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妖 第26章 要谢就谢皇上!

小说:清妖 作者:傲骨铁心 更新时间:2025-06-26 23:50:04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江宁藩台衙门这边,压根没社会经历的谟尔赓额竟坦承自个是奉密旨前来江宁察访赵有禄的。

  还说来的不是他一个,还有翰林院侍讲学士曹振镛。

  也就是说皇上为了调查赵有禄,不仅派出身边的贴身保镖,还派了一个相当于皇办副主任的贴身秘书过来。

  仅从调查规格而言,这虽然不是最高配置,但无疑也是相当重视的。

  福昌的理解是私生子事关皇家颜面,如果派宗室大臣前来调查,搞的沸沸扬扬对皇上的影响不好。

  而且事情传开,很容易让世人觉得皇上有点陈世美,就是有点薄情寡义,否则怎么可能让亲骨肉流落民间呢。

  所以,皇上这才刻意降低调查组的规格,以求减少舆论的负面影响。

  那么调查的目的是什么?

  表面来看是向地方打探赵有禄为官风评如何,实际是为进一步提拔重用作铺垫!

  一生求稳的福昌既先入为主知道皇上用意,自然毫不迟疑高度推崇赵安,尽捡好话说,就差给这位五福儿阿哥扣上大清第一清官、两江第一能臣的美誉。

  谟尔赓额不发表任何意见,作为毫无利益关系的中立第三方,他的任务就是如实奏报。

  听到什么,看到什么,老实记录在案,不发表个人看法。

  这点,倒是不蠢。

  谈话结束,福昌很来事的命人奉上二百两程仪,拿了银子的谟尔赓额很是高兴,开开心心告辞。

  未几,陈师爷就过来向恩主报告情况,说来调查赵粮道的御前侍卫打藩台衙门离开后就去了江宁知府衙门,看样子是要继续打探关于赵有禄的事。

  “果然如此!”

  藩台大人一脸老谋深算,“看来赵道台用不了多久就会高升,说不定我大清朝继年羹尧之后又要出一位年轻的抚台大人了。”

  年羹尧当巡抚时是29岁,这赵有禄官方档案是22岁,22岁就能当巡抚?

  陈师爷难以置信,认为纵是赵有禄背后有和珅这条大腿,也不可能这么年轻就被重用为巡抚的。

  巡抚那可是管理一省的封疆大吏啊!

  “为何不可?”

  藩台大人觉得这再正常不过,因为另外两个皇上的私生子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三福儿”福康安16岁任从二品户部右侍郎、镶蓝旗蒙古副都统,与巡抚平级。两年后也就是福康安18岁时以户部侍郎充军机大臣,副首相级别。

  “四福儿”福长安15岁任正红旗满洲副都统、领内务府大臣事,这个职务比巡抚高一级。虽然比哥哥进军机处任职晚了五年,不过福长安也是20岁就在军机处行走了。

  见习军机大臣意思。

  此后兼管户部、兵部、内务府、銮仪卫,内大臣、御前大臣.

  如今身上的兼职仅比和珅少一些。

  有两位福哥哥打的好样,“五福儿”22岁出任巡抚又有什么不可能的?

  真要论起来,皇上明显还亏待了五福儿呢。

  照三福、四福的晋升速度,五福现在至少也得是巡抚,或者进京任侍郎才对。

  福昌怀疑这是因为皇上是去年才知道有这么个私生子的缘故,而且也同这个私生子是汉人民女所生有关,如此就导致五福儿如今的升官速度远低于另两位“福儿”。

  陈师爷这边叫恩主的判断弄的简直是惊掉下巴,失声道:“大人,纵是此人真大有来头,他终归是一汉人,怎么可能”

  言外之意朝廷对汉人官员的任免选拔是有天花板的,那赵有禄背景再大,也不可能二十出头就当巡抚,怎么也得三十往后。

  通常情况下,汉人担任巡抚的年龄一般都是四十左右。

  年羹尧之所以29岁就出任巡抚,是因为此人并非汉人,而是汉军镶白旗出身的旗员。

  旗员和汉员的任用能一样么。

  “赵粮道不是汉人。”

  藩台大人轻声一笑,告知陈师爷去年赵有禄被皇帝恩赏籍入内务府包衣公中籍,所以现在赵有禄已经不是汉人,而是属于半汉半旗的“香蕉人”。

  论亲近程度,内务府的包衣籍可比满洲下五旗更近皇帝。

  此事也让藩台大人越发笃定赵有禄就是皇上私生子,入内务府包衣只是第一步,下一步皇上必定会将其抬入满洲上三旗。

  早些年皇上身边的纯惠皇贵妃苏氏原先便是民籍汉人,后被皇上赏内务府包衣籍,再全家抬入的满洲正白旗。

  搁顺治、康熙、雍正三朝,抬旗恩典通常是先抬入汉军八旗,再抬入满洲八旗。

  很少直接抬入满洲八旗。

  本朝乾隆爷打破了这个惯例,予抬旗恩典都是先入内务府包衣,再寻机晋满洲。

  原因是汉军八旗被裁撤怠净,事实上已不存在汉军八旗,故而只能让内务府的包衣公中佐领充当这个抬旗的“拐点”,或者说是台阶。

  不过内务府包衣抬入满洲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必须有军功。

  军功在别人那里或许是天大难事,但在“五福儿”这里,藩台大人觉得就是几封奏报的事。

  花花轿子众人抬,谁吃饱了撑的跟皇子过不去呢。

  陈师爷也有点懵,要恩主判断正确,那赵有禄的背景真就通天了。

  可什么样的背景能年纪轻轻出任封疆大吏,更惊动宫中侍卫前来暗访呢?

  一年连升十级,皇上特赐同进士出身,赏包衣籍、赐黄马褂.

  再加上自家这位从二品的藩台大人对赵有禄的刻意巴结,陈师爷再怎么反应迟钝也摸到了点门道,不禁咂舌道:“莫非这赵有禄同宫中有关?”

  还真能有关系,毕竟皇上几次南巡风流事不少,有皇子蒙尘遗落民间并非不可能。

  见陈师爷也猜到这一点,藩台大人顿生知己感,却郑重其事道:“此事先生心中有数即可,切勿外传,事涉皇家颜面,我等最好装聋作哑,免得惹来无枉之灾。”

  “是,是,学生明白,明白。”

  做了几十年师爷的陈师爷如何不晓得此间利害关系,那赵有禄哪怕真是皇上的私生子,他们也不能公开议论。

  这叫为尊者讳。

  除非哪天皇上主动认亲,要不然“赵阿哥”的身份就只能永远沉在水里不能浮上水面。

  都知道,就是不能挑破。

  不管怎么说让亲生骨肉流落民间,都是皇上怎么也推卸不了的过错。

  帝王,是永远不能有错的!

  如此,赵阿哥恐怕这辈子只能享受阿哥身份带来的种种好处,而不能堂而皇之的进入族谱,更休说承欢皇阿玛膝下了。

  惊叹真相之余,陈师爷却是浮出一个念头来,那就是赵阿哥新任粮道没多久,身边似乎没有得力的师爷帮衬。

  自己恰好有几个好友正在找工作,若是能推荐过去,水涨船高不说,也能就此和赵阿哥搭上线,岂不美哉?

  旋即想到那位御前侍卫去了江宁府,而江宁知府李大人的幕僚师爷跟自己都是好友,大家都是同一个“朋友圈”,须得赶紧派人去提醒一声,免得李大人不知这中间的门道乱说话,影响前程。

  那边谟尔赓额继续负责任的从官方途径打听赵有禄风评。

  曹振镛跟他说过要多听多看,不能偏信一家之言。

  所以,江宁城中大小衙门谟尔赓额打算都跑一遍。

  接待他的是江宁知府李尧栋,一听侍卫大人到他这里是打听安徽粮道的,李知府就犯了难,因为他和赵有禄除了惠民河工程有过交结,其它并无来往。

  要说那赵有禄好吧,有点不甘心,因为那小子可劲把自己塑造为清官,获得江宁百姓一致赞誉,把他们这帮江宁本地官员给衬托的一无是处。

  着实可恨。

  要说不好吧,看这侍卫架势肯定还会到其他衙门打听,自己净捡不好的说也不妥。

  斟酌一二,旋即定下基调,就是不怎么说好,也不怎么说坏。

  中庸之道。

  虽然江宁府的说法跟藩台大人的说法有点不同,谟尔赓额却没有表现多少惊讶之色,只认真倾听。

  谈了片刻,师爷却闪现在侧厢很是着急的给府台大人使眼神,见状,李知府便借口方便过去一看究竟。

  未想师爷却将一纸条塞入其手,打开来看,上面只写了八个潦草小字——“只能说好,不能说坏。”

  “何人送来的?”

  李知府疑惑看向自家王师爷,不解其意。

  王师爷忙道:“藩台衙门陈先生命人送来的,说是藩台大人的意思,若大人不照这纸上说的做,他日恐有祸患。”

  “这?”

  李知府莫名其妙,他不说那赵有禄的好话就大祸临头了?

  世上哪有这道理。

  只思虑再三,再次回到厅中时话锋就立时转了:“说起来本官虽与赵有禄不熟,但其上任以后为百姓做的一些好事,本官还是知道一二的”

  谈话结束后,李知府不无感慨道:“倘若咱大清朝的官员都如赵有禄这般一心为民,不仅是百姓的福份,也是朝廷和皇上之福啊。”

  谈话结束,照例李知府奉上纹银160两。

  谟尔赓额开心收下,前往上元县衙。

  上元知县孔庆光是孔圣后人,得知宫中侍卫前来赶紧隆重来见,待知目的,当场便道:“赵大人是我辈学习之榜样,也是我为官之人当争先效仿的廉吏典范”

  孔知县的师爷也是绍兴朋友圈的一员。

  上元县如此,江宁县更是如此。

  大小几个衙门晃下来,谟尔赓额收获的不仅是对赵有禄的五星好评和赞赏,还是满满一大袋纹银。

  本是应该回客栈同曹振镛会合的,却被远处满城吸引,一想这城中除了江宁官员外,不是还有个江宁将军么。

  没打算去两江总督衙门探访,因为离京时军机处有过嘱咐,此次密访要绕过两江总督衙门。

  原因不知。

  两江总督衙门不能去,没说江宁将军那也不能去。

  满汉虽不隶属,但同在江宁城,江宁将军多多少少也应该听闻过赵有禄的事。

  毕竟,这人是正四品道员,虽是安徽的官,但于江宁城中却仅次于总督、将军、布政,乃实实在在的四号位。

  当下掉转马头直奔满城。

  有宫中侍卫铁牌和身份证明在,自是轻松进入满城,同样顺利进入将军府。

  同福昌一样,现任江宁将军永庆也不知宫中侍卫找自己干什么,待听对方是向他打听驻于城中的安徽粮道赵有禄为官如何,永庆不禁犯了难,不是不肯说,而是真不知道赵有禄是谁,因为他平日几乎不出满城,跟外城官员更是没什么交道可打。

  都不知道是哪个,如何评价。

  正欲实话实说时,永庆的幕僚董师爷却在其耳畔低语一句,永庆听后恍然大悟,继而轻笑一声道:“你问的这个赵有禄的确是难得一见的好官”

  谈话过程中,江宁将军就差以人格担保赵有禄是个可堪大用的干吏能臣,希望谟侍卫能如实向皇上汇报此人。

  谟尔赓额从江宁布政使司衙门、江宁知府衙门、上元县衙门乃至江宁将军府得到的反馈都是惊人一致——赵有禄是好官!

  曹振镛自己从两家茶馆,一家酒楼了解到的信息也表明赵有禄是举世无双的清官能吏。

  如果说官官勾结,整个江宁官场都被赵有禄收买这才说赵有禄的好话,倒不是不可能。

  但那赵有禄难道还能把整个江宁城的百姓都给收买不成?

  事实确凿,赵有禄的确是好官。

  谟尔赓额的意思这就回京向朝廷如实汇报,曹振镛却本着小心谨慎念头决定再去粮道衙门看看。

  百闻不如一见嘛。

  其实也是心中对一个幸进小人突然变成人人称颂的清官廉吏实在不解,很想亲眼见见这个一年连升十级的幸运儿到底长啥样。

  谟尔赓额叫曹振镛这一说也勾起好奇,便与之一同前往粮道衙门。

  据百姓说粮道衙门不禁百姓出入,甚至为了方便百姓进去办事把大门都给拆了,二人到地方果然发现粮道衙门它赫然没大门!

  再看百姓也是正常出入,根本无人阻拦,好奇之余拉住一出来办事的衙役,询问为何拆了大门不设门房,难道不怕歹人进去行刺么。

  “贪官污吏才怕歹人,我家赵大人是众所周知的清官好官,怕什么歹人?”

  衙役说完,以为二人是进衙门办事的,还好心给指了路。

  “说的倒也有些道理。”

  曹振镛嘴里如此说,心里却是有些不以为然的,这为官之人真要一点官威都没有,也是有损朝廷颜面的,也不合圣人教化。

  说话间同谟尔赓额欲入衙门内瞧个究竟,这时却有一年轻人扶着一位老妇从衙门内走出,边走边道:“老人家,您千万不用谢我,要谢也是谢皇上,要不是皇上让我赵有禄担任这江安粮道,我赵有禄又岂能为你们百姓做事呢.这篮鸡蛋还请老人家带回去,我赵有禄是从不拿百姓一针一线的。”

  说话间,将左手提着一只装满鸡蛋的竹篮塞到老妇手中。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清妖,清妖最新章节,清妖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