感。
车马逶迤,不多时便入了神京内城西垣的城门。
城内景象喧嚣。街道宽阔,市廛林立,酒楼茶肆招牌高挂,贩夫走卒摩肩接踵,叫卖声、吆喝声、车马声混杂一片,充满了蓬勃的烟火之气。
许多路人见了袁易的车马仪仗经过,纷纷避让侧目,窃窃私语,猜测着是哪位贵人。甚至有勋贵官员的车轿仪仗,得知是皇子车驾,忙不迭地避让。
袁易的目光掠过熟悉的街景。他曾无数次经过这些街道,最先他是草民姜念,后来成了御前三等侍卫姜念,再后来成了御前二等侍卫姜念,虽也得人敬重,然在这王公大臣云集的神京,他终究算不得大人物。而今日,他已是皇子袁易,是连许多王公大臣都需要敬着的天潢贵胄。同样的街道,同样的繁华,看在眼中,感受却似已不同。
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慨在他心中翻涌。他想起了生母姜雪莲,想起了自己穿越以来的隐忍与奋斗,想起了今日九经三事殿暖阁中二圣那欣慰的眼神,也想起了袁历、袁时……命运之奇诡,莫过于此。他如今终于得到了皇子的尊荣显赫,却也是步步惊心。
往后的日子,应该会是更多的波澜壮阔与暗流汹涌!
马车穿过闹市,朝着宁国府的方向稳稳行去。
袁易将目光从车外收了回来,微微阖上了眼,想着自己的家眷是否已知道了自己成为皇子的消息?若知道了,知道时家眷们是怎样的反应?若不知道,待自己今日归来,家眷们又会是怎样的反应?
……
……
泰顺帝是在一个时辰前才在畅春园中明发谕旨,公告姜念的皇子身份,赐名“袁易”,及册封郡公。
这消息暂时还没传到宁荣街,宁国府的姜家众人还不知道,隔壁的荣国府也还不知道,皆还蒙在鼓里,不知一场天翻地覆的变故已然发生。
此时是午时初刻,日头毒辣,树荫匝地。
宁国府内,主母元春正在自己院中房里,与孟氏说着体己话。她穿着一件家常的绫衫,月白百褶裙,云鬓略松,眉宇间笼罩着一层难以化开的轻愁。
“好大娘,你且再与我细细说说,昨儿十三王爷突然传唤你与贺侍卫,究竟所为何事?王爷……可曾透露大爷的消息?”
元春手执一柄牡丹团扇,却无心摇动,只望着孟氏,又将昨日问过的话重新提了起来。这问题,自昨日贺赟、孟氏二人见了忠怡亲王回来,她便已迫不及待问过一遍了。
昨日贺赟、孟氏被忠怡亲王唤去,问了一些话,桩桩件件皆关乎姜念身世来历。虽则忠怡亲王并未明言“认祖归宗”的天大机密,然贺赟从事态脉络、问话深意中推测出七八分真相。只是忠怡亲王严令,所问之事关乎天家体统,不可向外泄露半分。
故而昨日贺赟、孟氏二人回来,面对元春的急切追问,也只能含糊其辞,仍只说“并非坏事,大爷定会平安归来”。
此刻元春再度问起,孟氏不免有些尴尬,忙恭声回道:“好奶奶,并非我有心隐瞒,实是……实是十三王爷下了严令,此事乃机密,命我夫妇二人不可向任何人泄露半句。还望奶奶体谅。”说着,脸上现出恳求之色。
元春轻轻叹了口气,将牡丹团扇搁在几上,声音里带着几分疲惫与无奈:“我岂不知你的难处?原也不该这般逼问你。只是……大爷一去三日不归,叫我如何能不忧心?这家里上上下下,如今都是人心惶惶,窃窃私语,我身为主母,若得了准信,也好安抚。”
孟氏见元春如此,心下不忍,忙又赔笑道:“奶奶且把心放宽!我虽不能细说,但敢担保绝非灾祸。大爷不日定会安然无恙地回来!”
元春点了点头。她虽早已认为姜念多半是皇子,然也料不到,姜念此番被羁押于畅春园是因归宗之事。一个沦落民间的天家血脉,归宗成为真正的皇子,这事儿实在太惊人了,大庆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纵是放眼华夏几千年历史,也极为罕见。
正说着,只见封氏掀帘进来,躬身禀道:“奶奶,午饭已在内厅摆下了,请奶奶过去用饭罢。”
姜家规矩,早饭提前,晚饭延后,中午仍设一顿正餐。
此刻正是用午饭的时辰。
元春站起身来,对孟氏道:“罢了,咱们先用饭吧。总得顾着身子,等大爷回来。”
……
……
贾母近期时常心神不宁,而自从闻得姜念开罪了三皇子,被圣上拘于畅春园中,更心神不宁了,既担忧元春遭祸事,也恐牵连了荣国府。
于是,贾母特特吩咐下去,今日欲往神京外城一所庙庵进香祈佑,以求佛祖庇佑。府中女眷闻得此信,皆欲同往。
此时是午时初刻,正烈的日头晒得街道发烫。
一行车马仪仗正走向宁荣街的东街口,正是自外城庙庵进香祈佑完毕归来的贾母一行人。
贾母独坐一乘八人大亮轿,王夫人、李纨各坐一乘四人轿,迎春、探春、惜春三人共乘一辆朱轮华盖车,一群丫鬟分坐几辆青绸小车。
贾琏骑着匹高头大马在前头引路,一众下人簇拥跟随,浩浩荡荡。
刚行至宁荣街东街口,忽见对面也来了一行车马,仪仗鲜明,扈从肃穆。当先一人骑在马上,身着侍卫服色,正是御前二等侍卫齐剑羽,身后跟着一队侍卫亲兵,中间簇拥着一辆规制非凡、装饰华美的马车,在烈日下熠熠生辉。
贾琏一见这阵仗,心下先自一惊,忙滚鞍下马,快步上前,对着马上的齐剑羽拱手笑道:“齐侍卫,今日是哪位贵人驾临?这般兴师动众。”他与齐剑羽相识。
齐剑羽在马上略一拱手,声音清朗,却足以让周遭人等听清:“车内乃是当今皇子爷,奉旨归府。”
“皇子?”贾琏一怔,心下飞快思忖,必是当今三皇子又驾临宁荣街了,难不成是来宣旨降罪于姜家的?
正疑惑间,他忽见那华丽马车的车帘被一只手掀起,显露一张他再熟悉不过的面容——那不是姜念是谁?!
再定睛一看,贾琏惊得瞠目结舌,只见姜念身上穿的,竟是唯有天家皇子方能服用的秋香色蟒袍,腰束金黄嵌红宝石绦带!
这……这是怎么回事?姜念怎会身着皇子服制,坐在皇子车驾之中?
贾琏一时如泥塑木雕般呆立当场,脑中嗡嗡作响,全然无法理解眼前的诡异景象。
不仅是他,荣国府队伍中的一些下人,此刻也纷纷瞧见了车内之人的面容与服饰,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惊诧抽气与窃窃私语之声,个个面露骇异,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不待贾琏回过神来,齐剑羽已再次开口,语气虽客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我奉旨护送皇子爷归府,需从此处进入宁荣街,还请行个方便。”
贾琏这才如梦初醒,激灵灵打个寒颤,忙不迭躬身让道,声音都带了几分颤抖:“自……自然!自然是皇子爷先行!请!快请!”
贾母是一品国公夫人,实为超品夫人。饶是如此,当她在路上巧遇皇子銮驾,也唯有退避让路的份,这是铁一般的礼法规矩!
贾琏慌忙回头,连连挥手,示意自家车马人众急速向后退避。
这番骚动,惊动了八人大亮轿中的贾母。她本来在闭目养神,忽觉轿子停顿不前,外头人声嘈杂,不由诧异,遂掀开轿帘一角,向外望去。
恰在此时,齐剑羽一挥手,侍卫亲兵们护卫着那辆华丽皇子马车,缓缓启动,率先拐入了宁荣街。车窗内的袁易目光向外一扫,正与掀帘探看的贾母四目相对!
贾母一愣——那车内之人难道是姜念?!
待袁易一行车马仪仗浩浩荡荡转入了宁荣街,贾琏这才忙不迭地赶到贾母所乘八人大亮轿旁,对着轿窗,唤了一声:“老太太。”
窗帘掀开,坐在里头的贾母,脸上正写着惊疑,急切地问贾琏:“琏儿!方才……方才过去那车驾里头坐着的,可是我老眼昏花看错了?我怎地瞧见……瞧见像是念哥儿?”
贾琏忙躬身凑近轿窗,压低了声音,语气却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情绪:“老太太,您没看错!那车里坐的,千真万确就是咱们府上的姑爷!只……只是不知怎地,他竟……竟穿上了皇子的服制!那御前侍卫亲口说了,此番是奉旨护送皇子归府!”
贾母闻言,只觉得耳畔“嗡”的一声,身子不由自主地向后一靠,跌回软垫之中。
她张了张嘴,却半晌说不出话来,心中已是翻江倒海:“竟是真的!那隐秘流传的言语,竟非虚言妄语!他……他果真身负天家血脉!如今竟被圣上认了回去,堂堂正正成了皇子了!”
这消息石破天惊,饶是她见多了大世面,此刻也觉心神摇荡,难以自持。
不说贾母这边如何震惊,且说袁易车驾来至宁国府大门外。
守门的董丰并另一门子正自无聊,忽见这般赫赫仪仗直冲府门而来,先是一惊,待得看清那坐在车内、身着皇子服饰的竟是自家大爷时,董丰惊得几乎咬到舌头,又待得知自家大爷已成了皇子归来,一股狂喜便直冲顶门!
当即,董丰伺候袁易进府,另一个门子则飞跑进府内通传去了。
袁易在大门外下了马车,进了府内。此刻,一群驻守府内的天子亲兵闻讯,迅速列队于正院,肃然敬立。一众姜家人亦纷纷涌来,包括了贺赟与蒙雄。
贺赟虽昨日面见忠怡亲王时已有推测,然此刻亲眼见到姜念蟒袍玉带、天家气象地归来,仍是心潮澎湃,喜动颜色。
蒙雄则是瞪圆了双眼,怔怔地愣了半晌,方才猛地回过神来,蒲扇般的大手一拍大腿,几乎要欢呼出声,满脸的横肉都因狂喜而挤作一团。
贾琏瞧见袁易进了宁国府,这才敢示意荣国府的车马启动,小心翼翼地由东街口转入宁荣街。
贾琏不敢骑马招摇,只徒步跟在贾母轿旁。
一行人经过宁国府大门时,见门外天子亲兵按刀肃立,气象森严。荣国府众人皆被这阵仗所慑,个个屏息静气,不敢喧哗。
贾琏不由自主地抬起头,望向那宁国府门楣之上——原本高悬“敕造宁国府”御匾的地方,自贾珍获罪后便一直空着,只留下几处钉痕,显得格外落寞。
然而此刻,贾琏望着那空荡荡的门楣,心中却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慨叹:“真真是乾坤莫测!谁能想到,那姜念竟是皇子!如今这座沉寂已久的东府,转眼间便要成为皇子府邸了!”
他心下惴惴,又带着几分莫名的期待,引着荣国府车马,悄无声息地往西府行去,只留下宁国府门前那一片肃穆。
齐剑羽与袁易相厚,此刻见袁易一身秋香色蟒袍,金黄玉带,英气逼人又贵气天成,忙抢上前几步,当着众人面,规规矩矩躬身行礼,扬声道:“卑职齐剑羽,参见爷!”
礼毕起身,他趁左右不注意,凑近两步,压低声音对袁易道:“真真是天大的喜事!恭喜爷了!”语气带着抑制不住的真诚欢喜。
在他想来,昔日那位英武有为的姜大人,如今一跃成了龙子凤孙,身份尊贵无比,而他与这位皇子爷亲厚,将来自然大有裨益。
袁易见齐剑羽如此,心中一暖,微微颔首,低声道:“有劳。”
说罢,便登上了规制华丽的皇子马车。车内宽敞,铺设着软垫,置有小几,陈设虽不奢靡,却自有一派天家气度。
此时日头正烈,明晃晃的阳光如同熔金般泼洒下来,将畅春园照得流光溢彩。
车马仪仗缓缓启动,出了园门,踏上了西郊的官道。道上黄土被烈日晒得发烫,车轮碾过,扬起细细的烟尘。
袁易将车帘半卷,倚窗而坐,目光投向窗外,见道旁杨柳垂丝,田畴阡陌,远处山峦迭翠。
他想着自己穿越来到这个世界才不到三年,此刻已是蟒袍加身,皇子身份已定,回想这不到三年的风云变幻,竟有恍如隔世之感。
车马逶迤,不多时便入了神京内城西垣的城门。
城内景象喧嚣。街道宽阔,市廛林立,酒楼茶肆招牌高挂,贩夫走卒摩肩接踵,叫卖声、吆喝声、车马声混杂一片,充满了蓬勃的烟火之气。
许多路人见了袁易的车马仪仗经过,纷纷避让侧目,窃窃私语,猜测着是哪位贵人。甚至有勋贵官员的车轿仪仗,得知是皇子车驾,忙不迭地避让。
袁易的目光掠过熟悉的街景。他曾无数次经过这些街道,最先他是草民姜念,后来成了御前三等侍卫姜念,再后来成了御前二等侍卫姜念,虽也得人敬重,然在这王公大臣云集的神京,他终究算不得大人物。而今日,他已是皇子袁易,是连许多王公大臣都需要敬着的天潢贵胄。同样的街道,同样的繁华,看在眼中,感受却似已不同。
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慨在他心中翻涌。他想起了生母姜雪莲,想起了自己穿越以来的隐忍与奋斗,想起了今日九经三事殿暖阁中二圣那欣慰的眼神,也想起了袁历、袁时……命运之奇诡,莫过于此。他如今终于得到了皇子的尊荣显赫,却也是步步惊心。
往后的日子,应该会是更多的波澜壮阔与暗流汹涌!
马车穿过闹市,朝着宁国府的方向稳稳行去。
袁易将目光从车外收了回来,微微阖上了眼,想着自己的家眷是否已知道了自己成为皇子的消息?若知道了,知道时家眷们是怎样的反应?若不知道,待自己今日归来,家眷们又会是怎样的反应?
……
……
泰顺帝是在一个时辰前才在畅春园中明发谕旨,公告姜念的皇子身份,赐名“袁易”,及册封郡公。
这消息暂时还没传到宁荣街,宁国府的姜家众人还不知道,隔壁的荣国府也还不知道,皆还蒙在鼓里,不知一场天翻地覆的变故已然发生。
此时是午时初刻,日头毒辣,树荫匝地。
宁国府内,主母元春正在自己院中房里,与孟氏说着体己话。她穿着一件家常的绫衫,月白百褶裙,云鬓略松,眉宇间笼罩着一层难以化开的轻愁。
“好大娘,你且再与我细细说说,昨儿十三王爷突然传唤你与贺侍卫,究竟所为何事?王爷……可曾透露大爷的消息?”
元春手执一柄牡丹团扇,却无心摇动,只望着孟氏,又将昨日问过的话重新提了起来。这问题,自昨日贺赟、孟氏二人见了忠怡亲王回来,她便已迫不及待问过一遍了。
昨日贺赟、孟氏被忠怡亲王唤去,问了一些话,桩桩件件皆关乎姜念身世来历。虽则忠怡亲王并未明言“认祖归宗”的天大机密,然贺赟从事态脉络、问话深意中推测出七八分真相。只是忠怡亲王严令,所问之事关乎天家体统,不可向外泄露半分。
故而昨日贺赟、孟氏二人回来,面对元春的急切追问,也只能含糊其辞,仍只说“并非坏事,大爷定会平安归来”。
此刻元春再度问起,孟氏不免有些尴尬,忙恭声回道:“好奶奶,并非我有心隐瞒,实是……实是十三王爷下了严令,此事乃机密,命我夫妇二人不可向任何人泄露半句。还望奶奶体谅。”说着,脸上现出恳求之色。
元春轻轻叹了口气,将牡丹团扇搁在几上,声音里带着几分疲惫与无奈:“我岂不知你的难处?原也不该这般逼问你。只是……大爷一去三日不归,叫我如何能不忧心?这家里上上下下,如今都是人心惶惶,窃窃私语,我身为主母,若得了准信,也好安抚。”
孟氏见元春如此,心下不忍,忙又赔笑道:“奶奶且把心放宽!我虽不能细说,但敢担保绝非灾祸。大爷不日定会安然无恙地回来!”
元春点了点头。她虽早已认为姜念多半是皇子,然也料不到,姜念此番被羁押于畅春园是因归宗之事。一个沦落民间的天家血脉,归宗成为真正的皇子,这事儿实在太惊人了,大庆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纵是放眼华夏几千年历史,也极为罕见。
正说着,只见封氏掀帘进来,躬身禀道:“奶奶,午饭已在内厅摆下了,请奶奶过去用饭罢。”
姜家规矩,早饭提前,晚饭延后,中午仍设一顿正餐。
此刻正是用午饭的时辰。
元春站起身来,对孟氏道:“罢了,咱们先用饭吧。总得顾着身子,等大爷回来。”
……
……
贾母近期时常心神不宁,而自从闻得姜念开罪了三皇子,被圣上拘于畅春园中,更心神不宁了,既担忧元春遭祸事,也恐牵连了荣国府。
于是,贾母特特吩咐下去,今日欲往神京外城一所庙庵进香祈佑,以求佛祖庇佑。府中女眷闻得此信,皆欲同往。
此时是午时初刻,正烈的日头晒得街道发烫。
一行车马仪仗正走向宁荣街的东街口,正是自外城庙庵进香祈佑完毕归来的贾母一行人。
贾母独坐一乘八人大亮轿,王夫人、李纨各坐一乘四人轿,迎春、探春、惜春三人共乘一辆朱轮华盖车,一群丫鬟分坐几辆青绸小车。
贾琏骑着匹高头大马在前头引路,一众下人簇拥跟随,浩浩荡荡。
刚行至宁荣街东街口,忽见对面也来了一行车马,仪仗鲜明,扈从肃穆。当先一人骑在马上,身着侍卫服色,正是御前二等侍卫齐剑羽,身后跟着一队侍卫亲兵,中间簇拥着一辆规制非凡、装饰华美的马车,在烈日下熠熠生辉。
贾琏一见这阵仗,心下先自一惊,忙滚鞍下马,快步上前,对着马上的齐剑羽拱手笑道:“齐侍卫,今日是哪位贵人驾临?这般兴师动众。”他与齐剑羽相识。
齐剑羽在马上略一拱手,声音清朗,却足以让周遭人等听清:“车内乃是当今皇子爷,奉旨归府。”
“皇子?”贾琏一怔,心下飞快思忖,必是当今三皇子又驾临宁荣街了,难不成是来宣旨降罪于姜家的?
正疑惑间,他忽见那华丽马车的车帘被一只手掀起,显露一张他再熟悉不过的面容——那不是姜念是谁?!
再定睛一看,贾琏惊得瞠目结舌,只见姜念身上穿的,竟是唯有天家皇子方能服用的秋香色蟒袍,腰束金黄嵌红宝石绦带!
这……这是怎么回事?姜念怎会身着皇子服制,坐在皇子车驾之中?
贾琏一时如泥塑木雕般呆立当场,脑中嗡嗡作响,全然无法理解眼前的诡异景象。
不仅是他,荣国府队伍中的一些下人,此刻也纷纷瞧见了车内之人的面容与服饰,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惊诧抽气与窃窃私语之声,个个面露骇异,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不待贾琏回过神来,齐剑羽已再次开口,语气虽客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我奉旨护送皇子爷归府,需从此处进入宁荣街,还请行个方便。”
贾琏这才如梦初醒,激灵灵打个寒颤,忙不迭躬身让道,声音都带了几分颤抖:“自……自然!自然是皇子爷先行!请!快请!”
贾母是一品国公夫人,实为超品夫人。饶是如此,当她在路上巧遇皇子銮驾,也唯有退避让路的份,这是铁一般的礼法规矩!
贾琏慌忙回头,连连挥手,示意自家车马人众急速向后退避。
这番骚动,惊动了八人大亮轿中的贾母。她本来在闭目养神,忽觉轿子停顿不前,外头人声嘈杂,不由诧异,遂掀开轿帘一角,向外望去。
恰在此时,齐剑羽一挥手,侍卫亲兵们护卫着那辆华丽皇子马车,缓缓启动,率先拐入了宁荣街。车窗内的袁易目光向外一扫,正与掀帘探看的贾母四目相对!
贾母一愣——那车内之人难道是姜念?!
待袁易一行车马仪仗浩浩荡荡转入了宁荣街,贾琏这才忙不迭地赶到贾母所乘八人大亮轿旁,对着轿窗,唤了一声:“老太太。”
窗帘掀开,坐在里头的贾母,脸上正写着惊疑,急切地问贾琏:“琏儿!方才……方才过去那车驾里头坐着的,可是我老眼昏花看错了?我怎地瞧见……瞧见像是念哥儿?”
贾琏忙躬身凑近轿窗,压低了声音,语气却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情绪:“老太太,您没看错!那车里坐的,千真万确就是咱们府上的姑爷!只……只是不知怎地,他竟……竟穿上了皇子的服制!那御前侍卫亲口说了,此番是奉旨护送皇子归府!”
贾母闻言,只觉得耳畔“嗡”的一声,身子不由自主地向后一靠,跌回软垫之中。
她张了张嘴,却半晌说不出话来,心中已是翻江倒海:“竟是真的!那隐秘流传的言语,竟非虚言妄语!他……他果真身负天家血脉!如今竟被圣上认了回去,堂堂正正成了皇子了!”
这消息石破天惊,饶是她见多了大世面,此刻也觉心神摇荡,难以自持。
不说贾母这边如何震惊,且说袁易车驾来至宁国府大门外。
守门的董丰并另一门子正自无聊,忽见这般赫赫仪仗直冲府门而来,先是一惊,待得看清那坐在车内、身着皇子服饰的竟是自家大爷时,董丰惊得几乎咬到舌头,又待得知自家大爷已成了皇子归来,一股狂喜便直冲顶门!
当即,董丰伺候袁易进府,另一个门子则飞跑进府内通传去了。
袁易在大门外下了马车,进了府内。此刻,一群驻守府内的天子亲兵闻讯,迅速列队于正院,肃然敬立。一众姜家人亦纷纷涌来,包括了贺赟与蒙雄。
贺赟虽昨日面见忠怡亲王时已有推测,然此刻亲眼见到姜念蟒袍玉带、天家气象地归来,仍是心潮澎湃,喜动颜色。
蒙雄则是瞪圆了双眼,怔怔地愣了半晌,方才猛地回过神来,蒲扇般的大手一拍大腿,几乎要欢呼出声,满脸的横肉都因狂喜而挤作一团。
贾琏瞧见袁易进了宁国府,这才敢示意荣国府的车马启动,小心翼翼地由东街口转入宁荣街。
贾琏不敢骑马招摇,只徒步跟在贾母轿旁。
一行人经过宁国府大门时,见门外天子亲兵按刀肃立,气象森严。荣国府众人皆被这阵仗所慑,个个屏息静气,不敢喧哗。
贾琏不由自主地抬起头,望向那宁国府门楣之上——原本高悬“敕造宁国府”御匾的地方,自贾珍获罪后便一直空着,只留下几处钉痕,显得格外落寞。
然而此刻,贾琏望着那空荡荡的门楣,心中却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慨叹:“真真是乾坤莫测!谁能想到,那姜念竟是皇子!如今这座沉寂已久的东府,转眼间便要成为皇子府邸了!”
他心下惴惴,又带着几分莫名的期待,引着荣国府车马,悄无声息地往西府行去,只留下宁国府门前那一片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