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姐姐转念一想又觉不对,妈妈如今还未归,又哪里得空泼洒银钱?说不定便是有心人搅风搅雨?
宝钗便问:“可曾问过这风声打哪儿传出来的?”
莺儿瘪嘴道:“我光顾着气恼了,倒是不曾细问。姑娘稍待,我这就去扫听!”
莺儿扭身要走,又被宝钗唤住:“且慢,”略略思量宝姐姐娴静道:“倒也不必了。”
宝姐姐转念一想,此一番没准坏事变好事儿呢。姨妈王夫人一直含糊,既不肯应承,又不曾推诿,若过些时日妈妈去问,只怕依旧不能得了准信儿。莫不如让这流言蜚语催逼一番,说不得还能得了姨妈准话儿。
“姑娘?”莺儿费解。
宝姐姐看向她娴静道:“所谓流言蜚语,不过是些没起子的胡乱说道,咱们不去理会,来日必不攻自破。罢了,你也别去扫听,免得沾染上一身骚。”
莺儿只得闷声应下,闲坐一旁暗自赌气。
宝姐姐又思量着,此番流言起得突然,说不得……不会,陈斯远必不会当了真。左右过几日又要往外头处置胶乳账目,到时候自与他说个分明便是了。想起前一回情形,宝姐姐禁不住又俏脸儿泛红,咬着下唇面上噙了笑意。
待想起羞人之处,不觉心火升腾,竟引得咳嗽连连。唬得莺儿吵着要去取冷香丸,宝姐姐好说歹说方才叫住。
她心下自知,自个儿这毛病乃是什么情由,想来待来日成了婚也就好了。(注一)
……………………………………………………
宝姐姐如何暂且按下不表。
却说陈斯远那日往新宅而去,因尤三姐不知内情,只当前日晴雯初识人事儿,便与尤二姐推说身子乏了,独留晴雯伺候陈斯远。
那晴雯得偿所愿,不由得愈发尽心。夜里赶了鸾儿去曲嬷嬷处,与陈斯远一道儿同床共枕,难免情如火炽,兴若酒狂。缱绻一番,待力怯魂消方才双双安歇。
转天一早,陈斯远便被小鸾儿恨上了,任凭其拿了糖果、点心收买,小姑娘只是哭喊着叫嚷其是坏人。
晴雯羞得没脸儿见人,紧忙扯了鸾儿去耳房里教训,自不多提。
陈斯远略略小憩,待用过早饭,因想着与薛姨妈之约,临近辰时便往那大格子巷而去。
待见了薛姨妈,少不得一番云雨、两厢恩爱。又好生哄劝了薛姨妈一番,这才施施然回返荣国府。
及至下晌,因读书烦闷,陈斯远又往园中游逛。谁知此番才上沁芳闸桥,遥遥便见那凹晶溪馆前的桃树下,坐着个娇小嫽俏身形,这会子正捧了书卷蹙眉研读,身旁还放置着小巧花锄。
林妹妹又来葬花了?
前一回本想去潇湘馆造访,谁知黛玉去了蘅芜苑,此番倒是正巧撞见。陈斯远拿定心思便过了沁芳闸桥,待行至近前,眼见黛玉读得入神,陈斯远心生戏谑,不禁蹑足而行。
到得黛玉身前,忽而出声道:“妹妹瞧什么呢!”
“诶唷!”唬得黛玉手忙脚乱,慌乱之际书卷落在地上,身子更是险些自青石上掉落下来。
陈斯远早有准备,紧忙探手去扶,只任凭黛玉抓了其胳膊,并不曾有轻薄之举。
黛玉好不容易抓了其胳膊稳住身形,待瞧清楚来的是陈斯远,一双罥烟眉顿时微微蹙起,开口嗔道:“神出鬼没的,吓死个人,远大哥也不知提前出个声儿!”
陈斯远笑道:“刚过了桥便唤了妹妹几声儿,偏妹妹读书入迷没听见,怎地反倒怪起我来了?”
“是么?”黛玉的确入了迷,便只当自个儿没听见。忽而想起掉落的书卷,正待弯腰去捡,谁知陈斯远却先一步将那书卷拿在了手中。
黛玉顿时俏脸儿泛红,急促道:“你,你快把书还我!”
陈斯远此时只扫量一眼便纳罕不已,暗忖因着自个儿之故,宝玉便是有心如今也不敢来招惹林妹妹了,这会真记又是打哪儿来的?莫非宝玉那货贼心不死?
“快还我!”
陈斯远眼见黛玉这般急切,笑着将书卷递给她,说道:“妹妹仔细收好,这会真记……老太太、太太那儿只怕认定了不是好书,若是知道了难免数落妹妹。”
这会真记便是西厢记,才子佳人的话本子,又有几个是正经的?
黛玉虽知理亏,却一则舍不得内中词藻警人,余香满口;二则舍不得内中痴男怨女、爱恨情仇。
她正是豆蔻年华,情窦初开之时,初看此书,难免手不释卷。
因是她便嗔道:“这书哪里不好了?我瞧着极为有趣呢!”
陈斯远笑道:“我只说老太太、太太不喜,我又没说我自个儿不喜。”
黛玉思量道:“既如此,你不说,我不说,外祖母与舅母又怎会知道?”说罢甩袖拂去青石上尘土,又踮脚落座,捧起书卷翻看起来。
黛玉这会子眉眼逐渐张开,果然是那等倾国倾城的貌,尤其是那一双眸子愈发灵巧风流,惹得陈斯远不禁感叹——亏得当日赌了一把,否则这等佳人想要亲近,只怕难于登天。
他四下扫量一眼,眼见便是有丫鬟、婆子也在几十步开外,又有外头桃树遮挡,于是干脆凑坐黛玉身旁。
二人只隔了一尺,黛玉偷眼观量,便也没说什么。
过得须臾,眼见黛玉翻阅过了,兀自回味不已,陈斯远便道:“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黛玉瞥过来,道:“你也读过会真记?”
陈斯远笑道:“不然,我又如何写得出闺怨词?”
是了,如今外间还有人传唱陈词,黛玉先前还当只是因着他风流之故,如今思来,说不得便是多看了些才子佳人的话本子。
黛玉本就不是那等循规蹈矩的性儿,这会子只觉会真记写得好,便道:“外祖母定是不许我看这等书的……偏我不知这等好书如何拐了女儿家心性。”
陈斯远思量道:“妹妹看的是净本,这外间有不少脏本的,张生、莺莺夜里相会写得污秽不堪。此为其一。”
“还有呢?”黛玉好奇问道。
“还有,此二人门不当、户不对,张生亏得考取了状元,这才算登对。可世间又有几人得中状元?便有如我那二姨,少时选了个颇有才名的秀才,谁知到如今也是个秀才。家中过得勉强度日,瞧着比姨妈也老了几岁。”
黛玉聪慧,便颔首道:“原来如此,这倒也是。”
等了会子,陈斯远忍不住问道:“妹妹从何处得来的此书?莫不是宝兄弟送来的?”
黛玉笑道:“他?这会子闷在舅妈房里呢,且这一年又何曾理会过我?”
陈斯远纳罕道:“这却奇了,既不是宝兄弟,妹妹又从哪儿得来的?”
黛玉因读了一本好书,这会子心绪极佳,便瞧着陈斯远促狭道:“你想知道?我偏不说。”
见陈斯远瞠目不知如何开口,黛玉顿时掩口而笑,道:“罢了罢了,这书啊……是宝姐姐送来的,说是免得我闲闷无趣。”
宝钗送的?
这倒是有趣!
想那原著中,宝姐姐瞧见黛玉读此等书,立马好生奉劝,不料此时却改了心思,反倒眼巴巴将此书送与了黛玉。
其中缘故不言自明:大抵是原著里二女争夫,宝姐姐既知宝玉、黛玉两个更亲近,便生怕黛玉知晓了风月事,再忍不住与宝玉成就了好事儿,那宝姐姐可就没指望了。因是,见黛玉读这等书,自然义正言辞劝诫了一番。
黛玉笑过,又打量着不远处的水面,悠悠道:“真好,近日读了一本半好书,倒是极为有趣。”
“一本半?”
黛玉扭头嗔道:“偏你那书最是勾人,只写了一半,我虽明知最后肯定不大好,却忍不住去思量,越思量越难受……好几日才转了心思,又求了人续写。不然啊,这会子说不得还闷在潇湘馆呢。”
陈斯远正待问托了何人续写,远处便传来紫鹃呼唤声儿,黛玉面嫩,当即起身道:“许是姊妹们来寻我耍顽了,那我先回了。”
说罢将书卷藏在怀里,又扛起小巧花锄,摆摆手便往沁芳闸桥行去。
陈斯远起身送别黛玉,倚着青石思量了半晌,方才释然一笑,起身往清堂茅舍回转。
……………………………………………………
却说这日惜春又吵着耍顽手球,众姊妹便寻了怡红院门前开阔地耍顽。孟春时节、彩裙纷飞,倒是好一番凤舞蝶闹。
待耍顽过后,莺儿便寻了香汗淋漓的宝姐姐道:“姑娘,太太回来了。”
几日不见,薛姨妈骤然回返,宝姐姐总要过去瞧瞧。她便与黛玉等说了一声儿,擦拭过面颊上的香汗,兜转过来往东北上小院儿而去。
那东北上小院儿于大观园正门旁开了个小巧角门,须臾光景,宝钗与莺儿一道入内,少一时便进得后头正房里。
宝姐姐入得内中搭眼一瞧,便见自个儿妈妈斜倚在榻上,面上闲适慵懒,肤如凝脂、白里透红,偏眉宇间又带着一缕愁绪。
宝钗凑近,薛姨妈这才回过神儿来,探手扯了宝钗笑道:“我的儿,方才听闻你与众姊妹耍顽,怎么这就回来了?”
宝钗乖顺问安,这才道:“方才见妈妈愁闷,可是又有烦心事?”
薛姨妈苦笑道:“我的儿,你还不知我愁的是什么?”
宝钗咬唇思量,忖度此番定是又为了亲哥哥薛蟠。这下连宝姐姐也蹙眉道:“哥哥那边厢……还没动静?”
薛姨妈只叹息着摇摇头。虽说这儿女缘乃是天定,可这都成婚许久了,至今也没个动静,难免让薛姨妈多心。于是昨儿个薛姨妈偷偷请了太医来,为薛蟠好生诊过了脉案,除去肾水不足外别无大碍,偏荷心、穗锦两个又一直不见有身孕。
今早与陈斯远絮叨一番,小良人除去宽慰一番也没说旁的。薛姨妈便只当薛蟠福缘薄,便想着择一日往庙里好生烧香求肯一番,求得佛祖、菩萨开恩,好歹让薛家有后。
烦闷过一场,薛姨妈便转而道:“我这几日不在,宝玉如何了?”
宝钗道:“我每日都往姨妈院儿走一遭,只听说已无大碍,连面上的烫伤都好了呢。”
“这就好,这就好。”
“只是……”宝姐姐正待言说金玉良缘的风声又起之事,忽而外间同喜道:“太太、姑娘,宝二爷打发丫鬟给姑娘送女儿茶来了。”
宝姐姐只得止住话头,薛姨妈吩咐将人引进来,须臾便有同喜将个小丫鬟引了进来。
那丫鬟名佳蕙,乃是绮霰斋房外的使唤丫鬟,不知怎么便被点了差事来送女儿茶。
佳蕙说了一番,却是此前王舅母送的女儿茶,今儿个宝玉眼见还有多的,便打发人往四下姊妹处都送一些,便是凤姐儿处也有。
薛姨妈笑着说:“难为宝玉这般有心……是了,宝玉这几日怎样了?”
佳蕙道:“花大姐姐说二爷大好了,只是闷在房里不得出来,三不五时的便要闹一回脾气。亏得太太就在身边儿,不然我们这些丫鬟还不知如何应对呢。”
薛姨妈掩口笑道:“这孩子还没定性呢,又哪里憋闷得住?”当下朝宝钗递了个眼神儿,宝姐姐心下腻烦,面上却笑道:“也不白使唤你一回,莺儿,去给佳蕙拿一串钱来。”
还有赏钱?佳蕙顿时大喜过望,不迭声谢过薛姨妈与宝姐姐,捧了一串钱欢天喜地而去。待其出得东北上小院儿,又见几个丫鬟嬉笑着往凤姐儿院儿跑,问了一嘴才知,敢情是老太太也放了赏。
佳蕙喜得眉眼弯弯,紧忙回绮霰斋等着领赏去了。
待其一去,宝钗方才继续说道:“妈妈,这几日也不知怎地,府中忽而又传起那金玉良缘来了。”
“还有此事?”薛姨妈面上纳罕不已。
宝姐姐留心观量,便知道此番不是薛姨妈的手尾,心下不禁愈发好奇,既不是自个儿妈妈所为,那又是谁在背后搅风搅雨?
那薛姨妈思量半晌,忽而瞠目道:“我的儿,你说……会不会是你姨妈?”
“啊?”宝姐姐惊讶不已。
偏薛姨妈却越琢磨越多,霍然起身合掌道:“着啊!说不得是宫里的大姑娘来了口信,你姨妈先前含糊其辞一直推诿,这回大姑娘发了话,她自个儿总要寻个台阶下来才好与咱们说话儿!一准儿是如此!”
宝姐姐眨眨眼,心道不大可能吧?可见薛姨妈一副笃定的模样,宝姐姐心下又一时拿不准,不由得忐忑起来。这若是姨妈也要促成金玉良缘,那自个儿与陈斯远该怎么办?
只因王夫人如今看顾着宝玉,即便薛姨妈寻上门去也只能隔着门说话儿,一时不好探究,母女两个虽心思各异,却不得求证,只得将此事按捺下来。
……………………………………………………
展眼已至四月初夏。
这日陈斯远闷坐半日,又唤过五儿让其随意自题本中选取题目,随即一气呵成做了一篇八股文。陈斯远已尽数得了梅翰林家中破题之法,如今四书五经又极为熟稔,是以这一篇八股做下来竟得中上,倒是让陈斯远好生得意。
正待起身往园子里游逛一番,便有红玉过来提醒:“大爷,没几日便是四姑娘生儿,大爷莫忘了预备贺礼。”
陈斯远道:“早预备下了。”又不是整生儿,送一柄晴雯仿顾绣的团扇也就是了,想来必得小惜春的心意。
红玉笑道:“是我多嘴了,大爷最疼四姑娘,料想早有预备。”
正说话间,外间忽而有婆子来叫门。红玉纳罕而出,须臾回转,道:“大爷,后门的婆子说,新宅的春熙请见。”
陈斯远闷坐一日,这会子懒得动弹,便吩咐道:“你去将春熙引来就是了。”
红玉应下,转头去引春熙。半晌光景,果然将鹌鹑也似的春熙领来了清堂茅舍。
那春熙显是被荣国府的富贵吓得不轻,先前只当自家老爷已是富甲一方,谁知今日才知天外有天、人上有人。与之荣国府一比,那新宅竟好成了乡下土财主的居所。
待见了陈斯远,见自家老爷气定神闲,春熙这才有了主心骨,上前回话儿道:“老爷,三姨娘打发我来给老爷送信儿。”
说着,自汗巾子里翻找出信笺递送过来。陈斯远接过来扫量几眼,内中说的却是尤老娘之事。
那贾珍寻人几番请托,与郭博士言说一番,谁知郭博士这回是铁了心要和离,连尤家的老宅都一并退了回来。
贾珍无法,今儿个一早打发赖升去郭家偷偷摸摸接了尤老娘,一路送去了城外水月庵。听说又打发了两个妥帖的婆子照看,只待尤老娘产育过后另行安置。
尤三姐恨极了尤老娘,是以今儿个只尤二姐去看了一回,却也只是将尤老娘送出城便回了家中。
陈斯远看罢书信,依稀还能感受到尤三姐字里行间的愤懑,心下不由愈发怜惜。叹息一声,待收了信笺,说了句‘知道了’,便打发春熙先行回返新宅。
待过得一时,外间传来说话儿声儿,旋即便有柳五儿道:“大爷,表姑娘来瞧你了。”
陈斯远紧忙起身来迎,才出书房便见邢岫烟一袭淡紫底子折枝辛夷花刺绣交领比甲,内衬白色交领袄子,下着白色撒花长裙,面上似嗔似笑,此时业已行了进来。
“表姐怎地来了?”
邢岫烟玩味道:“躲风,躲雨,躲清净。”
陈斯远思量道:“表姐心下超尘脱俗,素来风雨不侵,又何来躲风雨之说?”
邢岫烟飘然落座,歪头瞧着陈斯远道:“我再是风雨不侵,也架不住有人掀了帘子……呶!”说话间,邢岫烟便将一卷书稿随手撂在了桌案上。
陈斯远撩开衣袍落座,扫量一眼,见竟是自个儿写的浮生若梦,顿时哭笑不得。先前还琢磨了半日,一直猜不到请了谁续写,不想竟请了邢岫烟。
此时邢岫烟悠悠笑道:“林姐姐好一番求肯,雪雁又说林姐姐为这书稿废寝忘食的,我若不好生续写了,只怕难免又勾动林姐姐心思……”抬眼看向陈斯远道:“你倒是会给我找事儿。”
陈斯远笑道:“也是表姐自有才情,不然林妹妹怎地不寻旁人?”
为何单寻了她?邢岫烟自是问过的,黛玉只说她与书中的芸娘有七八分相似。邢岫烟原本不信,待昨儿个夜里点灯熬油的将半卷浮生若梦看过,心下愕然,自个儿果然与那芸娘有八九分想象!
于是此时瞧向陈斯远的目光里不免意味深长……无怪当日见了自个儿一回,表弟的目光便不对了,原是早先便设想过芸娘这般的女子。待撞见自个儿这个李鬼,表弟又哪里禁得住心思?
邢岫烟既知芸娘乃是臆想的,自不会去吃书中人物的飞醋,只是心下愈发熨帖,只觉自个儿与表弟果然是缘分天定——谁能想到他早先的意中人便是自个儿的模样?
至于躲清净之说,邢岫烟说的可不是黛玉。眼见表弟陈斯远懵懂,邢岫烟生出戏谑之心,便一直笑着,偏不说为何而笑。
此时丫鬟们一早儿就避了出去,陈斯远心下痒痒,眼见四下无人,干脆扯了邢岫烟便往书房而去。
邢岫烟先是面上一惊,转瞬便恢复如初,只笑吟吟随着其进了书房里。待二人相对而站,陈斯远果然不老实起来,扯着其柔荑揉搓不休,嘴上还嗔道:“表姐既心思早定,你我又没什么避讳的,何不多往我这儿来几回?”
邢岫烟笑道:“不好不好,偶尔来一回瞧瞧你就好,免得来的多了你愈发得寸进尺。”
“哪里就得寸进尺了?”
邢岫烟乜斜一眼,道:“打量我不知你心思?今儿个扯了手,明儿个吃了胭脂,后儿个还不知你要做什么呢。”
陈斯远眨眨眼,道:“表姐心性超脱,怎地这会子又拘起了俗礼?”
邢岫烟就笑着道:“我心在尘外,身在红尘,可不就要依着俗礼?若你忍不住,不若明儿个便纳了我就是了。”
她说得洒脱,陈斯远却听得酸涩。这般好姑娘给人做正室才是正理,却囿于家世不得不给自个儿为妾室。陈斯远本就觉着亏欠其良多,听得此言又哪敢胡乱轻薄?
当下贼心渐去,只扯了邢岫烟并肩落座,说道:“早先与你说了的,想着让表姐多在园中与姊妹们耍顽两年。”
邢岫烟便笑着歪头靠在其肩膀上,低声道:“我承你的情呢……这大观园虽也有纷争,却算是难得净土。素日里嬉笑、耍顽,或凑趣做了诗词,或一并做女红,闲来四下串门游逛,得空便小聚一番……这般日子,我只在梦里过过。”
顿了顿,又仰头笑看陈斯远:“既如此,表弟就容我多过两年可好?”
陈斯远能说什么?略略思量便知自个儿被邢岫烟给拿捏了……转念一想也是有趣,便揽着邢岫烟说起了体己话儿。
他们二人这边厢你侬我侬,缀锦楼里刻下却是刀光剑影。
却是先前众姊妹于稻香村后蔷薇院小聚,这日天光正好,暑气渐升。三春、黛玉、宝钗、湘云、邢岫烟等齐聚,喂过锦鲤,便闹着联句。
众人依次抽了签,论好次序,便一人一言耍顽起来。轮到宝姐姐,宝姐姐眼见后头便是二姑娘迎春,顿生逗弄之心,于是故意出了个难的。
二姑娘迎春虽思量深远,这才情却是比不过宝钗、黛玉的,一时为难,忽而想起这两日所看文章,顿时对了一句‘捱彻凉宵,飒然惊觉,纱窗晓’。
此一句一出,宝姐姐纳罕不已,不觉便变了脸色!众人又追问迎春此一句出自何处,偏生迎春推说不记得了。
于是罚迎春饮了一盏茶。
联句继续,宝姐姐忍不住时不时扫听二姑娘迎春,这般情形落在邢岫烟眼里,顿觉不妙。于是待散去后,邢岫烟也不回缀锦楼,干脆打发篆儿拿了书卷,径直往清堂茅舍躲清净来了。
却说宝钗回得蘅芜苑,越思量越觉着不对,暗忖迎春那一句只怕出自元人百种!这可是大大的不妙!
何为元人百种?
元人百种曲便是臧懋循编纂的《元曲选》,一部元明两代杂剧的总集,总共收录了一百种戏曲。
虽说里面有公案戏、历史传奇戏、教化戏这些比较正经的内容,但也不乏让人脸红心跳的风月戏!
更有的风月戏写得热烈奔放,将男女之间那点儿情、欲直白写出,端地是让人咋舌。
比如拜月亭一出,写了尚书千金战乱中与人私定终身,又被父母拆散,几经波折又阴差阳错方才再续前缘;
再比如望江亭一出,写的是小寡妇斗恶少觅佳偶;
再比如倩女离魂,姑娘家相中了书生,竟离魂出窍,随着书生进京赶考,待其得中方才合而为一……是了,方才二姑娘吟诵的那一句,便是出自倩女离魂!
宝姐姐心下本没拿迎春当了对手,只凭着她与陈斯远情谊甚笃,又岂是区区一个二姑娘能拆散的?
可万一二姑娘学了那元人百种中那等不要脸的狐媚子,来日真个儿豁出去勾搭陈斯远……宝姐姐自是知晓,意中人什么都好,偏这寡人之疾一时间怕是改不了。
若酒后乱性,做下让人措手不及之事……到时候大老爷顺势压下来,任凭宝姐姐与陈斯远私情如何,到时候陈斯远即便不情不愿,只怕也只得捏了鼻子娶了二姑娘迎春!
越琢磨越不安,宝姐姐哪里还坐得住?她有心去给陈斯远提个醒儿,只是这等姊妹间的私密事儿不好宣之于口。且向来只有千日做贼的,没听说过千日防贼的道理!
宝姐姐仔细思量一番,逐渐拿定心思。待临近晚饭,便领了莺儿往缀锦楼来。
此时邢岫烟还不曾回返,宝姐姐笑着进得二姑娘房里,迎春不禁纳罕道:“宝妹妹怎么来了?”
宝钗娴静落座,笑着道:“二姐姐站好,我可要仔细审审你。”
迎春纳罕道:“好端端的,怎地要来审我?”
宝钗笑道:“好个千金小姐,这会子还装憨儿!我且问你,你方才那一句果然不知是哪里来的?”
迎春顿时为之一噎,不禁赧然道:“记不得听谁说过了,宝妹妹快饶了我这一遭吧。”
宝钗便笑道:“我若不饶你,早去与大嫂子说道了,哪里还会眼巴巴的来寻二姐姐?”
迎春不觉红了脸儿,一声没了话儿。
宝钗便语重心长道:“二姐姐不知,当初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
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极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也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
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
”
宝钗说到此处故意在那《元人百种》上顿了顿,又戏谑着扫量过来,顿时羞得二姑娘迎春别过头去不敢看人。
宝钗这才继续说道:“他们是偷偷的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偷的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
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
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份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份内之事。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
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糟踏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也不至于有什么大害处。
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二姑娘迎春唯唯应下,连声称宝钗说的有理。
见迎春听了进去,宝姐姐心下稍稍熨帖,她也不多留,待吃过一盏茶便告辞而去。
二姑娘迎春送过了宝钗,回来后自个儿蹙眉犯了思量。那绣橘向来唯司棋马首是瞻,一时也猜不出方才宝姐姐到底是何意。
待司棋自东跨院回返,听闻宝姐姐来了回,且数落了二姑娘一通,顿时冷笑道:“她自个儿与远大爷私会,反倒教起姑娘道理了,哪儿来的脸子?”
此时却见迎春笑着道:“她怕了。”
司棋纳罕看过来,道:“宝姑娘……怕了?怕什么了?”
迎春笑着摇头,道:“还不好说,你容我仔细思量,总能想个分明。”
眼见自家姑娘不曾弱了气势,司棋顿时松了口气,又鼓动几句,这才去提食盒。
实则这会子迎春早就想了个分明,方才宝钗说了种种,最后一句才是正经……她怕自个儿移了性情!
迎春早将自个儿摆正,知道自个儿落后于人,正不知该如何出奇制胜,不想宝钗便送了枕头来。
那元人百种里的风月戏,自是看得迎春面红耳赤,于是这两日她便不敢再瞧。偏宝钗又来提醒,这下却不得不看了。
于是待用过晚饭,迎春便关起门来又寻了那元人百种翻阅起来。迎春约比宝钗年长一岁,正是少女怀春之时,这一宿看得二姑娘犯了心思。以至安歇后旖梦连连,起初梦里的男子还模模糊糊,或是书中的王生、李生,待待后来逐渐真亮起来,竟变成了‘陈生’!
半夜倏然惊醒,迎春只觉身下温凉滑腻一片,顿时蒙了被子羞得愈发没脸儿见人了。
宝钗便问:“可曾问过这风声打哪儿传出来的?”
莺儿瘪嘴道:“我光顾着气恼了,倒是不曾细问。姑娘稍待,我这就去扫听!”
莺儿扭身要走,又被宝钗唤住:“且慢,”略略思量宝姐姐娴静道:“倒也不必了。”
宝姐姐转念一想,此一番没准坏事变好事儿呢。姨妈王夫人一直含糊,既不肯应承,又不曾推诿,若过些时日妈妈去问,只怕依旧不能得了准信儿。莫不如让这流言蜚语催逼一番,说不得还能得了姨妈准话儿。
“姑娘?”莺儿费解。
宝姐姐看向她娴静道:“所谓流言蜚语,不过是些没起子的胡乱说道,咱们不去理会,来日必不攻自破。罢了,你也别去扫听,免得沾染上一身骚。”
莺儿只得闷声应下,闲坐一旁暗自赌气。
宝姐姐又思量着,此番流言起得突然,说不得……不会,陈斯远必不会当了真。左右过几日又要往外头处置胶乳账目,到时候自与他说个分明便是了。想起前一回情形,宝姐姐禁不住又俏脸儿泛红,咬着下唇面上噙了笑意。
待想起羞人之处,不觉心火升腾,竟引得咳嗽连连。唬得莺儿吵着要去取冷香丸,宝姐姐好说歹说方才叫住。
她心下自知,自个儿这毛病乃是什么情由,想来待来日成了婚也就好了。(注一)
……………………………………………………
宝姐姐如何暂且按下不表。
却说陈斯远那日往新宅而去,因尤三姐不知内情,只当前日晴雯初识人事儿,便与尤二姐推说身子乏了,独留晴雯伺候陈斯远。
那晴雯得偿所愿,不由得愈发尽心。夜里赶了鸾儿去曲嬷嬷处,与陈斯远一道儿同床共枕,难免情如火炽,兴若酒狂。缱绻一番,待力怯魂消方才双双安歇。
转天一早,陈斯远便被小鸾儿恨上了,任凭其拿了糖果、点心收买,小姑娘只是哭喊着叫嚷其是坏人。
晴雯羞得没脸儿见人,紧忙扯了鸾儿去耳房里教训,自不多提。
陈斯远略略小憩,待用过早饭,因想着与薛姨妈之约,临近辰时便往那大格子巷而去。
待见了薛姨妈,少不得一番云雨、两厢恩爱。又好生哄劝了薛姨妈一番,这才施施然回返荣国府。
及至下晌,因读书烦闷,陈斯远又往园中游逛。谁知此番才上沁芳闸桥,遥遥便见那凹晶溪馆前的桃树下,坐着个娇小嫽俏身形,这会子正捧了书卷蹙眉研读,身旁还放置着小巧花锄。
林妹妹又来葬花了?
前一回本想去潇湘馆造访,谁知黛玉去了蘅芜苑,此番倒是正巧撞见。陈斯远拿定心思便过了沁芳闸桥,待行至近前,眼见黛玉读得入神,陈斯远心生戏谑,不禁蹑足而行。
到得黛玉身前,忽而出声道:“妹妹瞧什么呢!”
“诶唷!”唬得黛玉手忙脚乱,慌乱之际书卷落在地上,身子更是险些自青石上掉落下来。
陈斯远早有准备,紧忙探手去扶,只任凭黛玉抓了其胳膊,并不曾有轻薄之举。
黛玉好不容易抓了其胳膊稳住身形,待瞧清楚来的是陈斯远,一双罥烟眉顿时微微蹙起,开口嗔道:“神出鬼没的,吓死个人,远大哥也不知提前出个声儿!”
陈斯远笑道:“刚过了桥便唤了妹妹几声儿,偏妹妹读书入迷没听见,怎地反倒怪起我来了?”
“是么?”黛玉的确入了迷,便只当自个儿没听见。忽而想起掉落的书卷,正待弯腰去捡,谁知陈斯远却先一步将那书卷拿在了手中。
黛玉顿时俏脸儿泛红,急促道:“你,你快把书还我!”
陈斯远此时只扫量一眼便纳罕不已,暗忖因着自个儿之故,宝玉便是有心如今也不敢来招惹林妹妹了,这会真记又是打哪儿来的?莫非宝玉那货贼心不死?
“快还我!”
陈斯远眼见黛玉这般急切,笑着将书卷递给她,说道:“妹妹仔细收好,这会真记……老太太、太太那儿只怕认定了不是好书,若是知道了难免数落妹妹。”
这会真记便是西厢记,才子佳人的话本子,又有几个是正经的?
黛玉虽知理亏,却一则舍不得内中词藻警人,余香满口;二则舍不得内中痴男怨女、爱恨情仇。
她正是豆蔻年华,情窦初开之时,初看此书,难免手不释卷。
因是她便嗔道:“这书哪里不好了?我瞧着极为有趣呢!”
陈斯远笑道:“我只说老太太、太太不喜,我又没说我自个儿不喜。”
黛玉思量道:“既如此,你不说,我不说,外祖母与舅母又怎会知道?”说罢甩袖拂去青石上尘土,又踮脚落座,捧起书卷翻看起来。
黛玉这会子眉眼逐渐张开,果然是那等倾国倾城的貌,尤其是那一双眸子愈发灵巧风流,惹得陈斯远不禁感叹——亏得当日赌了一把,否则这等佳人想要亲近,只怕难于登天。
他四下扫量一眼,眼见便是有丫鬟、婆子也在几十步开外,又有外头桃树遮挡,于是干脆凑坐黛玉身旁。
二人只隔了一尺,黛玉偷眼观量,便也没说什么。
过得须臾,眼见黛玉翻阅过了,兀自回味不已,陈斯远便道:“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黛玉瞥过来,道:“你也读过会真记?”
陈斯远笑道:“不然,我又如何写得出闺怨词?”
是了,如今外间还有人传唱陈词,黛玉先前还当只是因着他风流之故,如今思来,说不得便是多看了些才子佳人的话本子。
黛玉本就不是那等循规蹈矩的性儿,这会子只觉会真记写得好,便道:“外祖母定是不许我看这等书的……偏我不知这等好书如何拐了女儿家心性。”
陈斯远思量道:“妹妹看的是净本,这外间有不少脏本的,张生、莺莺夜里相会写得污秽不堪。此为其一。”
“还有呢?”黛玉好奇问道。
“还有,此二人门不当、户不对,张生亏得考取了状元,这才算登对。可世间又有几人得中状元?便有如我那二姨,少时选了个颇有才名的秀才,谁知到如今也是个秀才。家中过得勉强度日,瞧着比姨妈也老了几岁。”
黛玉聪慧,便颔首道:“原来如此,这倒也是。”
等了会子,陈斯远忍不住问道:“妹妹从何处得来的此书?莫不是宝兄弟送来的?”
黛玉笑道:“他?这会子闷在舅妈房里呢,且这一年又何曾理会过我?”
陈斯远纳罕道:“这却奇了,既不是宝兄弟,妹妹又从哪儿得来的?”
黛玉因读了一本好书,这会子心绪极佳,便瞧着陈斯远促狭道:“你想知道?我偏不说。”
见陈斯远瞠目不知如何开口,黛玉顿时掩口而笑,道:“罢了罢了,这书啊……是宝姐姐送来的,说是免得我闲闷无趣。”
宝钗送的?
这倒是有趣!
想那原著中,宝姐姐瞧见黛玉读此等书,立马好生奉劝,不料此时却改了心思,反倒眼巴巴将此书送与了黛玉。
其中缘故不言自明:大抵是原著里二女争夫,宝姐姐既知宝玉、黛玉两个更亲近,便生怕黛玉知晓了风月事,再忍不住与宝玉成就了好事儿,那宝姐姐可就没指望了。因是,见黛玉读这等书,自然义正言辞劝诫了一番。
黛玉笑过,又打量着不远处的水面,悠悠道:“真好,近日读了一本半好书,倒是极为有趣。”
“一本半?”
黛玉扭头嗔道:“偏你那书最是勾人,只写了一半,我虽明知最后肯定不大好,却忍不住去思量,越思量越难受……好几日才转了心思,又求了人续写。不然啊,这会子说不得还闷在潇湘馆呢。”
陈斯远正待问托了何人续写,远处便传来紫鹃呼唤声儿,黛玉面嫩,当即起身道:“许是姊妹们来寻我耍顽了,那我先回了。”
说罢将书卷藏在怀里,又扛起小巧花锄,摆摆手便往沁芳闸桥行去。
陈斯远起身送别黛玉,倚着青石思量了半晌,方才释然一笑,起身往清堂茅舍回转。
……………………………………………………
却说这日惜春又吵着耍顽手球,众姊妹便寻了怡红院门前开阔地耍顽。孟春时节、彩裙纷飞,倒是好一番凤舞蝶闹。
待耍顽过后,莺儿便寻了香汗淋漓的宝姐姐道:“姑娘,太太回来了。”
几日不见,薛姨妈骤然回返,宝姐姐总要过去瞧瞧。她便与黛玉等说了一声儿,擦拭过面颊上的香汗,兜转过来往东北上小院儿而去。
那东北上小院儿于大观园正门旁开了个小巧角门,须臾光景,宝钗与莺儿一道入内,少一时便进得后头正房里。
宝姐姐入得内中搭眼一瞧,便见自个儿妈妈斜倚在榻上,面上闲适慵懒,肤如凝脂、白里透红,偏眉宇间又带着一缕愁绪。
宝钗凑近,薛姨妈这才回过神儿来,探手扯了宝钗笑道:“我的儿,方才听闻你与众姊妹耍顽,怎么这就回来了?”
宝钗乖顺问安,这才道:“方才见妈妈愁闷,可是又有烦心事?”
薛姨妈苦笑道:“我的儿,你还不知我愁的是什么?”
宝钗咬唇思量,忖度此番定是又为了亲哥哥薛蟠。这下连宝姐姐也蹙眉道:“哥哥那边厢……还没动静?”
薛姨妈只叹息着摇摇头。虽说这儿女缘乃是天定,可这都成婚许久了,至今也没个动静,难免让薛姨妈多心。于是昨儿个薛姨妈偷偷请了太医来,为薛蟠好生诊过了脉案,除去肾水不足外别无大碍,偏荷心、穗锦两个又一直不见有身孕。
今早与陈斯远絮叨一番,小良人除去宽慰一番也没说旁的。薛姨妈便只当薛蟠福缘薄,便想着择一日往庙里好生烧香求肯一番,求得佛祖、菩萨开恩,好歹让薛家有后。
烦闷过一场,薛姨妈便转而道:“我这几日不在,宝玉如何了?”
宝钗道:“我每日都往姨妈院儿走一遭,只听说已无大碍,连面上的烫伤都好了呢。”
“这就好,这就好。”
“只是……”宝姐姐正待言说金玉良缘的风声又起之事,忽而外间同喜道:“太太、姑娘,宝二爷打发丫鬟给姑娘送女儿茶来了。”
宝姐姐只得止住话头,薛姨妈吩咐将人引进来,须臾便有同喜将个小丫鬟引了进来。
那丫鬟名佳蕙,乃是绮霰斋房外的使唤丫鬟,不知怎么便被点了差事来送女儿茶。
佳蕙说了一番,却是此前王舅母送的女儿茶,今儿个宝玉眼见还有多的,便打发人往四下姊妹处都送一些,便是凤姐儿处也有。
薛姨妈笑着说:“难为宝玉这般有心……是了,宝玉这几日怎样了?”
佳蕙道:“花大姐姐说二爷大好了,只是闷在房里不得出来,三不五时的便要闹一回脾气。亏得太太就在身边儿,不然我们这些丫鬟还不知如何应对呢。”
薛姨妈掩口笑道:“这孩子还没定性呢,又哪里憋闷得住?”当下朝宝钗递了个眼神儿,宝姐姐心下腻烦,面上却笑道:“也不白使唤你一回,莺儿,去给佳蕙拿一串钱来。”
还有赏钱?佳蕙顿时大喜过望,不迭声谢过薛姨妈与宝姐姐,捧了一串钱欢天喜地而去。待其出得东北上小院儿,又见几个丫鬟嬉笑着往凤姐儿院儿跑,问了一嘴才知,敢情是老太太也放了赏。
佳蕙喜得眉眼弯弯,紧忙回绮霰斋等着领赏去了。
待其一去,宝钗方才继续说道:“妈妈,这几日也不知怎地,府中忽而又传起那金玉良缘来了。”
“还有此事?”薛姨妈面上纳罕不已。
宝姐姐留心观量,便知道此番不是薛姨妈的手尾,心下不禁愈发好奇,既不是自个儿妈妈所为,那又是谁在背后搅风搅雨?
那薛姨妈思量半晌,忽而瞠目道:“我的儿,你说……会不会是你姨妈?”
“啊?”宝姐姐惊讶不已。
偏薛姨妈却越琢磨越多,霍然起身合掌道:“着啊!说不得是宫里的大姑娘来了口信,你姨妈先前含糊其辞一直推诿,这回大姑娘发了话,她自个儿总要寻个台阶下来才好与咱们说话儿!一准儿是如此!”
宝姐姐眨眨眼,心道不大可能吧?可见薛姨妈一副笃定的模样,宝姐姐心下又一时拿不准,不由得忐忑起来。这若是姨妈也要促成金玉良缘,那自个儿与陈斯远该怎么办?
只因王夫人如今看顾着宝玉,即便薛姨妈寻上门去也只能隔着门说话儿,一时不好探究,母女两个虽心思各异,却不得求证,只得将此事按捺下来。
……………………………………………………
展眼已至四月初夏。
这日陈斯远闷坐半日,又唤过五儿让其随意自题本中选取题目,随即一气呵成做了一篇八股文。陈斯远已尽数得了梅翰林家中破题之法,如今四书五经又极为熟稔,是以这一篇八股做下来竟得中上,倒是让陈斯远好生得意。
正待起身往园子里游逛一番,便有红玉过来提醒:“大爷,没几日便是四姑娘生儿,大爷莫忘了预备贺礼。”
陈斯远道:“早预备下了。”又不是整生儿,送一柄晴雯仿顾绣的团扇也就是了,想来必得小惜春的心意。
红玉笑道:“是我多嘴了,大爷最疼四姑娘,料想早有预备。”
正说话间,外间忽而有婆子来叫门。红玉纳罕而出,须臾回转,道:“大爷,后门的婆子说,新宅的春熙请见。”
陈斯远闷坐一日,这会子懒得动弹,便吩咐道:“你去将春熙引来就是了。”
红玉应下,转头去引春熙。半晌光景,果然将鹌鹑也似的春熙领来了清堂茅舍。
那春熙显是被荣国府的富贵吓得不轻,先前只当自家老爷已是富甲一方,谁知今日才知天外有天、人上有人。与之荣国府一比,那新宅竟好成了乡下土财主的居所。
待见了陈斯远,见自家老爷气定神闲,春熙这才有了主心骨,上前回话儿道:“老爷,三姨娘打发我来给老爷送信儿。”
说着,自汗巾子里翻找出信笺递送过来。陈斯远接过来扫量几眼,内中说的却是尤老娘之事。
那贾珍寻人几番请托,与郭博士言说一番,谁知郭博士这回是铁了心要和离,连尤家的老宅都一并退了回来。
贾珍无法,今儿个一早打发赖升去郭家偷偷摸摸接了尤老娘,一路送去了城外水月庵。听说又打发了两个妥帖的婆子照看,只待尤老娘产育过后另行安置。
尤三姐恨极了尤老娘,是以今儿个只尤二姐去看了一回,却也只是将尤老娘送出城便回了家中。
陈斯远看罢书信,依稀还能感受到尤三姐字里行间的愤懑,心下不由愈发怜惜。叹息一声,待收了信笺,说了句‘知道了’,便打发春熙先行回返新宅。
待过得一时,外间传来说话儿声儿,旋即便有柳五儿道:“大爷,表姑娘来瞧你了。”
陈斯远紧忙起身来迎,才出书房便见邢岫烟一袭淡紫底子折枝辛夷花刺绣交领比甲,内衬白色交领袄子,下着白色撒花长裙,面上似嗔似笑,此时业已行了进来。
“表姐怎地来了?”
邢岫烟玩味道:“躲风,躲雨,躲清净。”
陈斯远思量道:“表姐心下超尘脱俗,素来风雨不侵,又何来躲风雨之说?”
邢岫烟飘然落座,歪头瞧着陈斯远道:“我再是风雨不侵,也架不住有人掀了帘子……呶!”说话间,邢岫烟便将一卷书稿随手撂在了桌案上。
陈斯远撩开衣袍落座,扫量一眼,见竟是自个儿写的浮生若梦,顿时哭笑不得。先前还琢磨了半日,一直猜不到请了谁续写,不想竟请了邢岫烟。
此时邢岫烟悠悠笑道:“林姐姐好一番求肯,雪雁又说林姐姐为这书稿废寝忘食的,我若不好生续写了,只怕难免又勾动林姐姐心思……”抬眼看向陈斯远道:“你倒是会给我找事儿。”
陈斯远笑道:“也是表姐自有才情,不然林妹妹怎地不寻旁人?”
为何单寻了她?邢岫烟自是问过的,黛玉只说她与书中的芸娘有七八分相似。邢岫烟原本不信,待昨儿个夜里点灯熬油的将半卷浮生若梦看过,心下愕然,自个儿果然与那芸娘有八九分想象!
于是此时瞧向陈斯远的目光里不免意味深长……无怪当日见了自个儿一回,表弟的目光便不对了,原是早先便设想过芸娘这般的女子。待撞见自个儿这个李鬼,表弟又哪里禁得住心思?
邢岫烟既知芸娘乃是臆想的,自不会去吃书中人物的飞醋,只是心下愈发熨帖,只觉自个儿与表弟果然是缘分天定——谁能想到他早先的意中人便是自个儿的模样?
至于躲清净之说,邢岫烟说的可不是黛玉。眼见表弟陈斯远懵懂,邢岫烟生出戏谑之心,便一直笑着,偏不说为何而笑。
此时丫鬟们一早儿就避了出去,陈斯远心下痒痒,眼见四下无人,干脆扯了邢岫烟便往书房而去。
邢岫烟先是面上一惊,转瞬便恢复如初,只笑吟吟随着其进了书房里。待二人相对而站,陈斯远果然不老实起来,扯着其柔荑揉搓不休,嘴上还嗔道:“表姐既心思早定,你我又没什么避讳的,何不多往我这儿来几回?”
邢岫烟笑道:“不好不好,偶尔来一回瞧瞧你就好,免得来的多了你愈发得寸进尺。”
“哪里就得寸进尺了?”
邢岫烟乜斜一眼,道:“打量我不知你心思?今儿个扯了手,明儿个吃了胭脂,后儿个还不知你要做什么呢。”
陈斯远眨眨眼,道:“表姐心性超脱,怎地这会子又拘起了俗礼?”
邢岫烟就笑着道:“我心在尘外,身在红尘,可不就要依着俗礼?若你忍不住,不若明儿个便纳了我就是了。”
她说得洒脱,陈斯远却听得酸涩。这般好姑娘给人做正室才是正理,却囿于家世不得不给自个儿为妾室。陈斯远本就觉着亏欠其良多,听得此言又哪敢胡乱轻薄?
当下贼心渐去,只扯了邢岫烟并肩落座,说道:“早先与你说了的,想着让表姐多在园中与姊妹们耍顽两年。”
邢岫烟便笑着歪头靠在其肩膀上,低声道:“我承你的情呢……这大观园虽也有纷争,却算是难得净土。素日里嬉笑、耍顽,或凑趣做了诗词,或一并做女红,闲来四下串门游逛,得空便小聚一番……这般日子,我只在梦里过过。”
顿了顿,又仰头笑看陈斯远:“既如此,表弟就容我多过两年可好?”
陈斯远能说什么?略略思量便知自个儿被邢岫烟给拿捏了……转念一想也是有趣,便揽着邢岫烟说起了体己话儿。
他们二人这边厢你侬我侬,缀锦楼里刻下却是刀光剑影。
却是先前众姊妹于稻香村后蔷薇院小聚,这日天光正好,暑气渐升。三春、黛玉、宝钗、湘云、邢岫烟等齐聚,喂过锦鲤,便闹着联句。
众人依次抽了签,论好次序,便一人一言耍顽起来。轮到宝姐姐,宝姐姐眼见后头便是二姑娘迎春,顿生逗弄之心,于是故意出了个难的。
二姑娘迎春虽思量深远,这才情却是比不过宝钗、黛玉的,一时为难,忽而想起这两日所看文章,顿时对了一句‘捱彻凉宵,飒然惊觉,纱窗晓’。
此一句一出,宝姐姐纳罕不已,不觉便变了脸色!众人又追问迎春此一句出自何处,偏生迎春推说不记得了。
于是罚迎春饮了一盏茶。
联句继续,宝姐姐忍不住时不时扫听二姑娘迎春,这般情形落在邢岫烟眼里,顿觉不妙。于是待散去后,邢岫烟也不回缀锦楼,干脆打发篆儿拿了书卷,径直往清堂茅舍躲清净来了。
却说宝钗回得蘅芜苑,越思量越觉着不对,暗忖迎春那一句只怕出自元人百种!这可是大大的不妙!
何为元人百种?
元人百种曲便是臧懋循编纂的《元曲选》,一部元明两代杂剧的总集,总共收录了一百种戏曲。
虽说里面有公案戏、历史传奇戏、教化戏这些比较正经的内容,但也不乏让人脸红心跳的风月戏!
更有的风月戏写得热烈奔放,将男女之间那点儿情、欲直白写出,端地是让人咋舌。
比如拜月亭一出,写了尚书千金战乱中与人私定终身,又被父母拆散,几经波折又阴差阳错方才再续前缘;
再比如望江亭一出,写的是小寡妇斗恶少觅佳偶;
再比如倩女离魂,姑娘家相中了书生,竟离魂出窍,随着书生进京赶考,待其得中方才合而为一……是了,方才二姑娘吟诵的那一句,便是出自倩女离魂!
宝姐姐心下本没拿迎春当了对手,只凭着她与陈斯远情谊甚笃,又岂是区区一个二姑娘能拆散的?
可万一二姑娘学了那元人百种中那等不要脸的狐媚子,来日真个儿豁出去勾搭陈斯远……宝姐姐自是知晓,意中人什么都好,偏这寡人之疾一时间怕是改不了。
若酒后乱性,做下让人措手不及之事……到时候大老爷顺势压下来,任凭宝姐姐与陈斯远私情如何,到时候陈斯远即便不情不愿,只怕也只得捏了鼻子娶了二姑娘迎春!
越琢磨越不安,宝姐姐哪里还坐得住?她有心去给陈斯远提个醒儿,只是这等姊妹间的私密事儿不好宣之于口。且向来只有千日做贼的,没听说过千日防贼的道理!
宝姐姐仔细思量一番,逐渐拿定心思。待临近晚饭,便领了莺儿往缀锦楼来。
此时邢岫烟还不曾回返,宝姐姐笑着进得二姑娘房里,迎春不禁纳罕道:“宝妹妹怎么来了?”
宝钗娴静落座,笑着道:“二姐姐站好,我可要仔细审审你。”
迎春纳罕道:“好端端的,怎地要来审我?”
宝钗笑道:“好个千金小姐,这会子还装憨儿!我且问你,你方才那一句果然不知是哪里来的?”
迎春顿时为之一噎,不禁赧然道:“记不得听谁说过了,宝妹妹快饶了我这一遭吧。”
宝钗便笑道:“我若不饶你,早去与大嫂子说道了,哪里还会眼巴巴的来寻二姐姐?”
迎春不觉红了脸儿,一声没了话儿。
宝钗便语重心长道:“二姐姐不知,当初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
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极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也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
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
”
宝钗说到此处故意在那《元人百种》上顿了顿,又戏谑着扫量过来,顿时羞得二姑娘迎春别过头去不敢看人。
宝钗这才继续说道:“他们是偷偷的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偷的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
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
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份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份内之事。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
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糟踏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也不至于有什么大害处。
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二姑娘迎春唯唯应下,连声称宝钗说的有理。
见迎春听了进去,宝姐姐心下稍稍熨帖,她也不多留,待吃过一盏茶便告辞而去。
二姑娘迎春送过了宝钗,回来后自个儿蹙眉犯了思量。那绣橘向来唯司棋马首是瞻,一时也猜不出方才宝姐姐到底是何意。
待司棋自东跨院回返,听闻宝姐姐来了回,且数落了二姑娘一通,顿时冷笑道:“她自个儿与远大爷私会,反倒教起姑娘道理了,哪儿来的脸子?”
此时却见迎春笑着道:“她怕了。”
司棋纳罕看过来,道:“宝姑娘……怕了?怕什么了?”
迎春笑着摇头,道:“还不好说,你容我仔细思量,总能想个分明。”
眼见自家姑娘不曾弱了气势,司棋顿时松了口气,又鼓动几句,这才去提食盒。
实则这会子迎春早就想了个分明,方才宝钗说了种种,最后一句才是正经……她怕自个儿移了性情!
迎春早将自个儿摆正,知道自个儿落后于人,正不知该如何出奇制胜,不想宝钗便送了枕头来。
那元人百种里的风月戏,自是看得迎春面红耳赤,于是这两日她便不敢再瞧。偏宝钗又来提醒,这下却不得不看了。
于是待用过晚饭,迎春便关起门来又寻了那元人百种翻阅起来。迎春约比宝钗年长一岁,正是少女怀春之时,这一宿看得二姑娘犯了心思。以至安歇后旖梦连连,起初梦里的男子还模模糊糊,或是书中的王生、李生,待待后来逐渐真亮起来,竟变成了‘陈生’!
半夜倏然惊醒,迎春只觉身下温凉滑腻一片,顿时蒙了被子羞得愈发没脸儿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