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发认为赵安是便宜徒弟,赵安则认为张宝发是便宜师傅。
便宜师傅其实挺看重便宜徒弟的,毕竟有个同进士出身的学官当徒弟是他这个老流氓的无比光荣。
说出去贼有面子。
可便宜徒弟却觉得这个便宜师傅有点拿不上台面,不仅办事小家子气,还明显自私自利的很,颇像前世上海青帮的一些就知道收人红包却不给人办事的老爷叔,故而早在心里把这个便宜师傅打入“冷宫”。
这次,他是故意把张宝发架起来的。
借爷叔的名头办自己的事。
这一架把张宝发搞的就骑虎难下了,偏又不能阻止断运河,因为这会让他在帮里威信大跌,又见丁九等人积极支持赵安这个少君,无奈之下只得默认既成事实,祈祷漕运衙门那边感受到压力赶紧派人过来“和谈”。
只要把孙瑞他们放了,张宝发愿意把之前漕院要的六万两出了。
总比出十万两要好吧。
若赵安知道这位便宜师傅的想法,定会给其冠上投降主义的帽子。
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底。
这次,赵安想搞把大的。
不仅仅把孙老四他们捞出来,更要借“此役”打响他在青帮的名头,至少在扬州分舵要形成以他赵少君为主的青壮派势力,从而控制扬州三帮这几万帮众为他做事。
既然公议决定要断运河同漕运衙门打对台,那肯定要有个周密的计划,也就是要有个统一指挥中心。
白莲教起义军跟清军打了八年没有成功的原因,就是因为缺少一个统一的指挥中心。
包括清军入关那会的南明各路抗清势力也是如此。
所以,赵安再不懂军事,也要坚守统一指挥这个底线。
即这次行动只能有一个发号施令的中枢,不能令出两头。
在其主张下,由分舵、三帮各自出人作为指挥中心成员。
中心名义上的领导者是张宝发,但这位爷叔显然不愿充当指挥帮众跟漕运衙门对着干的领头羊,借口年纪大精力不济将“指挥权”给了丁九。
估计还心存幻想,认为事情真闹大了办砸了,到时漕运衙门追究起来他还能有个辩解机会。
没有给赵安这个二号人物,显然便宜师傅心中对便宜徒弟生了怨气。
丁九是石寺庵派下来的“代表”,和张宝发都是伦字辈,不过丁九的师傅是石寺庵的老太爷,所以丁九在扬州分舵的实际地位类似监军(监舵),确保扬州分舵能够听从四大庵的指挥,也确保给四大庵的“孝敬”不被分舵私吞。
也可以说丁九就是扬州分公司的财务总监。
名义上赵安这个少君是扬州分舵的二号人物,但实权这一块应是丁九排第二。
不过这个财务总监却在第一时间请少君主持对抗漕运衙门的全面“工作”。
“我入帮时日不多,辈份也不及丁师叔,还是由师叔来安排的好。”
赵安必定要谦虚一下,哪怕他巴不得发号施令。
丁九则以主意是少君出的,帮众对少君也多敬服为由坚持请赵安主持。
赵安便也不再推辞,一付临危受命的果决状。
“少君,凡事要做最坏的打算,万一漕运那边”
屋中只有赵安和丁九二人,丁九虽然支持对漕运衙门采取强硬态度,但也不得不提出一个担心——事情办砸了怎么办。
或者说丁九是在请示赵安这个少君要把事情闹到什么程度,每个程度的对应解决方案又是什么。
如果漕运衙门一直不低头,难道扬州三帮就一直在那阻断运河不成?
这是一个合格的谋事人。
做事是要谋而定之,一拍脑袋就上马干,干着干着就很容易发现问题不少,到时要么半途而废,要么就得投降主义了。
“我说停才能停,我没说停就不能停。”
赵安说了自己态度,紧接着却又说了一句,“你放心,这件事我有数,只要帮里把事情闹大,就算是漕运总督他也得低头。”
“噢?”
丁九知道赵少君是官面人,也是皇帝特赐的同进士出身,但这个身份真的能帮助扬州三帮对抗从一品的漕运总督。
能!
因为赵安有向老太爷打小报告的权力。
为了获得这位在扬州分舵有很大影响力的白纸扇支持,赵安拿出自己的底牌,坦言自己被朝廷委任为督学委员,有向皇帝直接上书奏事的权力。
“漕运的事与我学官毫不相干,那我这个学官上奏朝廷指责漕运衙门渔肉漕工,致使漕工生怨以致运河交通为之中断,你说朝廷是相信他漕运总督的辩解之辞,还是信我这个与他漕运没有任何利益关系的旁观者?”
赵安起身给了丁九一个充满鼓励的微笑,“放心大胆做便是,天塌下来有我这个少君呢。”
也算是高级知识分子的丁九无须多想,就知道少君这个中立客观的第三方对于事件的导向和定性具有多大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只要皇上不认为扬州青帮是造反,那漕运衙门的压力就大到没边了。
来到设在香堂边上的指挥中心后,赵安看了眼一众小组成员,没有任何废话就做了详细安排。
二帮负责掐断长江入运河段,三帮则负责掐断扬州至淮安段,头帮这边则负责造舆论,就是将漕运衙门过往对漕工的欺负敲诈无限放大,务要做到不管是百姓还是官员,人人都知道这次运河停摆事件是漕运衙门的错,而不是漕帮的错。
三帮各司其责,所有行动消息每天必须三报至香堂。
安排一切后,赵安环顾众人:“各位还有什么疑问?”
三帮的徐霖第一个大声道:“没有!”
“那好,”
赵安点了点头后,却是拿出几张银票放在桌上,沉声说道:
“这里一共是一万五千两,凡参加断运河的兄弟每人拿五两,剩下的给帮中日子实在难过的兄弟们,最少一人一两,我们不能因为断运河这件事让兄弟们的老婆孩子连饭都吃不上。”
言罢,不无诚恳道:“也是我这个少君对弟兄们的一点心意。”
便宜师傅其实挺看重便宜徒弟的,毕竟有个同进士出身的学官当徒弟是他这个老流氓的无比光荣。
说出去贼有面子。
可便宜徒弟却觉得这个便宜师傅有点拿不上台面,不仅办事小家子气,还明显自私自利的很,颇像前世上海青帮的一些就知道收人红包却不给人办事的老爷叔,故而早在心里把这个便宜师傅打入“冷宫”。
这次,他是故意把张宝发架起来的。
借爷叔的名头办自己的事。
这一架把张宝发搞的就骑虎难下了,偏又不能阻止断运河,因为这会让他在帮里威信大跌,又见丁九等人积极支持赵安这个少君,无奈之下只得默认既成事实,祈祷漕运衙门那边感受到压力赶紧派人过来“和谈”。
只要把孙瑞他们放了,张宝发愿意把之前漕院要的六万两出了。
总比出十万两要好吧。
若赵安知道这位便宜师傅的想法,定会给其冠上投降主义的帽子。
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底。
这次,赵安想搞把大的。
不仅仅把孙老四他们捞出来,更要借“此役”打响他在青帮的名头,至少在扬州分舵要形成以他赵少君为主的青壮派势力,从而控制扬州三帮这几万帮众为他做事。
既然公议决定要断运河同漕运衙门打对台,那肯定要有个周密的计划,也就是要有个统一指挥中心。
白莲教起义军跟清军打了八年没有成功的原因,就是因为缺少一个统一的指挥中心。
包括清军入关那会的南明各路抗清势力也是如此。
所以,赵安再不懂军事,也要坚守统一指挥这个底线。
即这次行动只能有一个发号施令的中枢,不能令出两头。
在其主张下,由分舵、三帮各自出人作为指挥中心成员。
中心名义上的领导者是张宝发,但这位爷叔显然不愿充当指挥帮众跟漕运衙门对着干的领头羊,借口年纪大精力不济将“指挥权”给了丁九。
估计还心存幻想,认为事情真闹大了办砸了,到时漕运衙门追究起来他还能有个辩解机会。
没有给赵安这个二号人物,显然便宜师傅心中对便宜徒弟生了怨气。
丁九是石寺庵派下来的“代表”,和张宝发都是伦字辈,不过丁九的师傅是石寺庵的老太爷,所以丁九在扬州分舵的实际地位类似监军(监舵),确保扬州分舵能够听从四大庵的指挥,也确保给四大庵的“孝敬”不被分舵私吞。
也可以说丁九就是扬州分公司的财务总监。
名义上赵安这个少君是扬州分舵的二号人物,但实权这一块应是丁九排第二。
不过这个财务总监却在第一时间请少君主持对抗漕运衙门的全面“工作”。
“我入帮时日不多,辈份也不及丁师叔,还是由师叔来安排的好。”
赵安必定要谦虚一下,哪怕他巴不得发号施令。
丁九则以主意是少君出的,帮众对少君也多敬服为由坚持请赵安主持。
赵安便也不再推辞,一付临危受命的果决状。
“少君,凡事要做最坏的打算,万一漕运那边”
屋中只有赵安和丁九二人,丁九虽然支持对漕运衙门采取强硬态度,但也不得不提出一个担心——事情办砸了怎么办。
或者说丁九是在请示赵安这个少君要把事情闹到什么程度,每个程度的对应解决方案又是什么。
如果漕运衙门一直不低头,难道扬州三帮就一直在那阻断运河不成?
这是一个合格的谋事人。
做事是要谋而定之,一拍脑袋就上马干,干着干着就很容易发现问题不少,到时要么半途而废,要么就得投降主义了。
“我说停才能停,我没说停就不能停。”
赵安说了自己态度,紧接着却又说了一句,“你放心,这件事我有数,只要帮里把事情闹大,就算是漕运总督他也得低头。”
“噢?”
丁九知道赵少君是官面人,也是皇帝特赐的同进士出身,但这个身份真的能帮助扬州三帮对抗从一品的漕运总督。
能!
因为赵安有向老太爷打小报告的权力。
为了获得这位在扬州分舵有很大影响力的白纸扇支持,赵安拿出自己的底牌,坦言自己被朝廷委任为督学委员,有向皇帝直接上书奏事的权力。
“漕运的事与我学官毫不相干,那我这个学官上奏朝廷指责漕运衙门渔肉漕工,致使漕工生怨以致运河交通为之中断,你说朝廷是相信他漕运总督的辩解之辞,还是信我这个与他漕运没有任何利益关系的旁观者?”
赵安起身给了丁九一个充满鼓励的微笑,“放心大胆做便是,天塌下来有我这个少君呢。”
也算是高级知识分子的丁九无须多想,就知道少君这个中立客观的第三方对于事件的导向和定性具有多大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只要皇上不认为扬州青帮是造反,那漕运衙门的压力就大到没边了。
来到设在香堂边上的指挥中心后,赵安看了眼一众小组成员,没有任何废话就做了详细安排。
二帮负责掐断长江入运河段,三帮则负责掐断扬州至淮安段,头帮这边则负责造舆论,就是将漕运衙门过往对漕工的欺负敲诈无限放大,务要做到不管是百姓还是官员,人人都知道这次运河停摆事件是漕运衙门的错,而不是漕帮的错。
三帮各司其责,所有行动消息每天必须三报至香堂。
安排一切后,赵安环顾众人:“各位还有什么疑问?”
三帮的徐霖第一个大声道:“没有!”
“那好,”
赵安点了点头后,却是拿出几张银票放在桌上,沉声说道:
“这里一共是一万五千两,凡参加断运河的兄弟每人拿五两,剩下的给帮中日子实在难过的兄弟们,最少一人一两,我们不能因为断运河这件事让兄弟们的老婆孩子连饭都吃不上。”
言罢,不无诚恳道:“也是我这个少君对弟兄们的一点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