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妖 第27章 停止工作,接受调查!

小说:清妖 作者:傲骨铁心 更新时间:2025-06-27 22:19:30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真人真事。

  赵安承认自己有演的成份,但同时也可以拍着胸脯说他的确给百姓做了很多实事、好事。

  比如眼前这个老妇就不是他请的剧团演员,而是真实群众。

  赵安在接待期间得知老妇的儿子是在粮库搬卸时不慎被粮袋砸伤死亡,接连两任库大使都不予处理,也没有赔偿,更没有上面官员过问此事,导致老妇的儿子至今尸体都在棺材中无法下葬,因为买不起墓地。

  其实这件事赵安完全可以不用管,清律没有工伤赔偿的相关规定,只说官办工程发生伤亡事件的,监管官员需受笞刑和降级处分;民间雇工伤亡,雇主承担相应民事赔偿。

  老妇之子是在粮库搬粮受伤死亡,雇主是作为官府的粮库,不符合民间雇工伤亡赔偿条件,而官府对官办工程发生的伤亡是不负责赔偿的,只是对负责官员有惩戒。

  也就是说即便赵安依法办事,老妇也得不到赔偿,他只能对江宁库相关人员做出笞刑或降级处置。

  但这样做显然无法解决问题,接待时还得知老妇为了这件事曾到江宁其它衙门也反映过情况,结果无一不是被没有管辖权搪塞回来。

  不能怪这些衙门,江苏的官的确管不了安徽的事。

  道台接待日是赵安为了解决粮食系统内诸多问题专门设置的,不是做样子给百姓看的,所以这件事既然反映到他这里,那肯定要设法圆满解决。

  因为他如果再不解决,很难说老妇会不会到更高级别的衙门反映问题。

  如行政体系上的领导安徽巡抚衙门,业务体系上的领导漕运总督衙门。

  哪怕事情是出在前任手里,且法无规定,但真让老妇到那两个衙门反映,于他这个现任官也是有些影响的。

  尤其安徽巡抚朱珪是嘉庆的班主任,前不久刚刚在老太爷那给赵安上过眼药水,这要让朱珪知道此事,很难说朱老师不会借题发挥,给赵安扣上一个无能的帽子。

  何况,他上个月顶着压力以督粮道名义行文淮北各地粮库,要求开仓放粮。

  此事的执行者是在淮北地区巡视的通判郑符阳,关于淮北灾情严重的相关报告也是郑通判快马加鞭传回江宁的。

  郑符阳的报告中指个别严重地区“寸草不生,举目荒凉”,“饥民十日卖一儿,五日卖一妇”,正是这些让人细思极恐的字眼迫使赵安立即下令放粮。

  制度上,督粮道是无权下令开仓放粮的,督粮道管辖的粮库不仅是调节全省粮价的重要一环,也是各省用于赈济求灾的储备粮,需要由省级衙门统一调度。

  真要放粮的话,程序上也是由地方官先报到府里,府里再报到省里,省里研究后再上报户部,户部奏请皇帝批准后再发文省里,省里再要求督粮道和地方予以落实。

  整个流程下来,最快也要25天左右,而等灾民拿到粮食,则恐怕得一个月以后了。

  交通和通讯水平以及官僚的执行效率摆在那。

  事实上,赵安完全可以不管安徽灾情,毕竟他只是粮食厅长,不是安徽巡抚。

  真饿死大片灾民,闹出民变什么的,也是安徽巡抚朱珪首当其冲,他这个粮食厅长私底下做些小动作拖一拖的话,弄不好就能让朱珪直接下台。

  但,赵安没有这么做,也不耻这么做。

  这么做,与前明的东林党有何不同。

  为了一己之私,置国家百姓利益不顾,这本就是赵安极为唾弃之事。

  诚如他给通判郑符阳的信中所说,“仓粮再重也不及百姓命重”,天塌下来由他这个道台大人一力扛之。

  于是,在没有省里公文同意情况下,赵安下令淮北、淮南大小粮库13处统一放粮给百姓。

  此举,有效缓减灾情,活人无数。

  但后果却是库粮大面积亏空,粮道衙门内部统计显示至少亏空了70万石,而安徽全年给京师应输漕粮仅为142万石。

  相当于赵安将一半应在五月送往京师的漕粮就地发给灾民了。

  擅自开仓的结果清律也写的明明白白——“丢官自补粮款”。

  就算丢不了官也要自补粮款,所以事后赵安个人得拿出几十万两银子来填这个亏空。

  填不了,就不是丢官的事,而是杀头的事。

  因此当赵安决定不经请示就开仓时,衙门内部一些机构负责人就劝说他慎重再慎重,哪怕再等几天也行。

  “此何时也?犹拘泥于常法乎?速开仓!若朝廷问罪,吾家变产抵偿!”

  深知早一天放粮和晚一天放粮关系无数人命的赵安,顶着丢官压力,不顾属员劝说,也不顾岳父丁太劝说,强行下令开仓。

  岳父丁太无奈只好劝女婿让灾民领粮时打借条,等到了秋后再让灾民拿粮还,这样能少一些亏空。

  “春天受的灾,秋后哪有粮还?还了粮,这冬天吃什么?莫不成叫灾民们明年继续受灾?”

  赵安何尝不知岳父是为他好,但涉及百姓性命,也容不得他有半点官僚主义作风。

  已经做好自填亏空准备,也相信朱珪即使再不喜欢他,也不会拿他开仓放粮一事来攻击。

  朱珪,也是清官。

  清官,岂不爱民?

  好的方面是,得知粮道擅自开仓放粮后,安庆方面并没有发文斥责,而是命各地积极赈灾,看来这位朱老师没那么糊涂。

  赵安这边则在收到京里通知后忙于应付考察二人组。

  作为官员,解决问题是基本业务能力。

  有问题要解决,没问题制造问题也要解决,否则如何显示出官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呢。

  老妇的问题赵安处理很快,当天就责令江宁库工作人员给老妇送上其子死亡抚恤金120两,另外安排老妇在粮库的食堂烧饭做菜,以解决其长期生活困难。

  老妇对这个处理结果是相当满意的,因为她之前也听说过一些做工死亡的赔偿,大多只是给十两左右的后事料理费,有良心的额外再给几两生活补助。

  最多十五两左右。

  现在新来的道台大人一次性给了她120两赔偿,不得不说这位百姓都说好的道台大人确是个大好人。

  赵安这边在处理完老妇的事后,又调来相关档案,研究发现打清朝开国以来,整个安徽粮食系统发生过的因公伤亡案件多达数百起,但没有一起获得正式赔偿的。

  唯一一件可算是赔偿的案例发生在康熙四十六年,一个车夫送粮时因马受惊摔断大腿落了个终身残疾,时任江安粮道破例赐了这个车夫一袋白面,外加一碗燕窝粥。

  这个不算赔偿,当算恩赐,算是有良心的了。

  整个安徽粮食系统在编、不在编的工作人员加一块约五千余人,实际替安徽粮食各机构干活的民夫苦力则有数万之众。

  每年一到漕粮督运期,这几万人就会连轴转,确保安徽能完成朝廷下派的征粮、储粮、运粮任务。

  也就是说赵安这个粮食厅长如果进行系统总动员的话,他是可以动员几万民夫苦力的。

  而这几万民夫苦力替他这个粮食厅长干活却是一点保障也没有。

  虽然上上下下对此都没有意见,甚至民夫苦力们也没有获得赔偿的意识。

  但赵安还是决定出台安徽粮食系统的第一份工伤处理条例,规定凡因公受伤或死亡的粮库工作人员,包括临时雇工都有获得粮道赔偿的权力。

  伤残赔偿视伤残程度赔付。

  死亡赔偿这一块则是人均年收入乘十五年。

  江宁地区和安徽地区的百姓人均年收入相差很大,江宁百姓一年收入十五两的话,安徽最多三两。

  若按地区差异赔偿,安徽地区的民夫苦力显然要吃大亏。

  人命虽然不能用金钱衡量,但除了金钱似乎也没有别的衡量方式。

  赵安能做的就是一碗水端平,不管是江宁人还是安徽人都是一个价,故直接以厅长身份给各地下辖机构发“红头”文件,规定死亡赔偿金统一为120两,不分地区。

  赔付也由粮道衙门直接拨给,不走地方,免得地方小吏再吞没。

  另外为了防止小吏们担心上报伤亡会被惩戒,结果对辖区内的伤亡隐而不报,使得工伤补偿成为一纸空文,赵安又通知各下辖机构伤亡五人以下不对负责官员问责。

  尽可能让这份有史以来第一份工伤补偿条例能起到正面积极作用,给粮食系统的底层务工人员一份实实在在的保障。

  此事正在推进中,效果暂时还看不出。

  今天老妇专门从家里给赵粮道送篮鸡蛋以表感谢,赵安事先根本不知,等知道后赶紧从办公室出来亲自接见老妇,说什么也不愿收下老妇这篮鸡蛋。

  笑话,他能要百姓的东西吗!

  就这篮鸡蛋能跟老太爷的一根毛比吗!

  当官也有一年了,赵安可以摸着良心说他就没拿过百姓的东西!

  说我是贪官?

  谁配,谁敢!

  不曾想,这一幕恰巧被考察二人组看到,赵安也觉尴尬,好像搞的他故意弄这一出似的。

  虽然,他曾故意安排岳母李氏出去捡菜叶,以提高他廉吏的含金量。

  不过这也是跟前世某官学的。

  你说巧不巧,暗访的记者镜头恰到时机的捕捉到了县官母亲在街上捡垃圾的一幕。

  惊人不?

  感人不!

  堂堂县官的老娘在街上捡垃圾,小城居民个个都知道,这是什么样的清官啊!

  凭借此事,该官荣获优秀县官评价。

  后东窗事发,世人方知一切都是戏。

  比起这位,赵安实在多了。

  要知道,丈母娘捡来的菜叶还真被他天天和豆腐一块烧汤吃了,一点没浪费。

  “赵大人,您这么好的官,就是吃我两颗鸡蛋又怎么了.”

  老妇感动的直落泪:这么好的官,当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啊。

  “老人家,”

  当着考察二人组的面,赵安准备再煽个情,进一步凸显他在百姓心目中的份量,未想伴随急促马蹄声,数十名绿营兵勒马衙门前,继而哗啦啦翻身下马,为首乃一绿营千总,手持公文刚要喝问门房,就见前方正搀扶老妇的赵安穿着四品道员服,顿时上前道:

  “奉巡抚大人命,江安粮道赵有禄摘顶戴,居衙门不得外出,待审!”

  话音刚落,几名营兵气势汹汹冲上前将一头雾水的赵安按住,不由分说便摘了他的官帽,吓的老妇失手脱落手中竹篮,鸡蛋滚了一地,踩了一地。

  “保护大人!”

  衙门内百里云龙等护卫见势不妙,纷纷冲了过来,好几个已经拔刀在手。

  曹振镛和谟尔赓额也被这一幕看愣,不知发生何事。

  “住手!”

  发话的是赵安,喝令百里云龙等不要动手后,鹰一样的眼睛扫过那绿营千总,冷冷道:“本官乃四品督粮道,巡抚大人无权查办我。”

  曹振镛心道确是如此,巡抚是没有权力直接查办道员,只能向朝廷上折子弹劾。

  那绿营千总道:“赵大人,不是下官故意如此,实是巡抚大人已向朝廷上书弹劾于你,下官是按规矩做事。”

  赵安眉头微皱,微哼一声:“抚台大人纵是弹劾我,按制朝廷查清之前本官仍正常履职,你们哪来胆子敢摘我顶戴!”

  那千总点头道:“赵大人有所不知,巡抚大人是摘参于大人。”

  “摘参?”

  曹振镛同谟尔赓额都是一惊,因为大清的弹劾分指参、察参、查参、特参、摘参五种级别。

  指参、察参乃最轻弹劾,通常弹劾行政失误或轻微过失,处分多为罚俸、降级留任,不影响职务行使。

  查参、特参为中等弹劾,涉及履职疏忽或能力不足,官员要被正式调查,但在调查结果出来前仍保留职位继续做事,等结果出来查实无误后才会革职。

  而摘参则是最严重的弹劾,只针对重罪,当事官员需立即摘顶戴停职待审,期间不得干预一切公务。

  也就是就地看押。

  处置结果多为死刑或发遣边疆。

  动用摘参,通常都是你死我活了。

  要么被摘参的下台,要么发动摘参的下台。

  赵安也没想到朱珪竟对他动用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摘参,愤怒之余亦是好奇,问那千总:“本官犯了何事,巡抚要摘参于我?”

  得到的回答是他赵有禄借开仓放粮救民为名,实行隐瞒亏空事实。

  换言之,因为亏空太大,所以你赵有禄才未经请示擅自开仓。

  朱珪敢行摘参,必定是有证据的,否则不会如此行事。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清妖,清妖最新章节,清妖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