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时三刻。
城东四海居的灯笼泛着昏黄。
范景年睁开眼睛,缓缓起身,看了看外面漆黑的夜色,按了按眉心。
这些时日,他都没有睡好,总有些提心吊胆的感觉。
或许是因为这里并非张家口,而是天子脚下,哪怕再是繁华,终究不如自家地盘来得自在。
或许是因为那群白莲教徒莫名被围堵绞杀,事后他匆匆路过,还看到有兵丁在冲刷染血的地面,简直触目惊心。
然而为了完成家主的交代,范景年又不敢贸然离去。
近来族中的生意也不好做,蒙古人内部又乱了起来,互相攻伐,尤其是默特部的两个兄弟东征西讨,将不少势力打得七零八落,其中就有好几族长期与范家往来的部族。
这本不足为奇——草原上的部落兴衰更迭,铁骑聚散如云,生死胜败对范家这样的边贸商家而言,早已司空见惯,范家永远都站在胜利者一边。
但那将领俺答野心勃勃,竟看不上范家提供的货物,想要直接与明廷通贡,不断向地方衙门投书。
范家顿时警惕起来。
范氏一族自洪武年间便在边关扎根,起初不过做些寻常的茶马贸易,每年秋高马肥时节,张家口外的马市总是尘土飞扬,范家的伙计们牵着塞外良驹穿过边关,再交予内地的商队,从中获利。
然至景泰年间,这桩买卖渐渐变了味道,当马政日渐废弛,向草原采购战马竟成常例时,那些手眼通天的晋商巨贾便嗅到了血腥味,他们拿着兵部的批文,带着户部的勘合,再将镇守太监喂饱,很快就垄断了边贸暴利。
范家这样的中等商号,很快就被挤出了马市的中心圈子,老掌柜望着晋商车队里那些油光水滑的良驹,只能带着伙计转向皮毛、药材这些边角生意,所幸后来随着商路的稳固,范家在蒙古各部里积攒的口碑,又让他们形成了稳定的客源。
同样的道理,如果朝廷同意通贡,直接与蒙古大部通商贸易,他们的生意必然受到冲击,稍有不慎,家族衰败就在眼前。
所以当白莲教徒外迁,准备在蒙古人麾下形成聚集地时,范家敏锐地把握住了这个机会。
一来这群白莲教徒也是一笔商机,在苦寒的塞外要形成板升,可不是只靠蒙古人就能成功的,必然需要大量的货物,光卖铁锅就能狠赚他们一笔。
二者白莲教一旦投靠了蒙古人,通贡就更不可能放开了,那可是朝廷最痛恨的造反宗教。
无论是从眼前的买卖,还是长远的利益考虑,范家都是乐于促成白莲教徒投靠蒙古人的。
至于这是否会增大蒙古人寇边的侵扰,那就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内了。
反正这些年间,对于蒙古的劫掠,他们早早驾轻就熟,每每通风报信,及时避开,哪怕蒙古人彻底打进来,也不会对于他们这种信誉卓著的商人下手。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如何与白莲教接头,取得对方的信任,促成这条全新商路的形成。
“咚!咚!咚!”
正想着呢,随着屋门轻敲几声,范景庵的声音从外面传来:“七哥醒了么?”
“醒了!”
一位中年文士走了进来,作揖行礼:“七哥!”
此人颧骨高耸,两颊凹陷,脸色透着些青灰,四十未至却已鬓角飞霜,一绺枯黄胡须稀疏蜷曲,长相颇为丑陋。
“十六弟来了!”
但范景年却不敢怠慢,赶忙扶住:“切莫多礼,快坐快坐!”
这个族弟早年科举不第,消失无踪,后来再出现时,竟被家主所器重,而族内的生意突然红火起来,尤其是一批正盐盐引的获得,让众人暗暗惊骇,颇多揣测。
范景年更知道,此番与白莲教相会,也是此人出面沟通,若非这些年间此人神通广大的印象早就印在族人心间,他还真有些不敢来。
现在请这位坐下,范景年是有喜色的:“客人到了?”
“未到。”
范景庵摇了摇头:“不过愚弟有一件私事要办,恐要离开几日,特来向兄长请辞。”
范景年变色:“这怎么成?那群客人都是十六弟引荐的,独我留下,如何能与对方促成大事?”
范景庵道:“我留了三位手下,他们都能与对方接触,兄长记住约定的暗号,‘商佛一家,富贵由天’就可,别的交予他们处置。”
“不成!不成的啊!”
范景年还是连连劝阻,满是恳切:“没有你在,为兄放心不下!”
范景庵无奈,唯有解释道:“不瞒兄长,愚弟早年在京师留下一女,如今有杀身之祸,此女的手中,也有客人需要之物,不得不救!”
范景年先是一怔,对方说出女儿遇险的时候,语气冰冷,并无任何焦急,显然没有什么亲情在,听到后面这才恍然,轻声道:“是白莲的条件?”
“不错!”
范景庵露出轻蔑之色:“有些东西,于我社无用,对于白莲而言确是至宝!他们要求,予了便是!”
范景年奇道:“那你何不早早去取呢?”
“我这女儿颇多心机,竟还要挟到为父的头上来了,不到了行刑的最后时日,让她惊惶不安,岂能让其接下来乖乖就范?”
范景庵冷声道:“能救下就救,若是不成,我多费些周折,也能拿到那件东西!”
面对这份冰冷无情的语气,范景年暗暗咋舌,再不多言:“既如此,就预祝十六弟一切顺利!”
范景庵再度起身拱手,刚要离去,突然变色:“谁?”
“哗啦——”
话音刚起,瓦当脆响,雕花木窗应声粉碎,五道青影自檐角飞掠而下,凌空破窗扑入,袖中的暗器率先飞射,手中的短刃再交织成网,将屋内所有退路尽数封死。
那刀网密不透风,竟连涌入的晨雾都被斩成缕缕絮状。
事实上,早在两人交谈之际,屋顶上就有一群道士默默潜伏。
为首的正是陶典真,五十多岁的他亲自带队,悄然伏于屋脊,衣袍在朔风中纹丝不动,手中拿的也不是拂尘或长剑,而是更易施展的短刃。
兵器虽然朴实无华,却不代表他只有这些手段,陶典真目光四下扫视,突然间视线一凝,袖中滑出一枚青蚨钱。
破空之声未起,不远处的槐树下已倒下一人,正是大清早外出的客栈伙计,这个倒霉的小伙计打着哈欠,下意识地抬头看上屋顶,隐约间好像瞧见了一片黑影,尚未来得及发出惊叫,就倒了下去。
这道声响终究惊动了屋内极其敏锐的范景庵,可与此同时,朝天宫五道士已经如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入屋中,照面之间,痛下狠手。
范景庵显然也有不俗的身手,但猝不及防之下,仓促后仰,却是未能避过暗器,身上已然飙射出一道血痕。
“啊——”
惨叫声中,这位竟借着后翻之势,狸猫般蜷身滚向门边,就在陶典真的刃光及体的刹那,他突地张口喷出一道乌光。
“叮!”
陶典真短刃横挡,一枚透骨钉应声落地,范景庵趁机撞破门板,滚下楼梯。
陶典真目光一沉,带着三个道士扑了出去,穷追不舍,同时剩下的朝天宫道人也从天而降,破开窗户,衣袂破空之声如裂帛,直拿范家上下,令原本安宁的客栈喊杀一片。
范景年反应也不慢,终究是边地求存的,朝着窗户扑去,刚到窗棂,忽觉后心一凉,涌来一股大力,狠狠摔倒在地。
“咔嚓——”
数声脆响,他的四肢关节尽数脱臼,道人的铁掌随即锁住其下颌,连半声痛呼都未能出口。
不过就在方才惊鸿一瞥之间,范景年骇然发现,长街尽头突然现出十数匹缇骑,飞驰而至。
所有锦衣卫的手中都端着弓弩,瞄准客栈外围,为首的孙维贤耳朵耸了耸,视线看向二层,竟好似透过墙壁,牢牢锁定住陶典真追捕范景庵的动作移动。
他双腿一夹,猛然勒马,马匹人立而起之际,足尖在鞍桥一点,身形如离弦之箭直取花窗,直接冲入其中。
厮杀声如潮水般涨落,间或有浑身浴血的亡命之徒破门而出。
守候在外的锦衣卫早有准备——
先是三排弩箭如飞蝗般飞出,将逃窜之人逼退,继而长刀出鞘,合围上去,刀光翻飞间专挑手脚关节处击打。
渐渐地,喊杀声化作零星哀嚎,最终归于沉寂。
从陶典真射出第一枚青蚨钱,到最后一名范家护卫被压倒在地,堪堪两盏茶的功夫。
东方既白,四海居前满地狼藉。
碎木屑混着血珠在青石板上凝成图案,上方几片雕花窗棂还在檐角摇摇欲坠,街角处,须发斑白的老更夫正慌忙将半块馕饼塞入口中,踉跄着要躲开这是非之地。
忽见一双皂底官靴踏入眼帘,抬头正对上一位雄俊魁伟的年轻官人:“老丈莫惊,不过是清理些蠹虫,照常值更便是。”
晨光为对方的轮廓镀上一层金边,衬得那身官袍愈发挺拔夺目,老更夫怔怔地看着那人走上前去,锦衣卫缇骑按刀肃立,朝天宫道士执礼相随,被各方簇拥起来。
犁庭扫穴,大功告成!
城东四海居的灯笼泛着昏黄。
范景年睁开眼睛,缓缓起身,看了看外面漆黑的夜色,按了按眉心。
这些时日,他都没有睡好,总有些提心吊胆的感觉。
或许是因为这里并非张家口,而是天子脚下,哪怕再是繁华,终究不如自家地盘来得自在。
或许是因为那群白莲教徒莫名被围堵绞杀,事后他匆匆路过,还看到有兵丁在冲刷染血的地面,简直触目惊心。
然而为了完成家主的交代,范景年又不敢贸然离去。
近来族中的生意也不好做,蒙古人内部又乱了起来,互相攻伐,尤其是默特部的两个兄弟东征西讨,将不少势力打得七零八落,其中就有好几族长期与范家往来的部族。
这本不足为奇——草原上的部落兴衰更迭,铁骑聚散如云,生死胜败对范家这样的边贸商家而言,早已司空见惯,范家永远都站在胜利者一边。
但那将领俺答野心勃勃,竟看不上范家提供的货物,想要直接与明廷通贡,不断向地方衙门投书。
范家顿时警惕起来。
范氏一族自洪武年间便在边关扎根,起初不过做些寻常的茶马贸易,每年秋高马肥时节,张家口外的马市总是尘土飞扬,范家的伙计们牵着塞外良驹穿过边关,再交予内地的商队,从中获利。
然至景泰年间,这桩买卖渐渐变了味道,当马政日渐废弛,向草原采购战马竟成常例时,那些手眼通天的晋商巨贾便嗅到了血腥味,他们拿着兵部的批文,带着户部的勘合,再将镇守太监喂饱,很快就垄断了边贸暴利。
范家这样的中等商号,很快就被挤出了马市的中心圈子,老掌柜望着晋商车队里那些油光水滑的良驹,只能带着伙计转向皮毛、药材这些边角生意,所幸后来随着商路的稳固,范家在蒙古各部里积攒的口碑,又让他们形成了稳定的客源。
同样的道理,如果朝廷同意通贡,直接与蒙古大部通商贸易,他们的生意必然受到冲击,稍有不慎,家族衰败就在眼前。
所以当白莲教徒外迁,准备在蒙古人麾下形成聚集地时,范家敏锐地把握住了这个机会。
一来这群白莲教徒也是一笔商机,在苦寒的塞外要形成板升,可不是只靠蒙古人就能成功的,必然需要大量的货物,光卖铁锅就能狠赚他们一笔。
二者白莲教一旦投靠了蒙古人,通贡就更不可能放开了,那可是朝廷最痛恨的造反宗教。
无论是从眼前的买卖,还是长远的利益考虑,范家都是乐于促成白莲教徒投靠蒙古人的。
至于这是否会增大蒙古人寇边的侵扰,那就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内了。
反正这些年间,对于蒙古的劫掠,他们早早驾轻就熟,每每通风报信,及时避开,哪怕蒙古人彻底打进来,也不会对于他们这种信誉卓著的商人下手。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如何与白莲教接头,取得对方的信任,促成这条全新商路的形成。
“咚!咚!咚!”
正想着呢,随着屋门轻敲几声,范景庵的声音从外面传来:“七哥醒了么?”
“醒了!”
一位中年文士走了进来,作揖行礼:“七哥!”
此人颧骨高耸,两颊凹陷,脸色透着些青灰,四十未至却已鬓角飞霜,一绺枯黄胡须稀疏蜷曲,长相颇为丑陋。
“十六弟来了!”
但范景年却不敢怠慢,赶忙扶住:“切莫多礼,快坐快坐!”
这个族弟早年科举不第,消失无踪,后来再出现时,竟被家主所器重,而族内的生意突然红火起来,尤其是一批正盐盐引的获得,让众人暗暗惊骇,颇多揣测。
范景年更知道,此番与白莲教相会,也是此人出面沟通,若非这些年间此人神通广大的印象早就印在族人心间,他还真有些不敢来。
现在请这位坐下,范景年是有喜色的:“客人到了?”
“未到。”
范景庵摇了摇头:“不过愚弟有一件私事要办,恐要离开几日,特来向兄长请辞。”
范景年变色:“这怎么成?那群客人都是十六弟引荐的,独我留下,如何能与对方促成大事?”
范景庵道:“我留了三位手下,他们都能与对方接触,兄长记住约定的暗号,‘商佛一家,富贵由天’就可,别的交予他们处置。”
“不成!不成的啊!”
范景年还是连连劝阻,满是恳切:“没有你在,为兄放心不下!”
范景庵无奈,唯有解释道:“不瞒兄长,愚弟早年在京师留下一女,如今有杀身之祸,此女的手中,也有客人需要之物,不得不救!”
范景年先是一怔,对方说出女儿遇险的时候,语气冰冷,并无任何焦急,显然没有什么亲情在,听到后面这才恍然,轻声道:“是白莲的条件?”
“不错!”
范景庵露出轻蔑之色:“有些东西,于我社无用,对于白莲而言确是至宝!他们要求,予了便是!”
范景年奇道:“那你何不早早去取呢?”
“我这女儿颇多心机,竟还要挟到为父的头上来了,不到了行刑的最后时日,让她惊惶不安,岂能让其接下来乖乖就范?”
范景庵冷声道:“能救下就救,若是不成,我多费些周折,也能拿到那件东西!”
面对这份冰冷无情的语气,范景年暗暗咋舌,再不多言:“既如此,就预祝十六弟一切顺利!”
范景庵再度起身拱手,刚要离去,突然变色:“谁?”
“哗啦——”
话音刚起,瓦当脆响,雕花木窗应声粉碎,五道青影自檐角飞掠而下,凌空破窗扑入,袖中的暗器率先飞射,手中的短刃再交织成网,将屋内所有退路尽数封死。
那刀网密不透风,竟连涌入的晨雾都被斩成缕缕絮状。
事实上,早在两人交谈之际,屋顶上就有一群道士默默潜伏。
为首的正是陶典真,五十多岁的他亲自带队,悄然伏于屋脊,衣袍在朔风中纹丝不动,手中拿的也不是拂尘或长剑,而是更易施展的短刃。
兵器虽然朴实无华,却不代表他只有这些手段,陶典真目光四下扫视,突然间视线一凝,袖中滑出一枚青蚨钱。
破空之声未起,不远处的槐树下已倒下一人,正是大清早外出的客栈伙计,这个倒霉的小伙计打着哈欠,下意识地抬头看上屋顶,隐约间好像瞧见了一片黑影,尚未来得及发出惊叫,就倒了下去。
这道声响终究惊动了屋内极其敏锐的范景庵,可与此同时,朝天宫五道士已经如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入屋中,照面之间,痛下狠手。
范景庵显然也有不俗的身手,但猝不及防之下,仓促后仰,却是未能避过暗器,身上已然飙射出一道血痕。
“啊——”
惨叫声中,这位竟借着后翻之势,狸猫般蜷身滚向门边,就在陶典真的刃光及体的刹那,他突地张口喷出一道乌光。
“叮!”
陶典真短刃横挡,一枚透骨钉应声落地,范景庵趁机撞破门板,滚下楼梯。
陶典真目光一沉,带着三个道士扑了出去,穷追不舍,同时剩下的朝天宫道人也从天而降,破开窗户,衣袂破空之声如裂帛,直拿范家上下,令原本安宁的客栈喊杀一片。
范景年反应也不慢,终究是边地求存的,朝着窗户扑去,刚到窗棂,忽觉后心一凉,涌来一股大力,狠狠摔倒在地。
“咔嚓——”
数声脆响,他的四肢关节尽数脱臼,道人的铁掌随即锁住其下颌,连半声痛呼都未能出口。
不过就在方才惊鸿一瞥之间,范景年骇然发现,长街尽头突然现出十数匹缇骑,飞驰而至。
所有锦衣卫的手中都端着弓弩,瞄准客栈外围,为首的孙维贤耳朵耸了耸,视线看向二层,竟好似透过墙壁,牢牢锁定住陶典真追捕范景庵的动作移动。
他双腿一夹,猛然勒马,马匹人立而起之际,足尖在鞍桥一点,身形如离弦之箭直取花窗,直接冲入其中。
厮杀声如潮水般涨落,间或有浑身浴血的亡命之徒破门而出。
守候在外的锦衣卫早有准备——
先是三排弩箭如飞蝗般飞出,将逃窜之人逼退,继而长刀出鞘,合围上去,刀光翻飞间专挑手脚关节处击打。
渐渐地,喊杀声化作零星哀嚎,最终归于沉寂。
从陶典真射出第一枚青蚨钱,到最后一名范家护卫被压倒在地,堪堪两盏茶的功夫。
东方既白,四海居前满地狼藉。
碎木屑混着血珠在青石板上凝成图案,上方几片雕花窗棂还在檐角摇摇欲坠,街角处,须发斑白的老更夫正慌忙将半块馕饼塞入口中,踉跄着要躲开这是非之地。
忽见一双皂底官靴踏入眼帘,抬头正对上一位雄俊魁伟的年轻官人:“老丈莫惊,不过是清理些蠹虫,照常值更便是。”
晨光为对方的轮廓镀上一层金边,衬得那身官袍愈发挺拔夺目,老更夫怔怔地看着那人走上前去,锦衣卫缇骑按刀肃立,朝天宫道士执礼相随,被各方簇拥起来。
犁庭扫穴,大功告成!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神探1546,大明神探1546最新章节,大明神探1546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神探1546,大明神探1546最新章节,大明神探1546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