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妍后退了两步,瞳孔微缩,双眼迷离。
圆口丰肩,腹部浑圆,纹饰流畅,发色淡雅……
只凭肉眼,找不出任何一丝修复过的迹像。真就是之前长什么样,现在仍旧长什么样。
但往前凑到近处,再用高倍镜,就能清楚的看到修复后的痕迹。
并非林思成手艺不高,而是基于文物修复的“可识别性原则”,必须要补成这样。
既视觉可识别性、检测技术的兼容性、修复材料的可逆性。
说简单点:眼睛可以看不出来,但用放大镜必须能看的出来,用机器更要能检测得出来。
这是国际公约的文物修复核心准则,国内《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等权威文件更有详之又详的明确规定。
但正因为这样,修复难度才高:商妍绝对算是内行中的内行,用眼睛,咋看咋像真的。但拿放大境一瞄,外行中的外行也能看出来,这是补好的残器……
而更让商妍惊叹的是,林思成对于“传统”、“复古”原则的苛求程度。
所有的技术全部用古法:拼接用古法,雕胎用古法、补绘用古法、烤釉更用古法。包括各种原料:胎泥、釉料、钴料、胶水……但凡和现代科学沾边的,能不用就不用。
算来算去,也就检测观察、入炉复烧用的是现代的手段。
所以,为了确保能过审,就这一樽成化大罐,林思成补了近五天。
先不说水平有多高,就这份用心、专注,力求完美的精神,她手底下的学生加起来都比不上。
但商妍已经不嫉妒王齐志了,因为从今天开始,她也能对别人说:这是我学生。
虽然不是导师,只是指导老师……
正儿八经的导师正满面红光,手里攥着厚厚的一沓红包。王齐志一个一个的发,连声道谢:“辛苦……这几天辛苦了……辛苦辛苦……”
商妍也有,包括王齐志自个也有。不算多,但绝不算少:一人两千,抵李贞冯琳一个半月的工资。
轮到林思成,王齐志把红包往他手里一放,又重重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休息,缓缓脑子,这一周什么都别干,什么都别想,就吃、喝、玩……剩下的交给老师!”
林思成点点头。
连轴转了五天,虽然不至于到废寝忘食的程度,但大脑基本是满负荷,甚至连梦里都梦到的是修大罐。
一直保持超高强度的亢奋状态,精神一直紧绷,偶尔的时候甚至会出现现实和想像分不清的幻觉。
很正常,但确实得休息,不过顶多缓个一两天。
一看就知道他在想什么,王齐志叹口气:“十一了,我的傻徒弟!”
林思成怔了怔,恍然大悟:今天三十号?
“先回工作室洗一洗,我派车送你,回家先好好睡一觉……”王齐志推了推他,“去吧!”
林思成点点头,又挨个打招呼,一如往常:礼貌、谦恭、温和,如沐春风。
和台上时相比,好像没什么区别。但一旦进入工作状态,林思成身上散发的那种专业、肃然、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气机,却如实质。
几人连忙回应,脸上堆满笑,腰不自主的勾了起来。
唯有李贞,心不在焉,如有所失。
目送林思成出了实验室,她本能的回过头来,盯着装着大罐的囊匣。
再想起这几天以来,就感觉,两人之间……隔着一个银河系?
商妍看在眼里,暗暗一叹,想起了之前王齐志忽悠她的那句话:林思成到了你那里,就如鹤立鸡群,你那几个学生就别想好……
果不然?
她拍拍手:“好了,都回去吧,这几天挺辛苦,好好休息几天!”
几个学生一一道别,包括冯琳。但她刚到门口,王齐志喊了一声:“冯琳,你回来!”
冯琳脸一红:连着几天都是高强度,脑子有些犯迷糊。忘了她早不是学生,而是王教授的助研。
还以为有什么交待,王齐志却拍给她一把钥匙:“顺路帮我送回家!”
“好的王教授,还有呢?”
“哪有什么还有?好好休息……”
“哦哦~”
撵走冯琳,王齐志拿起录像带,又提起囊匣:“领导我全都通知了,校长、书记、副校长、院长,全在会议室等着……你敢不敢去?”
稍一顿,他又斜了斜眼睛:“商妍,别怪我没提醒你:机会就这一次,过时不候!”
商妍“嗤”的一声:还用得着你用激将法?谁不去谁傻子。
别说敢不敢,现在谁跟她抢,她跟谁急。
她重重点头,紧跟着王齐志出了实验室。刚下楼梯,眉头稍稍皱了一下:“领导要是不同意,怎么办?”
“不可能!”王齐志断然摇头,“领导又不是傻子?”
“我说的不是项目,我说的是人……”商妍有点担心,“比如我,比如林教授!”
顶多三个指导老师的名额,全被王齐志指定了,学校会不会有意见?
再者,论能力她确实挺强,但要论资历,她在院里还真排不上号。
最关键的是,林教授都退体了……
“杞人忧天!”王齐志“呵”的一声:“当我是吃素的,还是当林思成是泥捏的?信不信我带着林思成辞职?”
商妍猛的愣住:对啊?
之前林思成修复景泰蓝的时候,自己都还想:就凭林思成这手艺,哪里去不了?
再加上青花瓷呢?
北大大门常打开,你会喜欢这里……领导敢出妖蛾子,王齐志真敢走!
商妍心里顿然一松。
就在隔壁栋的教研楼,三分钟就到。
推开会议室的门,人坐的满满当当:校长、书记、副校长、院长,副院长、团委书记……林林总总十多位,校、院两级领导几乎到齐了。
照惯例打了一圈的招呼,王齐志先取出大罐,又打开投影和录像。
商妍上台,同步讲解。
整整两个多小时,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但领导们脸上的表情却格外精彩:震惊、愕然、不可思议,以及不敢置信。
这是……林长青那个草包孙子?
这是北大、复旦都不敢涉及的“无痕分层修复”?
还是雕胎,甚至是榫卯结构修复……这技术除了故宫和文研院,就没第三家懂。
会用,且会教的,就故宫一家。
也别说学校有没有教过,就问商妍,就问学校的那些瓷器教授,他们有没有学过?
直到商妍讲完,投影关闭,领导们都没回过神来。
双眼盯着大罐,脑海中回荡着商妍最后那一句:
经王教授的不懈努力,以文研院(国家文物局文化遗产研究院)的历代青花瓷修复技术为核心,经团队大力协助,林思成完美修复明成化御窑青花龙纹天字罐……
王齐志能弄来文研院的核心技术资料,他们当然信。但剩下的,他们一个字都不信。
原因很简单:王齐志到学校才几天?
别说一个月,也别说林思成。就把资料给商妍,给她十年,她能不能研究明白?
但问题是,录像记录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直是林思成主导……哦不,几乎九成以上的技术性工序,全是由他完成。
包括商妍,也只是从第四天开始,才做了一些辅助性的协助。其它的博士、硕士,全程都是基本辅助。
雕胎没怎么接触过,领导们确实不太懂,但剩下的他们至少会看:
补绘时的双勾填色,勾靳纹饰时的“一笔龙”技法,喧染青花时的“青花五水”,这些全是只存在于古籍中的绝技。
哦不,故宫也会,但只限故宫……
但这些,全是林思成独立完成,全程录像就摆在这里,这个还能做得了假?
王齐志也说的更清楚:全程一百零一个小时,一镜到底,一帧未剪,领导如果想看,他现在就放。
更有甚者,全程补了五天,林思成就做了五天的实践性教学,上台就讲,基本没停过。先不说技术层面,就这条理,这逻辑性,这讲授水平,比学校好多教授还要高。
因为好几位金属系、乃至考古系出身的领导,竟然都能听懂好多,甚至能理解。
这就离了个大谱:这教学水平,得有多高?
不夸张,如果闭上眼睛,他们还以为是从省博,或是更权威的研究机构请到学校来上课的大牛。
正觉得不可思议,校长端起茶杯,慢条斯理的喝了一口:“王书记,你们实验室上次递上来的那个报告,就那个铜起源,是你和谁设计来的?”
王齐志怔了怔:“校长,是我和林思成!”
“就说嘛,我也记得好像是林思成!”校长放下茶杯,念叨了一句,“但一个铜,一个瓷,他这学科跨的有点大啊?”
领导们又愣住了:什么铜起源,我们怎么不知道?
就副校长,文保系院长默不作声:这个项目要准备和中科院的王昌遂教授团队打擂台的,当然得保密。
正暗暗转念,校长的话峰突地一转:“我同意了!”
啊?
其他人面面相觑。
前一句还是“跨的有点大”,都还以为校长肯定要求证几句,突然就来了个“我同意了?”
同意什么了?
随后,他们就知道。
“东西既然都补好了,那你肯定有了大概计划,一应经费、设备、场地、物料、标本、以及人员配备,肯定心里有数……这样,你现在就讲,正好人都在,研究研究……”
其他人顿时就知道:只要不是太离谱,校长现场就能批。
王齐志早有预料,拿出文件夹往前一递:“谢谢校长!”
哟,准备的还挺齐全?
校长乐呵呵的想着,顺手翻开。但刚瞄一眼,眼皮就“噌噌噌”的跳。
就那个标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请报告》
以及第一行:本报告旨在申请将“元、明、清青花瓷器修复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
来回瞅了两遍,校长愕然的抬起头,好像在问:申遗?
王齐志格外严肃,郑重点头:“是的校长!”
这声“是的”校长一下就乐了:王齐志啊王齐志,我就给你竖了根屋顶高的杆子,你却敢顺着往天上爬?
笑了两声,他又扶了扶老花镜,仔仔细细的看了起来。
越看,眼睛越亮:
从项目简介,到历史沿革,再到文化价值与意义,并技艺内容与流程。以及存续状况与保护计划、佐证资料,乃至视频、图片。
包括传承脉胳、上代传承人、陶瓷史学者的推荐信、非遗专家的书面评估,乃至申报单位,这上面都罗列的清清楚楚。
王齐志敢写在上面给他看,当然不可能只停留在纸面上,等于开完今天这个会,主要领导一签字,这分计划就能实行。
校长心里一动:这样一来,等于大部分活,全让王齐志和林思成干完了,只要申遗成功,学校就是国家级遗产项目保护单位。
那学校干什么,就等着领功劳?
当然,申遗是个大工程,这点远远不够,但报告上这些,却是其中最主要、最难的。剩下的,无非就是人力、物力、财力,只要愿意投入就行。
但是,信不信这份报告拿出去,有的是单位抢着投?
眉头顿然一皱,校长又往后翻,当看到指导团队、协助团队,全是学校的人,他又松了一口气。
还好,学校还是有点用处的。
包括林长青:既便退体了,他也是从学校退休的,等于还是学校的人……
校长又看了一遍,确认无误,才把报告合上:“我同意了,会完了再开!”
潜意:既便开会,也只是走个过场!
只要合理范围内的,就没我不敢答应的。
但今天到场的人有些多了,只能改天再开。
王齐志正暗暗揣摩,校长又抬起头:“但我有一点要求:核心辅助团队,尽量用学校的人!”
“校长放心!”
“嗯!”校长点了点头,又想了想,“人呢?”
“连轴转了五天五夜,我让他先回去休息了!”
“对,要休息好,”校长点了点头,又点了文件夹,“也要保护好!”
一语双关,但王齐志秒懂。
计划要保护好,资料要保护好,人更要保护好。
“校长,我明白!”
圆口丰肩,腹部浑圆,纹饰流畅,发色淡雅……
只凭肉眼,找不出任何一丝修复过的迹像。真就是之前长什么样,现在仍旧长什么样。
但往前凑到近处,再用高倍镜,就能清楚的看到修复后的痕迹。
并非林思成手艺不高,而是基于文物修复的“可识别性原则”,必须要补成这样。
既视觉可识别性、检测技术的兼容性、修复材料的可逆性。
说简单点:眼睛可以看不出来,但用放大镜必须能看的出来,用机器更要能检测得出来。
这是国际公约的文物修复核心准则,国内《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等权威文件更有详之又详的明确规定。
但正因为这样,修复难度才高:商妍绝对算是内行中的内行,用眼睛,咋看咋像真的。但拿放大境一瞄,外行中的外行也能看出来,这是补好的残器……
而更让商妍惊叹的是,林思成对于“传统”、“复古”原则的苛求程度。
所有的技术全部用古法:拼接用古法,雕胎用古法、补绘用古法、烤釉更用古法。包括各种原料:胎泥、釉料、钴料、胶水……但凡和现代科学沾边的,能不用就不用。
算来算去,也就检测观察、入炉复烧用的是现代的手段。
所以,为了确保能过审,就这一樽成化大罐,林思成补了近五天。
先不说水平有多高,就这份用心、专注,力求完美的精神,她手底下的学生加起来都比不上。
但商妍已经不嫉妒王齐志了,因为从今天开始,她也能对别人说:这是我学生。
虽然不是导师,只是指导老师……
正儿八经的导师正满面红光,手里攥着厚厚的一沓红包。王齐志一个一个的发,连声道谢:“辛苦……这几天辛苦了……辛苦辛苦……”
商妍也有,包括王齐志自个也有。不算多,但绝不算少:一人两千,抵李贞冯琳一个半月的工资。
轮到林思成,王齐志把红包往他手里一放,又重重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休息,缓缓脑子,这一周什么都别干,什么都别想,就吃、喝、玩……剩下的交给老师!”
林思成点点头。
连轴转了五天,虽然不至于到废寝忘食的程度,但大脑基本是满负荷,甚至连梦里都梦到的是修大罐。
一直保持超高强度的亢奋状态,精神一直紧绷,偶尔的时候甚至会出现现实和想像分不清的幻觉。
很正常,但确实得休息,不过顶多缓个一两天。
一看就知道他在想什么,王齐志叹口气:“十一了,我的傻徒弟!”
林思成怔了怔,恍然大悟:今天三十号?
“先回工作室洗一洗,我派车送你,回家先好好睡一觉……”王齐志推了推他,“去吧!”
林思成点点头,又挨个打招呼,一如往常:礼貌、谦恭、温和,如沐春风。
和台上时相比,好像没什么区别。但一旦进入工作状态,林思成身上散发的那种专业、肃然、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气机,却如实质。
几人连忙回应,脸上堆满笑,腰不自主的勾了起来。
唯有李贞,心不在焉,如有所失。
目送林思成出了实验室,她本能的回过头来,盯着装着大罐的囊匣。
再想起这几天以来,就感觉,两人之间……隔着一个银河系?
商妍看在眼里,暗暗一叹,想起了之前王齐志忽悠她的那句话:林思成到了你那里,就如鹤立鸡群,你那几个学生就别想好……
果不然?
她拍拍手:“好了,都回去吧,这几天挺辛苦,好好休息几天!”
几个学生一一道别,包括冯琳。但她刚到门口,王齐志喊了一声:“冯琳,你回来!”
冯琳脸一红:连着几天都是高强度,脑子有些犯迷糊。忘了她早不是学生,而是王教授的助研。
还以为有什么交待,王齐志却拍给她一把钥匙:“顺路帮我送回家!”
“好的王教授,还有呢?”
“哪有什么还有?好好休息……”
“哦哦~”
撵走冯琳,王齐志拿起录像带,又提起囊匣:“领导我全都通知了,校长、书记、副校长、院长,全在会议室等着……你敢不敢去?”
稍一顿,他又斜了斜眼睛:“商妍,别怪我没提醒你:机会就这一次,过时不候!”
商妍“嗤”的一声:还用得着你用激将法?谁不去谁傻子。
别说敢不敢,现在谁跟她抢,她跟谁急。
她重重点头,紧跟着王齐志出了实验室。刚下楼梯,眉头稍稍皱了一下:“领导要是不同意,怎么办?”
“不可能!”王齐志断然摇头,“领导又不是傻子?”
“我说的不是项目,我说的是人……”商妍有点担心,“比如我,比如林教授!”
顶多三个指导老师的名额,全被王齐志指定了,学校会不会有意见?
再者,论能力她确实挺强,但要论资历,她在院里还真排不上号。
最关键的是,林教授都退体了……
“杞人忧天!”王齐志“呵”的一声:“当我是吃素的,还是当林思成是泥捏的?信不信我带着林思成辞职?”
商妍猛的愣住:对啊?
之前林思成修复景泰蓝的时候,自己都还想:就凭林思成这手艺,哪里去不了?
再加上青花瓷呢?
北大大门常打开,你会喜欢这里……领导敢出妖蛾子,王齐志真敢走!
商妍心里顿然一松。
就在隔壁栋的教研楼,三分钟就到。
推开会议室的门,人坐的满满当当:校长、书记、副校长、院长,副院长、团委书记……林林总总十多位,校、院两级领导几乎到齐了。
照惯例打了一圈的招呼,王齐志先取出大罐,又打开投影和录像。
商妍上台,同步讲解。
整整两个多小时,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但领导们脸上的表情却格外精彩:震惊、愕然、不可思议,以及不敢置信。
这是……林长青那个草包孙子?
这是北大、复旦都不敢涉及的“无痕分层修复”?
还是雕胎,甚至是榫卯结构修复……这技术除了故宫和文研院,就没第三家懂。
会用,且会教的,就故宫一家。
也别说学校有没有教过,就问商妍,就问学校的那些瓷器教授,他们有没有学过?
直到商妍讲完,投影关闭,领导们都没回过神来。
双眼盯着大罐,脑海中回荡着商妍最后那一句:
经王教授的不懈努力,以文研院(国家文物局文化遗产研究院)的历代青花瓷修复技术为核心,经团队大力协助,林思成完美修复明成化御窑青花龙纹天字罐……
王齐志能弄来文研院的核心技术资料,他们当然信。但剩下的,他们一个字都不信。
原因很简单:王齐志到学校才几天?
别说一个月,也别说林思成。就把资料给商妍,给她十年,她能不能研究明白?
但问题是,录像记录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直是林思成主导……哦不,几乎九成以上的技术性工序,全是由他完成。
包括商妍,也只是从第四天开始,才做了一些辅助性的协助。其它的博士、硕士,全程都是基本辅助。
雕胎没怎么接触过,领导们确实不太懂,但剩下的他们至少会看:
补绘时的双勾填色,勾靳纹饰时的“一笔龙”技法,喧染青花时的“青花五水”,这些全是只存在于古籍中的绝技。
哦不,故宫也会,但只限故宫……
但这些,全是林思成独立完成,全程录像就摆在这里,这个还能做得了假?
王齐志也说的更清楚:全程一百零一个小时,一镜到底,一帧未剪,领导如果想看,他现在就放。
更有甚者,全程补了五天,林思成就做了五天的实践性教学,上台就讲,基本没停过。先不说技术层面,就这条理,这逻辑性,这讲授水平,比学校好多教授还要高。
因为好几位金属系、乃至考古系出身的领导,竟然都能听懂好多,甚至能理解。
这就离了个大谱:这教学水平,得有多高?
不夸张,如果闭上眼睛,他们还以为是从省博,或是更权威的研究机构请到学校来上课的大牛。
正觉得不可思议,校长端起茶杯,慢条斯理的喝了一口:“王书记,你们实验室上次递上来的那个报告,就那个铜起源,是你和谁设计来的?”
王齐志怔了怔:“校长,是我和林思成!”
“就说嘛,我也记得好像是林思成!”校长放下茶杯,念叨了一句,“但一个铜,一个瓷,他这学科跨的有点大啊?”
领导们又愣住了:什么铜起源,我们怎么不知道?
就副校长,文保系院长默不作声:这个项目要准备和中科院的王昌遂教授团队打擂台的,当然得保密。
正暗暗转念,校长的话峰突地一转:“我同意了!”
啊?
其他人面面相觑。
前一句还是“跨的有点大”,都还以为校长肯定要求证几句,突然就来了个“我同意了?”
同意什么了?
随后,他们就知道。
“东西既然都补好了,那你肯定有了大概计划,一应经费、设备、场地、物料、标本、以及人员配备,肯定心里有数……这样,你现在就讲,正好人都在,研究研究……”
其他人顿时就知道:只要不是太离谱,校长现场就能批。
王齐志早有预料,拿出文件夹往前一递:“谢谢校长!”
哟,准备的还挺齐全?
校长乐呵呵的想着,顺手翻开。但刚瞄一眼,眼皮就“噌噌噌”的跳。
就那个标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请报告》
以及第一行:本报告旨在申请将“元、明、清青花瓷器修复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
来回瞅了两遍,校长愕然的抬起头,好像在问:申遗?
王齐志格外严肃,郑重点头:“是的校长!”
这声“是的”校长一下就乐了:王齐志啊王齐志,我就给你竖了根屋顶高的杆子,你却敢顺着往天上爬?
笑了两声,他又扶了扶老花镜,仔仔细细的看了起来。
越看,眼睛越亮:
从项目简介,到历史沿革,再到文化价值与意义,并技艺内容与流程。以及存续状况与保护计划、佐证资料,乃至视频、图片。
包括传承脉胳、上代传承人、陶瓷史学者的推荐信、非遗专家的书面评估,乃至申报单位,这上面都罗列的清清楚楚。
王齐志敢写在上面给他看,当然不可能只停留在纸面上,等于开完今天这个会,主要领导一签字,这分计划就能实行。
校长心里一动:这样一来,等于大部分活,全让王齐志和林思成干完了,只要申遗成功,学校就是国家级遗产项目保护单位。
那学校干什么,就等着领功劳?
当然,申遗是个大工程,这点远远不够,但报告上这些,却是其中最主要、最难的。剩下的,无非就是人力、物力、财力,只要愿意投入就行。
但是,信不信这份报告拿出去,有的是单位抢着投?
眉头顿然一皱,校长又往后翻,当看到指导团队、协助团队,全是学校的人,他又松了一口气。
还好,学校还是有点用处的。
包括林长青:既便退体了,他也是从学校退休的,等于还是学校的人……
校长又看了一遍,确认无误,才把报告合上:“我同意了,会完了再开!”
潜意:既便开会,也只是走个过场!
只要合理范围内的,就没我不敢答应的。
但今天到场的人有些多了,只能改天再开。
王齐志正暗暗揣摩,校长又抬起头:“但我有一点要求:核心辅助团队,尽量用学校的人!”
“校长放心!”
“嗯!”校长点了点头,又想了想,“人呢?”
“连轴转了五天五夜,我让他先回去休息了!”
“对,要休息好,”校长点了点头,又点了文件夹,“也要保护好!”
一语双关,但王齐志秒懂。
计划要保护好,资料要保护好,人更要保护好。
“校长,我明白!”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最新章节,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最新章节,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