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祸事了爹!现……现在该如何是好啊爹!”

  备倭水师衙门,吴忠神色慌张,着急的在原地直转圈。

  “慌什么慌?!”

  吴祯放下诏令,对着吴忠呵斥出声。

  吴忠被自己爹这么一呵斥,那着急转圈的脚步,顿时停了下来。

  也努力的让自己变得镇定,不那么慌乱。

  可事发突然,又异常重大,他这里根本没有办法冷静下来。

  哪怕已经很努力了,依旧能让人一眼看出心中的慌张。

  不是他定力不行,实在是事情太吓人了!

  不久之前他才得知,自己爹居然和伯父等人,暗地里贩卖宝船厂的大海船给海寇。

  如今这件事情还正在进行,大海船还不曾来到海上。

  结果此时,皇帝的诏令就来了,要让自己爹入京见皇帝。

  而且,言辞说的还分外不客气。

  直接就是让自己爹,立刻滚回去见皇帝。

  这明显就是皇帝已经发现了自己父亲,还有伯父干出来的这事情,发了怒。

  所以才会如此。

  否则,皇帝怎么会无缘无故,突然间对自己爹发这么大的火?

  言辞如此不客气,一点体面都不给自己爹留?

  这等事,可是前所未有啊!

  吴忠这等小一辈儿,几乎是听着父辈,尤其是皇帝的传奇故事长大的。

  尤其是今年以来,皇帝做出来的一系列事情,更是加剧了他对皇帝的畏惧。

  这点,远比吴祯这些跟着朱元璋打江山的人,还要严重。

  吴祯呵斥过自己儿子后,把自己这儿子的反应收入眼中。

  想起自己儿子此前多在大本堂读书,自己很少让他接触这些事情后,又努力的把自己的情绪给压了下去。

  而今才开始接触这些,就遇到了这等事,会是这个反应,倒也情有可原。

  “没什么大事。”

  他放缓语气,出声说道。

  吴忠的神色,却没有丝毫的缓和,反而越发紧张起来。

  自己爹说的话,他现在是一点都不相信。

  这等节骨眼上,皇帝下达了这等毫不客气的诏书,这还不是大事?

  自己爹,这是明显的自欺欺人啊!

  “不是海船的事!”

  见到自己儿子,还是一副没有反应过来的样子,吴祯接着解释。

  不是这件事?

  那还能是什么事,才能牵扯到自己爹头上,且把皇帝给招惹成这个样子?

  “是莱州那里,被倭寇侵犯,死了百姓的事。

  不久之前,还有消息传来,说上位发了发怒,直接用诏书昭告天下说,告诉百姓们,准备好刀子,倭寇来了杀了再说。

  上位那里本就对倭寇分外恼怒。

  之前被倭国斩杀使者的事,现在虽已不再提,却并不代表他就忘了。

  而上位又一直把百姓挂在嘴边。

  如今他厌恶的倭寇,杀死了他在意的百姓。

  抢走了不少百姓的财产。

  上位发怒不是顺理成章?

  你爹我掌管的就是备倭水师,防的就是倭寇。

  如今出现了这等乱子,上位那里冲着我发火,岂不是再正常不过?”

  “啊?”

  吴忠闻言愣了一下。

  “还有这事?”

  “你不知道?”

  “孩儿确实不知。”

  吴忠摇头,神色却已经肉眼可见的放松下来。

  吴祯心里的一些失望也消失了。

  自己儿子不知道这个消息,只知道皇帝来了诏令,言辞不善的让自己回京,会是这么个反应,倒也正常。

  就说嘛,他吴祯的儿子,怎么能这般没有胆色?

  “可是,爹,就算是这样,前去见皇帝只怕……也不太好过关吧?”

  放松了一会儿后,吴忠又禁不住有些担忧起来。

  “肯定不会太好过关。”

  吴祯点头。

  “不过,倒也不用太担心,也没有那样难过。

  虽然上位天天把百姓挂在嘴边,但这次的事,充其量也不过只是死了六个泥腿子而已。

  损失了一些钱财。

  说大也大,说小也小。

  但就算是再往大了说,也大不到哪里去。

  无非就是被上位狠狠的训斥一顿儿,罚些俸禄罢了。

  了不起再撤些职。”

  吴祯老神在在的说着,对于这些,毫不在意。

  撤职?这还不严重吗?

  自己爹为什么身份地位特殊?

  就是因为统领着备倭水师。

  一个武将没了军权,可不是一件什么好事啊!

  “放心吧,就算是撤职,也只是官阶上的变动,实际上不会有任何改变。

  无非就是让我以副职,来统领备倭水师而已。

  备倭水师这里的水,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浅。

  把你爹我给弄下去了,没有人能统领得了备倭水师。

  备倭水师这里,肯定是要弄出大乱子来的。

  之前廖永忠没死,他倒是有资格。

  如今廖永忠死了,整个大明能拿得出手的水师将领只有两个。

  一个是你伯父,另一个就是你爹我。

  换个人来,可压不住这群骄兵悍将。

  皇帝还得指望你爹我,来对付倭寇和海寇呢。

  海寇,倭寇一日不绝,你爹我的地位,一日就不会有任何的动摇!

  哪怕是降职了,接下只要能立下一些功劳,很快就能再次官复原职。”

  说这话时,靖海侯吴祯分外自信。

  这真不是他猖狂,而是事实情况就是如此。

  身为皇帝的心腹,大明无可替代的水师统领,开国侯爷,鸡笼山功臣庙里,皇帝特意留有位置的人。

  他是有底气说这些的。

  “爹,你说……有没有可能是……皇帝那里已经发现了贩卖海船之事。

  却秘而不宣,隐忍着不发作。

  只是故意拿倭寇入侵莱州说事。

  为的就是故意弄些迷魂阵,让爹自投罗网?”

  吴忠本不想说这些扫兴丧气话,可这一次事发突然,偏偏又赶在自己爹贩卖大海船的事情上。

  关系到自己亲爹,乃至于全家人的安危,吴忠最终还是把这话说了出来。

  说出这话后,显得有些忐忑不安的等着来自于自己爹的训斥。

  而接下来吴良的反应,也丝毫没让他失望。

  “你就不能想点好的?就这般盼着我死,你好继承爵位?!”

  吴祯攥着铁核桃,对着自己儿子出声训斥。

  能让吴祯此时对自己儿子说出这等话,可见他心里面也并非如同他所说那样平静。

  吴忠顺势跪在了地上。

  “爹,孩儿不是这个意思!

  孩儿是真的怕,万一事情有什么反复……”

  吴祯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一些负面情绪:“起来了吧你,我也知道你不是这个意思。”

  这话,已经算是在变相的服软认错了。

  吴忠自然不会给自己爹顶牛,让自己爹没有台阶下。

  闻言便很顺从的站了起来。

  “这件事,皇帝绝对不可能发现。

  加上这次,都已经是第四次这么做了。

  哪里需要注意,哪里需要小心谨慎,都该防着什么,这些人心里都有数。

  而且,从龙江宝船厂,一直到入海,全程都在你伯父和你爹我的控制之下。

  一些人口中说,岸上的归皇帝管,水上的归我们吴家管,我已经训斥人,不许这般说了。

  但这话真的算起来,还是有着一些道理在的。

  不算是虚言。

  从这话里也能看出一些,咱们家的势力。

  这件事,肯定不会有什么意外。

  皇帝这次召我入京,也肯定不会为了这事。”

  吴祯给自己儿子缓缓的讲述,在一些事情上透了底。

  他觉得,有必要让自己儿子好好的了解一下自己这边的实力,免得自己过于妄自菲薄。

  吴忠点了点头,表示对自己父亲话的认同。

  吴祯手中的铁核桃,又一次开始缓缓的转圈,发出咔咔的细微声响。

  如此过了一阵儿,在吴忠准备出去的时候,吴祯的声音再一次响起。

  “你的忧虑也不无道理,行军打仗,未虑胜,先虑败。

  虽然这种事情基本上不可能会发生,但也不得不考虑一下,最坏的后果。

  我这里入京时,除了随着我入京的随从之外,再安排一些人,暗中随着我前行。

  到了京师,一旦皇帝真的不念旧情,要对我下死手。

  他们会拼死往回传递消息。

  那么,你这里就不要有丝毫的犹豫,立刻带着兵马出海。

  不要扯旗造反,哪怕事实上就是反了,也永远不要说自己反了。

  这层遮羞布不能扯下来。

  不然依照当今皇帝的性子,绝对会疯狂的攻打你。

  也不要相信任何的话,企图接受招安之类的。

  要彻底断绝回到大明生活的念头。

  皇帝是个不肯吃亏,还非常记仇的人。

  干出了这样的事,皇帝不会原谅。

  听信了这些话回到陆地上,只有身死这一条路可走。

  不若在海上,以及海岛上来的逍遥自在。

  可安稳度过这一生。

  不要顾虑我和你伯父的生死。

  只有你带着足够多的人跑到外面去,能够稳得住局面,让自己变得越强大,那么我们就越是安全。

  皇帝那里就越不会对我们动手。

  你若是束手就擒,咱们就都真的死定了!”

  “爹,这……”

  吴忠事真的没有想到,自己爹居然突然间,就说出了这样的话。

  这简直就像是在交代遗言一样。

  心里又是慌乱,又是不安。

  “不用多言,只管记住我与你说的话。

  你爹行伍出身,死人堆里打过滚,阎王殿前,不知道转悠了几次的人。

  不在乎什么吉利不吉利的,都是一些口彩而已,不必太在意。”

  吴祯摆手制止了吴忠接下来要说的话。

  “咱们备倭水师里,刘大宝,赵桐,冯大胆,周良,马柱,孙勇,钱得收这些人,是可以信任的。

  你爹我真正的心腹。

  今后真的出海了,这些人是关键。”

  “罗大炮,王德用,封三,蒋国,蒋强,方勇这些人不可信,需要防范,这些是方国珍的旧部。

  到海上需要加以防范,或者是除掉,免得被他们卖了。”

  “朱通,陈大山……这些人,是陈友定的旧部,一样不可信……”

  给吴忠说了一通后,怕他记不住。

  吴祯想了想,便拿起笔,在纸上把这些名字给一一写了出来,连同他们的职位也给写下。

  他的字写的并不好,歪歪扭扭,倒也能认。

  并不是每一个出身底的人,都能如同朱元璋那样,在稍微发迹之后,就能在学习上,下那样的苦功夫。

  晾干墨迹,让吴忠把纸给收好,想了想便把两个盘的特别光滑,发亮的铁核桃交给了吴忠。

  “这两个小玩意你拿着,有它们在,赵桐,冯大胆,周良,马柱他们会听你的话行事。”

  吴忠不太想接,却被吴祯直接塞进了手里。

  “只管拿着,我之前就说,爵位早晚是你的,其实不止是爵位,这些也一样是你的。

  再说,这也不是生死离别,只是以防万一罢了。”

  意识到方才的话,把气氛浓的太凝重了。

  吴祯的语气,变得轻快起来……

  吴忠的眼圈有些泛红……

  ……

  小半日之后,吴祯便带着少量随从,来到岸上,骑快马朝着京师的方向疾驰。

  他知道上位是个急性子,给自己传来了这等诏令,那自己到京师的时间越早越好。

  不然,本来只是一些小事,耽搁的时间长了,也容易变成大事……

  ……

  吴忠手里紧紧攥着两个铁核桃,目送自己爹离开。

  直到吴祯的身影消失不见很久了,他才转身朝着备倭水师衙门而去。

  心情沉重,脚步也沉重,只觉得手中的两个铁核桃沉甸甸的,似有千斤重,要将他给压得直不起来腰一般。

  以往有爹在,他还不觉得有什么。

  此时爹一离开,留下自己面对偌大的备倭水师衙门,以及大量的备倭水师,才一下子觉察到,这份担子有多重。

  如此脚步沉重的走了一会儿后,忽地摇头笑了笑。

  自己想的有些太多了。

  自己爹此番只不过是前去见皇帝而已,挨些收拾,很快就又回来了。

  备倭水师这个担子,不用自己来担。

  这样的念头在心中升起后,倒是令的吴忠心中松快了不少……

  ……

  大明的旗帜,以及独属于巢湖水师的旗帜,在船上迎风飞扬,猎猎作响。

  朱棣立在甲板之上,风吹着身上的衮龙袍,让他在正在行进的,巢湖水师的船队里,显得分外引人注目。

  就算是南安侯俞通源这个如今的巢湖水师当家人,此时面对他的这身衮龙袍,也不敢直视。

  朱棣微微低头,看着身上威风凛凛的衮龙袍,又抬起头来,看向辽阔的大海。

  一直以来,他的所有能拿得出门的东西,都是这身衮龙袍给的。

  现在,他也要努力的做些事情了。

  要对得起身上的这衮龙袍!

  ……

  火器局今日,格外显得格外不一般。

  当然不是因为陶成道带着人弄火器,一不小心弄出了大爆炸。

  而是因为诸多锦衣卫,将火器局给戒严了。

  如今的锦衣卫,因为初创,所以还没有飞鱼服,绣春刀这些标志性的行头。

  当然,这也和朱元璋手里面的钱不多,大明还有诸多迫切需要用钱的地方,有着极大的关系。

  朱元璋觉得,如今锦衣卫的行头就不错,还能再用几年。

  等到不能用了,再进行置换,往飞鱼服,绣春刀上面靠拢。

  主打一个该省省,该花花。

  充满了朱元璋的风格。

  整个火器局的人,现在都很忐忑,就连陶成道这个醉心火器,不怎么关心外物的人,这时候心里都是七上八下的。

  官府中的人怕的是什么?就是上级官府下来视察工作。

  最怕的是什么?

  是一点风声都没有,进行突击检查。

  如今,火器局遭遇到的就是这种情况。

  而且,过来进行突击检查的,还是皇帝这个大明至高无上的统治者。

  这可不知道比上级衙门来检查,高出了多少倍,刺激多少倍!

  陶成道,以及军器局的人,要是能淡然才是怪事。

  要是真被皇帝检查出来什么事,或者是什么自己等人没有注意到的地方,犯了皇帝的忌讳,那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这个东西陶万户你看看。”

  朱元璋闻着火器局不时传来的尿骚味,并对并不在意。

  转手拿出来一个东西,递给了陶成道。

  陶成道这个万户,是朱元璋当初给封的。

  后面进行改制,取消了从元朝哪里继承过来的万户,最高只到千户。

  但陶成道的万户,朱元璋却特意下令,没让取消,依旧是万户。

  一应待遇,也没有降低。

  原因无他,陶成道是老早就跟着他的人。

  并且在火器的研发与制造上,是真的很有能力。

  可以说,凭借着他,以及他所带领的那些徒弟,硬生生的把自己这里的火器水平,往上提高了很多。

  鄱阳湖水战,要不是自己这里把陶成道带人弄出来的火炮,给搬到了船上。

  这场对自己来说至关重要,打的并不容易的仗,想要获胜,只怕还得再增添几分凶险。

  那时候,自己就认识到了火器的重要性。

  当然,却也只是认识到了一个皮毛,或者是连皮毛都没有认识到。

  来到了现代,见识了各种现代武器后,朱元璋才发现,自己对于火器的认知,是多么的浅显,多么的可笑。

  火器,大有可为!

  火器才是未来!

  那么在这等情况下,对于陶成道这个以往为自己立下了大功劳,且是如今的大明,在火器上面,公认的大师级人物。

  朱元璋肯定不会太苛刻。

  陶成道接过朱元璋递过来的东西,仔细观看。

  只觉得熟悉又陌生。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一个常见的铜卡尺,陶成道的日常工作中,经常使用。

  用来测量长短,厚度,深度。

  但这铜卡尺,又和平日里所用的有所不同。

  上面多出来了一个可以移动,又可以固定,带着刻度的小尺子。

  陶成道一时间没弄明白,这东西具体怎么用,加装了这么一个小尺,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这是咱弄出来的新尺子,叫做游标卡尺,用它来测量东西,将会更加精确。”

  朱元璋没有卖关子,对陶成道出声解释。

  卡尺这东西并不稀奇,老早就有了,如今属于大明高级一些的匠人的标配。

  在现代时,朱元璋还看到了出土于汉朝的青铜卡尺。

  有人还专门将它贴上了王莽的标签,成为了王莽是穿越者的一大有力证明。

  朱元璋自然知道这是玩笑话。

  青铜卡尺和游标卡尺之间,很多结构都很相似,但缺少了游标这个部件。

  在精准度上,差的可就远了。

  想要规模化,首先就得制度化,标准化。

  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好处,祖龙已经明白的告诉了世人。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对此了解的更深入。

  他既有意推着大明,往另外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上走,那么很多事情都是要着手来做的。

  游标卡尺就是其中很小一环。

  “这东西是这么用的……”

  朱元璋又从陶成道手中接过游标卡尺,招呼陶成道,以及火器局的其余人都靠近一些,亲自与他们示范如何使用。

  这东西的使用本就不复杂,加上本就经常使用卡尺,所以朱元璋一番的示范,讲解之后,陶成道这些人很快就掌握住了。

  陶成道啧啧称奇,爱不释手。

  只不过加了这么一点小东西,精准度上面,居然提升了这么多。

  在今后制造枪炮时,精准度肯定会变得更高。

  “咱这里给恁提个要求,今后把枪炮等一应火器,都给制定出来一个最合适的标准。

  今后再生产火器了,不论是谁,都要严格的按照这个标准来。

  由专门的人进行检查,不合格的打回去重做。

  争取做到,同一款式的火器,随便拿出来几个,它们之间的零件,可以相互置换,完全不影响使用。”

  朱元璋提高声音,对在场的众人出声说道。

  而后目光落到陶成道身上:“陶万户,你是这里面的大家,把火器做成什么样最好使,你心里最清楚。

  这件事要多劳你费心了。”

  陶成道:“陛下,应该的,应该的。”

  陶成道这个脾气不太好的火器大匠,一口将之应下。

  面对朱元璋时,非常的好说话。

  这当然不是因为不久之前,皇帝越过中书省和工部,军器监,直接给他们火器营足额发放了五万贯的钱财,让他们研究火器使用。

  而是他本身就对皇帝十分敬重。

  不说别的,单单只是皇帝能带着人,赶走了鞑子,重新建立汉人王朝这一点,陶成道就会一直对皇帝万分敬重。

  更不要说,最近一段儿时间,皇帝还给出了令人为之惊叹的、火器上弥足珍贵的意见了。

  “只是……陛下,真要这么做话,只怕今后制作火器的速度,会大大下降……”

  朱元璋道:“无妨,慢工出细活,沉住气不少打粮食。

  一开始严格要求按照标准来做,很多人肯定会不适应。

  但如此过上一段儿时间,也就好了。

  统一标准最大的好处,就是产品行成规模后,修缮起来方便,省事。

  很多都不需要整体去修,只需要更换一下零件就可以了。

  所以,一开始时哪怕会难一些,也要如此做。”

  在这件事情上,朱元璋的态度很明确,也很坚决。

  这些话,不是针对火器营说的,接下来他这里还会找来中书省,以及工部的人。

  把各种东西,都制定出相应的标准来,并严格执行。

  如此做,长远来看只有好处……

  “恁大伙且都各自散去吧,去做各自该做的事。”

  说了这些事情后,朱元璋望着众人开了口。

  皇帝都开口撵人了,那在场众人自然不敢不从。

  当下便各自行礼退去。

  一时间,这里只剩下了朱元璋,锦衣卫指挥使刘英,陶成道,以及他的两个徒弟。

  朱元璋没有说话,径直朝着前面走去。

  更里面,就是火器营的重地了,属于火器营等闲人物不得进入的所在。

  皇帝来这里,显然是有一些重要的东西要看,一些重要的话要讲……

  ……

  “啥?卖海船的事,皇帝发现了?!”

  江阴侯吴良翻身而起,为之悚然!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最新章节,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