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衣和皮袄发下去了吗?”

  李成梁正在前线的一座小型哨所视察,一边询问身边的夏忠孝。

  夏忠孝是这片区域的负责军官。

  如果不是辽东的情况特殊,夏忠孝这样刚刚从战场下来的青年军官,是不会分派到前线的。

  但是这里是辽东,是大明帝国的北境,想要生存下来,每一个人都要动员起来。

  夏忠孝跟着李成梁打了几场仗,李成梁看他是可造之材,就将他分配到了这片河口。

  李成梁并不知道,他设立哨所严防的这块地方,正是自己儿子李如松上书军议中提到的五国城。

  李成梁只是行军到这里,见到这个河谷地区险要,能够控制生女真的贸易路线,就下令让人建设哨所了。

  “回都护!都发下去了!”

  李成梁没有纠正夏忠孝的称呼,反正周围都是自己的亲信,夏忠孝和自己的儿子相交莫逆,算是自家子侄,现场的氛围也没那么严肃。

  李成梁也相信,只要自己再立一次斩杀王杲这个级别的功勋,就能成功将这个“副”字拿掉,成为安东都护府的大都护。

  李成梁点头。

  朝廷对于开发东北的决心很大,所有移民东北的百姓,都配发了冬衣。

  而前线的士兵,填充棉花的冬衣都不够用,还需要皮袄之类的毛皮制品才能保暖。

  五国城比辽阳还要靠北,这里的冬季格外的难熬。

  “都护,这边请。”

  夏忠孝身体壮实,年纪又轻,走路都带风。

  他引着李成梁来到了一处低矮的营房。

  夏忠孝说道:

  “都护,这些营房是专门建造的低矮的,此地风雪很大,如果房屋太高容易被压塌,也不容易烧暖。”

  “房屋低矮一些,热气聚得牢一点。”

  李成梁点头,他对这些武监生越来越满意了。

  这些武监生不像是手下的粗鲁丘八那样,事事都要自己提醒,都护府的军令下来,他们总能给出很好的方案来执行。

  但是在战场的时候,武监军官们又十分的勇猛。

  李成梁明白武监的框架都是苏泽搭起来的,更是对苏泽敬佩到五体投地!

  京师都说苏公是文曲星下凡!明明是武曲星下凡才是!不,是诸葛孔明再世!

  李成梁觉得自己这辈子最正确的事情,就是在上次入京搭上了和苏泽的关系。

  第二正确的事情,就是把儿子送到了武监。

  只可惜这个逆子,在武监翅膀硬了,不肯返回辽东帮助自己,却非要去什么克虏军!

  想到这里,李成梁就气不打一处来。

  如果儿子能回东北,父子同心,李家说不定也能冲一冲勋贵的位置。

  看到营房内暖意十足,士兵们的精神状态都很好,李成梁就更加满意了。

  “好香!”

  李成梁来到了一口大锅前,看着锅里炖着的食物,疑惑的问道:

  “这是什么美食?”

  夏忠孝说道:

  “都护,此乃‘大明锅’,上不得台面的东西,末将给您准备了餐食。”

  李成梁却说道:

  “本都护今日就在这里吃了,这大明锅是什么?”

  夏忠孝说道:

  “这东西还是朝鲜人发明的。”

  “朝鲜人?”

  李成梁看着炖锅,他认出了锅内四四方方的肉,这是朝廷最新配发到东北的“罐头肉”。

  罐头,是朝廷最新的发明。

  将肉制作成肉泥,加上盐简单调味之后高温煮熟,密封在瓷罐中,就做成了这样的罐头。

  李成梁也不明白此物为什么要叫做罐头,只听说这是苏检正起的名字,京师运货来的军需官就这么叫,安东都护府上下也就自然的叫起来。

  听说这是得益于苏检正的“微虫致病说”,一名仓储的工部官员,提出了腐烂是“微虫”导致的假说。

  这名司仓主事名叫沈佩,他在研究之后,又发现沸腾的热水,可以消灭大部分的微虫。

  他又从腌肉中得到启发,盐应该也是可以抑制微虫的。

  盐加肉,加高温杀毒后灌装,这种陶瓷瓶身,金属瓶盖的罐头,肉可以放置半年不变质。

  在东北这种天气下,更是能储存一年。

  沈佩的发明被苏泽知道后,立刻在大同等肉价便宜的地区建设了罐头厂。

  大同和草原互市,牛羊肉价格便宜,这些牛羊运输损耗不小,没办法长途跋涉运到辽东。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制作成罐头之后,商人可以运输到京师,然后装船海运到辽阳。

  李成梁刚开始的时候,也很喜欢这种罐头。

  但是上一次野外行军了一个月,李成梁吃了半个月的罐头,就已经受不了了。

  明军的军官也都差不多,刚开始的时候对罐头肉很喜欢,但是长期吃这玩意儿,闻到这味道就想要吐。

  罐头肉竟然如此美味?

  李成梁拿起大勺,翻动大锅,罐头肉下面是东北冬季常吃的白菜,还有一些水师中流行的豆芽。

  白菜可以放在地窖储存一个冬天,豆芽只需要合适的温度就能发芽,也是军中手册明确要给士兵补充营养的军粮。

  除了这些之外,就是营地里能弄到的食物。

  加上调味料,这么一口大锅炖上,李成梁竟然觉得不错。

  “这怎么是朝鲜人发明的?”

  夏忠孝老老实实的说道:

  “都护,您知道的,这罐头肉咱们实在是吃腻了,但是对朝鲜士兵来说可是美味。”

  “末将这个哨所,周围有四座朝鲜联防营地,以前咱们这里吃不掉的罐头,那些朝鲜人都会讨要去,就连开封了变质的都要。”

  “末将后来才知道,这些朝鲜人在国内连饭都吃不饱,别说是肉了。”

  “他们把罐头肉这样放在一起乱煮,竟然还别具一番风味。”

  “这一锅吃完,最后还要放点面条,黏黏糊糊的汤混合着面,出去值岗身体都是暖暖的!”

  “朝鲜士兵说这锅是大明所赐,所以起名大明锅。”

  “末将去巡营的时候觉得味道不错,也让厨子去学,平日里士兵们也会这么弄来吃。”

  原来是那帮朝鲜兵发明的啊!

  李成梁点头。

  屯田司马唐谨行入朝之后,果然从朝鲜要到了援兵。

  这些朝鲜士兵身体素质和军事能力都很差,但是用来守卫哨所倒是也够了。

  夏忠孝这类偏远的营地,都会设置一个以汉人军队为核心的哨所,在哨所四周则是朝鲜等仆从军的营地。

  汉军对于仆从军的要求不高,在遇到敌人袭击的时候能发起预警,能够坚守一段时间,等待汉人援军抵达就行了。

  这些朝鲜士兵本来是不情不愿,但是很快他们就发现,跟着大明打仗真香!

  朝鲜是“主动”出兵的,大明的将领也不忍心看着这些朝鲜兵冻死,于是上奏朝廷,将明军淘汰的冬衣发放给他们。

  虽然是淘汰的冬衣,但是对朝鲜兵来说这可是想也不敢想的福利!

  后勤也是一样,在保证汉人军队的充分后勤之后,朝鲜军队也能分到食物,在夏忠孝这样偏远的营地,朝鲜营地的补给标准也有汉军的一半,口粮是管饱的。

  这对于朝鲜人来说,已经是相当高的标准了!

  很多朝鲜士兵在朝鲜国内都是吃不饱饭的,现在不仅能吃饱饭,还能吃上肉。

  李成梁“官兵同乐”了一番,果然等整个锅吃到了最后,加上面条一起炖完,整个锅的味道都融入面汤中,吃的李成梁大汗淋漓,直呼“痛快!”

  只可惜现在是营地中,不能喝酒,要不然在寒风呼啸的室外,在温暖的室内炖上一口“大明锅”,再加上几杯美酒下去,那才是神仙的日子!

  但是李成梁不敢。

  随着他的官品提升,李成梁越发的谨慎。

  都护府司马段晖,执行军纪铁面无私,谁也不知道这个哨所里,有没有段晖的耳目。

  和自己做梦都想要扶正这个都护府都护一样,段晖做梦都想要赶紧回到京师。

  所以段晖在军中严格执法,就连李成梁这个副都护也不敢轻易触犯军纪。

  他和段晖的关系本来就不好,若是被他抓到把柄,肯定会被对方狠狠弹劾。

  在夏忠孝的哨所中巡查完毕,李成梁策马返回自己的大营,等他回到安东都护府的驻地时,李成梁才发现,已经不知不觉过完年了。

  回到大营,就见到自家的亲信匆忙上前道:

  “老爷,前几日有兵部的紧急行文送到。”

  “老爷,还有公子的信也到了。”

  兵部的紧急行文,和儿子的信?

  兵部的行文,反正由行军司马段晖处理。

  李成梁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儿子的信。

  李成梁迫不及待的拆开信。

  李如松上书的事情,他没敢告诉父亲,直到奏疏通过之后,李如松才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写信汇报给李成梁。

  当李成梁看到李如松信中说,他联合武监生上国政军策的时候,李成梁几乎要昏过去了!

  这等国政,岂是自己这个乳臭未干的儿子能议论的?

  李成梁恨不得飞过去抽死这个儿子!

  但是看到信中说,苏泽竟然支持自家儿子,也上书附议的时候,李成梁心态渐渐变了,难道儿子的奏疏真的写的很好?

  要不然苏检正怎么可能支持?

  等到看到信的后面,皇帝通过了儿子的奏疏,还将儿子调入禁卫军,李成梁激动的大笑!

  “段司马可在大营?”

  “段司马正在大营处理政务。”

  “速速去请段司马过来!”

  不用说了,兵部的紧急行文,自然就是儿子所上的奏疏了。

  这些日子,自己常常被段晖用军纪压制,如今到了扬眉吐气的时候了!

  等到段晖看到了李成梁那张老脸的时候,他就明白李成梁为什么要请自己过来了。

  兵部送来的紧急公文,自然就是《请筑五城以定北境疏》。

  段晖看完这份奏疏,也觉得非常切实可行,但是他看到了上书的人名之首,竟然是李如松的时候,段晖也惊诧万分。

  他本来以为是重名,但是看到李如松的职位后,他更确定这是老对头李成梁的儿子。

  李如松不是武将吗?

  段晖没想到,如此精妙的国政军策,竟然出自武将之手?

  这兵部都是在吃干饭吗?

  一想到李成梁的性格,这家伙就像是个孔雀精,没事都要耀武扬威的,如今有了炫耀的资本,岂不是要天天挂在嘴边?

  就在这个时候,李成梁的下属过来传令,说是李成梁视察回来了,请段晖过去议事。

  段晖顿觉不妙,可现在也逃不掉了,只能硬着头皮来到了李成梁的议事大帐。

  李成梁甚至都没来得及卸甲,他端坐在议事大帐的主座上,案几上摊开的正是兵部那份关于《请筑五城以定北境疏》的紧急行文副本。

  见到段晖进来,李成梁抬起眼皮,脸上挂着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

  那笑容里混杂着得意、畅快,还有一丝刻意压制的炫耀。

  李成梁拿起了桌案上的茶碗,因为准备匆忙,茶碗中甚至都没有泡茶,李成梁装作吹茶沫的样子,啜饮了一口。

  “段司马来了啊,”李成梁放下茶盏,声音带着一种刻意的轻松,“坐吧。也没什么大事,就是兵部这份关于‘五城之议’的行文,段司马想必已经看过了?”

  果然!

  段晖知道终究还是要来的。

  他面色平静无波:“回副都护,下官确已阅过。此议高瞻远瞩,切中要害,实乃安定北境之良策。兵部已令都护府详议执行细则,下官正着手办理。”

  “嗯,不错,确实是个好方略。”李成梁点点头,手指在桌面上那份奏疏的抄本上点了点,目光灼灼地看向段晖,“段司马觉得,这上疏之人,眼光如何?”

  段晖像是吃了屎一样难受,他心中咒骂兵部官员尸位素餐,这帮进士们连个高明的东北方略都提不出来,竟然让李如松这武监生抢了风头。

  段晖拱手说道:

  “恭喜副都护能有麒麟儿,能提出如此方略,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哈哈哈!”李成梁终于忍不住笑出声来,笑声中充满了快意:

  “段司马过誉了!我那犬子翅膀硬了,敢背着老夫上书议政了!老夫初闻时,气得差点背过气去!这等军国大事,岂是他一个毛头小子能妄议的?简直不知天高地厚!”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最新章节,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