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皇太子接待朝鲜王太弟疏》
——【模拟开始】——
《请皇太子接待朝鲜王太弟疏》递送到内阁。
阁臣同意你的奏疏,也认为应该锻炼太子的政务能力,让太子多参与这类的礼仪活动。
阁臣也开始担忧隆庆皇帝的身体状况,这个月隆庆皇帝已经两次召见御医,阁臣对此忧心忡忡。
隆庆皇帝同意了你的奏疏。
——【模拟结束】——
【剩余威望:1110。】
【奏疏已经通过。】
苏泽看向系统,皇帝龙体欠安?
苏泽微微叹息,大明皇帝这生活方式,真的很难长寿。
皇宫的饮食相当的油腻,每次皇宫赐下的菜苏泽都不太愿意动筷子,这样大鱼大肉下来,大明皇帝基本上都体重超标。
隆庆皇帝就是个胖子。
胖也就算了,还缺乏正常的运动,甜食吃的也多。
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算了,再加上隆庆皇帝还喜欢炼丹给自己吃,这重金属中毒加上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能长寿就见鬼了。
苏泽收起担忧的心思,皇帝的身体健康也不是自己这个五品官员需要担忧的事情。
反正自己已经完成了小胖钧的要求,接下来就等着朝鲜王太弟进京了。
——
九月十七日,朝鲜国主的弟弟,河陵君李鏻在鸿胪寺卿的陪同下抵达了京师。
这位朝鲜王弟,在路上已经学习了明礼。
太子升座文华殿,身穿皮弁服,这是一种重要场合穿着的礼服。
皇帝的皮弁服,以乌纱皮弁十二缝缀五彩玉的定制,配套绛纱衣、素裳、白玉佩。
太子降为九缝,侧坐在文华殿,视为代天子受礼。
朝鲜王弟对太子四拜三叩,紧接着,太子又设宴文华殿东廊,用银盘,三品以上文武官员列席作陪。
苏泽作为东宫属官,也参与了仪式,看着御座上的小胖钧一板一眼,为了看戏他还是下了一番功夫。
在场的阁老重臣们,纷纷露出欣喜的表情。
太子如此聪慧,又热衷于国事,这是大明之福。
等到赐宴完毕,太子又宣布在东宫设下戏班,表演京师最热门的《牡丹亭》。
朝鲜王弟听闻大喜,再次向太子拜谢。
等到宴席完毕,这位朝鲜王弟又突然出列,向太子跪拜道:
“臣能得太子亲迎,不胜惶恐。朝鲜蕞尔小国,能得大国庇护,实乃天幸之!”
河陵君李鏻一口流利的汉语,一顿马屁让小胖钧心情嘴角扬起。
紧接着李鏻说道:“在来天朝之前,王兄叮嘱臣要向陛下问安,亲手呈上国礼,殿下可否让臣如愿?”
小胖钧听完皱起眉头,他本能的看向人群中的苏泽。
要见皇帝?
苏泽想起朝鲜通政署发回的情报,瞬间就想明白了李鏻的企图。
朝鲜国主和嘉靖皇帝一样,都是因为前国主无嗣,才继承的朝鲜王位。
而这位朝鲜国主,也面临和他前任一样的问题,他至今也没有子嗣。
这就很头疼了。
因为前任国主无嗣的事情,朝鲜的两班大臣斗了很多年,整个朝鲜政局都被撕裂。
所以群臣也恐惧再遭遇一次这样的情况,所以朝鲜国内有一派大臣提出,要求朝鲜国主先册立这位李鏻为储。
如此一来,万一朝鲜国主突然离世,也不用为了王位继承再争斗。
而这一次李鏻出使大明,求见隆庆皇帝,显然是想要从大明皇帝这边得到背书。
那他返回朝鲜国内,就能拉拢那一派大臣,将他这个王位继承人的位置确定下来。
苏泽迎上小胖钧的目光,微微摇头。
小胖钧立刻会意,他开口说道:
“河陵君要求见父皇,请鸿胪寺卿通传上书就是了,孤今日就和河陵君一起看戏,看戏!”
李鏻也没想到,这位年纪不大的大明皇储竟然如此谨慎,根本不给自己机会,他只好放弃计划,继续入席谈笑。
而在场的重臣纷纷露出笑意,太子在政务上如此有天赋,大明真的有福了!
——
接下来,众人又来到东宫,张宏已经指挥工匠,在东宫搭起戏台。
崇文门戏班的成员们,内心万分激动,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在皇宫演出。
戏班当家看向角落中的汤显祖,连忙凑过去嘘寒问暖道:
“汤先生为何愁眉?今日在东宫演出可是露脸的机会!”
“汤先生可是太子亲自召来的,说不定在演出后要请汤先生召对,在下恭喜汤先生了!”
在戏班当家看来,汤显祖可是撞了大运。
汤显祖是举人身份,能够被太子看重,就可以直接做官了,这不是要比去考什么贡试强?
反正在戏班的人看来,只要当官就是老爷,进士和举人做官也没有区别。
更何况太子看重的人,做官要趁早!
戏班当家还准备再说,汤显祖冷着脸说道:
“当家的,您不要再准备准备?可别台上出了纰漏。”
戏班当家暗道一声晦气,梨园这行最是迷信,汤显祖在后台说这些,如果是普通戏子早就被当家轰出去了。
也就是因为他读书人的身份,当家的不敢得罪。
汤显祖说话尖酸刻薄,戏班当家也是清楚的,就是没想到他在东宫内还耍臭脾气。
当家的离开之后,太子身边的太监张宏连忙来到后台:
“麻利点,殿下就要回宫了!”
戏班后台立刻忙碌起来,只留下坐在角落中的汤显祖。
身为才子,汤显祖生性桀骜。
当年如果不是手头紧,他也不会将剧本卖给戏班。
现在戏班扬名后,汤显祖也获得了不菲的收益,也有高官权贵邀请他登门做客。
但是这些高官权贵,都把自己当做戏子弄臣一类的读书人,这都让汤显祖十分的气愤。
所以今日东宫召见,汤显祖也没有太兴奋。
他想要的,是以朝廷重臣的身份,来到东宫拜见太子,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以弄臣的身份来东宫。
前台。
随着太子朱翊钧一声令下,戏班开始唱起戏来。
对于小胖钧来说,东宫还是第一次这么热闹,他目不转睛的盯着戏台,看着戏子们轮番登场,开始表演《牡丹亭》。
太好看了!
对于小胖钧来说,他是皇太子,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教育,不敢做出任何有违身份的事情。
他从小读书习字,冬天练字练出冻疮来都不敢停。
身为太子,他从小就在宫中居住,被正式册封后也就是住在东宫,还在皇宫之内。
身在紫禁城这方天地,看戏这种事情对朱翊钧来说很奢侈,他目不转睛的看着戏台,专心致志的听戏。
河陵君李鏻开始还满怀心思,想着怎么才能求见到大明皇帝,但是他很快也被戏台吸引,紧接着就沉沦下去。
汤显祖的牡丹亭传到朝鲜,朝鲜也有戏班尝试演出过,但是都没办法和崇文门戏班相比。
这唱腔和唱调,如同仙乐一般,怎么听都是享受!
不愧是大明啊!
河陵君李鏻见识过京师的繁华后,突然觉得做个朝鲜国主也没什么意思,窝在那乡下地方当个土大王,还不如在大明京师做个富贵闲人。
李鏻也沉浸到了戏中,很快就到了晚饭时间。
朱翊钧意犹未尽的让戏班暂停。
这时候李鏻说道:
“殿下,臣听说写下《牡丹亭》的汤大才子也在京师?能否让下臣一见?”
朱翊钧嘴角露出笑容说道:
“这有何难!今日汤显祖就在东宫!”
“张宏,请汤先生上来。”
“遵命。”
不一会儿,一名身穿儒衫的青年,从戏班后台来到了太子面前。
看到汤显祖气质形象俱佳,李鏻更是激动,这就是大明的风流人物吗!?
原来这就是天朝啊!
汤显祖倒是十分的淡定,他向太子和贵宾恭敬行礼。
李鏻突然说道:“殿下,今日臣恰逢盛会,能否请汤先生做曲一首,记录下今日之景?也好让臣返回朝鲜后,能常常回忆起此景?”
太子大手一挥说道:
“这个自然,汤先生,请您作词曲一首,为今日贺!”
汤显祖微微皱眉。
他总觉得自己有满腹才能,却被太子当做词曲之臣,心中更加愤懑。
于是汤显祖想了想,开口说道:
“锦心绣口无人收,玉阶却当戏场游。
笔底烟霞成瓦砾,殿前粉墨掩兜鍪。
菱花镜里空才调,丹墀影中老春秋。
试问笙歌沸处:谁把良工,作偃师弄偶?”
朱翊钧的文学水平有限,只觉得词曲华丽,拍手叫好。
李鏻的汉文造诣也不深,也觉得词句优美,也跟着叫好。
但是在场的官员,却脸上露出奇怪表情。
苏泽皱眉看向汤显祖,如果只是恃才傲物也就罢了,当着太子作这样的词曲,就有点挑衅的意思了。
这第一句“锦心绣口无人收“,就是暗喻其治国才华无人赏识。
而“殿前粉墨掩兜鍪“,这句就更得罪人了。
“兜鍪“为武将头盔,借代朝堂重任,“粉墨“指戏子装扮,暗讽真正人才只能以伶人身份接近权力中心。
苏泽看向太子身后的吏部尚书杨思忠,这是打你大冢宰的脸啊!
这不是明着说朝廷取才有问题吗?
苏泽想起原始空这位大才子,似乎也是当官不久,就被贬到徐闻县,这说话也太得罪人了。
不过苏泽看向杨思忠,这位吏部尚书脸上并没有任何异色。
果然是大冢宰啊,这样都不生气,苏泽只能佩服杨思忠的养气功夫。
太子又问了汤显祖不少问题,汤显祖都做了回答,晚宴的时候太子又拉着汤显祖共宴,甚至还委婉表示,要召汤显祖做自己身边的待诏。
但是汤显祖还是拒绝了太子的好意,这让小胖钧有些遗憾,但是此时的小胖钧更在意的是看戏,倒是也没有继续邀请汤显祖。
东宫晚上继续唱戏,重臣们则纷纷告退。
杨思忠离开东宫后,却没有直接返回自己府邸,而是来到了吏部。
虽然已经天黑了,但是文选郎张四维依然没有离开,朝廷自从新政以来,其实扩权最大的就是吏部。
新政多出来的职位,都是需要吏部来委任的。
张四维这些日子一直都在加班,准备山东第二次吏科试的事情。
“大冢宰您怎么回部了?”
张四维连忙将杨思忠迎入了自己的公房。
杨思忠轻描淡写的问道:
“前几日,朝鲜通政署来信,主司冯学颜是不是说缺个官儿?”
张四维苦着脸说道:
“劳烦大冢宰还记得这件事,下官也为这件事犯难呢。”
“咱们大明的官员都不愿意离开京师,更遑论外派他国了,吏部拟了几个人选,还没公布就被人找上门来,至今没能定下来。”
紧接着张四维看向杨思忠,小心的问道:
“大冢宰心中有人选了?”
“有是有。”
杨思忠说道:
“今日赴东宫宴会,这朝鲜使团上下,都对汤显祖非常敬重,他是举人功名吧?应该可以外派吧?”
听到汤显祖的名字,张四维皱眉道:
“可下官听说,这汤显祖准备参加明年的贡试,朝廷也不能夺其志吧?”
杨思忠却说道:
“这有何难,先让汤显祖去朝鲜,等明年再让他回来参加科举就是了。”
张四维道:
“大冢宰,这样不合旧例吧?”
大明的官场极为重视“出身”,真正的高级职位,几乎都被进士出身垄断。
甚至到了现在,学历已经卷到了“庶吉士”。
只有屡试不第,看不到希望的举人才会愿意授官,而这也意味着基本上告别科举。
杨思忠说道:
“这个容易,让汤显祖作为朝鲜通政署的编外人员,以和朝鲜文化交流的名义派他去。”
张四维愣着说道:
“这,这汤显祖愿意去吗?”
“他在朝鲜的功劳可以叙功嘛,等他日后考上进士,可以免于选官之苦。”
杨思忠又拍了拍张四维的肩膀说道:
“本官很看好你。”
张四维听到领导发话,也不敢再多说什么,只好拱手称是。
——
九月二十三日,宾主尽欢的朝鲜使团,从京师返回朝鲜。
京师又传来消息,近些月声名鹊起的,《牡丹亭》作者汤显祖,也应邀前往朝鲜。
崇文门戏班在东宫演出两日夜,立刻成为京师顶流中的顶流,戏班当家脸都笑开了花。
而与此同时,江南官绅代表,也从乘船抵达直沽,不日进京。
——【模拟开始】——
《请皇太子接待朝鲜王太弟疏》递送到内阁。
阁臣同意你的奏疏,也认为应该锻炼太子的政务能力,让太子多参与这类的礼仪活动。
阁臣也开始担忧隆庆皇帝的身体状况,这个月隆庆皇帝已经两次召见御医,阁臣对此忧心忡忡。
隆庆皇帝同意了你的奏疏。
——【模拟结束】——
【剩余威望:1110。】
【奏疏已经通过。】
苏泽看向系统,皇帝龙体欠安?
苏泽微微叹息,大明皇帝这生活方式,真的很难长寿。
皇宫的饮食相当的油腻,每次皇宫赐下的菜苏泽都不太愿意动筷子,这样大鱼大肉下来,大明皇帝基本上都体重超标。
隆庆皇帝就是个胖子。
胖也就算了,还缺乏正常的运动,甜食吃的也多。
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算了,再加上隆庆皇帝还喜欢炼丹给自己吃,这重金属中毒加上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能长寿就见鬼了。
苏泽收起担忧的心思,皇帝的身体健康也不是自己这个五品官员需要担忧的事情。
反正自己已经完成了小胖钧的要求,接下来就等着朝鲜王太弟进京了。
——
九月十七日,朝鲜国主的弟弟,河陵君李鏻在鸿胪寺卿的陪同下抵达了京师。
这位朝鲜王弟,在路上已经学习了明礼。
太子升座文华殿,身穿皮弁服,这是一种重要场合穿着的礼服。
皇帝的皮弁服,以乌纱皮弁十二缝缀五彩玉的定制,配套绛纱衣、素裳、白玉佩。
太子降为九缝,侧坐在文华殿,视为代天子受礼。
朝鲜王弟对太子四拜三叩,紧接着,太子又设宴文华殿东廊,用银盘,三品以上文武官员列席作陪。
苏泽作为东宫属官,也参与了仪式,看着御座上的小胖钧一板一眼,为了看戏他还是下了一番功夫。
在场的阁老重臣们,纷纷露出欣喜的表情。
太子如此聪慧,又热衷于国事,这是大明之福。
等到赐宴完毕,太子又宣布在东宫设下戏班,表演京师最热门的《牡丹亭》。
朝鲜王弟听闻大喜,再次向太子拜谢。
等到宴席完毕,这位朝鲜王弟又突然出列,向太子跪拜道:
“臣能得太子亲迎,不胜惶恐。朝鲜蕞尔小国,能得大国庇护,实乃天幸之!”
河陵君李鏻一口流利的汉语,一顿马屁让小胖钧心情嘴角扬起。
紧接着李鏻说道:“在来天朝之前,王兄叮嘱臣要向陛下问安,亲手呈上国礼,殿下可否让臣如愿?”
小胖钧听完皱起眉头,他本能的看向人群中的苏泽。
要见皇帝?
苏泽想起朝鲜通政署发回的情报,瞬间就想明白了李鏻的企图。
朝鲜国主和嘉靖皇帝一样,都是因为前国主无嗣,才继承的朝鲜王位。
而这位朝鲜国主,也面临和他前任一样的问题,他至今也没有子嗣。
这就很头疼了。
因为前任国主无嗣的事情,朝鲜的两班大臣斗了很多年,整个朝鲜政局都被撕裂。
所以群臣也恐惧再遭遇一次这样的情况,所以朝鲜国内有一派大臣提出,要求朝鲜国主先册立这位李鏻为储。
如此一来,万一朝鲜国主突然离世,也不用为了王位继承再争斗。
而这一次李鏻出使大明,求见隆庆皇帝,显然是想要从大明皇帝这边得到背书。
那他返回朝鲜国内,就能拉拢那一派大臣,将他这个王位继承人的位置确定下来。
苏泽迎上小胖钧的目光,微微摇头。
小胖钧立刻会意,他开口说道:
“河陵君要求见父皇,请鸿胪寺卿通传上书就是了,孤今日就和河陵君一起看戏,看戏!”
李鏻也没想到,这位年纪不大的大明皇储竟然如此谨慎,根本不给自己机会,他只好放弃计划,继续入席谈笑。
而在场的重臣纷纷露出笑意,太子在政务上如此有天赋,大明真的有福了!
——
接下来,众人又来到东宫,张宏已经指挥工匠,在东宫搭起戏台。
崇文门戏班的成员们,内心万分激动,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在皇宫演出。
戏班当家看向角落中的汤显祖,连忙凑过去嘘寒问暖道:
“汤先生为何愁眉?今日在东宫演出可是露脸的机会!”
“汤先生可是太子亲自召来的,说不定在演出后要请汤先生召对,在下恭喜汤先生了!”
在戏班当家看来,汤显祖可是撞了大运。
汤显祖是举人身份,能够被太子看重,就可以直接做官了,这不是要比去考什么贡试强?
反正在戏班的人看来,只要当官就是老爷,进士和举人做官也没有区别。
更何况太子看重的人,做官要趁早!
戏班当家还准备再说,汤显祖冷着脸说道:
“当家的,您不要再准备准备?可别台上出了纰漏。”
戏班当家暗道一声晦气,梨园这行最是迷信,汤显祖在后台说这些,如果是普通戏子早就被当家轰出去了。
也就是因为他读书人的身份,当家的不敢得罪。
汤显祖说话尖酸刻薄,戏班当家也是清楚的,就是没想到他在东宫内还耍臭脾气。
当家的离开之后,太子身边的太监张宏连忙来到后台:
“麻利点,殿下就要回宫了!”
戏班后台立刻忙碌起来,只留下坐在角落中的汤显祖。
身为才子,汤显祖生性桀骜。
当年如果不是手头紧,他也不会将剧本卖给戏班。
现在戏班扬名后,汤显祖也获得了不菲的收益,也有高官权贵邀请他登门做客。
但是这些高官权贵,都把自己当做戏子弄臣一类的读书人,这都让汤显祖十分的气愤。
所以今日东宫召见,汤显祖也没有太兴奋。
他想要的,是以朝廷重臣的身份,来到东宫拜见太子,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以弄臣的身份来东宫。
前台。
随着太子朱翊钧一声令下,戏班开始唱起戏来。
对于小胖钧来说,东宫还是第一次这么热闹,他目不转睛的盯着戏台,看着戏子们轮番登场,开始表演《牡丹亭》。
太好看了!
对于小胖钧来说,他是皇太子,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教育,不敢做出任何有违身份的事情。
他从小读书习字,冬天练字练出冻疮来都不敢停。
身为太子,他从小就在宫中居住,被正式册封后也就是住在东宫,还在皇宫之内。
身在紫禁城这方天地,看戏这种事情对朱翊钧来说很奢侈,他目不转睛的看着戏台,专心致志的听戏。
河陵君李鏻开始还满怀心思,想着怎么才能求见到大明皇帝,但是他很快也被戏台吸引,紧接着就沉沦下去。
汤显祖的牡丹亭传到朝鲜,朝鲜也有戏班尝试演出过,但是都没办法和崇文门戏班相比。
这唱腔和唱调,如同仙乐一般,怎么听都是享受!
不愧是大明啊!
河陵君李鏻见识过京师的繁华后,突然觉得做个朝鲜国主也没什么意思,窝在那乡下地方当个土大王,还不如在大明京师做个富贵闲人。
李鏻也沉浸到了戏中,很快就到了晚饭时间。
朱翊钧意犹未尽的让戏班暂停。
这时候李鏻说道:
“殿下,臣听说写下《牡丹亭》的汤大才子也在京师?能否让下臣一见?”
朱翊钧嘴角露出笑容说道:
“这有何难!今日汤显祖就在东宫!”
“张宏,请汤先生上来。”
“遵命。”
不一会儿,一名身穿儒衫的青年,从戏班后台来到了太子面前。
看到汤显祖气质形象俱佳,李鏻更是激动,这就是大明的风流人物吗!?
原来这就是天朝啊!
汤显祖倒是十分的淡定,他向太子和贵宾恭敬行礼。
李鏻突然说道:“殿下,今日臣恰逢盛会,能否请汤先生做曲一首,记录下今日之景?也好让臣返回朝鲜后,能常常回忆起此景?”
太子大手一挥说道:
“这个自然,汤先生,请您作词曲一首,为今日贺!”
汤显祖微微皱眉。
他总觉得自己有满腹才能,却被太子当做词曲之臣,心中更加愤懑。
于是汤显祖想了想,开口说道:
“锦心绣口无人收,玉阶却当戏场游。
笔底烟霞成瓦砾,殿前粉墨掩兜鍪。
菱花镜里空才调,丹墀影中老春秋。
试问笙歌沸处:谁把良工,作偃师弄偶?”
朱翊钧的文学水平有限,只觉得词曲华丽,拍手叫好。
李鏻的汉文造诣也不深,也觉得词句优美,也跟着叫好。
但是在场的官员,却脸上露出奇怪表情。
苏泽皱眉看向汤显祖,如果只是恃才傲物也就罢了,当着太子作这样的词曲,就有点挑衅的意思了。
这第一句“锦心绣口无人收“,就是暗喻其治国才华无人赏识。
而“殿前粉墨掩兜鍪“,这句就更得罪人了。
“兜鍪“为武将头盔,借代朝堂重任,“粉墨“指戏子装扮,暗讽真正人才只能以伶人身份接近权力中心。
苏泽看向太子身后的吏部尚书杨思忠,这是打你大冢宰的脸啊!
这不是明着说朝廷取才有问题吗?
苏泽想起原始空这位大才子,似乎也是当官不久,就被贬到徐闻县,这说话也太得罪人了。
不过苏泽看向杨思忠,这位吏部尚书脸上并没有任何异色。
果然是大冢宰啊,这样都不生气,苏泽只能佩服杨思忠的养气功夫。
太子又问了汤显祖不少问题,汤显祖都做了回答,晚宴的时候太子又拉着汤显祖共宴,甚至还委婉表示,要召汤显祖做自己身边的待诏。
但是汤显祖还是拒绝了太子的好意,这让小胖钧有些遗憾,但是此时的小胖钧更在意的是看戏,倒是也没有继续邀请汤显祖。
东宫晚上继续唱戏,重臣们则纷纷告退。
杨思忠离开东宫后,却没有直接返回自己府邸,而是来到了吏部。
虽然已经天黑了,但是文选郎张四维依然没有离开,朝廷自从新政以来,其实扩权最大的就是吏部。
新政多出来的职位,都是需要吏部来委任的。
张四维这些日子一直都在加班,准备山东第二次吏科试的事情。
“大冢宰您怎么回部了?”
张四维连忙将杨思忠迎入了自己的公房。
杨思忠轻描淡写的问道:
“前几日,朝鲜通政署来信,主司冯学颜是不是说缺个官儿?”
张四维苦着脸说道:
“劳烦大冢宰还记得这件事,下官也为这件事犯难呢。”
“咱们大明的官员都不愿意离开京师,更遑论外派他国了,吏部拟了几个人选,还没公布就被人找上门来,至今没能定下来。”
紧接着张四维看向杨思忠,小心的问道:
“大冢宰心中有人选了?”
“有是有。”
杨思忠说道:
“今日赴东宫宴会,这朝鲜使团上下,都对汤显祖非常敬重,他是举人功名吧?应该可以外派吧?”
听到汤显祖的名字,张四维皱眉道:
“可下官听说,这汤显祖准备参加明年的贡试,朝廷也不能夺其志吧?”
杨思忠却说道:
“这有何难,先让汤显祖去朝鲜,等明年再让他回来参加科举就是了。”
张四维道:
“大冢宰,这样不合旧例吧?”
大明的官场极为重视“出身”,真正的高级职位,几乎都被进士出身垄断。
甚至到了现在,学历已经卷到了“庶吉士”。
只有屡试不第,看不到希望的举人才会愿意授官,而这也意味着基本上告别科举。
杨思忠说道:
“这个容易,让汤显祖作为朝鲜通政署的编外人员,以和朝鲜文化交流的名义派他去。”
张四维愣着说道:
“这,这汤显祖愿意去吗?”
“他在朝鲜的功劳可以叙功嘛,等他日后考上进士,可以免于选官之苦。”
杨思忠又拍了拍张四维的肩膀说道:
“本官很看好你。”
张四维听到领导发话,也不敢再多说什么,只好拱手称是。
——
九月二十三日,宾主尽欢的朝鲜使团,从京师返回朝鲜。
京师又传来消息,近些月声名鹊起的,《牡丹亭》作者汤显祖,也应邀前往朝鲜。
崇文门戏班在东宫演出两日夜,立刻成为京师顶流中的顶流,戏班当家脸都笑开了花。
而与此同时,江南官绅代表,也从乘船抵达直沽,不日进京。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最新章节,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最新章节,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