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有此理!内阁竟然放纵这帮武人干政!”
“还有那苏泽,竟然支持武人干政,弹劾!”
都察院内,科道官员齐聚一堂,义愤填膺的说道。
六科因为办公场所被中书门下五门挤占,他们也不敢在苏泽面前抨击阁臣,所以来到了都察院和监察御史们“共襄盛举”。
任何组织都需要一个领头的,众人的目光看向了六科给事中中最资深的吏科给事中严用和。
在六科都察院这种地方,如果太勇,就会被阁臣视作眼中钉,早早的被清理出去。
没办法,苏泽战绩可查,谁不胆寒啊!
前刑科给事中陈瓒,因为苏泽被贬谪广东徐闻县。
自苏泽入仕以来,多少六科都察院官员因此被问罪?
除此之外,内阁也是支持苏泽的。
本届内阁也是非常强势,高拱张居正赵贞吉,都是手段了得能力出众的阁臣。
所以这是一个悖论,要成为科道的领袖,就必须要强势。
可一旦太强势,又会被大佬清理出科道。
严用和能在六科多年,还熬成了资历最长的,自然也有他的本事。
严用和有两大“绝招”。
第一招是“装病”。
装病这招不稀奇,大明大臣在装病上是有历史传统的,前任首辅李春芳也是此道高手。
但是别的官员装病也就算了,科道官员名为清流,要总是装病,会有损清望。
严用和的装病就比较厉害了。
从他担任吏科给事中之前,严用和就开始装病。
他经常药不离手,家里常年冒着药烟,就连身上都是药味。
每年秋冬的时候,他还会经常咳嗽,装作是体弱多病的样子。
靠着这一招,严用和躲过了好几次激烈的政治斗争,在六科苟到了今天。
这一次严用和本来也准备故技重施的。
可没想到,几个年轻的给事中,直接冲到家中,将他从“病榻”中架到了都察院来。
严用和另外一个本事就是“演戏”。
严用和的强势都是演出来的,正如上次苏泽来六科廊抢占办公场地,严用和就“义愤”的跳出来和苏泽对垒。
可一番强势表演过后,严用和还是乖乖让出了公房。
嘴上说说得了,还真拼命啊!
大家都在六科廊办公,抬头不见低头见,还真的弹劾苏检正?
严用和无语的看向这帮义愤的官员们,你们不会觉得弹劾真的有用吗?
“我们去左顺门叩阙!”
不知道是谁喊出这句,众人纷纷响应,越说越是激动。
严用和心里苦啊。
本来他是不用出现在这里的!
如果不是被人架过来,他还在家中美美的养病,为什么要掺和这种事情啊!
左顺门叩阙!无论成与不成,领头的人能讨得好?
这帮人将自己架起来,就是要让自己做这个出头鸟,当这个领头的!
严用和迸发出求生本能,他突然剧烈咳嗽起来,然后说道:
“诸位听我一言!”
众人看向严用和。
既然推举严用和为盟主,也要听的意见。
严用和又是一阵咳嗽,这才说道:
“诸君,陛下御极以来,最重视的就是务实。”
众人点头,隆庆皇帝的执政风格就是务实,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严用和说道:
“吾等要弹劾重臣,只用这些空泛的口号,只能让陛下徒增厌恶。”
“那严公有什么见解?!”
严用和看到气氛冷静下来,也知道事情成了大半。
这种叩阙进谏的事情,最讲究的就是气氛。
一旦气氛散去,就算再有一两个刺头组织,也成不了事情。
毕竟大家都是会计算利害得失的,叩阙进谏又得罪天子又得罪重臣,对所有人的仕途都没好处。
严用和说道:
“此乃军议,既然是军议,那只要指出军议中的问题,我们就事论事,自然可以将这些粗鄙武人排斥出国政!”
严用和用出毕生演技,众人纷纷点头。
这时候,又有不配合的刺头跳出来说道:
“那严大人觉得李如松等人的奏疏有什么疏漏?”
众人都看向严用和。
那不是因为李如松这份奏疏条理清楚,又引经据典又给了可用的方略,科道找不到漏洞才聚集在这里商议的吗?
被严用和一绕,大家又回到了原点。
严用和倒是不慌,身为资深给事中,只要话题的节奏到了他的手里,他自然有的是办法控制。
严用和说道:
“吾等都是谏臣,这军政本来就不是吾等的专业。”
“这次李如松等人上书,侵蚀的乃是兵部职权!”
“这件事应该是兵部比我们更急!”
这句话说完,众人纷纷点头。
严用和不愧是资深给事中,确实切中要害!
实际上就是这样的,这明明是兵部的事情!
我们科道为什么要替兵部冲锋陷阵啊!
严用和看到众人冷静下来,于是说道:
“由六科向兵部发文,要求兵部也制定出一份国政军策,从军事上驳倒李如松等人的奏疏。”
“如此一来,吾等再上书,请求朝廷禁止这些丘八妄议国政,这才是正途!”
“诸位以为如何?”
被严用和这么一搅合,众人也没有了刚开始的群情激奋,开始计算起利害得失。
严用和的方法确实也不错,众人点头说道:
“正该如此!”
严用和又对两位兵科给事中说道:
“就烦请二位代表科道去一趟兵部吧。”
——
也确实如同严用和所说,这一次李如松上国政军策,最着急的其实是兵部。
这本是兵部的职权,兵部提不出有效的东北战略,现在被一帮基层武官抢了先,这是大伤颜面的事情。
兵部尚书曹邦辅心中烦闷。
长期以来,曹邦辅和分管兵部的阁老赵贞吉之间有矛盾。
当然,两人的矛盾并非私仇,而是在路线上的分歧。
赵贞吉主张全面进行新军改革,但是曹邦辅认为应该要慢慢改革。
这点在处置剩余的京师三大营上,分歧是越来越大的。
上一次裁撤了京营三大营,赵贞吉依然觉得不够,还想要继续改革。
赵贞吉是经历过嘉靖时期的京营军纪废弛时期的,他当年差点就是死在京师城外,对于三大营十分的不信任。
曹邦辅是从兵部一路升上去的,京师三大营和兵部的联系千丝万缕,有着别人不知道的牵连,而且这么多士兵如果裁撤,会对京师安全造成影响,所以曹邦辅一直都坚持要缓改。
两人在政治上的分歧,也让兵部在朝廷的位置十分的尴尬。
六部其他衙门,都有阁臣在内阁中替他们说话。
唯有兵部,赵贞吉不仅仅不会帮着兵部说话,还会经常借故敲打兵部。
比如这一次李如松等武官上书,赵贞吉那边就成了“兵部无能”,这让兵部上下都非常气愤!
可是气愤归气愤,李如松他们方案确实可行。
就这时候,武选司郎中申时行来到了曹邦辅的公房。
“曹尚书,六科遣人过来,提出要兵部驳斥李如松等人的奏疏,再提出一份东北军策来。”
听到这里,曹邦辅怒道:
“六科竟然要让我兵部冲锋在前?我大明的清流没了骨头!”
怒归怒,但是曹邦辅也很无奈。
这件事确实是兵部无能,提不出更好的东北军策,这才如此被动。
兵部这么多的进士,还不如几个武监生,李如松这份奏疏曹邦辅也认真读了几遍,他最懊悔的就是他们为什么不是兵部的官员。
申时行皱着脸说道:
“曹尚书,兵部上下都在商议对策,但是目前也没有比李如松等人更好的军策。”
曹邦辅烦躁不安,申时行又说道:
“是不是请那两位大人也上书?”
曹邦辅愣了一下。
申时行说的那两位大人,是驻在宣府的兵部侍郎,宣大总督王崇古,和驻扎在蓟州的兵部侍郎,蓟辽总督谭纶。
这两人也都是挂着兵部侍郎衔的地方军政大员,也算是兵部的人。
曹邦辅本来不想两人掺和进来。
他是在前任兵部尚书霍冀的力荐下,击败王崇古就任兵部尚书的。
上任之后,虽然谈不上对王崇古的打压,但是也在边缘化王崇古在兵部的影响力。
但到了这个时候,曹邦辅想了想,最后还是说道:
“派人向两位总督送信,请他们也上书!”
——
腊月十八。
这场因为李如松上书,苏泽附议引起了混乱还在继续。
如果不是【手提式大明朝廷】还在显示“执行中”,苏泽还以为自己的金手指故障了。
不过实际情况还是和模拟情况有了不一样的地方。
科道官员叩阙左顺门事情没有发生,被吏科给事中严用和拦下来,将事情踢给了兵部。
这一次科道竟然没有唱调子,而是将问题局限在军事业务问题上,这控制住了事态发展。
看来是严用和起了作用。
苏泽想起这个吏科资深给事中,看来这位严给事中是个人才,是能够镇得住科道场子的人。
如果只是从军事业务上讨论,那压力就是兵部的了。
听说兵部每天都亮灯到深夜,整个兵部都在加班,要提出一个比李如松奏疏更好的国政军策来。
苏泽有些同情自己的好友申时行了,听妻子赵令娴说,申时行的妻子吴氏已经抱怨申时行已经好几天没有归家了。
这么看,系统还在发力,就看兵部抵抗到什么时候了。
一旦兵部放弃抵抗,科道就无法形成合力,那李如松和自己的奏疏就要通过了。
就在这个时候,苏泽听到了窗外的动静。
苏泽打开窗户,一坨白色的东西飞了进来。
秋冬贴膘,更圆了。
苏泽虽然心中有些嫌弃,不明白一只鸽子怎么能这么胖,但是他还是老实的拿出最新的黑麦种子。
黑麦,是涂泽明到了广西后,从阿拉伯商人那边交换到的种子。
苏泽很快就用【家庭种植毯】进行了育种。
黑麦是一种原产于中亚的耐寒农作物,黑麦外形和果实长得像麦子,果实色泽较暗,故而得名“黑麦”。
这种作物没能从丝绸之路传入中原,主要原因是口感不好,老祖宗在严选的时候主动放弃了。
但是黑麦耐寒,生长范围可至北极圈,生长周期短。很适合用来在东北垦荒。
除此之外,黑麦还是优质饲料。
大明要在东北拓边,也是需要战马牲畜的,黑麦可以在冬天生长,而东北开化晚,正好可以用黑麦作为早春的饲料,解决牲畜过冬的难题。
胖鸽子吃了几口,尝鲜过后也果断不再吃,继续用斗鸡眼看着苏泽。
苏泽只能拿出另外一袋子精米,胖鸽子这才老老实实的伸出脚。
苏泽打开信笼,看完来信之后大喜。
原来系统是这么发力的!
苏泽也没想到,就在兵部下文,要求两位在九边的兵部侍郎也进奏军议的时候,徐渭正好在蓟州的谭纶府上做客。
徐渭和谭纶,早在胡宗宪抗倭的时候,就是故交了。
后来苏泽上书请求给胡宗宪平反,又推荐戚继光和谭纶。
所以在接到了兵部的公文后,谭纶在徐渭的劝说下,上疏支持苏泽和李如松!
大事成也!
——
腊月二十,宣大总督王崇古和蓟辽总督谭纶,这两位兵部侍郎的奏疏都送到了京师。
让京师所有官员意外的,是这两位兵部大员,竟然都站队苏泽和李如松!
兵部尚书曹邦辅知道以后,两眼一黑,也知道大势已去!
兵部还想要死战,两位侍郎都投了!
这还怎么打?
而王崇古和谭纶,他们就在统兵的一线,是在九边事物上拥有极大话语权的。
等消息传到六科,吏科给事中严用和心中狂喜!
当然,他脸上一副悲痛的样子叹道:
“兵部已经倒戈,吾等再上书已经无益了!”
几个少壮派的给事中还准备反驳,但是剩下的给事中们都开始赞同得叹气。
严用和继续说道:
“朝中的奸邪势大,吾等更是应该韬光养晦,保全自身,切不可折损在这件事上。”
严用和演技过人,又给了一个台阶。
你兵部都投了,科道还怎么战斗?
朝议平息,隆庆皇帝下旨,通过了《请筑五城以定北境疏》。
“还有那苏泽,竟然支持武人干政,弹劾!”
都察院内,科道官员齐聚一堂,义愤填膺的说道。
六科因为办公场所被中书门下五门挤占,他们也不敢在苏泽面前抨击阁臣,所以来到了都察院和监察御史们“共襄盛举”。
任何组织都需要一个领头的,众人的目光看向了六科给事中中最资深的吏科给事中严用和。
在六科都察院这种地方,如果太勇,就会被阁臣视作眼中钉,早早的被清理出去。
没办法,苏泽战绩可查,谁不胆寒啊!
前刑科给事中陈瓒,因为苏泽被贬谪广东徐闻县。
自苏泽入仕以来,多少六科都察院官员因此被问罪?
除此之外,内阁也是支持苏泽的。
本届内阁也是非常强势,高拱张居正赵贞吉,都是手段了得能力出众的阁臣。
所以这是一个悖论,要成为科道的领袖,就必须要强势。
可一旦太强势,又会被大佬清理出科道。
严用和能在六科多年,还熬成了资历最长的,自然也有他的本事。
严用和有两大“绝招”。
第一招是“装病”。
装病这招不稀奇,大明大臣在装病上是有历史传统的,前任首辅李春芳也是此道高手。
但是别的官员装病也就算了,科道官员名为清流,要总是装病,会有损清望。
严用和的装病就比较厉害了。
从他担任吏科给事中之前,严用和就开始装病。
他经常药不离手,家里常年冒着药烟,就连身上都是药味。
每年秋冬的时候,他还会经常咳嗽,装作是体弱多病的样子。
靠着这一招,严用和躲过了好几次激烈的政治斗争,在六科苟到了今天。
这一次严用和本来也准备故技重施的。
可没想到,几个年轻的给事中,直接冲到家中,将他从“病榻”中架到了都察院来。
严用和另外一个本事就是“演戏”。
严用和的强势都是演出来的,正如上次苏泽来六科廊抢占办公场地,严用和就“义愤”的跳出来和苏泽对垒。
可一番强势表演过后,严用和还是乖乖让出了公房。
嘴上说说得了,还真拼命啊!
大家都在六科廊办公,抬头不见低头见,还真的弹劾苏检正?
严用和无语的看向这帮义愤的官员们,你们不会觉得弹劾真的有用吗?
“我们去左顺门叩阙!”
不知道是谁喊出这句,众人纷纷响应,越说越是激动。
严用和心里苦啊。
本来他是不用出现在这里的!
如果不是被人架过来,他还在家中美美的养病,为什么要掺和这种事情啊!
左顺门叩阙!无论成与不成,领头的人能讨得好?
这帮人将自己架起来,就是要让自己做这个出头鸟,当这个领头的!
严用和迸发出求生本能,他突然剧烈咳嗽起来,然后说道:
“诸位听我一言!”
众人看向严用和。
既然推举严用和为盟主,也要听的意见。
严用和又是一阵咳嗽,这才说道:
“诸君,陛下御极以来,最重视的就是务实。”
众人点头,隆庆皇帝的执政风格就是务实,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严用和说道:
“吾等要弹劾重臣,只用这些空泛的口号,只能让陛下徒增厌恶。”
“那严公有什么见解?!”
严用和看到气氛冷静下来,也知道事情成了大半。
这种叩阙进谏的事情,最讲究的就是气氛。
一旦气氛散去,就算再有一两个刺头组织,也成不了事情。
毕竟大家都是会计算利害得失的,叩阙进谏又得罪天子又得罪重臣,对所有人的仕途都没好处。
严用和说道:
“此乃军议,既然是军议,那只要指出军议中的问题,我们就事论事,自然可以将这些粗鄙武人排斥出国政!”
严用和用出毕生演技,众人纷纷点头。
这时候,又有不配合的刺头跳出来说道:
“那严大人觉得李如松等人的奏疏有什么疏漏?”
众人都看向严用和。
那不是因为李如松这份奏疏条理清楚,又引经据典又给了可用的方略,科道找不到漏洞才聚集在这里商议的吗?
被严用和一绕,大家又回到了原点。
严用和倒是不慌,身为资深给事中,只要话题的节奏到了他的手里,他自然有的是办法控制。
严用和说道:
“吾等都是谏臣,这军政本来就不是吾等的专业。”
“这次李如松等人上书,侵蚀的乃是兵部职权!”
“这件事应该是兵部比我们更急!”
这句话说完,众人纷纷点头。
严用和不愧是资深给事中,确实切中要害!
实际上就是这样的,这明明是兵部的事情!
我们科道为什么要替兵部冲锋陷阵啊!
严用和看到众人冷静下来,于是说道:
“由六科向兵部发文,要求兵部也制定出一份国政军策,从军事上驳倒李如松等人的奏疏。”
“如此一来,吾等再上书,请求朝廷禁止这些丘八妄议国政,这才是正途!”
“诸位以为如何?”
被严用和这么一搅合,众人也没有了刚开始的群情激奋,开始计算起利害得失。
严用和的方法确实也不错,众人点头说道:
“正该如此!”
严用和又对两位兵科给事中说道:
“就烦请二位代表科道去一趟兵部吧。”
——
也确实如同严用和所说,这一次李如松上国政军策,最着急的其实是兵部。
这本是兵部的职权,兵部提不出有效的东北战略,现在被一帮基层武官抢了先,这是大伤颜面的事情。
兵部尚书曹邦辅心中烦闷。
长期以来,曹邦辅和分管兵部的阁老赵贞吉之间有矛盾。
当然,两人的矛盾并非私仇,而是在路线上的分歧。
赵贞吉主张全面进行新军改革,但是曹邦辅认为应该要慢慢改革。
这点在处置剩余的京师三大营上,分歧是越来越大的。
上一次裁撤了京营三大营,赵贞吉依然觉得不够,还想要继续改革。
赵贞吉是经历过嘉靖时期的京营军纪废弛时期的,他当年差点就是死在京师城外,对于三大营十分的不信任。
曹邦辅是从兵部一路升上去的,京师三大营和兵部的联系千丝万缕,有着别人不知道的牵连,而且这么多士兵如果裁撤,会对京师安全造成影响,所以曹邦辅一直都坚持要缓改。
两人在政治上的分歧,也让兵部在朝廷的位置十分的尴尬。
六部其他衙门,都有阁臣在内阁中替他们说话。
唯有兵部,赵贞吉不仅仅不会帮着兵部说话,还会经常借故敲打兵部。
比如这一次李如松等武官上书,赵贞吉那边就成了“兵部无能”,这让兵部上下都非常气愤!
可是气愤归气愤,李如松他们方案确实可行。
就这时候,武选司郎中申时行来到了曹邦辅的公房。
“曹尚书,六科遣人过来,提出要兵部驳斥李如松等人的奏疏,再提出一份东北军策来。”
听到这里,曹邦辅怒道:
“六科竟然要让我兵部冲锋在前?我大明的清流没了骨头!”
怒归怒,但是曹邦辅也很无奈。
这件事确实是兵部无能,提不出更好的东北军策,这才如此被动。
兵部这么多的进士,还不如几个武监生,李如松这份奏疏曹邦辅也认真读了几遍,他最懊悔的就是他们为什么不是兵部的官员。
申时行皱着脸说道:
“曹尚书,兵部上下都在商议对策,但是目前也没有比李如松等人更好的军策。”
曹邦辅烦躁不安,申时行又说道:
“是不是请那两位大人也上书?”
曹邦辅愣了一下。
申时行说的那两位大人,是驻在宣府的兵部侍郎,宣大总督王崇古,和驻扎在蓟州的兵部侍郎,蓟辽总督谭纶。
这两人也都是挂着兵部侍郎衔的地方军政大员,也算是兵部的人。
曹邦辅本来不想两人掺和进来。
他是在前任兵部尚书霍冀的力荐下,击败王崇古就任兵部尚书的。
上任之后,虽然谈不上对王崇古的打压,但是也在边缘化王崇古在兵部的影响力。
但到了这个时候,曹邦辅想了想,最后还是说道:
“派人向两位总督送信,请他们也上书!”
——
腊月十八。
这场因为李如松上书,苏泽附议引起了混乱还在继续。
如果不是【手提式大明朝廷】还在显示“执行中”,苏泽还以为自己的金手指故障了。
不过实际情况还是和模拟情况有了不一样的地方。
科道官员叩阙左顺门事情没有发生,被吏科给事中严用和拦下来,将事情踢给了兵部。
这一次科道竟然没有唱调子,而是将问题局限在军事业务问题上,这控制住了事态发展。
看来是严用和起了作用。
苏泽想起这个吏科资深给事中,看来这位严给事中是个人才,是能够镇得住科道场子的人。
如果只是从军事业务上讨论,那压力就是兵部的了。
听说兵部每天都亮灯到深夜,整个兵部都在加班,要提出一个比李如松奏疏更好的国政军策来。
苏泽有些同情自己的好友申时行了,听妻子赵令娴说,申时行的妻子吴氏已经抱怨申时行已经好几天没有归家了。
这么看,系统还在发力,就看兵部抵抗到什么时候了。
一旦兵部放弃抵抗,科道就无法形成合力,那李如松和自己的奏疏就要通过了。
就在这个时候,苏泽听到了窗外的动静。
苏泽打开窗户,一坨白色的东西飞了进来。
秋冬贴膘,更圆了。
苏泽虽然心中有些嫌弃,不明白一只鸽子怎么能这么胖,但是他还是老实的拿出最新的黑麦种子。
黑麦,是涂泽明到了广西后,从阿拉伯商人那边交换到的种子。
苏泽很快就用【家庭种植毯】进行了育种。
黑麦是一种原产于中亚的耐寒农作物,黑麦外形和果实长得像麦子,果实色泽较暗,故而得名“黑麦”。
这种作物没能从丝绸之路传入中原,主要原因是口感不好,老祖宗在严选的时候主动放弃了。
但是黑麦耐寒,生长范围可至北极圈,生长周期短。很适合用来在东北垦荒。
除此之外,黑麦还是优质饲料。
大明要在东北拓边,也是需要战马牲畜的,黑麦可以在冬天生长,而东北开化晚,正好可以用黑麦作为早春的饲料,解决牲畜过冬的难题。
胖鸽子吃了几口,尝鲜过后也果断不再吃,继续用斗鸡眼看着苏泽。
苏泽只能拿出另外一袋子精米,胖鸽子这才老老实实的伸出脚。
苏泽打开信笼,看完来信之后大喜。
原来系统是这么发力的!
苏泽也没想到,就在兵部下文,要求两位在九边的兵部侍郎也进奏军议的时候,徐渭正好在蓟州的谭纶府上做客。
徐渭和谭纶,早在胡宗宪抗倭的时候,就是故交了。
后来苏泽上书请求给胡宗宪平反,又推荐戚继光和谭纶。
所以在接到了兵部的公文后,谭纶在徐渭的劝说下,上疏支持苏泽和李如松!
大事成也!
——
腊月二十,宣大总督王崇古和蓟辽总督谭纶,这两位兵部侍郎的奏疏都送到了京师。
让京师所有官员意外的,是这两位兵部大员,竟然都站队苏泽和李如松!
兵部尚书曹邦辅知道以后,两眼一黑,也知道大势已去!
兵部还想要死战,两位侍郎都投了!
这还怎么打?
而王崇古和谭纶,他们就在统兵的一线,是在九边事物上拥有极大话语权的。
等消息传到六科,吏科给事中严用和心中狂喜!
当然,他脸上一副悲痛的样子叹道:
“兵部已经倒戈,吾等再上书已经无益了!”
几个少壮派的给事中还准备反驳,但是剩下的给事中们都开始赞同得叹气。
严用和继续说道:
“朝中的奸邪势大,吾等更是应该韬光养晦,保全自身,切不可折损在这件事上。”
严用和演技过人,又给了一个台阶。
你兵部都投了,科道还怎么战斗?
朝议平息,隆庆皇帝下旨,通过了《请筑五城以定北境疏》。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最新章节,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最新章节,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